如何查貨幣單元抽樣保證系數表
A. 貨幣單位抽樣的樣本量的計算表
從兩個樣本量中取較大者,即157為樣本量。在實際工作中,為防止非預期的意外錯報致使總體無法接受,審計師可以主觀地在根據屬性抽樣表確定的樣本量的基礎上增加一定數量的樣本來防範這種情況。例如在本例中,審計師可將樣本量增至200. 3、選取樣本。貨幣單位樣本是使用概率比例選樣法選出的。在貨幣單位抽樣下,抽樣單位是單個貨幣單位,但是審計師不能對單個貨幣單位進行審計,而是找出特定貨幣金額所對應的物理單位作為樣本來實施審計測試。概率比例選樣的樣本可通過隨機數表取得。假設審計師要從下表的五張應收賬款票據中隨機抽取兩張作為樣本。首先,將這五張票據按編號排列並計算累計合計數。如下表:
由於以單個元為抽樣單位,則總體容量為5438.由電腦生成四位數隨機樣表,確定隨機起點,選取有用的隨機數(357~5438),包含這些隨機數的累計合計數所對應的票據即為要選出的樣本。假定選出的隨機數有1600,則包含1600的累計合計數1638對應的金額為1281元的二號票據被選為樣本。
4、根據樣本推斷總體。樣本選出後,要對樣本進行審計測試,確定樣本的錯報額和錯報率,並進一步推斷總體。推斷總體錯報時又具體分為樣本未發現錯報和發現錯報兩種情況。
(1)未發現錯報時的總體推斷:
第一步,根據可接受誤受風險、樣本量和實際錯報數確定總體錯報率的界限;第二步,根據具體情況,運用職業判斷估計平均錯報率,把推斷的總體錯報率轉化為錯報額。
承上例,在可接受誤受風險為5%,樣本量為200,錯報數為0的情況下,查屬性抽樣審計結果評價表,得到的錯報率上下限為1.5%.
錯報上限=5000000×1.5%×100%=75000;錯報下限=5000000×1.5%×100%=75000
(2)發現錯報時的總體推斷:
第一步:確定被發現錯報的每一個樣本的錯報額和錯報率(錯報額÷賬面金額)。假定審計人員對樣本進行測試後發現五處錯報,見下表:
第二步:分低報和高報兩組確定錯報率界限,並計算各項錯報引起的錯報率界限的增加額。
第三步:將平均錯報率與各個層聯系起來。將錯報率與各個層聯系起來的最常用方法是比較保守地將最大的錯報率與最大的層相聯系。
第四步:計算初始錯報上限和下限(見下表)
在發現錯報時,計算各層錯報界限要用樣本錯報率假定為總體錯報率。
第五步:計算高報和低報金額的點估計值並調整初始錯報界限。
當總體中同時出現高報和低報時,實際錯報上限應當低於未發現低報時的錯報上限,反之,實際錯報下限亦應當低於未發現高報時的錯報下限,為此要進行調整。步驟如下:(1)分別確定高報金額和低報金額的點估計值,(2)各界限分別減少相對的點估計值。點估計值的計算是用已審的貨幣單位的平均錯報額乘以賬面價值。承上例:
低估的點估計值=0.015×5000000÷200=375
高估的點估計值=(0.008+0.008+0.007+0.007)×5000000÷200=750
調整後的錯報上限=130250-375=129875
調整後的錯報下限=80000-750=79250
第六步:利用決策規則決定總體是否可接受。
貨幣單位抽樣法的決策規則:如果錯報上限和錯報下限均落在可容忍的高估錯報額和低估錯報額之間,就接受賬面價值沒有重大金額錯報的結論;反之就認定賬面價值存在重大金額錯報。根據這一規則,可認定上例500萬應收賬款不存在重大金額錯報。當總體不可接受時,審計師可是具體情況採取擴大樣本量、執行替代程序、提請被審單位調整賬戶余額等措施。
三、優缺點分析
貨幣單位抽樣繼承了屬性抽樣的統計分析技術的簡便性,只需藉助樣本量確定表和抽樣結果評價表就能確定樣本量和評價抽樣結果,不需要復雜的計算;在概率比例選樣下,貨幣單位抽樣具備了自動分層的功能,可以自動增加金額較高項目入選樣本的機會,使審計師把焦點自動集中於高風險領域;貨幣單位抽樣法還可以一次測試多個樣本,大大降低了審計成本。正是這些優點,再加上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功能,使得貨幣單位抽樣成為審計師在詳細余額測試中最常用的統計抽樣方法之一。但是,貨幣單位抽樣也有它的不足之處,由於它在樣本錯報率估計方面固有的保守性,可能使得出的錯報界限遠遠超過重要性水平而無法被採用;概率比例選樣也有其固有缺陷,它在提高金額較大項目入選樣本幾率的同時,也提高了遺漏金額較小項目的可能性,這樣金額較小甚至為零的項目就基本被排除在入選樣本之外,這必然首先造成樣本代表性先天不足,而且對於金額嚴重低估項目和那些金額較小,但從性質方面考慮卻是重要的項目以及期間交易頻繁,期末余額較小的項目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和風險,是該方法所發現不了的;而且貨幣單位抽樣無法評價總體漏記項目的可能性,當完整性目標在審計測試中非常重要時,該方法就不適用了。
B. 在求總體錯報上限時基本精確度=保證系數*選樣間隔和計算小單元中的錯報為100%的總體錯報上限=保證
這就是計算貨幣單元抽樣使用的保證系數,而這里列舉的兩個計算公式的保證系數也出自該表。只不過基本精確度是在0錯報的一種情況,所以你看當誤受風險為5%的時候,用到的保證系數就是3,而如果是小單元,要看錯報的數量,才能確定使用哪個保證系數。
C. 為什麼注會審計講到非統計抽樣示例時還是用到了貨幣單元抽樣
貨幣單元抽樣是一種運用屬性抽樣原理對貨幣金額,
而不是對發生率得出結論的統計抽樣方法。
D. 注會考試干貨:不會「審計抽樣」怎麼進四大
在使用審計抽樣時,審計風險分為:1、抽樣風險;2、非抽樣風險
在預期不存在錯報時,貨幣單元抽樣效率更高;
且在預計不存在錯報時,貨幣單元抽樣的樣本規模通常比傳統變數抽樣方法更小。
如果幾乎不存在錯報,傳統變數抽樣中的差異法和比率法將無法使用。
貨幣單元抽樣適合細節測試中高估資產項目的測試,即適合測試總體的高估。所以,當發現錯報時,如果風險水平一定,貨幣單元抽樣在評價樣本時可能高估抽樣風險的影響。
貨幣單元抽樣不適用於測試低估,對於應收賬款的完整性認定的目標並不適用。另外,如果在貨幣單元抽樣中發現低估,在評價樣本時就需要特別考慮。
貨幣單元抽樣中,不需要計算抽樣總體的標准差。
審計抽樣的特徵:(需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1、對具有審計相關性的總體中低於百分之百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
2、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
3、可以根據樣本項目的測試結果推斷出有關抽樣總體的結論。
故:選取特定項目測試的結果得出的審計結論不能推斷至總體,不構成審計抽樣。
審計抽樣的適用性:
總體不存在變異性,不需要對總體進行分層的:
1、當審計抽樣運用於控制測試時;
2、在貨幣單元抽樣中,實施抽樣的總體是以由元為單位的樣本構成。
在細節測試中運用審計抽樣需要考慮總體變異性。
分層能降低總體的變異性,但不可能減少非抽樣風險。
傳統變數抽樣中的均值法應對總體進行分層,否則樣本規模可能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分層是依據注冊會計師的主觀經驗進行的,不可能無偏見的選擇樣本。
運用分層的主要目的是在抽樣風險沒有成比例增加的情況下減小樣本規模。
抽樣風險:(可通過擴大樣本規模降低抽樣風險)
1、控制測試中的抽樣風險:信賴過度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
2、細節測試中的抽樣風險:誤受風險和誤拒風險
註:1、信賴過度風險和誤受風險,容易導致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影響審計效果);
2、信賴不足風險和誤拒風險影響審計效率。
導致非抽樣風險的原因:
1、注冊會計師選擇了不適於實現特定目標的審計程序。
2、注冊會計師選擇的總體不適合於測試目標。
3、注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定義誤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錯報),導致注冊會計師未能發現樣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錯報。
4、注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評價審計發現的情況。
通過採取適當的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對審計工作進行適當的指導、監督和復核,仔細設計審計程序,保持職業懷疑,以及對審計實務的適當改進,注冊會計師可以將非抽樣風險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的比較:
選取樣本的基本方法:(即確定抽樣方法)
1、簡單隨機選樣: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均適用
2、系統選樣:適用非統計抽樣;在總體隨機分布時,才可適用於統計抽樣。
3、隨意選樣:僅適用於非統計抽樣。
4、整群選樣:通常不能在審計抽樣中使用。
在非統計抽樣中,樣本偏差率等於樣本中發現的偏差數量除以樣本規模,即「總體偏差率的最佳點估計」。
樣本偏差率大於可容忍偏差率,總體不能接受;
樣本偏差率低於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總體不能接受;
樣本偏差率大大低於可容忍偏差率,總體可以接受;
樣本偏差率與可容忍偏差率的差額不大不小時,則應考慮是否擴大樣本規模或實施其他測試。
在非統計抽樣中,由於推斷的總體錯報遠遠低於可容忍錯報,注冊會計師可能合理確信,總體實際錯報金額超過可容忍錯報的抽樣風險很低,因而可以接受。
在統計抽樣中,如果總體錯報的上限小於可容忍錯報,注冊會計師可以初步得出結論,樣本結果支持總體的賬面金額。
因為統計抽樣可以估計抽樣風險,所以一般用「上限」去比較;非統計抽樣只能在比較時,用「大大低於、遠遠低於」來解決。
P94基本精確度=沒有發現錯報時估計的總體錯報上限
=保證系數*選樣間隔
題:如果樣本中既有賬面金額大於或等於選樣間隔的邏輯單元,又有賬面金額小於選樣間隔的邏輯單元,而且在賬面金額小於選樣間隔的邏輯單元中,既發現了錯報百分比為100%的錯報,又發現了錯報百分比低於100%的錯報。
解:將所有樣本項目分成兩組:
一組:賬面金額大於或等於選樣間隔的邏輯單元,計算出該組的事實錯報;
另一組:賬面金額小於選樣間隔的邏輯單元,無論錯報百分比是否為100%。先計算出各項目的推斷錯報,再將所有推斷錯報按金額降序排列後,分別乘以對應的保證系數增量,並將計算結果累計起來。用這個累計結果加上基本精確度,再加上第一組項目中的事實錯報,就是最終總計錯報的上限。(總計錯報的上限=推斷錯報×保證系數的增量+基本精確度)
註:如果邏輯單元的賬面金額大於或等於選樣間隔,推斷的錯報就是該邏輯單元的實際錯報金額;如果邏輯單元的賬面金額小於選樣間隔,推斷錯報=(賬面金額-審定金額)/賬面金額×選樣間隔。
E. 非統計抽樣可以運用貨幣單元抽樣方法嗎
貨幣單元抽樣屬於統計抽樣,傳統變數抽樣通常作用計算機程序確認適當的樣本規模,還可以使用公式法。
F. 怎麼理解」……貨幣單元抽樣可以在能夠獲得完整的總體之前開始選取樣本「這句話呢
貨幣單元法,總體完整與不完整都不影響已經獲得的部分的選取樣本的結果,抽象的文字看注會審計書上都有,這里就不說了,為了方便理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例如被審計單位目前發生應收賬款三筆,分別是3元,3元,1元,本年未結束,總體不確定
1、首先估計一個總體,比如估計還會發生3元,估計總體是10元,現在就是這樣的
G. 審計學中的保證系數是什麼意思
是指重大錯報風險的系統高低。
審計是對資料作出證據搜集及分析,以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然後就資料及一般公認准則之間的相關程度作出結論及報告。進行審計的人員必需有獨立性及具相關專業知識。
常見的財務審計有以下三種:在香港,財務報表審計亦稱為核數,而會計師事務所則俗稱為會計師樓。 在台灣,財務報表審計亦稱為查核、查帳。
由於早期財務審計是以審查會計賬目、報表為對象,故名之曰"聽其會計"、"逆其會計"或"查賬"。因而有人把審計納入廣 義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即會計核算、會計分析和會計檢查。因而認為審計對象就是會計,沒有會計就沒有審計,審計與會計是孿生兄弟。
現代審計學科體系一般由理論審計學、應用審計學、審計技術學、歷史審計學四個分學科組成。理論審計學,主要研究審計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對不同類項、不同國家的審計進行比較研究等。它包括審計學基礎理論和比較審計等。
審計學原理屬於理論審計學的范疇,主要研究審計基本概念、原理、知識和規律,它對於整個審計學科研究具有指導意義。
H. 審計中抽樣單位的貨幣單元是什麼意思麻煩說的通俗點,謝謝!
就是用一元錢作為抽樣單元。如果被查的對像金額是100萬元,那麼抽樣單元就有100萬個。再利用統計的系統法等抽出來多少個抽樣單元進行審計。
I. 貨幣單元抽樣評價樣本時為什麼高估抽樣風險
pss抽樣是審計里的問題。pps抽樣要想理解透徹,就要懂一點概率的知識。pps抽樣他的抽樣單位是元。你不妨這樣想,我給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手頭有3堆抽樣對象,分別是A=100元,B=200元,C=300元。A中你用一個紅球表示一元,你把它換成100個紅球,B用一個綠球表示一元,把它換算成200個綠球,同理,C表示為300個黃球。你把他們放到一個大缸里去摸,假設你用公式求出樣本規模是50,你就閉著眼睛去大缸里摸球,你說摸到哪種顏色的球的概率大?pps抽樣的本質就是這個原理,越是虛構,他代表的球越多,越多越容易被摸到。這也是為什麼pps對於低估效果不明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