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最初怎麼形成的
① 人民幣(一種貨幣)最初是怎麼發行的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於1948年12月1日,當日發行人民幣。至1951年,除了台灣、香港、澳門、和西藏外,人民幣成了全國統一的、獨立自主的穩定的貨幣。
我國現行的貨幣制度是一種「一國多幣」的特殊貨幣制度,即在大陸實行人民幣制度,而在香港、澳門、台灣實行不同的貨幣制度。表現為不同地區各有自己的法定貨幣,各種貨幣各限於本地區流通,各種貨幣之間可以兌換,人民幣與港元、澳門元之間按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決定的匯價進行兌換,澳門元與港元直接掛鉤,新台幣主要與美元掛鉤。
人民幣是我國大陸的法定貨幣,人民幣主幣「元」是我國貨幣單位,具有無限法償能力;人民幣輔幣與主幣一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人民幣由國家授權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與管理。人民幣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並以現金和存款貨幣兩種形式存在,現金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存款貨幣由銀行體系通過業務活動進入流通。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人民幣的發行主體是中國人民銀行,流通領域在全國范圍內(邊貿地區和口岸),發行准備為商品物資(無法定發行准備金的要求),正向自由兌換過度
港幣的發行主體為匯豐銀行、中國銀行、標准渣打銀行,流通領域為全世界,發行准備為100%美元准備金(硬幣除外),可自由兌換
澳門元的發行主體為大西洋海洋匯麗銀行、中國銀行,流通領域為澳門、香港、葡萄牙,發行准備為100%外幣准備金,正向自由兌換過渡
新台幣的發行主體是中央銀行或其委託公營銀行代理發行,流通領域為台灣地區、金門、馬島,它的發行准備也為100%的外幣准備金,正向自由兌換過渡。
匯率嘛,在不停的變動。最好上網直接找比較好,比如中國銀行的網站http貨幣名稱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基準價
中行折算價
發布日期
發布時間
因此人民幣是一種信用貨幣!
② 貨幣是如何形成的
貨幣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偶然的物物交換,第二階段: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當一般等價物固定到金,銀充當一般等價物時,就產生了貨幣。
③ 貨幣最初是怎麼產生的
假設一個島上有1000口人,與世隔絕,人與人之間交換物品過活,但有時候你手裡用來交換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對方想要的,怎麼辦?於是人們就用都喜歡的金銀作為交換的東西,於是交換方便了。但金銀要磨損,攜帶也不方便,當交換活動頻繁時,發現這個東西太繁瑣,限制了交換活動,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由島上的管理者發行一種符號,用它來代替金銀,於是鈔票出現了。
剛開始這種鈔票可以隨時得兌換金銀。大家都很放心,因為鈔票就是金銀。可是島上金銀的產量太小,當人們的交換活動更加頻繁時,鈔票不夠用了,只能暫停交換。暫停交換的後果就是大家不生產別人想要的東西了,因為雖然別人用,但交換不出去,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經濟發展減速了。
於是大家想了一個辦法,成立一家錢庄,這個錢庄是大家的,由錢庄來發行鈔票,印出的鈔票借給想用錢的人,然後這個人有錢了再還給錢庄。於是銀行就出現了。
銀行的出現,能保證交換活動更持續的進行,大家都拚命的生產,島上的東西越來越多,銀行根據產品的生產數量,不停的印製鈔票,以保證交換能更深入的進行。
後來人們的交換活動更頻繁了,一家錢庄太少了,於是出現了很多錢庄,總要有個管錢庄的吧,於是指定一家錢庄管理其他錢庄,並且鈔票只能由這家錢庄印刷,然後通過其他錢庄借給用錢的人,中央銀行就這么也出現了。
④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發產物,也是商品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貨幣可以購買市場上的一切商品。
貨幣起源於最早的偶然交換中,起初人們通過物物交換各自需要的商品,接著在物物交換中發現了可以用一種物品來換取所有的物品,這種可以換取所有物品的物品就是後來的貨幣。
貨幣的本質就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能體現社會經濟關系。貨幣的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貯藏手段。
貨幣層次是以流動性大小為依據,以轉變為現實交易媒介的方便程度為標准對貨幣進行的分類。
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
人民幣(縮寫:RMB;貨幣代碼:CNY;貨幣符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人民幣的發鈔行,依法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人民幣紙幣、硬幣均等價流通,且均具無限法償性,即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在中國錢幣博物館陳列出來的五套人民幣中,與後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人民幣。
人民幣是貨幣嗎?
人民幣不是貨幣。貨幣是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們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本身是商品,本身有價值。一般來說就是金銀。
貨幣的基本職能有哪些?
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價值尺度:貨幣價值尺度是貨幣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即貨幣充當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尺度。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取決於它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長短。3流通手段:流通手段就是指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交換媒介的職能。在貨幣出現之前,商品交換是物物直接交換,即商品-商品。貨幣出現後,商品交換就通過貨幣作為媒介來進行,即商品-貨幣-商品。在這里,貨幣在兩種商品交換關系中起著媒介物的作用,執行著流通手段的職能。
⑤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先是掠奪,然後以物換物,在後來有了黃金,最後貨幣成了黃金的替代品。
⑥ 貨幣 是怎麼產生的
人類社會起初並無貨幣存在。貨幣是商品交換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換發展的自然結果。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品在滿足生產者自身需要後有了一些剩餘,於是,在原始公社之間出現了最初的實物交換。隨著生產的發展,商品交換逐漸變成經常的行為,交換數量日益增多,范圍也日益擴大。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換中常會出現商品轉讓的困難。因為被交換商品必須對雙方都具有使用價值,且商品價值又必須等量。而物物交換不可能永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必然要求有一個一般等價物作為交換的媒介。最初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它只在狹小的范圍內暫時地交替地由這種或那種商品承擔,當一般等價物逐漸固定在特定種類的商品上時,它就定型化為貨幣。
自貨幣產生以來,其具體形式隨著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斷地變化,主要體現在貨幣材料的變化上。從貨幣的發展過程來看,可以劃分為:
實物貨幣 指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與其非貨幣用途的商品價值相等的貨幣。如在中國歷史上,龜殼、海貝、蚌珠、皮革、齒角、米粟、布帛、農具等都曾作為實物貨幣被使用過。但這些以實物形態存在的貨幣,在交換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充當貨幣的物體,一般須具備普遍接受性、價值穩定性、統一性、可分性、耐久性、輕便性等特點,因此,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實物貨幣逐漸為金屬貨幣所取代。
金屬貨幣 指以金屬為材料並鑄成一定形狀的貨幣。金屬貨幣較實物貨幣更具有充當貨幣物體的特徵,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是最早使用金屬貨幣的國家之一,早在殷商時代,金屬貨幣就已成為貨幣的主要形式。由於金屬貨幣在流通中會磨損減重,加上人為實行的鑄幣變質政策,以及隨著商品交換規模不斷擴大,金屬貨幣特別是貴金屬貨幣流通量的增長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貿易、金融等交易量巨大增長的需要,於是金屬貨幣逐漸被紙幣或信用貨幣所取代。
信用貨幣 廣義指充當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種信用憑證,包括銀行券、匯票、期票、銀行支票等。狹義指銀行信用貨幣,即銀行券和銀行支票。信用貨幣以票
據流通為基礎,直接產生於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信用貨幣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金屬貨幣制度崩潰的直接後果。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信用制度日益發展,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日益深化,各種形式的信用貨幣遂得以產生和發展。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被迫放棄金本位和銀本位貨幣制度,紙幣不再兌換金屬貨幣,信用貨幣更有了長足發展。信用貨幣已成為當代幾乎所有國家所採用的貨幣形式之一。
紙幣 國家發行和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它本身的價值大大低於它作為價值符號所表示的貨幣價值,所以習慣上認為紙幣本身沒有價值。紙幣產生於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貨幣在流通中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而作為媒介物的鑄幣,在流通中會發生磨損,成為不足值的鑄幣。但這種不足值的鑄幣在一定限度內仍然可以像足值鑄幣一樣充當流通手段,從而使鑄幣有了可用其他材料製成符號或象徵來代替的可能性。由於統治者有意識地利用這種特點,降低鑄幣成色或重量,甚至用賤金屬取代原來鑄幣,進而利用國家政權發行並強制流通沒有內在價值的紙幣來代替鑄幣,強制流通使紙幣作為貨幣象
征或符號得到了社會公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公元11世紀,北宋的交子是典型的紙幣,它是由國家印製、強制行使的不兌現的貨幣符號。其後元、明、清發行的寶鈔,也屬於典型的紙幣。
存款貨幣 指金融機構的存款。由於存款人可以根據銀行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開出支票,支票又可以在市場上轉讓流通,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使銀行存款起到了貨幣作用,故在西方國家一般將銀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稱為存款貨幣或存款通貨。但支票本身並不是貨幣,只是出票人向銀行發出並要求銀行付款的票據。活期存款才是真正的貨幣,只要存款人在銀行活期帳戶上仍有餘額,可隨時提取,開出支票即可當現金使用,是成本最低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西方國家在計算貨幣供應量時,根據資產流動性的標志,都把商業銀行活期存款視同現金,並加在一起計算,稱為M□,作為
狹義的貨幣供應量。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歷代政府發行的金屬貨幣和信用貨幣。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自產生金屬鑄幣以來,歷代貨幣形式、種類、數量之多均為世所罕見,並形成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東方貨幣文化,對日本、朝鮮和越南等鄰國產生過深遠影響。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貨幣發展緩慢,很少重大變革。在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入侵的沖擊下,雖然經歷了一系列貨幣改革,開始具有現代形態,但始終未能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貨幣的紊亂狀態。
幣制改革的經歷過程:先秦貨幣——>秦漢至隋貨幣——>唐宋貨幣——>遼西夏金元貨幣——>明清貨幣——>近代貨幣——>革命根據地貨幣——>現代貨幣
⑦ 貨幣最早起源於
關於貨幣的起源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交子分鋪。由於交子鋪戶恪受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了紙幣。但此時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認可,還是民間發行的「私交」。 但並非所有的交子鋪戶都是守法經營,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後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這樣,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激起事端,引發訴訟。於是,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始取得政府認可。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加蓋本州州印,只是臨時填寫的金額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貫至十貫,並規定了流通的范圍。宋仁宗時,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首屆交子發行1 256 340貫,備本錢360 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准備金相當於發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圍也基本上限於在四川境內,後來雖在陝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廢止了。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後四川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為錢引。「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關於貨幣的發展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六次重大的演變: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 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3896423.html?si=1
⑧ 貨幣是怎樣形成的
根據高中政治學:貨幣是商品長期交換的產物.其產生經歷了四個階段: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 貨幣就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⑨ 貨幣是如何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產生過程如下:
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
⑩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的產生就是有 一般的物物交換到頻繁的物物交換,在由物物交換轉移到金銀交換,再從金銀交換升級到貨幣。有的國家的貨幣沒有輔幣,或者雖然有輔幣,但是由於幣值太小而只是理論上的換算單位,而沒有發行實際的貨幣,比如日元和韓元。
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貨幣起著根本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在宏觀經濟學中,貨幣不僅是指現金,而且是現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無形的資產。
(10)貨幣最初怎麼形成的擴展閱讀
貨幣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
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貨幣起著根本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在宏觀經濟學中,貨幣不僅是指現金,而且是現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無形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