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如何調節流動性
① 貨幣政策通過什麼措施可以釋放資金流動性,減少貨幣供應量
釋放資金流動:可以通過降低准備金、利率、貼現率;也可以減少發行央票或由央行買入市場的證券標的;又或者通過匯率進行市場調整令本幣貶值。
減少貨幣供應量就是緊縮資金流動性,與上述操作相反
② 如何加快貨幣流動性。求貨幣流動性的方法。要全面
貨幣流動性是指當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時,整個經濟中所有的人都預期利率將上升,從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貨幣而不願持有債券,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將趨於無窮大,若央行繼續增加貨幣供給,將如數被人們無窮大的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所吸收,從而利率不再下降,這種極端情況即所謂的「流動性」。
③ 怎麼限制貨幣流動性,具體方法
很簡單啊,銀行的加息,和儲備金率的提高。都是限制貨幣流通的手段啊,前者通過儲蓄的增加減少了貨幣的流通,後者通過銀行發放貨幣的減少限制貨幣流通,政府常用的手段。
④ 貨幣政策是如何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的
不同的經濟學家觀點不同,按凱恩斯本人的觀點,由於流動性陷阱的作用,貨幣政策無用.
按後來的IS-LM模型,貨幣政策會移動LM曲線,增加貨幣量時,LM右移,均衡的國民收入增加,利率降低,減少貨幣量時,LM曲線左移,均衡的國民收入減少,利率升高.
按AD-AS模型,分四種情況:增加貨幣量,如果增加的貨幣被窖藏起來,貨幣政策無用,對經濟沒有影響,在嚴重經濟蕭條時,基本上就是這樣;增加貨幣量,增加的貨幣被人花掉,經濟運行在AS曲線水平區段,這時國民收入增加,物價保持不變,IS-LM模型描述的就是這種情況;增加貨幣量,增加的貨幣被人花掉,經濟運行在AS曲線上升區希,這時國民收入增加,物價水平上升,即所謂半通貨膨脹,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經濟基本上就屬於這種類型;第四,增加貨幣量,增加的貨幣被人花掉,但是經濟運行在AS曲線垂直區段,這時國民收入不變,物價水平上升,即所謂經濟滯脹.
⑤ 貨幣的流動性如何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這不是戴軍勛的題目嗎?!親,大家都不知道
⑥ 通貨膨脹過程中貨幣的流動性比率怎麼變化的
對於通貨膨脹最廣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論是:通貨膨脹導因於貨幣供給率高於經濟規模增長。此說主張以比較GDP平減指數與貨幣供給增長來作測量,並由中央銀行設定利率來維持貨幣數量。此觀點不同於下述之奧地利學派者在於其著重於貨幣之數量而非實質。在貨幣主義架構下,貨幣的聚集是重點所在。 貨幣數量理論,簡單的說,就是經濟體所耗貨幣總量取決於現存貨幣總量。下列公式創自此說:p 為一般消費品物價水平,dc為消費品總需求量,而sc消費品總供給量。 《中國當代通貨膨脹理論研究》
公式背後的觀念是:在消費品總供應量對消費品總需求量相對下降,或消費品總需求量對消費品總供應量相對上升時,一般消費品物價會隨之提高。基於總開銷主要基於現存 商品與通貨膨脹
貨幣總量的觀點,經濟學者們以貨幣總量計算消費品總需求量。於是乎,他們斷定總開銷與消費品總需求量隨著貨幣總量提高。於是相信貨幣數量理論的學者們同樣也相信物價上漲的唯一原因就是經濟成長(表示消費品總供給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貨幣政策提高現存貨幣總量。 以此觀點來說,通貨膨脹的最根本原因是貨幣供給量多於需求量,於是「通貨膨脹是一定會到處發生的貨幣現象」,弗里德曼如是說。意指通貨膨脹的控制有賴於貨幣上與財政上的限制。政府不可令借支過於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額貸款。此觀點著重於中央政府預算赤字與利率,以及經濟生產力,也就是由生產成本(總供應)所推動的通貨膨脹( cost - pull inflation )。
如果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相對於與其進行貿易的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增加,在其他因素相同時,他的經常帳戶余額將會下降。由於本國通貨膨脹率高,這個國家的消費者和公司很可能會購買更多的國外商品,同時該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額會下降。相反,如果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其進行貿易的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下降,在其他因素相同時,他的經常帳戶余額將會增加。因為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較低,這個國家的消費者和公司很可能會更多購買本國商品,同時,其他國家對該商品的進口額將會增加。
生產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通常認為: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使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產者誤入生產歧途,導致生產的盲目發展,造成國民經濟的非正常發展,使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畸形化,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當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經濟結構畸形化需要矯正時,國家必然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結果會導致生產和建設的大幅度下降,出現經濟的萎縮,因此,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 ②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使廣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當通貨膨脹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寧。 ③對對外經濟關系的影響。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引起黃金外匯儲備的外流,從而使匯率貶值。
⑦ 中央銀行如何通過貨幣市場實現流動性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第五,調整再貼現率。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⑧ 央行是如何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的詳細點,拜託!
就目前中國貨幣政策,央行採取的一般是市場行為,主要的手段就是回購,購買商業銀行的短期和中期資產,如大額存單、債券等,中金和匯金會購買商行的外匯、股票和基金等,釋放流動資金給商行,商行周轉開後一定或者可選擇性的逆回購原標的資產,把流動性歸還央行和中金、匯金。
以上這些是主要手段。當然了,需要更大的流動性,可以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更大程度發揮貨幣的乘數相應。所謂釋放流動性,就是提高貨幣供應量,也即人俗話說的「印鈔票」。
央行現在可以用來直接給市場注入流動性的工具有公開市場操作(即正回購、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SLF(常備借貸便利)、(文中提到的)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PSL(抵押補充貸款)等;
看起來好像花樣百出,但其實內核都是類似的:銀行提供抵押品給央行,央行提供資金給銀行,約定一定的期限和利率,到期後銀行將資金加上利息返還給央行,其實就是融資回購;也可以理解為銀行將一批資產賣給央行,約定好一定期限之後,以比之前高一點的價格將這些資產買回來,這個價差就是融資回購的利息。
每種工具的不同點是他們可能期限不同、可用的抵押品不同、利率不同、對象不同。比如公開市場操作的逆回購期限一般是7、14、28天等,而MLF的期限一般是3、6、12個月。
主要通過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1,公開市場業務,央行在證券市場買進政府債券,向市場釋放基礎貨幣,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
2,調整貼現率,降低向商業銀行發放再貸款的利息率,以鼓勵銀行借款,從而向市場釋放基礎貨幣,增加貨幣供應量。
3,改變法定存款准備率。提高貨幣乘數,即銀行系統創造信用貨幣的能力,從而增加貨幣供應量。
就對貨幣政策工具反應靈敏的經濟體系而言,在貨幣供應量的調控效果上,貨幣政策工具的信息引導效果往往要遠遠超過其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