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央行如何搭配使用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如何搭配使用貨幣政策工具

發布時間: 2022-04-09 00:40:27

Ⅰ 我國現階段中央銀行應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工具

當然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工具,實際上,我國在近段時間一直在使用較寬松折貨幣政策,如: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連續四次下調基準利率,三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7.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

Ⅱ 根據我國目前主要的經濟形勢,中央銀行應該採用哪些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調控

中央銀行經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備制度,再貼政策,公開市場業務。

這三種貨幣政策工具也稱為普通貨幣政策工具,是指央行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和緊縮產生全面或一般影響的手段,這是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它們主要在總量上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規模。

央行可以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控制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實現對宏觀經濟的調節。商業銀行面臨資金不足時,可以用手中的票據向央行再貼現,實際上是向央行申請的一種再貸款。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支付的利息比率稱為再貼現率。

也就是說,央行通過貨幣工具政策的操作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活動,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最終影響國民經濟的宏觀經濟指標。

Ⅲ 央行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保持物價穩定(每種貨幣政策工具如何具體運用)

央行: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物價穩定
2011年02月16日 18:04 來源: 一財網 【字體:大 中 小】 網友評論

央行2月16日發布新聞稿顯示,央行副行長杜金富表示,央行將密切監測國內外糧價走勢,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為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創造貨幣條件。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9%,低於市場預期。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8%。受節日和低溫冰凍天氣影響,1月CPI環比漲幅為1.0%。

杜金富是在央行部署做好金融春耕抗旱、穩定糧食生產的金融服務工作的電視電話會議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杜金富表示,央行將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重點地區抗旱救災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強再貸款地區間調劑。並圍繞當前抗旱救災和春耕備耕,合理調整信貸結構,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三農」,用於當前抗旱救災和促進糧食生產。

杜金富還部署了開展農村信用社支農情況重點調查工作。為了准確掌握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和農村信用社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杜金富要求各分支機構對農村信用社以核實資本質量為重點,進行深入摸底,調查農村信用社在票據兌付後的資本真實性和實際經營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達到11.7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6萬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為2.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3556.8億元。

Ⅳ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哪些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的概述:
1、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
2、為實現其最終目標有一個傳導機制,並有一個時間過程,一般是: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最終目標。也就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運作,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活動,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最終影響國民經濟宏觀經濟指標。
3、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主要監控基礎貨幣、銀行的超額儲備率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利率;中介指標主要監測貨幣供應量和以商業銀行貸款總量、貨幣市場交易量為代表的信用總量。
拓展資料: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
1、公開業務
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
2、存款准備金
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3、銀行貸款
運用再貸款政策、再貼現政策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
4、利率政策
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5、匯率政策
通過匯率變動影響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收支。
6、常備借貸便利工具
提高貨幣調控效果,有效防範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增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調控效力。

Ⅳ 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它們該如何操作

一、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這三種貨幣政策工具也被稱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他們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二、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的調節方法:

1、存款准備金制度的調節方法:存款准備率及法定準備的構成與應保持的限額,對銀行的資產負債比率及經營方向有著直接的影響。

如存款准備率提高,可以促進商業銀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資產規模,或收縮貸款、減少投資、出售債權以適應被壓縮的可用資金規模。

中央銀行通過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備率來調節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控制貨幣供應量的伸縮,以達到穩定通貨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備金制度成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一項有效工具。

2、再貼現政策的調節方法:現代許多國家中央銀行都把再貼現作為控制信用的一項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的調節方法: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由中央銀行充分控制其規模,中央銀行有相當大的主動權;公開市場業務是靈活的,多買少賣,多賣少買都可以,對貨幣供應既可以進行「微調」,也可以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具有較大的彈性。

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時效性強,當中央銀行發出購買或出售的意向時,交易立即可以執行,參加交易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金相應發生變化;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經常、連續地操作,必要時還可以逆向操作,由買入有價證券轉為賣出有價證券,使該項政策工具不會對整個金融市場產生大的波動。

(5)央行如何搭配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中央銀行其它的貨幣政策工具:

1、選擇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補充,常見的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消費者信用控制;

(2)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3)不動產信用控制;

(4)優惠利率;

(5)特種存款。

2、補充工具: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包括:

(1)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2)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借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導、道義勸告。

Ⅵ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及操作方法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存款准備金制度

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6)央行如何搭配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的使用

當貨幣政策邊際效用遞減,因此央行會慎用降息降准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更傾向於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場流動性,以及利用中期借貸便利與常備借貸便利,這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短期流動性。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有回購、現券交易以及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三個品種。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者都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

Ⅶ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什麼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的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很多,凡是能夠影響市場貨幣供應的政策都可以說是貨幣政策工具,如信用控制等,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大傳統的政策工具有時也稱為「三大法寶」,主要用於調節貨幣總量。
⑴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備率調整的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②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備金為基礎; ③ 即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持有超額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備金維持不變,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備率調整的效果比較強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傾向; ② 存款准備金對各種類別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種類的存款的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因這些復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時再貼現率的確定與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效果: ① 再貼現率的調整可以改變貨幣供給總量; ② 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並能夠改變資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動權並非只在中央銀行,甚至市場的變化可能違背其政策意願; ② 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貼現率易於調整,但隨時調整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⑶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效果:①主動性強,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動進行操作; ②靈活性高,買賣數量、方向可以靈活控制;③調控效果和緩,震動性小;④影響范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②要有一個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且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市場上證券種類齊全並達到一定規模;③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Ⅷ 貨幣政策工具將怎樣「靈活運用組合」

進入2015年不過十幾日,「流動性」就顯示出不凡的熱度。
1月16日上午,央行發布消息稱,近期已下發《關於完善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管理政策 支持擴大「三農」、小微企業信貸投放的通知》,改進支農和支小再貸款發放條件,明確金融機構借用央行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發放「三農」、小微企業貸款的數量和利率量化標准,並增加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額度500億元。
而就在1月14日,市場上傳來央行「從容應對流動性」的消息。消息稱,近日,央行續作約2800億元到期中期借貸便利(MLF),主要「一對一」面向中信、浦發等股份制銀行。
市場分析認為,通過央行短短數日內的操作可以預見,為保障全年經濟實現穩增長目標,手握各種政策工具的央行,將繼續發揮定向調控的思路,既不會「大水漫灌」,也不會讓資金緊張超出市場承受的范圍,而是精準發力,通過各種工具組合的運用拿捏好「合理充裕」的尺度,不斷加強流動性管理。
央行剛剛公布的2014年金融統計數據,也顯示出2014年流動性管理已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數據顯示,2014年末,M2餘額為12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同比多增8900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此外,2014年12月,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49%,比上年同期低0.67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3.49%,比上年同期低0.79個百分點。
「從數據情況看,2014年我國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利率水平總體呈回落態勢,金融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平穩發展和結構調整。」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
面對日益復雜的經濟形勢,日前剛剛閉幕的2015年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對今年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會議明確,今年將「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其中,「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是一個新的提法,這一確切表述尚屬首次。
總量把控下的定向發力
盡管「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的表述提法新穎,但這一理念貫穿了整個2014年的貨幣政策操作。
這一年,貨幣政策在操作上實現了幾個組合:
價格型和數量型工具的組合。年內,央行兩次實施定向降准,在運用數量型工具的同時,於年底祭出不對稱降息,並進一步擴大了存款利率上限浮動區間,實現了對價格型工具的創造性運用。
長短期政策工具的靈活搭配。這一年,央行創設並運用了包括抵押補充貸款(PSL)、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在內的一系列流動性管理工具。這些工具長短結合,有效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
定向型工具和全面型工具配合發力。2014年初,央行前瞻性地在北京、江蘇等10個地區開展分支機構常備借貸便利操作試點,同時,根據流動性不同的特徵,創設了多個工具,定向並定量地釋放流動性,如PSL、MLF等。這類工具與降息等價格型、偏向於全面調控的政策工具配合使用,使得全年操作亮點紛呈。
「無論是公開市場操作、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常備借貸便利等,還是傳統的再貸款、降息、降准等,工具使用頻率明顯較以往加大,調控的『精準』、『小步』、『頻率高』等特點很好彰顯了靈活特性。」接近央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一位熟悉央行的權威人士則將2014年全年貨幣政策操作概括為:「以結構帶總量,以點帶面,以微刺激政策促進經濟整體平穩增長,以定向帶全面」。該人士強調,2014年最為顯著的操作特點是「定向」,預計2015年定向的思路仍將繼續,並進一步發揚光大,結構調整的目標將與總量政策相結合,這是今年貨幣政策的重要特點之一。在工具使用上,定向的工具操作仍將占據主流。
「一般來說,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以管理和調控貨幣總量為主,但在特殊時期,貨幣政策也發揮出了促進結構調整的作用。這不僅有理論基礎,也有著較為成功的國際實踐。」上述人士表示。
比如,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通過開展定向操作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製成為主要經濟體央行的新動向。美聯儲實施「扭轉操作」以打通短期利率向中長期利率的傳導梗阻,歐央行推出「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引導資金通過信貸等途徑流向實體經濟。在此背景下,我國央行積極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符合國際趨勢。
顯然,2014年兩次定向降准、創設抵押補充貸款工具、改進合意貸款管理等定向措施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思路。
宏觀調控任務更加艱巨
強調「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的政策考量之一,在於今年貨幣政策面臨的經濟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宏觀調控任務更加艱巨。
記者從接近管理層的相關人士處獲悉,近期中央的各項會議都顯示出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重點關注,這表明今年經濟確實比較復雜,充滿不確定性。而近期公布的經濟和金融數據亦顯示出這一特點。
該人士稱:「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意味著穩增長仍是今年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一方面,央行不能大面積『放水』;另一方面,還要落實保增長的任務,這就意味著在工具使用上要精準發力,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示,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貨幣政策操作框架也處於調整和過渡時期。當前,宏觀調控仍需要在穩增長、防風險和去杠桿之間進行平衡。在此復雜局面下,單一政策工具的調控效果較為有限,有必要運用多種政策工具進行組合操作,靈活搭配使用。
連平進一步表示,在總量和結構問題同時存在、短期宏觀調控和長期結構調整並行的復雜形勢下,任何單一政策工具的效果都可能比較有限,需要運用政策「組合拳」進行靈活調控。鑒於定向降准在提高調控的針對性、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和效果,預計2015年定向降准、定向再貸款等定向調整工具有可能繼續被使用,但頻率不會太高,綜合運用各類工具、靈活搭配使用將是2015年貨幣政策操作的「主旋律」。
而在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看來,「靈活運用工具組合」至少包括三方面內涵:一是松緊適度,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採取相機抉擇,進行逆周期調控;二是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和新型貨幣政策工具的結合,利率、存款准備金率與SLF、MLF、PSL擇機使用;三是總量和定向的結合,比如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再貸款和定向再貸款。
「這種政策內涵還會隨著宏觀調控形勢的變化不斷得以豐富。」溫彬表示。
流動性擾動因素不可忽視
「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旨在「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15年,我國經濟運行中有哪些因素會對流動性產生影響?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5年影響流動性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國際收支狀況。過去,在國際收支大幅順差的情況下,央行外匯占款增加是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近年來,國際收支趨於均衡。其次,央行使用的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都會影響流動性,有些直接影響基礎貨幣,有些通過影響貨幣乘數來影響廣義貨幣。再次,金融機構行為。比如,如果銀行出現惜貸行為,就會弱化貨幣派生的功能。有些監管政策和金融創新也會通過影響金融機構的行為來影響貨幣乘數。」
在進一步的采訪中,受訪專家從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取向,總結了未來一年中擾動流動性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外匯占款變動的影響,而這又和國際收支變化密切相關。在我國國際收支順差收窄、美國退出QE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外匯占款增速持續下降。2014年1至11月累計新增外匯占款不到9000億元,較上年同期少增1.6萬億元。2015年,在美國進一步退出QE甚至加息、全球資本迴流美國、中國經濟仍有下行壓力、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人民幣匯率預期出現分化的情況下,預計外匯占款仍會低迷,不排除出現持續數月負增長的可能,從而對國內流動性構成緊縮的壓力。
其次,貸款的存款創造能力有所減弱。預計2015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在10萬億元至11萬億元,絕對水平並不低。但近年來,受金融脫媒加快、互聯網金融崛起對存款分流的影響,貸款的存款創造能力有所減弱。2014年以來,人民幣存款余額同比增速持續低於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速。11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4%,而存款增速只有9.6%。未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貸款的存款創造能力趨弱。
再次,財政存款變化影響流動性波動。財政存款不計入一般性存款,財政存款增加對流動性有緊縮影響。2015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會有所加大,赤字率有所上升。但財政存款的季節性變化仍會影響市場流動性,造成流動性的波動變化。
「總體上看,對2015年流動性有負面收緊影響的因素居多,這需要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偏松,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加大投放、SLF等新型政策工具以及必要時下調准備金率來加以綜合應對,保持流動性適度充裕。」連平稱,針對我國經濟的復雜性,當前貨幣政策尤其需要有機結合價格、結構和總量開展操作,以尋求更好的效果。
2015年貨幣政策預想
「從央行近期貨幣政策操作的從容不亂、有序發力來看,盡管今年經濟形勢復雜,但央行無疑已做好了政策和工具儲備。」來自工行的市場分析人士稱。
有關人士表示,綜合各方面信息分析,央行於2014年初在北京、江蘇等10個地區開展分支機構常備借貸便利操作試點,今年有望進一步擴大。此外,央行去年兩次實行定向降准,後期效果有待評估。評估效果將成為是否繼續定向降準的重要參考依據。
綜合各方分析,2015年貨幣政策操作預計將從以下幾方面著力:一是繼續豐富工具箱,完善工具儲備。繼續加強對國際流行政策工具的研究,並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不斷豐富和增加工具籃,並對這些工具進行組合和運用。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現實需要,靈活搭配、合理創新。
二是不斷創新工具組合。要進一步研究歸納各類工具特徵,不斷完善工具箱中長期、中期、短期品種;精準把握工具操作量、發力方向和節奏。認真探索並思考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採用什麼工具這一問題。同時,積極完善一套非常規的貨幣操作機制,以應對宏觀條件的不確定性變化。
三是繼續堅持定向調控的思路。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中,應發揮貨幣當局更大的主動性,積極引導資金流向,繼續堅持定向調控,引導金融機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進一步完善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宏觀審慎政策參數調整力度。適度增加貸款進度彈性,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實際需求和季節性規律合理把握貸款投放節奏。
連平認為,其中要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對SLF、MLF、PSL等創新工具的使用力度,充分發揮這些工具靈活性、針對性、引導性強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對法定準備金率、基準利率等傳統工具進行適時、適度調整。既要合理運用公開市場操作、法定準備金率調整及差別准備金率動態調整機制等數量型工具,確保貨幣和信貸總量平穩運行,又要充分發揮基準利率、匯率中間價等價格型工具的引導作用,促進貸款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保證匯率運行基本平穩。

Ⅸ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哪些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的三大法寶,准備金率的調整,再貼現,以及公開市場的操作,有事也可能使用信用控制和不動產控制制度,我國央行的獨立性較差,一般很難直接調控貨幣的供給,一般用的利率調整方式較多,從08年開始央行的加息,上調存貸款和准備金率
希望採納

Ⅹ 中央銀行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達到宏觀調控的經濟目的

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四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基準利率。

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可操作目標,繼而中介目標發生連鎖變化,最後通過各種渠道實現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該過程被稱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10)央行如何搭配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隨著經濟形勢的動態發展,為了適應當時的宏觀經濟與金融發展需求,自 1984 年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為央行)成立以來,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演進大致歷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 1984-1993 年,以人民幣信貸規模和現金發行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第二階段為 1994-1997 年,央行逐漸弱化人民幣信貸規模這一指標,轉而提升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指標目標判定的核心指標。

第三階段是 1998 年至今,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並將信貸規模作為經常性的監測指標。

熱點內容
縣城60萬的房子維修基金多少錢 發布:2025-05-09 08:29:59 瀏覽:598
紫天科技股票為啥一直跌 發布:2025-05-09 08:29:15 瀏覽:687
一種貨幣怎麼發行的 發布:2025-05-09 08:28:26 瀏覽:207
身份證號碼變成貨幣格式怎麼恢復 發布:2025-05-09 08:28:20 瀏覽:340
歷史上中國股票有幾次牛市 發布:2025-05-09 08:27:34 瀏覽:499
光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怎麼樣 發布:2025-05-09 08:26:53 瀏覽:613
期貨1705買一股多少錢 發布:2025-05-09 08:07:27 瀏覽:482
家庭理財直播講師怎麼樣 發布:2025-05-09 08:04:21 瀏覽:899
中國股市B股一共有多少只股票 發布:2025-05-09 07:53:39 瀏覽:141
雞蛋期貨漲跌多少 發布:2025-05-09 07:33:23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