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先秦魚形貨幣怎麼產生

先秦魚形貨幣怎麼產生

發布時間: 2022-04-09 05:57:28

㈠ 先秦古代的魚幣有沒有人懂麻煩看看我這個是什麼時期那國的魚幣。

共和國時期
假的不能再假了,形制銹色完全不對

㈡ 古代各種貨幣是如何產生的有哪些貨幣形式至今仍在使用嗎

其實在文明社會之前就有類似貨幣的東西出現了,它們可以是獸骨、獸皮,亦或是加工過的石頭。當然這個階段更傾向於以物換物,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出現就相對晚了一些。

古代中國是世界較早使用貨幣的國家,早在商朝時期,當時的人們就使用貝殼當作貨幣,這個階段的貨幣自身價值並不高,只是充當中間交換物,不過這和現代的紙幣倒是有很多相似點。不過,說到這里有些人會想到,去海邊撿貝殼不就有錢了嗎?其實這個想法不成立,因為當時雖然沒有防偽技術,但是商朝的大部分領土都是內陸地區,海邊的貝殼屬於稀有物品,因此想大量獲取貝殼並不容易。


在金屬貨幣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種特殊的貨幣,它們自身不是貴金屬,價值卻遠超自身的價值,甚至超過貴金屬,那就是信用貨幣,這種貨幣在古代也是很流通的,影視作品中常見的「銀票」、現代的紙幣都屬於其中之列,他們都是由一個機構發行,並且被承認的貨幣,這種形態的貨幣也成為了後來世界上最為流通的「貨幣」。

雖然現代人們出門往往都不帶現金了,但是貨幣的歷史和人類發展的歷史是息息相關的,未來「貨幣」的形態會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㈢ 貨幣是怎麼來的

貨幣是人們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為了方便交換過程,逐漸演化出的一種通用的交換替代物。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

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3)先秦魚形貨幣怎麼產生擴展閱讀:

貨幣的種類

1、硬幣

硬幣是一種小面額的輔幣。它是銅質的、鋁制的或是鎳質的。

2、紙幣

紙幣是一種法定貨幣,稱為法幣(legal tender)。法幣是政府強制流通的貨幣。紙幣發行的基本權力為政府所有,具體由中央銀行掌握。紙幣和硬幣的總和稱為通貨或現金。

3、存款貨幣

存款貨幣是指可以隨時提取的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稱為需求存款。由於活期存款可以隨時轉換成現金,所以銀行的活期存款和通貨沒有區別。它也是一種貨幣。

4、儲蓄存款

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是在一定時間以後才能提取的可以獲得利息的存款。這些存款雖然不能以開支票的方式使用,但通常預先通知銀行可以把它轉換成現金。

另外,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的可轉讓提款單(NOW)以及自動轉移服務(ATS)縮小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差別。這種差別縮小的結果使得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也成為一種貨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



㈣ 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錢,錢是誰發明的

貨幣的起源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是商品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 中國貨幣的起源,有據可查的是商湯時期的「銅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貝,石貝,陶貝已經開始流通。貝殼自裝飾品發展為貨幣可以上溯到黃帝時期,中國貨幣從使用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貨幣文明史。 金屬貨幣的起源,應是殷商,中國先民掌握了冶煉金屬技術之後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銅塊,這些也許是最早的金屬貨幣。 早期仿形貨幣是中國經過了長時間的以物易物貿易階段之後產生的。隨著地域經濟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貨幣都不一樣,現今出土的一些有爭議的青銅器:如斧、馨、魚、網狀器,它們與實用器形似而體積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且出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現。因而許多古錢收藏研究者均把這些實物當作早期殷商貨幣。 先秦貨幣 在秦統一中國前的西周、東周時期。由於各部落(國家)生活居住環境不同,其鑄幣在經過一段不定型時期之後開始,並以其主要的生產工具為原型進行鑄幣。據考證,有四個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森林區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為原型的仿形鑄幣,這些鑄幣根據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現了以地名為主的文字或字元號,這種標名鑄地的作法,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及民國時期。另外一大類型是生活在農區的鏟、布仿形鑄造逐步成熟的軌跡。生活在湖水面較多區域的部落,以獵捕魚為業,其鑄幣有似圖騰,有似地名,有似計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業發達的區域,同時期貨幣,顯示出與其文明程度相適應的方孔圓錢或圓孔圜錢。這種貨幣是仿紡錘,還是仿玉器,至今還是一個難解之謎。但可以肯定,使用圓錢部落比較文明、發達。 秦漢貨幣 在秦統一中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先祖創鑄了一種外形暗含天圓地方觀的方孔圓形計重錢幣。文字粗朴,書用大篆,輕重大小不一的半兩貨幣,現俗稱先秦半兩或戰國半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統一衡制基礎地以秦衡為基礎,統一秦半兩。但不久,由於暴政與巨額軍費開支,鑄造貨幣不斷地減重、變輕。 漢劉邦起兵之初,為了籌集軍晌便自行鑄錢。錢文襲用秦半兩舊名。但實際重量僅三銖左右。並允民間自行鑄造。因而大部分輕薄小型,文字淺平的小篆體半兩,均為漢半兩。半兩錢由於官民同鑄,異時異地,因而品種繁雜,以致不能搜羅之全。由於半兩錢一再減重,信用降低,漢武帝又窮兵黷武,國用不足,因而發行輕錢來轉嫁經濟危機,首先下令罷半兩錢而鑄三銖,同時對內又發行白鹿皮幣(時值四十萬),對外則發行百金三品,以銀錫鑄造,的龍、馬、龜三種分別值三千、五百、三百,利用不足值貨幣來搜刮民財。漢元狩五年(公元18年),始鑄五銖,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銖錢歷時近七八百年。是我國鑄期最長的貨幣。留世數量巨大,品類繁雜。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交子分鋪。由於交子鋪戶恪受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了紙幣。但此時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認可,還是民間發行的「私交」。 但並非所有的交子鋪戶都是守法經營,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後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這樣,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激起事端,引發訴訟。於是,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始取得政府認可。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加蓋本州州印,只是臨時填寫的金額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貫至十貫,並規定了流通的范圍。宋仁宗時,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首屆交子發行1 256 340貫,備本錢360 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准備金相當於發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圍也基本上限於在四川境內,後來雖在陝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廢止了。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後四川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為錢引。「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㈤ 先秦時期貨幣是什麼樣的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鑒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至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幣、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

(1)中原地區

即趙、韓、魏三國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幣。布幣脫胎於青銅鏟形農具,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時期的布幣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裝柄的空心銎。

而戰國時期的布幣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對「空首布」而言,已無裝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鏟狀銅片,布幣形制大致分平肩,聳肩,圓肩和方足,尖足,圓足等類別,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聳肩尖足布,圓肩圓足布演化,擴展至楚國和燕國等地。

(2)東方的齊國和北方的燕國

主要使用刀幣。刀幣分「燕明刀」和「齊刀化」兩大類型。刀幣形狀取像於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漁獵用的刀類工具。由於齊刀面有「化」字文而稱「刀化」。刀幣形狀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國早期一種青銅鑄幣。

(3)西北方的秦國

獨用環幣,其形製取像於紡輪或玉壁演化而來。環幣分圓形圓孔和方孔兩種。戰國時期即較早鑄行的是圓形圓孔,後秦惠文王,秦始皇鑄圓形方孔「半兩」錢。圓形環錢是方孔錢的原始狀態。

(4)南方楚國

鑄幣銅貝稱蟻鼻錢,由貝幣演化而來。銅貝錢文形似鬼臉,為「貝化」兩字組合。蟻鼻喻小,意即小錢。楚國有文銅貝鑄幣俗稱「鬼臉錢」、「蟻鼻錢」。楚國除蟻鼻錢外,還有黃金稱量貨幣,是戰國時期唯一以黃金為流通貨幣的國家。

總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四大貨幣體系分別由刀、鏟、紡輪等勞動生產工具演化而來,由此可見當時各地征戰、漁獵、制陶,紡織與貿易往來等經濟生活地區特色與社會風貌。同時形成四大貨幣區也是諸侯割據的產物。隨經濟與商品交易發展。各國貨幣互相流通,要求並相應促進幣制出現統一與標准化趨勢。

㈥ 貨幣的起源和本質

一、起源和本質:
(1)唐代時貨幣起源的認識仍然出於《管子》的「先生制幣」說(亦稱「貨幣國定稅。」)此說在《管子》一書中多處言及,有縣代表性的是《國蓄》,日「王起於禺氏,金起於汝漢,珠玉起於亦野,東西南兆距周七千人百里,水邑壤斷,舟車不能通。先王為其途之遠,真至之難,故托用於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幣,以刀幣為下幣。三幣、中屋之則非有補於暖也,食之則非有補於飽也,先王口守財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這一觀點產生以後影響至巨、幾成定論,成與貨幣起源說上的主流認識。(2)唐代堅北說的以張九齡、陸貸、白居易、揚子陵等人為代表。
宗開元二十二年(734)三月,張九齡在所寫《敕議放私鑄錢》中指出,「古者以幣帛菽粟不可尺寸,乃為錢為通貿易」。德京貞元十年(794),陸勢《均節且武稅恤而姓六條》中說:「先王懼物之貴賤先平而人之交易難准,又立貨泉之法,以節垂之宜。」又說:「錢貨者,宮之所為也。」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指出:「夫天之道無常,故歲有豐必有凶;地之利有限,故物有限,故物有盈父之縮。坐人知真必然,可是作錢刀布帛之貨,以時交易之,以時斂敬之。」穆宗長東元年(821),戶部尚書揚於陵江為,「王者制錢,以權而貨,留遷有無通變不倦。」(3)這紫言論從便利商品交換的技術求角度及維護政權統治的實際需要出發,來解釋貨幣的起源,以為貨幣乃是帝王賢哲人為設計製造出來的,在認識是一種「非常膚淺的觀點」,也是一種主觀唯心主要看法。它把貨幣的產生,解釋為是政治權力和統治利益的產物,從而混淆了貨幣起源與商品交換之間的內在聯系。也進而阻止了對貨幣本質問題的正確認識。這種觀點認為貨幣實際上是人君之權柄,是流治階極治國家安邦的一個工具,報本不可能看到貨幣是在商品交換中向發生的,是用於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的本質所在。這而言之,貨幣起源論上的膚淺和錯誤,決定了貨幣本質論上的想當然和謬誤。這樣的認識水平,與西漢司馬遷所持「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共焉」的貨幣自然發生說法比,無疑在方面的認識道路上是相去甚遠的。司馬遷雖然認識到貨幣本身即是一種特殊商品,但他把貨幣的產生與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聯系在一起,以為「龜貝金錢刀布之幣」是「農工商交易」發展的結果,提出了關於貨幣起源的正確和客觀的論點,唐代統治階段則僅僅是接受《管子》的成說,並沒有去認真地加以思考研究。
二、作用入管理特點:
一是用於權日貨,准交易,促進商貿涉及,發展社會經濟,二是通過貨幣總量的斂與散來調節物價高低,操輕重之柄,即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又可鞏固封建統治秩序,三是用於權本來調整工商業之間的關系,使商品經濟發展處在封建治所能允許范圍之內,四是制兼並,限制地方勢力的狀大,鞏固經濟封建統治基礎。貨幣管理主要包括對貨幣流通管理,從貨幣起源論上的國家說和貨幣本質論上的工具論出發,唐代統治階級對貨幣管理有著一個總體上的指導思想,即貨幣的生產鑄造權和發行權流通權場要由政府壟斷,及國之權柄,不許私人染脂。
三、結論:
由以上話述可以看出,唐代貨幣思想主要是承繼和沉迷《管子》和西漢時期貨幣學說,雖然,有些問題上有所進步,有的觀點也表現得更加清楚明白,但是在總體上以現代水平上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進展,仍停留在固定說和輕論的認識體繫上。這樣的認識水平與唐代商品經濟和貨幣經濟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發展相比,明顯過於滯後,並反過來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阻礙,一是唐代統治階段仍然認為貨幣及國之權柄,是現財,平天下的工具,從而使他們著力可以以財政和政治的原則出發使用貨幣,不可能自覺地換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要求辦事,也不可能滿足經濟發展對貨幣的客觀需求,造成財政利益、政治利益與經濟自然法財之間的矛盾與對立。

貨幣的發展史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產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海貝在青海省的馬馬家密文化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墓葬中均有發現。海貝甚稱原始貨幣之組。在卡約文化墓葬中海貝出土相當普遍,還發現骨貝、石貝和銅貝,反映了當時商品交換的程度。嚴格說來,人工鑄造貨幣始於春秋戰國的刀、布。秦始皇統一全國,統一貨幣後始鑄的方孔圓成為中國古代貨幣的祖型。王莽復古改制,一度恢復使用刀、布貨幣,但為時很短。直到民國改元,歷代王朝興晉、帝號變遷,所發行的錢幣雖大小有別,輕重不一,錢文各異,但方孔圓錢一直持續不衰。時至今日,古錢傳世者甚多,並不時有批量古錢出土問世。隨著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唐代會子、宋代交子相繼問世。到了元代正式發行紙鈔,明、清兩代,紙幣繼續發行。不過民間大量的商品交換和經濟往來的以方孔圓錢為主。1958年,格爾木農場平地造田時發現的400餘張元代至正、至元年間紙鈔,其數量品種之多,保存之好,均屬全國罕見。1956年,在西寧市隍廟街(今解放路)糧食廳基建工程中,一次發現76枚波斯薩的朝銀幣,證明青海在公元5-6世紀曾經是中亞交通的重要孔道。波斯銀幣為圓形。直徑約2.5厘米,重3.8克。正面為王者肖像,根據王者肖像的不同,銀幣分A、B二式。A式的王冠前一新目,冠的側面和後部有一雉堞形飾物,冠後有條帶末端的兩條飄飾,腦後有發警戒球狀,次間有聯球形項飾,臉前近肩處有缽羅婆文的銘文一行KADIPIRVCI(立上卑路斯)。B式的主冠,冠上的前後有翅形物,王冠的後部是一對翼翅。冠的頂前A面有一條由肩上飄起的帶形物,和警後的一條相對稱。A式、B式背面花紋相同,是一般薩珊朝銀幣的拜火教祭壇,壇上有火焰,火焰的兩側為五角星(貳元角星)和新月。祭壇的兩側各有祭祀一人,相對而立。其背後多有銘文,表示鑄造的地點和紀年。西寧市城內隍廟街出土。離波斯薩珊朝卑路斯時間(相當於我國的南北朝)。
幣本質上的工具論出發,唐代統治階級對貨幣管理有著一個總體上的指導思想,即貨幣的產生鑄造權和發行權,流通權均要由政府壟斷,及國之權柄,不許私人染指。開元二十二年(734),唐遷就張九齡所以縱民私鑄案展開了討論,結果。「公卿群官,皆建議以為便」。裴耀卿、李林甫、蕭炅等人認為「錢者通貨,有回之權,是以歷代禁之以絕奸濫。今者一啟此門,但恐小人棄農逐利,而濫惡更裝,幹事不便」。劉秩則上《泉貸議》,系統闡述鑄幣權乃「人生之權」,不可假於人。後來,陸貸明確強調貨幣「為國之利權,守之在宮,不以任下」。杜佑也認為,「昔賢有去,銅不布下,乃權歸於上」誠為皆論。固有國之切務,權弊之良算也。總之,雖然張九齡提出了縱民私鑄的議案,但是並沒有取得認同,貨幣的生產鑄造權為國之特權的指導思想是十分明確的。

貨幣起源的總結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煤介,是商品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中國貨幣的起源,有椐可查的是商湯時期的「銅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貝、石貝、陶貝已經開始流通。貝殼自裝飾品發展為貨幣可以上溯到皇帝時期,因機時中國貨幣自使用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後貨幣文明史。
金屬貨幣的起源,應是殷商,中國先民掌握了治爍金屬技術之後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屆土青銅塊,這些也許是最旱的金屬貨幣。
旱期仿形貨幣是中國經過長時間的以物易物貿易階段之後產生的,隨著遞減經濟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貨幣都不一樣,現今出土的一些有爭議的青銅器:如斧,馨,魚,網狀器。
從歷史角度看,交換發展的過程可以濃縮為價值形態的演化過程。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這么一個歷史沿革。從這一發展過程應該看出:首先,貨幣是一個歷史的經濟范疇。是隨著商品和商品交換的產生與發展而產生的。其次,貨幣是商品經濟自發發展的產物,而不是發明,人們協商或法律規定的結果。再次,貨幣是交換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勞動和私人帶動矛盾發展的結果
而今,因它們與實用器形似面體積子,有的成小批量出土,而且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葬中出現。因而許多古錢收藏研究者均把這些實物當作早期殷,商貨幣。

歷代錢幣簡述

貨幣的起源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是商品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中國貨幣的起源,有據可查的是商湯時期的「銅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貝,石貝,陶貝已經開始流通。貝殼自裝飾品發展為貨幣可以上溯到皇帝時期,因機時中國貨幣自使用貝至今已有四、五千後貨幣文明史。
金屬貨幣的起源,應是殷商,中國先民掌握了冶煉金屬技術之後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屆士青銅塊,這些也許是最早的金屬貨幣。
早期仿形貨幣是中國經過了長時間的以物易物貿階段之後產生的。隨著地減經濟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貨幣都不一樣,現今出土的一些有爭議的青銅器:如斧、馨、魚、網狀器,它們與實用器形似而體積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而且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現。因而許多古錢收藏研究者均把這些實物當作早期殷商貨幣。
先秦貨幣
在秦統一中國前的西周、東周時期。由於各部落(國家)生活居住環境不同,其鑄幣在經過一段不定型時期之後開始,並以其主要的生產工具為原型進行鑄幣。據考證,有四個主要的起源:生活要林區、林農混合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為原型的仿形鑄幣,這些鑄幣根據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現了以地名為主的文字或字元號,這種標名鑄地的作法,一直延續到清朝及民國時期。另外一大類型是生活在農區的鏟、布仿形鑄造逐步成熟的軌跡。生活在湖水面較多區域的部落,以獵捕魚為業,其鑄幣有似圖騰,有似地名,有似計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業發達的區域,同時期貨幣,顯示出與其文明程度相適應的方孔圓錢或圓孔圜錢。這種貨幣是仿紡錘,還是仿玉器,至今還是一個難解之謎。但可以肯定,使用園錢部落比較文明、發達。
秦漢貨幣
在秦統一中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先祖創鑄了一種外形暗合天地方宇觀的方孔圓形計重錢幣。文字粗朴,書用大篆,輕重大小不一的半兩貨幣,現俗稱先秦半兩或戰國半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統一衡制基礎地以秦衡為基礎,統一秦半秦半兩。但鑄行不久,由於暴政與巨軍費開支,鑄造貨幣不斷地減重、變輕。
漢劉邦起兵之初,為了籌集軍晌便自行鑄錢。錢文襲用秦半兩舊名。但實際重量僅三銖左右。並允民間自行鑄造。因而大部分輕薄小型,文字淺平的小篆體半兩,均為漢半兩。半兩錢由於官民同鑄,異時異地,因而品種繁雜,以致不能搜羅之全。由於半兩錢一再減重,信用降低,漢武帝又窮兵黷武,國用不足,因而發行輕錢來轉嫁經濟危機,首先下令罷半兩錢而鑄三銖,同時對內又發行白鹿皮幣(時值四十萬),對外則發行百金三品,以銀錫鑄造,的龍、馬、龜三種分別值三千、五百、三百,利用不足值貨幣來搜括民財。漢元狩五年(公元18年),始鑄五銖,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銖錢歷時近七、八百年。是我國鑄期最長的貨幣。留世數量巨大。品類繁雜。
王莽時期的貨幣
王莽自居攝二年(公元七年)開始,先後實行了三次幣制改革,鑄造了舉世瞻目的精美貨幣。王莽第一次改幣,主要鑄造了「大泉五十」及「契刀」、「錯刀」三種高額虛值幣,第二次(公元九年)廢刀錢、禁五銖,行大小泉,「大泉五十」與「小泉直一」,因此,該二種幣,至今流傳甚廣。第三次改革,始於建國二年(公元十年),實行寶貨制。區五物(金、銀、銅、龜、貝),六名(朱貨、貝貨、布貨、龜寶、銀貨、黃金)共二十八品。
雖然錢制混亂,但其鑄錢質量卻是一代鼎盛,因而王莽有第一鑄錢高手之稱。王莽錢書法採用懸錢篆,鑄錢無論圓錢,布幣、刀幣,外廓高挺,因而對文字保護甚佳,使流傳下來的貨幣,人見人愛,不忍釋手。
三國貨幣
魏、蜀、吳史稱三國,此時期幣制復雜,再加上戰火紛飛,史記不詳,如今被斷為三國時期貨幣,其鑄地和鑄時,難以解分。
三國時候,不同地域錢制各有差異;
魏得五銖
蜀鑄五銖外,另有直百五銖。
吳有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另有太平百錢,及定平一百,亦主尖歸三國時候,太平百錢為益州刺史越廉所鑄,定平一百亦可能為蜀所鑄。
兩晉南北朝貨幣
史書關於西晉鑄錢隻字未提,當時主要行用五銖錢。西晉統一中國時,府庫充實,國力強盛,因此,除了沿用漢代舊錢之外,應有自行鑄錢。時至今日,要辯別魏晉銖已非易事。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後,各少數民族各自為政,許多自行鑄錢。
巴族首領李特,李流等,建漢於四川,鑄「漢興」,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枚以年號命名的貨幣。
石勒取代匈奴隸建立前趙而自立為王,史稱後趙,鑄「豐貨」。
前涼張軌鑄「涼造新泉」。
南朝時期,把漢舊五銖剪成小錢,風行一時,並私鑄成風。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鑄四銖。流傳甚少,後又改鑄孝建四銖,此泉文字纖秀,篆文筆勢飛動,有如翩翩舞袖,甚為美觀。公元465年,又曾鑄永光,數月後改元景和,又鑄景和,二錢存世極罕。
梁武帝期間,主要鑄有輪二種五銖,其中無輪者稱「女錢」。梁元帝遷都江陵之後,改鑄當十之「二柱五銖」,梁梁敬帝在太平二年改鑄「四柱五銖,」當二十使用,二者現均稀少。陳文帝在天嘉年間,為抵制小錢鑄大型五銖,以一當十,陳宣帝鑄主和五銖,此泉篆文勻稱瑰麗、製作絕妙,居南朝泉品冠軍。西魏鑄永五銖,北周鈦永通萬國。五行大布,布泉,此三泉品,俗稱「北周三品」書法精美,鑄工精良,是繼王莽之後又一鑄錢巔峰。
隋唐貨幣
隋文帝平陳之後,隋五銖之統一法定貨幣,隋五銖之「五」字左多一豎有若「凶」字,小樣者常見。
唐初,仍用隋代舊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令廢五銖,鑄開元通寶,自始結束了我國銖兩貸幣的歷史而進入寶文制貨幣。
「開元通寶」四字錢文由書法家歐陽詢制詞並書,文字端莊凝重,展示出大唐一代興盛太平的風范。
「開元通寶」在唐代先後鑄行二百多年,一直比價穩定,變化微小,商民樂用,該錢在清末中仍有使用,亦是錢幣壽星之一,開元錢鑄量巨大,今流傳甚廣,版別眾多。
唐高宗時(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由於奢風漸熾,軍費激增,曾改鑄乾封泉寶,以一當十,但遭商民拒絕,一年之後被迫停鑄,因而傳世較少。
安史之亂,史思明據東都鑄順天,得壹大錢,以一當百。俗詞雲「順天易得,得一難求」。
安史之亂中,唐代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為了支付軍費,唐肅宗於朝元元年,新鑄乾元重寶以一當十,後又以一當五,以一當三,最終以一當一,與開元同行。這是錢文中重寶錢的開端。乾元錢鑄造自肅宗始一直鑄至唐末、因而流傳也廣,版式也繁。
唐代宗大歷年間(公元766-779)鑄大歷元寶
唐德宗建中年間(公元780-783)鑄建中通寶
此二泉常出於新疆地區。
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裁減天下佛寺,收廢寺銅材鑄錢,楊州節度使李紳於新錢後加昌字以紀年號。於是各州鑄爐皆以本州鑄爐皆以本州郡名為背文,現有昌、京、洛、益、荊、襄、蘭、越、宣、洪、潭、兗、潤、鄂、平、興、梁、廣、梓、福、桂、丹、永等23種。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陽監王彤新鑄「咸能玄寶。」但此泉不久停廢,因而傳世及出土極罕。

貨幣的發展史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產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海貝在青海省的馬馬家密文化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墓葬中均有發現。海貝甚稱原始貨幣之組。在卡約文化墓葬中海貝出土相當普遍,還發現骨貝、石貝和銅貝,反映了當時商品交換的程度。嚴格說來,人工鑄造貨幣始於春秋戰國的刀、布。秦始皇統一全國,統一貨幣後始鑄的方孔圓成為中國古代貨幣的祖型。王莽復古改制,一度恢復使用刀、布貨幣,但為時很短。直到民國改元,歷代王朝興晉、帝號變遷,所發行的錢幣雖大小有別,輕重不一,錢文各異,但方孔圓錢一直持續不衰。時至今日,古錢傳世者甚多,並不時有批量古錢出土問世。隨著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唐代會子、宋代交子相繼問世。到了元代正式發行紙鈔,明、清兩代,紙幣繼續發行。不過民間大量的商品交換和經濟往來的以方孔圓錢為主。1958年,格爾木農場平地造田時發現的400餘張元代至正、至元年間紙鈔,其數量品種之多,保存之好,均屬全國罕見。1956年,在西寧市隍廟街(今解放路)糧食廳基建工程中,一次發現76枚波斯薩的朝銀幣,證明青海在公元5-6世紀曾經是中亞交通的重要孔道。波斯銀幣為圓形。直徑約2.5厘米,重3.8克。正面為王者肖像,根據王者肖像的不同,銀幣分A、B二式。A式的王冠前一新目,冠的側面和後部有一雉堞形飾物,冠後有條帶末端的兩條飄飾,腦後有發警戒球狀,次間有聯球形項飾,臉前近肩處有缽羅婆文的銘文一行KADIPIRVCI(立上卑路斯)。B式的主冠,冠上的前後有翅形物,王冠的後部是一對翼翅。冠的頂前A面有一條由肩上飄起的帶形物,和警後的一條相對稱。A式、B式背面花紋相同,是一般薩珊朝銀幣的拜火教祭壇,壇上有火焰,火焰的兩側為五角星(貳元角星)和新月。祭壇的兩側各有祭祀一人,相對而立。其背後多有銘文,表示鑄造的地點和紀年。西寧市城內隍廟街出土。離波斯薩珊朝卑路斯時間(相當於我國的南北朝)。
幣本質上的工具論出發,唐代統治階級對貨幣管理有著一個總體上的指導思想,即貨幣的產生鑄造權和發行權,流通權均要由政府壟斷,及國之權柄,不許私人染指。開元二十二年(734),唐遷就張九齡所以縱民私鑄案展開了討論,結果。「公卿群官,皆建議以為便」。裴耀卿、李林甫、蕭炅等人認為「錢者通貨,有回之權,是以歷代禁之以絕奸濫。今者一啟此門,但恐小人棄農逐利,而濫惡更裝,幹事不便」。劉秩則上《泉貸議》,系統闡述鑄幣權乃「人生之權」,不可假於人。後來,陸貸明確強調貨幣「為國之利權,守之在宮,不以任下」。杜佑也認為,「昔賢有去,銅不布下,乃權歸於上」誠為皆論。固有國之切務,權弊之良算也。總之,雖然張九齡提出了縱民私鑄的議案,但是並沒有取得認同,貨幣的生產鑄造權為國之特權的指導思想是十分明確的。

貨幣的起源(演變)

1、對於錢幣開始於人類最早用於互相交換的物品,還沒有意識到貨幣的重要性,在人類開始文明時期是平均分配,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在交換方面越來越頻繁,交換范圍越來越廣,並克服「商品——商品」交換困難的辦法,這就是先把自己的東西換成市場上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然後再用這種商品去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從而成為社會發展的生意買賣;到了殷商,中國先民掌握了簡單的冶煉金屬技術,是一些實用器形似而體積小,還製造出青銅塊金屬貨幣(這是考古學家在一些殷商墓葬發現的,是早期殷商貨幣)。
到了秦統一前西周、東周時期,隨部落生活居住環境不同,其鑄幣在經過一段不定型時期之後開始,並以其主要的生產工具為原型進行鑄幣,春秋戰國又創鑄了一種外形暗合開地方宇觀的方孔圓形計重錢幣,便鑄行不久,由於暴政與巨額軍費開支,鑄造貨幣不斷在減重、變輕,秦始皇統一全國,統一貨幣後,始鑄的方孔圓錢成為中國古代貨幣的祖型,王莽復古改制,一度恢復使用刀、布貨幣,但為時很短。直到民國改元,歷代王朝興替,帝號變遷,所發行的錢幣大小有別,輕重不一,錢文各異,但方孔圓錢一直延續不衰。隨著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唐代會子、宋代交子相繼問世,到了元代正式發行紙紗,明、清兩代紙幣繼續發行,不過民間大量的商品交換和經濟往來仍以方孔圓錢為主。
2、貨幣存在已有幾千萬年歷史,當代經濟生活中人們更離不開貨幣,對貨幣的存在早已以為常,山西大同市錢幣收藏與研究學者趙忠格最新提出:「錢幣的起源始於女陰崇拜,而在中國古代長期延用的錢幣上也反映著當時的性崇思想。」趙氏的這一古錢幣產生說法頗具新意,據了解在國內還是首次提出,令人關注。後趙忠格對錢幣女陰崇拜的新說介紹一番,無論中國與外國都有以海貝為幣的歷史考證,可以看到貝幣的女性生殖特徵非常明顯。還談到海貝殼與女陰外形的特徵接近,然而就被當進有地位的原始人類做為一種推崇的稀物而掛在身上,以表明自己對女陰的崇拜或表明自己所佔有的女性數量,以此來炫耀,那時候由於海貝的象徵意義以及內陸地區的稀物,已成為一種財富的象徵,後來又成有價值的交換物。
認為:從母系社會的「女陰崇拜」到父系社會的「男根崇拜」,人類經歷很長時期的原始性崇拜過程,古錢幣作為當時流通的價值符號,表示性文化的內涵,也在情理之中。在了解後人類早期就以貨幣作為裝飾品和高貴產物。
3、在貨幣的源起於「女陰崇拜期」的說法又有新的觀點,就是大業大學共同教學中心的高婉瑜,他談到馬克思、恩格斯的經濟理論,馬克思認為貨幣是交換過程中,因必要而形成的一種結晶。若從商業行為的觀察,貨幣在每個地域產生文明始點不同,林林總總的貨幣體系,均有一段很長的演進過程,縱然各區流通貨幣的濫觸期不一,然而演變歷程也隨相似之處。貨幣通常以商品貨幣開始,到許多物品被當作交易媒介,如斐清群島用鯨魚的牙齒;早期法國人用口皮;美國早期移民人用巧克力用現象;印度一些原住民的仁杏、瓜地馬拉、烏龜、貝殼、小刀,另計有食鹽、煙草、乾魚、食米、衣物等等。
在人類早期,發展水平低下或沒有,往往用一些生活實際用到的,一些古怪少見的物品作為交換,在進化過程中,一些鑄鐵器的水平提高,進入貨幣的升職過程。
4、曹魏時期是否鑄行過五銖錢,在史載簡略。《晉書,食貨志》記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罷董卓小錢,還用五銖。」《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載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春三月初復五銖錢」,冬十月「以谷貴,罷玉銖錢。」《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載太和元年(公元四年)「夏四月乙亥,行五抹錢。」對於上述史書有關曹魏「還用」、「初夏」、「行」五銖錢的記載。1986年,在安陽西郊出土的古錢窖藏時,曾分離出一種面有輪郭,無好郭,面文「五」字右則,「銖」字「金」旁左則分別被錢的外郭侵壓,背具輪好郭,五銖錢不同於在東漢五銖,也有別於鑄剪邊五銖,似乎介二者之間,從情況分析,這種五銖錢與西漢半兩五銖、新莽錢、東漢五銖、繼環鑿、鑄五銖對文、直百五銖、太平百銖、定平一百、大泉五百、太泉當千伴出。經初顯不開簾,有認為這種「壓五壓金」五銖當為曹操五銖。後來又重新對安陽縣倫掌鄉孟村古錢窖藏,這種「壓五壓金」五銖錢,所古窖藏的比例為1.8-2.2%,大者錢徑可過24毫米,重3.4克以上,鑄造較規整,字還清晰,高挺,同時也有一定數量的錢徑在21毫米以下。
壹貫紙鈔
長方形。長29厘米,寬20厘米。紙幣用灰黑色桑皮紙銅板印刷,比較粗糙,票面為壹貫,紙幣上蓋有中書省、尚書省等朱印印鑒。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七月,詔造「中統元寶交鈔」,亦名「通行交鈔」。正面上端自右至左為鈔名「中統元寶交鈔」,鈔名下以長方形欄分為上下兩段,上段居中印有寶鈔,面額「壹貫文省」。左右分別印有漢文和八思巴文對照的「中統元寶,諸路通行」,漢文九疊篆,八思巴文繫上述八字的音譯。下段居中印,「偽造者斬,首告者賞銀五兩,仍給犯人家產」。右起印「中書省奏准印造,中統元寶鈔宣課差役內並收受不限年月諸路通行」。後接「元寶交鈔庫子,攢司」、「印造庫子,攢司」。左起印「中統年月日元寶交鈔庫使副判印造庫司副判」。末行抬頭書「中書省提舉司」。上下兩框各蓋一正方形官印。該印背面有「至正印造元寶交鈔」字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農場平地造田出土,屬元代。
貳貫紙鈔
長方形。長30厘米,寬20.5厘米。紙幣用桑皮紙印刷,比較粗糙,票面為貳貫。紙幣上蓋有中書省、尚書省等朱紅印鑒。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三月,更造至元寶鈔,全稱「至元通行寶鈔」。灰黑色桑皮紙銅板印刷。正面上端自右至左為鈔名「至元通行寶鈔」,鈔名上下端正中印有寶鈔面額「貳貫」,字下為兩貫錢形圖案。左右為八思巴文:「至元寶鈔,諸路通行」,不見漢字。下半部正中印「偽造者處死,首告者賞銀五兩,仍給犯人家產」。右起印「尚書省奏准印造至元寶鈔宣課差役內並收受不限年月諸路通行」。後接「寶鈔庫子,攢司」,「印造庫子,攢司」。左起印「至元年月日」,「寶鈔庫使副」「印造庫司副」。抬頭書「尚書省提舉司」。幣背面有官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農場平地造田時出土,屬元代。
伍值文紙鈔
長方形。長26厘米,寬18厘米。紙幣用桑皮紙印刷,比較粗糙,票面為伍文。其餘格式板面均同壹貫紙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農場平地造田時出土,屬元代。
大明寶鈔
長方形。長28厘米,寬20厘米。

㈦ 先秦魚幣是幾級

古董級。

先秦魚幣,為殷商中期西周流通貨幣,是世界上唯一魚形錢幣,也是我國最早的青銅鑄幣之一。

和早期的其它貨幣一樣,如貝幣的演變最早為天然貝,逐漸發展出骨、石、銅貝。魚作為食物也可視為珍貴財富,活魚久存易變質,銅魚適合作為一般等價物,久存不易損便於流通

㈧ 貨幣產生的過程有幾步它產生的標志是什麼

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此時標志著貨幣產生了。
貨幣的定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所以貨幣的產生過程如下:偶爾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貨幣為媒介的交換。他產生的標志我認為是:金銀從貨幣中分離出來,作為一般等價物開始標志著貨幣的產生
人類社會起初並無貨幣存在。貨幣是商品交換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換發展的自然結果。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品在滿足生產者自身需要後有了一些剩餘,於是,在原始公社之間出現了最初的實物交換。隨著生產的發展,商品交換逐漸變成經常的行為,交換數量日益增多,范圍也日益擴大。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換中常會出現商品轉讓的困難。因為被交換商品必須對雙方都具有使用價值,且商品價值又必須等量。而物物交換不可能永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必然要求有一個一般等價物作為交換的媒介。最初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不固定的,它只在狹小的范圍內暫時地交替地由這種或那種商品承擔,當一般等價物逐漸固定在特定種類的商品上時,它就定型化為貨幣。

自貨幣產生以來,其具體形式隨著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斷地變化,主要體現在貨幣材料的變化上。從貨幣的發展過程來看,可以劃分為:

實物貨幣指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與其非貨幣用途的商品價值相等的貨幣。如在中國歷史上,龜殼、海貝、蚌珠、皮革、齒角、米粟、布帛、農具等都曾作為實物貨幣被使用過。但這些以實物形態存在的貨幣,在交換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充當貨幣的物體,一般須具備普遍接受性、價值穩定性、統一性、可分性、耐久性、輕便性等特點,因此,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實物貨幣逐漸為金屬貨幣所取代。
金屬貨幣指以金屬為材料並鑄成一定形狀的貨幣。金屬貨幣較實物貨幣更具有充當貨幣物體的特徵,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是最早使用金屬貨幣的國家之一、早在殷商時代,金屬貨幣就已成為貨幣的主要形式。由於金屬貨幣在流通中會磨損減重,加上人為實行的鑄幣變質政策,以及隨著商品交換規模不斷擴大,金屬貨幣特別是貴金屬貨幣流通量的增長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貿易、金融等交易量巨大增長的需要,於是金屬貨幣逐漸被紙幣或信用貨幣所取代。
信用貨幣廣義指充當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種信用憑證,包括銀行券、匯票、期票、銀行支票等。狹義指銀行信用貨幣,即銀行券和銀行支票。信用貨幣以票
據流通為基礎,直接產生於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信用貨幣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金屬貨幣制度崩潰的直接後果。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信用制度日益發展,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日益深化,各種形式的信用貨幣遂得以產生和發展。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被迫放棄金本位和銀本位貨幣制度,紙幣不再兌換金屬貨幣,信用貨幣更有了長足發展。信用貨幣已成為當代幾乎所有國家所採用的貨幣形式之一。
紙幣國家發行和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它本身的價值大大低於它作為價值符號所表示的貨幣價值,所以習慣上認為紙幣本身沒有價值。紙幣產生於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貨幣在流通中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而作為媒介物的鑄幣,在流通中會發生磨損,成為不足值的鑄幣。但這種不足值的鑄幣在一定限度內仍然可以像足值鑄幣一樣充當流通手段,從而使鑄幣有了可用其他材料製成符號或象徵來代替的可能性。由於統治者有意識地利用這種特點,降低鑄幣成色或重量,甚至用賤金屬取代原來鑄幣,進而利用國家政權發行並強制流通沒有內在價值的紙幣來代替鑄幣,強制流通使紙幣作為貨幣象
征或符號得到了社會公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公元11世紀,北宋的交子是典型的紙幣,它是由國家印製、強制行使的不兌現的貨幣符號。其後元、明、清發行的寶鈔,也屬於典型的紙幣。
存款貨幣指金融機構的存款。由於存款人可以根據銀行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開出支票,支票又可以在市場上轉讓流通,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使銀行存款起到了貨幣作用,故在西方國家一般將銀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稱為存款貨幣或存款通貨。但支票本身並不是貨幣,只是出票人向銀行發出並要求銀行付款的票據。活期存款才是真正的貨幣,只要存款人在銀行活期帳戶上仍有餘額,可隨時提取,開出支票即可當現金使用,是成本最低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西方國家在計算貨幣供應量時,根據資產流動性的標志,都把商業銀行活期存款視同現金,並加在一起計算,稱為M□,作為
狹義的貨幣供應量。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歷代政府發行的金屬貨幣和信用貨幣。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自產生金屬鑄幣以來,歷代貨幣形式、種類、數量之多均為世所罕見,並形成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東方貨幣文化,對日本、朝鮮和越南等鄰國產生過深遠影響。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貨幣發展緩慢,很少重大變革。在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入侵的沖擊下,雖然經歷了一系列貨幣改革,開始具有現代形態,但始終未能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貨幣的紊亂狀態。
幣制改革的經歷過程:先秦貨幣——>秦漢至隋貨幣——>唐宋貨幣——>遼西夏金元貨幣——>明清貨幣——>近代貨幣——>革命根據地貨幣——>現代貨幣
我國傳統貨幣理論認為:貨幣的本質是商品或一般等價物,而西方經濟學則認為:貨幣的本質是任何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本文認為:我國傳統貨幣理論和西方經濟學對貨幣本質的認識都存在偏差,前者的理論只適用於金屬貨幣經濟,不適用於信用貨幣經濟;而後者的理論則只是描述了貨幣的表象,沒有涉及貨幣的本質內容。本文認為:貨幣的本質是信用,利用這一觀念能較好地描述各種貨幣形式的內在特徵。

㈨ 古代魚幣價值

魚幣是殷商中期的貨幣,是青銅材質的魚形錢幣,出土於1974年,是由居住在黃淮間的部族,即所謂東夷、淮夷、徐夷者所創作的。並且魚幣是世界上唯一的魚形錢幣!
《古錢大辭典》載近代著名泉家鄭家相《貝化概說》:「漁民所用之化幣,於貝化之外,更有所謂魚幣者,魚幣亦銅質,魚形,一面平夷,有首有尾,有目有鱗,如半爿之符魚,大小不一,有二寸許者,有寸許者,近在黃河沿岸,頗有出土,製作簡單,每有一孔,以便穿貫。或疑非幣。予曰,此上古金屬時期黃河沿岸所用之幣也。漁民於貝化之外,而復鑄此魚形之幣,與貝化並行,其值必較大於貝化。當金屬時期,農業發達,漁民勢力逐漸減少,故漁民所鑄貝化及魚幣,行用時間甚短,而農民所用之鏟布,漸次普遍,貝化、魚幣遂歸淘汰」。但該著的編者丁福保先生認為魚幣非幣。在其他泉著中也未見有魚幣的記述。
《中國錢幣》1993年第二期刊載了王桂枝先生撰寫的一篇文章《淺談 國墓地出土的貨幣》。文稱1974年至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寶雞市茹家莊、竹園溝等地發掘了一批西周的墓葬,共發現海貝706枚、石貝216枚、玉貝68枚、蛤蜊貝204枚、銅魚幣540枚、錫魚幣8枚、玉魚幣80枚。銅錫魚幣均有使用痕跡,有的磨損較為嚴重,說明流通時間較長。這些與貝幣共存的魚形幣均屬於貨幣,並引用了《泉幣》鮑鼎先生等多名近代泉家對魚幣肯定的看法。

熱點內容
股市如何存錢 發布:2025-07-12 11:41:52 瀏覽:214
郵儲送的京東金融兌換碼如何兌換 發布:2025-07-12 11:34:27 瀏覽:788
天山股份哪個基金持股最多 發布:2025-07-12 11:10:07 瀏覽:35
股票交易得到金多多策略預約 發布:2025-07-12 10:48:13 瀏覽:495
南鋼股份歷史股票分紅 發布:2025-07-12 10:47:28 瀏覽:487
隆盛科技股票趨勢分析 發布:2025-07-12 10:37:25 瀏覽:511
基金怎麼買年化收益 發布:2025-07-12 10:37:24 瀏覽:492
股票交易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發布:2025-07-12 10:25:47 瀏覽:285
雙一科技股票價格 發布:2025-07-12 10:04:44 瀏覽:977
捷途汽車貸款一般是什麼金融公司 發布:2025-07-12 10:04:10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