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白銀為什麼成為貨幣

白銀為什麼成為貨幣

發布時間: 2022-04-11 00:28:55

A. 白銀在明代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白銀在明代的時候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主要是因為明代的時候商品交易規模擴大,銅錢貨幣運輸不便,必須使用更加貴重的金屬貨幣進行補充和替代,而白銀在明代的時候擁有大量的儲備,而且滿足貴重這個條件。

一、貨幣更迭的原因

最初,我國古代採用的貨幣是海貝,在夏朝的時候,海貝就開始起貨幣的作用。商和西周的時候,海貝是主要流通貨幣,到了東周的時候,貨幣就發展成了有銘文的銅貝蟻鼻錢。戰國時期則出現了小銅片狀的布幣,到了春秋的時候,這種貨幣就退出了歷史舞台。到了秦代的時候,則以方孔半兩錢作為法定貨幣,延續至清朝末期。在這期間還有其他貨幣的出現,但是主要使用的還是秦代時規定的貨幣。貨幣的更替其實就意味著朝代經濟狀況的變化。

B. 白銀是怎樣成為貨幣的

1明代以前,由於中國不是白銀的盛產國,白銀的產量很小,根本無法滿足流通所需的數量。到明代時,隨著商品交易規模的擴大,原先的銅錢貨幣運輸不便,無法適應大批量的流通,必須有一種更貴重的金屬貨幣進行補充替代。而當時由於中國在與西方的多年貿易往來中一直處於巨大的貿易順差,西方使用白銀作為貨幣支付,使中國的白銀儲備大量增加,最終使的白銀成為了普遍流通貨幣。

C. 白銀為什麼成為貨幣

白銀,近幾十年,屬性發生了變化。
1.金融屬性,可能只有中國及周邊國家,用這個當貨幣,其餘的地方是沒有的。
2.工業屬性,現在用途多了,工業很廣泛,基本上電器元件都要用。現在的工業屬性馬上要大於貨幣屬性了。
3.大量的衍生白銀面世,造成價格一直不高,被壓制!

D. 本身作為收藏家「玩物」的白銀,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貨幣化的

白銀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天然的等價交換物,在戰國時期的各種貨幣中並不能明確地看到白銀的影
子,珠寶、玉器、刀幣等是戰國時期真正可以用於交換的貨幣,此時的白銀只是作為收藏家的一種樂趣而存在。

後來到了西漢時期,白銀的地位有所提升,到了漢武帝時期,白銀進入「白金三品」的行列,但無論是拿當時人們對於貨幣的觀念還是實際使用習慣來說,把白銀稱之為可以用於交易的貨幣都不恰當,也就說此時雖然銀貝之類的銀製品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但是它仍然不是官方所認可的貨幣。

但是後來,白銀已然作為一種貴重的金屬並且擔負著貨幣的各項職能。那麼白銀是怎麼從收藏家中的「寶藏」變成市場上廣泛流通的貨幣呢?這要從唐朝說起,從唐朝開始,白銀才正式改變了自己的地位,廣泛用於交易、皇家賞賜、國際貿易等各種領域。



因為其開放性決定了在向外輸出的過程極易得到接受方的認同,加上唐朝強大的綜合國力,唐文化成為當時西域各國家學習的典範,而白銀也自然成為唐帝國與域外國家文化交流最為重要的媒介,文化滲透在通商貿易中,各國使者在貿易的過程中無形之中已經成為唐文化的傳播者,當然這一切表面上的媒介便是白銀。

E. 明朝白銀成為主要貨幣的原因

主要原因就是經過兩三千年的開采,境內露天銅礦的出銅率越來越低,封建社會開采技術沒有革新的情況下,國家只好以金銀取代銅作為法定貨幣發行

F. 白銀成為正式貨幣的意義是什麼

白銀重新進入流通領域是唐宋以後的事情。有學者認為,唐代白銀登上了歷史舞台,由一般的貴重物品或裝飾品而迅速地轉變為正式貨幣,完成了我國貨幣史上又一次重大變革,這就是銀本位制度的初步確立。

G. 在古代,為何黃金白銀能夠成為全世界通用的貨幣

貨幣的出現起源於神農之世,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將貝殼看作是可交換商品的憑證。後來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慢慢地貨幣種類也多了起來,在秦始皇時期,貨幣實現了統一,以黃金和白銀為首的流通貨幣開始在歷史長河中發揮作用。古代時由於貨幣一長時間不能夠統一,但是黃金和白銀卻被所有國家認為是貴重金屬,其稀有性和物質的穩定性兩個特點決定了它們能夠成為通用貨幣。

三、貨幣的發展

直到今天,黃金和白銀依舊作為國際市場上各國之間通用的貨幣。這與這兩樣貨幣的價值有關,由於他們倆的稀缺性讓人們更加覺得珍貴,以黃金或是白銀來衡量商品是否等值,作為商品交易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判斷標准。黃金和白銀作為流通貨幣的發展也將不斷持續跟進,歷史終究是不會停下發展的腳步。


H. 白銀如何成為明代中後期的主流貨幣的

很多古裝歷史題材(明代以前)的影視劇中,人們下個館子,隨便買個小東西,出手就是幾兩銀子。這給很多人誤導,使人們誤以為古代白銀就是主要貨幣。事實上,大多數歷史時期,白銀並沒有成為主流貨幣。

中國古代並不是產銀大國,註定大部分歷史時期,白銀很難成為古代主流貨幣。實際情況是,多數時期,白銀作為貴金屬存在。白銀從貴金屬到主流貨幣,經歷了唐宋的小范圍使用、元朝作為價值尺度、明朝中後期大范圍使用的過程。

據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考證,當時全世界白銀產量的1/3湧入中國(總量在3.5億兩到5億兩之間)。跟據全漢升《明代中葉後澳門海外貿易》記載:僅1631年,馬尼拉輸入澳門白銀就達1400萬兩,相當於萬曆年間朝廷國庫收入的3.8倍。

明朝在海外白銀大量流入的刺激下,工商業和民間經濟空前活躍,白銀交易在民間盛行。在寶鈔逐漸崩潰的背景下,白銀取代寶鈔成為主流貨幣。而白銀崛起,也反過來對民間經濟產生了積極作用。

I. 「茶葉」和白銀有什麼關系,為何會讓白銀成為流通貨幣


九州配圖:清朝國庫白銀示意圖

也許是受影視劇作品的影響,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白銀一直以來就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流通貨幣。其實不然,白銀作為一種貴金屬,雖然早在先秦時期已經被人們所使用,但它作為社會上交易貨幣的歷史遠不如想像中那樣久遠。

歷史上,白銀作為通貨用於流通,最早始於唐代時期的嶺南一帶,當時最多隻能算作與銅錢並行的區域性貨幣。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明代中後期,才悄然發生改變。隨著東南沿海地區的海上貿易的蓬勃興起,白銀通過貿易的形式從西方國家源源不斷的湧入中國,致使當時社會上的白銀保有量急劇增加,明代中後期以後,白銀才開始取代銅錢逐漸成為全國性的主流流通貨幣。


九州配圖:歐洲貴族喝茶圖

1559年,威尼斯作家拉馬歇創作了《航海旅行記》《中國茶》兩部書,第一次將這種來自中國的「葯草汁液」以及飲用之法進行了介紹。此後,隨著來到中國的西方傳教士和旅行家們,更是在回國之後繪形繪色的對這一神奇的東方「神物」進行廣泛的宣傳,更是加深彼時的西方人對中國這一東方神秘大國的欽羨之感。

自從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最早將中國的茶葉運回到歐洲開始,西方國家的上層權貴階層逐漸以能喝上東方茶葉為榮,飲茶之風日益風靡。與之相伴的是,茶葉成了西方國家與中國的貿易中最為重要的一項物品。從明朝後期到清朝垮台之前的近三百年間,歐洲人對於被稱為「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的中國茶葉的需求成幾何級數的增長。


九州配圖:西方飲茶之風

以英國為例,從1662年葡萄牙公主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之後,這位酷愛喝茶的公主第一次讓英國上流社會的貴族們也喜歡上了茶,中國茶葉自此便以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在英國盛行開來。從1664年到1879年的茶葉進口數據,充分的說明了英國人乃至歐洲人對於茶葉與日俱增的龐大需求。


九州配圖:英國茶葉進口數量變化示意圖

由此可見,當茶葉取代瓷器和絲綢成為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第一出口和創收商品,白銀便被中國通過貿易的形式賺了進來。在明朝末期,世界上50%的白銀都流入了中國,而到了清朝時期,中國作為世界上GDP總值最大的國家,同時又幾乎壟斷了整個世界的茶葉貿易,在西方人對茶葉的近乎瘋狂的需求下,形成一個極強的吸血效應,西方殖民國家鼎盛時所掠奪的白銀幾乎全部流入到中國來。

茶葉貿易的興盛,客觀上穩固了白銀在清代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如前文分析,特別是進入清代以後,茶葉在國際市場上迅速火爆,西方國家對中國茶葉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致使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茶葉貿易極為繁盛。彼時的中國,尤其是鴉片進入之前,是一個典型的出口遠大於進口的國家,茶葉的大量出口,使得國外的各種銀元,如荷蘭的「馬劍」、西班牙的「本洋」以及歐美其他國家各種形制的銀元,在強大的貿易逆差中源源不斷的湧入中國。


九州配圖:荷蘭「馬劍」

如此一來,中國境內出現了本土銀兩、制錢和洋錢並行流通的金融市場狀態,但洋銀元擁有定製、定量、易攜帶、易衡量等優勢受到了人們的極大歡迎。可以說,隨著洋錢銀元的大量流入,白銀在清代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得到強化和鞏固。

此外,造成當時中國對於白銀依賴度急劇增強的還有另外兩個因素。

首先,銅價的快速上漲,降低了制錢的貨幣地位。一直以來,中國是一個貧銅和貧銀的國家,更受限於冶煉技術的低下,本土的銅產量主要依賴雲南等地的開采,但總量極為有限。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在清代時期用以「制錢」的銅材料幾乎全部是從日本進口。然而,進入到18世紀中葉以後,日本國開始對銅出口的嚴格限制,導致中國銅的保有量難以滿足市場所需,銅價也隨之快速上漲,也是當時出現「銀賤銅貴」和「錢荒」的一個關鍵原因。而這樣的局面,導致制錢的流通性顯著降低了,取而代之的便是「洋幣」銀元和本土銀兩的進一步占據主導地位。


九州配圖:銅錢——制錢

其次,國內的商業活動的逐漸興起,亟需一種成色重量和規格一定又方便運輸和攜帶的貨幣形式。乾嘉時期,隨著對外貿易的興盛,國內的商業貿易也日漸繁盛,走南闖北的商人越來越多。這樣一來,相比於本土的「銀錠」、「紋銀」和「制錢」,洋幣銀元就著很大的優勢,不僅規格和成色穩定,而且扁平圓形又方便運輸攜帶,因此非常受歡迎。


九州配圖:清代紋銀

綜上可見,白銀特別是「洋幣」銀元能成為清代最重要的流通貨幣,雖然有當時中國內外部的因素促成,但本質上與茶葉貿易的異常火爆導致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九州君評

對外茶葉貿易的興起,尤其是明代後期至整個清代(鴉片戰爭之前),因為長期存在的巨大貿易順差,致使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中國,進而極大影響了明清兩代的金融貨幣市場,白銀逐漸成為了最受歡迎、最受認可的硬通貨,在貨幣體系中占據了主導地位。


九州配圖: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成了分水嶺

世人都知中國曾經在茶葉貿易上有著國際壟斷地位,但並不知曉,就是這樣一樣看起來不起眼的國貨,曾讓西方人趨之若鶩,甚至將各大洲殖民掠奪而來的白銀幾乎悉數貢獻給了中國。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前的清朝時期,西方國家在茶葉貿易上造成的長期巨額貿易逆差,幾乎掏空了這些殖民列強在其他洲國所掠奪的錢銀。也正因為這個,在此後的近百年時間里,客觀上促成了中國被西方列強通過鴉片打開了國門進而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為後話。

熱點內容
異享金融怎麼投資 發布:2025-05-12 09:33:58 瀏覽:512
大修基金利潤哪裡去了 發布:2025-05-12 08:46:05 瀏覽:505
股票交易的手續費多少錢 發布:2025-05-12 08:45:56 瀏覽:126
科創板股票退市流程正確表述 發布:2025-05-12 08:19:33 瀏覽:122
51控股權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5-12 07:56:06 瀏覽:791
金融市場按經營場所如何分類 發布:2025-05-12 07:48:54 瀏覽:423
金融衍生包括哪些業務 發布:2025-05-12 07:48:13 瀏覽:250
量子科技龍頭股票代碼有哪些 發布:2025-05-12 07:48:11 瀏覽:899
兩會對數字貨幣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5-12 07:44:35 瀏覽:165
炒股什麼樣的人容易中大獎 發布:2025-05-12 07:22:51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