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市值多少
1. 美的集團和海爾集團,究竟哪個更厲害
在家電行業,我國共計有三家企業入圍,都是常客。依次排名為:美的集團(307位)、海爾智家(435位),以及格力電器(436位)。雖然董小姐算是三家企業中,最高調的「掌權者」。但是就排名而言,格力電器的表現,並不如前兩位。無論是美的還是海爾,在今年的榜單中都實現了進步,只有格力「背道而馳」,反而倒退了22位。
最後就是海爾,排名第二的海爾成績一直都不差。甚至在現在,就是一個全向發展的綜合「才子」。各項領域的收入佔比,很是平均。以空調為例,佔比在15%左右。與此同時,還有30%的冰箱、22%的洗衣機、15%的廚衛電器。所以在三大家電企業中,海爾的多元化是最明顯的,「全面開花」或許就是海爾的代名詞。
而且我們要知道,海爾智家只是海爾集團的一個家電產業而已。對於一個追求全面開花的企業而言,他的前途或許更加的廣闊。現在海爾集團,已經在互聯網、房地產、葯業等多個行業布局。在各行各業發揮「全面開花」的才能,能夠讓海爾抓住更多的機會。而且就目前而言,家電產業還不是海爾集團的「主要項目」。所以拋開單獨的家電業務,三大集團中,海爾獲得的期待值可能更高。
2. 外界總拿海爾的市值與美的、格力對比,為何業內卻說「沒有可比性」
確實沒有可比性!上市的只是部分資產而已!拿海爾來說,海爾有滬股,過去是青島海爾,現在可能叫海爾智家,港股海爾電器,海爾電器是洗衣機,熱水器等資產,還有18年在德國法蘭克福上市的海爾D股!這些都是只是海爾集團的子公司而已!還有像日日順,也是海爾集團附屬公司,它包括日日順物流,樂家,簡單說來,就是物流體系,和海爾的鄉鎮網店和渠道。18年,日日順品牌價值就是300億了。13年阿里巴巴花了5.4億購買了日日順物流9.9%的股權。後28億增持到34%。還有雷神科技,就是產雷神筆記本,也是從海爾小微企業創立出來的!
熟悉海爾的都知道,海爾一直堅持全球創牌,通過在海外的並購實現美國GEA、紐西蘭斐雪派克、Candy等七個品牌的布局,給行業樹立了榜樣。最關鍵的是,海爾在海外的布局也有了匯報,上半年,海爾智家營收的47%來源於海外,而且是近100%的自主品牌,與貼牌代工完全不同,貼牌的收入來的更快,但是不持久,未來得不到保障。目前,海爾在全球有10大研發中心,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研發產品。看到海爾這樣全球化的布局,他連續十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無可厚非。
3. 海爾的市值是多少
青島海爾發布預增公告,預計2010年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披露業績增長60%以上。
根據公告,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商業模式與企業運營模式轉型,打造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競爭力,實現業務規模的較快增長;冰箱、洗衣機市場份額遙遙領先於行業,空調市場份額實現了穩步提升。 以青島海爾總股本13.4億x23.87=就是它的總市值,由於利潤增長穩定,專家認為股價合理價值在28.00元。
4. 海爾集團和格力相比哪個企業大一些
上市公司部分,格力今日收盤市值2783億,海爾市值686億。
你看一下誰大。
5. 蒙牛,聯想,海爾這些企業國家有股份嗎
蒙牛:
蒙牛乳業在上市前共有六大股東,分別是銀牛公司(44.8%)、金牛公司(21.1%)、牛根生(6.1%)、MSDairy(8.7%)、CDH(5.9%)和CIC(3.4%)。
其中,後三者分別是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CDHChinaFund)和英聯投資(ActisChinaInvestment)三家外資金融機構為投資蒙牛設立的公司,而金牛公司和銀牛公司則分別是由蒙牛的高管人員和「與蒙牛業務關聯公司的高管人員」於2002年9月23日在BVI注冊的境外公司。金牛公司由蒙牛高管組成,共有15位股東,牛根生持股28%。
聯想:
聯想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國有企業,
聯想的全稱是聯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大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政府部門持有相當比例的股份。
中科院有一家控股公司,
擁有聯想57%的股份。
但2004年聯想公司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後,
該控股公司的股份降至46%。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2001年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目前擁有員工112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7%(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6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並連續9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1994年香港聯想上市的時候,整個公司一共是7.6億股左右,每股上市時的股價是1.33元,整個公司的市值大概是10億元。1997年,北京聯想的業務與香港聯想整合後,總股票數是16多億股,市值是39億元。由於我們這兩年不斷發展,業務做得越來越好,我們就將原來佔70%多的股份賣出一些給基金及國外投資人,這時候聯想集團控股公司這家國有企業所佔的股份,約為57%,海外公眾股就佔到了43%。而我們上市公司的總股數是74億股,股價也大大升高了,整個市值高達500億元。由於我們的業務發展良好,業績也越來越好,股價也隨之增加,股數也增多了。1994年上市的時候,公司的市值是10億元,到2002年時大約是50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我們的市值增加了50倍。(就在記者成稿時,聯想集團宣布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股權置換收購了IBM PC的整個業務,從而使聯想的股權架構發生了新的變化:聯想集團控股公司所佔股份從57%降至45%,IBM所佔股份為18.5%。)
隨著企業的發展,創業骨幹受到越來越大的風險壓力,中國科學院的領導,也就是我們的大股東,對聯想的產權機制及時進行了改造。1993年,聯想成立了員工持股會。董事會做出決定,將每年利潤的35%獎勵給員工持股會。中國科學院作為大股東雖然在當時無權代表國有資產對企業的股權實行改造,但它有給員工獎勵、分紅的權利。而員工持股會就把這些獎勵積存了起來,直到2001年在國家的批准下,用它買回了聯想公司35%的股權。總之,聯想控股公司由一家國有獨資企業變成了一家真正的股份制企業,聯想的創業者和骨幹員工真正成為了企業的主人。
有管理界人士在評價聯想的成功時指出,如何擴大營銷能力、建立ERP系統、發展產品技術,這些都極為重要,但回看聯想20年高速發展歷程,能幾次越過風險,走出低谷,邁向新高峰,其更根本的原因是產權機制的改革。
海爾:
擬向境內外投資者增發9億股,其中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擬認購4億股,國際金融公司(IFC)擬認購1億股,剩下的4億股將由國內機構參與認購。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和IFC將分別佔比20%和5%。
6.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海爾,市值多少錢
目前阿里市值2506.74億美元,網路市值約831億美元,騰訊市值約1425億美金。
截至2014年6月30日收盤,青島海爾總股本27.21億股,市值401.60億人民幣。
7. 海爾集團市值多少
新聞一: 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冰箱市場研究報告對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冰箱業銷售進行了分析並在日前公布了分析結果。報告稱:主流廠商紛紛搶占高端市場。保鮮、節能理念是今年的主流方向。海爾在2008年第一季度銷售勢頭良好居國內市場先鋒位置,3月份銷售勢頭再次拔高。區域關注度,海爾冰箱的關注度在除華東地區的六大區域市場中均位居榜首。
新聞二:奧運倒計時100天 海爾奧運紀念版冰箱全新上市。作為2008奧運會惟一的白色家電贊助商,推出了一系列的奧運家電,海爾冰箱再度推出全新的奧運紀念版冰箱。紀念版冰箱採用祥雲花紋圖案,創新設計和功能與北京奧運會「綠色、科技、人文」理念一脈相承。注重細節,三門設計,直流全變頻、光波增鮮、全溫區,對使用者體貼入微締結海爾產品一貫延續的高品質。
新聞三:2008年4月20日,一批從泰國拉查邦港口起航的海爾冰箱穿過南沙群島進入香港。據悉,這批「泰國原裝」的三門高檔冰箱是首次進口到中國香港,這同時也是繼「美國原裝」卡薩帝冰箱進口中國後,第二次批量進入中國的海爾冰箱。
海爾冰箱:從產品製造到生活締結者的轉變
1988年12月,創業剛剛四年的海爾在全國電冰箱評比中,以最高分獲得中國電冰箱史上的第一塊金牌。慶功會上,張瑞敏宣讀一封用戶來信。信里,用戶提出多項建議和尖銳的意見。為此,張瑞敏當場宣布,幹部自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差距,找原因對下一步工作進行改進。這樣的故事在海爾很多。
當我們驚訝一個中國企業在短短二三十年時間里的發展竟然可以和擁有百年以上經驗的跨國公司公司競爭的時候,我們在不遠的歷史故卷堆中搜索到的這些陳舊故事給了我們答案。海爾是一個善於發現問題並能及時改變問題的企業,這是業界供認的,從冰箱起家到進入黑電領域,而後進軍IT為3C融合埋下伏筆,海爾每一個進步都堅定而穩健。
一.撼動美國市場的技術掘金者
創新不是口號,是海爾一直秉承成長因子。今年五一期間,海爾奧運系列冰箱,卡薩帝冰箱以創新設計再次成為市場風標,銷售一路領先。歐亞美等頂級設計師的世界級眼光,結合海爾冰箱上乘工藝,海爾多系列冰箱折射出中國製造也能和鑽石以般閃爍奪目光芒。來自商場初步統計的銷售數據顯示,海爾卡薩帝冰箱、奧運冰箱等一系列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大商場的銷售不斷攀升,據統計,海爾卡薩帝六門等冰箱成為高端市場最為暢銷的型號。海爾奧運紀念版冰箱卡薩帝冰箱等系列冰箱,給消費者帶來的是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的改變。
目前,海爾冰箱已在北美、歐盟、非洲、東盟、南亞等地區建立了16個海外製造基地、22個貿易公司和8個設計中心,實現了公司在全球主要經濟區域的本土化研發、製造和營銷。依靠遍布全球的16個本土運營平台迅速了解潛在需求,並以本土運營平台為中心,面向全球整合最優勢的資源滿足了用戶的潛在需求。早於歐、美、韓著名冰箱品牌一個研發周期上市。這種「以全球資源滿足全球用戶需求」的戰略,已被海爾冰箱多次成功運用。在市場與行業的雙重認可下,海爾冰箱走在了世界製冷領域的最頂端。
而消費者關於新生活更便利更體現個人價值的心理需要在卡薩帝冰箱的協助下成為現實,而消費者實際得到的不僅是冰箱的使用功能,還有產品本身附帶給消費者的幸福指數的上升。卡薩帝冰箱創造了產品還締結了新生活。
二.創造並引導需求,賣產品還要賣生活方式
正如業界人士分析的:每一次富有革新意義的家電產品都不能簡單歸結為是消費升級使然,其深層次原因是消費主體發生了變化。
進入網路時代,人們更注重自我空間的建造,個性化需求成為消費主流趨勢,他們對產品的要求早已經脫離純粹的功能要求,對價值的要求也更重視起來。作為80後的一代成為主要購買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可能不會進入市場去選擇和貨比三家的疲勞作戰以其獲得一個好的產品,他們只需要移動滑鼠就能獲得全球最新的資訊,知道什麼產品代表先進科技和強大功能。
企業如果一味沉浸在陳舊的產品設計理念中,是難以滿足國內消費新勢力的消費需要和購買要求的。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過去五年中,中國百萬資產家庭的數量迅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總數達到31萬戶,居全球第五位,僅次於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該公司估計,到2011年中國百萬資產家庭總數有望達到60.9萬戶。「中國市場的活力在於,如果說以前中國還是跟著歐美或者日韓的消費潮流在走,現在完全可以說,中國的市場已經在引領全球。世界上最先進的產品都會在中國同步上市,甚至快於發達市場。
營銷人告訴我們:「消費者請注意」的叫賣時代已經過了,「我有我的主義」開始大行其道。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應該具有雙重性,即包括物質價值還要精神價值。物質價值用於滿足消費者的功能性需求,而精神價值則是用於滿足消費者心理上的情感及精神需求。
迪拜的成功彰顯了一個事實,「好」是最好的敵人。只有比最好還要好,才能創造利潤使財富流動加速並且成為財富中心吸引更多財富聚攏而來。
展望國內市場,海爾冰箱以為消費者創造新生活為基點,以全球視野、開放性的創新、精彩的細節為延展,以科技為手段,以設計為表達,眾多消費者零距離體驗海爾卡薩帝系列冰箱帶給他們的驚艷和極致體驗,這個體驗讓海爾大冰箱再次領航了中國市場消費導向。
盡管海爾已經有能力完成中國家電企業新一輪全球價值鏈的輪回:從中國製造走向全球創造,從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品牌,然後重新回歸中國市場,向中國消費者提供其全球研發、全球創造的最新作品。讓中國的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家電提供的生活感受。但是比最好還要好的要求,令海爾冰箱依然任重而道遠。
三.永往直前,不改全球化的雄心壯志
關於全球化的概念教科書上說:全球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范圍日益凸現的新現象,是當今時代的基本特徵。從物質形態看,全球化是指貨物與資本的越境流動,在此過程中,出現了相應的地區性、國際性的經濟管理組織與經濟實體,以及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精神力量的跨國交流、碰撞、沖突與融合。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
馬克思在150年前就討論了全球化的這個本質。除了戰爭時期,資本在全球范圍里瘋狂地追逐利潤,每天24小時,從不疲倦。所以,到目前為止的全球化體現為市場經濟體系在全世界的擴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甚至包括思維方式都造成巨大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2008年4月20日,一批從泰國拉查邦港口起航的海爾冰箱穿過南沙群島進入香港。這批「泰國原裝」的三門高檔冰箱是首次進口到中國香港,這同時也是繼「美國原裝」卡薩帝冰箱進口中國後,第二次批量進入中國的海爾冰箱。這批「泰國原裝」的海爾冰箱已經進入我國香港百老匯、BEST等大型連鎖渠道銷售。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中部小鎮坎姆登,20號和95號州際公路的交叉地帶聳立著一棟廠房,這里便是海爾位於美國的工廠,奠基於1999年4月,一年多以後,第一台帶有「美國製造」標簽的海爾冰箱從漂亮的生產線流下來,海爾從此開始了在美國製造冰箱的歷史。剛剛過去的2007年,海爾在全球售出1000多萬台冰箱,相當於每3秒鍾創造一名全球用戶。
融合和被融合都成為可能,我們看到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成本優勢已不再明顯。毫無疑問,此時的中國企業只有通過國際並購與合作等方式來尋找新的發展機遇,海爾冰箱於2007年4月1日收購該工廠,此次收購使海爾冰箱由原來進口商的海爾一下子變成泰國第二大冰箱製造商。2010年海爾將成為泰國第一大製造商。
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世界品牌500強中,海爾排名第89位,是唯一進入前100強的本土品牌,連續6年位居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一名,2007年品牌價值高達786億元。海爾牌電冰箱(國際同行排名銷量第一)、海爾牌洗衣機(國際同行排名銷量第三);海爾冷櫃穩居行業第一;海爾空調07零售額份額列行業第二。海爾先後在義大利,美國等國建廠,生產海爾冰箱、洗衣機等產品,已建海外工廠共13個;在美國小容積冰箱市場,海爾已佔據了50%的份額。作為08北京奧運會唯一的白色家電贊助商,07年海爾商用空調累計中標22個奧運項目,打造了22個經典樣板工程。並連續在軌道交通行業積極拓展,中標深圳、武漢地鐵等千萬級大型項目。目前海爾公司已在合肥設立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預計08年2月底投產,2008年可生產冰箱145萬台,2009年以後每年可生產200萬台以上。
科技進步是一切社會變遷的原動力。若世界市場的擴張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全球化影響到地球上每個角落的生活。據海爾集團有關負責人透露,「海爾的企業戰略定位就是實現卓越運營,建立從目標到目標、從用戶到用戶的端到端的卓越流程,為用戶提供卓越的服務」海爾就是要靠這種卓越的商業模式,實現全球化品牌的持續發展。
8. boohoo的市值是多少
海爾電器市值約為84億。青島海爾市值314億元,海爾集團的總市值約為400億,
9. 三星集團 海爾集團哪個更牛B
必然 是三星。三星是世界最最強大的企業了,絕無僅有的(不是說規模,而是影響)
海爾是中國的。而韓國是三星的。
中國比韓國強大無數倍不假,科技也發達更多不假,但是都是分散的,海爾只是「白色電器」牛X,這個是真強大。但是基本不幹別的。
而三星,造各種電器,還有造船,建築。。。。等等等等,除了農業都有涉獵。
三星貢獻超過韓國GDP的23%。而我朝就算中石油+中石化+等等等等幾個壟斷企業,也不過是占國民經濟的百分之一位數。
再換個角度講,假如海爾賠錢虧損倒閉了,沒人管。那是企業自己的事。甚至有可能被國人罵無能。
而三星,國民會捐款。
10. 美的、格力、海爾、究竟哪家企業進了世界500強你怎麼看
都是世界500強,只是進入的時間有先後。1、2018年三家企業的營收2018年美的的營收是2618億人民幣,而海爾的營收是2661億元,格力電器的營收是2000億元,這個就是三家白電巨頭的營收情況,海爾一直是老大。其次是美的,然後是格力,不過格力的產品比較單一,是專注於空調領域,在這個單一領域是絕對的領頭羊。2、三家公司在世界500強的排名剛剛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格力電器是首次進入榜單,排名414位,營收302億美元。
總結:目前格力、海爾和美的都是世界500強企業,美的的排名最高,海爾的排名最低,格力居中,但是海爾集團是有兩家上市公司的,集團的營收甚至還超過美的集團。總的來說,三家企業在《財富》世界500強的排名在逐年上升,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國經濟表現的不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