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2017年貨幣政策是什麼

2017年貨幣政策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12 02:13:26

1. 2017為什麼要繼續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因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區別於2016年的「靈活適度」,2017年穩健貨幣政策為「穩健中性」,主要是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也就是說,一是在貨幣不能再過渡超發刺激經濟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會收緊一些,維持中性,M2的增速可能會在10%左右。二是在人民幣有貶值壓力下,需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三是當前經濟整體仍然存在下行壓力,偏緊的貨幣政策,造成利率上行,會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升,如企業債發行成本上升,不利於實體經濟的恢復。中性貨幣政策,是要維持流動性的相對穩定,不緊縮不擴張,貨幣政策要服務實體經濟,防止資金脫實向虛。

2. 簡述2017年以來我國採取的貨幣政策及工具

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達到人民幣159.96萬億元,與1990年的1.53萬億相比,增長104倍余。當月滙率約6.18,換算成美元是25.9萬億,同期美國M2是11.6萬億美元,中國M2遠超美國M2。要知道中國含有水份的GDP不及美國一半,人均GDP相距更大,中美相比已可見中國貨幣超發之巨。中國M2存量不僅超越歐美,占據全球規模已達25%,其新增M2常年占據全球50%左右,一國新增貨幣超過世界其餘國家貨幣之和、一年就印了四分一個世界第一經濟體美國所有的錢,從任何角度、標准分析都是很難說是沒有濫發貨幣。

3. 17大提出的貨幣政策

從2003年開始,銀行信貸一直處在增長較快的水平上。特別是到了2007年,國內銀行信貸在2006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其增長速度更快。

銀行信貸的快速增長,不僅對整個國內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也將給國內商業銀行本身帶來巨大的風險。而大量貸款增加後,大部分過剩的流動性就會從銀行體系流向資本市場,從而推動股市、房市價格不斷上漲。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大量貨幣流入市場,不僅吹大兩大資產價格泡沫,也是今年以來物價快速上漲動力源(行情,股吧)所在。

還有,隨著CPI上升,今年以來居民儲蓄存款利率一直處於負利率水平上。

正是在上述的背景下,政府提出了從緊的貨幣政策。而「從緊的貨幣政策」是近十年來央行第一次提出來,它也預示著2008年央行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

4. 請問我國九十年代以來的主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什麼

財政政策:
自1992年以後,隨著「軟著陸」這一經濟調控手段的實施,我國經濟增長連續6年逐步降溫,GDP增幅從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8年的7.8%。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當年7月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外貿和整體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

(一)1998-2002年:財政政策從「適度從緊」轉變為「積極」

1997年7月始於泰國的亞洲金融危機是20世紀末本世紀初破壞力最強、影響范圍最廣的一次金融風波,是近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經濟事件。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造成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和我國國內需求不振的局面,從1998年第四季度起,我國實施了以增發長期建設國債為主要內容的積極財政政策。

1998年至2005年8年間,我國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9900億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財政政策對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今後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條件。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在1999年滑落到7.6%的谷底之後,從2000年開始逐步扭轉局勢,增速穩定在8%左右,之後進入了新的上升通道。

應當承認,財政政策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具有較強的指令色彩,是一種政府比較「喜歡」的經濟手段。積極財政政策不可避免存在一定擠出效應:首先,大規模財政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競爭性的項目,從而排斥了私人部門進入這些領域。這一時期居民儲蓄存款的快速增長,部分原因也在於一些私人投資受到影響導致轉化不暢;其次,積極財政政策在短期和中長期內擠出效應不同。在政策初期,由於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資源未被充分利用,因此擠出效應不明顯。當經濟景氣好轉、私人投資有所啟動時,這種擠出效應會釋放出來。

但我們也應注意到,積極財政政策較好地把握了「該進則進」的時機,不但抑制了經濟下滑趨勢,同時將財政政策力度施加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項目,既彌補了以往在這些領域的投入不足,也與金融改革的有關措施相適應,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擠出效應」的擴大。同時,諸如進一步放寬對國有企業的管制、財政資金退出一些競爭性領域等具體措施為私人投資讓出空間,既有利於市場經濟法則的深入貫徹,也有利於政府職能的合理轉換,實現了通過公共投入穩定經濟增長和保護私人投資利益的「雙贏」結果。

(二)2003年以來: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中性」

2003年以來,包括外資在內的各種非國有經濟成分投資大幅度上升,國債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所起的作用逐步下降。長期建設國債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已從2000年的9.4%下降到2003年的5.9%,2006年進一步降至1.5%,占財政債務發行總額的比重從2000年的35.9%下降到2003年的22.8%,2005年進一步降至11.6%。可見,全社會投資資金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過分依賴國債資金的狀況得到了改善。

2004年5月,財政部首次提出將採取中性財政政策,有保有控。這意味著財政政策面臨重要轉折。財政政策轉向中性的依據主要在於:首先,由於結構性矛盾長期未得到緩解,我國經濟從2002年出現了局部過熱的風險,並有加劇趨勢。在這種形勢下,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可能會阻礙政府採取的一些改革措施;其次,財政的可持續性令人關注。積極財政政策持續了6年,到2003年總計發行了8000億元的長期建設國債,財政的可持續性令人懷疑;再次,積極財政政策對我國GDP增長速度的貢獻逐步降低。民營經濟自主增長動力上升之後,GDP的增長開始更多地依靠私人投資推動;第四,雖然政府規定了國債資金使用的結構,但資金仍然偏重於國有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不高。民營企業進入國債項目十分困難,這種歧視性行為進一步阻礙了市場競爭。應當說,財政政策適時轉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

貨幣政策:

在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方面,1995年頒布的5中國人民銀行法6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而實質上,我國貨幣政策面臨著來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標約束:物價穩定!促進就業!確保經濟增長!支持國企改革!配合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內需!確保外匯儲備不減少!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龔方樂!應宜遜,2000;謝平,2000)"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貨幣政策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堅持穩定物價的單一目標,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標約束"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確定後,貨幣政策框架的選擇實際上歸結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我國從1996年開始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近年來,一些學者認為,M1和M2的增長率較大幅度地偏離預定的調控目標,貨幣供應量目標不再有效,應該放棄貨幣供應量目標,建立一個以通貨膨脹率為調控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筆者認為,從美英德三國的實踐看來,貨幣政策框架的選擇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應當根據本國當前的實際經濟金融條件進行調整"根據我國當前的經濟金融實際情況,目前實行通脹目標法存在以下一些困難:(1)我國目前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而通脹目標法要求匯率完全自由浮動,因為匯率目標與通脹目標有時會發生矛盾"要實現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尚需時日"(2)採用通脹目標法的前提之一是中央銀行對通脹目標有較強的控制能力,能夠綜合觀察多種指標,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充分了解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具有預測通貨膨脹的技術和能力"而目前我國的中央銀行對通貨膨脹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3)在中央銀行獨立性方面,根據5中國人民銀行法6的有關規定和從當前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實際進程來看,要實現通脹目標法所要求的中央銀行獨立性仍很難"(4)在貨幣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銀行可信度方面,與實行通脹目標法的國家相比,我們有待進一步提高"可見,我國目前過渡到通脹目標法的條件還不具備"我們當前的任務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由於我國金融創新的速度加快,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確實面臨著部分學者所指出的一些問題,如可測性問題!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問題等"我們應該不斷修正這一指標,合理界定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和統計范圍,以確保其可測性,增強其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同時,我們應該借鑒美英德三國的做法,監測更多的信息變數,建立相應的經濟模型,提高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最終形成一套包括貨幣供應量!利率!匯率!預期通脹率等指標在內的貨幣政策監控指標體系"
2.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我國仍然是一個以管制利率為主的國家,包括存貸款利率在內的
絕大多數利率由中央銀行決定,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而在美英德等國利率則是一種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因此,我國目前應該積極推行利率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提高央行的間接調控能力"
3.美英德三國對貨幣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銀行信譽問題的重視程度也值得借鑒"近年來,我國
中央銀行在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定期公布貨幣供應量目標,編寫5貨幣政策報告6,闡明貨幣政策執行情況,以月報!季報!年報的形式公布金融數據等"但是我們仍應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透明度,如增加貨幣政策決策過程的透明度,增強中央銀行引導公眾和市場的權威性,培育理性的市場預期,提升中央銀行信譽"當然,從長遠來看,我國已經加入WTO,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貨幣政策將面臨金融深化和金融創新的發展!國際資本流動特別是短期資本流動的加強!利率和匯率的套利投機等等問題,這些變化在歷史上(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造成了較強的沖擊,並迫使大部分國家放棄了貨幣目標法"屆時,我國貨幣政策框架如何選擇,是借鑒美國的做法,不明確公布名義目標以進行有益的探索,還是借鑒英國的做法,直接採用通脹目標法,則需要進一步研究。

5. 貨幣政策的四大目標

貨幣政策的四大目標是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和平衡國際收支。

1、穩定物價

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

2、充分就業

所謂充分就業目標,就是要保持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凡是有能力並自願參加工作者,都能在較合理的條件下隨時找到適當的工作。

充分就業,是針對所有可利用資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測定各種經濟資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以勞動力的就業程度為基準,即以失業率指標來衡量勞動力的就業程度。

3、經濟增長

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較高的速度。各國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一般採用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即用人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剔除物價上漲率後的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來衡量。

政府一般對計劃期的實際GNP 增長幅度定出指標,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銀行即以此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

4、平衡國際收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國際收支是某一時期一國對外經濟往來的統計表,它表明:

(1)某一經濟體同世界其他地方之間在商品、勞務和收入方面的交易;

(2)該經濟體的貨幣性黃金、特別提款權以及對世界其他地方的債權、債務的所有權等的變化;

(3)從會計意義上講,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變化的任何賬目所需的無償轉讓和對應項目。

(5)2017年貨幣政策是什麼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

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較復雜,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有的相對獨立,如充分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更多表現為目標間的沖突性。

各目標之間的矛盾表現為: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存在一種此高彼低的交替關系。當失業過多時貨幣政策要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就需要擴張信用和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就業人數;同時由於需求的大幅增加,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物價上升。

反之,如果貨幣政策要實現物價穩定,又會帶來就業人數的減少。所以,中央銀行只有根據具體的社會經濟條件,尋求物價上漲率和失業率之間某一適當的組合點。

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經濟增長,就應促進信貸和貨幣發行的擴張,結果會帶來物價上漲;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就要採取信用收縮的措施,這又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物價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國家發生通貨膨脹,本國物價穩定,則會造成本國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反之,則出現逆差,是國際收支惡化。

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的矛盾。隨著經濟增長,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會增加,結果會出現貿易逆差;反之,為消除逆差,平衡國際收支,需要緊縮信用,減少貨幣供給,從而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放慢。

綜上所述,由於各目標間存在的矛盾性,中央銀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具體的政策目標。

在開放型的社會經濟中,國際收支狀況與國內貨幣供應量密切相關。順差時,貨幣供應量呈增加趨勢;逆差時,貨幣供應量將減少。因此,中央銀行必須盡可能地使國際收支趨於平衡。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上述各種目標往往不能同時兼顧。最明顯的是穩定物價與充分就業之間、經濟增長與平衡國際收支之間存在著相當嚴重的矛盾。如何在這些相互沖突的目標中作出適當的選擇,是各國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中國,貨幣政策目標的選擇在實際中有兩種主張,一種是單一目標,以穩定幣值作為首要的基本目標;另一種是雙重目標,即穩定貨幣和發展經濟兼顧。

從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歷史演變中來看,無論是單一目標、雙重目標或多重目標,都不能脫離當時的經濟社會環境以及當時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貨幣政策要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政策目標不能偏頗和多變。

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 貨幣政策各個目標之間是既統一又矛盾的關系。從長期來看,這些目標之間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經濟增長是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物價穩定是經濟平穩運行從而持續增長的前提;

充分就業就意味著資源的充分利用,意味著企業更樂於進行資本設備投資以提高生產率,從而促進一國的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有利於國內物價穩定,有利於國際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擴大了國內的生產能力,促進經濟增長,也有利於金融市場利率和匯率的穩定;

金融市場與金融體系的穩定,能為國內生產和投資提供一個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保證經濟的穩定增長,促進高就業,同時增強進出口能力,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但從短期來看,這些目標之間卻存在著矛盾和沖突。

6. 2012到2017貨幣政策有什麼變化

美聯儲停止增加購債之時,並非「世界末日」,屆時美國及全球實際上仍處在一個非常寬松的貨幣環境當中。金融危機發生之後的五年多來,全球經濟之所以持續低迷,並非貨幣不夠寬松所致,而主要是在發生危機的那些美歐發達國家,

7.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有哪些

財政政策需要更加積極有效,貨幣政策需要保持穩健中性,今年赤字率保持不變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減稅降費。一共包含如下5個方面的要點:

一、宏觀政策:

① 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

② 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

③ 將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降低企業杠桿率;

④ 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為1100萬人以上, 城鎮失業率計劃控制在4.5%以內。

二、人民幣匯率:

《政府工作報告》對人民幣匯率的表述較去年出現變化,新的表述為「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2016年的表述為「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三、房地產:

2017年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將因城施策。擬在房價上漲壓力較大城市增加土地供應;擬在三四線城市支持自住房需求。此前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稱,今年「兩會」沒有把房地產稅草案提起審議安排。

四、國企改革與市場准入:

① 加快國有企業與國有資產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採取切實舉措;

② 2017年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

③ 鼓勵大中型銀行設立普惠金融部門;

④ 凡向外資開放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

五、地方政府債務:

① 計劃發行8300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

② 將把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

③ 研究將融資平台公司債務、中長期政府支出事項納入系統檢測。

(7)2017年貨幣政策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

會議提出: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房地產市場: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8. 貨幣政策的含義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用以達到特定或維持政策目標——比如,抑制通脹、實現完全就業或經濟增長。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設置銀行最低准備金(最低儲備金)。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是同一事物的兩面,一個是從經濟理論角度講,一個是從政策措施講。

9. 對我國貨幣政策目標的認識

持續寬松的資金面造就了2005年債券市場的輝煌,臨近年末,央行的

舉動又使得市場資金面變數叢生。所謂"成也2005年,敗也2005年",債市運行的基礎是否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取向是否會發生根本性轉向?回籠貨幣的行為是階段性行為還是將持之以恆?這些恐怕是當前債市投資者心中最為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考慮央行此番動作的背景環境。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央行的貨幣政策都受到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剛性約束,這一局面有望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中美間利率水平差異的持續拉大增加了熱錢的套利成本,對投機人民幣升值的國際熱錢起到了阻滯作用,在套利成本約束下有望逐步迴流,熱錢沖擊引致的人民幣升值壓力有所減輕。從這個意義上講,美聯儲的持續加息客觀上起到了替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松綁"的作用,使得中國央行有機會走出"為匯率而犧牲利率"的窘困境地,進而利用這個機會進行相應調控以穩定國內貨幣市場。

基於這一大背景,針對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取向,我們認為:1、央行此番收緊流動性的舉動是階段性行為,根本目的在於穩定貨幣市場利率,爭取恢復對貨幣市場的控制權,削弱因匯改等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國內利率結構扭曲,以降低未來貨幣政策陷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保持對貨幣市場利率的適度控制是確保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必要條件。無論是在債券市場警示長債風險,還是在貨幣市場回籠貨幣,目的都在於阻止利率進一步的下滑,從而穩定市場利率,為後續的貨幣政策預留反應空間。

我們注意到,央行在利率示警之後,同時加大了公開市場貨幣回籠力度,已經給市場以明確的預期信號,伴隨著債券市場中長債的深幅調整、貨幣市場央票利率的企穩回升,央行穩定貨幣市場利率、減緩利率風險積累的目的已經初步達到,未來加大回籠力度的必要性有所降低。

2、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多方博弈過程,其中充滿著曲折與變數,雖然來自於貨幣市場的升值壓力有望隨著中美利差的擴大而有所減輕,但實體經濟貿易順差引致的升值壓力仍未放鬆。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進出口貿易順差120.1億美元,與9月份相比大幅反彈並創下年內新高,今年累計順差額已達803.7億美元,進出口順差的持續擴大導致實體經濟驅動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依舊沉重。匯改進程遠未結束,如何平衡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兩方面的關系,將繼續考驗貨幣管理當局的智慧,目前央行仍然有維持貨幣市場利率長期低位穩定的需要,這一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將有一個過程。

3、經濟運行格局同樣不支持貨幣政策收緊。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嚴重依賴於投資與出口拉動的格局依舊,在消費難以保持同步增長的情況下,投資增長過快使得經濟增長終將面臨中期產能過剩的危險,在政策傾向於刺激消費的情況下,央行仍然沒有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空間與餘地。

4、眾所周知,今年以來"寬貨幣、緊信貸"格局的形成有其背後深刻的體制性原因,即資本充足約束下的信貸收縮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要求下,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把全年廣義貨幣供應量目標提高到17%,正是順應這一局面舉動。我們認為,這是貨幣政策保持靈活與務實的體現,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央行對當前金融市場格局的認同與無奈。據此認為央行不滿貨幣市場現狀、未來必將採取大規模緊縮政策的理由並不十分充分。

綜合來看,目前依然不具備大規模緊縮貨幣的基礎,央行加大貨幣回籠的行為屬於階段性穩定市場心理預期的舉措,貨幣政策轉向持續緊縮的可能性較小,市場格局恐難發生根本性變化。
希望採納

熱點內容
理財產品要怎麼推銷出去 發布:2024-05-17 11:41:47 瀏覽:459
網易互娛市值多少 發布:2024-05-17 11:38:56 瀏覽:397
投資科技股份股票實情 發布:2024-05-17 11:38:12 瀏覽:779
理財利率1萬元一年多少利息 發布:2024-05-17 11:38:12 瀏覽:591
滴滴金融為什麼不通過 發布:2024-05-17 11:38:06 瀏覽:940
融海科技股票行情 發布:2024-05-17 11:01:28 瀏覽:548
炒股什麼職業好 發布:2024-05-17 10:59:24 瀏覽:534
西部建設股票歷史最低點 發布:2024-05-17 10:41:55 瀏覽:844
個人版股票軟體開發 發布:2024-05-17 10:24:18 瀏覽:635
吉鑫科技是龍頭股票嗎 發布:2024-05-17 10:22:43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