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供應量如何進行統計的
⑴ 當前我國貨幣供應量統計中的貨幣層次是怎樣劃分的
貨幣供應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稱貨幣存量、貨幣供應,指某一時點流通中的現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貨幣供應量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之一。現在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統計是以天為基本單位,所謂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貨幣量實際上是吞吐貨幣的銀行每日營業結束之際那個時點上的數量。在這個基礎上,月貨幣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計算的細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貨幣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兩個貨幣存量數的平均。同樣,年的平均貨幣量計算亦是如此。對有些問題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貨幣余額這樣的數字。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由於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情況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解釋不同,各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8-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⑵ 我國目前的貨幣統計口徑是怎樣的,M1、M2各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⑶ 請簡述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的內容及作用。麻煩大家了,謝謝
貨幣供應量統計內容及口徑:
M0:現金,本幣流通中現金;
M1:狹義貨幣,M0+可轉讓本幣存款和在國內可直接支付的外幣存款;
M2:狹義貨幣和准貨幣,M1+一定期限內的(三個月到一年之間)單位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外匯存款+CD
M3:廣義貨幣,M2+外匯定期存款+商業票據+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隨著金融在世界各國迅猛發展,貨幣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擴展,僅僅採用金融中介的負債已經不能完全反映貨幣的內容。
貨幣供應量統計作用:
為了加強宏觀監測,更好地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根據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實際情況和國際通用統計原則,1994年10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向社會公布貨幣供應量統計。
⑷ 中國各層次貨幣供應量(M0,M1,M2,M3)是如何定義的
M0=currency 即通貨
M1=M0+活期存款及其他可支取存款
M2=M1+小額定期存款+儲蓄存款
M3=M2+大額定期存款+回購協議等
總的來說就是按流動性進行分類M0流動性最高 後面則逐漸加入流動性較低的各種金融資產
⑸ 國內外貨幣供應量的統計是按什麼劃分
貨幣層次的劃分,依據和和層次:貨幣層次的劃分是依據它們的主要職能和流動性差異從而給出不同層次的經驗統計上的貨幣定義。
通常劃分為
M0=流通中現金
M1=M0+商業銀行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商業銀行儲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機構存款
M4=M3+L
L為流動性資產。
貨幣乘數也稱為基礎貨幣擴張倍數,是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關系的數量表現,其計算公式為
K=Ms/B
貨幣乘數分廣義和狹義的
廣義貨幣乘數(K2)=M2/B
狹義貨幣乘數(K1)=M1/B
我國在最近年份的廣義貨幣乘數分別是:
1996年2.99
1997年3.08
1998年3.32
1999年3.83
2000年3.97
2001年4.16
2002年4.20
⑹ 如何計算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 =貨幣乘數×基礎貨幣=(超額存款准備金率+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存款比率)
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由於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情況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解釋不同,各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
有狹義貨幣供應量(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再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之分。
(6)中國貨幣供應量如何進行統計的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的有效性:
作為中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沒有統一的模式。20世紀80年代以後,金融創新使貨幣供應量的概念變得模糊,許多國家選擇利率作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把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一是可測性強,二是可控性強,三是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高。
自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把貨幣供應量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以來,貨幣供應量與宏觀經濟的總體關聯度在增強,中國經濟穩定較快增長。
貨幣供應量已不適宜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應以其他金融變數作為中介目標。
其理由,一是認為基礎貨幣投放難以控制和貨幣乘數不穩定,從而貨幣供應量的可控性較差並且下降。
二是說中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短期貨幣需求函數不穩定,貨幣量與物價和產出的相關性被削弱,因而貨幣供應量已不適合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其實,貨幣乘數具有較強的可預測性。由於基礎貨幣基本上是可控的,因而完全可以認為我國貨幣供應量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即在預測貨幣乘數的基礎上調控基礎貨幣,從而調控貨幣供應量。就可控性而言,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也是有效的。
中國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貨幣供應量也具有可控性,因此有理由認為,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在現階段仍然是有效的。
⑺ 在電子貨幣出現的背景下,一國的貨幣供應量該如何統計
按流動性標准劃分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對中央銀行而言,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這種貨幣供應層次的劃分,有利於為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決策提供一個清晰的貨幣供應結構圖,有助於掌握不同的貨幣運行態勢,並據此采...
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哪些內容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布暫行辦法》,貨幣供應量,即貨幣存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總和,一般表現為金融機構的存款、流通中現金等負債,亦即金融機構和政府之外,企業、居民、機關團體等經濟主體的金融資產。
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內容;
1、將列入貨幣供應量統計范圍的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按金融機構(貨幣當局、存款貨幣銀行、特定存款機構、非存款金融機構)分類分別編制和匯總為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和存款貨幣銀行資產負債表、特定存款機構資產負債表、非存款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
2、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與存款貨幣銀行資產負債表合並形成貨幣概覽。
3、貨幣概覽與特定存款機構資產負債表合並形成銀行概覽。
4、銀行概覽與非存款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合並形成金融概覽。
5、貨幣供應量在銀行概覽中統計。
6、各資產負債表和概覽所列科目按照本《辦法》附表歸並。
⑼ 中央銀行每年的貨幣供應量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流通中的貨幣需求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商品價格*待流通的商品數)/貨幣流通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