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貨幣合作
A. 談談對當代國際貨幣體系下國家間貨幣合作的認識
從短期看,由於無信譽政策的存在。貨幣合作很可能是無效率的。從長期看,重復博弈消除了各國「機會主義」動機,合理的懲罰措施是保持有效合作的重要因素。從理論上講,懲罰程度應滿足以下條件:假設參與貨幣合作的各國違約僅不受懲罰的概率為q,因違約而可獲得的預期收益為A,對違約的懲罰而導致的福利損失為B,則B應滿足B ×(1一q)-A×q=s>0。且有s越大則發生違約行為的可能性越小。那麼,是不是S越大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認為,s與協調成本有正相關的關系,隨s的增大,貨幣合作的成本亦有增大的趨勢並增加合作趨向逆效的潛在危險。如果用U表示合作可能帶來的收益,P代表對此合作的預期收益率,C(S)與s呈正相關的合作成本,則S應當滿足以下公式:[C(a)]/C(s)=p→C(a)=U/(1+P)。這樣我們才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進行國際貨幣合作,較之迴避國際貨幣合作,是更積極和理性的態度 成信資092
B. 什麼是貨幣一體化
全球金融一體化將促使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更多地依賴於市場手段,加快實現宏觀調控方式從直接向間接的轉變。但從近期看,鑒於我國的經濟轉軌仍要持續一個較長的時期,金融一體化將對我國既有體制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產生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貨幣政策控制力減弱。相對於國內銀行,貨幣政策對外資銀行的控制能力要弱些。外資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國外金融市場,它們受利率管制、窗口指導信貸政策等貨幣政策的約束很小。當國內貨幣政策的意圖發生變動時,它們會通過轉向國外市場加以規避。這必然會縮小貨幣政策的直接覆蓋面,使貨幣政策的作用發生「泄漏」,弱化其政策效果。
二是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減弱。目前,我國貨幣政策是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但是我國現在的貨幣供應量統計遺漏了兩項內容:一是國內金融機構外匯存款;二是外資金融機構存款。這兩項內容所涉及的金融業務量(以資產度量)占國內全部金融業務量的14%,對貨幣供應量中介目標的實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並且隨著外資銀行業務量的擴大,這種偏差也會隨之放大。另外,隨著金融機構多元化及其業務多元化的發展,微觀的貨幣需求模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而金融創新的發展,利率市場化壓力的增大也都會削弱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的有效性。
三是部分貨幣政策工具的效率有所減弱。我國現行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管理、准備金制度、再貸款、再貼現等。金融開放除了有助於增強第一項工具的效果外,對其他政策工具都有抵消作用:
首先是利率管理的有效性減弱。外資銀行外匯貸款利率基本不受中央銀行管制,外資銀行業務量佔比的增加實際上意味著不受利率管制的金融業務量越來越大。結果必然會減弱央行利率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是存款准備金調整的效率弱化。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的貸款通常不受其存款來源的制約,它們可以從國際金融市場獲得資金,因此,就總體來言,外資銀行的發展傾向於削弱准備金制度的有效性。
最後是再貸款、再貼現機製作用下降。這些政策工具對國內銀行業的資金支持具有積極作用,但對外資銀行的調控作用不大。
四是貨幣政策的外在約束增強。國際金融機構的介入,將使貨幣政策的對外依賴程度有所增加。這樣,中央銀行在決定貨幣政策時,需要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情況,尤其是主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貨幣政策的取向,採取相應對策,以便將外資銀行對貨幣政策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參考資料:人民網>>中國政協新聞>>熱點關注>>21世紀論壇2005年會議>>
C. 中美貨幣合作對白銀現貨有什麼影響
美元是貴金屬市場一個重要的風向標,一般在現貨白銀市場上有美元漲則銀價跌;美元降則銀價揚的規律。而美元對白銀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美元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柱石,美元和金銀同為最重要的儲備資產,美元的堅挺和穩定就消弱了白銀作為儲備資產和保值功能的地位。
第二,美國GDP仍佔世界GDP的1/4強,對外貿易總額世界第一,世界經濟深受其影響,而白銀價格顯然與世界經濟好壞成反比例關系。
第三,世界白銀市場一般都以美元標價,這樣美元貶值勢必會導致銀價上漲。黎以沖突、伊朗核問題、石油價格上漲都會刺激銀價上漲,因為局勢不穩定,投資者會買金銀保值。
以上僅代表本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D. 什麼是貨幣合作
較低層次貨幣合作:貨幣互換機制
較高層次貨幣合作:各國之間的匯率進行相對固定
更高層次貨幣合作:像歐盟那樣,統一區域貨幣
E. 國際金融(第二版)這門課程第十章最適度貨幣區理論與區域貨幣合作的知識點有哪些
國際金融(第二版)這門課第十章最適度貨幣區理論與區域貨幣合作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最適度貨幣區理論,第二節歐洲貨幣一體化與歐元,第三節東亞地區的貨幣合作,。
F. IMF是什麼東西干什麼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與世界銀行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我們常聽到的「特別提款權」就是該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志 是世界銀行巨頭們私有的歐美中央銀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經濟命脈的銀行家們所掌握的(歐美中央銀行一般是私有的,這些國際銀行家們掌握了貨幣發行權,也就是這些政府真正的幕後之手)國際金融組織。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G. 現行的國際貨幣制度是什麼
國際貨幣制度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
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是國際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間是國際金本位制的黃金時代。在這種制度下,黃金充當國際貨幣,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輸出輸入,在「黃金輸送點」的作用下,匯率相對平穩,國際收支具有自動調節的機制。由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輸出和紙幣停止兌換黃金,國際金本位制受到嚴重削弱,之後雖改行金塊本位制或金匯兌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穩定性都未能持久。在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沖擊下國際金本位制終於瓦解,隨後,國際貨幣制度一片混亂,直至1944年重建新的國際貨幣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資本主義世界各國都出現了劇烈的通貨膨脹。戰後,歐洲各國經濟實力大大削弱,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黃金儲備迅速增長,約占當時資本主義各國黃金儲備的3/4。西歐各國為彌補巨額貿易逆差需要大量美元,出現了「美元荒」。國際收支大量逆差和黃金外匯儲備不足,導致多數國家加強了外匯管制,對美國的對外擴張形成嚴重障礙,美國力圖使西歐各國貨幣恢復自由兌換,並為此尋求有效措施。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由44國參加的「聯合國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這個協定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是: (1) 以黃金作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實行「雙掛鉤」的國際貨幣體系,即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 (2) 實行固定匯率制。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預先安排的資金融通措施,保證向會員國提供輔助性儲備供應。 (4) 會員國不得限制經常性項目的支付,不得採取歧視性的貨幣措施。這個貨幣體系實際上是美元——黃金本位制,也是一個變相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種種缺陷也漸漸地暴露出來。20世紀60年代以後,美國外匯收支逆差大量出現,黃金儲備大量外流,導致美元危機不斷發生。1971年8月15日美國公開放棄金本位,同年12月美國又宣布美元對黃金貶值,1972年6月到1973年初,美元又爆發兩次危機,同年3月12日美國政府再次將美元貶值。1974年4月1日起,國際協定上正式排除貨幣與黃金的固定關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貨幣制度又一次陷於混亂,導致國際金融形勢動盪不安。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舉行會議,達成了著名的「牙買加協定」。同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通過《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二次修正案》,並於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從而形成了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
牙買加體系的實行,對於維持國際經濟運轉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牙買加體系並非是理想的國際貨幣制度,它目前仍存在著一些缺陷,國際貨幣制度仍有待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國際貨幣制度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②匯率制度的安排;③國際收支的調節方式。迄今為止,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H. 區域性貨幣一體化是什麼意思
區域性貨幣一體化 (Regional Monetary Integration),又稱貨幣集團化,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是指一定地區內的有關國家和地區在貨幣金融領域實行協調與結合,形成一個統一體,最終實現統一的貨幣體系。在經濟競爭日益全球化、區域化、集團化的大趨勢中,統一貨幣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歐盟從1979年建立歐洲貨幣體系以來,一直是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集團,但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沖擊仍然缺乏抵禦能力。
區域性貨幣一體化,是在戰後國際金融權力日益分散化、國際貨幣關系趨向區域化的背景下,一定地區的國家為建立相對穩定的貨幣區域而進行的貨幣協調與合作,其最終目標是組建一個由統一的貨幣管理機構發行單一貨幣、執行單一貨幣政策的緊密的區域性貨幣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