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貨幣發行量
① 我們國家怎樣控制貨幣發行呢
央行的固有特性
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通常具有三個最基本的傳統職能:政府的銀行,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作為政府的銀行,主要負責制訂和實施貨幣政策,對全國范圍的金融業進行宏觀調控;作為貨幣發行銀行,央行掌管貨幣發行權,控制貨幣發行量並由此控制通貨膨脹;作為銀行的銀行,央行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人,控制全國規模的銀行信用創造.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國的中央銀行,有許多不可剝奪的特性.
依據新修訂的《人民銀行法》第四條,人民銀行履行下列職責:(一)發布與履行其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三)發行人民幣;(四)監管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五)實施外匯管理,監管銀行間外匯市場;(六)監管黃金市場;(七)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八)經理國庫;(九)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十)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負責反洗錢的資金監測;(十一)負責金融業的統計,調查,分析和預測.《人民銀行法》第二十三條,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一)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交存存款准備金;(二)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三)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四)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五)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可見,央行在銀行業監管方面仍然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甚至對部分微觀層面仍有實質性的監管權,這是由其特性和法律地位決定的.央行的某些職能基於宏觀市場調控,包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貨幣發行;決定商業銀行存貸款基本利率水平;決定存款准備金率.另一些職能不僅有宏觀調控作用,還對被監管機構有直接作用,包括:監管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監管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實施銀行間清算;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提取存款准備金.《人民銀行法》強調"央行對維護金融秩序的穩定,負有直接責任".因此,央行必須了解全行業的狀況以及掌握每家銀行的經營情況,這樣才有可能制訂出行之有效的貨幣政策,以及正確運用金融工具對銀行機構進行調節.
② 世界各地對鈔票的發行量是如何控制的
紙幣是指以柔軟的物料(通常是紙張)造成的貨幣,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紙幣本身不具價值,雖然作為貨幣的一種,但其不能直接行使價值尺度職能,而是由國家對其面值進行定義。相較硬幣,紙幣的面值通常較高。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紙幣。紙幣最早在中國產生,宋朝的交子、會子,作為類似今日匯票的功能,是紙幣的前身。而正式發行廣泛流通的紙幣是在元朝,被稱為鈔,但在元末至正年間,由於印紙鈔過量,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實在南宋末年,便曾出現濫發交子而造成交子嚴重貶值的現象)。
現時的鈔票是要有足夠的儲備才可以發行,香港的鈔票便使用了外匯儲備來支持它的幣值。由於外匯儲備有一個固定數目,所以鈔票發行量亦受控制,最佳方法便用一個編號去計算鈔票的發行量。故此鈔票上會有鈔票編號。若發行量太多而外匯儲備不足夠支持,這個地方的貨幣便會貶值。另外,鈔票持有人只須將鈔票拿到發鈔銀行,發鈔銀行便有責任給持有人「憑票即付」等值的外匯,所以鈔票編號亦是一個統計和防偽的資料。
③ 中央銀行怎麼控制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通過他資產業務的變化影響到負債業務的變化,從而影響基礎貨幣。
(1)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對商業銀行的債權規模影響基礎貨幣量。如果增加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即增加再貸款或再貼現,是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增加,基礎貨幣增加。反之減少。
(2)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對財政的債權可以影響基礎貨幣量。不管是透支還是購買財政債券,結果都是財政支出增加,流通中的貨幣增加,如存入銀行,存款增加,准備金增加,如不存入銀行現金增加,也是准備增加。反之減少。
(3)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外匯、黃金占款規模影響基礎貨幣量。如果中央銀行增加外匯黃金儲備,如果向個人買入,導致現金增加,如果向企業、商業銀行買入,導致存款增加,都會使基礎貨幣增加;反之如果賣出,會導致現金或存款的減少,基礎貨幣減少。
(3)如何控制貨幣發行量擴展閱讀:
中央銀行通過控制基礎貨幣投放量來調控經濟。
基礎貨幣是銀行體系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是中央銀行各政策措施與最終目標之間關系的重要中介指標之一。
在現代銀行體系中,中央銀行對經濟的調節,主要是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來實現的。
而中央銀行在使用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時,都是通過影響基礎貨幣中的准備金而發揮作用的。
中央銀行若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它們在其他情況不變時可動用的基礎貨幣量相應減少。
信貸規模減少,從而通過乘數效應減少了貨幣供應量,造成通貨緊縮,抑制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
中央銀行若在公開市場上從商業銀行或公眾手中買進證券,便向市場投放了基礎貨幣,雖然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但可動用的基礎貨幣較之增加更大。
信貸規模增大,從而通過乘數效應增加了貨幣供應量,促進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並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參考資料來源:基礎貨幣_網路
④ 中央銀行的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它們分別是如何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其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1、存款准備金制度
存款准備金制度開始於19世紀20年代波士頓的蘇弗克銀行的改革。以解決鄉村銀行劣幣驅逐城市銀行良幣,要求鄉村銀行在城市銀行存入足額存款,城市銀行則按面值收兌鄉村銀行的銀行券,維持其面額十足流通,保持了銀行券流通的穩定。
優缺點:
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由於對經濟具有極大沖擊力,因而中央銀行使用時一般比較慎重。在世界范圍內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呈現降低趨勢。
(4)如何控制貨幣發行量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調節基礎貨幣,銀行儲備,貨幣供給量,利率,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實現其政策目標的各種經濟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個方面: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第五,調整再貼現率。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央行可用貨幣政策工具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工具綜合組成的工具體系,每一種工具各有其優點和局限,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和組合使用來實現其宏觀調控的目標。
⑤ 聯系當前的經濟現實,談談在社會生活中應該如何科學的控制貨幣流通量
1、規定貨幣資金使用的職權和責任,保證權責密切結合。
2、規定貨幣資金核算和管理的處理程序及手續制度,使貨幣資金運轉正常。
3、健全和完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使貨幣資金業務建立在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基礎上。
(5)如何控制貨幣發行量擴展閱讀:
增加或減少貨幣流通量主要是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貨幣流通量過少,不能滿足商品交換的需要,即會影響經濟發展;貨幣流通量過多,超出商品交換的需要,即會出現通貨膨脹,同樣影響經濟增長。
一定時期的商品價格總額,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商品數量的乘積的總和;貨幣流通速度,即同一時期內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
⑥ 貨幣政策通過什麼措施可以釋放資金流動性,減少貨幣供應量
釋放資金流動:可以通過降低准備金、利率、貼現率;也可以減少發行央票或由央行買入市場的證券標的;又或者通過匯率進行市場調整令本幣貶值。
減少貨幣供應量就是緊縮資金流動性,與上述操作相反
⑦ 紙幣發行量取決於什麼
貨幣的發行數量原則上由市場的需求決定,央行可以控制。如果市場需要更多資金,而央行資金投放比較少,就會出現資金緊缺現象。
貨幣發行量是指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總數,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與非流通貨幣。其中,流通貨幣也即現金發行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發行的現金數量。
貨幣只是政府控制國家的經濟的一種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實國庫,一種方法是正常的稅收等等,另一種方法是印刷錢。第二種方法因為生產力沒有相應發展(商品數量沒相應增長),老百姓手上的錢就不值錢的,意思就是第二種方法會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窮了,之後老百姓買不起東西,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央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貨幣政策的性質(央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央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央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央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調節基礎貨幣,銀行儲備,貨幣供給量,利率,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實現其政策目標的各種經濟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個方面: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商業銀行的貸款。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第五,調整再貼現率。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央行可用貨幣政策工具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工具綜合組成的工具體系,每一種工具各有其優點和局限,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和組合使用來實現其宏觀調控的目標。
⑧ 中國央行是如何決定人民幣的發行數量的
中國央行作為貨幣發行主體,貨幣發行量依據的是社會總產品及其增量。
這是由貨幣流通規律決定的。貨幣流通規律的根本要求是:貨幣流通量與社會商品流量相符合。其理論公式是:商品價格總額÷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量。
⑨ 國家是根據什麼來決定鈔票的發行的發行量是如何控制的
一般都會根據國家的經濟稅收狀況,還有就是國民生產總值,然後也會根據物價水平以及國際地位來確定發行的數量,一般都會有嚴格的把控,不然的話就會導致通貨膨脹或者是物價貶值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