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市值多少
『壹』 福特汽車市值有多大比中國銀行市值哪個大
2013 世界500強企業中 福特28 中國銀行70
『貳』 福特家族
105年前,福特汽車公司誕生,4年之後,福特汽車公司歷史上最為轟動的車型T型車面世。這款質優價廉、極具實用價值的汽車作為世界汽車史上的神話,一直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
對於福特家族的現有成員來說,光榮與夢想已經成了歷史。他們現在需要面對的是一個步履維艱、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破產或者被蠶食的企業。
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福特公司開始和一系列知名的國際汽車公司合作,在國外進行本地化生產。全球擴張把福特帶入了最佳的境界。對於福特來說,取代通用汽車而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商,似乎是唾手可得了。但從1999年開始,危機再度降臨在福特身上。
1999年,雅克斯·納塞爾被任命為福特的CEO。同年,比爾·福特——亨利·福特的曾孫成為董事會主席。福特家族給自己挖了個坑,然後在納塞爾的帶領下,迅速跌落坑中。納塞爾掏出了上百億資金投資到豪華品牌上,如沃爾沃和陸虎。其他的投資還包括了一些汽車維修企業和網際網路公司。這是一次金融上的冒險行為。一些媒體批評納塞爾偏離業務重點——汽車製造和銷售,而將精力過多地放在電子商務、循環利用廢料及福特快速服務運作上。到2001年秋天,福特虧損已經高達540億美元了,納塞爾不得不黯然離去。
隨後,比爾·福特臨危受命,出任CEO。上任之後,比爾提出了詳細的福特復興計劃。不過他所進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外乎兩點:關閉工廠,大幅裁員。與他的曾祖父和叔父相比,比爾·福特的改革方案實在是缺乏想像力。
在美國市場,福特汽車的市場佔有率跌到了15.6%,是該公司從1920年以來的最低市場佔有率。其占據的世界第二大汽車製造商的位置,也在今年拱手讓給豐田。另外,由於受到亞洲汽車製造商的沖擊,福特在歐洲以及亞洲等其他新興市場開始陷入泥潭,從而使福特公司的整體虧損變得無法避免。2001年比爾·福特接任CEO時,福特家族的B股市值11.4億美元,不到6年的時間里,這些錢已經縮水了一半多。更糟糕的是,家族過去比較穩定的紅利收入現在已經基本上斷了。
而2005年福特創造了103年的虧損紀錄,全球業務虧損高達127億美元,平均每銷售一輛車虧損1925美元。在此背景下,福特家族的第四代傳人比爾·福特(W illiam C lay Fo rd)自動交出執掌了5年的福特公司帥印,黯然離去。有統計顯示,在小福特任職期間,裁員7.3萬人,股票市值下跌180億美元。2006年9月,壯志未酬的小福特終於下定決心,欽命從波音公司來的艾倫·穆拉利接替自己擔任福特汽車CEO。
『叄』 特斯拉門店火爆 股價飆升500美元一股 超過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總和
1月7日,特斯拉國產Model3正式交付,其國產化進入正軌。這也意味著它與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交鋒從媒體上走向現實。馬斯克親臨上海向首批大眾用戶交付新車,同時還正式宣布中國製造ModelY項目正式啟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CEO激動到脫衣尬舞,現場飆淚,這家電動車企是賺了多少錢
國產Model3交付,簡直要搶了"賀歲劇"的戲碼,各種消息和爭議總能不斷刷屏!1月7日,在特斯拉Model3的交付儀式上,CEO馬斯克不但激動的現場脫衣尬舞,還一度哽咽,他表示,非常感激中國政府和消費者對特斯拉的大力支持,"沒有你們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的今天。"
馬斯克自己也在微博上發布了跳舞的視頻,稱,"在上海超級工廠,放飛自我!!"。在視頻中可以看到,馬斯克跳著跳著,還脫掉了外套。
有網友調侃稱,"有什麼好好說,別動不動就脫衣服"。
可以看出,馬斯克這是真高興了,"這次可以過個好年了"。
馬斯克的確有理由慶祝,2019年,特斯拉共交付36.75萬輛汽車,較前一年增長了約50%,並且超過了2018年和2017年交付總和。在國產特斯拉Model3交付現場,上海工廠ModelY項目正式啟動。受到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推動,特斯拉股價連創新高,成為美國有史以來上市值最高汽車廠商。
中國的高效在讓馬斯克感到激動的同時,也讓特斯拉對中國市場有了更多的期許。在宣布ModelY項目啟動的同時,馬斯克還表示將在中國為全球市場設計一款未來車型,並將在中國啟用一個設計和工程中心。
目前中國已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場,盡管特斯拉並未公布中國汽車銷量,但是特斯拉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中國營收為6.69億美元,前9個月為21.38億美元,分別占據總營收的10.6%、12.4%。按照基礎版Model3的3.5萬美元售價計算,特斯拉這兩個時期在中國的汽車銷量分別約為1.9萬輛、6萬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吉利沃爾沃尋求合並整合 將躋身全球車企市值TOP10
在收購沃爾沃汽車十年之後,吉利正在尋求與這家來自北歐的豪華品牌尋求更高程度的合並整合——不僅僅是在業務層面,而且在至關重要的資本市場上,雙方也要實現高度統一。
2月10日,吉利控股和沃爾沃汽車雙雙發布公告,官宣了雙方正在推進整合的消息,並刻意強調了「協同」效應。
這種「協同」的主要表現,除了研發生產之外,另一個關鍵環節,就是雙方將會以同一主體的形式,登陸資本市場。
這意味著合並一旦落地,目前在香港掛牌的吉利汽車(目前市值約180億美元),將會迎來市值飆升,並由此躋身全球車企市值TOP10。
吉利沃爾沃公告整合
按照沃爾沃的官方表述,這是一次「強強聯手」的整合,目的是組建一個「更加強大的全球企業集團」,並特意強調「強強聯手」能夠促進雙方深化合作,並在技術研發、成本控制以及財務方面實現更加有效的協同效應。
沃爾沃還具體表述稱,業務重組將會使得吉利和沃爾沃更充分地實現規模優勢,能夠集中資源引領行業變革。
另外,這次重組後,沃爾沃、吉利、領克、極星等還將保持各自的品牌定位不變。
在資本市場方面,重組後的新公司將會通過在香港H股掛牌的吉利汽車實現上市,下一步還將考慮在斯德哥爾摩掛牌。
吉利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中也表示,正和沃爾沃探討通過業務合並進行重組的可能性,以打造一個「強大的全球集團」,能夠實現成本結構和新技術開發的協同作用,以應對未來挑戰,同時也確認了新公司將在香港及斯德哥爾摩上市。
從縱向的角度觀察,再結合此次雙方共同發布的公告,表明吉利在收購沃爾沃十年之後,正在把這項並購推向深入——這一次涉及到的是技術、成本控制、財務和資本市場的深度整合。
十年之後「感情」加深
2010年3月,吉利宣布以18億美元的價格,從福特手中全資收購沃爾沃汽車。
在當時,這是一樁轟動業界的「蛇吞象」式的收購交易。
即便是已經淪落至被收購的境地,但是作為一個來自北歐的豪華品牌,在被收購之前的2009年,沃爾沃汽車依然在全球賣出了33.5萬輛汽車,同比跌幅10.6%,是過去十年的最低值。
而作為收購方的吉利汽車,當年銷量是33萬輛,但是同比增長率是48%。
這種體量和品牌上的大同小異,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當時收購中的一個細節——吉利保證沃爾沃的「絕對獨立運作權」,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兩個品牌獨立經營,雖然同在吉利旗下,但屬於並行關系。
在當時那種環境下,這個約定對於打消沃爾沃和福特的疑慮、快速推進收購事宜,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現在十年過去,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沃爾沃在2019年的銷量達到了70萬輛,翻了一番還要多,而吉利的銷量更是超過了136萬輛,增幅超過四倍。
業務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十年前那樁收購交易的成功——藉助於吉利的收購和資金支持,沃爾沃度過了金融危機帶來的破產危機,而且實現了高速發展;同樣藉助於這次收購,吉利的技術和品牌溢價能力大幅提升,全球化戰略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包括領克使用沃爾沃的CMA平台等,都意味著雙方在技術上的合作交流,相比收購之初,水平已經大幅提升。
這在客觀上促進了吉利和沃爾沃把合作推向更高層次,也就是此次雙方共同提及的業務整合。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從時機的角度來看,雙方也表現出了高度默契。
整合時機凸顯「默契」
理論上,吉利這次和沃爾沃的業務整合並沒有板上釘釘。
吉利在公告中的表述是,這筆交易還沒有具體時間表和詳細計劃,而且還得經過雙方董事會和股東、監管機構的批准,同時還要考慮「市場情況」。
沃爾沃汽車官方發布的公告與之類似。
但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吉利和沃爾沃能夠在一些關鍵事項還不確定的情況下,就披露相關信息,意味著在業務和資本市場的「合並整合」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默契。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細節是,時機的選擇也頗為微妙。
在2018年5月,根據彭博社的報道,吉利控股選擇了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來推進沃爾沃在香港和瑞典上市,估值為160億-300億美元。
《金融時報》當時的報道稱,吉利希望沃爾沃獨立上市的估值能夠超過300億美元。
不巧的是,2018年的資本市場走勢不佳,香港恆生指數從2018年1月底超過33000點的階段高點,最低跌至當年10月份的大約25000點一線,跌幅超過了24%。
這讓沃爾沃尋求的多達300億美元的估值難以實現,後來也就沒有了下文。
這還不是全部。
事實上在更早之前的2016年,沃爾沃就向包括瑞典養老基金在內的三家機構投資者,以可轉換優先股的形式籌集資金50億瑞典克朗,這一動作被普遍解讀為沃爾沃將會尋求獨立上市。
現在的市況完全不同了。
自從進入2019年以來,港股市場基本圍繞27000點左右震盪走穩的趨勢較為明顯,這在客觀上為吉利和沃爾沃的重組提供了一個相對較好的環境,跟2018年的單邊下跌走勢大不相同。
所以從時機的角度來看,吉利和沃爾沃選擇在此時推進合並事宜,相當於選擇了一個較好的時間窗口,而且即便按照早前報道中160億美元的保守估計,新集團的估值也將達到340億美元,超越排名第十和第九位的日產汽車(約200億美元)和福特汽車市值(320億美元左右),鐵定躋身全球車企市值TOP10。
技術變革「倒逼」整合
在這輪汽車行業100多年來罕見的技術浪潮里,以電動化、自動駕駛為代表的先進技術,已經推動了包括駕駛體驗在內的革命性變化,並且成為整個行業轉型升級的趨勢。
僅從技術角度去看,這對沃爾沃和吉利的整合是一個利好。
因為自從發明了汽車史上第一條安全帶之後,沃爾沃就在有關「安全」方面儲備了相當的技術實力,也正是在這一理念引導下,很早就擁有了包括CitySafety在內、已經具備了初級自動駕駛能力的安全系統。
而在無人駕駛趨勢明朗化以後,沃爾沃也開始不斷升級自己的相關系統,這意味著其盡管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但在技術創新層面並不是很吃虧。
對於吉利來說,不僅僅因為其在過去的十年間銷量翻了四倍多,更在於其背靠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所以沃爾沃的技術疊加了吉利的本土化優勢之後,帶來的協同紅利極具誘惑力。
眾所周知的是,雖然無人駕駛已經成為一款車的核心競爭力,但研發無人駕駛系統卻並非易事——成本高、風險大、回報周期長。
所以無論是大眾和福特,還是寶馬和戴姆勒,都選擇了聯合研發的路徑,以分攤研發成本。
相對於上述公司,吉利和沃爾沃同屬吉利控股旗下,在合並重組後,將會在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方面,獲得更大優勢。
結語:
從當初的收購,到雙方在技術上合作,順利推出領克,再到現在進行合並重組,並打算掛牌香港甚至斯德哥爾摩,都表明吉利和沃爾沃的合作在走向深入,落地實施的話,將誕生一個年度銷量超過200萬輛、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的全球化車企——這既是吉利的目標,也是沃爾沃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擬議中的合並整合,對於新集團來說,只是一個開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特斯拉股價暴漲,市值逼近1600億美元,已超寶馬大眾市值之和
近日,特斯拉的股價已連續6日持續上漲,截至發稿每股價格報收887.06美元,市值1598億美元,相比前一天上漲14%,總漲幅接近60%。
同時,特斯拉早前發布的另一重磅車型ModelY將於今年開始投產,作為一輛基於Model3打造的主流級SUV車型,其需求量不會低於Model3,市場前景難以估量。
可以預見的是,在近幾年內,特斯拉的銷量仍將繼續升高,考慮到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投產,其車型的利潤率也將隨之上漲。在投資者們的認可之下,特斯拉的股價仍將保持一段時間的上漲,就如同SpaceX的火箭一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特斯拉市值近890億美元 超出通用和福特的市值總和
特斯拉公司的市值歷史上首次超越了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的市值總和。1月8日,特斯拉股價漲幅接近5%,收於492.14美元每股,也讓該公司總市值幾乎達到890億美元,比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的總和高20億美元。通用和福特的市值分別為500億美元和370億美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全球車企市值再迎巨變:蔚來/長城超通用/福特
這一天終於來到,但是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太多。
11月5日,在美股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股價再次創下新高,蔚來上漲6.23%,股價報收每股37.71美元,市值也達到513.6億美元(3411.7億人民幣),這一市值已經超過擁有百年造車歷史的通用汽車,後者市值為504.3億美元(3349.9億人民幣),至此,蔚來成為全球汽車市場市值第7的汽車製造商,不僅超過通用、寶馬,更是超過上汽集團,僅次於戴姆勒。
?
文/林嘉浩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