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貨幣的流通如何影響貨幣流通
⑴ 電子貨幣對貨幣發行權的影響
電子貨幣由商業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甚至一些企業發行(我們只討論商業銀行的電子貨幣發行)。電子貨幣的發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電子貨幣作為現金替代和預付費用發行,另一種是電子貨幣作為債權形式發行。
1.發行作為現金替代和預付費的電子貨幣:
目前發行的所謂電子貨幣其實是現金替代物,這種形式的電子貨幣發行對央行壟斷的貨幣發行權不會造成沖擊;
發行過程中,商業銀行在發行電子貨幣的時候,客戶是用其不該銀行的活期存款購買的,這種情況符合目前商業銀行的業務情況:以活期存款為依據申請電子貨幣--銀行卡。這個過程減少了商業銀行的現金資產--商業銀行的現金資產是其超額儲備,而商業銀行的現金資產的減少,或者等額增加流通中現金(現金進入流通領域),或者等額增加了另一家商業銀行的現金資產(現金作為存款流入另一家銀行),因此,這種電子貨幣發行對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沒有景響,也不會增減基礎貨幣。如果客戶用現金購買銀行卡辦理活期存款的同時辦理銀行卡和用現金購買銀行卡類似。這種方式和其他企業發行電子貨幣的效果相同,故不另外分析,商業銀行把增加的活期存款存入央行的准備金賬戶,流通中現金減少,但是基礎貨幣仍然沒有減少。
如果商業銀行發行電子貨幣所得的現金資產留存在商業銀行的現金庫房(准備金)或者發放貸款(流通中現金),對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沒有影響電子貨幣發行對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可能造成影響,由於法定準備金率的原因會影響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負債一方的結構--法定準備和發行貨幣等量增減,但基礎貨幣仍然沒有變化,沒有減少或者增加基礎貨幣,這種形式的電子貨幣發行對央行的貨幣發行沒有影響。
2.商業銀行通過資產增加發行電子貨幣:如果這種電子貨幣在支付過程中不是同步結算,從支付到結算的時段內,這種電子貨幣充當了貨幣的職能,商業銀行在發行這種電子貨幣的過程中獲得了鑄幣稅收入。這種電子貨幣發行增加了基礎貨幣,對央行壟斷的貨幣發行權形成某些沖擊。但是,由於目前電子支付的同步性,這種形式的電子貨幣不可能成為基礎貨幣,對央行的沖擊只是在邏輯上存在,現實中無法實現;
3.真正能夠成為信用貨幣的電子貨幣是以電子貨幣形式發行,到期期限足夠長且可以無限背書的銀行本票和支票(包括企業發行的本票)--電子本票和電子支票。一旦技術成熟,這種形式的電子貨幣將徹底顛覆央行貨幣發行的壟斷,一個新金融時代就將來臨。
⑵ 電子貨幣對貨幣制度的影響
電子貨幣的影響:
1、使貨幣劃分層次模糊。由於電子貨幣是以虛擬的形式出現在網路上,用戶可以隨時通過自己的指令來改變現金與儲蓄、活期與定期之間的轉換。所以貨幣劃分層次的界限由於電子貨幣正在日益減少,原來認為貨幣供應量有著明確的內涵和外延的優點將喪失。
2、電子貨幣對基礎貨幣的影響。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實行法定推備金制度以控制存款擴張和貨幣創造的一個特殊的貨幣層次。隨著電子貨幣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當電子現金可以成為新形式的現金貨幣,加入基礎貨幣行列時,則可能使得基礎貨幣虛擬化。電子貨幣的發展將減少流通中的現金,同時,如果電子貨幣替代銀行存款,由於目前各國法律尚未規定電子貨幣要交准備金,因此這將會減少商業銀行的存款推備金,也會導致基礎貨幣的減少。
3、使貨幣供應主體變大。在電子貨幣無須准備金和市場准入的條件下,很多金融組織,甚至是企業加入了電子貨幣的發行。從電子貨幣的職能與特性、電子貨幣的發生與主體等方面看,進入電子貨幣時代後,貨幣的發行權將趨於分散化。
(2)電子貨幣的流通如何影響貨幣流通擴展閱讀:
電子貨幣對貨幣需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電子貨幣部分替代流通中的現金,加快了貨幣流通速度,從而對貨幣的需求會減少。另外,電子貨幣還有信用創造的作用,也使得對貨幣的需求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從而導致利率的波動,利率的波動反過來導致貨幣需求的不穩定。貨幣需求的波動加大,就會降低利率作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傳導作用。
⑶ 電子貨幣的利與弊是什麼
電子貨幣優點方便支付交易,尤其是線上的,實名認證,每一筆錢都是某某的,不易丟失,不像實物貨幣,容易丟失,別人撿到了說不清這錢到底是誰的,別人也可以使用。電子支付,快捷,方便,天南地北隨時交易轉賬。
然而,電子貨幣的缺點:
1、需要第三方的強大支持。銀行存款要有信譽良好、資金雄厚、服務優質的金融機構保障,儲戶才敢將現金存入銀行。電子貨幣需要有計算機網路平台的支持。沒有平台支撐,電子貨幣無法使用。
2、新的風險產生。上述這些平台與第三方的存在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如以前曾出現過的黑客攻擊,造成很多客戶銀行卡中資金被盜的案例。
3、使用范圍有限。
另外,電子貨幣是代替紙幣的一種貨幣,一種由政府央行發現的合法貨幣。或許在技術上有區塊鏈的影子,但它最多隻能是局域鏈,因為它是有發行主體的。這種電子貨幣是可以離線交易,像紙幣一樣,不是一定要在銀行系統中才能交易,或者一定要微信、支付寶有網路信號才能交易。只要手機碰一碰,就能完成交易。可以說,這種電子貨幣,是只要有電的手機就能交易。發行數字貨幣還可以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實現。
最後,弊端畢竟是新興事物,對於中老年或者文化水平有限的人群來說,在操作方面會有弊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弊端會慢慢削弱,比較年輕人的接受能力遠遠高於中老年人群,所以數字貨幣之後大概率會代替實物的紙幣進行流通。
⑷ 電子貨幣符合紙幣流通規律嗎
電子貨幣和紙幣的本質是一致的,只不過是把紙幣進行了電子化而已。這樣有利於國家加強貨幣管理,便於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所以電子貨幣也是符合紙幣流通規律的。
而且需要區分電子貨幣和現在常說的加密貨幣是有本質區別的,這兩者需要區分開來。
⑸ 電子貨幣的發展對基礎貨幣和派生存款的影響
電子貨幣對基礎貨幣的影響
貨幣基礎貨幣B的構成可用公式表示為:
B=M0+銀行准備金總額=流通中的現金+銀行准備金總額
電子貨幣的發展將減少流通中的現金,在銀行准備金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基礎貨幣將呈下降趨勢。
在貨幣乘數變動不大的情況下,基礎貨幣的減少,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將會使貨幣供應量大為縮減。但從長遠角度看,銀行間競爭的加劇,會適當減少超額准備金,而流通中現金的日益降低,會使現金與存款比率大為縮減,從而使貨幣乘數加大,因此,即使基礎貨幣下降,但乘數的加大所產生的乘數效應將使貨幣供應變化不大,或略為上升,但乘數中各個因素的不確定性會使貨幣供應量的測度和控制難度更大。
電子貨幣對派生存款的影響
在電子貨幣產生的貨幣創造過程中,客戶持有的電子貨幣中的一部分會變換成為現金或存款,從電子貨幣發行部門流出,出現「漏損」資金。這樣,就使得電子貨幣在擴大貸款資金上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從而或多或少抑制了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⑹ 電子貨幣的流通怎樣影響貨幣流通
電子貨幣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現金比率、貨幣供給的「流動性」、金融電子化程度以及貨幣電子化程度,它們對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是不同的。進一步分析發現,中國電子貨幣對傳統貨幣有著兩個明顯的替代效應:一是替代加速效應,二是替代轉化效應。兩個替代效應的存在使電子貨幣並沒有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反而導致了貨幣流通速度的下降,
⑺ 電子貨幣的出現和使用,給銀行的貨幣帶來什麼機遇和挑戰
電子貨幣的出現和使用,給銀行的貨幣管理帶來什麼機遇和挑戰?
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革,這也進一步推動了貨幣形態的發展。電子貨幣作為新形態的貨幣,以方便、快捷、准確等優點成為當今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在逐漸加強,與此同時,電子貨幣的發展也給銀行的貨幣管理帶來了許多機遇與挑戰。
機遇:
1、減少了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和商業銀行的超額儲備
首先,中央銀行尚未對電子貨幣計征存款准備金。金融機構發行的電子貨幣,履行了貨幣交換媒介的貨幣基本職能,發揮著替代存款、現金的作用,卻游離於金融體系之外,沒有交納存款准備金。其次,中央銀行根據貨幣的流通性確定不同比例的存款准備金率,流動性越強,存款准備金率越高。由於電子貨幣轉換迅捷,使其既可以歸類為活期存款,也可以統計成為定期存款,這樣,就為商業銀行少繳存款准備金提供了可能,最終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效率。第三,由於不同期限結構的電子貨幣資產轉換時間短、成本低廉,商業銀行沒有必要持有較高的央行超額存款准備,從而減少了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來源。另一方面,電子貨幣所特有的方便快捷的支付結算手段降低了經濟交易成本,而以活期甚至定期存款形式所得到的利息收入更是現金資產的機會成本。
2、電子貨幣的廣泛使用極大地降低了銀行的經營成本,加快了貨幣的流通速度,提高銀行的服務效率
對於銀行而言,通常紙幣和鑄幣需要大量的費用用於清點、記賬、存儲、運送以及安全保衛等,但是電子貨幣的迅速發展可以大大簡化這些工作,並節約因處理鑄幣和紙幣而需付出的高額成本。電子貨幣藉助計算機信息技術,以電子信息流發揮交易、流通和支付作用,必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的流通交易速度。
3、銀行內部方便不同支行間的轉賬,調撥。
4、利於銀行發卡業務的發展
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將以拉動內需為主,銀行貸記卡產業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
5、使銀行積極開發新工具,進行業務創新
商業銀行除了原來的銀行業務外,還開展了新的業務,如在櫃台之外辦理存款取款,開設個人理財賬戶如消費賬戶、投資賬戶、外匯交易賬戶等,以辦理及個人消費信貸、 教育 投資信貸、投資組合工具等業務,積極與各大型商場、超市等電子貨幣使用頻繁的單位聯系,在以上單位設立POS機等,將銀行、單位、政府、個人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以商業銀行為核心的龐大的服務網路。
6、進銀行營銷方式的改變
電子貨幣的產生使商業銀行之間和其他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對電子貨幣的流通總規模有重要的影響,從而商業銀行的職能進行重大轉型,商業銀行之間將為爭奪網上電子貨幣支付、結算上的市場份額而進行激烈的競爭,促使銀行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主要營銷方式,爭取佔有更多的顧客群。
挑戰:
1、我國電子貨幣年消費額從2003年開始呈現大幅度上升狀態,電子貨幣消費給其發行機構帶來的收入也大幅提高。商業銀行若不爭取更多的電子貨幣發行資格或停留在目前電子貨幣業務服務經營水平,將會失去電子貨幣業務收入份額。
2、如果商業銀行發行電子貨幣,在使用者初始購買電子貨幣時,使用者的傳統貨幣存款減少,電子貨幣存款增加,社會的傳統貨幣存款量也有所減少。如果中央銀行沒有對商業銀行的電子貨幣存款計提存款准備金,那麼隨著使用者使用電子貨幣進行支付活動,社會的電子貨幣存款總量會持續增加;而相應的,傳統貨幣的存款創造過程則會停止,這樣商業銀行傳統貨幣存款總量必定減少,進而使得存款准備金量有所減少。
如果商業銀行以外的機構發行電子貨幣,在使用者初始向發行者購買電子貨幣的時刻,使用者的商業銀行存款減少,而發行者的商業銀行存款卻會增加相同的數量,因此這個時刻的傳統貨幣存款數量是不變的。然而隨著使用者使用電子貨幣進行支付活動,在發行者「創造」的電子貨幣體系中,電子貨幣在不斷地流通著,從最初的使用者不斷地向另一個使用者轉移。而同時,傳統貨幣的存款創造過程相應停止,使得商業銀行傳統貨幣存款總量減少,存款准備金量也有所減少。因此,隨著電子貨幣存款量的增加,無論發行者是商業銀行還是其他機構,電子貨幣的使用都會使社會傳統貨幣存款總量減少,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量也相應減少。
3、商業銀行將流失大批個人客戶。如果擁有先進計算機技術和大量資本,敢於創新的機構和個人被允許像商業銀行一樣發行和經營電子貨幣,這將給商業銀行進行信用創造的基礎帶來嚴重沖擊。這些機構和個人自身發行與經營的電子貨幣發展壯大後,將形成各種新的行業,他們越過商業銀行單獨向客戶提供更加快捷和便利的金融服務,搶占更大的市場,致使商業銀行流失大批個人客戶。
4、積分點形式的電子貨幣不會對商業銀行產生影響。目前,商家為了吸引和鞏固顧客群,使用積分點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顧客消費了商品和服務後可獲得相應積分,這些積分可以購買該商家的產品,從功能角度看這種新的購買力可以稱之為一種電子貨幣。但目前來看,積分點的使用范圍和規模還比較小,且各個商家的積分點兌換也沒有實現,並且從理論上講,實現的難度很大。
5、電子貨幣年消費額能夠說明電子貨幣使用的活躍程度,電子貨幣使用活躍的程度如何最直接影響的是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從協整檢驗的分析結果來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電子貨幣年消費額增長率與活期存款增長率至少存在一個方向上的協整關系。利用協方差分析得到兩者的協方差為-8.67,說明兩個變數的變化趨勢是相反的,在電子貨幣年消費額增長率上升的時候,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增長率處於下降趨勢。電子貨幣的發展勢必會對商業銀行造成深遠影響,我國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要及時出台新政策、調整現有政策以適應其發展帶來的影響。
實例分析
住在湖南長沙的小雲告訴記者,他的13台機器在26個人24小時不停的操作下,每天可以從《魔獸世界》中打出十幾萬魔獸金幣。因為金幣增多導致貶值,每個魔獸金幣的收購價已從此前的七八分降至眼下的3~6分;同時因為暴雪公司每個星期查封ID,即便他盡量去金幣價格較高的淘寶網進行交易,自己的收入還是下降明顯。網名為「金色思念」的某女玩家在廣西欽州擁有跟小雲類似的打幣工作室,她笑稱自己20多台機器每月打出的網易夢幻幣換來的5000多元,剛剛夠她的零花錢。像小雲和「金色思念」這樣不以游戲為樂、而是通過打幣練級然後將虛擬金幣和裝備(或稱道具)賣給第三方交易商或需求方,從而換取人民幣或美元的游戲「玩家」,被稱作網游的「金幣農夫」。根據美國《堪薩斯星報》今年7月份的調查,目前國內的「金幣農夫」人數不下50萬。
虛擬金幣是否有人要、買家在哪、會不會上當受騙等問題,統統不必擔心。一如農夫在田裡種出的玉米,如果自己消費不完,就可以把玉米賣給收購的商販,換回真金白銀。目光敏銳的網游道具和金幣第三方交易商,就像收購玉米的商販,專門從事網遊玩家之間的虛擬產品零售、批發及擔保業務,賺取差價。
⑻ 電子貨幣帶來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可能對貨幣總量需求和貨幣政策的制定產生潛在的影響。
電子貨幣能夠引起貨幣流通速度的改變,對於那些把貨幣總量作為其目標和指標的國家而言,貨幣流速的改變可以暫時減少貨幣總量尤其是狹義貨幣的有效性。電子貨幣對實施貨幣政策的影響將取決於是否對銀行的准備金的需求或中央銀行提供這些准備金的能力構成首要影響。
2、可能帶來相關的法律問題
消費者、零售商以及發行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各種契約關系和法律關系仍可能很復雜。至於何時支付是最終的,消費者或商家在結算發生之前是否承擔信用風險、結算風險和其它風險,各個系統不盡相同。
3、許多與電子貨幣安全性相關的特性也會影響其對洗錢和其他犯罪活動吸引力。
在多大程度上電子貨幣余額能夠在無須同系統運營者交互的情況下進行轉賬,電子貨幣設施中所能保存的最大額度和保持記錄的能力,跨國轉移電子貨幣的便利程度。
如果能很快地將來源於非法活動的錢轉賬到那些在法律上對洗錢限制較為薄弱的國家去,那麼允許電子貨幣通過計算機網路方式進行跨國支付就會對罪犯非常具有吸引力。
(8)電子貨幣的流通如何影響貨幣流通擴展閱讀
如果對電子貨幣加密,電子貨幣其實就等於記名一樣,如果欲不記名,電子貨幣則連密碼都不能加。問題是如果使用不記名的電子貨幣,則一些犯罪活動,電子貨幣如洗錢、販毒、恐怖活動、買賣軍火等將大肆猖撅。
而執法機構將無法在網路中查出這些電子貨幣的來源或去處,電子貨幣在此情況下,則又形成無法保護使用者的局面。毫無疑問,電子貨幣無國界並可在瞬間轉移的特性將造成治安上的死角。法律應當權衡兩者,電子貨幣在兩者之間做出一個平衡的規定。
在電子貨幣的交易中,電子貨幣有關結算信息會被大量積累儲存到結算服務提供者處。不同的電子貨幣種類和結算類型所涉及的個人信息有所差異,電子貨幣所涉個人信息的隱私程度和范圍也有所不同。
客戶對結算服務提供者處大量積累個人信息未必能理解,電子貨幣由此而產生不安全感。所以,結算提供者應對其存儲和積累的個人信息的范圍和隱私程度公開向客戶做必要的說明,並保證該信息的積累和使用僅為保證交易之安全的目的。
⑼ 電子貨幣的發展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電子貨幣的發展有助於政府對電子貨幣進行監控並根據電子貨幣研究和實踐的發展及時調整其貨幣政策,並同時保證了支付系統的可靠性。
相關介紹:
電子貨幣技術標準的制定,電子貨幣的推廣應用,在大部分國家都具有半政府半民間的性質。一般是企業負責技術安全標準的制定。政府側重於推廣應用。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
(9)電子貨幣的流通如何影響貨幣流通擴展閱讀
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使得網路銀行的出現成為必然。網路銀行有兩類:一種是完全依賴於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網路銀行,另一類是指傳統銀行運用公共互聯網,把網上銀行業務作為銀行零售業務櫃台的延伸,達到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目的,並節省銀行的經營成本的模式,完全意義上的網路銀行即第一類網路銀行。
電子貨幣是通過電子網路發行並可在全球范圍內流通的貨幣,這就使一國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的權力被打破,於是世界上那些擁有先進技術和大量資本的機構和個人(如軟體公司、電信業者、中介業者等)像商業銀行一樣都將發行和經營電子貨幣作為其主要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