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貨幣政策如何發展
Ⅰ 面對不斷增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國應該實行什麼樣的貨幣政策
穩定和刺激內需的政策。央行最新例會指出,要跟蹤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1、新冠肺炎疫情是當前擺在各國貨幣當局面前的頭等大事。央行例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2、在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判斷上,會議認為,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及其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也給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而在去年四季度例會上,央行的相關表述是「國內經濟金融領域的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但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錯綜復雜,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徵更趨明顯。」
拓展資料
1、在最受關注的貨幣政策表述上,2020年一季度例會對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表述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靈活適度」,並在此基礎上強調要「更加註重」,並提出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在繼續強調要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的同時,去年四季度例會提及的「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在此次例會並未現身。
3、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開會議提出的「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要如何實現貨幣政策例會提出,要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
4、今年以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1月和3月保持不變,2月1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別下調了10個基點和5個基點。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隨著能源和食品價格下降,通脹水平將逐季回落,4月中上旬或成為下調政策利率及存款基準利率的時間窗口,通過釋放LPR改革潛力,盡快降低企業和居民部門資金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穩定和擴大內需。
Ⅱ 試述疫情期間貨幣政策的實施和對經濟的作用
貨幣政策要注重定向調控、精準調控。
一是加強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與微觀金融監管三者的協調配合,推動資金更好地流入實體經濟。
二是適度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特定區域、特定行業、特定群體的扶持。但這只能作為特殊時期的權宜之計,不能長期化、常態化使用。
三是要加強貨幣政策的預期管理與前瞻性指引,給予公眾信心和穩定的預期。四是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破除經濟與金融體制上的扭曲,並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步伐。
(2)疫情後貨幣政策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疫情下須重點提防的風險點
第一,經濟增速下行下,就業風險是最大的灰犀牛。2月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僅為37.9%,比2019年同期下降15.7個百分點,表明就業市場出現收縮。雖然不會造成大面積失業問題,但就業形勢明顯吃緊。
第二,當前物價的結構性上漲勢頭將進一步顯現,應謹防「滯脹」風險。可以預見,在疫情管控放鬆後價格將快速釋放。同時,不同行業和不同區域的復工復產進程不一致,也會導致供應鏈出現瓶頸,部分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
Ⅲ 多重考驗下,中國經濟「穩」字難得,後疫情時代經濟將如何發展
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再創新高。中國國內疫情近期多發,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加,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穩」字難得,更顯珍貴。
「穩」來自何處?一方面在於中國政府努力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從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到用好政府債券擴大有效投資,再到適時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中國密集出台多項「穩經濟」舉措,特別是針對受到嚴重沖擊的市場主體加大紓困和就業兜底等保障力度,助力中國經濟穩定前行。
由於國內外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中國經濟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不過從全年來看,中國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態勢,因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潛力大、韌性足、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改變。
Ⅳ 針對新冠疫情,我國現階段採取的財政政策是什麼
針對目前新冠疫情給經濟帶來的一些影響,我國現階段實施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失為眼下的「最優」政策組合。目前情況下,政府需要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對信貸投放、貨幣發行,特別是熱錢流入,適當地進行控制。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來擴大社會總需求。包括增加政府購買、增加政府轉移支付、降低稅率。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指根據經濟變化的徵兆來調整政策取向,當經濟出現衰退跡象時,貨幣政策偏向擴張;當經濟出現過熱時,貨幣政策偏向緊縮。這種政策取向的調整,最終反映到物價上,就是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
【拓展資料】
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國家出台了以下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一是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規定標准取得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政府規定標准包括各級政府規定的補助和獎金標准。對省級及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對參與疫情防控人員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比照執行。
二是單位發給個人用於預防新冠肺炎的葯品、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等實物(不包括現金),不計入工資、薪金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受疫情影響的職工,可享受住房公積金階段性支持政策
受疫情影響的職工,2020年6月30日前住房公積金貸款不能正常還款的,不做逾期處理,不作為逾期記錄報送徵信部門,已報送的予以調整。對支付房租壓力較大的職工,可以合理提高租房提取額度,靈活安排提取時間。
在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方面出台了相關政策
對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的基礎上,中央財政給予貼息支持,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
使用優惠貸款要求:享受貼息支持的貸款企業不得挪用信貸資金用於償還企業其他債務;不得將資金用於金融投資、理財等套利活動;不得將資金用於非疫情防控相關生產經營活動;不得不服從國家統一調配生產物資。
金融機構授信額度不得超過名單內企業疫情防控所需的相關生產經營活動資金規模;不得將運用專項再貸款發放的貸款資金用於名單內企業一般性資金需求;不得提前收回存量貸款續做以套取再貸款資金。
Ⅳ 我國2020年採取了哪種貨幣政策,相對於往年有何重大改變
2020年才起來,貨幣政策相對往年有一些重大的改變,像這種貨幣政策是比相比平時的政策要來的更加積極。
在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採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貨幣供給增加,刺激投資和凈出口,增加總需求,稱為擴張性貨幣政策。
反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太高時,中央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貨幣供給,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資和消費,使總產出減少或放慢增長速度,使物價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
(5)疫情後貨幣政策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