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市值縮水什麼意思
① 什麼叫縮水
縮水是一個俗語,意思就是說「價值貶低」。
縮水這個詞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說:「學歷縮水」是說學歷的價值低,二說是比較以前的同等學歷,現在的學歷價值變低了。這主要是由於高校擴招導致高校畢業生大量增加,從而使「學歷縮水」;「資本縮水」是說由於經營不善、市場變動、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資本價值貶低;「知識縮水」是說隨著社會的發展,原來很有價值的知識,現在似乎並不值錢了。
所以,「縮水」一詞的出現和發展,反映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說高校擴招中存在速度過快的嫌疑;但同時也反應了社會的發展,比如說「知識縮水」其實就反應了社會發展,知識不斷創新增加普及,社會進步。
另外,「縮水」也作動詞解,意思就是「減掉水分」。比如說:「數據縮水」意思就是要把數據中虛假的一部分給剝去,使數據更加真實可性。
② 市值蒸發掉是什麼意思
「一個公司總資產100萬,用30萬上市,這30萬蒸發是什麼意思?」,這個說法是錯的。公司拿出部分資產組成一個新的公司,原公司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這部分資產還在,沒有「蒸發」。
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證券市場交易,每天該公司股票的收盤價乘以公司的股份總數,就是公司的股票市值。股票價格會變化,公司的市值自然跟著變化,減少的部分就叫「縮水」或「蒸發」。如今天的市值比昨天減少了10萬元,我們就說「今天公司的市值蒸發了10萬元」。
就國內證券市場而言,「沒人接的股票」就是指今天的賣出價格比昨天的收盤價低10%,且無人願意買,稱之為「跌停」,那麼,依此價格算出的市值就是公司今天的市值,在一個不規范的市場,誰又知道明天是啥樣?也許連續10天「漲停」,那升值就超過100%!
③ 市值縮水意味著什麼
最近股市上流傳的一個故事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而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甲說好無聊。乙說好無聊。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於是,故事開始了。。。。。。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那誰虧了錢呢?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④ 新浪微博什麼時候倒閉
新浪微博什麼時候倒閉,這個是沒有辦法預測的,但是所有的公司或是平台都有倒閉的時候。
以前微博因為沒有廣告通道,結果龐大的用戶流量一直無法變現,差點死了。現在與阿里合作,阿里給了微博一個廣告通道,微博才有了投放廣告的廣告主,這才起死回生。
拋開微博的體驗感,從公司經營角度來看,現在微博正在蒸蒸日上。
從股價上看,從今年三月份以來,微博股價漲勢很猛。當前股價106.11美元,總市值231億美元。而在今年年初,微博的市值僅為86億美元。市值增長了約兩倍。
市值代表著市場投資者對一個公司未來的看好程度。竟然現在投資者都看好微博,那麼微博至少現在倒閉不了,反而處於上升期。
微博,是基於用戶關系的社交媒體平台,用戶可以通過PC、手機等多種移動終端接入,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實現信息的即時分享、傳播互動。
微博基於公開平台架構,提供簡單、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戶能夠公開實時發表內容,通過裂變式傳播,讓用戶與他人互動並與世界緊密相連。作為繼門戶、搜索之後的互聯網新入口,微博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實現了信息的即時分享。
自2009年8月上線以來,新浪微博就一直保持著爆發式增長。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注冊用戶數超過5000萬。2014年3月27日,新浪微博正式更名為微博。
2014年4月17日晚,新浪微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WB,2018年11月1日上線的新版本客戶端起,微博暫停對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開放注冊功能,10月29日,微博暫停「微博城市校園賬號代運營項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新浪微博
⑤ 股票市值縮水多少多少億,這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是對比基期而言的。如果某股票對比基期的股價為10元,股本為10億股,那麼對比基期的巿值為100億元。1個月後,股價跌至6元,此時巿值為60億,則市值相比於上個月縮水了40億。
⑥ 股票市值蒸發縮水是什麼意思
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證券市場交易,每天該公司股票的收盤價乘以公司的股份總數,就是公司的股票市值。股票價格會變化,公司的市值自然跟著變化,減少的部分就叫「縮水」或「蒸發」。如今天的市值比昨天減少了10萬元,我們就說「今天公司的市值蒸發了10萬元」。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⑦ 股票縮水是什麼意思
股票縮水是指,現行股價比你買入價格低,但你仍然是持股,沒有賣出,你的股票市值變少了,就叫股票縮水,如果賣出了,那就叫虧損。 漲了又跌了同樣的幅度吧,比如說10塊漲10%是11塊,但11跌10%那就是9.9了。基數不一樣。 追問: 問題就在這里..為什麼又變成9.9塊了?我就是不明白...明明漲也是漲10%...跌也是10% 回答: 你看哦,漲是從10塊開始漲,基數是10,10%就是10×10%=1,就是漲1塊,股價就到11了,那跌呢,就是從11往下跌,11×10%=1.1,跌掉了1.1,股價就是9.9了,關鍵是他這個10%乘的基數不一樣,漲的時候基數小,但跌的時候基數大了,雖然幅度一樣,但實際跌掉的股價不一樣了。
⑧ 股票交易中的資產縮水什麼意思
1、在股市中,資產縮水是指股票每股凈資產虧損,也就是造成了賬面虧損。
2、每股凈資產是指股東權益與股本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每股凈資產= 股東權益÷總股本)。這一指標反映每股股票所擁有的資產現值。每股凈資產越高,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多;每股凈資產越少,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少。通常每股凈資產越高越好。
⑨ 身家縮水什麼意思
簡單說就是錢少了。多見於金融危機時,那些富豪的財產由幾十億縮水為幾億。一般是由於他們的股票貶值了,公司市值縮水了,等等。
⑩ 新浪微博是怎麼一步步衰退的
1.新浪缺乏公司遠景,這是公司治理的問題。
相對於其他互聯網公司,新浪很獨特,是一個沒有大股東(佔大額股份)的公司,曹國偉只是個小股東,整個管理層掌握著少量碎片的股份,如果說阿里巴巴屬於馬雲、網路屬於李彥宏、搜狐屬於張朝陽、網易屬於丁磊,那麼新浪屬於誰?誰來為公司的未來心急火燎?管理層的MBO、微博從新浪的剝離、高層的權力爭奪、阿里的收購、微博的商業化,都說明了,管理層把新浪當成了逐利的平台,微博,不是他們撫養的娃,而是飼養的豬,等著合適的時機變現。大眾點評、豆瓣、知乎等這些慢公司,創業者對產品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能耐得住多年的寂寞,經受住商業化的誘惑,放棄短期利益。總得說來,微博這個產品的初心錯了,結果也就好不到哪兒去。
2.戰略層面的失策以及執行不力
產品矩陣沒有協同作戰。騰訊微博是防禦型產品,用來阻擊新浪微博的過快發展;對於微信,新浪其實也有對應的防禦型產品——微友,用來干擾微信的過快發展。但在執行層面,騰訊微博火力全開,匹配了過硬的資源和能力,而微友,只是簡單外包給了一個創業團隊。騰訊微博的態度是「媽的,我跟你拼了」,而微友的態度是「不要了啦」,結果也可想而知。
產品形態的方向搖擺不定。是要重媒體,還是重社交?如果結合微博這個產品形態以及新浪的資源和能力,加強媒體屬性是沒有錯的。但是,做成twitter的市值,要遠遠低於做成facebook,這對管理層來說,是個巨大的誘惑,所以有一陣子,微博想往社交上轉,記的2012年的時候,微博客戶端的首頁有個入口,裡面是一些興趣組,什麼電視劇歌曲等等,目的是創造UGC的場景促進更多的UGC,但深層的原因,應該是想基於興趣圖譜建立社交圈。所以,這還是初心的問題,想把豬肉買更多的錢,豬肉就變成了注水豬肉。
3.戰術層面的應對失誤
過濾和凈化系統出現故障。微博這個生態系統的運轉需要兩塊最重要的模塊支持,一個是UGC,需要源源不斷得給生態注入信息資源供生態居民享用,這可以通過提升發微博的體驗、創建發微博的場景、讓其他粉絲盡可能多的反饋、官方運營大號自主灌入海量信息補充等方式促進UGC,這是生態發動機;另一個是傳遞能量的電氣系統,它讓信息資源在生態里快速周轉,這取決於平均粉絲數、用戶活躍度等因素,所以只要想法讓生態的整張社交網路更密集,這個生態就更有生命力。這個電氣系統就是「評論/轉發」,非常巧妙的是,它還是一個篩選和過濾系統,每個生態居民都自發的去篩選和過濾,所以,質量越好的微博曝光的概率越高,越差的微博越不容易被發現。同時,「關注/取消關注」也承擔了這樣的作用。但是,這個天才的系統竟然出現了故障,而微博的團隊沒有有效地維護,在各方逐利的心態下,生態里到處是垃圾,微博沒有拿出像微信一樣的決心去解決信噪問題。孩子病了,家長會不顧一切:「醫生,再想想辦法吧,求求你了,多少錢都行」;豬病了,趕緊出手吧!初心的問題。
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明星運營。在產品發展早期,這種通過明星效應拉動普通網民的運營戰術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建立了競爭優勢,讓其他競爭對手無法追趕。但是到了產品的中後期,產品已經普及,微博沒有轉變思路,還是大量的大V掌握了話語權和影響力,沒有回歸草根,草根們在微博里沒有存在感,活在大V的陰影下,逐漸失去了興趣。後來微博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幫助草根發展粉絲,但為時已晚。
面對用戶需求的變化,沒有與時俱進地改進產品迎合變化的需求。先說獲取資訊的需求,如果永遠是心靈雞湯,時間長了也會膩,而且重復率越來越高,有的都在轉1年前的段子。當有更多體驗優秀的深度閱讀產品(搜狐新聞、新聞頭條等)出現時,這種快消式的資訊產品就顯露了不足。再說發微博的需求。用戶為什麼發微博?自拍的,去哪吃了,吃了什麼,去哪玩了,買了什麼,以及無病呻吟顯露文采和內涵的,從用戶心理的層面來解釋為什麼?產品經理會說,抓住了人虛榮愛顯擺的本性。那人為什麼要顯擺?從本質上說,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不自覺的去建立和維護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有的人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漂亮的,有的人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有錢的,有品位的,有地位的,或者有才華的,於是,就通過微博去建設自己的這個形象,比如發個美圖秀秀美化了N遍的自拍,然後焦急地等別人的評論,如果有人說「啊,你好漂亮啊」,她就暗自竊喜,這次建設目的達到效果了。人就是這么不斷地去建設自己的形象。但是,問題是,這些「導演」的才華有限,他們無法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表演手段,時間長了,也就停止了,吃飯不想再拍美食了。另外,這些「導演」的潛在觀眾在哪裡?現在看來,微信朋友圈更精準。至於其他非核心的需求,如陌生人交友的需求、大V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並沒有衍生的產品去更好的對接。
沒有有效鞏固自己的城牆。其實微博的城牆足夠厚,用戶的使用習慣,在微博上沉澱了大量的網路資產(好友關系,發的微博),以及消耗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這些都建立了很厚重的退出成本,用戶遷移的成本很高,除非有另一個產品幫用戶把創建的好友關系遷移過去,並且該產品很好的滿足了用戶的需求。這也是易信和來往做不起來的主要原因,除非能把用戶微信里的好友關系快速的重建起來。但微信做到了,當建立完畢用戶的好友關系,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形態(公共號和朋友圈),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牆。
~~~~~~~~~~~~~~~~~~~~~~~~~~~~~~~~~~~~~~~~
另外,有人提到了其他的原因,我不敢苟同:
1.有人說因為百花齊放的產品不斷出現搶奪了用戶時間。其實微博衰退的時候仍然在享受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而且移動的使用習慣在不斷加強中,這會緩沖用戶時間的爭奪。另外,我們說的產品成功,是指相對於行業競爭對手的成功,像這種外部環境的問題,對所有的產品都是一視同仁的,不應該作為自身衰退的理由,看看自己的競品微信,用戶使用時長是不斷提升的,就不該抱怨這個了,只能說自己沒有像微信那樣把產品做好。
2.有人說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用戶流失。我相信新浪的產品經理應該做過調查,清楚用戶流失的原因。可以肯定,因為受到攻擊而放棄微博的用戶只是極少部分,不應該當成主要原因來分析。而且微博不像論壇,它不需要人工去維護,它有自身的修復和過濾機能,通過「評論/轉發/關注「把發優質內容的良幣暴露在前面而把劣幣沉到底下。
3.有人說微博越做越重功能太復雜。其實微博的核心功能還是非常簡單的,比如微博客戶端的首頁,絕大部分用戶只使用首頁就夠了,其他次級功能還是收斂起來的,並不幹擾用戶。另外,大量的第三方微博客戶端就是做得極簡,喜歡極簡的是有很多的選擇。微博和微信一樣,作為普及的產品,老用戶較多,較高的退出成本,沒有其他替代產品,是有條件豐富功能的,其他產品就不要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