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貨幣政策工具
Ⅰ 我國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選擇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
補充工具: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
(1)是什麼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
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主要監控基礎貨幣、銀行的超額儲備率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利率;中介指標主要監測貨幣供應量和以商業銀行貸款總量、貨幣市場交易量為代表的信用總量。
Ⅱ 什麼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主要工具有哪些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
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主要工具: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2、再貼現政策(rediscount rate);
3、公開市場業務(open market operation)。
(2)是什麼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匯率穩定是央行貨幣政策目標之一。站在人民幣匯率的角度看,匯率穩定對一國金融環境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影響不需贅述,而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貶值自然也會帶來資本外流壓力,進而影響金融環境的穩定運行,並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結構轉型,因而保匯率並不是犧牲國內經濟,而是為國內經濟的平穩運行創造條件。
央行於2018年10月7日宣布降准後表示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外匯市場平穩運行。這一說明也表現央行對當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短期內資本管制對匯率的穩定效果尚可、離岸央票效果尚需觀察;但外匯管制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來看仍然需要利率引導釋放壓力。
中央銀行實施量化寬松政策通過從市場上大量購買資產,釋放流動性,它可以實現兩大目標。
第一,它可以降低長期利率,從而刺激私人消費和企業投資。私人的消費和企業的投資,對任何國家的經濟來講都是最重要的,沒有這兩者,經濟不可能增長。
第二,通過量化寬松購買資產釋放流動性,那麼它就可以增加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准備金。中央銀行可以把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買過去,增加商業銀行的儲備金,鼓勵它們向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增加信用,來刺激企業投資,刺激個人的消費。
Ⅲ 什麼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
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時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調控的常規手段,他主要是調節貨幣供應總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因此,又稱為數量工具。存款准備金制度開始於19世紀20年代波士頓的蘇弗克銀行的改革。以解決鄉村銀行劣幣驅逐城市銀行良幣,要求鄉村銀行在城市銀行存入足額存款,城市銀行則按面值收兌鄉村銀行的銀行券,維持其面額十足流通,保持了銀行券流通的穩定。這項制度成為1913年美國實行《聯邦儲備法》中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的基礎。存款准備金制度是指中央銀行在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范圍內,通過規定或調整商業銀行交存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規模,並藉以間接地對社會貨幣供應量進行控制的制度。自1998年4月起,中國人民銀行有過大幅度降低了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和備付金比率。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通過規定貼現票據的資格來控制資金投向的一種金融政策。
Ⅳ 貨幣政策工具包括
常規工具
或稱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
①存款准備金制度
②再貼現政策
③公開市場業務
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選擇工具
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補充,常見的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①消費者信用控制;
貨幣政策工具
②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③不動產信用控制;
④優惠利率;
⑤特種存款
Ⅳ mlf是什麼貨幣政策工具
1,mlf是 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是中國人民銀行2014年9月創設的一項針對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可通過招標方式開展。
2, 其具體操作方式為,金融機構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由央行提供資金,以調節金融機構中期融資成本的方式,支持相關機構提供低成本貸款,目的在於間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拓展資料
主要內容
1, 中期借貸便利中國央行2014年11月6日表示,今年九月創設了中期借貸便利(MLF),並於9、10兩月通過該工具向銀行體系投放總計7695億基礎貨幣。此外央行還證實通過 抵押補充貸款工具( PSL)為開發性金融支持 棚戶區改造提供長期資金。此前媒體曾多次報道央行創設新工具釋放流動性,但對工具類型卻眾說紛紜,今日謎底終於揭曉。
2, MLF利率對金融市場有很大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LPR利率的影響上,LPR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是貸款利率指錨。在LPR的形成機制中,是由報價行機構在MLF的基礎上進行加減點,再去除最高價與最低價,去算出平均值,便形成了LPR利率。
3, 目前銀行體系中資金的流動性不僅僅是受到資本流動、財政支出以及資本市場IPO的影響,而且還要承擔引導市場利率的重任。央行為了保證其流動性保持平穩,並且支持信貸合理增長,因此推出了MLF這一項政策。
二、市場解讀
1, 中期借貸便利MLF是一個新的創舉,印證了市場關於中期信貸融資工具的猜測。中期借貸便利與常備借貸便利(SLF)相比,區別並沒有明確,只不過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更能穩定大家的預期。創設中期借貸便利既能滿足當前央行穩定利率的要求又不直接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這是個兩全的辦法。
2, 中期借貸便利體現了我們貨幣政策基本方針的調整,即有保有壓,定向調控,調整結構,而且是預調、微調。央行還證實,2014年9月和10月,通過中期借貸便利向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較大規模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分別投放基礎貨幣5000億元和2695億元,期限均為3個月,利率為3,5%, 在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發揮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導商業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增長。
Ⅵ 經濟學中,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內容是什麼並分別作名詞解釋。
貨幣政策三大工具:存款准備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1、存款准備率:是中央銀行規定各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額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央行對存款准備率的調控其實是一種宏觀經濟政策,上調存款准備率時,各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就會下降,市場流通的貨幣量減少,這就是緊縮的貨幣政策。
2、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按照一定的利率計算利息,這種利率就是貼現率。一般情況是貼現率小於市場利率。
3、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通過買賣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來調節貨幣市場的一種貨幣政策。這種政策有很高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但是要想完全發揮其有效性還在不斷的探索中。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6)是什麼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但要同時實現,則是非常困難的事。在具體實施中,以某項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某一貨幣政策目標,經常會干擾其他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因此,除了研究貨幣政策目標的一致性以外,還必須研究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性及其緩解矛盾的措施。
隨著經濟的增長,價格應趨於下降,或趨於穩定。因為,經濟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新生產要素的投入,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前提下,生產的增長,一方面意味著產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所以,穩定物價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並不矛盾。
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的效果還要因為資金在國際上流動而受到影響,例如,一國實行緊的貨幣政策時,利率上升,國外資金會流入,若利率浮動,本幣會升值,出口會受到抑制,進口會受刺激,從而使本國總需求比在封閉經濟情況下有更大的下降。
貨幣政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但僅從這些方面來看,貨幣政策作為平抑經濟波動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Ⅶ 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
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等。
1、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2、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存款准備金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3、利率政策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依據客觀經濟條件和經濟政策目標制訂的關於利率方面的各種制度、法令和條例的總稱。
4、匯率政策指一國政府利用本國貨幣匯率的升降來控制進出口及資本流動以達到國際收支均衡之目的。
(7)是什麼貨幣政策工具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6種,其作用與意義如下:
①公開業務
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
②存款准備金
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③銀行貸款
運用再貸款政策、再貼現政策調劑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需求,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
④利率政策
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的運用利率工具,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
⑤匯率政策
通過匯率變動影響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收支。
⑥常備借貸便利工具
提高貨幣調控效果,有效防範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增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調控效力。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政策工具
Ⅷ 貨幣政策三大工具
中央銀行傳統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
1.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是指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
2.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是指各種有價證券自由成交,自由議價,其交易量和價格都必須公開顯示的市場。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辦法來調節信用規模、貸幣供應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是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3.再貼現
貼現,是票據持票人在票據到期之前,為獲取現款而向銀行貼付一定利息的票據轉讓。再貼現,是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作的票據轉讓。
拓展資料: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中央銀行產生背景:
(1)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 18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經濟的迅速擴大,促使貨幣經營業越來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圖,由此產生了對貨幣財富進行控制的慾望。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出現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導致連續不斷的經濟危機。面對當時狀況,資產階級政府開始從貨幣制度上尋找原因,企圖通過發行銀行券來控制、避免和挽救頻繁的經濟危機。
(3)商業銀行的普遍設立,伴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業也逐步興盛起來。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在推動歐洲大陸的貨幣兌換商轉變成商業銀行的同時也加速了新銀行的涌現。
(4)貨幣信用與經濟關系普遍化。資本主義產業革命促使生產力空前提高,生產力的提高又促使資本主義銀行信用業蓬勃發展。
(5)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危機的頻繁發生,銀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為中央銀行的產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又為中央銀行的產生提供了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