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是怎麼樣成為世界貨幣的匯率
① 美元是如何成為世界貨幣體系的核心
布雷頓森林體系 開始是金本位 貨幣都可以兌換成金子 後來開了一次會議 美國承諾美元可以兌換金子 其他貨幣於是只需要「釘住」美元即可 於是國際匯率體系建立了 美元成為核心
② 各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流通貨幣(簡稱通貨),是一種或一組用於物資交換的工具,有時也僅稱「貨幣」。它根源於商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是金錢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度量單位。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③ 美元是如何成為全球結算貨幣的
戰爭,貿易,戰爭,貿易。整個人類史上,唯一從戰爭中獲益的可能就美國人了,戰爭讓他們獨立,戰爭讓他們確立建國基礎原則,戰爭讓他們拜託經濟危機,戰爭讓老歐洲變成廢墟,二戰後,大部分黃金在美國,雖然不一定全部屬於他,但哥們就是坐在黃金上說,歐洲老哥們你看你們都被打得很慘,我來幫你們建設,要用我東西就得用我錢,這樣,以後你們就別用黃金了,我美元就是黃金……基本上從此,黃金就註定退出貨幣結算舞台,而上台的是美元。
應該說,美元成為結算物有歷史原因,趕上好時候,其自身制度優勢在當時(包括現在)也是極其明顯的。通過二戰,美國得到了全世界大部分的黃金儲備,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實行金本位。到後來,與黃金脫鉤後又和有工業金子之稱的石油捆綁起來,最終每個國家都得保留美元儲備,還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背書,最終實現美元霸權。
④ 20世紀40年代,美元貨幣的「世界貨幣」地位是怎麼樣確立的簡要說明美元成為「世界貨幣」的有利條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金本位制的崩潰,使以金本位制為基礎的統一世界貨幣體系瓦解了。各資本主義國家先後組織了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如英鎊集團、美元集團、法郎集團等。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貨幣金融領域劃分的勢力范圍。這種勢力范圍的劃分是由當時的力量對比來決定的。第二決大戰期間,英法的實力遭到極大的削弱,而美國的實力卻得到很大的增強,如在1938年——1944年間,美國的工業生產增長將近兩倍,戰後初期,它的工業生產約占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半,黃金儲備約占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四分之三,戰爭使美國在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都取得了壓倒的優勢,從而使它爬上資本主義世界霸王寶座。
美國利用它取得的這種優勢地位和積累的大量的黃金儲備,極力向外擴張。一心稱霸世界,它通過由它控制的國際貨幣基經組織,迅速的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建立了美元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地位。
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內容是:(1)在各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中,只有美元保持與黃金的聯系,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可以按照一盎斯黃金等於三五美元的官價,用美元向美國政府兌換黃金;(2)各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必須與美元建立起固定的比價,並以此與黃金建立起間接的聯系。這就是所謂的兩個掛鉤,前者是美元的直接掛鉤,後者是其它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說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並不意味著美元恢復了金本位制。因為美元在國內任然不能兌換黃金;就是在國外,也只有各國的中央銀行才能用美元兌換黃金;外國企業和居民是不能兌換的。
唯物認為:這一時期世界以美元計算黃金價格、在用其它國幣與美元相恆量,這對國際「金融通用」,物流、統一國際經濟質量標准具的積極的社會作用的一面。
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為美國的擴張創造極為有利條件:第一、這種貨幣體系的建立,使美元「等同黃金」,從而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戰後,許多國家的黃金儲備極端缺乏,各國政府都使用美元來清償外貿額和對外債款,美元就成了主要的國際結算和國際支付的手段以及主要的外匯儲備,而有的國家還以美元作為發行紙幣的保證。美國就利美元的特殊地位來操縱各國的金融事務,加強對外的經濟擴張。
第二、由於美元「等同黃金」,美國就可以用紙幣帶替黃金作為國際支會手段。這樣,美國在不動用自己的黃金儲備下,就可以通過大量的發行美元來擴大資本輸出,掠奪各種資源,到處建立軍事基地,進行戰爭,扶持各種親美勢力。
第三、確定一盎斯黃金等到於三十五美元的官價,在當時也對美國有利。因為戰後美國實行通貨膨脹的政策,美元的國內購買力以經降低,美元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以有很大背離,因此,一盎斯黃金等於三十五美元的官價,實際上壓低了黃金的價格,提高了美元的對外價值即對外匯率。
第四、各國貨幣以與美元保持固定比價,不能隨意變動,也有利於美國的擴張和建立貨幣金融霸權。因為當美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或發生通貨膨脹而美元的幣值下跌時,它對外匯率本來也應下跌,可是由於各國政府分擔了維持美元對外匯率的責任,它們在美元匯率下跌時,不得不用本國貨幣大量購置美元。這固然使美元的匯率穩定下來,但確加劇的本國的通貨膨脹。
第五、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還要求各國取削外匯管制。這也對美國的對外擴張有利。因為各國的外匯管制,實際上就是對外貿易的資本流通(輸入和輸出)的管制。當美國乘其它國家消弱的機會,大肆侵佔各國的商品市場和投資市場。要求這些國家放棄外匯管制,這實際上是要求它們解除對美國進一步擴張的障礙。而由於資本主義世界貨幣信用制度危機的不斷加深,美國的這一要求,未能完全實現。
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為美國的擴張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是好景不長,從美國發動朝鮮戰爭開始,美國的國際收支年連出現逆差,美國的黃金儲備大量外流,美元的國際地位開始削弱;不過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政治、經濟實力占絕對優勢,美元的霸權地位常能維持。
進入六十年代,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黃金的不斷外流,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美元的國際信用嚴重動搖,終於導致了美元第一次危機的暴發。所為美元危機,主要是指美元對外匯價和國際信用的危機,其具體表現是:美元在資本主義世界金融市場信用下降,出一現大量的拋售美元,用美元兌換美國黃金和其它國家貨幣,從而使黃金價格上漲,美元對匯價下跌。
第一次美元爆發危機於1960年10月。當時美國正處在經濟危機之中。美國的國際收支又發生了大量的逆差。美元信用降低,人們紛紛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倫敦黃金市場的金價一下漲到四十一點五美元一盎斯,高出黃金官價的百分之二十。為了平息搶購黃金的風潮,維持美元的對外匯價,美國不得不向英格蘭銀行提供黃金,以供應市場,最後總算免強度過了難關。
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國對印度支拉戰爭後,美國的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從此,美元危機便頻繁爆發。從1968年到1973年的6年中,美元危機爆發了九次。每次美元危機都要波及到其它貨幣,使它們也陷入危機之中。美元危機成了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金融市場混亂和動盪的根源。
1968年3月爆發了美元第二次危機。在這次美元危機中,搶購黃金的風朝非常猛烈。僅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流失了十四億美元。美國在也無法維持自由市場的黃金官價。被迫改行「黃金雙價制」,就是在兩種黃金市場上執行兩種不同的黃金價格制度。一種是官價,仍然一盎斯黃金等到於三十五美元。只有在各國官方進行決算和各國中央銀行用美元兌換黃金時,才按照這一價格,但這種兌換必須通過美國同意才行。另一種是自由市場價格,美國以在不向自由市場供應黃金來維持那裡的黃金官價,而是由自由市場的黃金價格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自由波動。從此,自由市場的黃金價格便與官方完全背離。在爆發美元危機、出現搶購黃金風潮時,黃金價格便猛烈上漲。由於自由市場黃價格遠遠高於官價,美元實際上以便相貶值。美元的霸權地位以經發生嚴重動搖。
1969年,美國爆發了第五次經濟危機。接著,在1971年,美國爆了從1839年以來的第一次對外貿易逆差。使其國際收支逆差達到一百二十億美元。這樣,在1971年5月和7、8月,美元又接連爆發兩次危機。美國黃金儲備以大大減少,尚不夠償還短期對外負債的五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只好在1971年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其主要內容:對內凍結工資和物價。對外是:(1)停止各國政府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政府況換黃金;(2)對進口商品征百分十的附加稅。停止各國用美元兌換黃金,是為了扭轉美國國際收支狀況,以穩定美元匯率。「新經濟政策」宣布後,西方貨幣市場一遍混亂,除紐約和東京的外匯市場外,其它外匯市場紛紛關閉。美國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其它資本主義國家強烈不滿和反對,紛紛要求美元貶值,並取削美元的特權地位。大多數國家實行浮動匯率。並進一步的加強了外匯的管制。
在這捉情況下,美國政府被迫同意貶值百分之七點八九,將黃金官價從每盎三十五美元提高到三十八美元;把國際貨幣基經組織關於匯率波動幅度的規定,從原來平均價上下百分之一,擴大為百分之二點二五;並立即取削百分之十的進口附加稅。
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和戰後第一次貶值,標志著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以開始瓦解。一九七三年一月在又一次新的美元危機的猛烈沖擊下,美國政府又再次將美元貶值百分之十。即將黃金官價由每盎斯三十八美元提高到四十點二二美元。但美元一直正式貶值並不能阻止美元危機的斷續爆發。在國際貨幣金融市場接二連而三遭受美元危機的沖擊下,除了許多國家繼續執行流動匯制外,西歐共同市場六國決定執行「共同浮動」匯率制。所為「共同浮動」匯率制,就是指參加共同浮動的國家,它們的貨幣之間仍然保持固定匯率,各國政府有義務干予外匯市場,以維持它們之間的固定比價。在參加國各貨幣相互保持固定匯率的基礎上,對美元和其它國家貨幣,則聯合採取聯合浮動匯率。
由各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對美元都執行了單獨浮動或共同浮動,戰後長期執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就不在存在了。美元不斷不能兌換黃金,而且還一再貶值,再加上固定匯率為各種浮動匯率所代替,這樣以美元為中心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就完全崩潰了。
以美元為中心的匯率瓦解後,美國一反常態,由原來支持固定匯率制轉而反對繼續執行固定匯率制,並竭力主張實行浮動匯率制。美國態度的變化是由於美元不斷貶值,它以不能成為固定匯率制的中心,而美國又不願其它國家的貨幣代替美元成為這種中心。在執行浮動匯率後,因為美國收支並未好轉,美元匯率一再下浮,這對美國出口倒是有利,美國也就願意維持這種局面。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瓦解後,美國又一反常態,主張黃金非「貨幣化」,即廢止黃金的貨幣作用。美國這樣主張,一方面是同它張浮動匯率制有關,因為實行黃金「非貨幣化」,各國貨幣都與黃金脫鉤,貨幣匯率的變動就能由供求關系決定。另一方面,也與美國企業賴脹有關,因為實行黃金「非貨幣化」,它就可以不必要用黃金換迴流到國外的幾千億美元了。其實,黃金「非貨幣化」的主張,不過是一種空想。在歷次貨幣危機中,盡管人們拋售貨幣有所不同,但搶購黃金則是共同的。這也說明,人們並不相信日益貶值的貨幣,而且是只相信具有價值、作為貨幣商品的黃金。黃金的貨幣作用是不能被廢除的。目前,黃金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際儲備總量額中仍占很大比重,就是證明
⑤ 為什麼美元能成為世界貨幣
1.因為美國的政治局勢穩定,盡管美國建國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美國自從建國以來無亂在戰時還是和平時期美元效應都沒有發生改變,但是其他國家比如**歷史很長但是貨幣史很短(不到100年),所以任何持幣者都會考慮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該國政府倒台那麼貨幣不過是廢紙(可參照伊拉克戰爭,法國在薩達姆時期所有欠款作廢,第納爾出現重新估價現象)
2.適中的購買力,其實日元也是世界貨幣但是日元購買力太低了不適於交易,而歐元歷史很短,進入世界貨幣交易市場需要時間,所以美元作為了世界貨幣
純手打,希望給加點分哈
⑥ 為什麼美元是國際貨幣
一、美元為什麼成為世界流通貨幣一國的信用貨幣成為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的條件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①發行這種信用貨幣的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國際經濟領域中佔有重要的或統治的地位。只有當一個國家在世界范圍的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中佔有重要地位,同各國有著廣泛的貿易、金融聯系時,它的信用貨幣才會在國際間被廣泛使用,並順利地被接受。
②這種信用貨幣必須具有相當大的穩定性。而由於任何信用貨幣本身都是沒有價值的,要保持其穩定性,就必須與黃金發生聯系,即能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匯價兌換成黃金。因此,有關國家必須具有足夠的黃金儲備,才能保證其信用貨幣的穩定性。
③某個國家的貨幣雖然可以在彼此經濟聯系密切的國家之間充當支付手段,但要在世界范圍內正式取得儲備貨幣的資格,還要得到所有國家的確認,這就必須通過國際協議來實現。如果上述條件發生變化,它就不能再當作世界貨幣來發揮作用。因此,與黃金不同,一國的信用貨幣當作世界貨幣發揮作用,是有條件的、不穩定的,是包含著矛盾和危機的。顯然,美元具備以上3點!二、國際間為什麼結算不用黃金黃金作為國際結算中最終的清償手段和最可靠的儲備資產的作用,仍然不是任何信用貨幣所能取代的。所以,黃金最終仍然在發揮世界貨幣的作用。但美元取得了「等同黃金」地位,所以,他也是可以作為國際間結算的。三、作為世界貨幣的時間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協議,確定以美元作為各國貨幣定值的標准和儲備貨幣,而美國則承擔義務,將各國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按官價兌換黃金。這樣,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70%以上黃金儲備的美元,取得了「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主要的國際結算工具。這就是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四、其他狗日的美帝國,確實從中間佔了不少便宜,特別是獲得巨額的鑄幣稅和彌補自己的財政赤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其強大的經濟後盾,不是別的國家能夠替代的,就像人人都想當國家主席,但不是人人都能當的。所以人民幣一直想挑戰美元地位,美國就給咱中國製造麻煩。希望人民幣有一天能夠替代美元!你我生活就富裕了!參考:貨幣戰爭
美國今天的美元霸權全球地位的獲得,和國際貨幣體系史上的兩次重大事件有關:
1、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建立。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有44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的最後決議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
1945年二戰結束,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之後,根據「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精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先後建立起了關貿總協定(世貿組織的前身)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使之成為支撐當今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人們又習慣稱之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美國的美元霸權全球地位,是如何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貨幣的建立獲得利益的呢?
下面就讓我們以美國自身的利益、國際貨幣體系的歷史演變過程和大國競爭的角度出發,深入分析美國為達到此目的的背景和手段——美元全球霸權的確立,它絕不是天意而為的,而是幾代美國總統近百年精心謀略和布局的結果。
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它的經濟規模,早在19世紀未己經超越大英帝國了。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已經躍居世界首位,相當於英國的兩倍,法國的三倍,接近全球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但是在當時的國際經濟格局中,美國的不平等地位有點類似於今天的中國。國際經濟「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仍然是英、法兩國,美國是參與者,但不是國際秩序的決定者。當時國際貨幣體系是以英鎊和法郎為主的,其中英鎊承擔著類似於今天美元的角色。法郎相當於今天的歐元或日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國力元氣大傷。所以在20年代和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英鎊、法郎、美元、馬克、日元,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盪不安,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解決自身的國際收支和就業問題。但是此時,美元仍然未能動搖英鎊的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在世界第一的位置等了40多年的時間,美國的韜光養晦實在不簡單。)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德、意、日是戰敗國,國民經濟破壞殆盡。英國、法國經濟在戰爭中遭到重創,實力大為削弱。相反,美國經濟實力卻急劇增長,並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從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向盟國提供了價值500多億美元的貨物和勞務。黃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
1943年,當年英鎊仍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之一,國際貿易40%左右是用英鎊結算,特惠制與英鎊區依舊存在,英國在世界上還保持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如何憑借自己的黃金儲備的優勢,以及英、法兩國戰後必然的衰落,建立起有利於美國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和世界經濟格局,最終以美元取代英鎊成為新的世界貨幣,就成了美國總統羅斯福深思熟慮並要及時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精心設計的「布雷頓森林協定」出台了。
「布雷頓森林協定」的主要內容有:
1、美元與黃金掛鉤。規定1盎司黃金=35美元的官定價格,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 671克黃金,以黃金為價值基礎,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按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即美元黃金本位制。
2、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把美元的含金量作為各國規定貨幣平價的標准,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可按各國貨幣含金量與美元含金量之比來確定,這稱為法定匯率。
3、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即其他貨幣與美元保持的匯率,間接與黃金建立聯系,進而決定各成員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
4、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節國際收支。如果會員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可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取得貸款來進行調節。
通過上述的4 種手段,美國以它的經濟實力+黃金儲備為國家信用並作為美元信用的基礎,使美元有了成了黃金的「等價物」的信心,從而確立了美元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硬通貨地位,並逐漸的排擠英鎊成為新的外匯儲備貨幣(有一個相當長的過渡過程)。從此,美元就成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美國也正式取代大英帝國在國際貨幣體系和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主導地位,成為二戰後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的最大受益者和「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2、布雷頓森林體系貨幣崩潰,美元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中偷取了黃金的生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難道不是美元的噩耗嗎?不是動搖了美元的地位,成為美國衰落的象徵嗎?為什麼說美元反而獲得了利益,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中偷取了黃金的生命呢?
1961年美國捲入了越南戰爭,這場長達14年的戰爭使美國筋疲力盡,使它的財政赤字連年擴大,美國政|府被迫開始大量發行美元來彌補這些財政赤字。到1968年,美國官方儲備的黃金大幅減少,由1945年有7億盎司(21770噸)下降到2.96億盎司(約合9200噸)。到1970年,美國的黃金儲備下降僅占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15.5%
當美國儲備的黃金大量減少AVS美國發行的美元大量增多,市場就會產生美元即將大幅貶值而金價將會上漲的預期,於是促使歐洲各國紛紛拋出美元,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黃金,這時美元危機就產生了。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機的來臨,盡管美國嘗試用黃金價格的雙軌制試圖解決危機,但是8月金融市場上盛傳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大量美元兌換美國政|府所儲備黃金的消息,讓美國更深地感受到:必須要盡快為美元尋找到更適合發展的出路,避免類似的危機嚴重威脅美元的生命和美國的金融安全。
那麼,美國的方法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這就是讓那個成立有26年的歷史,並由美國一手締造為美國的全球經濟霸權立下汗馬功勞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從此結束,依靠獨步全球的經濟總量,壟斷了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刺殺了黃金偷取了黃金的生命,建立了以美元(而不是黃金)為基礎的全球經濟霸權。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現代經濟史上那精彩的一幕:尼克松總統在1971年8月15日,採取了強硬措施。首先,他宣布從此以後美國將不再自動地向外國中央銀行出售黃金挽回美元,(美國政|府說不掛鉤就不掛鉤了,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反對這種只有美國收益的無恥的耍賴手段),從而結束了美國黃金不斷外流的局面。這個措施實際上切斷了美元與黃金之間僅存的一點聯系。其次,他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的商品徵收10%的附加稅,直到美國的貿易夥伴同意其貨幣對美元升值為止。 布雷頓森林體系從此正式解體!
美國建立了以美元(而不是黃金)為基礎的全球經濟霸權的陰謀今天已經得逞了。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國即開始瘋狂的印刷美元(買全世界的資源都是用美國的印鈔機印出來的一張紙),並用美軍+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美元送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保證其含有「價值」。美元已經成了一個能夠自我繁殖的妖怪貨幣,並成為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幣種。
美國今天的美元霸權全球地位的獲得,和國際貨幣體系史上的兩次重大事件有關:
1、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建立。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有44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的最後決議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
1945年二戰結束,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之後,根據「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精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先後建立起了關貿總協定(世貿組織的前身)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使之成為支撐當今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人們又習慣稱之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美國的美元霸權全球地位,是如何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貨幣的建立獲得利益的呢?
下面就讓我們以美國自身的利益、國際貨幣體系的歷史演變過程和大國競爭的角度出發,深入分析美國為達到此目的的背景和手段——美元全球霸權的確立,它絕不是天意而為的,而是幾代美國總統近百年精心謀略和布局的結果。
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它的經濟規模,早在19世紀未己經超越大英帝國了。1894年,美國工業產值已經躍居世界首位,相當於英國的兩倍,法國的三倍,接近全球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但是在當時的國際經濟格局中,美國的不平等地位有點類似於今天的中國。國際經濟「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仍然是英、法兩國,美國是參與者,但不是國際秩序的決定者。當時國際貨幣體系是以英鎊和法郎為主的,其中英鎊承擔著類似於今天美元的角色。法郎相當於今天的歐元或日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國力元氣大傷。所以在20年代和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英鎊、法郎、美元、馬克、日元,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盪不安,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解決自身的國際收支和就業問題。但是此時,美元仍然未能動搖英鎊的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在世界第一的位置等了40多年的時間,美國的韜光養晦實在不簡單。)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德、意、日是戰敗國,國民經濟破壞殆盡。英國、法國經濟在戰爭中遭到重創,實力大為削弱。相反,美國經濟實力卻急劇增長,並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從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向盟國提供了價值500多億美元的貨物和勞務。黃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
1943年,當年英鎊仍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之一,國際貿易40%左右是用英鎊結算,特惠制與英鎊區依舊存在,英國在世界上還保持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如何憑借自己的黃金儲備的優勢,以及英、法兩國戰後必然的衰落,建立起有利於美國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和世界經濟格局,最終以美元取代英鎊成為新的世界貨幣,就成了美國總統羅斯福深思熟慮並要及時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精心設計的「布雷頓森林協定」出台了。
「布雷頓森林協定」的主要內容有:
1、美元與黃金掛鉤。規定1盎司黃金=35美元的官定價格,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 671克黃金,以黃金為價值基礎,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按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即美元黃金本位制。
2、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把美元的含金量作為各國規定貨幣平價的標准,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可按各國貨幣含金量與美元含金量之比來確定,這稱為法定匯率。
3、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即其他貨幣與美元保持的匯率,間接與黃金建立聯系,進而決定各成員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
4、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節國際收支。如果會員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可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取得貸款來進行調節。
通過上述的4 種手段,美國以它的經濟實力+黃金儲備為國家信用並作為美元信用的基礎,使美元有了成了黃金的「等價物」的信心,從而確立了美元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硬通貨地位,並逐漸的排擠英鎊成為新的外匯儲備貨幣(有一個相當長的過渡過程)。從此,美元就成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美國也正式取代大英帝國在國際貨幣體系和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主導地位,成為二戰後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的最大受益者和「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2、布雷頓森林體系貨幣崩潰,美元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中偷取了黃金的生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難道不是美元的噩耗嗎?不是動搖了美元的地位,成為美國衰落的象徵嗎?為什麼說美元反而獲得了利益,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中偷取了黃金的生命呢?
1961年美國捲入了越南戰爭,這場長達14年的戰爭使美國筋疲力盡,使它的財政赤字連年擴大,美國政|府被迫開始大量發行美元來彌補這些財政赤字。到1968年,美國官方儲備的黃金大幅減少,由1945年有7億盎司(21770噸)下降到2.96億盎司(約合9200噸)。到1970年,美國的黃金儲備下降僅占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15.5%
當美國儲備的黃金大量減少AVS美國發行的美元大量增多,市場就會產生美元即將大幅貶值而金價將會上漲的預期,於是促使歐洲各國紛紛拋出美元,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黃金,這時美元危機就產生了。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機的來臨,盡管美國嘗試用黃金價格的雙軌制試圖解決危機,但是8月金融市場上盛傳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大量美元兌換美國政|府所儲備黃金的消息,讓美國更深地感受到:必須要盡快為美元尋找到更適合發展的出路,避免類似的危機嚴重威脅美元的生命和美國的金融安全。
那麼,美國的方法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這就是讓那個成立有26年的歷史,並由美國一手締造為美國的全球經濟霸權立下汗馬功勞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從此結束,依靠獨步全球的經濟總量,壟斷了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刺殺了黃金偷取了黃金的生命,建立了以美元(而不是黃金)為基礎的全球經濟霸權。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現代經濟史上那精彩的一幕:尼克松總統在1971年8月15日,採取了強硬措施。首先,他宣布從此以後美國將不再自動地向外國中央銀行出售黃金挽回美元,(美國政|府說不掛鉤就不掛鉤了,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反對這種只有美國收益的無恥的耍賴手段),從而結束了美國黃金不斷外流的局面。這個措施實際上切斷了美元與黃金之間僅存的一點聯系。其次,他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的商品徵收10%的附加稅,直到美國的貿易夥伴同意其貨幣對美元升值為止。 布雷頓森林體系從此正式解體!
美國建立了以美元(而不是黃金)為基礎的全球經濟霸權的陰謀今天已經得逞了。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國即開始瘋狂的印刷美元(買全世界的資源都是用美國的印鈔機印出來的一張紙),並用美軍+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美元送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保證其含有「價值」。美元已經成了一個能夠自我繁殖的妖怪貨幣,並成為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幣種。
更多詳情參考
http://59046499.blog.163.com/blog/static/21853872007112423425647/
http://59046499.blog.163.com/blog/static/21853872007112425122342/
⑦ 世界上各國的貨幣匯率是是如何形成的
世界各國的貨幣,都以美元為中心,分別有本幣兌美元的匯率。比如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4人民幣,日元匯率為1美元兌80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
其他各種貨幣之間的匯率,都是根據其兌美元匯率套算出來的。根據以上數據計算,1人民幣相當於12.5日元(80除以6.4)。
⑧ 美元是如何成為世界通用貨幣的
1792年,美元在13個殖民地形成了貨幣區,美國在當時只是一個擁有400萬人口的國家。19世紀末,它已變成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流入美國購買戰爭用品。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通貨膨脹。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接下來是便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在二戰期間,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即「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
「懷特計劃」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設立一個國際穩定基金組織發行一種國際貨幣,使各國貨幣與之保持固定比價,也就是基金貨幣與美元和黃金掛鉤。會員國貨幣都要與「尤尼它」保持固定比價,不經「基金」會員國四分之三的投票權通過,會員國貨幣不得貶值。而「凱恩斯計劃」則從當時英國黃金備缺乏出發,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性中央銀行,將各國的債權、債務通過它的存款賬戶轉賬進行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它們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蘇聯的狀況也同英法一樣,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法西斯納粹德國的侵略;唯有美國在戰爭中發了財,經濟得到空前發展。黃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3/4,這使它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在這種形勢下,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4個同盟國在英國和美國的組織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館召開了730人參加的「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這種霸主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它使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美元計值的,它可以讓印鈔廠毫無節製得加印美元,即便造成美元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此外,由於美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環境比較穩定,在美投資能帶來較多利潤,因此,許多人都想在美投資。而大量流通性美元資金的到來,使其利率下降,彌補財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壓縮。另外,在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一般要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而美國卻不必這樣做。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這正是戰後的美國雖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要原因。
再有,還可以使美國獲得巨額的鑄幣稅。鑄幣稅原是中世紀西歐各國對送交鑄幣廠用以鑄造貨幣的金、銀等貴金屬所征的稅;後來指政府發行貨幣取得的利潤(等於鑄幣幣面價值與鑄幣金屬幣價的差額)。在金本位崩潰之後,以紙幣為基礎的信用本位取代了金本位;美元代行國際貨幣職能,給美國帶來了巨大利益。 當一張毫無價值可言的紙幣被國家印製出來時,鑄幣稅就等於這張紙幣所能購買到的社會產品價值,中間的差額即為美國的「鑄幣稅」。
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1994年公布,全世界美鈔流通量為3500億元,l/3在美國境內流通,2/3在外國流通。紐約聯儲局報告稱,在2002年末,在市面流通的6,200億美元貨幣中,有大約55%到60%,即3,400億到3,700億美元左右是在美國以外地區流通的。根據聯邦儲備體系最近的估計,在所有流通的美元中,大約三分之二為美國境外持有。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美國貨幣總額已達將近7000億美元。僅在1989到1996年3月間,流到俄羅斯和阿根廷的美鈔就分別達到了440億和350億美元。而美國印製一張1美元鈔票的材料費和人工費只需0.03美元,卻能買到價值1美元的商品,美國由此得到每年大約250億美元的巨額鑄幣稅收益,二戰以來累計收益在二萬億美元左右。
但是由於二戰時的通貨膨脹,二戰後通貨膨脹,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時期通貨膨脹,以及兩次通貨膨脹間的另一輪通貨膨脹,使美國價格水平在1934年到1971年間上漲了2倍,同時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保持黃金的美元比價不變,高估美元,低估黃金。這時各國央行開始儲備黃金,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黃金以增加它們的儲備。1948年,美國擁有全世界70%的貨幣性黃金儲量也就是7億盎司。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在20世紀50年代與60年代 ,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歐洲由於越南戰爭產生了一股反美情緒,法國帶頭把所有的順差以黃金的形式進行儲備。於是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48年的7億盎司降到1970年的2億5千萬盎司,有一半以上將近三分之二黃金儲備流失了,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 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1971年出現了"美元危機",從60年代到70年代,爆發這樣的美元危機就達11次之多。盡管美國政府為挽救美元採取了許多應急措施,都未能奏效。美國經濟衰退、資本大量流失、美元在全世界泛濫成災。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美元失去了其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
⑨ 世界貨幣的匯率關系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先說如果問的是世界上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如何確定的,毫無疑問大部分貨幣基本上是自由的外匯市場確定匯率,如果對某國貨幣的需求增加,貨幣就升值,反之貶值,這個外匯市場運作的根本原理和菜市場是一樣的。如果問的是為什麼美元是國際結算的主要貨幣,美元的地位是怎樣形成的,首先要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說起。二戰後為了戰後發展經濟提供一個穩定的金融環境,成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設定美元為金本位貨幣,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為定死的價格,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這樣各國貿易可以用美元結算,美元的發行比黃金的生產更為靈活,因此當各國貿易需要大量結算貨幣時不會因為黃金供應量不足而受到限制,如果各國認為需要,可以用手中的美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從美國兌換黃金,之所以把美元定位金本位貨幣,是因為當時美國政府的黃金儲備量是世界最多的,占當時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