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被稱為方便的貨幣
① 有關於錢幣的歷史,速求!
原始社會,生產力極低,人們刀耕火種只能剛剛滿足自己生存需要。
隨著人們發明和掌握了各類工具,家庭出現狩獵採摘和種植等分工,同時也出現了家族式的社會形態,使生產力有了發展。許多人有了生產物資和物品的富餘。人們開始願意彼此交換富餘的物品,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再後來,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並出現了木匠石匠鐵匠等等新的工種,專業化的勞動使生產力有了長足進步。社會也步慢慢過渡到封建時期。此時,人們發現,物物交換有不少缺點:
1.有的交換物品體積、重量太大,不便攜帶;
2.同樣的物品,在交換時難以估計本身價值,每次交易可能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公平。
於是,一般等價物出現了,有的地方就拿貝殼做一般等價物,當交易時的媒介,這就是最早的貨幣-貝。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貝殼在海邊很容易獲得。搶先拾到很多貝殼的人能夠無償佔有社會上很多物品。而與此同時,冶煉技術在當時也有了不小的進步。
於是,統治者就下令用民間不易得的貴金屬,加工成特殊形狀或印上特殊標記,到民間交換物品。並聲稱,只有官方才有權生產這樣的一般等價物,流通到民間的這些一般等價物均為官方認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也不得以任何理由自鑄或仿照,違者治重罪。
這些一般等價物就是金銀等加工而成的錠、元寶、錢幣。
為了避免如同貝殼貨幣這樣的數量在市場上猛帶來的貨幣貶值後果,國家通常還對國民宣布,以一國的黃金或白銀儲量來保證金銀貨幣發行量的上限,加之民間對金屬不如貝殼那麼易得,使得貨幣總量基本和社會上用於可交換的商品總量大至相當。
同時,每年的金銀開采量也大致與社會生產力發展速度相當,於是,在沒有戰亂的年代裡,社會物資豐富程度逐年增加,金銀貨幣的發行量也隨之逐年增加。社會呈現良性循環。以金銀庫存量來做為貨幣發行總量的依據的貨幣制度被稱為金銀本位制度。
再後來,為了適應大小不一的規模交易,統治階級還發行了用鐵、青銅等常見金屬和合金為材質的小額貨幣,以適應交易的價格零頭。同時,也可解決生產力超越金銀產量後出現的貨幣供應量不足的問題。
以後,民間又出現了錢庄、當鋪等古代的金融業的組織機構。這類機構有不少是有口碑、信譽好的,他們有時在貨幣儲量不足時也會發放借據代替現金給前來交易的客戶。這些借據只是表示金融機構和客戶間的借貸關系,而金融機構的信譽在附近也得到社會上的認可,在金融機構有貨幣時,隨時可以拿借據去換回現金。於是,這些借據也被當作暫時的貨幣替代品,在小范圍內流通使用。
漸漸,人們發現,交易時的雙方只是A把貨或者服務轉移給一方B,而另一方B把與金融機構的借貸關系轉移成為A與金融機構的借貸關系,只要交易的面額與借據的面額相等就可以,並不在乎這個一般等價物是金銀還是紙質的借據。只要借據是個有公信力的人或者機構,在認可其公信力的范圍內,均可流通。於是,一種更方便的貨幣形態出現了,同時,統治階級也開始發行這一形態的貨幣,稱銀票(就是古代紙幣的稱呼,我國最早的紙幣叫交子),並以國庫金儲量來做銀票的發行量上限,以保證銀票的公信力。
(因為後來銀的探明儲量猛增,且冶煉水平大大進步,造成銀金屬泛濫,世界上許多國家就先後擯棄了銀本位,只保留金本位制,銀只作為比鐵、銅貴重一些的貨幣材質被使用。)
到了近古時期,西方國家先後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紙幣的使用也大大簡便了交易的效率,客觀上帶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貨幣就成了交易時的一種符號、象徵。同時,統治階級加工生產的鑄幣(就是硬幣)逐漸退居到次席,成了輔幣(通常的小額貨幣),並也和紙幣一樣,金屬材質的價值低於面值,以保證沒有人敢私熔貨幣,減少市場貨幣供應量,擾亂市場。
但反過來,正因為用廉價的材料可以製得高價的貨幣,就有相當一部分人冒著被治重罪的危險私鑄貨幣或私印貨幣。這些貨幣不是官方發行的,國家統一定義為假幣,並嚴厲查處這個行為。
國家為了保證沒人敢私毀貨幣獲取材料而減少市場上的貨幣量,同時沒人敢私產貨幣增加市場上的貨幣量,可以說煞費苦心。於是廉價的原材料+高超的防偽措施成了貨幣打擊不法的貨幣經濟犯罪最有效的武器。
二戰後,美國成了唯一的世界大國,而其他國家則都國庫空虛,生產力也嚴重受損。為了重振戰後經濟,恢復百姓對政府的公信力,許多國家在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同意由美圓代替黃金來作為本國貨幣發行量的基準,以彌補自身國庫黃金的空虛。而美國則必須以本國黃金儲備量為美圓發行量的擔保。這標志著美圓本位制正式代替了金本位,美圓也自然被稱為美金。美圓本位制也稱布雷頓森林體系。
然而,到了上世紀末期,美國國力日衰,而許多國家恢復元氣並迎頭趕上,中國也走入了大國行列。美圓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為了自身,公然宣布,放棄美圓發行量與本國黃金儲量掛鉤的制度。世界各國也紛紛表示,將隨之放棄緊盯美圓的匯率。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走進歷史。而各國紛紛採取互相緊盯重要貿易夥伴國匯率,並通過加權運算來得到本國匯率以及貨幣發行量這個方法。中國也採取了此法,採用根據本國所有貿易夥伴國所佔貿易份額比例加權計算確定人民幣匯率和發行量。被稱為一攬子貨幣體系。這些重要貿易夥伴國即為國內可允許兌換的外幣種類。
為了打擊假幣,各國也是幾年就更換一個貨幣版本,增加應用新的防偽技術。並且還出現了歐元、中非金融合作法郎、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等多國聯合發行的貨幣。以應對一國難支的經濟問題,確保幣值匯率和發行量的穩定性,也以此減少美圓日漸式微給世界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② 遠古時候 為什麼用貝殼 代替 貨幣 貝殼代表了什麼
貝殼攜帶方便,貝殼代表財富
③ 貨幣的種類有哪幾種
貨幣的種類:
1、硬幣是一種小面額的輔幣。它是銅質的、鋁制的或是鎳質的。
2、紙幣是一種法定貨幣,稱為法幣。法幣是政府強制流通的貨幣。紙幣發行的基本權力為政府所有,具體由中央銀行掌握。紙幣和硬幣的總和稱為通貨或現金。
3、存款貨幣是指可以隨時提取的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稱為需求存款。由於活期存款可以隨時轉換成現金,所以銀行的活期存款和通貨沒有區別。它也是一種貨幣。
4、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是在一定時間以後才能提取的可以獲得利息的存款。這些存款雖然不能以開支票的方式使用,但通常預先通知銀行可以把它轉換成現金。另外,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的可轉讓提款單(NOW)以及自動轉移服務(ATS)縮小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差別。這種差別縮小的結果使得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也成為一種貨幣。
5、准貨幣是指能夠執行價值儲藏職能,並且易於轉換成交換媒介,但本身還不是交換媒介的資產。例如,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就是准貨幣。
6、貨幣替代物是指能夠暫時執行交換媒介職能,但不能執行價值儲藏職能的東西。例如,信用卡就是一種貨幣替代物。
7、匯率: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個實行金本位的國家之間貨幣按照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兌換比率。這個體系是以黃金的自由流動為基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等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出口,金本位體系實際上已經崩潰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奧地利等國出現了貨幣大幅度貶值的現象。此後各國貨幣之間沒有一個固定的匯率基礎。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其貨幣應當與黃金或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兌換。這個協定確立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由此建立的各國貨幣體系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1971年8月,美元停止與黃金的自由兌換,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崩潰。從此,進入符號貨幣時代。此後各國之間實行浮動匯率。
國際標准組織(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字母的符號體系,用來表示各國的貨幣。這個標準的代號為ISO 4217。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貨幣類型的種類及特徵是什麼求解
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根據貨幣產生發展的過程,可將貨幣分為四類:實物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1)實物貨幣。是指作為非貨幣用途的價值和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相等的實物商品。
能充當實物貨幣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徵:
① 普通接受性;②價值穩定;②價值均值可分性;④輕便和易攜帶性。
很顯然,一般金屬都具備這些特徵,因此,在實物貨幣的類型中,金屬貨幣最具代表性。
(2)代用貨幣。一般是指紙制的憑以換取實物的金屬貨幣或金屬條塊,其本身價值就是所替代貨幣的價值。代用貨幣較實物貨幣的優越性主要有:
①印刷紙幣的成本較之鑄造金屬要低;
② 避免了金屬貨幣在流通中的磨損,甚至有意的磨削,可以節約貴金屬貨幣;
③克服了運送貨幣的成本與風險。當然代用貨幣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易損壞、易偽造等。
(3)信用貨幣。信用貨幣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許多國家被迫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所發行的紙幣不再能兌換金屬貨幣,信用貨幣應運而生。
信用貨幣作為一般的交換媒介需要有兩個條件:
一是人們對此貨幣的信心;二是貨幣發行的立法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目前信用貨幣又可分為以下幾種形態:
①輔幣。其功能是擔任小額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多以賤金屬製造。
②現金或紙幣。主要功能也是擔任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手段,一般為具有流通手段的紙幣,其發行權為政府或者金融機構專有。
②銀行存款。又稱債務貨幣,存款人可藉助支票或其他支付指示,將本人的存款交付他人,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4)電子貨幣。電子貨幣通常是指利用電腦或貯值卡所進行的金融活動。持有這種貯值卡就像持有現金一樣,每次消費可以.從卡片的存款金額中扣除。電子貨幣在方便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如何防範電子貨幣被資,如何對個人資信情況進行保密等。因此,電子貨幣的全面應用尚需一段科技進步和其他保障措施完善的過程。
貨幣在現代經濟中一般具有四項功能,即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儲藏手段。
⑤ 黃金和美元為什麼被稱為避險資產
黃金之所以稱為避險資產,原因有這幾點:第一、沒有信用風險的流動性資產;第二、保值扛通脹;第三、和貨幣漲跌基本處於相反走向等。經濟下行流動性寬松,貨幣貶值,黃金價格上漲,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黃金市場,進一步推進黃金價格上漲。
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軍事大國,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是美元作為避險資產的基礎。二戰以後,美元開始成為國際支付貨幣,成為世界流動的貨幣。一旦發生風險,市場往往將其他貨幣或者資產兌換成美元,美元的自由流動也會美元成為避險貨幣最方便的貨幣。
拓展資料
投資金條(有時候也稱為:投資型金條),是金條的一種,但又不完全等同於一般的金條。簡單來說:投資金條就是由知名的黃金公司推出的純金含量大於99.99%,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或國際市場實時價格做為參考價格,可實時買,也可實時賣,供人們投資理財保值增值的金條。(市場上常見的投資金條如:山東黃金投資金條、中金投資金條、高要投資金條等)
投資金條信息
形成來歷
從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起,中國的黃金逐漸由國家統劃走向市場化。為了方便個人黃金投資,將百姓手中的貨幣資產轉成黃金資產,中國人民銀行和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了投資金條這全新的投資概念。可以說,投資金條既拓寬了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調整了貨幣供求,又通過藏金於民,提高社會福祉,利國利民。
在金融危機下,投資金條已經成為人們投資/理財的重要理財產品。
影響因素
1.作為投資金條首先要考慮可流通,可變現。需要可回收變現的單位。
2.金條的可靠程度。
3.與市場上的首飾金不一樣的是,金條的價格是以國際報價為基準的,人民幣報價形式。而首飾金則添加了大部分的加工費用。
4.看準時機,抗通脹,保值增值應該是在任何時候都有效的。所以不要以為金價已經很高。
投資性黃金產品
隨著國際金價持續走低,我市市民對黃金的投資熱情又逐漸升溫。最近,投資性黃金產品備受市民喜愛,尤其是蛇年賀歲擺件、金條等已成為賀歲檔的銷售主力。
與珠寶店相比,銀行的投資金價格相對便宜,每克的價格大約在380元上下。銀行銷售的黃金只能做投資用,不能換飾品,因此價格相對便宜。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投資性金條的購買者主要出於投資和收藏目的,一般選擇低位時買入。近期國際金價持續走低,再加上賀歲金條、金章等又是數量較少且收藏價值較高的產品,因此掀起了一股購買熱潮。
⑥ 電子貨幣的概念、特點和分類是什麼
概念:
是指用一定金額的現金或存款從發行者處兌換並獲得代表相同金額的數據或者通過銀行及第三方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務,通過使用某些電子化途徑將銀行中的余額轉移,從而能夠進行交易。
特點:
以電子形式使消費者進行交易
分類:
1.按被接受程度分類:單一用途電子貨幣、多種用途電子貨幣
2.按使用方式和條件分類:在線認證系統電子貨幣、在線匿名系統電子貨幣、
3.按結算方式分類:支付方法電子貨幣、支付手段電子貨幣
4.按依託的計算機網路方式分類:銀行卡、網路貨幣
5.按電子貨幣流通形態分類:開環形電子貨幣、閉環形電子貨幣
(6)什麼被稱為方便的貨幣擴展閱讀
電子貨幣說到底不過是觀念化的貨幣信息,它實際上是由一組含有用戶的身份、密碼、金額、使用范圍等內容的數據構成的特殊信息,因此也可以稱其為數字貨幣。
人們使用電子貨幣交易時,實際上交換的是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傳輸到開設這種業務的商家後,交易雙方進行結算,要比現實銀行系統的方式更省錢、更方便、更快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子貨幣
⑦ 貨幣有哪些形式
1.實物貨幣(商品貨幣)
實物貨幣是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相等的貨幣。實物貨幣是人類最早的貨幣形態。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各種商品,如米、布、木材、貝殼等,都在不同時期扮演過貨幣的角色。但這些實物貨幣都有其缺點。如體積笨重,不能分割,攜帶不方便等,無法充當理想的貨幣。實物貨幣是與原始的、落後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的。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速度的擴大,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材料逐漸轉到那些適合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金屬身上,出現了金屬貨幣。
2.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是指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由於金屬礦藏的發現、開采以及手工業的發展和熔煉技術的發明,金屬在交換中逐步成為主要對象,從而使金屬成為貨幣材料。金屬貨幣的演化經歷了由賤金屬到貴金屬,由稱量貨幣到鑄幣,由私人鑄幣到國家鑄幣的演變過程。
貨幣金屬最初是賤金屬,多數國家和地區使用的是銅。賤金屬與初步發展起來的商品經濟是相適應的,但後來存在貨幣材料與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爭奪原材料的問題,而且由於價值量的降低,不適應大宗交易。隨著貴金屬的開采和冶煉技術的提高,於是幣材由銅向銀和金過渡。到19世紀上半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處於金銀復本位貨幣制度時期。
金屬貨幣最初是以條塊狀流通的,每次交易時要稱其重量估其成色,這時的貨幣稱作稱量貨幣。英鎊的「鎊」,五銖錢的「銖」都是重量單位,從中可以看出稱量貨幣的蹤跡。稱量貨幣在交易中很不方便,難以適應商品生產和交換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第三次大分工——商人階層的出現,一些信譽好的商人就在貨幣金屬塊上打上印記,標明其重量和成色,進行流通,於是出現了最初的鑄幣,即私人鑄幣。當商品交換突破區域市場的范圍後,金屬塊的重量和成色就要求有更具權威的證明,於是國家便開始管理貨幣,並憑借其政治權力開始鑄造貨幣,於是經國家證明的、具有規定重量和成色的、鑄成一定形狀的國家鑄幣出現了。
金屬具有實物貨幣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如:價值比較穩定,質地均勻,易於分割、保存,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等。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3.代用貨幣
代用貨幣是在貴金屬貨幣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屬貨幣流通的貨幣符號。代用貨幣的本身價值,低於其貨幣價值。
代用貨幣通常是政府或銀行發行的紙幣。這種紙幣代表金屬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在市場流通,都有充足的金銀貨幣作為保證,以滿足代用貨幣隨時兌換金屬貨幣。與金屬貨幣比較,代用貨幣的優點在於,發行成本低,易於攜帶,節省金銀等稀有金屬用於它用。
4.信用貨幣
代用貨幣的進一步發展就出現了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一定信用程序發行、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形態,是貨幣發展中的現代形態。
信用貨幣是金屬貨幣制崩潰的直接後果。在金屬貨幣流通的後期,金銀的開采難以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同時由於信用制度的不斷發展,商品流通對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要求不斷提高,於是就出現了信用貨幣並促進信用貨幣的不斷發展。
銀行券、票據、紙幣、金屬輔幣以及電子貨幣均屬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本身的價值低於貨幣價值,而且不代表任何金屬貨幣,其作為一種信用憑證,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銀行信用而流通。信用貨幣是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採用的貨幣形態。
信用貨幣的基本特徵有:
(1)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是由中央銀行代表國家發行的紙制本位貨幣,它是一種價值符號,不具有十足的內在價值,黃金基礎也已經消失。
(2)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信用貨幣實際上是銀行債務憑證,信用貨幣流通也就是銀行債務的轉移。
(3)具有強制性。它是法定貨幣,銀行發行的強制流通使用。
(4)國家可以通過銀行來控制和管理信用貨幣流通,把貨幣政策作為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目標的重要手段。
5.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是以電子計算機系統儲存和處理的存款。它是以銀行的電子劃撥系統記錄和轉移存款貨幣,以電匯的方式替代處理大量紙張的手續,以無支票的自動清算替代現鈔和票據的支付。
由於在當代市場經濟中,尤其是信用制度發達的國家,信用貨幣的構成比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現鈔貨幣所佔比例越來越少,存款貨幣越來越多,這就為銀行通過電子計算機劃撥資金提供了空間和可能。
電子貨幣是無形的信用貨幣,是信用貨幣的新形態。電子貨幣對傳統的銀行發行的紙幣的革命。電子貨幣較之運用現鈔和票據來完成大規模的商品交換更節約,更方便,更准確,更安全。電子貨幣是現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和銀行轉賬清算技術不斷進步的產物,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不斷進化的表現。它代表著現代信用貨幣形式的發展方向。
電子貨幣是一種儲值或預付產品,可以分智能卡和網路貨幣。如:銀行的儲蓄卡、信用卡等。
⑧ 貨幣是什麼
一、貨幣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4、購買力的暫棲處;
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二、貨幣的形式
貨幣從形式上,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商品,包含價值量,如羊,貴金屬等;而形式貨幣本身沒有價值量,價值是契約約定的,只有契約價值。
(8)什麼被稱為方便的貨幣擴展閱讀:
貨幣的產生: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是適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因為商品交易最初是用現金支付的。但是,由於各種商品的生產時間是不同的,銷售時間也是不同的。
生產和銷售時間上的差別,使某些商品生產者在自己的商品沒有生產出來或尚未銷售之前,就需要向其他商品生產者賒購一部分商品。商品的讓渡同價格的實現在時間上分離開來,即出現賒購的現象。賒購以後到約定的日期清償債務時,貨幣便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開始是由商品的賒購、預付引起的,後來才慢慢擴展到商品流通領域之外,在商品交換和信用事業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就日益成為普遍的交易方式。
⑨ 除了紙幣硬幣以外,人們還會使用一種更方便的貨幣是什麼
更方便的貨幣是電子貨幣,現在的微信和支付寶就是類似的電子支付,但是還沒有完全過渡到電子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