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貨幣如何值得信賴
㈠ 在國際貨幣制度中有哪些問題值得探討
國際貨幣制度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
國際貨幣制度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國際儲備資產的確定;②匯率制度的安排;③國際收支的調節方式。迄今為止,國際貨幣制度經歷了從國際金本位制到布雷頓森林體系再到牙買加體系的演變過程。
存在的問題:
金融危機不斷爆發
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金融危機不斷。自20年代危機之後,又先後爆發過英鎊危機、美元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歐洲貨幣體系危機、南美金融危機、東南亞危機、俄羅斯危機等。據不完全統計,在1980—1997年的17年中,181個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中 133個先後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貨幣危機。
國際儲備供求矛盾加劇
國際貨幣制度決定國際儲備體系,國際儲備制度是國際貨幣制度的內容之一。在現行國際多元貨幣體系下,一國的儲備資 產由貨幣性黃金、外匯儲備、特別提款權和在 IMF的儲備頭寸所 組成的,其中特別提款權、儲備頭寸是IMF根據各國份額予以分 配的,一國無法主動增加其持有額。另外一國持有的黃金量也是 相對固定的。因此外匯是一國增加國際儲備的主要手段。
不公平佔有
在現行國際貨幣制度下,一國貨幣的發行,每新增 1 單位貨 幣,本文指不可兌信用貨幣-,貨幣發行者都能無償獲得 1 貨幣單 位所對應的價值,因此有「貨幣發行收入」之說。貨幣發行收入是 對社會,或者說對市場欠下一筆債務而獲得的。貨幣當局作為貨 幣發行者,名義上也承認這筆債務,並登錄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上。但從總趨勢看,貨幣流通量是只增不減的,再加上發行的是不 可兌信用貨幣,所以貨幣發行所欠的債務,實際上是一筆不用償 還的債務,貨幣發行收入就成為實實在在的收入了。在經濟生活 中如果這部分貨幣發行收入取之於全社會卻只由一部分人佔用, 又不用償還,那麼這種貨幣制度就是一種不公平的貨幣制度。
匯率體系弊端
在國際貨幣多元化背景下,各種貨幣兌換比例及其變動,對一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有巨大影響。由於貨幣符號作為貨幣的本 體,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無法自然固定。而一些小國和地區抗外來沖擊的能力較弱,為了保持自身的經濟穩定需要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在現實條件下只能採取人為固定的方法——— 釘住匯率制 度。釘住匯率制度有利於本國貨幣的穩定、治理國內惡性通貨膨脹、穩定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關系,也有利於提高一些經濟實 力不強的國家的貨幣的信譽和地位,但是,釘住匯率制度會導致 一國經濟政策失去獨立性。
㈡ 一個國家完全使用他國貨幣,比如一個小國,使用美元,而不使用自己的貨幣,會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那就喪失貨幣主權了啊,自己沒法印鈔票,也就左右不了自己的宏觀經濟走勢。比如美國一通貨膨脹那自己肯定也就通貨膨脹了。
㈢ 如果大國都實行金本位,小國可不可以採用復本位和銀本位為什麼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編輯本段]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幣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這是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稱為古典的或純粹的金本位制,盛行於1880一1914年間。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黃金自由輸出入是該貨幣制度的三大特點。在該制度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貨幣含金量的對比即為決定匯率基礎的鑄幣平價。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國境,並在輸出入過程形成鑄幣一物價流動機制,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作用。這種制度下的匯率,因鑄幣平價的作用和受黃金輸送點的限制,波動幅度不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制隨之告終。
2、金塊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這是一種以金塊辦理國際結算的變相金本位制,亦稱金條本位制。在該制度下,由國家儲存金塊,作為儲備;流通中各種貨幣與黃金的兌換關系受到限制,不再實行自由兌換,但在需要時,可按規定的限制數量以紙幣向本國中央銀行無限制兌換金塊。可見,這種貨幣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附有限制條件的金本位制。
3、金匯兌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這是一種在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保持外匯,准許本國貨幣無限制地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塊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率,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這兩種貨幣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編輯本段]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徵
黃金市場示意圖 1、金幣本位制
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
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
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
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
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2、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 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准備金存於該國。[編輯本段]金本位制的實行歷史
在歷史上,自從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金本位制以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為了籌集龐大的軍費,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制隨之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在1924-1928年,資本主義世界曾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都先後恢復到大戰前的水平,並有所發展。各國企圖恢復金本位制。但是,由於金鑄幣流通的基礎已經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復典型的金本位制。當時除美國以外,其他大多數國家只能實行沒有金幣流通的金本位制,這就是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由於不具備金幣本位制的一系列特點,因此,也稱為不完全或殘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該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的沖擊下,也逐漸被各國放棄,都紛紛實行了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實際上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美國國內不流通金幣,但允許其他國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兌換黃金,美元是其他國家的主要儲備資產。但其後受美元危機的影響,該制度也逐漸開始動搖,至1971年8月美國政府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並先後兩次將美元貶值後,這個殘缺不全的金匯兌本位制也崩潰了。[編輯本段]金本位制崩潰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第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購買軍火,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編輯本段]金本位制崩潰的影響
金本位制度的崩潰,對國際金融乃至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為各國普遍貨幣貶值、推行通貨膨脹政策打開了方便之門。
這是因為廢除金本位制後,各國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擴軍備戰,會濫發不兌換的紙幣,加速經常性的通貨膨脹,不僅使各國貸幣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壞,而且加劇了各國出口貿易的萎縮及國際收支的惡化。
(2)導致匯價的劇烈波動,沖擊著世界匯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大體上是一致的,貨幣之間的比價比較穩定,匯率制度也有較為堅實的基礎。但各國流通紙幣後,匯率的決定過程變得復雜了,國際收支狀況和通貨膨脹引起的供求變化,對匯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而影響了匯率制度,影響了國際貨幣金融關系。[編輯本段]金本位制主要包括內容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三種形態。金幣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點是:金幣可以自由鑄造無限法償;輔幣和銀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兌換為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貨幣發行准備為黃金。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穩定的貨幣制度,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小國的貨幣都是跟著大國走的,如果脫離大國,就會引起國內財政危機,所以不可以
㈣ 如何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可信度
這個倒沒什麼具體的方法,有的話國家也不會透露,比如說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但這樣不利於政府的一些機密,國家不會透露,另外一個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相對於泰國 越南這樣的小國而言信譽自然要好的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中國是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跟資本主義下的那種市場經濟是有一定的差別的,我國實行貨幣政策首先是根據實際的國情出發,有時候甚至違背西方的經濟學原理,所以要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可信度的話就得按西方的標准來搞市場經濟,這個我們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結果你也知道了,很難提高,除非政府主動的改革!!!!
㈤ 為什麼一個小國的貨幣貶值時,其國際收支情況總能得到改善
打個比方吧,比如人民幣和美元。一般來說貿易逆差(出口小於進口)時貶值
人民幣貶值了,對於國內消費來說,沒有什麼影響。但對於對外交易來說,人民幣貶值,代表相同數量的人民幣所能兌換的美元減少了,一件商品原來的成本是8元人民幣(對應1美元),這一貶值,成本換成美元就不足1美元了,如果拿到國際市場上賣,以美元標注的價格相當於降低了,更具有市場競爭力,自然刺激出口增多,而出口的增多,平衡了進口,國際收支轉平
㈥ 如何正確理解"小國開放型通貨膨脹
一、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通貨膨脹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貨幣供應量過多。貨幣供應量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是貨幣流通規律的要求。一旦違背了這一經濟規律,過多發行貨幣,就會導致貨幣貶值,物價水平持續上漲,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深層原因則主要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動、結構因素以及供給不足、預期不當、體制制約等。
需求拉上。這是指經濟運行中社會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激增,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即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從而引起貨幣貶值、物價總水平上漲,形成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這是指由於生產成本上升引起的物價持續上漲的現象。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工會力量要求提高工資和壟斷行業和壟斷大公司為追求壟斷利潤而制定的壟斷價格。所以有把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分為工資推進型通貨膨脹和利潤推進性通貨膨脹。
結構因素。除了總量因素之外,即便總需求和總供給處於平衡狀態時,由於經濟結構方面的問題,也會使物價水平持續上漲,導致通貨膨脹。對於這類通貨膨脹的分析主要有兩種模型。一種是以北歐一些開放經濟的小國為對象的北歐模型。由於小國是世界市場上的價格接受者,世界通貨膨脹從小國的開放經濟部門傳遞到不開放經濟部門,從而導致全面通貨膨脹。另一種模型是以傳統農業部門和現代工業部門並存的發展中國家為對象的二元經濟結構模型。在二元經濟中資本短缺、市場化程度低、貨幣化程度低等結構因素的制約下,要發展經濟,往往要靠赤字預算、多發貨幣來積累資金,從而帶動物價全面上漲,引發通貨膨脹。
如果以消費物價總水平變動作為通貨膨脹的代表性指標,那麼我國近年來的通貨膨脹主要是需求拉上性的,但是成本推進、結構失調、制度變革以及微觀經濟主體的不合理提價行為等因素也形成了促使物價全面上升的強大合力,所以,應該說我國近年來的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多種因素混合的。
二、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生產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生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通貨膨脹破壞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在通貨膨脹期間,由於物價上漲的不平衡造成各生產部門和企業利潤分配的不平衡使經濟中的一些稀有資源轉移到非生產領域,造成資源浪費,妨礙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同時,通貨膨脹妨礙貨幣職能的正常發揮,由於幣值不穩和易變貨幣不能知識表現價值,市場價格信號紊亂,不利於再生產的進行。其次,通貨膨脹使生產性投資減少,不利於生產的長期穩定發展。預期的物價上漲回促使社會消費增加、社會儲蓄減少,從而縮減了社會投資、制約生產的發展。
2.通貨膨脹對 流通的影響
通貨膨脹打破了流通領域原有的平衡,使正常的流通受阻。通貨膨脹會鼓勵企業大量囤積商品,人為加劇市場的供求矛盾。而且由於幣值的降低,潛在的貨幣購買力就會轉化為實際的貨幣購買力,加快貨幣流通速度,也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
3.通貨膨脹對分配的影響。
通貨膨脹改變了原有的收入分配的比例和原有的財富佔有比例。依靠固定收入的人群在整體收入分配中所佔的比例變小了。以貨幣形式持有財富的人也受到損害。通貨膨脹哈影響到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環節。通貨膨脹通過「強制儲蓄效應」把居民、企業持有的一部分收入轉移到發行貨幣的政府部門。貨幣供應總量增加使社會總名義收入增加,社會實際總收入不會增加。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消費支出傾向,必然回引起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變化。
4.通貨膨脹對消費的影響
通貨膨脹使居民的實際收入減少,這意味這居民消費水平的下降,物價上漲的不平衡性和市場上囤積居奇和投機活動的盛行使一般消費著受到的損失更大。
三、如何治理通貨膨脹?
由於通貨膨脹對於經濟的正常發展有相當的不利影響,所以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平抑通貨膨脹。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1.控制貨幣供應量。
由於通貨膨脹作為紙幣流通條件下的一種貨幣現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所以各國在治理通貨膨脹時所採取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減輕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個關鍵。這主要通過實施正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就是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實現。在貨幣 政策方面,主要是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想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其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治理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給,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入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還包括限價、減稅、指數化等。
㈦ 小國家的錢幣在中國不能兌換怎麼辦呢
小國家的錢如果少量的話,可以作為收藏!如果量大的話我想可以到香港等國際金匯中心進行兌換,一般情況下我想不大可能有人擁有大量的小國貨幣,在回國之前應該已經兌換成相應的國際通用貨幣!
㈧ 為什麼小國是釘住匯率,大國浮動匯率
小國的貨幣總量小,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影響,幣值的大幅波動會導致國內金融秩序紊亂。
釘住匯率使小國的貨幣與大國的貨幣榮辱與共,好比小國附屬於大國,而一般大國的幣值都比較穩定。小國為了本國經濟安全,往往採取釘住匯率。
而大國一般都首先以保持國內物價穩定為重任,本身的幣值在國際上都會有一定影響力,不會輕易隨哪個國家貨幣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只會根據國際經濟形勢作適當的調整。
這里所說的小國大國都是經濟小國和經濟大國,德國、日本國土雖小,但都是經濟大國、強國。
㈨ 美元一直占據全球貨幣的霸權地位,美元究竟安全在哪裡
美國可以說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盡管美國欠著外債23億元,並且美國的全球外匯儲備率近年來一直在斷斷續續的下降,可美元是貨幣霸主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這是為什麼呢?
一美國的GDP和人均GDP依舊在穩定增長
美國實行一系列測試之後,應該會把GDP的增長率推到3%~3.5%,在現在這個金融情況全球大多數國家的GDP維持穩定不變都十分困難,而美國在這種情景下,依然保持穩定的增長。再加上美國科技發展逐漸壯大,所以人均生產率也會快速增加,這樣一個經濟大國他們國家的通用貨幣,自然處於很高的地位。
五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可以替代美元的其他貨幣
近年來中國人民幣有望成為一種全球貨幣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中國並沒有採取金融市場開放的政策,而稍微有資格和美元相提並論的日元,但是由於日本政府一直抵制日元成為全球貨幣,所以一直沒有實現。歐元雖然符合全球貨幣的要求,但是歐元區卻面臨著解體的威脅,所以目前還沒有資格代替美元。所以美元自始至終地霸佔著貨幣的主權,美元,涉及了全球外匯市場87.6%的交易。從以上這些都可以看出,美元還會繼續霸佔貨幣霸主一段時間。
㈩ 什麼貨幣最值錢
1. 科威特第納爾主要流通於科威特,是科威特當地的法定貨幣,共有硬幣以及紙幣兩種貨幣形勢,面額最大的是20第納爾最小的是四分之一第納爾!按照目前的匯率來算,1第納爾大概等於22.13人民幣!2. 巴林第納爾巴林是一個臨近波斯西岸的一個島國,而巴林第納爾是巴林的法定貨幣,由巴林貨幣局發行,最大的面額也是一張20第納爾,最小的為0.5第納爾!1巴林第納爾大概等於17.9人民幣!3. 阿曼里亞爾該貨幣為阿曼的流通貨幣,主要流通也只有阿曼這個國家,該國家位於阿拉伯半島的東南部,是阿拉伯半島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1 阿曼里亞爾大概等於17.5人民幣!4. 約旦第納爾約旦流通貨幣,在1950年之前,約旦使用原有的巴勒斯坦鎊,該貨幣與英鎊等值,後來開始發行自己的貨幣,剛開始與美元與英鎊等值,後來直到1974年開始浮動匯率!現在1約旦第納爾大概等於9.5人民幣!5. 英鎊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主要有英格蘭銀行發布,除了英國使用「鎊」作為貨幣單位之外,一些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是用鎊作為單位,並且與美元的匯率固定為1:1!1英鎊大概等於8.7人民幣!6. 歐元歐元是歐盟19個國家的貨幣,由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以及歐洲中央銀行系統共同負責管理,除了這19個國家使用之外,另外,歐元也是非歐盟中6個國際以及4個袖珍國也都不同程度的使用歐元!1歐元大概等於7.5人民幣!7. 美元美元是美國的法定貨幣,當前的美元發行機構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也由該機構負責發行,現在流通的鈔票中99%以上為聯邦儲備券!1美元大概等於6.7人民幣!8. 瑞士法郎瑞士法郎是瑞士以及列支敦斯登的法定貨幣,由瑞士中央銀行發行!由於瑞士周圍的鄰國都是用歐元,所以後來瑞士境內也開始流通歐元,直到2015年瑞士法郎與歐元脫鉤!1瑞士法郎大概等於6.6人民幣!9. 加拿大元加拿大元是加拿大的官方貨幣,由加拿大銀行統一發行,最大的面額為100的,另外還有1元、2元以及5、10、25分的!1加拿大元大概等於5人民幣!10. 新加坡元新加坡元是新加坡的法定貨幣,分為紙幣與硬幣兩種,於2004年開始發行,最大面額為10000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大概等於4.9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