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貨幣如何衍生貨幣供應量
❶ 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系(影響)
普通的貨幣供給決定公式是:M=m*B,其中M是貨幣供給量,m是貨幣乘數,B是基礎貨幣。
M是通貨與存款貨幣之和,與基礎貨幣的關系相當復雜。即使在貨幣政策比較平穩時期,M與B之比也變化較大。即使在平穩的貨幣政策下,貨幣乘數也不穩定,貨幣供應量與基礎貨幣間的關系相當復雜,中央銀行通過控制基礎貨幣並不能達到控制貨幣供應量的目標。
❷ 為什麼說基礎貨幣被稱為「高能貨幣」,基礎貨幣變動1元將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擴張或收縮超過一元。求詳細解
首先你要明白貨幣乘數的概念,當央行向市場以降低准備金或發行國債的方式增發貨幣時,這些貨幣會有一部分在市場交易中被再次存入銀行,而銀行又會將存款扣除准備金後貸放出去,導致市場上的實際貨幣供應量大於央行最初放入市場的貨幣量。這個放大比例叫做貨幣乘數,在確定準備金率和現金存款比率之後可以求出貨幣乘數,這時進行化簡後可得貨幣乘數等於貨幣供應量與基礎貨幣的比值,基礎貨幣就是央行留存的未流入市場的貨幣量。
❸ 基礎貨幣對貨幣供應量有什麼影響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乘積即理論上的貨幣供應量。影響: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
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的乘積。
❹ 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是一個概念嗎
貨幣供應量是單位和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存款和手持現金之和,其變化反映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運行和居民個人的投資行為有重大的影響。
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1)流通中現金(M0),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2)狹義貨幣供應量(M1),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3)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作準貨幣。
基礎貨幣這一概念可分別從基礎貨幣的來源和運用兩個方面來加以理解。從基礎貨幣的來源來看,它是指貨幣當局的負債,即由貨幣當局投放並為貨幣當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貨幣,它只是整個貨幣供給量的一部分;從基礎貨幣的運用來看,它是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以及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存款);二是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而為社會大眾所持有的現金,即通常所謂的"通貨"。
簡單來說,就是中央銀行一共發行了多少人民幣,這就是有多少基礎貨幣。也稱高能貨幣。
❺ 假定法定準備金率為5%,高能貨幣增加10億,貨幣供給增加多少若現金漏損率(公眾持幣傾向)為1/5,貨幣供給增
假定法定準備金率為5%,高能貨幣增加10億,貨幣供給增加200億。
若現金漏損率(公眾持幣傾向)為1/5,貨幣供給增加160億.
❻ 貨幣乘數和基礎貨幣是如何影響貨幣供給量的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貨幣供給即是貨幣總量,雖然說一個是流量而另一個是存量
M=B*V
式中M表示貨幣供給,B表示基礎貨幣,V表示貨幣乘數
一般央行決定基礎貨幣的數量,然後通過商行的貸款和投資等其他的資產業務來創造貨幣,也就是通過存款貨幣乘數可知
❼ 高能貨幣的基本介紹
從理論上講,貨幣供應量是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之積。
基礎貨幣又稱強力貨幣或高能貨幣,是指處於流通界為社會公眾所持有的現金及銀行體系准備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准備金)總和。基礎貨幣作為整個銀行體系內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其數額大小對貨幣供應總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❽ 貨幣供應量和基礎貨幣的問題 貨幣供應量=存款貨幣+流通中的現金 基礎
1、基礎貨幣,亦稱「貨幣基數」、「貨幣基礎」、「強力貨幣」或「高能貨幣」。經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而能擴張或收縮貨幣供應量的貨幣。有鑄幣對應的存款叫做原始存款。這部分存款不會引起貨幣供給總量的變化,僅僅是流通中的現金變成了銀行的活期存款:存款的增加正好抵銷了流通中現金的減少。2、原始存款是與派生存款相對稱的,是商業銀行存款的重要組成部分。原始存款指客戶以現金形式存入銀行的直接存款。商業銀行獲得原始存款後,除按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保留一部分作為法定準備金以外,其餘部分可用於放款或購買證券。通過對原始存款的吸收和放貸,商業銀行系統又可創造出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商業銀行擴張信用的基礎。中央銀行通過規定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來控制這部分存款,以達到調節信貸規模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目的。3、所謂狹義貨幣乘數也稱之為貨幣擴張系數或貨幣擴張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4、現金漏損率也稱提現率或現金比率,指客戶從銀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現金,從而使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出現所謂的現金漏損。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5、超額准備金率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准備金而保留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率。從形態上看,超額准備金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如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准備存款等。
❾ 如何計算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 =貨幣乘數×基礎貨幣=(超額存款准備金率+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存款比率)
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由於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情況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解釋不同,各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
有狹義貨幣供應量(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再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之分。
(9)高能貨幣如何衍生貨幣供應量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的有效性:
作為中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沒有統一的模式。20世紀80年代以後,金融創新使貨幣供應量的概念變得模糊,許多國家選擇利率作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把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一是可測性強,二是可控性強,三是與最終目標的相關性高。
自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把貨幣供應量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以來,貨幣供應量與宏觀經濟的總體關聯度在增強,中國經濟穩定較快增長。
貨幣供應量已不適宜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應以其他金融變數作為中介目標。
其理由,一是認為基礎貨幣投放難以控制和貨幣乘數不穩定,從而貨幣供應量的可控性較差並且下降。
二是說中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短期貨幣需求函數不穩定,貨幣量與物價和產出的相關性被削弱,因而貨幣供應量已不適合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其實,貨幣乘數具有較強的可預測性。由於基礎貨幣基本上是可控的,因而完全可以認為我國貨幣供應量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即在預測貨幣乘數的基礎上調控基礎貨幣,從而調控貨幣供應量。就可控性而言,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也是有效的。
中國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貨幣供應量也具有可控性,因此有理由認為,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在現階段仍然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