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發行量為什麼又不漲
A. 為什麼貨幣發行量大物價就會上漲
好多年沒碰經濟學了,回答僅供參考
貨幣和實物一樣,都會形成市場,實物形成的市場叫實物市場,奉行一條准則:物以稀為貴,什麼東西供給少且需求多,那麼就貴。貨幣市場是貨幣形成的市場,也是一樣的道理,貨幣發行量大
,那就貶值了,錢貶值,相應物價就漲了。
金融學里有好多理論模型,有點記不得了模型名字了,但是不管什麼高級的模型,其中的變數,比如利率、收入、實際貨幣供應,等等這些都是描述供需變化的,說到底就是供給模型和需求模型的拓展,而供需模型的精髓就是物以稀為貴,不管是對象是貨幣還是商品。
當然,任何規律都不是絕對的,所有的經濟模型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即模型沒有考慮到的變數是不變的,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經常忽略很多因素,比如匯率,比如正致因素,比如非理性的交易,所以有的時候,貨幣發行增加,不一定物價就漲,我們列舉三個常見的:
1、市場上交易活躍,經濟形勢好,本來就有貨幣需求,這時候加大貨幣發行量,不會對價格有影響;
2、匯率上漲,增發的貨幣正好抵消了匯率上漲帶來的需求,物價就不變了;
3、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跌得厲害,大家紛紛拋售黃金換取現金,增發的貨幣正好抵消了拋售黃金帶來的需求,物價就不變了。
另外,非預期通貨膨脹,顧名思義,就是通脹率和大家預期的相差較大,通脹率有可能過小,也有可能過大,這時候大家都沒有準備,受到沖擊就比較大,拿產品市場做個類比,如果市場上價格大漲大落,那就會引發高價搶購或者低價傾銷,市場就亂了,貨幣市場也是一樣的,通脹率會影響匯率,也會影響資金成本,這些就是貨幣的價格,大起大落,金融就沒有秩序了。
B. 如果發行很多紙幣,但物價又不下跌……
國家發行紙幣通常是有一個量的。紙幣也有成本,假如每人都有一百萬的現金那麼國家將會鐵定破產。假如國家給每個人的銀行存摺上面加多一百萬,那麼就算只是一部分人把存款取出來,銀行也將會鐵定破產。人民幣大肆流通於國際市場會直接導致人民幣價值下降。很多人以前辛苦存下來的存款會瞬間貶到一文不值。
強制規定只是樓主的幻想而已。國家並沒有強制規定的力量,所以理論並不成立。市場反應了普遍的需求與供給狀態,而強制規定會打破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導致了階級沖突從而影響國家的安定。
假如每個人都多了一百萬,他們也就不需要就業了。他們大可以出國消費。
簡單的例子:辛巴威每年通脹率超過百分之百從而導致極端的通脹(hyper-inflation)而政府所做的唯一的措施是不停地印刷貨幣。這導致了辛巴威國內情勢的動盪與津幣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聲名狼藉。假如樓主生活在辛巴威,樓主並不會知道明天政府會通過些什麼措施來針對通脹問題,自己的存摺還有工資可能會大打折扣。
因此出國似乎是唯一的一條出路。
C. 收藏,為什麼香港澳門回歸紀念幣發行10多年來了沒怎麼升值,發行量1千萬,也不大,為什麼沒升值收藏
香港澳門回歸紀念幣在當時瘋炒過,我那時有很多香港澳門郵幣卡,至今也沒有升值過。比如我買的鄧小平的兩組小型張不漲反跌,電話磁卡損失很大。所以收藏這類品種一定要看是否熱炒過,一般熱炒的品種往往不會再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D. 為什麼貨幣發行量多,會使通貨膨脹,;發行量少,會通貨緊縮
貨幣發行量增多,貨幣最終流向實體經濟,那麼大量貨幣在某個行業的(首先就是房地產和股市)流動會推高這個行業,使之快速發展,但是大家的工資卻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幅度,導致通貨膨脹,也就是錢不值錢了。
從宏觀上講紙幣的發行量應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紙幣就會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因此 ,紙幣發行量過多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
E. 國家發行大量貨幣 為什麼會物價上漲
紙幣的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狀況。通貨膨脹是紙幣流通條件下特有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
原因 紙幣是一種純粹的貨幣符號 ,沒有價值 ,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發行量應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紙幣就會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因此 ,紙幣發行量過多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
特點 ①紙幣因發行過多而急劇貶值 。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屬貨幣量已定的情況下,紙幣發行越多,單位紙幣所能代表的金屬貨幣量就越少,紙幣的貶值程度就越大。紙幣的貶值程度即紙幣貶值率的計算公式是:紙幣貶值率=(1-)×100%例如 ,一個國家某個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是100億元,實際發行的紙幣是200億元,紙幣貶值率
②物價因紙幣貶值而全面上漲。紙幣貶值率越高,物價上漲率也就越高,物價上漲率的計算公式是:物價上漲率=(-1)×100%例如 ,一個國家某個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100億元,實際發行的紙幣是200億元,物價上漲率=(-1)×100%=100%。
類型 ①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了現有價格水平下的商品總供給,引起了物價普遍上漲。總需求的過度增長表現為由於投資膨脹和消費膨脹所導致的持續的貨幣供應量超過社會商品可供量的增長,因而又稱過量需求通貨膨脹。②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由於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導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資的提高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③結構性通貨膨脹。由於社會經濟部門結構失衡而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這種類型的通貨膨脹一般在發展中國家較為突出 。主要表現為3種情況:一是國內某些部門,甚至某些大宗關鍵產品需求過多而供給不足,導致價格猛漲,並且只漲不跌,進而擴散到其他部門產品的價格,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二是國內各部門勞動生產率發展不平衡,導致勞動生產率提高較快的部門貨幣工資增長後,其他部門的貨幣工資也會隨之增長 ,引起價格上漲,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普遍上漲;三是開放型經濟部門的產品價格,受國際市場價格水平影響而趨於提高時,會波及到非開放型經濟部門,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④輸入型通貨膨脹。由於輸入品價格上漲而引起國內物價的普遍上漲。這種類型一般出現在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並通過國際貿易、跨國公司、開放型經濟部門等途徑在國際間傳播。⑤抑制性通貨膨脹。在市場上存在著總供給小於總需求,或供求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國家通過控制物價和商品定額配給的辦法,強制性地抑制價格總水平的穩定,這是一種實際上存在,但沒有發生的通貨膨脹現象。
後果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 ,通貨膨脹對一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有: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 ,使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產者誤入生產歧途,導致生產的盲目發展,造成國民經濟的非正常發展,使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畸形化,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當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經濟結構畸形化需要矯正時,國家必然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結果會導致生產和建設的大幅度下降,出現經濟的萎縮,因此,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②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使廣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當通貨膨脹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寧。③對對外經濟關系的影響。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引起黃金外匯儲備的外流,從而使匯率貶值。
抑制通貨膨脹的措施
西方國家抑制通貨膨脹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貨緊縮和收入政策。通貨緊縮就是從流通中回籠一部分過多的紙幣,通常採用的辦法是:①增加稅收。②提高貼現率和減少信貸總額。通過這些辦法抑制總需求,使之接近於總供給,從而抑制通貨膨脹。收入政策主要是通過限制工資、物價的上升來抑制通貨膨脹,採用的辦法主要是 :
①頒布價格指導線。
②以減稅等手段刺激企業實行低價。
③對工資、物價實行強制性的控制或管理。在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這些措施的採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貨膨脹;但是,由於資本主義國家採取措施的目的不在於從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貨膨脹,而只是把它作為對通貨膨脹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調節的一種手段;因此,其結果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貨膨脹,相反卻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
F. 為什麼紙幣發行量和價格成反比啊 通貨膨脹貨幣多了物價不是上漲嗎
有一部分,像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爆發的主要原因有可能不僅僅是紙幣發行量過大引起的。比如,物價上漲有可能由供需方面引起,供不應求,物價上漲。而通貨膨脹中有輸入型通貨膨脹,是指由於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輸入型通貨膨脹與開放經濟有密切的關系,開放的程度越大,發生的概率越大。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傳導途徑主要有三個:當國外出現通貨膨脹、價格上漲時,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一方面,由於國外商品的價格上漲,會導致該國對外商品出口的增加,從而增加該國的對外貿易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國外商品的價格上漲,又會減少本國居民對國外進口商品的消費,而轉為增加對本國商品的消費,由此,一增一減,最終引起整個社會總需求的增加。當國外存在通貨膨脹和價格上漲時,由於國外商品的價格上漲,使得該國的對外貿易將出現大量順差,而大量的貿易順差存在,又會使該國的外匯儲備大量增加。在固定匯率制下,大量的外匯儲備將導致國內貨幣供給大大增加,從而引起國內利率降低、投資增加,並最終導致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由於國際市場上石油、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導致國內這些基礎產品的輸入價格增加,從而引起國內的價格上漲,並最終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當然,輸入型通貨膨脹也會帶動物價上漲,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帶動,或者生產成本提高帶動,供求結構失衡帶動,市場流動性過剩致使熱錢炒作帶動。。。很多原因。
G. 紙幣發行量超過後為什會貶值
一樓和三樓的答案都是政治經濟學上課本的,早已不再是這樣了
現在的紙幣是信用貨幣,跟金准備沒有任何關系,貴金屬已經退出流通幾十年了
紙幣發行過多,也就是貨幣的供給超過了貨幣的需求,人們手上空閑的貨幣過多,超過了人們的貨幣需求,那麼就要想辦法把這些多餘的貨幣花費掉,這樣,就存在所謂「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於是造成通貨膨脹,貨幣的購買力降低,即貶值。
H. 美國過量發行貨幣為何不會引起通貨膨脹
其實任何一個國家(經濟體)過量發行貨幣都會引起通貨膨脹,您首先要清楚通貨膨脹的定義,即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於求)導致的現實商品貨幣標定價格上漲而實際購買力下降。所以問題的症結是貨幣本身的需求與供給(建議從這個角度考慮)。我認為你的老師的意思是讓你分析美國的貨幣供需關系。因為美國的貨幣發行並不僅僅以現金的形式在商品和國內資本市場上流通,其中還以各種形式的資產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各種美元的金融資產),特殊大宗商品市場(原油和黃金都是以美元計價)等市場上流通,所以美元需求是多樣的。在特定的經濟大環境下美元的供需關系很復雜,所以不能僅僅關注與供給的增加,同時也要注意需求是否等量增加。例如現在的經濟形勢,美元以及美元標的的資產購買力下降,美元的過量發行就會導致通脹
I. 貨幣發行量不是越多越好嗎發行過多會造成什麼壓力呢
央行的貨幣發行量不是越多越好,發行過多是一個感覺,央行貨幣發行不是隨意發行的,需要與GDP增速匹配,物價因素、宏觀調控、匯率政策等多方因素。如果發行過多,必然導致物價上漲,經濟過熱、匯率貶值等多方影響。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用社會,貨幣的發行是有發行、調控、監管等一些列體系來完成的,需要衡量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要考慮物價、匯率、債務、社融等綜合因素,需要科學衡量是否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