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可兌換貨幣是什麼意思
㈠ 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是一個什麼概念
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意思是能自由兌換成其他貨幣。
相關介紹:
可兌換貨幣在對外貿易和非貿易經濟往來中用作國際結算支付手段的貨幣。可兌換貨幣的發行國通常對其貨幣用於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支付不採取限制性或歧視性措施,不實行多重差別匯率制。
在其他國家的要求下,有義務隨時以對方可以接受的貨幣或黃金換回對方經常項目往來中所結存的本國貨幣。
(1)對外可兌換貨幣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可兌換貨幣的發行國通常對其貨幣用於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支付不採取限制性或歧視性措施,不實行多重差別匯率制,並且在其他國家的要求下,有義務隨時以對方可以接受的貨幣或黃金換回對方經常項目往來中所結存的本國貨幣。
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一般都可以自由兌換。金本位制崩潰以後,由於出現國際收支危機,許多國家對本國貨幣的兌換加以限制。
可兌換貨幣的核心問題是貨幣兌換權。貨幣兌換權是無限制的。貨幣兌換權是國家有關法律保證的權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可兌換貨幣
㈡ 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是什麼概念
自由兌換貨幣內涵:
當一種貨幣的持有人能把該種貨幣兌換為任何其他國家貨幣而不受限制,則這種貨幣就被稱為可自由兌換貨幣。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規定,所謂自由兌換,系指:對國際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不得施加限制。也就是說,這種貨幣在國際經常往來中,隨時可以無條件地作為支付手段使用,對方亦應無條件接受並承認其法定價值。不施行歧視性貨幣政策措施或多種貨幣匯率。在另一成員國要求下,隨時有義務換回對方在經常性往來中所結存的本國貨幣。即參加該協定的成員國具有無條件承兌本幣的義務。
目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中關於貨幣自由兌換的規定,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貨幣被認為是自由兌換的貨幣,其中主要有:美元(USD)、德國馬克(DEM)、日元(JPY)、瑞士法郎(CHF)、法國法郎(FRF)、義大利里拉(ITL)、荷蘭盾(NLG)、比利時法郎(BEU)、丹麥克朗(DKR)、瑞典克朗(SKR)、挪威克朗(NKR)、奧地利先令(ATS)、港幣(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亞元(AUD)、紐西蘭元(NZD)、新加坡元(SGD)。
1999年,歐元(EUR)正式流通之後,成為歐元區正式的流通貨幣,也成為世界上可以美元想抗衡的自由兌換貨幣。同時部分歐元區國家的貨幣逐步退出流通領域。
㈢ 什麼叫可兌換貨幣現在全球有哪些什麼叫做硬通貨
自由兌換:亦稱貨幣可兌換。在紙幣流通條件下,一個國家或貨幣區的居民不受官方的限制,按照市場匯率自由地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相兌換,用於對外支付或作為資產來持有,包括貨幣完全可兌換和部分可兌換。
硬通貨是指國際信用較好、幣值穩定、匯價呈堅挺狀態的貨幣。由於各國通貨膨脹的程度不同,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外匯管製程度不同,當一國通貨膨脹率較低,國際收支順差時,該國貨幣幣值相對穩定,匯價堅挺。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習慣稱其為硬通貨。
與硬通貨相對的是軟通貨。它是指幣值不穩、匯價呈疲軟狀態的貨幣。由於貨幣發行過度,貨幣含金量或購買力不斷下降,與其他國家貨幣的比價也會不斷下降。此外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逆差,也會使一國貨幣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不斷下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通常把這種幣值不斷下降、匯價呈疲軟狀態的貨幣稱為軟通貨。
實際上,硬通貨與軟通貨只是相對而言,它會隨著該國經濟狀況和金融狀況的變化而變化。例如美元,在上世紀50年代是硬通貨,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由於美國的高通貨膨脹率,以及大量的國際收支逆差,使得美元匯價呈下降趨勢,美元由硬通貨變為軟通貨。80年代初,美國實施高利率政策和緊縮銀根政策,美元匯率不斷上浮,又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硬通貨。
此外,硬通貨和軟通貨還有另一層含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市場上某些不實施外匯管制、可以自由和無限地兌換黃金和其他國家貨幣的貨幣,被稱作硬通貨。軟通貨則是指實施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黃金和其他國家貨幣的貨幣。▲
㈣ 可自由兌換貨幣的基本簡介
可自由兌換貨幣指一種貨幣的持有人能把該種貨幣兌 換為任何其他國家貨幣而不受任何限制,這種貨幣被稱為可自由 兌換貨幣。
就是一個國家在其對外交往中,完全以外幣計價結 算,沒有外匯市場,既不實行本幣對外幣的兌換,也不公布本幣對 外幣的匯率,外幣與本幣完全處於隔絕狀態。這種完全不能兌換的貨幣很少。另外,還有一種介乎兩者之間的有限度自由兌換貨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規定,凡是對國際經常往來的 付款和資金轉移施加各種限制的貨幣,均屬於有限度的自由兌換 貨幣。這種貨幣通常有一個以上的匯率,同時對外匯交易也有所限 制。如規定只有非居民才能自由地將該國貨幣轉換成其他貨幣,而 本國居民非經批准,不得隨意將本幣換成外幣。有些國家規定,在 從事與商品貿易和勞務交易有關的經濟活動中,貨幣才可以兌換, 從事其他交易的則不能兌換等。貨幣的兌換實際上是貨幣和勞務的交換。一國貨幣能否兌換, 並不取決於該國政府及貨幣當局的主觀願望,而是取決於該國進 出口能力及進出口的自由程度。
因為一國貨幣如能自由兌換,實際 上意味著該國居民可以自由地將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國貨幣,購買 別國的商品和勞務。也意味著別國居民能通過兌換,取得對該國商 品和勞務的購買權。反之,如果一國禁止本國人隨意購買別國的貨 物和勞務,或禁止外國人隨意購買本國的貨幣和勞務,這種貨幣就 不能稱為可自由兌換貨幣。世界上已有67個國家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中關於貨幣自由兌換的規定,也就是說,這 些國家的貨幣被認為是自由兌換的貨幣。主要有:美元、德國馬克、 日元、英鎊、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荷蘭盾、比利時法郎、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奧地利先令、港元、加拿 大元、澳大利亞元、紐西蘭元、新加坡元等。
㈤ 人民幣自由兌換什麼意思
自由兌換是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指一國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為外幣。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定,一個會員國只要對貿易和非貿易的支付不加限制,不採取差別性的多種匯率措施,以及在另一會員國的要求下,可以隨時換回對方所儲備的本國貨幣,就是自由兌換,該國貨幣即為自由兌換貨幣。
人民幣自由兌換是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指RMB可以自由兌換為外幣。就是別的國家可以將人民幣作為本國的儲備貨幣
㈥ 可自由兌換貨幣是什麼概念有哪些貨幣屬於可自由兌換貨幣
可自由兌換貨幣指一種貨幣的持有人能把該種貨幣兌
換為任何其他國家貨幣而不受任何限制,這種貨幣被稱為可自由
兌換貨幣。
就是一個國家在其對外交往中,完全以外幣計價結
算,沒有外匯市場,既不實行本幣對外幣的兌換,也不公布本幣對
外幣的匯率,外幣與本幣完全處於隔絕狀態。目前,這種完全不能
兌換的貨幣很少。另外,還有一種介乎兩者之間的有限度自由兌換
貨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規定,凡是對國際經常往來的
付款和資金轉移施加各種限制的貨幣,均屬於有限度的自由兌換
貨幣。這種貨幣通常有一個以上的匯率,同時對外匯交易也有所限
制。如規定只有非居民才能自
可自由兌換貨幣
由地將該國貨幣轉換成其他貨幣,而
本國居民非經批准,不得隨意將本幣換成外幣。有些國家規定,在
從事與商品貿易和勞務交易有關的經濟活動中,貨幣才可以兌換,
從事其他交易的則不能兌換等。
貨幣的兌換實際上是貨幣和勞務的交換。一國貨幣能否兌換,
並不取決於該國政府及貨幣當局的主觀願望,而是取決於該國進
出口能力及進出口的自由程度。
因為一國貨幣如能自由兌換,實際
上意味著該國居民可以自由地將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國貨幣,購買
別國的商品和勞務。也意味著別國居民能通過兌換,取得對該國商
品和勞務的購買權。反之,如果一國禁止本國人隨意購買別國的貨
物和勞務,或禁止外國人隨意購買本國的貨幣和勞務,這種貨幣就
不能稱為可自由兌換貨幣。目前,世界上已有67個國家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中關於貨幣自由兌換的規定,也就是說,這
些國家的貨幣被認為是自由兌換的貨幣。主要有:美元、德國馬克、
日元、英鎊、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荷蘭盾、比利時
法郎、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奧地利先令、港元、加拿
大元、澳大利亞元、紐西蘭元、新加坡元等
㈦ 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什麼意思
資本項目指任意資本(無論投資國內資本市場還是國外資本市場),可以自由兌換成該國貨幣資本。目前中國實行外匯管制政策允許生產資本兌換,比如IBM要在中國投資建設電腦組裝廠,這筆投資是可以從美元轉換成人民幣來投資的,但是如果IBM想在深圳交易所買入20億美元的長城電腦(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股票那是不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允許這20億美元換成人民幣。這樣限制的結果就是大陸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海外市場股票(所以才搞了一個QDII),國外投資者無法直接投資A股市場,和國內債券市場(所以才搞了一個QFII)。
除了資本項目還有經常項目。
經常項目(current account)是指本國與外國之間經常發生的並且在整個國際收支總額中佔主要地位的國際收支項目.它分貿易收支、勞務收支和轉移三項。
(1)貿易收支。又稱有形貿易收支,包括進口和出口貿易收支。
(2)勞務收支。又稱無形貿易收支,包括運輸、保險、通訊、旅遊等各種服務收支,以及由於資本輸出入、信貸和投資引起的利息、股息和利潤的收入和支出。
(3)轉移。是指單方面無對等的交易。又稱單方面轉移,包括單方面匯款、年金、贈與和援助等。
人民幣資本項目
一般分為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長期資本是指合同規定償還期超過1年的資本或未定償還期的資本(如公司股本),其主要形式有直接投資、證券投資、政府和銀行的長期借款及企業信貸等。短期資本指即期付款的資本和合同規定借款期為1年或1年以下的資本。 實現國際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國際收支的過度逆差或順差,可以維持適當的國際儲備水平和相對穩定的匯率水平。
途徑步驟
貨幣自由兌換是世界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一國實行對外經濟開放必須實行對外貨幣開放,同時,一國貨幣自由兌換又是以一定高度的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國內經濟相對自由為前提的。國內經濟自由程度越高,市場經濟越發達,作為連接世界市場與國內市場橋梁的貨幣自由兌換才具有更為可靠的和扎實的基礎,國家保證的民間通貨兌換權才更有保障,其范圍才更廣闊,更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
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標志著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將促使外資企業進入外貿商業和其他服務領域等重要的產業,從而加強我國與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系,加快與國際經濟接軌的步伐。
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必須謹慎而積極地推進:
在「有序、積極、穩妥」的開放原則下,首先實現資本項目有條件的可兌換,在此基礎上再實現資本項目的完全可兌換。即使實現了完全可兌換,在必要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實行必要的資本管制。因此,人民幣可兌換的總體戰略是有序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既不應過分超前,也不能錯失良機而滯後。在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情況下,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進程的緊迫性已提到議事日程。根據國際上開放資本項目的經驗教訓,結合我國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成功的經驗,具體可採取「積極穩妥,先易後難,寬入嚴出」的方針。
根據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經驗,開放的步驟一般為:先放寬長期資本流動入不敷出的管制,再放寬短期資本流出入管制:先放寬對直接投資的管制,再放寬對間接投資的管制;先放開對證券投資的管制,再放開對銀行信貸的管制;先放開對境外籌資的管制,再放開非居民境內籌資的管制;先放開對金融機構的管制,再放開對非金融機構和居民個人的管制。
我國可採取的步驟為:容易的即不影響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平衡的,可在人民幣經常項目自由兌換後就可放寬,影響經常項目平衡,影響資本頻繁移動的,可先試行取得經驗後再推廣,有的可逐步放寬。在促進資金流入方面,對於外商直接投資可逐漸實行外國直接投資的匯兌自由;可逐步適當放寬外國投資者在我國金融市場上的投資,加大證券資本的流入;逐步放鬆國內企業向境內外資銀行融資的限制。在對待資本流出方面,應放鬆境內居民機構對海外投資;適當允許境內金融機構向非居民融資;謹慎對待非居民金融機構在我國境內籌資。
從國際上貨幣可兌換進程來看,在經常項目實現可兌換後,逐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大體要10年時間。1993年10月,在人民幣匯率並軌前,我國承諾在2000年以前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並已在1996年12月1日提前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鑒於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比預定計劃提前完成,因此按此時間推算,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將在2015年左右完成。人民幣實現完全可兌換,走向國際化的時間大體為15—25年,只會提前,不會推後。屆時,人民幣成為國際支付結算手段,減少了對美元等國際貨幣的依賴,使外商更多地通過中國金融機構結算,這必然推動我國金融機構在世界上迅速發展,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的鑄幣稅和儲備貨幣職能的擴大,將提高人民幣的地位和作用,增強我國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我國在國際經濟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增強。同時,必將對國際經濟金融秩序和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作出積極的重要的貢獻。
學者觀點
郭樹清: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條件有利
2012年5月16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際證監會組織第37屆年會上發表演講,郭樹清發表了題為《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演講,就資本市場開放路徑、可兌換實現程度評估、開放路徑利弊,以及前景展望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昨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作出樂觀預期。他說,現階段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各方面的條件非常有利」,應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他指出,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對於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階段各方面的條件也非常有利。要按照準確定位、權衡利弊、控制風險、抓住重點、注重實質的思路,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以此推動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在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目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兩項,一是按照名實相符的原則,開正門,「暗翻明」,清理有關的法律文件;二是向國際社會澄清相關原則的適用差異,說明中國大陸與港澳台的特殊緊密聯系,逐項評估資本賬戶真實情況,盡快達成新的共識。人民幣成為完全可兌換貨幣,不僅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勢必會為國際金融體系重建和世界經濟秩序改善做出巨大貢獻。
「30多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走過了一條特殊的道路,其主要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始終把引進外商直接投資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引進外資有效支持國有企業改組改造;香港等地區成為資本雙向流動的橋梁和屏障;證券市場通過漸進迂迴方式實現了高度開放,等等。這條開放路徑在總體上適應了國際經濟的發展潮流,符合中國國情,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郭樹清說,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具有高度重視「綠地投資」、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有效建立「防火牆」機制、從涉外經濟部門開始、先易後難逐步擴大等優點,使得中國經濟金融保持了健康平穩發展的態勢。但是,我們的不足之處在於資本和金融市場體系發展不平衡,市場運行效率和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如何兼顧安全性與便利性、穩定性與靈活性,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必須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郭樹清說,多年來,中國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工具可兌換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從事實出發進行考察,初步評估結果是:中國資本項目中事實上可兌換的有16個子項,基本可兌換的有17個子項,部分可兌換的有7個子項,沒有完全不可兌換的項目,資本項目開放水平大大高於IMF等相關機構的評估結果。
他強調,資本項目可兌換沒有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標准,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必須根據各自對外資開放的具體路徑和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應當十分審慎地對待所謂「完全自由可兌換」,這個概念所描述的狀態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在任何國家,資本項目可兌換都不意味著完全放棄管控措施。特別是當國家經濟和金融部門受到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發生嚴重的國際收支失衡時,也確需採取必要的臨時性管制措施。這一點,在此次金融危機後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國際金融體系的重構必須將此作為重要的基本原則,同時及早修正過去的錯誤理念。
㈧ 什麼是貨幣 自由兌換
貨幣自由兌換(Currency
Convertibility)是指在一個統一的或健全的國際貨幣體系下,一國貨幣與他國貨幣可以通過某種兌換機制自由地交換。
貨幣自由兌換是一個歷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貨幣自由兌換具有不同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它反映的是一國對內與對外結合的貨幣經濟關系,以及一定時期里國際貨幣流通與國際貨幣關系。
貨幣的可兌換性(convertibility),可追溯到早期的各種金屬貨幣之間的兌換關系,但貨幣的自由兌換,傳統上認為源於金本位時代。進入19世紀,西方各主要國家先後實行了金本位制,在這一制度下,貨幣可在國際間不受限制地自由兌付、流通,這就是所謂的貨幣自由兌換。這種貨幣自由兌換是金本位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或典型特點。
㈨ 可兌換貨幣是指什麼,現在具體有哪幾種貨幣是可兌換貨幣
當一種貨幣的持有人能把該種貨幣兌換為任何其他國家貨幣而不受限制,則這種貨幣就被稱為可自由兌換貨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的規定,所謂自由兌換,系指: 對國際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不得施加限制。也就是說,這種貨幣在國際經常往來中,隨時可以無條件地作為支付手段使用,對方亦應無條件接受並承認其法定價值。不施行歧視性貨幣政策措施或多種貨幣匯率。在另一成員國要求下,隨時有義務換回對方在經常性往來中所結存的本國貨幣。即參加該協定的成員國具有無條件承兌本幣的義務。
目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中關於貨幣自由兌換的規定,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貨幣被認為是自由兌換的貨幣,其中主要有:美元(USD)、日元(JPY)、瑞士法郎(CHF)、歐元(EUR)、港幣(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亞元(AUD)、紐西蘭元(NZD)、新加坡元(SGD)。
㈩ 什麼是外匯對內可兌換,對外可兌換
對內可兌換是指居民可以在國內自由持有外幣資產,並可自由地在國內把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幣資產。對內可兌換有利於杜絕外匯黑市和促使外匯資源流入銀行系統。對外可兌換是指居民可以在境外自由持有外匯資產和自由對外支付。對外可兌換的目的和實質是消除外匯管制。通常所說的可兌換是指對外可兌換。
拓展資料
貨幣可兌換是指一國貨幣持有者可以為任何目的而將所持有的貨幣按市場匯率兌換成另一國貨幣的權利。
貨幣可兌換包括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和資本項目下可兌換。
經常項目可兌換,是指一國對經常項目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並不得實行歧視性貨幣安排或者多重貨幣制度。
資本項目可兌換是指一種貨幣不僅在國際收支經常性往來中可以本國貨幣自由兌換成其他貨幣,而且在資本項目上也可以自由兌換。
可兌換貨幣是「可自由兌換貨幣」的簡稱。可以自由兌換成外國貨幣,並能在對外貿易和非貿易經濟往來中用作國際結算支付手段的貨幣。可兌換貨幣的發行國通常對其貨幣用於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支付不採取限制性或歧視性措施,不實行多重差別匯率制,並且在其他國家的要求下,有義務隨時以對方可以接受的貨幣或黃金換回對方經常項目往來中所結存的本國貨幣。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一般都可以自由兌換。金本位制崩潰以後,由於出現國際收支危機,許多國家對本國貨幣的兌換加以限制。
特徵
1、它能自由兌換成其他貨幣;
2、它對國際性經常項目(即貿易與非貿易項目)的支付不受限制;
3、該貨幣國的管理當局不採用或不實行多種匯率制度或差別匯率制度。
對內可兌換是指居民可以在國內自由持有外幣資產,並可自由地在國內把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幣資產。對外可兌換是指居民可以在境外自由持有外匯資產和自由對外支付,但並一定意味著居民可以在境內自由持有外匯資產和兌換外匯。通常所說的可兌換是指對外可兌換。
通常所說的貨幣完全可兌換,是指一國同時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與資本項目可兌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可兌換主要是指經常項目可兌換。可兌換貨幣的核心問題是貨幣兌換權。貨幣兌換權是無限制的。貨幣兌換權是國家有關法律保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