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流通貨幣為什麼流動不足

流通貨幣為什麼流動不足

發布時間: 2022-05-24 10:48:20

Ⅰ 為什麼貨幣流通這么重要貨幣流通不暢會導致什麼結果

流通速度快說明人們使用貨幣的頻率增大,也就意味著人們的需求增大,過多的貨幣追逐相對少的商品,由供需原理得出,需求大於供給,物價上漲,進而也就產生了通貨膨脹。。

Ⅱ 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是什麼意思

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不足是指由於金融產品期限錯配、信貸規模大幅擴張等因素造成支付能力下降。
如: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如果集中在某一時段到期,而銀行回籠到足夠的資金兌付,就產生發流動性不足,單個銀行出現流動性不足可以通過資金市場拆借、出售有價證券解決,如果多家銀行大面積出現這種情況就形成了「錢荒」,因為大家都缺錢。

Ⅲ 流動性過剩具體是怎麼回事

是因為有條目解釋 才這樣回答 如果你想聽通俗的解釋當然也可以

簡單的說 流動性過剩就是封閉市場中的信用貨幣太多了 導致 市場中出現了 輕微通貨膨脹的跡象
主要有由於熱錢流動導致的經濟或投資過熱 市場物品及證券價格上漲等

成因主要有:因為中國的金融市場還不完善 所以我們資本市場沒有完全放開 不允許外資本的自由流動 所以市場可以視為封閉的 老百姓通過勞動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正常情況下 他們把錢存在銀行 但是由於2005年資本市場的火爆 導致大量的資金尋找投資方向 又因為我國的投資市場處於發展階段 投資品種少 導致熱錢找不到出路 造成了流動性過剩

危害主要有:流動性過剩起初表現為經濟過熱和投資過熱 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 將會造成通貨膨脹 導致物品價格上漲 如果膨脹嚴重 造成惡性通貨膨脹 容易造成資本市場的崩潰 隨之帶來經濟蕭條 社會動盪

所以要有效控制流動性過剩 具體採取以下措施:
提高法定準備金率。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則增加上繳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數量,相應降低了本身的貸款規模,再通過存款倍數派生機制,以數倍規模減少貨幣供應量,達到調控經濟形勢的目的
在公開市場賣出債券。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又稱公開市場)上賣出各種政府債券,如國庫券、公債,以及銀行機構發行的證券等,更多的現金流出市場,商業銀行相應降低了本身的貸款規模。以後的傳導機理同上。
提高再貼現率。再貼現率是中央銀行在商業銀行以有價證券作抵押向商業銀行貸款時的利率。提高再貼現率可以刺激商業銀行可以向中央銀行存入更多的款,而商業銀行則可減少本身的貸款規模。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

這樣解釋可以嗎?

我們談到的流動性(Liquidity )有三種用法或涵義,一是指整個宏觀經濟的流動性,指在經濟體系中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現在所謂流動性過剩就是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餘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於是就有了投資/經濟過熱現象,以及通貨膨脹危險。造成目前流動性過剩的根源來自於中國不斷推升的貿易順差,出口企業不斷把收回的美元兌換給國家,國家就得不斷向經濟體系投放人民幣,這就造成了流動性過剩的現象。

股票市場,我們提到流動性就整個市場而言指參與交易資金相對於股票供給的多少,這里的資金包括場內資金,即己購買了股票的資金,也就是總流通市值,以及場外資金,就是還在股票帳戶里准備隨時入場的資金。如果在股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或交易資金增長速度快於股票供給增長速度的話,即便公司盈利不變,也會導致股價上漲,反之亦然,這是很簡單的需求供給關系,但這種股價上漲是有限度的,受過多或叫過剩的資金追捧導致股價過度上漲而沒有業績支撐,終難持久,這種資金就是我們常說的熱錢。

上面兩種流動性多數情況下會有關聯,既經濟出現流動性過剩通常會引發股票市場的流動性過剩,所以當國家開始收緊銀根時,股票市場就會失去資金供給,表現不佳。

針對於個股,流動性是另一個概念,指股票買賣活動的難易,也就是說我買了這支股票後是否容易賣出,我們常說這支股票流動性很差,就是指很難按理想價格賣出,所以流動性差的股票多是小盤股或高度控盤的股票,是不適合大資金運作的,即便買完之後股價漲上去了,但賣不掉,對於大資金風險更大,所以他們更願意在流動性很好的大盤股里運作,那裡交投活躍,大量買賣也不會引起股價明顯變動。不過中小投資者就自由很多了,由於資金量少,可以有很多選擇。

【什麼是流動性過剩】

當前,流動性過剩(Excess Liquidity)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

實際上,流動性過剩這個詞並不準確。過剩是個量的概念,而流動性過剩卻在表達一種狀態。筆者傾向於認為這種狀態用「流動性過高」表達比較合適。

所謂「流動性」,實際上是指一種商品對其他商品實現交易的難易程度。衡量難易程度的標準是該商品與其他商品實現交易的速度。當該商品與其他商品交易速度加快,也就是非常容易實現交易的時候,流動性就會出現過剩;當該商品與其他商品的交易出現速度減緩,也就是實現交易非常困難的時候,流動性就會出現不足。

在一般的宏觀經濟分析中,流動性過剩被用來特指一種貨幣現象。也就是說,在現實的經濟分析中,上面定義當中的基準商品僅僅被當作貨幣,因為貨幣本質上也是一種商品。歐洲中央銀行(ECB)的就把流動性過剩定義為實際貨幣存量對預期均衡水平的偏離。

對通脹的定義也有多種,但通脹的基本特徵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流通中的貨幣出現膨脹狀態,即貨幣貶值。第二,一般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普遍地、持續地上漲。注意普遍和持續這兩個概念有助於把通貨膨脹和其他的物價上漲現象區分開來。Inflation除了通貨膨脹的意思之外,還有信用膨脹、物價暴漲的含義,從這些字意上我們也可以了解到,貨幣過多和信用膨脹,物價持續普遍上漲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

那麼,流動性過剩與通貨膨脹是什麼關系呢?我們知道,預期貨幣存量均衡水平實際對應著合意的物價水平。當我們說流動性過剩,即貨幣超發時,預期均衡的貨幣存量沒有變化,此時,物價沒有出現普遍、持續的上漲。但是,由於實際貨幣存量已經超過合意水平,物價水平有可能普遍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這中間存在一定的時滯。 如果中央銀行此時能夠控制貨幣發行並使實際貨幣存量回歸到預期的均衡水平,那麼物價水平普遍、持續上漲就有可能不會發生。反之,物價水平就可能出現普遍、持續上漲。

這里,又不得不涉及貨幣的本質、貨幣如何超發以及從貨幣超發到物價普遍上漲之間的傳遞機制問題。在馬歇爾那裡,「貨幣」一詞有較大的伸縮性,如果沒有相反的意義,「貨幣」可以看成是「通貨」的同義語。在金融市場上,「貨幣的價值」在任何時候都等於貼現率或短期貸款所收的利率。在托馬斯·梅耶那裡,足值的商品貨幣指的是作為商品的價值和作為交換中介的價值完全相等的貨幣。如果貨幣作為商品自身的價值不能與它作為貨幣的價值完全相等,且不能用以(直接)兌換商品,就稱為信用貨幣。

筆者認為,貨幣實質上是中央銀行代替社會發行的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負債。信用貨幣表明了一種債權債務關系,而流通紙幣則實際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債券。當存在流動性過剩時,貨幣與其他商品實現交易的速度大大加快了。這表明,持有貨幣的債權人希望盡快把貨幣與其他商品交換,實現自己的債權。由於所有的債權人都希望用貨幣換回其他商品,貨幣就出現了貶值的壓力。貨幣流通速度越快,則貨幣貶值壓力越大。這時,如果貨幣持有人手中的債券無法得到等值的償還,就會發生搶購風潮,物價飛漲,整個社會就會發生通貨膨脹。

中國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是,近幾年M2與GDP繼續維持高位,卻沒有發生通貨膨脹,一般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從貨幣超發壓力到全社會物價水平的普遍、持續上漲有一定的時滯。由於現代信用貨幣的復雜性,貨幣超發壓力往往不會立即導致物價的廣泛上漲。這種滯後期的長短往往取決於宏觀經濟數據的准確程度、不同價格指數的重視程度、社會公眾和企業對宏觀經濟的預期以及國家貨幣和財政部門對於通脹的態度。我們看到,現實經濟中貨幣發行量盡管已經在高位運行數年,而消費物價指數可能仍然是負數;而當貨幣當局為了抑制通脹將各個口徑的貨幣發行降下來時,消費物價指數可能仍然在上漲。如此,物價上漲相對於貨幣超發壓力的滯後效應,仍然會造成反通脹理論和政策上的混亂。例如,一些觀點認為,我國貨幣多發根本不會帶來物價上漲壓力,應當以貨幣超發來抑制有效消費需求不足導致的價格下降。這樣的論點把時滯效應理解成了貨幣多發與物價上漲沒有必然聯系。「通貨」的「膨脹」,並不會立刻帶來「通貨膨脹」,但時間上的不一致並不能否認貨幣超發是全社會物價水平的普遍、持續上漲的最基本的成因。

第二,收入差距擴大。財富向少數人集中,而富人的邊際消費傾向比較低。居民把大量的收入存入銀行作為養老金、醫療費用以及子女的教育費用。

第三,消費品企業的激烈競爭,阻斷了商品價格水平從原材料到工業消費品價格的傳遞,從不動產和資產價格到普通居民消費品價格的傳遞。

但是,我們也要明確,資產價格膨脹也會導致通貨膨脹。剛卸任國家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余永定先生就指出,僅看到物價指數的穩定而不注意金融資產和不動產價格的上漲, 很可能會導致貨幣政策過松, 以致不能及時制止泡沫經濟。他舉了日本的例子,上世紀80 年代末, 日本股票價格和不動產價格急劇上升, 但物價指數卻相當平穩, 因而沒有提高利息率, 緊縮銀根。泡沫破裂後, 日本陷入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余先生還提醒說,在目前中國存在大量超發、但暫時沉積為居民儲蓄存款的貨幣(我們暫時將這一部分貨幣稱之為「沉積貨幣」)的情況下, 資本市場的過度發展(也可以是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發展)很可能激活處於冬眠狀態的沉積貨幣,暫時退出流通的貨幣將重返流通領域去追逐商品, 從而導致通貨膨脹的復活。

所以,流動性過剩是通貨膨脹的前兆,從流動性過剩到通貨膨脹只有一步之遙。

【流動性過剩問題的解決】

可以從三方面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

·首先,改變信貸投向結構,大力開發中小企業和個人信貸市場。通過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規範金融生態秩序,強化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以保護債權為中心的規范有序的社會法律和信用環境,消化中國持續增長的國民儲蓄。

·其次,大力發展資本市場,調整金融市場結構。鼓勵合規資金進入股票等資本市場,鼓勵和擴大企業通過發債方式籌措資金,培養機構投資者,使之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建立統一的全國債券市場、多元化的市場風險配置機制,有效配置金融資源。

·最後,鼓勵、支持銀行業的產品創新,調整金融產品結構,疏導流動性。要拓展商業銀行的運作空間;發展貨幣市場基金,發展包括資產證券化,以債券為基礎的衍生工具以及多種組合的利率、匯率產品和債券品種系列等新產品,發展公司和私人理財增值服務。發展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外的理財託管產品,逐漸改變商業銀行的生存方式。

Ⅳ 近三年中國的貨幣流動性結構有何特點為什麼

作者:鄧志超

來源:中國貨幣市場

內容提要

2019年中國金融市場的一個高頻詞是「寬貨幣緊信用」。數據顯示,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自2017年底進入「8」時代,2019年11月公布的M2同比為8.2%。光從數值上來看,8.2%的廣義貨幣同比增長已經不低了,然而金融市場的感覺卻依然偏緊。

那麼很自然的一個疑問是,什麼樣的貨幣增速較為合適?當前的貨幣流動性為什麼給市場參與者造成偏緊的感覺?造成這種偏緊感覺的原因何在?展望2020年,我國的貨幣流動性可能呈現怎樣圖景?

一、貨幣流動性的定量分析

首先從理論上分析一個基本問題,貨幣的供應量如何規劃?這一問題的答案取決於貨幣政策目標。

傳統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政策目標是追求通脹平衡和經濟增長,因此簡單地理解貨幣增速大致能覆蓋經濟增長率與通脹率之和(用公式簡單表示為:M2=GDP+CPI)。然而,這一理論與我國的實踐顯然有矛盾之處。

圖1顯示的是我國M2同比與GDP和CPI同比之差(M2-GDP-CPI)的情況。按照貨幣理論,三者的差值應該常年在零值上下波動。然而圖1中的差值卻常年為正,且幅度頗大,特別是2009年呈現一個山峰狀,最高時M2增速超出GDP和CPI增速之和23%,是一個較大幅度的貨幣供應量增長。不少學者和分析師認為這是我國「貨幣超發」的一個證明。

圖1 M2-GDP-CPI(1995至今)

單位:%

註:數據皆為同比數據;GDP數據為季度數據,為分解為月度,筆者進行了平滑轉換。

數據來源:wind資訊,筆者整理

然而,以M2-GDP-CPI來衡量「貨幣超發」並不全面。

原因一方面是發展階段不同所適用的理論不同。M2=GDP+CPI貨幣理論建立在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這種環境以經濟平穩增長為前提假設。換言之,是以發達成熟的經濟體為藍本。而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長期快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大量原本不被賦值的資源被「貨幣化」。所以M2=GDP+CPI並不適用於衡量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階段所需要形成的貨幣需求。

另一方面是對資產價格的忽略。M2=GDP+CPI公式一個廣為詬病的問題是,沒有充分考慮到資產價格的變化。近年來,全球各大央行逐漸將資產價格穩定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之一。事實上,資產價格增長所形成的貨幣需求已經佔到了貨幣供應的很大一部分。

客觀來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貨幣供應量確實存在於「超發」的情況,這使得我國貨幣流動性非常充足,進而對經濟增長有刺激作用。然而,這一情況正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而變化。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M2和社融增速要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這是自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不再提M2增長目標之後對貨幣供應量規劃的進一步明確,也預示著M2=GDP+CPI公式在我國經濟發展未來的一個時期內成為貨幣流動性的政策取向。

其背景是經濟結構的調整下貨幣政策框架的轉型,從數量型進一步向價格型轉變,而產生的影響是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對於貨幣流動性「吃緊」的感覺。

二、貨幣流動性對資產價格形成向下壓力

當前,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對於貨幣流動性的感覺大相庭徑,相對而言,貨幣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足,而資本市場卻普遍感到「吃緊」。

在廣義貨幣供應量上,資本市場的「吃緊」也是有跡可循的。將圖1中2013年之後的部分放大形成圖2,我國M2-GDP-CPI的數值於2017年四季度由正翻負,預示著貨幣供應量覆蓋不了經濟增長和物價波動。在隨後的兩年中,只有2019年初M2-GDP-CPI短暫回歸正值。

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是,M2-GDP-CPI為負意味著什麼?筆者的觀點是,貨幣供應量不足以覆蓋實體經濟增長和消費品價格波動,從而牽連了資產價格向下。

圖2 M2-GDP-CPI(2013至今)

單位:%

註:GDP數據為季度數據,為分解為月度,筆者進行了平滑轉換。

數據來源:wind資訊,筆者整理

理解這一點並不難。從前文中可知,我國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貨幣超發」,而「超發」貨幣可能的去處一是資源的貨幣化,二是資產價格的上升。如果我們將原本沒有貨幣化的資源也看做一種資產,貨幣化的過程就是資產價格從零到有交易價格的過程。那麼「超發」貨幣的這兩個去處都可以看做是資產價格的上升。

筆者用API表示資產價格指數,上述M2=GDP+CPI拓展為M2=GDP+CPI+API。倒推一下,API=M2-GDP-CPI,這一公式所表示的就是圖1和圖2中差值運行情況。而從圖2中可以清晰的看到,2017年四季度後M2-GDP-CPI為負,但幅度不大。然而,時間進入到2019年四季度後,負值的幅度陡然增加,觸及-2.5%左右。於資本市場中,現實的表現是股市、債市,以及規模最大的房地產市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下降,背後都有著流動性收縮的影子。

這可能是當前資本市場感覺貨幣流動性「吃緊」的數字解釋,因為貨幣供應已經不足以覆蓋經濟增長和物價波動了,所以一部分流動性從資產價格中撤出,以彌補前兩者。

需要指出的是,關於M2=GDP+CPI+API是否成立,理論研究並沒有統一的意見。但是絕大部分研究人員都認為,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上升吸收了大量「超發」的貨幣。

三、貨幣流動性收縮的原因

資產價格有向下的壓力是因為整體貨幣供應量提供的流動性不足,筆者稱之為貨幣流動性收縮,那麼收縮的原因是什麼呢?

理論上,廣義貨幣的形成由貨幣發行和貨幣創造兩個環節共同構成。如前文所述,貨幣發行由央行的貨幣政策所制定的發行規則和規劃所決定,主要受央行對宏觀經濟增長和物價波動的研判;貨幣創造由商業銀行和企業共同創造,主要受經濟繁榮程度的影響,經濟越繁榮基礎貨幣在一定時間段內周轉次數越多,創造的廣義貨幣就越多,反之則反是。

考慮到2001年加入WTO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外匯占款成為人民銀行投放貨幣的主要渠道。筆者整理了M2總量(實際貨幣量)、外匯占款(人民銀行外匯占款)*貨幣乘數等數據用以描述理論上的貨幣供應量,繪製成圖3。

從圖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14年二季度之前,M2總量與外匯占款*貨幣乘數後的理論貨幣量幾乎重合,只是在2009年前後出現小幅分叉,這是受2008我國四萬億刺激政策影響。然而2014年三季度開始,M2總量和外匯占款*貨幣乘數開始出現明顯背離,且再也沒有重合。

原因從圖3中的國際收支總差額中可以得出。2014年開始,我國國際收支總差額出現了大幅度下降,這意味著外匯占款渠道下的外匯流入大幅下降,從而使得貨幣投放渠道受阻。特別是2015年「811」匯改之後,外匯儲備出現較大幅度波動,更是降低了外匯占款渠道下的貨幣投放。

圖3 M2、外匯占款、國際收支(2000年至今)

單位:億元

註:國際收支總差額數據為季度數據,為分解為月度,筆者進行了平滑轉換。

數據來源:wind資訊,筆者整理

也正是在2014年三季度,人民銀行創設了中期借貸便利工具MLF,隨後又在2015年二季度創設了抵押補充貸款工具PSL。筆者將兩者相加,圖3中用紫色的線表示兩者的余額,並沒有很明顯的特徵。

但當筆者將MLF和PLS之和加到外匯占款,之後乘以貨幣乘數後,發現新的(外匯占款+MLF+PSL)*貨幣乘數的理論貨幣總量與M2總量幾乎重合。說明當前,我國貨幣供應的主要渠道已經由外匯占款轉變為「外匯占款+央行創設的貨幣投放工具」。

至此,我們得到近期貨幣流動性收縮的一個重要原因:貨幣投放渠道的切換,以及背後我國國際收支格局的變化,由雙順差格局向貿易項下小幅順差、資本項下小幅逆差、總體平衡的轉變。這一變化使得長期以來在雙順差寬貨幣環境下浸溺慣了的資本市場變得不再適應。

貨幣流動性收縮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在貨幣創造環節。現階段從外部環境看,全球政治格局出現重大變化,經濟發展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同時金融風險不斷上升;從我國自身來看,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兩項因素作用,使得整個經濟體呈現一定程度的「悲觀預期」,這就影響了貨幣創造程度和速度。特別是近期,我國民營企業投資下降較快,削弱了民營企業這一部門的貨幣創造。

四、2020年貨幣流動性展望

展望2020年,筆者對於我國貨幣流動性依然持謹慎樂觀態度。預期2020年我國貨幣流動性會保持2019年的整體趨勢,即M2=GDP+CPI格局大致不變,符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M2和社融增速要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同時資本市場的流動性緊張還將持續,原因在於:

首先是貨幣投放渠道有待明確。外匯占款已經不再適用於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貨幣投放主渠道了,這一點已是大勢所趨。事實上,我國應該培育自身大國信用的貨幣發行體制和規則。當前以MLF和PSL補充因外匯占款而減少的貨幣投放,是一個暫時性的過渡舉措。短期內,人民銀行還將繼續使用這一過渡手段。

然而,人民銀行必將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濫用進行大水漫溉,同時全面放鬆貨幣政策的空間也非常有限。所以,貨幣流動性的源頭貨幣投放環節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放鬆,這就限制了貨幣流動性大幅寬松的可能。

其次是國內外經濟環境短期內難出困境。國內外經濟所處環境在短期內很難出現大幅度向好變化,這使得企業家的投資信心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只能慢慢恢復,貨幣創造環節,特別是貨幣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的環節也隨之放慢,而這又反過來影響了經濟環境的向好。從我國整體經濟體來看,用內生性的經濟結構代替原來投資推動型的經濟增長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內內生的經濟元素發展情況決

Ⅳ 麻煩分析一下當前我國貨幣流動性泛濫的原因

熱錢流入,美元貶值。

Ⅵ 流動性和哪些因素有關如何解決流動性過盛或不足

和流通的貨幣量有關,流動性過剩則通過各種手段減少貨幣流通量,相反則增加貨幣流通量

Ⅶ 貨幣流動性減少有什麼壞處

貨幣流動性降低,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其壞處總的來說有一下幾點:

1.物價的持續下降會使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繼而減少生產或停產。

2.物價持續下降將使債務人受損,繼而影響生產和投資

3.物價持續下降,生產投資減少會導致失業增加居民收入減少,加劇總需求不足

4.如果經濟持續惡化,將會引起舌部動盪。

但是從另外的觀點來看,如果適當的流動性減少,他也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

1.通貨緊縮將促使長期利率下降,有利於企業投資改善設備,提高生產率。

2.在適度通貨緊縮狀態下,經濟擴張的時間可以延長而不會威脅經濟的穩定。

3.如果通貨緊縮是與技術進步、效益提高相聯系的,則物價水平的下降與經濟增長是可以相互促進的。

4.同時他將會促進社會財富的在分配,實物資產的持有者受損,現金資產將升值。

Ⅷ 貨幣流動性的影響探討

貨幣流動性影響資產價格的理論探討
貨幣流動性的變化趨勢反映了寬松或者緊縮的貨幣環境,資產價格在不同貨幣政策環境中的變化特徵是每一個機構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貨幣流動性的經濟涵義
貨幣流動性(Monetary Liquidity)反映了貨幣供應的一種基本狀況。 在宏觀經濟層面上,我們常把流動性直接理解為不同統計口徑的貨幣信貸總量。 居民和企業在商業銀行的存款,乃至銀行承兌匯票、短期國債、政策性金融債、貨幣市場基金等其他一些高流動性資產,都可以根據分析的需要而納入不同的宏觀流動性范疇。 衡量貨幣總量的指標包括 M0、M1、M2、M3等M0指流通中現金。「狹義的貨幣」— M1,通常是由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為貨幣公眾所持有的現金及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所組成。「廣義的貨幣」— M2 在M1的基礎上加入了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M3則在M2的基礎上又加入了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的負債。廣義貨幣涵蓋了不同金融機構持有的各種貨幣形式,較好適應現代經濟的需要,已成為發達國家貨幣當局關注的重要指標。。 我國央行定期公布狹義貨幣供應量M0和M1,以及廣義供應量M3的統計數值。
貨幣數量理論(Quantity Theory of Money)指出了貨幣供應量同經濟活動及物價水平的相互關系,具體可由費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表示: MV=PT。 其中,M指貨幣供應量;V指貨幣流通速度;P指平均價格水平;T指商品和服務的交易量。理論假設貨幣流通速度(V)和交易量(T)在短期內不發生改變,這樣,貨幣供應量(M)的增加會引起價格水平(P)的增加,導致通貨膨脹。流動性的具體形式深受金融機構及其實際活動方式變化的影響,其復雜多變性可能使傳統貨幣數量理論所理解的貨幣與經濟的關系變得不穩定。
近年來,資本市場及其衍生品市場迅速發展,許多經濟學家提出貨幣是用來滿足所有經濟活動的需要,其中不僅包括流通中的商品,也應該包括資產,因此應將費雪等式修正為MV=PT+S,這里S代表資本市場對貨幣的需求。 另一個關於傳統貨幣數量理論的批評在於,很多學者認為貨幣流通速度(V)根據經濟和商業活動的環境發生改變,不應假設其保持完全不變。 這些對貨幣數量理論的改進建議體現了經濟活動的發展變化,貨幣數量理論所揭示的基本規律值得我們學習和繼續探索。
貨幣流動性的變化趨勢反映了寬松或者緊縮的貨幣環境。流動性過剩的經濟學定義是:流通的實際貨幣量同經濟均衡狀態下所需貨幣量之間的正偏差。流動性過剩可以理解成貨幣供給超出了保持物價長期穩定的需要。 根據流動性過剩定義,在衡量貨幣流動性過剩時,首先估算出經濟均衡狀態下的理論貨幣流通總量,然後計算與實際貨幣總量的差額,取得過剩或短缺的具體數值。在實際應用中,什麼水平的貨幣供應量最為合理很難確定,並且在經濟學理論中的爭論也很多。 因此,我們在實際中觀察的貨幣流動性過剩並不是絕對層面的過剩,而是相對的過剩,也就是貨幣流動性寬松或收緊的發展趨勢。
我們可以用貨幣增長率同名義GDP增長率的比值衡量貨幣流動性的變化趨勢。假設貨幣流通速度不變,若貨幣供應與流通速度的增長率超過實物和價格的增長率,流動性有寬松的變化趨勢,反之則有緊縮的變化趨勢。 另外,我們也可以用代表貨幣流動價格的真實利率水平衡量流動性。 當利率下降時,流動性有寬松的變化趨勢,反之則有緊縮的變化趨勢。
貨幣流動性影響資產價格的理論解釋
保持平穩的價格水平一直是貨幣政策當局關注的焦點和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之一。資產價格水平得到貨幣政策當局的關注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泡沫,在90年代高科技股票泡沫中得到進一步體現。 上面的兩個階段(1923—1929年和1994—2000年)中,股票市場指數在兩個六年中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年增長,而且都伴隨著較低和平穩的通貨膨脹水平,以及很高的真實GDP增長率。 同時,貨幣流通量和貸款同樣在這兩個階段中高速增長。這些事實顯示資產價格對經濟的影響巨大,也揭示了貨幣供應量與資產價格水平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已經成功地將消費品價格水平控制在比較穩定的水平。美聯儲主席Bernanke曾指出,西方國家的貨幣政策重點已經從通貨膨脹轉移到資產價格。 前美聯儲副主席Ferguson 也指出了貨幣當局關注資產價格的原因所在:由於資產價格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的重要一環,資產價格的非常變化將導致貨幣政策無法對經濟活動產生有效影響;另外,資產價格中包含了貨幣政策的重要信息,具有信息揭示作用,央行需要確保其揭示的信息與貨幣政策相一致。貨幣政策當局加強對資產價格的關注,一方面反映出了資產價格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要求機構投資者更清楚地認識貨幣供應對資產價格的作用機制,把握市場走向。
貨幣流動性對資產價格(包括債券、股票和房地產價格)的影響在理論上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解釋:?
第一,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告訴我們:流動性的提高會引起短期利率的下降;短期利率下降又會引起長期名義利率的下降;長期利率的下降引起股票價格上漲。美聯儲現行貨幣政策通常的做法是,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制定一個目標利率,然後調整貨幣供給(聯邦儲備金的供給)狀況,直到聯邦儲備金率達到目標利率水平。 假設美聯儲希望降低利率,聯儲選擇公開市場操作手段在銀行間市場上買入債券,這導致債券的價格上升、回報率下降,利率隨之下降。 聯儲的行為提高了商業銀行可以持有的聯邦准備金,既而提高了商業銀行發放信貸的額度,最終提高了經濟中流通的貨幣總量。
利率水平可以衡量貨幣流動的價格。長期利率同短期利率具有緊密的聯動性,而且債券資產(如國債)的回報率是衡量長期利率水平的重要標准這樣,債券利率在流動性增加時下降具有理論依據。長期利率的下降減小了債權資產的回報率,在股票資產風險溢價水平保持不變時,也就相應降低了投資者對股票類資產的要求回報率。對股票資產的要求回報率降低使得當前股票資產的回報率超出人們預期,人們將擁有的貨幣投入股票抬高股票價格,降低股票回報率,直到與要求回報率相吻合股票的價格取決於股票的供求關系。 而在計算股票內在價值時(比如DDM模型,股票的內在價值=未來收益/要求的回報率),股票代表的公司的未來收益或分紅情況,以及利率和要求回報率,都起到決定性作用。(Baks and Kramer, 1999)。
債券利率下降與股票價格上升也可以通過替代效應進行解釋。 資金具有逐利性,當債券資產回報率下降時,資金會進入股票市場以獲得高回報,直到資金的進入促使股票價格上漲,回報率降低,達到股票資產應有的風險溢價水平為止。另外,流動性增加後的寬松貨幣環境提高了對經濟產出的預期,也提高了對公司盈利狀況的預期。 要求回報率的下降和公司盈利預期的提高會增加股票的內在價值。
第二,貨幣數量理論表明,當貨幣的流動性高於經濟的需要時,會抬高價格水平。 在物價指數保持穩定時,資產價格就會上漲。這個解釋基於貨幣過剩帶來的財富效應,居民所擁有的用貨幣計量的財富增加了;財富效應將用來購買商品;如果消費品價格保持穩定,那麼財富會流向資產,資產價格水平就會上漲。 這個解釋同樣適合現代貨幣數量理論(MV=PT+S,S代表資產對貨幣的需要)所代表的關系,貨幣需要滿足所有交易的需要,不僅包括消費品,也包括資產。 從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兩次股票市場泡沫來看(1923—1929年,1993—2000年),都存在著物價穩定和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現象。
很多學者就美國歷史情況對貨幣流動性影響資產價格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包括: ?
Jensen and Johnson (1995)用利率調整方向的變化作為衡量美聯儲採取緊縮貨幣政策或寬松貨幣政策的標准。 他們分析了1962—1991年間美國股票回報率同貨幣環境之間的關系,發現股票市場同貨幣環境緊密相關,當貨幣環境寬松時的股票回報要高於當貨幣環境緊縮時。 Patelis (1997)採用不同的貨幣政策變數也得出了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產生作用機制的結論。Mashall(1992)對美國1959—1990年間的季度數據進行分析,他用M1增速同消費佔GNP比例進行比較來衡量貨幣增長,發現實際股票回報率同貨幣增長呈弱正相關。Conver, Jensen and Johnson(1999)發現一些國家的股票回報同美國貨幣政策的相關度十分顯著,有的甚至要強於同國內貨幣環境的相關度。Baks and Kramer(1999)研究貨幣流動性在國際市場間的作用機制。他們發現G-7國家貨幣流動性的增加同G-7國家真實利率的下降和真實股票價格的上漲保持一致。 Bordo and Wheelock(2004)研究了美國歷史上的重大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機,發現金融泡沫的形成一般伴隨著貨幣發行和銀行貸款的超額增長。
Ferguson(2005)用M3增長率代表貨幣供應量的變化,發現貨幣流動性的增長同股票價格的相關聯程度有限,而同房地產價格的關聯程度非常高。 他認為統計上的非顯著並不能否定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機制,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股票價格的波動過於頻繁,普通的相關性分析並不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總結前面的分析,貨幣流動性對股票資產的價格具有作用機制在理論上已經達成共識:寬松的流動性對股票市場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理論界一方面對兩者的相關性給予了高度肯定,一方面正尋求在統計分析方法中的突破。
中國貨幣流動性與股票價格相關性分析
(一)我國貨幣流動性的主要特點
我國目前已經基本上建立了以穩定貨幣幣值為最終目標,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控基礎貨幣(操作目標)的框架。人民銀行當前的貨幣政策取向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流動性政策以調整貨幣供應量的管理為主(人民銀行,2005)。 根據我國現行外匯制度,企業要將外匯余額賣給外匯指定銀行,這就是所謂的強行結售匯制度。而外匯銀行必須將超過外匯指定頭寸以外的外幣資金賣給央行,這樣我國央行就成為了外匯市場事實上的接盤者,央行流動性管理的主動性比較弱。 央行為對沖巨大外匯占款而大量增加貨幣投放是造成我國流動性充裕的直接原因,這樣,寬松的貨幣流動性成為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
第一,貨幣供應量佔比很大,增速很快。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貨幣供應量M2佔GDP的比例非常高,單就M2佔GDP的比例發展趨勢來看,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這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了我國貨幣流動性寬松的狀況。
第二,貨幣增速與GDP增速比較。圖3顯示了過去15 年中(1991—2005年) M2增速同GDP增速的比較。 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在大多數年度里超過GDP增速。
第三,市場利率呈下降趨勢。我國利率形成機制仍不完善,沒有形成公認的貨幣市場基準利率。 在眾多的短期利率中,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同美聯儲的聯邦儲備金利率最為相似。同業拆借利率是一個市場化的利率,具有成為基準利率的必要條件。在沒有更佳選擇的情況下,我們用7天內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作為衡量流動性的價格的標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逐年下降趨勢反映出我國存在貨幣流動性寬松的現象。國債到期收益率同樣呈現下降趨勢,一定程度反映了長期利率變化情況。但是,我們發現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走勢同M2增速—GDP增速之間的變化沒有保持一致。這是由於兩個指標所體現的內容有所不同。 M2的主要成分是流通中貨幣和銀行中存款,沒有反映出非銀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貨幣,體現的是流通和儲蓄的貨幣狀況;而貨幣市場利率反映的是金融機構所有的貨幣情況,體現了投資行為中的貨幣供求狀況。筆者認為,用利率反映的貨幣流動性具有更加廣義的內涵。
(二)我國資本市場與貨幣流動性相關性的統計分析?
貨幣流動性同資產價格的關系可以總結為:流動性的增加具有財富效應,居民用貨幣衡量的財富有所增加,增加對商品和資產的購買;流動性增加具有替代效應,引起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的下降,增加了股票投資的內在價值。 流動性具有逐利性,當貨幣流動性增加提高債券價格,降低債券回報率時,投資者會進入股票市場或房地產市場尋求更高回報。
在統計驗證分析中,我們選取了上證綜合指數作為股票市場回報的指標,選取房屋銷售價格指數作為房地產回報指標,選取銀行間國債回購利率作為固定收益回報指標。 用廣義貨幣M2增速與實際GDP增速的差額衡量貨幣流動性變化趨勢。 以1997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三季度為時間段,我們用向量自我回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的方法對上述指標進行了分析,我們從結果中發現,Akaike AIC和Schwarz SC指標中反映的貨幣流動性和股票指數相關性較弱。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Granger Causality Test)是一種分析指標關系是否存在先後關系的分析方法。 我們運用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方法進行分析時發現,貨幣流動性指標的發生在國債指標之前,貨幣流動性指標對解釋國債回購利率統計上顯著。貨幣流動性對於解釋房屋價格變化在統計上具有一定顯著性;貨幣流動性對於解釋股票回報在統計上顯著性較弱。
(三)統計結果分析和主要結論
理論界普遍認為,流動性的增加會抬高價格水平。 首先,流動性的增加具有財富效應。 居民用貨幣衡量的財富有所增加,如果消費品供給得到滿足,過量的貨幣會流入實體經濟,被用來購買資產,抬高房地產和股票資產價格;在物價水平沒有上漲的情況下,資產價格水平可能會大幅度上升。 其次,流動性增加具有替代效應,引起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的下降,從而減小了人們對股票資產的要求回報率,增加了股票投資的內在價值。資金具有逐利性,當貨幣流動性增加提高債券價格,降低債券回報率時,過剩的資金促使投資者尋求更高回報的投資途徑。我們在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中發現:第一,我國流動性充裕,廣義貨幣佔GDP比例同其他國家相比很高;盡管央行採取多種手段收緊流動性,但是近年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持續下降,流動性充裕在短期利率中的表現明顯。 第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貨幣流動性對提高債券類資產價格的影響顯著,代表長期利率的7年期國債到期收益債率同短期利率走勢保持一致。 第三,統計結果反映的流動性對股票價格的作用顯著度有限。
總結相關理論和我國實證分析,我們認為流動性是決定債券類資產的決定性因素。貨幣流動性是股票資產價格和上升的必要條件。 統計結果不夠顯著是由於股票價格波動頻繁,影響我國股票變化的因素比較多而且復雜,需要應用更加精密的統計方法進行深入研究。 2005年底以來,隨著股權分置等改革的完成,股票市場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者的信心提高,流動性充裕帶來的大量資金尋求債券之外的投資回報,這樣的資金供給為股票市場的大有作為提供的有力支持。從股東開戶數的上升來看,大量資金進入股市無疑是股票市場上漲的首要支持力量。 綜合分析,我們認為在對股票類資產的分析中,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的作用。 需要註明的是,本文研究的是流動性對資產價格的一般規律,我們相信短期內債券和股票資產價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的匹配,在進行具體投資時機和產品選擇時,應考慮可能會對供求關系產生影響的多方因素。?
我們認為,機構投資者在進行資產配置決策中應考慮貨幣流動性因素。現階段,國際貿易情況、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變化等因素是影響我國貨幣流動性狀況的重要原因,值得投資者關注。另外,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深入發展,資產價格在經濟中的作用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因此,央行在進行貨幣政策決策時應考慮資產價格因素。
參考文獻
[1] Alex D.Patelis.Stock Return Predictability 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J].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52, No.5,1997.1951-1972.
[2] Ben S.Bernanke and Alan S.Blinder.The Federal Funds Rate and the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2, No.4,1992.901-921.
[3] Borio and Lowe.Asset Prices,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tability: Exploring the Nexus[P].BIS working paper, No.114,2002.
[4] C.M.Conover, Gerald R.Jensen, Robert R.Johnson.Monetary Enviroments and International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23,1999.1357-1381.
[5] David A.Mashall.Inflation and Asset Returns in a Monetary Economy[J].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XLVII, No.4.
[6] Europe Central Bank.ECB MB (European Central Bank, Monthly Bulletin)[C].May 2001.
[7] Friedman, M.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1968.2-17.?
[8] Federal Reserve Bank.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Purposes & Functions[J].9th Edition, June 2005.
[9] Gerald R.Jensen and Robert R.Johnson.Discount rate changes and security returns in the U.S.1962-1991[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5,vol.19, 79-95.
[10]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課題組.關於完善我國中央銀行流動性管理研究[R].2005.
[11]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課題組.中國利率形成機制研究報告[R].2005.

Ⅸ 流動性不足就是通貨緊縮嗎

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

Ⅹ 為什麼次貸危機引起流動性短缺

眾所周知,次貸危機是因為無法收回的貸款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造成了歐美銀行的資產損失,進而導致了市場的流動性短缺。所謂的市場缺乏流動性,就是指市場缺錢,從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注資情況看,至少是幾千億,而這個市場,自然是指歐美的市場。也就是說,歐美市場上有幾千億的貨幣退出了流通領域。很顯然,在流通中第一輪中,之前銀行通過貸款的方式放出的貨幣支付給了房地產開發商,如果現在市場被定義為流動性短缺,那麼,它們在哪裡呢?

我也沒有想明白,只能進行一些猜測。從流通的角度看,這些錢無外乎有幾個最終去向:

其一,部分作為工資回到工薪階層的手中,從歐美的儲蓄情況看,並沒有顯示出顯著的增加,那麼這些錢不太可能是被大眾存在銀行里,並且,如果是存在銀行,仍然可以被用來貸款,並不會造成貨幣短缺。在美國人強烈的消費慾望下,很可能部分貨幣又回到某些歐美財團的手中,而另外的部分貨幣,可能是在美國人的消費中被中國的貿易順差所獲得。當然,還有部分貨幣在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行情下流向了中東,這和中國製造類似,不同的僅是商品變成了石油而已。這些流向其他國家的美元貨幣都變成了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真正的沉澱下來。當然,最近不斷看到主權資本入股華爾街新聞來看,這部分錢正在努力積極的回到歐美。這背後不過是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換回的部分金融股權,能否由此改變一些今後世界的游戲規則仍不得而知。

其二,部分貨幣從工薪階層和其他環節流通到部分歐美財團手中後,短期導致市場缺錢,然後美聯儲降息,又導致這些財團將這些貨幣不得不投資到其他地區,比如人民幣不斷升值的中國。這就導致中國近期的國際熱錢迅猛增長,連財政部都說可能有五千億之巨,也讓我們的央行忙於治理通貨膨脹去了。如果這樣的話,美聯儲降息和熱錢涌進將成為一個惡性循環,導致貨幣越來越多的進入歐美以外的地區。這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一旦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結束,即使可能被中國的財政部扒一層皮,熱錢們仍然要獲利離場,重新回到歐美市場,那麼,是否會導致歐美地區來一場猛烈的通貨膨脹呢?這個可能還是要取決於量化指標才能定論。

一切都是猜測,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這些錢並沒有被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們收回,只是流向了不同的市場。在大家都想投資的背景下,少部分可能沉澱,而大部分仍然在世界上別的市場上以本國貨幣的形式流通。他們最終仍然是以各種形式追逐回報最高的市場,誰在駕馭他們,下一站去哪裡,有人知道,但不是我。

熱點內容
2020年9月24日漲停板股票 發布:2024-05-03 12:19:08 瀏覽:929
想學炒股應做什麼功課 發布:2024-05-03 12:18:56 瀏覽:801
愛勝股票軟體公式 發布:2024-05-03 11:36:58 瀏覽:363
怎麼破解股票軟體密碼保護 發布:2024-05-03 11:36:09 瀏覽:715
金融禮儀怎麼辦信用卡步驟 發布:2024-05-03 11:35:16 瀏覽:946
在股市什麼是綿綿陰跌型 發布:2024-05-03 11:33:09 瀏覽:660
基金零存整取哪個好 發布:2024-05-03 11:32:15 瀏覽:121
股票炒股用什麼手機軟體 發布:2024-05-03 11:29:52 瀏覽:832
為什麼國家鼓勵炒股 發布:2024-05-03 11:21:22 瀏覽:257
今年股市如何發展 發布:2024-05-03 11:10:28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