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會導致一個國家貨幣貶值
① 一個國家的貨幣為什麼貶值為什麼會升值受什麼因素影響!
1.貶值和升值是相對的。實際上錢印多了,它就會貶值,相當於牛奶中加了水。
2.如果歐美大國調整匯率戰略,我國貨幣可能是被升值,實際上在國內卻貶值,這樣一來便宜了在國外混的人,但卻讓國內百姓飽受通脹之苦。
3.如果一國持有另外一國巨額國債,由於被持有國的國債或金融資產升值,會導致此國的貨幣升值。比如我國持有美國巨額國債,如果美元升值,會直接導致人民幣升值。
4.對於國內百姓來說,升值和貶值沒有太大意義。而通脹率卻會影響人民的基本生活。而影響通脹率的最主要因素,一是超額印發貨幣,二是不斷增大的外貿出口。外貿出口會換回大量外匯,而這些外匯一旦換成人民幣會增加貨幣供給,從而導致輸入性通脹。
② 造成貨幣貶值的原因有哪些匯率是如何形成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貨幣貶值的幾種常見原因如下: 一、有貨幣發行,但無可購買對象。 如:貨幣發行以來,由於缺少可購買對象,形成貨幣相對過剩,結果,有限的供應,讓「售價」一再發生瞬息萬變地攀升,最後的效果是,大堆的貨幣只換來區區一個小玩意兒。 二、貨幣發行量過剩。 例:現在,通過發表原創作品的方式,每掙取到1分的經驗值,財富積累才增加1點。可是,在先前,增加1分財富值便可以獲得5至10點財富值積累。這使得大量的「財東」在論壇出現。於是,每當「商品」上架,這些財東們便龔斷購買機會,一擲千金、揮金如土,令貧士們嘆息不已,看著手中的財富值日漸增多,卻沒有機會參與購買,便生出一種「錢財糞糞土」的感覺來…… 三、經濟方面缺少宏觀調控。 作為財富值經營的官方機構,在提供實質性商品交易服務時,標價過高,以賣得高價為樂,結果,商品的實際市場價失控,市民們紛紛感到洛陽紙貴。 匯率(exchange rate) 【概念】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匯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則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1.76美元。商品的價格降低,競爭力增強,肯定好賣,從而刺激該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匯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則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50美元。高價商品肯定不好銷,必將打擊該商品的出口。同樣,美元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就會制約商品對中國的進口,反過來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卻會大大刺激進口。 你現在應該明白為什麼日本和美國佬總愛叫嚷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就會大大增加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打擊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並反過來刺激中國大量進口他們的商品。同時你也應該明白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為什麼說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是對國際社會的重大貢獻了?如果人民幣貶值,其他國家的金融危機將更糟糕! 正是由於匯率的波動會給進出口貿易帶來如此大范圍的波動,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實行相對穩定的貨幣匯率政策。中國大陸的進出口額高速穩步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政策。 【產生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種類】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 (2)按制訂匯率的方法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①基本匯率。各國在制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制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一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制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 ②套算匯率。是指各國按照對美元的基本匯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貨幣之間價值比率的匯率。 (3)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 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 ④現鈔匯率。一般國家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只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產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4)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①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賣出外匯後,即以電報委託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給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電匯付款快,銀行無法佔用客戶資金頭寸,同時,國際間的電報費用較高,所以電匯匯率較一般匯率高。但是電匯調撥資金速度快,有利於加速國際資金周轉,因此電匯在外匯交易中佔有絕大的比重。 ②信匯匯率。信匯匯率是銀行開具付款委託書,用信函方式通過郵局寄給付款地銀行轉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付款委託書的郵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佔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 ③票匯匯率。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一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所使用的匯率。由於票匯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一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佔用客戶的頭寸,所以票匯匯率一般比電匯匯率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由於銀行能更長時間運用客戶資金,所以長期票匯匯率較短期票匯匯率低。 (5)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①即期匯率。也叫現匯匯率,是指買賣外匯雙方成交當天或兩天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 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錢匯兩清。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要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而引起的。遠期外匯的匯率與即期匯率相比是有差額的。這種差額叫遠期差價,有升水、貼水、平價三種情況,升水是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貼水則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便宜,平價表示兩者相等。 (6)按對外匯管理的寬嚴區分,有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①官方匯率。是指國家機構(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布的匯率。官方匯率又可分為單一匯率和多重匯率。多重匯率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貨幣規定的一種以上的對外匯率,是外匯管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目的在於獎勵出口限制進口,限制資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②市場匯率。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在外匯管理較松的國家,官方宣布的匯率往往只起中心匯率作用,實際外匯交易則按市場匯率進行。 (7)按銀行營業時間劃分,有開盤匯率和收盤匯率 ①開盤匯率。又叫開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剛開始營業時進行外匯買賣使用的匯率。 ②收盤匯率。又稱收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的外匯交易終了時使用的匯率 【標價方法】 確定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於是便產生了幾種不同的外匯匯率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 )(參考「應付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一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一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一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成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3)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決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貨幣分析說和金融資產說,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國際借貸說是美國經濟學家葛遜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為背景,較為完善地闡述了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他認為,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引起的,而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可分為流動借貸和固定借貸。流動借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固定借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一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借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一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率先提出的。其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匯率理論,由於它是從貨幣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貨幣的交換比率,合乎邏輯,表達簡潔,在計算均衡匯率和分析匯率水平時被廣泛應用,我國的換匯成本說就是 購買力平價說的實際應用。 匯兌心理說是1927年由法國巴黎大學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據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思想提出的。他認為,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慾望。這種慾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決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一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決定外匯供求進而決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貨幣分析說最突出的貢獻是它對浮動匯率制下現實匯率的超調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概括。 金融資產說闡述了金融資產的供求對匯率的決定性影響,認為一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產總量。當各種資產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產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產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產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產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產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研究匯率變化的經典理論】 主要有三個:英國學者葛遜的國際借貸說、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說、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說。其中以利率平價說和購買力平價說對市場的影響最大。 【現行國際匯率機制中隱藏的剝削】 青年學者劉周在「資本時代最大的資本」一文中,發現了現行國際匯率機制中包含的剝削。揭開了隱藏在國際匯率機制中的剝削秘密。該文認為: 現行國際匯率機制,是現行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有利於「少數剝削全世界的國家」的匯率機制。 舉例來說,以1美元兌換人民幣7.5元計算。一個美國人擁有8000美元,這在美國是比較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美國人拿著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兌換成人民幣就是60000元人民幣。而在中國物價極低而美國物價極高的條件下,用60000元人民幣在中國購買的實物比8000美元在美國所能購買的實物的價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這也就是說,這個美國人拿著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用不著生產,用不著勞動,用不著冒任何投資的風險,這8000美元就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增值,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利潤。這部分增值出來的利潤是從哪裡來的呢?它是靠無償佔有中國人民的血汗來實現的。中國與美國的關系如此,世界上一切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也基本如此——即發展中國家物價低而且貨幣匯價也低,發達國家物價高而且貨幣匯價也高(日本的情況有所不同,日元匯價低但是日本的物價極端地高,因此歐美國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無錢。但是,歐美國家的人到了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錢,因為一方面他們攜帶的本國貨幣可以換到成倍的所往國貨幣,另一方面所往國的物價又比本國物價低的可怕。所以他們在本國只可以買到一根火柴的錢到了發展中國家便可以買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基本現實)。所以,現行國際貨幣匯率機制是一種極其反動的匯率機制,它是西方發達國家剝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種極具隱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礎是國際間的強權關系,它的基本內容是由殖民地時代的殖民掠奪關系決定並逐步演變而來的。它與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和平掠奪的工具,而這種所謂的和平掠奪則是殖民地時代武裝掠奪的繼續。(真正平等的匯率機制,基本上應該以各國的物價指數作為主要的基礎指標。因為物價較低即說明其貨幣包含的實物量較多,因此其匯價也相對的應該較高;而物價較高則說明其貨幣包含的實物量較少,因而其匯價也相對的應該較低。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該文並認為:發達國家的資本家們(尤其是跨國財團的資本家),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資本和經營管理手段而在國際市場中賺取利潤。但是構成他們利潤的絕大部分,實際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國際貿易機制來實現的。我們知道,現行的不平等國際貿易機制,是歷史形成的。它是歷史上的殖民國家武力征服的產物,而且直到現在依然是依靠武力來維持的。所以,毫無疑問地,發達國家的資本家們,和平地在國際市場中賺取利潤的時候,他們實質上是在進行一種和平的掠奪;他們在進行這種偽善的和平掠奪的時候,實質上是在進行一種全新意義上的武力掠奪,實質上是在參與著一場跨越歷史時代的血腥的和骯臟的掠奪戰爭。資本家們正是這場骯臟戰爭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們的利潤依靠了他們各自國家的歷史上的武力,並且也依靠著現在的武力,所以,他們歸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賺錢,他們發的依然是戰爭財。所以,資本時代最大的資本,不是資本而是暴力。
③ 為什麼國家的貨幣會貶值
國家的貨幣之所以會出現貶值這種情況,其實不單單只有一個原因,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是有很多因素摻雜在裡面的,有復雜原因,也有很通透的原因。
如果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過多,勢必會引起貨幣的通貨膨脹,當通貨膨脹發生的時候,這個國家的貨幣就會出現貶值的情況。其實說白了,道理跟商品是一樣的。需求規律告訴我們,當供給大於需求的時候,商品就會出現貶值的情況,但是另一個方面,當一個商品的需求大於供給,這個商品就會出現所謂的價格上升現象,我想貨幣應該也是這樣的道理。
貨幣貶值跟一個國家的國際經濟狀況是密不可分的。就拿我們國家跟美國來說,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有一些是美元,但是美國卻在這個方面佔了極大的優勢,因為眾所周知美元是跟黃金直接掛鉤的,如果美元在美國境內加大印刷力度的話,他跟別的國家是不一樣的,一般不會引起他們本國國內的貨幣貶值,但是卻會另我們國家的外匯儲備直接貶值,這一系列的操作下來,其實是對人民幣貶值與否有很大的影響的。
其實呢,通貨膨脹維護與貶值是相互影響的。在經濟學上,貨幣貶值的直接原因是跟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量直接相關的,通過計算或與貶值率的公式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來。
可能有些地方說的不太准確,歡迎專業人士指出。
④ 貨幣升值貶值的原因是什麼
一般來說,如果貨幣的供應供大於求(發行量過大),那麼貨幣(紙幣)就貶值,會引起通貨膨脹;如果貨幣的供應供不應求(發行量過小),那麼貨幣(紙幣)就升值,會引起通貨緊縮。
貨幣能夠增值,首要的原因在於它是資本的一種形式,可以作為資本投放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本循環後,會產生利潤。
這種利潤就是貨幣的增值。因此,如果貨幣不參與生產經營而是像海盜的寶藏一樣被藏匿於某個孤島上,顯然不會發生增值。
(4)什麼情況會導致一個國家貨幣貶值擴展閱讀:
貨幣貶值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
從國內角度看,貨幣貶值在金屬貨幣制度下是指減少本國貨幣的法定含金屬量,降低其對金屬的比價,以降低本國貨幣價值的措施;
貨幣貶值在現代紙幣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紙幣數量超過所需要的貨幣需求量(即貨幣膨脹)時,紙幣價值下降。
從國際角度看,貨幣價值表示為與外國貨幣的兌換能力,它具體反映在匯率的變動上,這時貨幣貶值就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能力的降低,而本國貨幣對外匯價的下降。例如,如果100美元去年兌換300元人民幣,今年兌換400元人民幣,則人民幣貶值了。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具體表現為:
(1)出口有所限制。某國的貨幣升值了,那相對來說,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了,那出口的利潤就會減少。這樣的話,出口商就可能減少一定程度的出口商品。
(2)一定量的外匯「人間蒸發」。某國的貨幣升值了,其他國家的貨幣就貶值。這樣一來,以前所賺的外匯就不那麼值錢。
例如,以前的美元是:1美元=8元人民幣,若是:1美元=6元人民幣,那麼以前所賺的8000億人民幣就會變成6000億人民幣。即使貨幣數量還是8000億,但價值卻下降了。這樣,每8000億人民幣中,就會有2000億人民幣「人間蒸發」、「憑空消失」。
如果是「貨幣貶值」,那表現和以上的相反。事實上,無論是貨幣升值還是貶值,通常不是一件好事。前面說了,貨幣匯率(貨幣升值或貶值的數量)較大的變動,可能會對宏觀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因此,在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國家都力圖使自己國家的貨幣匯率保持穩定。
⑤ 一般出現什麼情況會導致本國貨幣貶值
貿易逆差,調低利率,增發貨幣等都將造成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又稱通貨貶值,Devaluation)是貨幣升值的對稱,是指單位貨幣所含有的價值或所代表的價值的下降,即單位貨幣價格下降。貨幣貶值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
貿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個季度、一個月等)出口貿易總值小於進口貿易總值,即貿易逆差。又稱「入超」、「貿易赤字」。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2011年一季度,中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利率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x時間×100%。加上x100%是為了將數字切換成百分率,與乘一的意思相同,計算中可不加,只需記住即可。
⑥ 貨幣什麼情況下會貶值,原因有哪些
一般貨幣貶值的原因有這么幾種情況:
1、債務過多;在正常環境下,者和投機者會基於關鍵宏觀因素確定貨幣價值。債務過多的國家經常出現貨幣貶值,因此被者視為風險過大。過度負債還會導致利息支付佔用國家預算太多,減少國家生產力並阻止經濟增長。國家信用評級也會因為債務過多而受損,導致借款成本進一步增加,給經濟發展造成危害。一個面臨大量債務的國家還可能通過貨幣貶值降低債務的實際價值。
2、中央銀行業務;中央在貨幣估值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每個中央銀行都控制自己國家的鑄幣權,並且持有大量外匯儲備。世界中央銀行持有數額巨大的外匯儲備,並基於未來趨勢加以調控。大多數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方面負有兩項任務,即控制通貨膨脹和確保經濟增長。中央銀行主要通過控制貨幣流動數量實現目標。通過降低利率或減少銀行儲備,中央銀行可以讓市場上流動更多貨幣。但增加貨幣供應量也會降低貨幣價值,這是最基本的供求關系原理。
3、經濟增長和中央銀行政策;在評估貨幣購買力時,者會考慮一個國家的增長預期。如果未來經濟增長看起來不好或進入衰退期,投機商會認定該國中央銀行將增加貨幣流動性刺激經濟。低利率導致借款成本降低並且增加經濟活躍度。因此,經濟放緩會導致寬松的鑄幣政策,也意味著貨幣貶值。
4、貨幣危機;貨幣危機發生在投機商迅速對一國經濟或貨幣政策失去信心時,通常是拖欠國債引起。在危機期間,賣壓很大,因為貨幣持有者競相出售貨幣。近代比較典型的經濟危機實例是1994年的拉美危機,1997年的亞洲危機和2000年以後的辛巴威危機。
5、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特殊情況;美元面臨的是特殊環境,因為它被認為是世界儲備貨幣,意味著是大多數國家的儲備貨幣。美元也是石油貿易的默認貨幣。由於它的特殊地位,這種貨幣的交易本身就有一定優勢。但長期來看,美元會處於明顯貶值趨勢。
⑦ 什麼原因會造成貨幣貶值
一國的貨幣貶值是因流通泛濫才會造成一國的貨幣貶值,本幣貶值一般會導致該國央行利率的調控。不然就會造成本國勞動力成本低下和生產力的低下,這樣會出現出口貿易的順差和貿易中的摩擦。
貨幣長期貶值也勢必會造成房地產的急劇升溫和房價的畸高,使人們買不起房,最終導致經濟結構的不穩定。同時對出口收入有影響:一國貨幣貶值通過降低本國商品相對外國商品的價值,使國外人們增加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本國居民減少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從而有利於本國的出口,減少進口。
在國際貿易和借貸活動中,收進貶值貨幣的一方會遭受損失,而要付出貶值貨幣的一方將從中獲利。主要工業國的匯率變化還會引起國際金融領域的動盪。主要貨幣的匯率不穩定還會給國家儲備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帶來巨大影響。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美國的過度消費和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過度儲蓄是這次危機爆發的深層原因。長期以來美國國內儲蓄一直處於低位,對外經濟表現為長期貿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佔GDP總額達到6%的水平,且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單」。
而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和石油生產國居民則是儲蓄過度,長期貿易順差,積累起大量的美元儲備。這些美國經濟體外的美元儲備需要尋找對應的金融資產來投資,這就為華爾街金融衍生品創造、美國本土資產價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礎。
(7)什麼情況會導致一個國家貨幣貶值擴展閱讀:
一般的情況,出現貨幣貶值,這個國家的央行會採取宏觀調控的各種手段。比如:提高存貸款利率,發行央行票據,提高銀行的存貸准備金等各種手段來調控貨幣的流通量。假如調控不力,就會出現投資過熱和貿易出口的增長,貿易出口長期順差會導致貿易摩擦,貿易摩擦最終導致貿易的萎縮。
⑧ 造成貨幣貶值的原因是什麼
一般貨幣貶值的原因有這么幾種情況:
1、債務過多;在正常環境下,投資者和投機者會基於關鍵宏觀因素確定貨幣價值。債務過多的國家經常出現貨幣貶值,因此被投資者視為風險過大。過度負債還會導致利息支付佔用國家預算太多,減少國家生產力並阻止經濟增長。國家信用評級也會因為債務過多而受損,導致借款成本進一步增加,給經濟發展造成危害。一個面臨大量債務的國家還可能通過貨幣貶值降低債務的實際價值。
2、中央銀行業務;中央在貨幣估值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每個中央銀行都控制自己國家的鑄幣權,並且持有大量外匯儲備。世界中央銀行持有數額巨大的外匯儲備,並基於未來趨勢加以調控。大多數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方面負有兩項任務,即控制通貨膨脹和確保經濟增長。中央銀行主要通過控制貨幣流動數量實現目標。通過降低利率或減少銀行儲備,中央銀行可以讓市場上流動更多貨幣。但增加貨幣供應量也會降低貨幣價值,這是最基本的供求關系原理。
3、經濟增長和中央銀行政策;在評估貨幣購買力時,投資者會考慮一個國家的增長預期。如果未來經濟增長看起來不好或進入衰退期,投機商會認定該國中央銀行將增加貨幣流動性刺激經濟。低利率導致借款成本降低並且增加經濟活躍度。因此,經濟放緩會導致寬松的鑄幣政策,也意味著貨幣貶值。
4、貨幣危機;貨幣危機發生在投機商迅速對一國經濟或貨幣政策失去信心時,通常是拖欠國債引起。在危機期間,賣壓很大,因為貨幣持有者競相出售貨幣。近代比較典型的經濟危機實例是1994年的拉美危機,1997年的亞洲危機和2000年以後的辛巴威危機。
5、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特殊情況;美元面臨的是特殊環境,因為它被認為是世界儲備貨幣,意味著是大多數國家的儲備貨幣。美元也是石油貿易的默認貨幣。由於它的特殊地位,這種貨幣的交易本身就有一定優勢。但長期來看,美元會處於明顯貶值趨勢。
望採納,謝謝!
⑨ 貨幣貶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般貨幣貶值的原因有這么幾種情況:
1、債務過多;在正常環境下,投資者和投機者會基於關鍵宏觀因素確定貨幣價值。債務過多的國家經常出現貨幣貶值,因此被投資者視為風險過大。過度負債還會導致利息支付佔用國家預算太多,減少國家生產力並阻止經濟增長。國家信用評級也會因為債務過多而受損,導致借款成本進一步增加,給經濟發展造成危害。一個面臨大量債務的國家還可能通過貨幣貶值降低債務的實際價值。
2、中央銀行業務;中央在貨幣估值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每個中央銀行都控制自己國家的鑄幣權,並且持有大量外匯儲備。世界中央銀行持有數額巨大的外匯儲備,並基於未來趨勢加以調控。大多數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方面負有兩項任務,即控制通貨膨脹和確保經濟增長。中央銀行主要通過控制貨幣流動數量實現目標。通過降低利率或減少銀行儲備,中央銀行可以讓市場上流動更多貨幣。但增加貨幣供應量也會降低貨幣價值,這是最基本的供求關系原理。
3、經濟增長和中央銀行政策;在評估貨幣購買力時,投資者會考慮一個國家的增長預期。如果未來經濟增長看起來不好或進入衰退期,投機商會認定該國中央銀行將增加貨幣流動性刺激經濟。低利率導致借款成本降低並且增加經濟活躍度。因此,經濟放緩會導致寬松的鑄幣政策,也意味著貨幣貶值。
4、貨幣危機;貨幣危機發生在投機商迅速對一國經濟或貨幣政策失去信心時,通常是拖欠國債引起。在危機期間,賣壓很大,因為貨幣持有者競相出售貨幣。近代比較典型的經濟危機實例是1994年的拉美危機,1997年的亞洲危機和2000年以後的辛巴威危機。
5、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特殊情況;美元面臨的是特殊環境,因為它被認為是世界儲備貨幣,意味著是大多數國家的儲備貨幣。美元也是石油貿易的默認貨幣。由於它的特殊地位,這種貨幣的交易本身就有一定優勢。但長期來看,美元會處於明顯貶值趨勢。
⑩ 在什麼情況下,一個國家貶值它的貨幣 大概能歸納為幾點。 國際貿易在固定匯率制度下還是在可變動匯率
貨幣貶值可能是為了保護本國的出口企業 應對金融危機 各國貨幣升值了會擴大購買力 就是你手裡的錢能買到更多的東西 但是出口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貶值了會造成本國經濟動盪 但是對出口來說是有利的(咱們的東西賣給外國人 他們是拿外幣來付賬的 你想啊 價值一百美元的東西 人民幣貶值之前 一百美元可以換600元人民幣 等到人民幣貶值之後 就能換800元人民幣了!
貨幣貶值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體現,通脹按成因分包括需求拉動型,成本推進型,結構型,財政赤字型,信用擴張型,國際傳播型等等。顧名思義,樓主可知引起貨幣貶值的各種原因。如果是短時間內出現大幅貶值,個人認為是受到國際沖擊所致,比如原油價格猛漲,使得許多原油進口國不得不提價,產生通貨膨脹;另一種可能是競爭性貶值,即一國貨幣貶值,其貿易國為避免國際收支受到沖擊,也報復性的貶值。
然後我們再說匯率制度問題
固定匯率制度是貨幣當局把本國貨幣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動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圍之內。這種制度下的匯率是在貨幣當局調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內進行波動,因而具有相對穩定性。
浮動匯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相對於固定匯率制而言的,是指一個國家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匯率的上下波動幅度,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自由浮動。在這一制度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種特殊商品,匯率成為買賣這種商品的價格。
不同的匯率制度在面對國際資本流動對本國經濟產生影響的時候表現不同。一般而言,選擇浮動匯率,主要由市場力量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而選擇固定匯率,則需要政府來控制資本的跨國流動。
「三元悖論」理論認為,貨幣政策獨立、匯率穩定和資本自由流動三個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只能同時達到兩個。事實上各國也只能選擇其中對自己有利的兩個目標。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大多數國家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同時對資本流動實行管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有兩種明顯的趨勢,大多數發達國家實行了浮動匯率制,開放資本賬戶;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採用固定匯率制,實行資本管制。但80年代中期以後實行後一種制度的國家越來越少。在70年代中期,大約有85%的發展中國家實行固定匯率,而目前,這個比例下降至35%。
目前,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孰優孰劣尚無定論。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好處是:(1)浮動匯率制度可以保證貨幣政策的獨立性;(2)浮動的匯率可以幫助減緩外部的沖擊;(3)干預減少,匯率將由市場決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維持巨額的外匯儲備。但是人們對浮動匯率也有一些顧慮:(1)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往往會出現大幅過度波動,可能不利於貿易和投資;(2)由於匯率自由浮動,人們就可能進行投機活動;(3)浮動匯率制度對一國宏觀經濟管理能力、金融市場的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實中,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滿足這些要求。
固定匯率制度的好處是:(1)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將降低;(2)匯率可以看作一個名義錨(nominal
anchor),促進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預期的穩定。但固定匯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1)容易導致本幣幣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競爭力,引起難以維系的長期經常項目收支失衡;(2)同時,僵化的匯率安排可能被認為是暗含的匯率擔保,從而鼓勵短期資本流入和沒有套期保值的對外借債,損害本地金融體系的健康。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必須要麼犧牲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要麼限制資本的自由流動,否則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如1992~1993年的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的俄羅斯盧布危機。這些發生危機的國家都是採用了固定匯率制度,同時又不同程度地放寬了對資本項目的管制。
要在浮動匯率制和固定匯率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就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實行這種匯率制度可以依靠三種工具,一是貨幣政策工具;二是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對沖性干預;三是一定程度的資本管制。這種制度既可以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又能使匯率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應對內、外部的沖擊,同時還可有選擇地部分放開資本賬戶,使資本流動處於可控的狀態。目前我國實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