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貨幣是什麼樣子的
Ⅰ 宋代貨幣
宋代的貨幣是銅本位制。
大宋強盛的商業浪潮,也是世界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的母體,而宋代的經濟突飛猛進 ,則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因此
由於宋代的商貿發展迅猛,手工業發展迅猛,使宋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及紙幣銀行, 這是絕無僅有的!甚至銀行可以貸款、 異地付款。 就算是從近代來看,這都是非常先進的經濟管理體制了。
而宋代沈括所著的<貨幣流通速度論>一書,也是達到了現代貨幣理論的相當水平的。
Ⅱ 宋朝的錢幣是什麼樣子的
趙匡胤在公元960年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宋朝,定都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市,史稱北宋。趙匡胤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大致統一了全國。北宋時期,北方和西方的遼、金、夏等少數民族政權,與北宋鼎立,公元1126年金兵滅北宋。趙構在今天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政權,史稱南宋,兩朝共歷三百多年。
兩宋的錢幣制度,仍是以錢為主。但這時白銀已大大地重要起來,紙幣的產生和推行是該朝幣制最大的特點。
兩宋的錢幣是中國錢幣史上最復雜的。它不僅是幣材多樣,而且流通受地方性限制,錢幣面額又多,錢名稱也多。宋代最流行年號錢,兩宋的鐵錢是長期的幣制,四川一帶就是專用鐵錢的。北宋九個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號,鑄了二十六種年號錢和三種非年號錢(宋元、聖宋、皇宋);南宋七帝,改二十次年號,鑄了十八種年號錢和三種非年號錢(大宋、宋聖、皇宋)。
在北宋,大約開封府、荊湖南路、京西路、江北路、淮南路、兩浙路、福建路、江南東西兩路等十三路用銅錢;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四路專用鐵錢;陝府路和河東路則銅鐵錢都用。在南宋,銅錢限於東南,四川用鐵錢。但實際上那時各地用紙幣的很多,因為金屬貨幣根本不夠。這就在貨幣經濟方面造成了割據局面。宋錢幣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當十大小五種,南宋又往往有當百錢,又有臨安銅錢牌。南宋的寶文很雜,嘉定鐵錢寶文最雜,在中國錢幣寶文中是最多的,至於錢文書法,就有多種多樣,有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楷書及宋體,大觀、崇寧錢就是宋徽宗的御筆瘦金體。鑄造精良的瘦金體宋幣,常常使偽品立即暴露。
宋錢的版別也特別多,比如宣和、政和共有數百種版別.背文把紀地、紀年、紀值都區分開了,普通宋錢,無人偽造。但象靖康通寶之類價值千元以上的古市就有偽造的了。宋朝的錢制,南北宋大不相同。北宋以銅錢為主,南宋以鐵錢為主;北宋以小平錢為主,南宋則以折二錢為主。宋太祖在建隆元年鑄宋元通寶。這是趙宋第一種錢,這不是年號錢。宋太祖在位沒有鑄過年號錢。乾德錢是十國錢,不是宋太祖乾德年間所鑄。太宗鑄太平通寶。這是宋朝第一種年號錢,背面有星月,牌別比宋元錢少。淳化五年鑄淳化元寶。宋元錢和太平錢都用的是隸書,到了淳化時發生了變化,正式確立了宋朝多種書體的錢制。淳化錢也有真、行、草三種書體。淳化錢也有鐵錢,但留傳後世的極少。至道年間鑄至道元寶、也分真、行、草三種書體。咸平年間鑄咸平元寶。此外還有景德元寶、天禧通寶,這幾種錢都只有真書,不成對錢。仁宗時鑄天聖元寶、明道元寶、皇宋通寶等都有對錢,康定元寶只有鐵錢,沒有銅錢。慶歷年間只有大錢,沒有子錢。大錢分銅鐵兩種,都是當十錢。錢文為慶歷重寶,銅錢是旋讀,鐵錢則有旋讀、直讀兩種。至和年間鑄有至和元寶小平錢和至和重寶的折二、折三錢所致。折三錢中背面有貌和坊字的,這是宋錢中紀地最早的錢。這種錢價格都在2000元以上。神宗時,錢幣數量大增,小錢的版別很多,這是因為錢監數目增加,而各監又增加鑄錢所致。政和年間鑄有政和通寶小平和政和重寶折二錢。政和通寶很常見,因而就顯得普通廉價了,而政和重寶則貨少價高。宣和年間鑄有宣和元寶和宣和通寶兩種,元寶數量很少,因而價格在500元至1000元不等,而通寶因為量大,常見,價值僅1元左右。但背有「陝」字小樣的,價仍達數百元,差別是很大的。宋錢中宣和元寶的偽品最易被識破,因為真錢面文纖細,鑄工非常好,偽品不如。靖康年間,鑄有靖康通寶和靖康元寶。元寶為篆隸對錢,通寶為篆真對錢。但因為這時金兵南下,流通的時間短,鑄幣少而顯珍貴。如今一枚靖康通寶價格已上千元了。
南宋因為推行紙幣,因此南宋錢很難找到。高宗時鑄建炎通寶、建炎元寶、建炎重寶。通寶分折二、折三、小平,都是真篆成對。四川鑄的小平錢是仿瘦金體,初鑄背後穿上有一川字。當三錢有大樣的。
鐵錢背面穿上有利字的是利州紹興監所鑄。建炎通寶很普通,建炎元寶則價2000元以上。建炎重寶傳世不多,沒有發現有錯范錢。古市集藏者如發現該種幣的錯范品,倒要考慮是否偽作。紹興錢錢文分直讀和旋讀,直讀的紹興通寶折五錢,價一般在幾元上下,而旋讀的紹興通寶則價值數萬元。南宋從淳熙十年起,錢幣上的文字都是用同一種書體,即宋體。而且這以後的錢,也沒有什麼版別了。文字莊重,製作精整,不象北宋那樣亂。另一特點就是開始在錢背鑄明年份。如鑄上七、八、九、十等,這種辦法一直到宋末。凡背面注有年代的古幣,價都不薄,需留意。北宋錢與南宋錢在錢文風格上是不一樣的。南宋錢從淳熙年間起在鑄制的錢文上遂採用了宋體。正式的宋體字,最早出現在紹興元寶上,到淳熙七年即鑄幣都是宋體,北宋無論是錢文字體、幣的輕重大小,幣的成色都是隨意的。 南宋曾鑄過幾種錢牌,有上方下圓的,有上圓下方的,有純長方形的,面文有「臨安府行用」五個字。這種錢牌也有偽品出現。
Ⅲ 宋朝都有哪些貨幣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無齋主人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萬4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廚料,薪炭諸物,增給,公用錢,給券,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渥無與倫比。也難怪宋江削尖了腦袋想招安當官。
從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3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3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9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的時候,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1500元人民幣也不算過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一夥的家釀村酒要5貫錢,1500元人民幣就有點太黑心了,也許是因為當時黃泥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勝又處於壟斷地位,同時還有晁蓋一夥在競相抬價,才把這桶酒炒成天價的吧
Ⅳ 宋朝有多少種錢幣
有圓孔錢(銅錢)、交子兩種錢幣。
相關介紹:
交子是中國最早的紙幣。宋、金紙幣名稱之一。北宋初年,四川用鐵錢,體重值小,1000個大錢重25斤,買1匹絹需90斤到上百斤的鐵錢。流通不便。於是,商人發行一種紙幣,名為交子,代替鐵錢流通。
中國古代錢幣還經常以皇帝年號來命名,亦稱「年號錢」。年號錢成為定製自宋代開始。宋代年號更改頻繁,鑄的年號錢也特別多。元以後,歷代所鑄的錢,基本上都是以年號命名的。
(4)宋朝的貨幣是什麼樣子的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地區,發行於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
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分鋪。由於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朝
Ⅳ 宋元時期的貨幣是什麼樣的
皇宋通寶,錢文為九疊篆書,寫在直徑2.4厘米的小平錢上,文字清晰,鑄造技術精湛。 「皇宋通寶」錢是宋仁宗趙禎寶元年(1038年)始鑄的非年號錢。因鑄造時間長,傳世較多,錢文分真書和篆書兩種;但以九疊篆為錢文的皇宋錢,傳世和出土均極罕見。九疊篆書體,主要用於宋元時期的印章,紙幣上也常見,用於銅錢錢文的只有「皇家通寶」,是歷代錢幣中絕無僅有的一例。一般認為宋皇通寶九疊篆不是流通貨幣,試鑄的樣式或開爐錢。錢,它稍微遜於雕母,但質地、品相依舊異常精美,此錢銅質完整,文字挺秀,字口深峻,外郭呈魚脊狀,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咸淳元寶」,錢是南宋度宗於咸淳年間(1263-1274)鑄行的貨幣,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種。錢文直讀,字體真書,背文紀年,自「元」至「八」。因南宋恭帝以後未見鑄錢,故此為有宋一代最後方孔圓錢。
大觀通寶,大觀通寶(GrandviewTongBao)是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有小平、折二、折三、當十等多種版式。大觀通寶為銅幣,直徑40毫米,重18.2克,錢幣上字體採用瘦金體。與大觀通寶同一時期的錢幣還有建國、崇寧、重和、宣和、聖宋等。;開禧通寶鐵錢,宋寧宗開禧元年鑄。紹聖元寶隸書小平,北宋時期盛行一種形制相同,錢徑相同,錢文書體相異的所謂對錢。哲宗紹聖元年間鑄造的紹聖元寶小平錢錢文多見行書和篆書者,而隸書則屬試鑄樣錢,相當稀少。應運元寶銅錢,此錢方孔,有郭,面文。北宋銅錢、鐵錢,工商業持續發展,貨幣的需求量大為增加,北宋政府每年鑄錢在500萬貫以上,相當於唐代每年的鑄錢的20倍。當時多數地區流通銅錢,僅四川地區使用鐵錢。宋錢以年號錢為主,約50多種。南宋銅錢,南宋承襲北宋制度,政府鑄錢以年號錢為主,每種錢有各種字體。由於通貨膨脹,政府發行了大量的紙幣,鑄錢數量不及宋。重和通寶對錢,宋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鑄。
Ⅵ 宋朝貨幣介紹 宋代錢幣種類 宋朝都有哪些貨幣
宋朝貨幣為圓孔錢(銅錢),交子(紙幣)。
相關介紹:
銅錢中的年號錢成為定製自宋代開始。宋代年號更改頻繁,鑄的年號錢也特別多。元以後,歷代所鑄的錢,基本上都是以年號命名的。
北宋初年,四川用鐵錢,體重值小,1000個大錢重25斤,買1匹絹需90斤到上百斤的鐵錢。流通不便。於是,商人發行一種紙幣,名為交子,代替鐵錢流通。
1.餅錢:王莽時厚型貨泉的俗稱。後來在北宋時寬緣厚型的咸平,祥符錢也稱餅錢。
2.對錢:指錢文對稱之錢,其錢文,輪郭,大小,厚薄,銅質等相同,惟採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又稱和合錢。始於南唐,盛於兩宋。
3.夾錫錢:北宋徽宗年間蔡京主行的一種夾錫鐵錢。
(6)宋朝的貨幣是什麼樣子的擴展閱讀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
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南宋於1160年(高宗紹興三十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
Ⅶ 北宋的貨幣是什麼
宋朝的貨幣: 第一,宋朝的幣制以錢為主,即以通寶錢為主,通寶錢十分復雜,種類繁多,每隔幾年就有一種新錢種面世。除銅錢外,還有鐵錢,二者並行。 第二,貨幣流通的區域性,有的地方專用銅錢,有的地方專用鐵錢,有的地方二者兼用。這些錢幣在一個地區流通,不準運錢出境。 第三,流通混亂。銅鐵錢各分大小,銅鐵錢之間、大小錢之間作價不一,致使流通無序。 1000個銅錢為一貫.一貫大約是1兩銀子,這沒有明確的對比,因為銀子和金子主要作為儲存貨幣的 和現在的國家黃金儲備差不多,銀子雖然也經常流通,但它也是作為一種特殊貨物的,價格也會起伏。 北宋的物價是非常低的,一匹馬要10貫左右,一石大米要1貫左右(宋朝是97公斤).具體平常一頓飯,請客下館子的話幾十個筒子吧。 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宋代商業發達,要求有大量輕便的貨幣,銅鐵錢都因區域限制而不敷應用,且笨重不便,極大地阻礙了地區間商品交易的發展。 第二,造紙業和印刷業的發達,為紙幣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 第三,宋王朝為防北方遼、夏、金人的威脅和侵略,被迫養重兵以為備,軍費開支龐大,財政非常困難,依靠發行紙幣以稱補開支,也促進紙幣的進一步發展。 大約在宋真宗年間(998——1022)成都的16家商號製作一種紙券,名曰「交子」,代替錢鐵流通。這就是最初的紙幣。這種交子因是私人發行,所以史家稱其為私交子。發行交子的富商稱為交子鋪或交子戶。 由於私交子的信用度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能兌現,引起訴訟。1023年(仁宗天聖元年),政府禁止私人發行交子,並在四川設置益州交子務負責交子的發行事宜,次年開始發行交子。這是政府發行的交子,史稱官交子。官交子的發行3年為一界,界滿收回舊交子,發行新交子,每界確定最高發行限額,用鐵錢作為發行准備。到了南宋,交子由戶部掌管發行。 稱提之術:宋朝政府對紙幣發行和流通的管理辦法叫稱提之術。其內容主要是3年一界,界滿收回舊交子,發行新交子;設置發行准備;限制最高發行額。 銀會子:南宋初年,還發行過一種代替白銀流通的銀會子,以錢為單位,面額分為1錢和半錢兩種,每年換發一次,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銀本位制紙幣,但只限於一些地區使用,沒有在全國流通。
Ⅷ 宋朝時期貨幣是什麼樣的
兩宋的銅鑄幣以採用年號為顯著特點。據考證年號首創於漢武帝,而「年號錢」始於十六國時四川成都李壽的「漢興錢」。最後一枚年號錢為袁世凱復辟帝制鑄行的「洪憲元年,當十銅元。」此錢隨袁世凱垮台,存在不到4個月。
「年號錢」因鑄有年號,標明鑄造時間,使人在考證古幣年代時可一目瞭然,這在錢幣形式發展上是一個進步。歷朝年號錢中宋、明、清三朝的錢幣最容易收集。
另外,歷代書法中要數宋朝見著。相傳宋神宗元豐年間所鑄元豐錢有篆、隸、楷、草四種書體,其中蘇東坡手筆的隸書錢文沉著、豪邁,被稱「東坡元豐」。宋哲宗年間司馬光和蘇東坡用篆、行兩種書法寫過對文錢「元裕通寶」,使宋朝流行對文錢。
擅長書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錢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書寫的「御書錢」,據考證第一人為宋太宗趙炅,而歷代皇帝中書法成就最高為宋徽宗趙佶。他治國安邦無能,「靖康之恥」與兒子欽宗一起被擄為金兵俘虜。但對琴棋書畫情有獨鍾,尤其是書法「瘦金體」鐵畫銀鉤,別具一功。
兩宋時期鑄幣銅鐵錢並行,因銅器比銅幣值錢,有毀錢鑄器現象,少見銅錢而出現鐵錢。另外隨經濟重心南移,貨幣流通擴大,兩宋產生的紙幣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
這紙幣是一種象徵性貨幣,它是社會商品經濟發展至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與造紙和印刷技術的進步也有關。北宋的紙幣主要有交子,南宋有會子、關子。交子、會子都是當時對票據、證券的俗稱。而幣值是否穩定成為經濟財政局勢的晴雨表。
遼、宋、西夏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與漢族交往中受中原經濟文化影響,除了使用唐宋所鑄銅幣外,也發行過民族文字與漢文銅鑄幣。
Ⅸ 中國宋朝時用的什麼錢幣
交子是北宋於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發行的貨幣,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交子面額由一貫至十貫不等,發放時臨時填寫。後改為印發,有五貫、十貫兩種,不久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地區,發行於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分鋪。由於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正是這一步步的發展,使得「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性,真正了成為的紙幣。
隨著交子影響的逐步擴大,對其進行規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16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認可。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以本錢36萬貫為准備金,首屆發行「官交子」126萬貫,准備金率為28%。
從商業信用憑證到官方法定貨幣,交子在短短數十年間就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具備了現代紙幣的各種基本要素,將還處在黑暗的中世紀的歐洲遠遠拋在後面。
據清《續通典·食貨》交子三年一屆,始於宋代之銅錢與鐵錢溷用而不便於攜;迄神宗時,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認,即熙寧初年將偽造交子等同於偽造官方文書。
Ⅹ 宋朝的貨幣單位都是什麼
宋朝的貨幣單位是宋朝錢幣。
宋朝錢幣作為宋代最主要的貨幣,每一百文「因(後)漢制,其輸官亦用八十或八十五,然諸州私用猶各隨俗,至有以四十八錢為百者」。
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九月「丁酉,詔所在悉用七十七為百」,通常稱為「省陌」或「省」,而一百文仍需實數一百錢的稱為「足陌」或「足」。但是「悉用七十七為百」,至少到北宋後期只是「官用」的標准。
(10)宋朝的貨幣是什麼樣子的擴展閱讀
宋初經濟得到迅猛發展,鑄幣量超出唐代20倍。宋第二帝太宗於端拱三年改元淳化,淳化元年(990年)五月改鑄發行淳化元寶錢。
皇帝親書隸、行、草三體錢文,成為皇帝親書錢文(稱御書)之始,又是行、草入錢之始。兩宋300餘年凡18帝(末代三帝名存實亡),改年號57次,鑄年號寶文錢43種(不包括大小和書法等版別變化)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