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給量減少利率怎麼變動
㈠ 宏觀經濟學中,當貨幣供給減少時,利率,LM曲線的變動情況以及解釋
利率是貨幣供求的「價格」。當貨幣供應量減少時(請畫一幅圖,貨幣供應量是一條垂直線,貨幣需求在右下方是一條傾斜曲線,縱軸是實際利率,橫軸是實際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曲線向左移動,表示貨幣供應量減少,利率(對應於每個產出)增加,因此LM曲線向上移動(左)。
在一定的貨幣供應量下,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貨幣需求。因此,只有利率上升,投機性貨幣需求下降,才能恢復貨幣市場的均衡。因此,LM曲線的斜率為正。
1. LM曲線是滿足貨幣市場均衡所需的所有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的結合點的軌跡。LM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於貨幣需求彈性相對於收入和利率的比率。貨幣需求相對於收入的彈性越小,貨幣需求相對於利率的彈性越大,LM曲線越平滑。 LM曲線的運動是由貨幣供給的外生變化和貨幣需求的自發變化引起的。LM曲線右側的所有點都表明貨幣市場存在超額需求,而LM曲線左側的點則表明貨幣市場存在超額供給。
2. 只有LM曲線上的點滿足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的要求。 LM曲線發展 LM曲線上的每一點都表示貨幣市場已經達到均衡人們願意在貨幣市場上持有的貨幣數量恰好等於他們實際能得到的貨幣數量。LM曲線主要受貨幣政策的影響。擴張性貨幣政策(央行擴大貨幣供應量)會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降低利率水平,即LM曲線向右平行移動。
3. 凱恩斯區域、中間區域和古典區域。 當利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時,對貨幣的投機性需求趨於無窮大,貨幣的投機性需求曲線會變成一條水平線。在相應的LM曲線上也有一個水平區域。這個區域通常被我們稱為凱恩斯區域。在凱恩斯地區,由於利率水平較低,假設政府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以增加貨幣供應量,不能降低利率或增加收入,此時貨幣政策無效。
4. 如果利率上升到非常高的水平,對貨幣的投機需求將等於零。在這個時候,人們不會為了投機而持有錢,除非他們必須持有一些錢來完成交易。貨幣投機需求曲線表明,在R2以上是一條與縱軸重合的垂直線,LM曲線也變成了與利率R2的垂直線。LM曲線垂直的區域稱為經典區域; 經典區域與凱恩斯區域之間的LM曲線為中間區域。LM曲線的斜率在經典區域為無窮大,在凱恩斯區域為零,在中間區域為正。
㈡ 貨幣供給與利率的關系
利率是貨幣供求的價格,貨幣供應量減少,貨幣資金的價格就會上升,這是市場調節的現象。通貨膨脹是由於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造成的物價上漲的現象,處於通貨膨脹中的國家通過調高利率(存款准備金率)等措施,增加中央銀行的貨幣回籠,使貨幣供求趨向平衡,這是一種政策調節的現象
拓展資料
1、當貸款利率處於高位時,由於收入、系數較高,會有高貸款本金出現;當貸款利率處於低位時,由於收入、系數較低,會有低貸款本金出現。所以並不能斷定高利率一定對應低貸款本金,低利率一定對應高貸款本金。
2、當貸款利率處於高位時,由於銷售收入、息前利潤率較高,會有高貸款本金出現;當貸款利率處於低位時,由於銷售收入、息前利潤率較低,會有低貸款本金出現。
3、 影響貸款本金的因素除了貸款利率之外,還有銷售收入、息前利潤率(投資需求)和收入、系數(消費需求)。
4、利率風險是綜合風險管理的所有方面-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資產與負債管理(ALM)、績效評估,甚至操作風險的本質。
在貨幣銀行學中,利率是資金的使用價格,流動性過剩,則錢變得不值錢,那麼流動性大大增加,而利率來不及變動,利率相對就顯得低。
通貨膨脹是由於流動性過剩產生的,說白了就是市場上流通的錢太多,提高銀行存款利率,有利於回籠市場中流動的資金,從而可以抑制通貨膨脹。所以從表面上看,通常通貨膨脹率較高時,存款利率會相應的提高,作用是為了使得通貨膨脹率降低。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流通的范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現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認為是貨幣,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債、人壽保險單、信用卡)也被廣泛認為具有貨幣性質。
一般認為,貨幣層次可以劃分如下:
M1=現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額定期存款+儲蓄存款+散戶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M3=M2+其他金融資產。
㈢ 央行調整貨幣供給量是怎樣影響利率的增加與減少貨幣供給對國民經濟產生怎樣
央行在短期減少貨幣供應量是為了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防止由於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過量而引起通貨膨脹,給市場降溫,減少貨幣流量,減慢貨幣流通速度,這樣可以達到限制市場過熱的目的,從而進一步防止通脹壓力,使經濟可以正常運行。
一、當一個國家對宏觀經濟採取直接管理體制時,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就只能是運用指標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調控形式,通過強制性的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來直接控制現金流通量和銀行系統的貸款總量,以此來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月標。前蘇聯、東歐一些國家以及我國在1979年以前均採用過計劃指標控制這種模式。
二、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以前都採取過這種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與高度集中型經濟模式下以實物管理為主的直接控制的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在這種體制下,中央銀行在全國金融體系中處於主導地位,由此各家專業銀行和其他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對中央銀行有根強的依附性。
三、在此情況下運用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來控制貨幣供給量,在通常情況下都是可以收到預期效果的。因為指令性計劃一旦制定,中央銀行就運用行政手段來強制地貫徹執行。所以,只要中央銀行不突破計劃,不增撥信貸資金,不迫加貨幣發行,那麼,全國的貨幣供應量就不會突破預定的指標。
四、但是,隨著經濟體制由計劃型向市場型轉軌的當今世界,這種直接型調控模式暴露的缺點越來越明顯,它不利於充分維護廣大基層銀行的自主權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不利於充分發揮信貸、利率杠桿有效調節經濟的作用;因為管理辦法僵死,時而會造成經濟的波動和決策的失誤,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容易出現「一刀切」、「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等弊病。
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大多採用這種模式。依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客觀要求,經濟運行主要由直接控制向間接控制過渡已是歷史的必然。
利
六、間接型調控的特點是:它所依存的經濟體制是一種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有一個相當規模和發育健全的金融市場;中央銀行在運用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同時,並不排除在特殊情況下利用行政手段進行直接控制的可能性;比較好地尊重微觀金融主體的自主權;較好地起到抑制經濟波動的緩沖作用。
㈣ 一國減少貨幣供給,試分析短期名義利率,長期名義利率如何變動
貨幣供應量減少,導致流通的貨幣減少,當社會需求量不變時會導致貨幣的價格上漲,也就是利率的上漲,甚至會高出合理的水平很多。這是短期的變動。
長期來看,利率會回到均值或者合理的市場水平。這是長期的變動。所以也是很多人說,無論短期如何變化,長期來看一切回歸均值。
㈤ 假定貨幣供給量減少,利率怎麼變化,為什麼
貨幣供給減少的話,則利率理論上會增大。因為貨幣少了,需求量不變的話,則貨幣量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所以利率會增加。
㈥ 宏觀經濟學問題,為什麼實際貨幣供給量下降了,會使利率上升
一、並不是由於貨幣供應量減少,而導致利率的上升.而是當一個國家實行的是緊縮型的貨幣政策時,一方面,在市場上,他會減少貨幣的供應量---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利率,既可吸引更多存款,亦可減少企業的貸款量---間接作用.當然還有提高稅收等方式.這是為了冷卻市場上消費過熱 ---- 投資過熱 ---- 物價盲目上漲 ---- 通貨膨脹的連鎖反應.
二、拓展資料;影響利率的六大因素:
1、信貸增速水平:信貸增速跟回購利率呈階段性高相關。即當貸款增速較快時,市場資金面相對會緊張,同時回購利率上升。 自宏觀調控以來,信貸增速同比逐步回落,銀行貸款受一定程度的緊縮,銀行資金大量流入貨幣市場,導致市場資金面寬余,市場利率不斷走低。
2、外匯占款:近期由於人民幣升值的市場預期再次強化,導致大量外匯套利資金流入國內,造成基礎貨幣供給上升,使資金面進一步寬余。
3、升息後儲蓄存款出現迴流:使部分銀行資金面進一步寬松,而同時貸款增速依然處於相對低位,導致貨幣市場資金供給上升。
4、升息後貨幣市場基金價值凸現:導致基金銷售規模大幅攀升,大量社會資金通過貨幣市場基金進入貨幣市場,導致短期市場資金供過於求。
5、通脹和升息預期:並不會直接影響短期資金成本和短期資金供求,但會直接影響投資人投資策略。市場普遍認為通貨膨脹形勢至少在短期內並沒有改善跡象,因此依然存在強烈的升息預期。由於貨幣市場投資工具利率風險較低,是債券市場資金的避風港。出於此目的,導致債市資金紛紛雲集貨幣市場,進一步導致市場資金供求失衡。
6、股票直接融資:近期股市直接融資處於停滯狀況,客觀上造成這部分參與一級市場的資金轉向短期貨幣市場,同時也造成貨幣市場上短期融資需求減少。
三、一般說來,低利率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狀況充裕
㈦ 當is曲線不變時,貨幣供應量減少會引起國民收入減少,利率上升。為什
1、 在IS曲線的斜率對貨幣政策有影響: 在LM曲線形狀基本不變時,IS曲線越平坦,LM曲線移動(由於實行變動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就越大;反之,IS曲線越陡峭,LM曲線移動的影響就越小。也就是說,IS較平坦時,表示投資利率系數較大,因此貨幣供給增加使利率下降時,投資和收入會增加較多,效果就越明顯;反之IS較陡峭時,貨幣政策效果就較小。
2、 貨幣政策,通過影響利率、消費、投資進而影響需求。而投資和儲蓄的變動會影響IS曲線的移動。當貨幣供給減少時:(1)投資需求增加,投資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2)消費增加,儲蓄意願降低,儲蓄曲線向右移動,若投資需求不變,同樣的投資水平現在要秋遊的均衡收入水平就要上升,因為同樣的這點儲蓄,現在要更高的收入才可以提供,因此IS曲線向右移動。
3、 IS曲線斜率大小與財政政策效果的關系,「在LM曲線不變時,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則移動IS曲線時收入變化就越大,即財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線越平坦,則IS曲線移動時收入變化就越小,即財政政策效果越小」。下面還配圖說明,當IS 「右移」 同樣距離時,陡峭IS比平坦IS的均衡收入變化要大。
拓展資料:
IS曲線是所有滿足產品市場上均衡的收入與利率的組合點的軌跡。由於利率的上升會引起投資支出的減少,從而減少總支出,最終導致均衡的收入水平下降,所以IS曲線是下斜的。IS曲線的斜率主要取決於投資相對於利率的敏感性和乘數的大小,投資對利率越富有彈性,IS曲線越平坦;乘數越大,則IS曲線也越平坦。IS曲線的移動是由自發性支出的變動引起的,自發性支出的增加會引起IS曲線向右移動;而自發性支出的下降會引起IS曲線向左移動。凡是在Is曲線右上方的點都表示產品市場上存在著過剩供給,而在Is曲線左下方的點都表示產品市場上存在著過剩需求,只有在IS曲線上的點才滿足產品市場上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的要求。
㈧ 貨幣供應量減少,市場利率會上升
商業銀行買證券是用超額准備金,所以中央銀行賣出債券時,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減少。貨幣供應量減少了,相當於供給少了,由於很多人要借錢,銀行按照利率高低將錢貸給出價高者(即願意付出高利息的人),市場均衡利率就提高了。
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資金額(本金)的比率。利率是決定企業資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籌資、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對金融環境的研究必須注意利率現狀及其變動趨勢。 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額(稱為本金總額)中每個期間到期的利息金額與票面價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額的總利息取決於本金總額、利率、復利頻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時間長度。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錢所支付的代價,亦是放款人延遲其消費,借給借款人所獲得的回報。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計算。利率就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 利率是單位貨幣在單位時間內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經濟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一套能夠完全解釋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至今,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月利率指以月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幾表示。銀行公布出來的月利息,基本上都是以一年化以後來表示的,舉例來說,三個月的年化存款利率為2.6% (銀行掛牌),其實真正算到三個月的當期實際收益率也只有0.65%,年利率一般用%(百分之),月利率一般用‰(千分之)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萬分之幾表示,通常稱日息為幾厘幾毫。如日息1厘,即本金1元,每日利息是0.001元。(1厘=0.001元,一毫=0.0001元),計算公式:日利率_年利率÷360=月利率÷30。年利率與月利率的關系:月利率=年利率/12,年利率=月利率*12。比方說年利率是7.05%,換算成月利率就是7.05%/12=5.875‰(一般銀行在房貸合同上的利率都用月利率來表示)。
㈨ 請問為什麼貨幣供應量減少,會導致利率上升謝謝
1.利率是中央銀行用來作宏觀調控的貨幣工具。和貨幣供應量沒有直接關系,不過中央銀行要想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有可能提高利率。
2.並不是由於貨幣供應量減少,而導致利率的上升,而是當一個國家實行的是緊縮型的貨幣政策時,一方面,在市場上,他會減少貨幣的供應量---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利率,既可吸引更多存款,亦可減少企業的貸款量---間接作用。當然還有提高稅收等方式,這是為了冷卻市場上消費過熱 ---- 投資過熱 ---- 物價盲目上漲 ---- 通貨膨脹的連鎖反應。
3.利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與借貸資金額(本金)的比率。利率是決定企業資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籌資、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對金融環境的研究必須注意利率現狀及其變動趨勢。利率是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額(稱為本金總額)中每個期間到期的利息金額與票面價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額的總利息取決於本金總額、利率、復利頻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時間長度。
拓展資料:
1.貨幣供應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稱貨幣存量、貨幣供應,指某一時點流通中的現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貨幣供應量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之一。現在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統計是以天為基本單位,所謂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貨幣量實際上是吞吐貨幣的銀行每日營業結束之際那個時點上的數量。在這個基礎上,月貨幣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計算的細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貨幣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兩個貨幣存量數的平均。同樣,年的平均貨幣量計算亦是如此。對有些問題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貨幣余額這樣的數字。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
㈩ 貨幣供給減少對利率,收入,消費,和投資的影響是什麼
貨幣供給減少,導致利率上升,投資下降;
投資下降,導致產出減少,從而收入減少,消費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