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繁榮時貨幣政策應如何操作
『壹』 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國家應該實行怎樣的貨幣政策
近年來,受到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一方面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過大,另一方面,投資放緩,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和一些因素制約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對於此我國必須實行寬松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使流動性相對較寬裕,內需進一步擴大,消費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亮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政府幹預宏觀經濟政策的工具,是國家宏觀調控力度最大的兩項政策。
『貳』 說明在經濟繁榮(或蕭條)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應如何操作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第五,調整再貼現率。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經濟繁榮時,減少貨幣發行,提高利率,提高信用標准,再貼現率等,總的來說,就是回籠貨幣,收緊信貸,經濟蕭條時用相反的手段
『叄』 當經濟過熱時應該採取什麼貨幣政策它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緊縮性財政政策。經濟過熱往往是由流動性過剩導致的,貨幣政策這塊一般採取的調控工具分兩種:價格型(利率),數量型(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准備金率可以降低銀行的貨幣投放數量,提高利率會提高融資成本和儲蓄收益,這些措會導致資金迴流到銀行系統,避免過剩的資金影響到經濟的正常運轉。除了這兩個方法之外,我國央行還可以通過一些公開市場操作來回籠資金,比如說發行央票。這些緊縮政策會導致經濟增長減速,如果使用不當,時機把握不準,會導致經濟的急剎車、硬著陸。所以不能過度連續使用。
經濟過熱時採取適度從緊的貨_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四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基準利率。
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已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肆』 列出經濟繁榮時期政府應使用怎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並具體分析
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則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即減少貨幣供給;將導致LM曲線左移,利率升高,均衡產出降低,總需求水平下降,經濟增速變平。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稅收,減少經濟建設支出,來抑制需求。
『伍』 針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我國應採取怎樣的貨幣政策
一般來講.政府的貨幣政策只有兩種:一種是貨幣緊縮,一種就是寬松貨幣了.
緊縮貨幣政策通俗的意思是:政府認為在外流通的貨幣太多,希望能減少一點所採取的貨幣政策!緊縮貨幣政策一般是在經濟出現通貨膨脹,中央政府通過加息來抑制消費增長,控制物價的過快增長,以達到控制通貨膨脹的目的.
貨幣緊縮手段就是以下兩種:
1:減少貨幣供應量,
2: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制.
貨幣的寬松:寬松貨幣政策總的來說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比如直接發行貨幣,在公開市場上買債券,降低准備金率和貸款利率等, 貨幣量多了需要貸款的企業和個人就更容易貸到款,一般能使經濟更快發展,是促進繁榮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比如中央放出的大量信貸就是寬松貨幣政策的表現.
1: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使商業銀行減少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增加可貸資金.
2、降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將票據貼現給中央銀行時,可獲得更多的資金,增加可貸資金.
3、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購買有價證券、貨幣投放市場.
4、放鬆信貸條件和規模.
『陸』 經濟繁榮時期的貨幣政策
哈,這題跟我們期末考的差不多哦,只是我們還多了一個財政政策哦。
我國實施的貨幣政策:
為減輕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果斷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總體而言,社會各界對貨幣政策還是持肯定態度的,政策力度也比較合適。然而,未來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出現滯脹的可能性非常大,未來我國貨幣政策需在繼續保持「適度寬松」同時進行結構性微調,對潛在的滯脹風險提前作出反應,防患於未然。
一、政策總原則
逆經濟風向行事
1、蕭條時期,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使利率下降,刺激消費和投資。
2、繁榮時期,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使利率上升,減少消費和投資。
總之,蕭條時期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繁榮時期要潑水降溫,而不是火上澆油。
二、政策工具
1、公開市場業務
2、再貼現率政策
3、調整法定準備率
2008年9月份以來,我國一直在下調法定準備率
三、效果:
1、寬松貨幣政策作用立竿見影,宏觀經濟短期內止跌回穩。
經濟蕭條時期,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減低利率,增加投資。減緩經濟下滑趨勢,使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
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個百分點。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季度同比增長15.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9%,比上年同期加快3.6個百分點。即使是表現最差的外貿數據,也有好轉的跡象,3月份進出口同比跌幅較前兩個月明顯收窄,當月外貿順差強勁反彈。此外,采購經理指數PMI已經連續5個月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逐月回升。與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仍在探底明顯不同,中國的大部分指標開始企穩回暖,這也支持了股票市場出現一輪不錯的反彈,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所謂「小陽春」。
2、物價跌幅明顯收窄,通貨緊縮壓力減輕
經濟蕭條時期,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加AD,避免過多的供大於求,減輕通貨緊縮
我國CPI在去年2月達到高點8.7%後就一路下滑,並且跌幅不斷擴大。在去年四季度國家果斷實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後,物價的過快下跌趨勢逐步得以遏制,在今年2月物價達到最低點-1.6%後,3月份回升到-1.2%,跌幅明顯收窄,盡管4月份再次下跌到-1.5%,但也沒有跌破近期低點。貨幣政策在減緩通貨緊縮壓力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由於中國的超額放貸,不僅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的虛擬金融市場,穩定了經濟,而且也帶動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復甦。
2009年將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適當增加貨幣、信貸投放總量,綜合運用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工具靈活調節資金供求,必要時還可以使用創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場的合理流動性。
希望採納
『柒』 貨幣政策工具的經濟繁榮時怎麼弄
貨幣政策:在經濟繁榮時期運用緊縮性貨幣政策,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提高貼現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等,以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率,抑制總需求。蕭條時期則相反。
『捌』 在經濟蕭條和經濟繁榮時怎樣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在經濟繁榮時期運用緊縮性貨幣政策,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提高貼現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等,以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率,抑制總需求。蕭條時期則相反。
財政政策:在經濟蕭條時期, 運用寬松的財政政策,主要包括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財政支出包括向中央銀行借款,其次是發國債。繁榮時期則相反。
『玖』 在經濟繁榮或蕭條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工具應如何操作
在經濟過度繁榮的條件下,可以通過緊縮性貨幣政策收縮信貸,抑制經濟過熱。
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放鬆信貸,擴張流動性,擴大生產以促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