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是如何流通的動畫
A. 貨幣是怎麼流通並在公民手裡的增長的
一問題
先有的貨幣,後有的國家,所以開始的時候國家不發行貨幣,僅僅是管理貨幣和統一貨幣(統一幣制和維護貨幣正常流通),為了讓生產形成規模,供需達成平衡,國家開始發行貨幣刺激生產和消費(比如鑄幣,紙鈔)。
為了讓經濟交換正常運行國家需要發行大量貨幣,也就是說發行300元的貨幣,但是市場上流通貨物的價值是不足300元的,簡言之就是發行貨幣總幣值大於市場商品總價值(發行貨幣量=所需貨幣量/貨幣流通速度),否則交易將無法正常進行。這是對2L第3問題的解釋。
比如在樓主所說ABCD的環境中,ABCD不變,在供需關系平衡,貨幣流通速度恆定,貨幣無使用消耗的情況,是不需要發行新貨幣的。但是在供需關系不可能平衡(社會不斷進步,生產力不斷提高),市場行為是波動的(2L第3問題)情況之下,國家需要發行貨幣或者改變存款利息,改變稅收等行為來進行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來平衡供求關系。直白來說就是對貨幣進行增值或者減值。
二、三問題
1950年 假設全民貨幣300 生產能力是300個方便麵,每個方便麵1塊錢,2000年生產能力要提高,生產能力是300000方便麵,國家要維持物價平衡社會穩定,但是怎麼辦?發行貨幣吧,於是增發貨幣到300000,這樣每個方便麵還是一塊錢,社會才會穩定。
但是方便麵不可能永遠是1塊錢,因為伴隨著生產成本的降低,比如1950年生產一個方便麵需要一天時間,2000生產一個方便麵只需要半天時間,也就是2000年時,兩袋方便麵的價值等於50年前一袋方便麵的價值,但是方便麵的價格卻和50年前一樣都是一塊錢,生產力提高了但是價格卻不變,這就代表了價格不符合價值,那麼怎麼辦?漲價啦
簡言之,50年前方便麵一塊錢一天時間製作也就是說一天等於一塊錢等於一袋方便麵,2000年方便麵還是一塊錢半天時間製作,也就是一天等於50年前的兩塊錢等於兩袋方便麵,也就是說2000年2袋方便麵等於50年前的一袋方便麵的價值,如果從50年前到2000年不發行新貨幣,那麼2000年一袋方便麵應該賣0.5元一袋,但是事實上國家為了維護物價平穩,必然發行新貨幣,那麼在發行了4倍新貨幣總量的前提下,到了2000年一袋方便麵的價格應該是 0.5*4=2 元。所以商品表面看起來才會漲價。
第三問 國家會增發貨幣,增發的貨幣怎麼到老百姓的手裡?
既然是D增發貨幣,那麼不把增發貨幣給到ABC手裡面便不算增發,怎麼給,既能維持社會穩定,又能達到目的呢?比如增加銀行利息,國債利息(這是直接給),另外還可以用積極的貸款政策,比如借錢給ABC每個人1000W,這樣增發貨幣的目的就達到了,雖然是借但是可以慢慢換,貸款購房購物,都能刺激增發貨幣,簡言之就是財政赤字。其中銀行發揮的作用是非常的大,如果你有空能了解一下銀行的放貸原理,你就會更加清楚如何增加貨幣流通量了(距離說銀行只有100塊錢但是銀行卻能貸款出去10000塊錢),具體是怎麼做的?,網上很多介紹的和相關原理介紹,自己查查就能看到了。
B. 國家印製的鈔票到底是如何流通到社會的
中國人民銀行依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貨幣的印製和發行。貨幣流通的具體流程如下:
1、貨幣印製好後先存到中國人民銀行的發行庫。
2、然後,商業銀行從人民銀行發行庫提取現金存放到自己的業務庫後,再通過四種渠道將貨幣投放到社會上。渠道有: 工資及對個人的其他支出,這是銀行向城市投放現金的主要渠道;采購支出,即向集體或個體經濟單位采購農副產品、工礦產品、手工產品等這是銀行向農村投放現金的主要渠道。
行政管理費支出,包括企業、事業、機關、學校、部隊等從銀行提取現金支付行政管理費用;財政信用支出。
3、商品銀行從社會上收回現金,存於業務庫,稱為現金回籠。渠道有四種:一是商品回籠,即人們用現金到商店購物,商店收取現金後繳存銀行,這是現金回籠的主要渠道; 二是服務回籠,即服務事業單位提供勞務回籠現金,包括醫療、文化、飲食、交通等。
三是財政回籠,指各企業單位或個人向國家財政金庫解繳稅款、罰沒款項等回籠現金。四是信用回籠,指銀行、信用社及其它金融機構由於吸收存款、證券兌換和收回貸款而收的現金等。
4、貨幣從商業銀行業務庫回到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庫,稱為入庫。
以上內容就是貨幣流通的具體流程。
(2)貨幣是如何流通的動畫擴展閱讀:
貨幣流通形式:
1、貨幣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資金流動引起的、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運動。
2、貨幣流通的形式包括現金與非現金流通:
(1)、現金流通是直接以現金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的運動,主要是同消費資料零售市場的商品流通、居民個人的小額支付相聯系的貨幣流通。
(2)、非現金流通或存款轉賬結算主要是同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資料批發市場的商品流通、企事業單位的大額支付以及與金融交易相聯系的貨幣流通。
3、貨幣充當流通手段,根據其靈活程度不同,分為三個層次:
(1)、M0=現金
(2)、M1 = M0 + 企事業單位的存款+城鄉居民的活期存款
(3)、M2 = M1 + 城鄉居民的定期存款 + 企業專項基金存款+可貼現的國庫券
C. 貨幣是如何發行和進入流通的
中央銀行,在我國即中國人民銀行,是唯一合法的貨幣發行機構.央行發行的貨幣一般通過三種渠道進入流通.
一是通過再貼現,再貸款業務流入商業銀行,又經過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如貸款,證券投資等)進入市場流通.
二是通過對付金銀和外匯業務,資金進入市場;
三是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國債,既而市場交易者獲得資金,擴大了資金的來源
以上也是央行調控市場的三大手段
D. 最初的貨幣是怎樣流通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重大的演變: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著名。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貨幣的統一,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漢初,聽任郡國自由鑄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於是「盜鑄如雲而起」。這既造成了貨幣的混亂,又使富商大賈操縱鑄幣權,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貨幣。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北宋時,隨著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額增加,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創印的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宋真宗時,在政府的許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經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E. 銀行發行的貨幣是如何流通到社會上的
這要根據貨幣的起源說起啊,就我們國家的貨幣而言,它是直接由央行發行並控制的,而央行也是根據社會的宏觀調控來經營貨幣的,也就是說商家的錢最終是受銀行控制的,商家的利潤越高,社會需要的貨幣就越多,國家的經濟就越大,所需要流行的貨幣當然就越多了啊.
F. 貨幣最開始是如何進入流通市場的
你的問題比較多,我一條一條回答:
1、你說:「央行發行貨幣通過買國債,再貼現,外匯等方式把錢注入了流通環節,但是這些方式的票據都有時間期限啊,到期的時候,央行都要把票據、國債券還給原持有人,同時收回人民幣。這樣的話,發放到流通市場的錢又回到央行。外匯也有人拿人民幣買,這部分人民幣也回到央行了。所以也沒有增加新的流通貨幣總量。」
是這樣,你看我國的國債規模,是每年都在增加的,就是說舊的國債到期了,新的更大規模的國債又發出去了,國債是國家發的,大家買,然後國家有錢了,就搞建設,比如蓋醫院,修公園等。
央行發貨幣,最直接的就是逆回購,用錢買銀行的票據,銀行有錢了,通過貸款,貼現,就發出貨幣了。「
2、你說:」我的問題是,之前在市場上一直流通的貨幣是以何種方式來的?打個比方說,有個國家剛建立,還沒有貨幣,那這個國家怎麼發貨幣給人民,讓人們拿貨幣來進行各種購買交易呢?「
最早的貨幣肯定是由少到多,攢起來的,比如人們最早使用白銀做貨幣,一開始白銀少,後來越開采越多,同時社會上東西也在增多,所以物價變化並不大。
至於你的假設,一個國家剛成立,沒有貨幣,那大家都不是長毛野人吧,上個政權肯定也有貨幣啊。舉個例子,共產黨趕跑國民黨後,就用新貨幣更換了國民黨時的貨幣(銀元券),百姓可以到共產黨的銀行,去按照一定比例兌換。
3、你說:」每人免費發一份肯定不行,那麼用手裡的東西做抵押,從央行換錢嗎,那手裡無產的人怎麼辦?還是怎麼個方式?「
錢不會免費發,想要可以拿東西換,家裡有棉布,可以給你換錢,你去買鹽吃。多幹活才能攢錢。無產就沒有錢,這個沒有辦法。政黨會給你活路的,你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會,那你就去修水庫,抬石頭,政黨會給你錢。
4、你說:」有了基礎流通的貨幣,以後要不斷增加它的量,是靠現在的票據到期後再發新票據,周而復始的循環的方式增加供給量嗎?「
你說的很對,貨幣發行就是周而復始,一刻不停的,好比越開越大的水龍頭,這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因為社會在發展,比如出現了一個新行業,叫做大數據分析,這就需要資金才能去建設發展啊。
回答完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G. 貨幣是怎樣發行及流通的
一、人民幣的發行程序大致分為四步:
(1)提出人民幣的發行計劃,確定年度貨幣供應量。
(2)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報批的貨幣供應量計劃。
(3)進行發行基金的調撥。
(4)普通銀行業務庫日常現金收付。
二、貨幣流通形式:
(1)貨幣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資金流動引起的、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運動
(2)貨幣流通的形式包括現金與非現金流通:
現金流通是直接以現金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的運動,主要是同消費資料零售市場的商品流通、居民個人的小額支付相聯系的貨幣流通。
非現金流通或存款轉賬結算主要是同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資料批發市場的商品流通、企事業單位的大額支付以及與金融交易相聯系的貨幣流通。
(三)貨幣充當流通手段,根據其靈活程度不同,分為三個層次:
M0=現金
M1 =M0 + 企事業單位的存款+城鄉居民的活期存款
M2 =M1 + 城鄉居民的定期存款+ 企業專項基金存款+可貼現的國庫券
(7)貨幣是如何流通的動畫擴展閱讀:
性質分類
貨幣發行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經濟發行和財政發行。經濟發行是為了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發行的貨幣。
這種發行是符合貨幣流通規律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又能保持幣值穩定。財政發行是為彌補財政赤字(見財政收支)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超過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往往會導致通貨膨脹。
H. 貨幣如何流通
你這個問題其實是貨幣需求研究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之一,也就是什麼是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貨幣需求與實際經濟活動的關系如何?
這個問題的假設前提是社會上的貨幣供應總量不能變化。實際上扣除利率、價格等因素外,貨幣的供應量,即非銀行部分持有的貨幣資產數量應該和社會的總價值保持一致(理論上)。
具體到你這個例子,銀行給別人貸款從銀行角度來說,肯定是為了通過貸款利息獲得更多的價值(從貸款者的創造中分一杯羹),從社會角度來說,是鼓勵人們創業,創造更多社會價值。貸款人從銀行貸款後,通過經營賺取了更多的錢,那麼也就意味著創造了更多社會價值(無論有形還是無形),此時,社會的總價值增加了,那麼貨幣的總供給量也會相應的增加(理論上),也就是說政府霍央行會增加增加相應的貨幣供應量,於是相關的各方(銀行和獲利的貸款人)無論就能夠瓜分新創造的社會價值了。而且,此時貨幣的價值沒有降低,即相同的貨幣能夠購買相同價值的東西,沒有出現通貨膨脹。
你之所以會出現疑問,是沒有理解貨幣的真正作用和貨幣供給機制,建議看一下金融方面的基礎知識。
I. 國家發行的貨幣是怎樣進入流通的
中央銀行,在我國即中國人民銀行,是唯一合法的貨幣發行機構.央行發行的貨幣一般通過三種渠道進入流通.一是通過再貼現,再貸款業務流入商行,又經過商行的資產業務(如貸款,證券投資等)進入流通.二是通過對付金銀和外匯業務;三是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國債,既而政府獲得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