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是超中性的是什麼意思

貨幣是超中性的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6-06 07:15:40

Ⅰ 什麼是貨幣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通貨(Currency,CCY)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貨幣政策調控作用

(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貨幣政策可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達到對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方面的調節,使經濟達到均衡。當總需求膨脹導致供求失衡時,可通過控制貨幣量達到對總需求的抑制;當總需求不足時,可通過增加幣供應量,提高社會總需求,使經濟繼續發展。

同時,貨幣供給的增加有利於貸款利率的降低,可減少投資成本,刺激投資增長和生產擴大,從而增加社會總供給;反之,貨幣供給的減少將促使貸款利率上升,從而抑制社會總供給的增加。

(2)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

無論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多麼復雜,從總量上看,都表現為流通中的貨幣超過社會在不變價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總量。提高利率可使現有貨幣購買力推遲,減少即期社會需求,同時也使銀行貸款需求減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則相反。中央銀行還可以通過金融市場直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

貨幣政策通過對利率的調節能夠影響人們的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低利率鼓勵消費,高利率則有利於吸收儲蓄。

(4)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儲蓄是投資的來源,但儲蓄不能自動轉化為投資,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依賴於一定的市場條件。貨幣政策可以通過利率的變化影響投資成本和投資的邊際效率,提高儲蓄轉化的比重,並通過金融市場有效運作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Ⅱ 什麼是貨幣變數中性

貨幣中性(Money Neutrality) 貨幣中性是指 貨幣供給 的增長將導致價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長, 對於實際產出水平沒有產生影響。傳統的 貨幣數量論 認為貨幣量的增 減只會導致一般物價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變化, 而不會帶動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 貨幣 是中性的。

滿意請採納

Ⅲ 貨幣指的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貨幣是指任何一種可以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和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這種是馬克思在對貨幣起源問題的分析中得出的,其含義有兩點:
1、貨幣具有商品的屬性
在馬克思對貨幣起源的分析中,貨幣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換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一般等價物的。馬克思創立貨幣理論的時代,正是各國普遍實行金鑄幣流通的時代,因此,馬克思將黃金視為貨幣的最高階段,而黃金本身就是價值十足的商品。進一步的推論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換中充當貨幣的東西,首先就在於它們是商品,與普通商品一樣,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沒有這種與普通商品的共性,貨幣就不具備與商品進行交換的基礎。
2、貨幣與普通商品有本質的區別
貨幣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並不在價值方面,而在使用價值方面。黃金被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被作為貨幣後,其使用價值便「二重化」了,它既具有以其自然屬性所決定的特定的使用價值,如用於裝飾、製作器皿等,又具有以其社會屬性所決定的一般的使用價值即充當一般等價物和交換手段,很明顯,當它以第一重使用價值出現時,就是普通商品,而以第二重使用價值出現時,才是貨幣。貨幣在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有兩個基本特徵:第一,貨幣能夠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貨幣出現後,整個商品世界就分裂成為兩極,一極是特殊商品——貨幣,另一極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種各樣的使用價值的形式出現,而貨幣則是以價值的體化物或尺度出現,普通商品只有通過與貨幣的比較,其價值才能得到體現,所有商品的價值只有通過與貨幣的比較之後,相互之間才可以比較。第二,貨幣對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換的能力。由於貨幣是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誰佔有了貨幣,就等於佔有了價值和財富,在實際交換中貨幣作為一般的交換手段,是不存在對方對其使用價值特殊需求方面的障礙的,貨幣的交換能力是超越使用價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換性質的。一般等價物是商品交換賦予貨幣的屬性,與貨幣材料是否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沒有關系,普通商品的意義在於通過交換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貨幣的意義則在於充當表現一切商品價值的材料、充當一般的交換手段,為商品交換服務。這就是貨幣與普通商品的本質區別。可見,考察貨幣的本質,應把其質的規定和存在形式區別開來。無論貨幣由什麼來充當,它作為一般等價物的本性決不會改變,否則就不能稱其為貨幣。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什麼是貨幣中性

貨幣中性是貨幣數量論一個基本命題的簡述,是指貨幣供給的增長將導致價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長,對於實際產出水平沒有產生影響。總體來看,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經濟學家都認為貨幣供給量的變化隻影響一般價格水平,不影響實際產出水平,因而貨幣是中性的。有關貨幣中性的問題是理論界長期爭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傳統的貨幣數量論認為貨幣量的增減只會導致一般物價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變化,而不會帶動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貨幣是中性的。
魏克塞爾首先對貨幣中性的問題提出質疑,他認為貨幣只有在銀行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時才是中性的,否則經濟就會發生累積性擴張或者收縮,貨幣就不是中性的。
哈耶克則認為貨幣只有在影響一般價格水平,而不影響相對價格水平的情況下才是中性的,否則也會影響經濟運行,貨幣就是非中性的。根據這樣的標准,凱恩斯理論中的貨幣是非中性的,因為貨幣供給和需求對實際收入是在充分就業水平,還是非充分就業水平的決定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帕廷金的「實際余額效應」分析說明在特定的條件下,貨幣存量的變動會引起一般價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變動。這就是說,帕廷金用與古典數量論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與古典學派相同的貨幣中性的結論。但是,帕廷金的分析突出了古典數量說沒有展開的貨幣影響經濟的過程分析,而在這個過程中,貨幣影響了實際經濟的運行,因此是非中性的。古典學派經濟學家將統一的經濟整體機械地分為實物方面和貨幣方面,他們一般把貨幣作為與實體經濟沒有內在聯系的「外生變數」,強調貨幣的中性,即貨幣的供給變化不影響就業、產出等實際變數,從而形成了傳統的兩分法和所謂的「貨幣面紗論」。在「古典」學派經濟學家看來,經濟的長期發展完全是由實物部門決定的,因而政府任何積極的貨幣政策都是多餘的,甚至是有害的。貨幣政策任務只是在於控制貨幣數量,穩定物價水平,維持貨幣的購買力。

Ⅳ 貨幣政策還是中性的么

當前的貨幣政策屬於穩健型的貨幣政策,國家密切關注流動性形勢和市場預期變化,加強預調微調和與市場溝通,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去杠桿、抑泡沫、防風險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綜合運用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宣布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准政策,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扶貧再貸款和抵押補充貸款等工具並發揮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明確同業存單的期限不超過 1 年,做好將同業存單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同業負債佔比指標的准備工作,並研究探索將綠色信貸納入 MPA 評估體系。調整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將遠期售匯外匯風險准備金徵收比例下調至零,並取消對境外金融機構境內存放准備金的穿透式管理。

Ⅵ 什麼是貨幣中性與非中性

貨幣中性指貨幣供給的增長將導致價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長,對於實際產出水平沒有產生影響。

貨幣非中性是指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引起實際利率和產出水平等實際經濟變數的調整和改變。

貨幣是中性還是非中性,就是看貨幣供給量的變化對一般價格水平和實際利率及產出水平的影響差異。如果貨幣供給變化只是影響一般價格水平。

一定量的貨幣供應增加(減少)只引起一般價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麼貨幣就是中性的;如果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引起實際利率和產出水平等實際經濟變數的調整和改變,那麼貨幣是非中性的。

(6)貨幣是超中性的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隨著西方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貨幣在其中調節作用的顯現,貨幣中性論對現實經濟的解釋作用也不斷下降,瑞典經濟學家魏克塞爾將利率分為貨幣利率和自然利率。其中貨幣利率是現行的市場借貸利率,而自然利率是指投資的預期利潤率。

當貨幣數量增加時,貨幣利率低於自然利率,企業家因此會擴大生產,增加產出。而隨著收入增加、支出增加和物價上漲,就出現了積累性的經濟擴張過程。

魏克塞爾認為政府有必要採取一定的貨幣政策,以使貨幣利率和自然利率相一致,從而消除貨幣對經濟的影響。

有關貨幣中性的問題是理論界長期爭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傳統的貨幣數量論認為貨幣量的增減只會導致一般物價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變化,而不會帶動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貨幣是中性的。

魏克塞爾首先對貨幣中性的問題提出質疑,他認為貨幣只有在銀行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時才是中性的,否則經濟就會發生累積性擴張或者收縮,貨幣就不是中性的。

哈耶克則認為貨幣只有在影響一般價格水平,而不影響相對價格水平的情況下才是中性的,否則也會影響經濟運行,貨幣就是非中性的。

根據這樣的標准,凱恩斯理論中的貨幣是非中性的,因為貨幣供給和需求對實際收入是在充分就業水平,還是非充分就業水平的決定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帕廷金的「實際余額效應」分析說明在特定的條件下,貨幣存量的變動會引起一般價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變動。這就是說,帕廷金用與古典數量論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與古典學派相同的貨幣中性的結論。

但是,帕廷金的分析突出了古典數量說沒有展開的貨幣影響經濟的過程分析,而在這個過程中,貨幣影響了實際經濟的運行,因此是非中性的。

真正指出貨幣對經濟的巨大作用的人是凱恩斯。1936年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文中指出,「古典」學派所謂充分就業的均衡只是一個特例,通常情況總是小於充分就業的均衡,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有效需求(消費需求十投資需求)不足。

消費需求取決於人們的消費傾向,而投資需求取決於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要增加投資和消費,就必須降低利率,而利率決定於貨幣的供求關系。因此,在凱恩斯及其追隨者看來,貨幣的作用是巨大的,貨幣是非中性的,國家應制定適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克服經濟危機和蕭條。

凱恩斯認為,價格和工資缺乏彈性,經濟不存在一個自動矯正機制,經濟就可能出現非充分就業下的均衡,但這種均衡低於充分就業下的潛在產出均衡水平。

因此,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資源,那麼總需求的擴大就會使產出增加,影響總需求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有效的,因此,凱恩斯主張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擴大總需求,以此消除失業和經濟危機,促進經濟增長。

Ⅶ 學過西方經濟學的請進

需求共給和價錢的關系.

GDP.

經濟好壞和就業的關系!

Ⅷ 宏觀經濟學名詞解釋大全

宏觀經濟學又稱總體經濟學、大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的對稱。宏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波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發經濟理論。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熱點內容
華福證券股票交易手續費 發布:2025-05-17 21:57:54 瀏覽:355
來伊份股票歷史最高價格 發布:2025-05-17 21:48:49 瀏覽:935
股票交易軟體選大牛證券 發布:2025-05-17 21:41:19 瀏覽:33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如何分析 發布:2025-05-17 21:35:38 瀏覽:973
股市裡十朵金花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7 21:00:38 瀏覽:108
股票交易規則金字塔 發布:2025-05-17 20:55:27 瀏覽:714
為什麼說期貨對散戶的危害很大 發布:2025-05-17 20:55:15 瀏覽:208
買普通股票算投資嗎 發布:2025-05-17 20:34:02 瀏覽:201
理財丟失怎麼處理 發布:2025-05-17 20:29:36 瀏覽:934
退市整理期股票門檻 發布:2025-05-17 20:18:55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