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貨幣由什麼組成
① 貨幣供給由什麼構成
基礎貨幣由銀行體系的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庫存現金以及銀行體系之外的社會公眾的手持現金等四部分構成。其公式為:基礎貨幣=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社會公眾手持現金
② 我國基礎貨幣由什麼構成
基礎貨幣構成有庫存現金、准備存款、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
庫存現金
庫存現金的「庫」是指商業銀行的業務庫。庫存現金是已經從中央銀行發行庫中提出來而尚未被公眾提走的部分。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發行庫中提現後庫存現金增加,相應減少的是其在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
准備存款
准備存款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存款。實行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以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根據法定準備金率的要求計提的法定準備金,另一部分是超額准備金,即商業銀行准備存款中超過其法定準備金的部分,超額准備金是商業銀行資產業務擴張,提取現金充實其庫存現金以及支付清算的重要保障。
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
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被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的負債,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負債,因此,基礎貨幣也就直接表現為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和商業銀行體系的負債。
③ 基礎貨幣的構成包括什麼
存款銀行的准備金+金融體系之外的通貨
④ 為什麼基礎貨幣由准備金和流通中現金組成
我覺得能叫原始存款的都得是『實物現金』,銀行應該會把大部分『實物現金』存入央行當做存款准備金,以提高可以貸出的額度。少部分用作周轉。
基礎貨幣應該就是指的『實物現金』。
所以基礎貨幣=流通中的現金+准備金+存在銀行金庫+各種金庫里頭的現金(這部分是實體鈔票,但是並未參與到流通中去,也非准備金)。
因此,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有一定的遺漏。不過,只要遺漏相對很小,應該是不顯著影響統計分析什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覺得你補充中提到的思路應該是對的。
其實要是想弄明白這些問題,可以畫一張類似『樹圖』的貨幣的『來龍去脈圖』,看看中間的過程,分情況討論一下,就都清楚了。
拿著這張圖,然後對應一下你想要知道的概念的范圍,就可以找到其具體組成,而且基本不會缺不會重復計算,還是比較方便的。
⑤ 關於基礎貨幣和派生貨幣的問題
首先,你要明白兩個的基本概念和區別以及關聯
基礎貨幣是源,派生存款是流.
從一定的基礎貨幣所派生的存款量=派生後的存款數=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基礎貨幣/(存款准備金率+備付金率+客戶提現率)
1.基礎貨幣又叫強力貨幣或高能貨幣,是指處於流通界為社會公眾所持有的現金及銀行體系准備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准備金)的總和。
基礎貨幣作為整個銀行體系內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其數額大小對貨幣供應總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國外資產業務:主要是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黃金,變動國外資產。對政府債權: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向財政透支或直接貸款,變動對政府債權。對金融機構債權: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變動對金融機構債權。中央銀行控制基礎貨幣的主要工具在不同經濟體制下,中央銀行調控基礎貨幣的方式和工具有較大的差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央銀行對基礎貨幣的控制主要採用間接控制的方式,通常運用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來進行。
2.貨幣供給
(1)貨幣供給形成的主體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機構),即存款貨幣銀行系統。
(2)兩個主體各自創造相應的貨幣:中央銀行創造現金,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
3)銀行系統供給貨幣的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二是實行比例存款准備金制度;三是廣泛採用非現金貨幣結算方式。這三個條件下,貨幣供給的過程可分為兩個環節:一是由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的策源; 二是商業銀行創造的存款貨幣。 在這兩個環節中,銀行存款是貨幣供給量中最大的組成部分,但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並且在創造過程中始終受制於中央銀行,因此,中央銀行在整個貨幣供給過程中始終居於核心地位。
3.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各級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轉帳結算,不斷地在各銀行存款戶之間轉移,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系列過程.
所以,你假設的情況在高度監管的條件下是不存在的。
⑥ 基礎貨幣的構成
基礎貨幣主要包括: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及社會公眾手持現金。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基礎貨幣被稱為Reserve Money,說白了就是真正印刷出來錢的總量。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
通常,人們總是喜歡用MB來表示基礎貨幣總量,喜歡用C表示通貨總量,喜歡用R表示儲備總量。於是,我們有這樣的基礎貨幣構成公式,基礎貨幣=MB=C+R=通貨+儲備。
(6)基礎貨幣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 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從本質上看,基礎貨幣具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一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而不是中央銀行資產或非貨幣性負債,是中央銀行通過自身的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現代中央銀行建立不依靠財政注資和資產擔保,貨幣發行機構和政府都沒有對貨幣提供資產擔保,貨幣發行實際不具有信用證的特徵,因此中央銀行經營實際等於負債經營,中央銀行的負債規模實際取決於執行流通功能所需要的規模,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實際是中央銀行負債業務的衍生。
二是通過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和調節的變數對它的影響,達到調節和控制供給量的目的。
三是支撐商業銀行負債的基礎,商業銀行不持有基礎貨幣,就不能創造信用;(現代商業銀行經營不依靠基礎貨幣也能通過發行或有負債的信用證衍生工具也能大量創造貨幣信用。
在金融周期流通過程中,商業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創新工具,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實際不受貨幣政策和貨幣供給制約,商業銀行的最終負債規模取決於商業銀行的凈資產規模和風險經營能力)。
四是在實行准備金制度下,基礎貨幣被整個銀行體系運用的結果,能產生數倍於它自身的量,從來源上看,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⑦ 基礎貨幣主要由什麼構成
基礎貨幣由現金和銀行貨幣資金組成,二者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⑧ 基礎貨幣的變動因素有
ABD
基礎貨幣主要由存款准備金和流通在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金兩部分組成,影響基礎貨幣變動的因素,具體來說就是影響基礎貨幣兩個組成部分變動的因素:
(1)影響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變動的因素
①存款准備金比率。中央銀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的比率,商業銀行上交存款准備金則多,基礎貨幣量增加;反之反是。
②流通中的現金量。流通中的現金流入(流出)銀行系統的數量增加,能使商業銀行上繳存款准備金隨之增加(減少)。
③中央銀行買賣信用證券的數量。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進有價證券,就能使商業銀行的上繳存款准備金增加;反之反是。
④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放款、貼現的松緊。中央銀行作為最後的貸款者,如果它擴大或放鬆對商業銀行的放款、貼現,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也能夠增加;反之,會使商業銀行的上繳存款准備金減少。
(2)影響流通在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金量變動的主要因素
①公眾收入增加和消費傾向。一般來說,公眾貨幣總收入會逐年增加,手持現金量也會有所增加。
②物價變動狀況。一般來說,在幣值和物價比較穩定的情況下,公眾手持的現金除了隨著季節性的變化有所變動外,基本上是比較穩定的。
③經濟發展和體制變動情況。如商品交易發展、就業人數增加、集貿市場擴大、價格調整等因素,往往會促使流通中現金量增加。
④存款和現金比例的變化。如收購農副產品付現比重提高,農業貸款、個人貸款中相當部分的付現等,也會促使現金流通量增加。
⑤信用開展程度。如銀行存款利率的提高、儲蓄網點的增多、非現金結算的廣泛開展等,這些因素往往會影響流通中的現金量 。
⑨ 基礎貨幣
一般不會,當出現財政透支的時候會增加。
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
國外資產業務:主要是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黃金,變動國外資產。
對政府債權: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向財政透支或直接貸款,變動對政府債權。
對金融機構債權: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或發放再貸款,變動對金融機構債權。
★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組成,反映在中央銀行負債方,而中央銀行的負債是由資產業務決定的. ★中央銀行三大資產業務(對存款貨幣銀行和政府的債權、國外資產)對基礎貨幣具有決定性作用。
⑩ 我國基礎貨幣由( )構成。
由銀行體系的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庫存現金以及銀行體系之外的社會公眾的手持現金構成。
從用途上看,基礎貨幣表現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的准備金。
從數量上看,基礎貨幣由銀行體系的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庫存現金以及銀行體系之外的社會公眾的手持現金等四部分構成。
其公式為:
基礎貨幣=法定準備金+超額准備金+銀行系統的庫存現金+社會公眾手持現金
(10)基礎貨幣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基礎貨幣的影響因素:
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債權人權利的變化,這是影響基本貨幣的最重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債權的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增加了商業銀行的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也表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本貨幣的增加,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商業銀行增加其超額儲備,並允許貨幣供應的擴大。
相反,如果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債務減少,貨幣供應量將會大幅減少。一般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務有很強的控制權。
外匯凈資產包括外匯、黃金、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其中,外匯和黃金存款由中央銀行使用基本貨幣購買。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中央銀行不把穩定的匯率作為政策目標,它對通過資產業務投資的基本貨幣具有更大的主動性。
否則,央行會被動地干預外匯市場,因為它想維持匯率的穩定,以便使匯率穩定,使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貢獻有很大的影響。這就導致了通過這個渠道將基礎貨幣置於相當被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