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有什麼貨幣
❶ 便士是哪個國家的貨幣
便士是英國貨幣輔幣單位,每個硬幣面值可能不同。類似於中國的「分」。自1971年起實行,1英鎊=100新便士。
便士是英國貨幣輔幣單位,類似於中國的「分」。 自1971年起實行,1英鎊=100新便士。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50便士。所有硬幣正面皆為英國君主像,背面除鑄有幣值外,在不同行政區所鑄的硬幣鑄有不同的圖案。但不論硬幣於哪個行政區鑄造,皆全國通用。1970年以前採用舊制,1英鎊=240便士(1先令=12便士,一英鎊=20先令)。自1971年起實行,1英鎊=100新便士。
(1)中世紀有什麼貨幣擴展閱讀:
兌換比率
計算過程為:
因為:1英鎊=100便士
1英鎊=8.7584 元人民幣
所以:1便士=8.7584÷100=0.087584元人民幣(2019年9月27日牌價)
便士(pence)在中世紀是小額銀幣,它的名字和第納爾、德涅爾一樣為人熟知。
❷ 1個便士等於多少人民幣
1便士等於0.087584元人民幣,具體分析如下:
便士是英國貨幣輔幣單位,每個硬幣面值可能不同。類似於中國的「分」。自1971年起實行,1英鎊=100新便士;
計算過程為:
因為:1英鎊=100便士;1英鎊=8.7584 元人民幣;
所以:1便士=8.7584÷100=0.087584元人民幣(2019年9月27日牌價);
(2)中世紀有什麼貨幣擴展閱讀:
所有硬幣正面皆為英國君主像,背面除鑄有幣值外,在不同行政區所鑄的硬幣鑄有不同的圖案。但不論硬幣於哪個行政區鑄造,皆全國通用;
2016年9月13日,英國倫敦,由英國央行發行的首版塑料鈔票於9月13日起正式投入流通。2017年9月推出了新版的10英鎊塑料鈔。此兩種塑料鈔為G序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便士
❸ 中世紀(各種國家,除中國)的貨幣類型以及名稱.各種貨幣的價值,比如(100個什麼銅幣換1個什麼銀幣...)
中世紀歐洲流通時間最長,流通地域最廣的貨幣體系是第納爾體系。第納爾體系最早源自羅馬帝國,後來波斯薩珊帝國、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等等都用第納爾作為官方貨幣,第納爾也在歐洲的基督教國家廣泛流通。
第納爾體系是由第納爾(金幣)、迪拉姆(銀幣)和法爾(銅幣)共同構成的。一般的兌換標準是1第納爾=20迪拉姆=240法爾。
在歐洲主要的基督教國家裡除了外來的第納爾體系之外,也有自己本國的貨幣體系。具體如下:
神聖羅馬帝國:1基爾德(金幣)=1金格羅申(大銀幣)=24格羅申(中銀幣)=60十字(小銀幣)=240芬尼(銅幣)
法蘭西:1里弗爾(金幣)=20索爾(銀幣)=240旦尼爾(銅幣)
英格蘭:1磅(金幣)=20先令(銀幣)=240便士(銅幣)
西班牙:1多布隆(大金幣)=2埃斯庫多(小金幣)=4西班牙(大銀幣)=32里亞爾(銀幣)=200先塔沃(銅幣)
雖然一般如此,但是上述兌換標准也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隨著各國經濟形勢變化,兌換率也會有上下浮動。
❹ 人類歷史上都用過哪些奇葩的貨幣嗎
【奇葩貨幣之一:漢武帝白鹿皮錢幣】白鹿皮,顧名思義,就是白鹿身上的皮,這些白鹿可都是漢武帝飼養的寵物,由於大量的繁衍,飼料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這時候漢武帝和匈奴和東南、西南諸少數民族的大規模戰事已開,國內各種「樓堂館所」和基建項目也鋪開了大攤子,正是缺錢的時候。漢武帝看著這群越來越耗錢的白鹿,也就沒那麼可愛了,心裡只剩心疼他的錢啦!他手下寵臣張湯就真給出了個好主意:把白鹿宰了,鹿皮硝好後切成一尺見方的小塊,畫上彩繪,然後,這些連做雙童靴都不夠的小塊鹿皮,就成了標價40萬文的頂級錢——白鹿幣。(漢代的奇葩錢幣:竟然拿白鹿皮來造錢!奇葩指數:★★★)
【奇葩貨幣之二: 萬那杜的豬牙大鈔】萬那杜是太平洋美拉尼西亞群島上的一個小島國,這個國家的國旗、國徽上都有一個豬牙的圖案。可不要小看了這豬牙,在萬那杜,豬牙是財富的象徵,一個狗牙可以換50個菠蘿50個菠蘿、或者100個椰子;而豬牙則相當於「整鈔」,根據牙的品質不同,一顆豬牙可以換幾個甚至十幾個狗牙。豬牙越彎越好甚至彎曲盤旋好幾圈,就簡直價值連城了。現在仍然使用現在許多萬那杜人私下還是習慣於用豬牙錢,至今這里娶媳婦的彩禮仍是豬牙。該國政府也鄭重其事地宣布,豬牙為萬那杜的「國寶」。(萬那杜的豬牙大鈔:娶媳婦彩禮用豬牙!奇葩指數:★★★)
【奇葩貨幣之三:索羅門群島的巨錢】索羅門群島的雅浦島把一種巨大的鑿孔雷石當錢,這種「巨錢」有的重達3噸,兩頭牛都不一定能拉得動。由於當地不出產金屬,於是石頭便成為當地重要的資源,並發展出以石頭充當交易媒介的貿易模式。這種石幣被磨得十分光滑,上面布滿了許多美麗奇特的圖案,紋路很復雜,又很規整。石頭體積的大小,代表著價值的大小,雖然計算單位比較粗糙且缺乏准確度,但從居民擁有多少大石幣和小石幣便能計算出他財富的多少。交易時亦會要求以不同大小、數量的石幣支付,具備了作為交易的貨幣職能。(索羅門群島奇葩巨錢:大石頭鑿孔人都拉不動!奇葩指數:★★★)
【奇葩貨幣之四:27.6萬元的天價錯版硬幣】此前,美國一角硬幣錯印壓在了釘子上被拍賣,這枚硬幣堪稱最奇葩的錯版錢幣。這枚硬幣最終以4.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7.6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枚硬幣被錯印在被壓扁的釘子上面,硬幣正面是羅斯福總統的面孔,配上文字「我們相信上帝」(In God We Trust),背面是一把火炬。經專業錢幣評級公司鑒定,其等級高於一般錢幣。硬幣上沒有標記年份,但相關人士推斷,該幣鑄於2000年或更早一些。至於如何鑄造及為什麼造這樣一種錢幣,目前尚不可得知。小編只想說買走它的真的好有錢。(27.6萬元的天價錯版硬幣:最奇葩的錯版錢幣!奇葩指數:★★★)
【奇葩貨幣之五:無臉頭像紙幣】節約成介個樣子用在紙幣上真是流弊的不行啊!非洲國家扎伊爾——在1997年推翻約瑟夫·蒙博托的極權政府之後,新政府便陷入現金短缺困境,直到他們設計並發行新貨幣。為了解決現金短缺問題,新政府將目光投向舊政權發行的大量2萬面額的扎伊爾。作為一種節約的做法,他們將紙幣上蒙博托頭像的面部扣去。這種米米拿在手上是不是總覺得少了點啥呢?(無臉頭像紙幣:為節約成本將舊幣扣去頭像!奇葩指數:★★★★)
【奇葩貨幣之六、德國木質鈔票】木質材料的錢也是醉了,估計拿著拿著就消失了,太不靠譜了。木質鈔票可能讓會錢包飽受折磨,但為了重塑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德國經濟,木質鈔票卻也成為德國政府最富有創造力的措施之一。這種做法直到德國國家銀行恢復生機才宣告結束。想像一下當時德國人民買東西扛一堆木頭的場景,那畫面簡直美的不敢看……(德國木質鈔票:買東西需扛一堆木頭!奇葩指數:★★★★)
【奇葩貨幣之七:可以吃的貨幣】中世紀,鹽是撒哈拉沙漠地區的主要貨幣,曾經被廣泛用於整個東非。人們用舌頭舔一下鹽塊以確定其真實性,而後再將鹽塊切成小塊進行交易。可食用貨幣家族還包括Reng、可可豆、帕爾馬乾酪等,Reng是用椰子纖維包裹的紗球狀姜黃,可可豆曾被廣泛用於墨西哥和中美洲,帕爾馬乾酪曾被義大利用作貨幣以及銀行抵押品。其實這樣也挺好,餓了就可以吃了嘛!(可以吃的貨幣:除了用還能吃!奇葩指數:★★★★)
【奇葩貨幣之八:貝南大麻硬幣】人人喊打的「大麻」也是榜上有名的,介個樣子不會助長毒品肆虐嗎?真是夠了。大麻放在錢幣上也就只有貝南人能做出來。貝南是西非中南部的一個國家,以前是法國殖民地,他們現在仍然使用的是西非法郎。我想這個是會用上「癮」的,小編膽小不敢試……(貝南大麻硬幣:用著會上「癮」的錢幣!奇葩指數:★★★★★)
【奇葩貨幣之九:松鼠皮貨幣】在中世紀的俄國,松鼠皮成為一種常見的流通貨幣,除了松鼠皮外,動物的鼻子、爪子、耳朵都曾扮演貨幣角色。讓松鼠皮充當貨幣可能會帶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好處:在黑死病肆虐時期,俄國也像其它地區一樣遭受沉重打擊。讓松鼠皮充當貨幣可能減少攜帶病毒的寄生蟲數量,太奇葩了有木有。(松鼠皮充當貨幣:減少攜帶病毒的寄生蟲!奇葩指數:★★★★★)
❺ 中世紀歐洲的貨幣有沒有分為銅幣銀幣之類的一個銅幣或銀幣,當時的購買力如何
使用的是銀幣。因銀數量少,嚴童影響商品流通。加上物產相當不豐富,只好發展自給自足的庄園經濟。所以銀幣的購買力強弱問題怎麼答都不正確。因為流通少。這就是農奴制——半封建半奴隸社會在歐洲頑固存在二千多年的根源。
❻ 中世紀歐洲的通用貨幣是什麼
銅幣、銀幣、金幣。
17世紀初期法國的貨幣一般由銅幣,銀幣,金幣組成,在國王的名義下也可以開支票來支付大面額交易,但這是王宮工作人員和領主貴族的特權。
貨幣的基礎是銅幣,100個銅幣相當一個一法郎銀幣,叫做「利佛爾」,價值為一磅白銀。3法郎面額的大銀幣「艾居」和10法郎面額的金幣皮司拖爾是常用的貨幣。其中,也有「雙艾居」,「半皮司拖爾」,「雙皮司拖爾」的貨幣存在。而其他國家的貨幣名稱雖然不同,但面額相當,可以流通。
(6)中世紀有什麼貨幣擴展閱讀:
中世紀時的經濟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園式自然經濟。出現了一批商業城市:巴黎、里昂、都爾奈、馬賽、科隆、特里爾、斯特拉斯堡、漢堡、威尼斯、熱那亞等等,形成了一個以地中海為中心的貿易區。
16世紀以後,興起了工場手工業,最初是佛羅倫薩,隨後是佛蘭德爾,而圈地運動使英國迅速發展。這種經濟模式加速了貿易,從而有了地理大發現,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工場手工業也使進行戰爭的武器產生了飛躍,火炮和燧發槍逐漸代替了騎士的刀劍,也使舊式的城堡喪失了防禦能力。而工場手工業催生了資本主義經濟。到17中世紀中後期,各種手工行業由個別經營,漸漸演變為成立工會,「專業」這個概念在這時期萌生。
❼ 十便士等於多少人民幣
10便士=0.1英鎊=1.04226元
英國貨幣輔幣單位。類似於中國的「分」。自1971年起實行,1英鎊=100便士Pence)
因為:1英鎊=100便士
1英鎊=10.2470 元人民幣
所以:1便士=10.2470÷100=0.102470元人民幣(2014年3月24日牌價)
便士(pence)在中世紀是小額銀幣,它的名字和第納爾、德涅爾一樣為人熟知。
❽ 歐洲古代貨幣
馬克。
馬克是古代歐洲的貨幣計量單位,符號位£,最初相當於8金衡盎司(249克)純銀,後來演變為半磅。 「馬克」作為古代貨幣單位名稱,曾通用於古代的歐洲西部地區,包括英格蘭。1192年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在德意志被俘後,就是向神聖羅馬帝國支付了15萬馬克贖金後才被釋放。
隨著時間演變,馬克的重量在各個地區發生變化,其中一些代表地區的馬克摺合為現代重量單位換算如下∶科隆馬克(漢薩同盟)∶233.856克,維也納馬克∶280.66克,紐倫堡馬克∶237.52克,埃爾富特馬克∶235.40克。
(8)中世紀有什麼貨幣擴展閱讀:
1992年9月下旬,歐洲外匯市場彌漫著一種惡戰的氣氛,一方是以德國中央銀行為首的歐洲貨幣體系成員國的中央銀行,立志要保護馬克兌英鎊、義大利里拉等的匯率,不斷在外匯市場拋馬克買英鎊和里拉。
另一方是外匯市場的投機勢力,似乎聯合著要與中央銀行對著干,拋英鎊和里拉買馬克。在外匯市場的激烈廝殺中,中央銀行先後拋出200多億美元的馬克,全部被市場投機者吃進。
最後,這場較量以歐洲中央銀行無力維持馬克與英鎊、里拉的固定匯率范圍而敗北、英鎊和里拉被迫脫離歐洲貨幣體系而告終。許多大的風險資本投資集團都在這一個月賺了數千萬美元,最多的賺了近十億美元。其實,歐洲貨幣體系的這場危機的種子是從歐洲貨幣體系產生的這一天起就埋下的。
❾ 歐洲中世紀貨幣發展史是怎樣的
971年,英國對其英鎊貨幣體制進行了一次改革。改革前,英國基本的貨幣單位英鎊(pound)、先令(shilling) 和便士(penny)的換算關系為:1英鎊=20先令=240便士,改革後,先令單位被取消,英鎊和便士的換算關系也變成了1:100。可能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次改革終結了一個通行了上千年的古老經濟傳統。正像今天承載著呼嘯的列車的鐵軌軌距或許來源於2000年前艾米利亞大道上的馬車車轍,這個看似平常的貨幣兌換等式直接把舊世界同新世界聯系起來,涵蓋了多樣的歐洲歷史。
❿ 小白問個問題,中世紀英格蘭是不是只有銀幣沒有銅幣
中世紀早期還是有的,但因為本土不多的銅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已枯竭,使用的青銅一直靠歐洲大陸輸入。公元前後隨著羅馬入侵和統治期間使用的是羅馬貨幣(金銀銅),在中世紀的早期,5至6世紀末羅馬軍團撤走的頭兩個世紀里隨著不列顛群島從蠻族入侵導致的混亂中逐漸恢復。使用的貨幣也從開始的沿用羅馬貨幣中間仿造羅馬銅幣過渡到自己鑄造貨幣。接著7世紀時隨著歐洲大陸流入的金幣的流通開始仿製金幣,但隨著西歐的黃金大量流入拜占庭帝國和穆斯林世界導致金幣里金含量一度低到15%,西歐黃金缺乏加上英國本身就是黃金的匱乏的國家所以開始鑄造銀幣取代金幣,這一過程大概發生在7世紀後期至8世紀初期。之後英國銀幣經歷了銀錫特時期直至在8世紀末到9世紀初定型為大而薄的銀便士,此種銀便士作為當時英國市面上唯一流通的貨幣保持了500年之久。從以上可以看出中世紀英國早期還是有鑄造銅幣的,但因為金銀銅資源依賴進口才演變成鑄造銀便士這種中間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