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為什麼人要反對赤字貨幣

為什麼人要反對赤字貨幣

發布時間: 2022-06-08 20:34:53

⑴ 為什麼財政赤字不好

財政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個財政年度)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之間的等量對比關系。事實上,財政收入與支出在總量上的平衡,只有在編制預算時才能存在。預算執行結果收入與支出恰好相等的絕對平衡狀態是很少見的,通常不是收大於支,就是支大於收。由於超過收入的支出在資金和物資上是沒有保證的,往往會給經濟帶來不利影響,所以,為了穩妥起見,人們往往在習慣上把收大於支,略有結余的情況稱之為財政平衡。但是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既然預算執行結果無法做到收支絕對平衡,那麼略有結余或略有赤字都應視為財政平衡。
財政收支平衡-財政收支的平衡政策
早在中國奴隸社會就有量入以為出(《禮記·王制》)的記載(見量入為出)。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國家財政一般也要求收支平衡,其出發點在於簡政節支,以適應資本主義經濟自由放任、自由競爭的要求。到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出現嚴重經濟危機之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採取赤字財政政策,試圖通過擴大政府開支來擴大就業,增加有效需求,從而刺激經濟發展,以緩和經濟危機。赤字財政已成為現代資本主義財政的一個基本特徵。以美國經濟學家P.A.薩繆爾森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家提出財政周期平衡理論,這是放棄年度收支平衡,只求在一個經濟周期內實現財政平衡的理論。這種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存在周期性波動,國家財政對經濟的干預和滲透應當是赤字與結余的交替使用,以適應經濟周期的變化。依據這種理論所實行的財政政策被稱之為補償性財政政策,即在經濟蕭條階段,實行赤字財政政策;在經濟繁榮階段,則實行盈餘財政政策,並以繁榮時期的財政盈餘來彌補經濟蕭條時期的財政赤字,實現財政收支的周期性平衡。但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經濟危機時的財政赤字所造成的通貨膨脹等消極後果,是無法用繁榮時期的財政盈餘抵消的。在補償性財政政策下,並沒有出現經濟繁榮時期的財政結余,更談不上熨平資本主義經濟的周期震盪,而普遍出現的卻是西方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滯脹局面。因此,各國政府不得不放棄周期平衡理論和赤字財政政策,紛紛尋找救治經濟危機的新葯方。
中國堅持實行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財政政策。因為從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的實踐來看,不論出現過多的財政結余,還是財政赤字,都會對國民經濟產生不利影響。過多的財政結余,會導致物資儲備不合理,積壓過多,資金周轉減緩;出現赤字,可能導致財政性貨幣發行。從資金和物資的關繫上說,是安排了一部分沒有物資保證的支出,其結果會造成物資供應緊張,物價上漲,直接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財政收支平衡意味著財政分配與物資分配相適應,這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
財政收支平衡-實現年度財政收支平衡的途徑
在中國,最主要是發展經濟,增收節支。從預算管理來說,
①在編制預算時,要堅持收支平衡、量入為出的原則。如果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出現收支差額,則要及時採取措施增加收入,壓縮支出,發行公債,以實現預算收支平衡。
②在預算執行時,要加強稅收征管,防止收入流失,嚴格控制支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保證財政收支平衡。
③編審決算時要嚴格核實各項收支,應收未收的收入,要堅決收上來;應該退庫的收入,要及時辦理退庫,各項支出要嚴格按規定列入決算,消除財政虛假收入的情況,以實現財政收支的真正平衡。

⑵ 財政赤字的利弊有哪些

積極作用:

1、赤字財政政策是在經濟運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項短期政策。在短期內,經濟若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社會的閑散資源並未充分利用時,財政赤字可擴大總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經濟回升。

2、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條件下,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功不可沒。從這個角度說,財政赤字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積累龐大的社會資本,支持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

3、實際上財政赤字是國家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目標,依靠國家堅實和穩定的國家信用調整和干預經濟,是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揮作用的一個表現。

消極作用:

1、赤字財政政策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葯。刺激投資,就是擴大生產能力。實行擴張性政策,有可能是用進一步加深未來的生產過剩的辦法來暫時減輕當前的生產過剩。因此,長期擴張積累的後果必然會導致更猛烈的經濟危機的暴發。

2、財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債務負擔,引發財政危機。財政風險指財政不能提供足夠的財力致使國家機器的運轉遭受嚴重損害的可能性,當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時,輕者導致財政入不敷出,重者引起財政危機和政府信用的喪失。

3、赤字財政政策孕育著通貨膨脹的種子,可能誘發通貨膨脹。從某種程度上說,赤字財政與價格水平的膨脹性上升有著固定的關系。其原因並不難尋。

(2)為什麼人要反對赤字貨幣擴展閱讀:

重要性:

在經濟蕭條時期,赤字財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減少政府稅收,這樣就必然出現財政赤字。凱恩斯認為,財政政策應該為實現充分就業服務,因此,赤字財政政策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為:

1、債務人是國家,債權人是公眾。國家與公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財政赤字是國家欠公眾的債務,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債務。

2、政府的政權是穩定的,這就保證了債務的償還是有保證的,不會引起信用危機。

3、債務用於發展經濟,使政府有能力償還債務,彌補財政赤字。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公債哲學」。

⑶ 為何反對德國的撙節貨幣政策

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與德國財政部長蕭伯樂對於如何挽救歐元區經濟,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上針鋒相對,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國內卻暗示願意擴張資訊及能源支出,顯示德國的撙節預算主張開始松動。

德拉基承諾,ECB會在必要時再次擴大貨幣政策,「准備更改非傳統干預的規模/組合」,最可能的作法就是買進公債。他並指出,投資人預料ECB要到2017年才會升息。在財政政策上,他敦促有能力的國家應「發揮財政上的空間」。

IMF已將歐元區2014年經濟成長率預估下修到1.3%,2015年也調降到0.8%;並估計歐元區陷入金融海嘯以來笫三次經濟衰退的機率高達40%。

出席會議的美國前財長桑默斯把歐元區與1990年代的日本掛鉤。他說,「我相信現在歐洲正走在這條路上。歐洲聚焦於財政赤字,卻忽略投資赤字,結果造成成長赤字」。

然而德國財長蕭伯樂卻極力反對美國式的量化寬松政策,並要求持續「撙節」預算。他堅決表示,光靠「開支票」絕不能提升歐元區的經濟成長。他並要求法國及義大利須加強改革經濟結構。

荷蘭財長戴松布倫呼應蕭伯樂的主張,並點名法國及義大利必須改造經濟結構。

德國總理梅克爾9日在柏林舉行的記者會上暗示願意動用政府支出來刺激經濟,可能是對IMF年會上各界對德國嚴守「預算平衡」所提出的批評而有的回應。

梅克爾表示,德國政府正在研究如何鼓勵投資,尤其是在「數位化領域」和能源產業,並提到加強網路建設;能源產業方面將加速廢除核能,並擴大再生能源規模。德國政府將於14日開會協商經濟課題,並將於10月底召開的歐盟領袖會議上討論相關問題。

⑷ 赤字貨幣化有哪些國家,這些國家經濟運轉的怎麼樣

哪些國家有過赤字貨幣化?要回答這個問題,那麼我們要知道赤字貨幣化的結果是什麼,赤字貨幣化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惡性通貨膨脹幾乎就是赤字貨幣化的結果。所以,歷史上哪些國家發生過惡性通貨膨脹那麼就可以斷定發生過赤字貨幣化。在以前,世界范圍內貨幣是以金銀為主的,到了現代才開始有法幣,也就是紙幣,比如我們國家吧,長期是以金銀為貨幣的,在清明民初還是如此,但是民國掌權後也實施了法幣。

有沒有例外?其實是有的,那就是美國,赤字貨幣化也並沒有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是美國可以這么做的原因就在於美元是世界貨幣,如果美元只能在美國境內使用,那麼美國的發行速度也造就將國內變成惡性通貨膨脹的地方了。美國利用美元是國際貨幣的優勢地位讓全球分擔了。美元可以拿出去購買其他國家的貨物,如果民國政府當時發行的法幣也可以直接拿到其他國家購買貨物,那麼也不會引起本土的嚴重通貨膨脹。總而言之,赤字貨幣化是不可謂的。

⑸ 財政赤字對一個國家有什麼影響

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它反映著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
第一,財政赤字與貨幣供給。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和赤字規模大小有關,但更主要的還取決於赤字的彌補方式。向銀行透支或借款來彌補財政赤字。出現財政赤字意味著財政收進的貨幣滿足不了必需的開支,其中有一種彌補辦法就是向銀行借款。可見,財政向銀行借款會增加銀行的准備金從而增加基礎貨幣,但財政借款是否會引起貨幣供給過度,則不是肯定的。在現代信用制度下,在發生財政向銀行借款時,只要銀行能控制住貸款總規模,就不會發生貨幣供給過量的問題。居民個人或企業包括商業銀行購買公債,一般說只是購買力的轉移或替代,不產生增加貨幣供給的效應。居民或企業購買公債有兩種不同情況:一是用現鈔和活期存款購買;另一種情況是用儲蓄或定期存款購買。由銀行認購公債。銀行認購公債,在銀行賬戶的資產方公債項增加,負債方的財政金庫存款等額增加,而當財政用於支出時,則銀行的財政金庫存款減少,在商業銀行貼戶上居民和企業存款相應增加,從而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也相應增加。商業銀行有了超額儲備,就可能用以擴大貸款規模,增加貨幣供給。
第二,財政赤字擴大總需求的效應。財政赤字可以是作為新的需求疊加在原有總需求水平之上,使總需求擴張。另一種情況則是通過不同的彌補方式,財政赤字只是替代其他部門需求而構成總需求的一部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還出現另一種說法,認為財政赤字是國民收入超分配的重要原因。首先對國民收入超分配這個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實准確的理解只能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貨幣供給量大於貨幣需求量,不過是需求過旺或通貨膨脹的另一種說法。
第三,財政赤字與發行國債。發行國債是世界各國彌補財政赤字的普遍做法而且被認為是一種最可靠的彌補途徑。但是,債務作為彌補財政赤字的來源,會隨著財政赤字的增長而增長。還有另一面,就是債務是要還本付息的,債務的增加也會反過來加大財政赤字。

⑹ 如何看待財政赤字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財政赤字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財政赤字與貨幣供給。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和赤字規模大小有關,但更主要的還取決於赤字的彌補方式。向銀行透支或借款來彌補財政赤字。出現財政赤字意味著財政收進的貨幣滿足不了必需的開支,其中有一種彌補辦法就是向銀行借款。可見,財政向銀行借款會增加****銀行的准備金從而增加基礎貨幣,但財政借款是否會引起貨幣供給過度,則不是肯定的。在現代信用制度下,在發生財政向銀行借款時,只要銀行能控制住貸款總規模,就不會發生貨幣供給過量的問題。居民個人或企業包括商業銀行購買公債,一般說只是購買力的轉移或替代,不產生增加貨幣供給的效應。居民或企業購買公債有兩種不同情況:一是用現鈔和活期存款購買;另一種情況是用儲蓄或定期存款購買。由****銀行認購公債。****銀行認購公債,在****銀行賬戶的資產方****公債項增加,負債方的財政金庫存款等額增加,而當財政用於支出時,則****銀行的財政金庫存款減少,在商業銀行貼戶上居民和企業存款相應增加,從而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也相應增加。商業銀行有了超額儲備,就可能用以擴大貸款規模,增加貨幣供給。
第二,財政赤字擴大總需求的效應。財政赤字可以是作為新的需求疊加在原有總需求水平之上,使總需求擴張。另一種情況則是通過不同的彌補方式,財政赤字只是替代其他部門需求而構成總需求的一部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還出現另一種說法,認為財政赤字是國民收入超分配的重要原因。首先對國民收入超分配這個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實准確的理解只能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貨幣供給量大於貨幣需求量,不過是需求過旺或通貨膨脹的另一種說法。
第三,財政赤字與發行國債。發行國債是世界各國彌補財政赤字的普遍做法而且被認為是一種最可靠的彌補途徑。但是,債務作為彌補財政赤字的來源,會隨著財政赤字的增長而增長。還有另一面,就是債務是要還本付息的,債務的增加也會反過來加大財政赤字。

⑺ 什麼是「財政赤字貨幣化」

貨幣赤字化,經濟學詞彙,預算赤字=債券的銷售額+貨幣的基礎增加。一般來說,各國政府都可以通過兩條渠道來對其預算赤字進行融資,它可以發行債券也可以「印鈔」。

當各國中央銀行增加其高能貨幣的存量是,通常是通過公開市場購買財政部銷售的部分債券時,貨幣就被印刷出來了。預算赤字和貨幣供給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示:預算赤字=債券的銷售額+貨幣的基礎增加。

貨幣當局購買財政部為其赤字融資而售出的部分債務,就稱作貨幣赤字化。當政府通過創造貨幣來對其赤字進行融資時,實際上它在一個時期接一個時期地持續印刷鈔票,而這些鈔票被用來支付他購買的產品和勞務,從而使這些鈔票被公眾吸收。

(7)為什麼人要反對赤字貨幣擴展閱讀: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擴大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長期仍應以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為宜。赤字財政政策作為市場失靈時政府對市場的補救,只能作為啟動力量來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資帶動社會力量、民間力量,從而恢復市場活力。

如果超過啟動力量的定位,變成政府代替市場,則有可能事與願違,產生擠出效應。美國的赤字財政政策本是應對大危機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卻不自覺的使之長期化,給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足以作為中國的前車之鑒。

採取赤字財政政策必須審時度勢,十分謹慎,要為將來的政策調整留下空間和餘地。在政策導向上不應再鼓勵地方政府和各個部門擴大投資、多上項目;同時,要選擇好政府投資的項目,避免形成新的重復建設。

如果政府投資項目選擇不當,雖然作為固定資產投資會增加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並對投資品的生產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對於今後的繼續發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為一堆無用的廢物。

考慮經濟狀況,可以適當減少「需求乘數」較高的政府投資,增加在公共衛生、農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與此同時必須在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財政支出項目上必須進行科學論證,減少很多項目缺乏長遠規劃、盲目投資的現象。

在財政支出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絕挪用、貪污財政資金現象;正確處理總量擴張與結構調整的關系,適當轉變政府財政投資方向。

在堅持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同時,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型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方向演變,加快國有經濟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轉變。

⑻ 財政赤字對一個國家經濟最壞的影響是什麼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和目前經濟形勢聯系挺緊密的。我用通俗語言說,希望能助於你理解。 財政赤字就是國家的錢不夠花了。國家和家庭一樣,我們靠工資取得收入,國家是靠稅收。我們掙了錢去消費,政府有了錢要養公務員、教育、國防、刺激經濟都要開支。當國家的稅收收入小於開支是就出現了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好還是不好呢?這就跟人一樣,手頭緊時找朋友借點錢,工資一發就還了這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欠的太多就是一種煩惱了,債主煩欠債的也煩。 如果連續財政赤字,並且數額比較大,這就會引發很多問題。為什麼?因為欠的欠是一定要還的!國家通過發行國債國庫券向老百姓借錢去投資鐵路、公路,刺激經濟,假如這些錢三年到期,到期了要還。假如這時候國家收入不足,財政赤字的情況下,哪有錢去還?怎麼辦,國家只好找銀行(中央銀行)借錢,中央銀行本身也沒那麼多錢,那怎麼辦?只有發行貨幣,開印鈔票,印出來鈔票借給國家還老百姓。這樣一來,市面上的鈔票顯然是增多了。你看是不是國家財政赤字越嚴重,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就越多,貨幣就越過剩。貨幣過剩不就導致通貨膨脹了嗎。 從另一個角度講,社會的財富都是人民創造的,西方俗稱納稅人的錢。國家財政赤字說明透支消費了,這些債務其實還是轉嫁到子孫後代身上,這是一定的。 現在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美國政府去年准備拿7000億美元刺激經濟時,眾議院審議了這么久,很多民眾表示反對,因為他們認為國家在花他們的錢去救金融業,救那些華爾街貪婪的資本家。7000億美元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而是美國納稅人創造的財富。 財政赤字並不是一無是處,在經濟衰退時一般政府都會財政赤字,而在經濟繁榮時政府會實現財政盈餘。經濟學家認為,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內,比如8年,政府只要累計做到收支相抵就可以了,其中個別年份財政赤字並不要緊。

⑼ 美國印鈔救市是什麼意識 為什麼我們要反對

美國印鈔會導致美元貶值,而我國手持的7000多億美國債券會大量縮水。

熱點內容
股票被公布可能退市 發布:2025-05-17 10:40:06 瀏覽:959
御家匯股票解禁對股價的影響 發布:2025-05-17 10:36:21 瀏覽:257
中國船舶股票真的要退市嗎 發布:2025-05-17 10:21:46 瀏覽:80
股票退市了還能索賠嗎 發布:2025-05-17 10:09:48 瀏覽:140
期貨居間一共有多少人 發布:2025-05-17 10:06:00 瀏覽:2
如何購買美國債權理財產品 發布:2025-05-17 10:01:26 瀏覽:352
公共維修基金給哪裡交 發布:2025-05-17 10:01:20 瀏覽:397
股市估值高現有資金如何配置 發布:2025-05-17 09:38:53 瀏覽:343
泰康科技股票代碼多少 發布:2025-05-17 09:15:01 瀏覽:328
平安集團下的陸金所基金怎麼樣 發布:2025-05-17 09:02:01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