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市值多少
⑴ 李大霄每天最新觀點在哪裡看
微博可看。李大霄新浪博客,知名財經微博,李大霄股市最新觀點,李大霄股市預測。李大霄,20世紀80年代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工科學歷背景。1997年至2009年4月曾在東莞證券公司工作;獲上海證券報「堅持不懈獎」,多次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CCTV、鳳凰衛視、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及各大網站的采訪報道。曾任職務:東莞證券首席分析師、東莞市證券研究會秘書長、東莞市金融學會理事、東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委員、東莞市財政局特聘專家,上海證券報「金牌分析師」。2009年4月11日,李大霄開始在英大證券工作,這個擁有1號股東代碼、見證了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發展的東莞證券首席分析師,被業界劃到「唱空派」。
操作環境:OPPOReno6 Android系統 騰訊微博11.12.2
拓展資料
一、 個人經歷
李大霄擁有深圳1號股東代碼,也是最早參與投資股票的股民,在掛了將近五年的股民身份之後,大概從1997年開始,才正式進入東莞證券公司,成為名股市研究者。從參與炒股到進入證券公司從事證券研究,從證券「草根」到券商首席經濟學家職位。步入證券行業 李大霄所走過的路,見證了東莞證_市場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A股市值縮水了3成的時刻,李大霄從東莞證券辭職進入英大證券工作。
二、 人物事件
央廣主播炮轟 「鑽石底」之說從問世起就備受爭議,這次又遭到炮轟。7月5日,李大霄[1]在其微博中發布了他發現的4個「秘密」之一,但是卻遭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主持三檔證券類節目,同時任CCTV2、央廣中國之聲和經濟之聲等多家媒體的特約財經評論員林耘的公開反駁。 林耘連發5條微博,對李大霄的「鑽石底」進行連續「炮轟」,其指出,「7年前,我給了你第一個可以炫耀的台階,7年來我本著市場觀點多樣化一直在央廣給你留著放言的平台容忍你的一錯再錯,人可以無能,不能無恥,更不能把無恥當成通行證。」林耘還指出,「把一個點位絕對化本身就是錯的,不管破不破都是錯的。況且這個點位不是他預測出來的,是他一路敗退自以為抓到的'救命稻草'。賭徒!系統性風險與結構性風險並存,強調點位有意義嗎?」
質疑。提出「鑽石底」始於2012年1月6日,大盤一路羸弱跌至2132點。2月6日,向來愛形象比喻股市的李大霄提出他的新觀點,「以2132點為節點,優質股票進入了投資區域,顯示出鑽石般的投資價值。」此後,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和微博上提出大量數據和案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每當市場波動時,他都會不厭其煩地說,「震盪不足慮,還是鑽石底」,甚至在投資者提出尖銳質疑時回應「鑽石底亮晶晶」。
⑵ 李大霄老說不能買黑五類,到底什麼是黑五類,不能買為什麼讓他上市來害人!
黑五類股指小盤股、次新股、垃圾股、題材股和偽成長股。
在股市中,黑五類是指A股市場的黑五類股,包括:
1、小盤股:流通盤小於5億,自由流通股本小於1億;
2、次新股:上市日期在2013年12月31日之後;
3、績差股:每股收益(TTM)小於1分錢;
4、題材股:所有題材概念股中總市值小於50億的股票;
5、偽成長:2011年營收增長大於30%,2012年營收增長小於20%,2013年營收增長小於10%,總市值小於50億;
「黑五類」股票被炒起來的股價已經明顯偏離自身價值。目前「黑五類「股票PE普遍達到70倍 ,已經接近納斯達克、日經、台灣股市泡沫爆破前的水平,隨著A股市場的價值回歸,此類股票必然會破滅。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要遠離「黑五類」,風險承受能力高的投資者也應把「黑五類」倉位降低至1%以下。
⑶ 李大霄說的黑五類是哪些
李大霄說的黑五類股指小盤股、次新股、垃圾股、題材股和偽成長股。在股市中,黑五類是指A股市場的黑五類股,包括:
(1)小盤股:流通盤小於5億,自由流通股本小於1億;
(2)次新股:上市日期在2013年12月31日之後;
(3)績差股:每股收益(TTM)小於1分錢;
(4)題材股:所有題材概念股中總市值小於50億的股票;
(5)偽成長:2011年營收增長大於30%,2012年營收增長小於20%,2013年營收增長小於10%,總市值小於50億。
李大霄曾經說過低估的藍籌股是最好的投資股票,所以股民買股票的時候首先要看藍籌股然後再看其他股票。現在股市行情一片大好,自從三月份以後A股就宣布進入牛市,雖然當中有段時間是回調,但是影響也不大!
⑷ 李大霄到底有多少底和頂
李大霄作為「網紅經濟學家」,被大家所熟悉的是不管的底部言論,像「黃金底」、「鑽石底」、「嬰兒底」、「少年底」等等,不計其數的底部。要說頂部的話,李大霄很少言頂,主要還是以言論底部為主。
其中,有一個規律可以參考,李大霄往往言論底部並不是亂言的,在3000點以下如果還有著下跌,他就會有著一些底部論了。要是上證高於3000點,往往並不會有底部論。
對於李大霄的一些言論,網路中有很多的誤解。怎麼講呢?你如果以估值的角度思考、指數的角度思考,以及他所提到的相關目標市場,均是能夠獲得客觀支撐的,並不虛晃,並非亂說。但是,這個觀點不能以短期來看,如果你是偏投機、偏短線的投資者對於他的言論,就消化不了了。因為,根本不在一個調上。
我們總在說「短線就是短線,中線就是中線,長線就是長線」,你如果把時間的期限弄混了,那麼很多問題都是看不清楚的。李大霄所言的是中長線,並非短線。那麼,你帶著短線的思路去看待,當然就認為不對了,因為股市仍舊有著震盪。但是,你要是以中長線的角度思考呢?也就能更好的理解了。
不是為李大霄說話,而是客觀的評論。在股市投資的過程中,機遇很重要,但也會有著時效性。所以,要將時間區分看待。
往往李大霄言論底部的時候,均是市場的相對底部。要說李大霄能真正的預測底部,這是不對的,畢竟一波下跌能每天給你一個底部論,這一點是不可取的。但是,當他言論底部的時候,是相對底部區域卻是可以參考的。
不管李大霄到底有多少底與多少頂,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辨別,如果對自己具有參考作用,不管多少底也好、多少頂也好,均是可以利用的。
⑸ 作為被股民熟知的財經界網紅大V,李大霄發表過哪些著名的股市言論
李大霄最著名的股市言論無非是《A股市場融冰之旅已經啟程》。這個也是李大霄在2008年經融危機後的預測,在他看來A股的走勢已經慢慢變好,而後來事實也如他所說,從2009年開始股市確實迎來了一個健康的成長,甚至有些股票超過了之前的市值,正是因為如此李大霄在股民心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股神”。
一.保護勝利果實
這也是李大霄在2008年裡提到的言論,那一年世界都面臨著經融危機,但是好在大家都挺過去了,那一年股市也跟著暴跌,但是李大霄站了出來他依然面對嚴峻的股市給股民心理帶來安慰,告訴大家未來A股依然會漲起來的,後來事實也證明了,經融危機後按兵不動的那些股票玩家們有幸迎來了股市的春天,玩過股票的人都知道,那一年後大牛市即將要開啟了。
總之李大霄在股票領域中還是非常有名的,即使他近年來的言論總是言過其實,但是很多人在購買股票的時候依然會選擇看看李大霄說了些什麼。
雖然他目前總是預判失誤,但是我相信A股確實如他所說未來還是會成長起來的。加油李大霄!加油A股!
⑹ 李大霄常說的黑五類股票,指的是什麼股票啊
就是一直以來漲勢最好的那些..............
⑺ 茅台失千億市值,為何李大霄卻說「春回大地」
3月2日,受隔夜美股大幅反彈提振,A股兩市雙雙高開。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早盤起A股三大股指便呈現震盪下行態勢,午後跌幅進一步擴大,好在尾盤A股止跌,且跌幅有所收窄。
截至收盤,滬指跌1.21%,報3508.59點,3500點大關失而復得;深成指跌0.71%,報14751.12點;創業板指跌0.93%,報2966.89點。
對於A股明年走勢,各大券商與專家紛紛表示看好。
源達直言,2020終於畫上圓滿句號,可謂「實鼠不疫」!展望來年,伴隨著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中國經濟發展將步入快速恢復階段,疊加「資本市場不搞急轉彎」,大趨勢或將維持慢牛走勢,具體方向上,當前中歐協議的簽訂,在新能源、環保、通信和數字化領域,中國企業有望受益。
巨豐投顧認為,過去12年中,主要指數在一季度上漲的概率均大於等於50%,春季行情確實存在。從月份表現來看,2月是春季行情的高潮。所以,在多方的提振和利好下,對於來年行情可適當樂觀,尤其是明年一季度,繼續看好市場向上拓展的空間。
容維證券劉思山同樣認為,技術上看,深成指、創業板指已創出反彈新高,走勢表現強勢,滬指連續大漲後,均線已成多頭走勢,距離前期高點近在咫尺,預期後市將繼續走強。總的來看,近期市場走勢經過橫盤震盪整理後,選擇上行作為突破方向,權重藍籌與題材個股集體大漲,指數均呈現多頭排列,預期2021年開門紅可期。
有意思的是,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發聲,「牛」字已成為各大券商2021年A股投資策略中最高頻的字。「慢牛」、「長牛」、「結構牛」、「金牛」、「循環牛」、「科技牛」、「小康牛」、「牛背」、大家與我的「溫柔牛」比較一下,哪個名字起得更加優雅?
⑻ 李大霄重申「嬰兒底」論 中國股市當前是否構築大底
底是靠股市規律自然形成的,如果真是底又何必一再重申呢?
⑼ 創業板解禁的解禁的風險影響
一:高估值卻沒有高業績的支撐
截至9月3日,創業板的整體滾動市盈率為70倍,超過40倍的中小板,遠高於25倍的深證主板。即使考慮成長性,按PEG考慮,創業板也被高估。然而從中報數據來看,創業板「高成長性」也受到了質疑。 據統計,有可比數據的105家創業板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82.3億,同比增長28.1%;凈利潤合計30.45億,同比增25.7%。遠低於同期中小板公司凈利潤43.63%的增幅,也低於主板的41.07%。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大變臉就是假成長的典型。截至8月末,有22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出現了變臉。而另一大風險公司是不創業,一些創業板上市公司成為壟斷企業身上的寄生企業
二:創投機構集中持股
11月1日解禁的創投機構股份總額約占當時解禁總額的12%,市值將近50億。創投機構通過股份上市後的轉讓為退出的手段,其低廉的投資成本決定了一旦股份解禁,創投機構一定會盡可能快的撤出,且二級市場的漲跌開非創投的長項,創投也不會根據二級市場價格的波動來決定擇機退出,這些理性投資者拋售股票的可能性最大。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指出,目前我國內地創業板的市盈率相比美國納斯達克、英國AIM市場、韓國科斯達克市場、香港創業板而言都是最高的,這里是VC和PE退出的天堂,這部分資金解禁後減持是必然的。
三:個人股東集中持股
據統計,今年以來創業板公司已有40多名高管辭職,其中,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共有19名高管辭職,辭職理由五花八門,包括「夫妻兩地分居」、「身體健康堪憂」等。而平均辭職時間為上市後5.2個月,其中今年3月份為辭職高峰時段,有8名首批創業板公司高管辭職。而根據上市承諾,上市公司高管除前述鎖定期外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超過持有股份數25%,離職後半年內不轉讓本人所持有的發行人股份;3月份辭職後半年內正好在一年的鎖定期內。利用高估值減持股票可以實現個人財富的迅速積累,迴避經營公司的長期風險,所以不排除相關公司包裝上市的可能性,高管因此早套現早安全。而更讓投資者感到情何以堪的是,高管在通過股權解禁獲得巨大個人利益的同時,卻未能給股民帶來相應的回報。甚至有數據顯示,創業板4%凈利被高管吞噬。如果按照上市公司高管去年的薪酬水平計算,有不少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還不夠給高管發工資。
⑽ 號稱「民間股神」的李大霄,為什麼會屢屢被打臉
號稱“民間股神”的李大霄,為什麼會屢屢被打臉呢,其實李大霄和股票市場的言論緊密相聯系,他之所以屢屢被打臉,其實有幾個深層次的原因,下面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
三、股票市場形勢復雜,李大霄的言論沒有任何依據:
股票市場的形勢錯綜復雜,聯系著各行各業的發展,李大霄並沒有考慮這一點,因此才會被屢屢打臉。現在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受到損失,因此遠離股票市場,好好工作才是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