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應量如何理解
❶ 哪位大俠能簡單解釋一下貨幣供應量是啥意思M0,M1,M2
m0、m1、m2指的都是貨幣。
m0指的是流通中的現金。
m1指的是m0加上商業銀行體系的支票存款。
m2指的是m1加上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可能上述定義不太容易理解,我想說得更通俗一點:
就流動性而言,m0最好,因為購物時現金無論是哪個賣家都會接受。
m1居中,我的理解是m1指的是不用去銀行就可以直接用來購物的貨幣。因為可以用支票直接購物,現金更不用說了。支票雖能購物,但不是所有賣家都接受,所以才歸到m1中,沒有歸到m0中。
m2次之,我想可以把m2理解為「可以達到購物目的」的貨幣,雖然「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不可以直接購物,但總可以到銀行里把錢取出來購物吧。
通常,央行會關注這三個貨幣供應量的指標,來看社會中流通的貨幣量是不是合適,進而調整貨幣政策,比如,調整利率啊,調整准備金率啊等等,以求經濟的平穩,物價的穩定等等
❷ 貨幣供給量是如何計算的
貨幣供應量 = 貨幣乘數×基礎貨幣=(超額存款准備金率+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超額存款准備金率+現金-存款比率)
貨幣供應量Ml與M2,Ml是狹義貨幣,M2是廣義貨幣。貨幣供應盆一般與經濟增長和物價走勢有關,通過貨幣政策進行調控。但這一因素對股票市場趨勢的影響比較復雜,既有刺激股票市場的作用,又有壓抑股票市場的作用。
(2)貨幣供應量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過多增加貨幣供應造成的。貨幣供應盆與股系價格一般呈正比關系,貨幣供應t增大使股票價格上升。反之貨幣供應最縮小則使股票價格下降,特殊情況下又有相反的趨勢。
Ml增長率大於M2,表示貨幣供給在由流動性較低轉向流動性較高。貨幣供應量意味著投資者在自由運用進行投資金充裕而趨於上漲。當MI的增長率低於M2H寸,表示貨幣供給從流動性較高的資產轉向流動性較低的資產,投資者傾向於定期存款。投資標的將可能因為流動性趨緊而下跌。
❸ 如何理解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指標的優缺點
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指標的優缺點:
貨幣供給量作為中介指標的優點: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能直接影響經濟活動;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能力較強;與貨幣政策意圖聯系緊密;不易將政策性效果與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貨幣供給量作為中介指標的缺點: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能力並不是絕對的;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存在著一定的時滯。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優劣,利率指標,利率是影響社會貨幣供求,調節市場貨幣供給總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利率與貨幣政策目標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當經濟發展出現繁榮或通貨膨脹時,市場利率趨於升高;反之,當經濟衰退或通貨緊縮時,利率則呈下降趨勢。
(3)貨幣供應量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中介目標的選擇通常要符合以下標准:
1、中間目標應該具有可測性。一方面,中央銀行能夠迅速獲取這些指標的准確數據;另一方面,這些指標必須有明確的定義並且便於觀察、分析和監測。
2、中間目標必須具有可控性。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中央銀行必須能夠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
3、中間目標必須和最終目標具有良好的相關性。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必須和最終目標之間存在密切、穩定的相關性,它們的變動能夠對最終目標產生可預測的影響力。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控制和調節中間目標,從而促使最終目標的實現。
4、另外還要具有抗干擾性,並且要和經濟體制、金融體制有較好的適應性。
❹ 貨幣供給的概念是什麼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我國2015年12月流通的貨幣為63216.58億元人民幣(M0),流通中的貨幣和活期存款之和為400953.44億元人民幣(M1),貨幣和准貨幣為1392278.11億元人民幣(M2)。
這些貨幣是中國人民銀行向經濟體注入的貨幣,以促使經濟正常發展。
可以理解為貨幣供給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國銀行體系向經濟中投入、創造、擴張(收縮)貨幣的行為。
貨幣供給是一個經濟過程,即銀行體系向經濟中注入貨幣的過程。
貨幣供給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上為社會經濟發展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包括現金和存款。
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
貨幣需求量與貨幣供給量的區別在於,貨幣需求量是一個預測值,貨幣供給量是一個客觀的數據。
❺ 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的區別
一、性質上的區別:
基礎貨幣:可控性,是中央銀行能調控的貨幣;負債性,是中央銀行的負債;擴張性,能被中央銀行吸收作為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具有多倍創造的功能;初始來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來源於中央銀行。
貨幣供應量:反映一國的經濟和金融狀況的指標,當一個國家對宏觀經濟採取直接管理體制時,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就只能是運用指標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調控形式,通過強制性的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來直接控制現金流通量和銀行系統的貸款總量,以此來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二、擴大途徑上的區別:
基礎貨幣擴大途徑: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
貨幣供應量擴大途徑:一是增加基礎貨幣,二是提高貨幣乘數。加大國內資產的運用,即加大再貸款、再貼現規模,特別是對那些急需資金的中小金融機構,這樣可以從資產方影響基礎貨幣的增加。
三、作用上的區別:
基礎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被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與商業銀行體系持有的存款准備金的總和。
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之一。
❻ 怎樣理解貨幣供應量及其三個層次定義
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
1、流通中現金(M0),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2、狹義貨幣供應量(M1),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3、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作準貨幣;
4、最廣義的貨幣供應量(M3),具有高流動性的證券和其它資產。
❼ 經濟學中M0,M1,M2,M3代表什麼含義
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劃分貨幣供應量的為三個層次:
(1)流通中現金M0,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2)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1,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3)廣義貨幣供應量(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M2,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
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作準貨幣。
通常,央行會關注這三個貨幣供應量的指標,來看社會中流通的貨幣量是否合適,進而調整貨幣政策。
拓展資料
在1994年12月28日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布暫行辦法》中,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將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M0、M1、M2以及M3等幾個層次,M3=M2+其他貨幣性短期流動資產(國庫券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口徑,可以把貨幣供給劃分為:
M0(現鈔):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即居民手中的現鈔和企業單位的備用金,不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
M1(狹義貨幣):M-0加上商業銀行活期存款構成。
M2 (廣義貨幣):由M1加上准貨幣構成。 准貨幣由銀行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外幣存款以及各種短期信用工具如銀行承兌匯票、短期國庫券等構成。
我國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口徑,把貨幣供給層次劃分如下:
M0 =現金
M1 =M0 +活期存款
M2 = 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3=M2+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我們在各種經濟報告當中經常可以聽到M0、M1、M2等等,M0究竟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M的意思,M(Money Supply)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是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貨幣供應量是指在一國經濟中,一定時期內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存量。
貨幣供應量可以按照貨幣流動性的強弱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即M0、M1、M2、M3、M4等 當然 每個國家由於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貨幣供應量的指標也不同這里對於M的劃分不能一概而論,以我國為例我國央行將貨幣供應量指標分為以下五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紙幣+硬幣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託類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動資產 M3和M4在統計當中使用較少 一般以M0流通現金 M1M2貨幣作為參考
❽ 貨幣發行量和貨幣供應量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
貨幣發行量是指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總數,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與非流通貨幣。其中,流通貨幣也即現金發行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發行的現金數量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
(8)貨幣供應量如何理解擴展閱讀
發行量是報紙和雜志通過發行渠道發送給讀者的報刊份數。其中包括出售和贈送兩部分。發行量指標主要有期發數(即報刊每期的發行份數)和年發數(即一年內報刊各期發行數總合)。
發行量是衡量報刊社會影響大小的重要參數,對於報刊廣告定價、廣告量都有重要影響。廣告代理業和廣告客戶一般是根據發行量多寡來決定選用媒體的。
供應量是指股票市場上,產品的供應量在某一時間內和一定價格水平下,願意並且有能力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數量。某商品的價格提高後,會使這種商品的供應量增加。在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時,央行應充分考慮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保持適當的貨幣供給,進而保證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加快市場公平公正建設,公開信息透明披露;融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渠道,大力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增強利率對金融資產價格傳導的有效性。
❾ 如何理解貨幣供給
1、(1)銀行是貨幣供應的閘口
貨幣供給量是指財政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居民個人持有的現金和存款總量,是一個存量。
在國民經濟中,企業、財政部門(含行政單位)和居民個人都有經常的貨幣收支,如果暫時拋開向銀行借款這一點,從總體上說都要量入為出。它(他)們一不能發行貨幣,二不能開空頭支票,因此只能在現有貨幣供應總量范圍內收支,不可能增加社會貨幣供應總量。如果它(他)們的支出超過收入,必須向銀行借款,而銀行具有創造信用貨幣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這種需要。(2)銀行供應貨幣過程
銀行在擴大貨幣供應中的作用,因商業銀行(含專業銀行)與中央銀行的不同性質而異。
商業銀行的作用在於:在實行獨立經營和允許多存多貸的條件下,如果貸款以轉賬方式進行,則通過多存多貸、多貸多存的反復進行過程,
由此派生出數倍於原始存款的存款量,從而擴大貨幣供應;但這種派生能力受存款准備率和提取現金率等的制約,呈遞減趨勢。中國人民銀行的作用在於:通過發行貨幣、調整存款准備率以及向商業銀行貸款,以增加商業銀行可使用的貨幣資金數量,從而擴張其派生能力
,更多地擴大貨幣供應。(3)制約貨幣供應量的因素
銀行在技術上具有上述擴張貨幣供應的能力,但實際能供應多少不完全取決於銀行,還受企業需要貸款的程度和居民持有現金的比率狀況制約,而這些又由社會再生產是否順利、資金盈利率和居民收入水平變化諸因素,即社會再生產的內在諸因素所決定。2、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哪些?(乘數(Multiplier)——作為貨幣供給之源的基礎貨幣,可以引出數倍於自身的貨幣供給量。把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相比,其比值就是乘數,所謂貨幣乘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DerivativeDeposit)——是原始存款的對稱,是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而來的存款;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過程)
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四個因素決定:(1)法定準備金率。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2)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3)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
❿ 消費者價格指數,貨幣供應量,經濟增長率的通俗的理解,不要百度上的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
經濟增長率是末期國民生產總值與基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它的大小意味著經濟增長的快慢,意味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時間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