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財政支出是什麼樣的貨幣政策
❶ 什麼是財政政策,什麼是貨幣政策
1.什麼是財政政策
(1)財政政策的含義:國家通過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方向和數量的確定,及其對數量的增減變化的調整來調節社會總需求。
如預算、稅收、國債、補貼、財政收入和支出。
(2)分類: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
①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減少財政開支,抑制需求,擴大社會總供給。
②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國債、擴大財政赤字。
③穩健的財政政策:松緊適度,著力協調,放眼長遠。具體說來,就是十六個字: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2006年穩健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2.貨幣政策:(也叫金融政策)
(1)貨幣政策的含義:指政府通過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信貸量、利率等進行調節和控制而採取的政策措施。
如存款准備金率、利率、匯率、信貸、貨幣發行。
(2)分類: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緊縮性)、擴張性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
①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緊縮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儲蓄、提高存款准備緊率、減少貨幣供應量、控制貨幣信貸、抑制投資和消費。
②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利率、減少存款儲蓄、降低存款准備緊率、增加貨幣供應量、刺激投資和消費。
③穩健的貨幣政策:介入擴張性政策和緊縮性政策中間的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從服務於改革開放發展大局,服從服務於中央宏觀調控大局。其特點是:合理控制貨幣信貸總量,既要支持經濟發展,又要防止通貨膨脹和防範通貨緊縮的風險;既要堅持控制投資需求膨脹,又要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既要對投資過熱的行業降溫,又要著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宏調原則:「穩定政策,適度微調,把握大局,著力協調,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關注民生,積極穩妥,留有餘地。」
3、總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區別和聯系
區別:
(1)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
(2)內容不同。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聯系:
(1)二者都是經濟政策,都屬於宏觀調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點,在貨幣政策收效不明顯的嚴重蕭條局面下,財政政策則顯得比較有力,如擴大財政赤字,支持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建設,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業人員,又可以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在抑制經濟過熱方面則相反,因改變稅法或採用增稅等財政政策都需要時間,這就使財政政策不可能具備貨幣政策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及時性。
❷ 高中政治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什麼
高中政治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
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央行每天與各個商業銀行間買賣短期國家債券已達到央行所預期的現鈔匯率的方式來進行的。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作為政府需求管理的兩大政策,其運作就是通過增加或者減少貨幣供給來調節總需求。
就調節貨幣供給這個角度來說,它們的區別在於貨幣政策是通過銀行系統,運用金融工具,由金融傳導機制使之生效;而財政政策則是通過財政系統,運用財稅工具,又財政傳導機制使之生效。
財政政策是指通過政府支出和稅收來影響宏觀經濟的政府行為。在短期中,財政政策 主要影響物品和勞務的總需求,是刺激或減緩經濟發展的最直接的方式。
政府經常通過不同的財政政策工具的操作來影響經濟的走向。政府預算支出的狀況、預算赤字與GDP的比值、稅種與稅率的變動等都是理財規劃師所需要密切關注的經濟指標。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控制貨幣供給量來影響宏觀經濟的行為。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影響利率來實現的。貨幣量的增加會使短期利率下降,並最終刺激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使總需求曲線發生位移。再貼現率是市場經濟國家的基準利率,其升降將直接影響各類市場利率的走向。
同時法定準備率的調整以及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都會影響貨幣供給量,進而影響利率水平。理財規劃師判斷各種金融工具利率走勢的基礎就在於根據貨幣政策的操作對基準利率和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做出預測。
❸ 什麼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什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用來調節經濟
財政政策是國家財政部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變動來影響和調節總需求,貨幣政策是央行主要通過 1.控制貨幣發行 2.調整利率 3.調整存款准備金率 4.調整再貼現率 來調整貨幣供給 。當經濟過熱或者出現通貨膨脹時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也就是減少支出或者增加稅收、減少貨幣供給)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發行、提高存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再貼現率);當經濟蕭條或者通貨緊縮則相反,採用寬松財政、貨幣政策。
❹ 當經濟衰退和蕭條時,政府應採取什麼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治理
你好!當經濟衰退和蕭條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來治理。
一、擴張性財政政策就是通過減少收入、擴大支出來增加總需求。採用的政策措施是:降低稅率擴大投資規模、增加財政補貼、實行赤字預算和發行公債等。財政政策是政府針對一定時期的經濟目標,依據特定的財政理論,為指導財政工作和調節財政關系,所制定的基本准則和措施。財政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相比,其主要特徵:較強的法治性、相對的穩定性、關聯的系統性。貨幣政策目標,是由操作目標,中介目標和最終目標這三個漸進層次組成的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我國現階段財政政策的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物價相對穩定;2.經濟可持續均衡增長;3.收入合理分配;4.資源合理配置;5.提高社會生活質量。
二、在總需求不足、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乏力甚至出現經濟衰退時,中央銀行應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即放鬆銀根、擴大貨幣供應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長。可供選擇的政策手段主要有增加貨幣發行量、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購進政府債券等。貨幣政策是指國家通過金融系統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所採取的控制、調節和穩定貨幣的措施的總和。它的最終目標如下:1.穩定物價;2. 充分就業;3.經濟增長;4平衡國際收支。
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區別:1.概念不同:貨幣政策是金融當局制定和執行的通過貨幣供應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標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手段。財政政策是為實現預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財政收支關系進行調整的指導原則和措施;2.制定者不同;3.採用工具不同;4.內容不同:貨幣政策與利率、信貸相關,財政政策與財政收入和支出相關。
❺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具體手段是什麼
1、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稅收、預算、國債、購買性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例如:減少稅收可以刺激消費,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夠刺激生產,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刺激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控制貨幣發行;控制和調節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推行公開市場業務;改變存款准備金率;調整再貼現率;選擇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❻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含義和作用是什麼
擴張性是靠借債發展,緊縮性有剩餘的錢借出去。一個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一個保證經濟穩定發展。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指主要通過減稅、增支進而擴大財政字的財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會總需求。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主要通過增稅、減支進而壓縮赤字或增加盈餘的財政分配方式,減少和抑制社會總需求。
一、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二、一般說,減稅會增加個人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相應地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在財政支出規模不變的情況下,相應地擴大了社會總需求。減稅的種類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脹效應也不同。對流轉稅的減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時也會刺激供給的增加,即這種減稅的膨脹效應主要在供給方面。對所得稅的減免,則可以增加社會需求,膨脹效應主要表現在需求方面。
三、在總量酌減的同時,應該致力於使長期建設國債資金逐步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與有選擇的"退出"相適應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的生態保護、國土整治、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等,顯然必須放在今後一段時期長期建設國債資金考慮的重點之列。對原來已經形成的長期建設項目,要考慮繼續投入資金來完成續建和收尾。對於社會總體發展需要的緩解公共產品和部分准公共產品瓶頸制約的基礎設施項目,長期建設國債資金要繼續予以特別關注。那些與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相關的重大項目,顯然也必須作為重點,即在原來已經有所關。
四、以發揮減稅效應。同時,要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新體制相配套的分稅分級財政框架。其中的重點就是要在1994年已經搭出的中央和(省為代表的)地方分稅體制框架之下,對省以下體制灌注分稅分級體制的實質性內容。就目前情況看,五級政權的框架這條路已難以走通,應該設想逐步調成三級實體政權,建立三級的分稅分級財政:可以先考慮在鄉鎮一級結合一些已有舉措,逐步把它調為縣級政府的派出機構。
❼ 2018年我國實施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哪些方面可以體現出來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體現:財政政策—增加投資,刺激消費,優化產業結構;貨幣政策—低利率,低准備金率。
因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當前我國出現了需求不足,投資、出口和經濟增長乏力,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劇等特殊情況下,在政策環境允許的限度內,所採取的一種階段性或暫時性的適度擴張政策。不過目前我過通脹形式比較嚴重,政策可能會轉向。
(7)增加財政支出是什麼樣的貨幣政策擴展閱讀:
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它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
財政政策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制約。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同其他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有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稅收、預算、國債、購買性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例如減少稅收可以刺激消費,增加政府的支出能夠刺激生產,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國家為實現財政政策目標所採取的經濟、法律、行政措施的總和。經濟措施主要指財政杠桿;法律措施是通過立法來規范各種財政分配關系和財政收支行為,對違法活動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運用政府機關的行政權力予以干預。財政政策手段的選擇是由財政政策的性質及其目標所決定的。財政政策的階級性質和具體目標不同,所採取的手段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