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貨幣化是什麼意思
Ⅰ 實行貨幣化改革是什麼意思
交補飯補並入工資薪金繳稅 個稅不會增加
2009年12月03日11:36
近日,財政部下發《關於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將企業為職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訊等補貼全部納入職工的工資總額。這意味著相關補貼合並到工資收入中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是否會增加人們的個稅?
它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影響?
12月2日,自治區地稅局表示,房補、交補、飯補等補貼一直都要繳稅,《通知》只是對企業財會計算方法的進一步明確,與個人所得稅增減無關。
福利費納入工資管理
11月25日,記者從國家財政部的網站上看到《關於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財企[2009]242號),《通知》對職工福利費進行了明確界定,並稱企業為職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訊待遇,已經實行貨幣化改革的,按月按標准發放或支付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或者車改補貼、通訊補貼,應當納入職工工資總額,不再納入職工福利費管理;尚未實行貨幣化改革的,企業發生的相關支出作為職工福利費管理,但根據國家有關企業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統一規定,不得再為職工購建住房。
《通知》要求,電信、電力、交通、熱力、供水、燃氣等企業不得將本企業產品和服務作為職工福利,直接供職工及其親屬免費或者低價使用。
個稅是否會增加引爭議
這一紙通知的下發迅速引來了網路上的熱議與質疑。
個人所得稅這根敏感的「神經」,再次被觸動。
有的網友認為,福利補貼納入工資、薪金計算,人們無形中「被漲工資」,會影響個稅繳納。比如,一個人的工資本來沒達到2000元的個稅起征點,如果加上各種補貼,可能就要交稅了。
「本來我的工資只需按5%的稅率來扣稅,加上補貼後,工資基數變大了,減去起征點後,就要按10%來扣稅。」人民網網友「來世如風」說,工資確實「被漲了」,個稅也還是增加了。
還有的網友認為,這個規定只針對企業,對於真正享受高房補、高飯補、高交通補助的行政機關卻隻字未提,這樣有些不公平。
解釋:個稅不會增加
對此,自治區地稅局所得稅處相關人員說:「《通知》只是對企業財務會計核算方法進行調整,並沒有影響個人所得稅的徵收。」不管這些補貼費用是放在福利費來計算還是現在並入工資薪金來計算,人們都要按稅法所規定的「薪金收入」來繳納個人所得稅,個稅的演算法與性質沒變,所以人們的個稅增減原則是沒有變化的。
工作人員解釋說,一些網友認為福利並入工資來計算個稅會增加,實際上是一種觀念上的錯誤。造成這一誤會可能是因為不少市民不是自己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而是由單位代扣,所以對於個稅這塊不是很了解。還有可能是由於一些企業沒有如實報稅,給稅務的征管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讓人們認為以前福利不收稅。
部分情況可免房補個稅
據自治區地稅局所得稅處工作人員介紹,廣西為減輕人們的住房負擔,有些人員可以享受免交房補個稅的政策待遇。
免交房補個稅的情況有:我區各市、縣(區)城鎮范圍內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未享受按房改政策購買公有住房的職工,由職工所在單位按職工個人應享受的住房面積標准發給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前的工齡補貼;已享受按房改政策購買公有住房,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的住房補貼面積標準的職工及對於住房補貼面積標准與現住房面積的差額部分,由職工所在單位發放工齡補貼。
上述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住房補貼,採用按月發放方式發放的必須由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按照住房公積金的管理辦法進行管理;採用一次性現金方式發放的必須經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審核批准,否則不予免徵個人所得稅。
來源:南國早報
ps:樓主老兄,這個問題並不菜,這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也是最實在的問題呀~
Ⅱ 通訊費報銷貨幣化改革是什麼意思
通訊費報銷貨幣化改革是指企業按一定限額以發錢的形式給你,而且該金額是固定的,與實際使用了多少通訊費沒有關系。
通訊費報銷指使用了多少通訊費,公司就給報銷多少。
註:報銷指把領用款項或收支賬目開列清單,報請上級核銷。
貨幣化改革,就是將以前很多的事業機關的福利比如說公車這種改成貨幣補貼,就是自己開私車上班,公司補給你一定的郵費,這樣可以節省汽車的維護費用和購置費用,提高效率。這一類型的改革還保護房子的補貼,職務消費等等。
Ⅲ 什麼是職工福利費貨幣化改革
國家機關、國營、集體企業,將原本的一到夏季時就發放一些防暑降溫物品,如:茶葉、飲料、白糖等。還定期分批組織職工去旅遊療養。現在都把原來用實物解決的事情轉換成發放現金來解決了。這就叫職工福利貨幣化。
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按工資一定比例提取出來的專門用於職工醫療、補助以及其他福利事業的經費。貨幣化改革,就是將以前很多的事業機關的福利比如說公車這種改成貨幣補貼,就是自己開私車上班。
公司補給你一定的郵費,這樣可以節省汽車的維護費用和購置費用,提高效率。這一類型的改革還保護房子的補貼,職務消費等等。
(3)公司貨幣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構成:
一、企業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為職工提供的除職工工資、獎金、津貼、納入工資總額管理的補貼、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和補充養老保險費(年金)、補充醫療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發放給職工或為職工支付的以下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集體福利:
(一)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等發放或支付的各項現金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包括職工因公外地就醫費用、暫未實行醫療統籌企業職工醫療費用、職工供養直系親屬醫療補貼、職工療養費用、自辦職工食堂經費補貼或未辦職工食堂統一供應午餐支出、符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的供暖費補貼、防暑降溫費等。
(二)企業尚未分離的內設集體福利部門所發生的設備、設施和人員費用,包括職工食堂、職工浴室、理發室、醫務所、托兒所、療養院、集體宿舍等集體福利部門設備、設施的折舊、維修保養費用以及集體福利部門工作人員的工資薪金、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務費等人工費用。
(三)職工困難補助,或者企業統籌建立和管理的專門用於幫助、救濟困難職工的基金支出。
Ⅳ 企業為職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訊待遇實行貨幣化改革。什麼叫貨幣化改革
貨幣化改革就是:以貨幣性支付給職工,現在不是很多企業自己蓋好宿舍,飯堂這些提供給職工嗎?這一些就是沒實行貨幣化改革了。
Ⅳ 貨幣的概念及性質
貨幣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屬物和符號附屬物。既包括流通貨幣,尤其是合法的通貨,也包括各種儲蓄存款,在現代經濟領域,貨幣的領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實體通貨方式顯示,即實際應用的紙幣或硬幣,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電子貨幣。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貨幣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在宏觀經濟學中,貨幣不僅是指現金,而且是現金加上一部分形式的資產。
貨幣就其本質而言,可分為債務貨幣與非債務貨幣兩大類。而在中學課本當中,貨幣的本質一般被認為是一般等價物。
債務貨幣就是當今主要發達國家所通行的法幣(FiatMoney)系統,它的主要部分是由政府、公司以及私人的「貨幣化」的債務所構成。
非債務貨幣,以金銀貨幣為典型代表。這種貨幣不依賴於任何人的許諾,不是任何人的債務,它代表的是人類已經完成的勞動成果,是人類數千年社會實踐中自然進化而來的。它不需要任何政府力量的強制,它可以跨越時代與國界,它是貨幣中的最終支付手段。
由於貨幣屬於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當處在不同形式的價值運動中的時候,貨幣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另外三種職能則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派生職能。
Ⅵ 什麼叫貨幣化改革
就是發錢不發物。
比如將福利費直接納入工資核算發放,以前講過節物資,以後估計全是摺合成錢放工資裡面一起發,可能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工資水平增加(虛增)以後計提個人所得稅。
將以前很多的事業機關的福利比如說公車這種改成貨幣補貼,就是自己開私車上班,公司補給你一定的郵費,這樣可以節省汽車的維護費用和購置費用,提高效率。 這一類型的改革還保護房子的補貼,職務消費等等。
(6)公司貨幣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經濟的貨幣化程度高,意味著社會產品成為商品,其價值均通過貨幣來表現與衡量,商品和勞務均以貨幣為尺度進行分配。貨幣的作用范圍大,推動力和調節功能強;反之亦然。
商品流通需要以貨幣為媒介打破實物交換在時間、空間和對象上的限制,從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場;所有商品和勞務都在市場上用貨幣購買,可以擴大價格的覆蓋面和作用場,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對生產和流通的引導、促進及調節作用。
貨幣作用范圍的擴大和功能的強化,使國家可以充分利用貨幣形式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或宏觀調節。
Ⅶ 債務貨幣化是什麼意思
意義: 債務貨幣化可能是最後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它能夠對日本經濟和全球經濟產生廣泛的影響。 分析: 現在的日本在「非正式的」債務貨幣化方面已經有許多損害,沒有「正式的」債務貨幣化的利益。它有過剩的流動性、低利率、低增長和通貨緊縮。它不是有意識地將債務從公共和私人部門平衡表中轉移開,而是當平衡表支離破碎時,官方的政策已經集中在向市場提供更多的流動性。它主要依靠私人經濟機構承擔它們不能或不願承擔的工作,即從銀行和企業購買不良資產,並且等待經濟恢復後提供再出售這些資產的機會。日本銀行(BoJ)既不願也不能在當前的法律框架下做這件事。支持者爭辯到,如果能夠採取正式的公共和私人部門的債務貨幣化,財政刺激將容易實行,銀行的信用創造在「新起點」的基礎上是可能的,公司將得到激勵,並為恢復資本投資准備必要的資金。 基本推論。 貨幣化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達到約束的限度時,可能是最後能求助的政策。事實是日本的預算赤字(國內購買95%的日本政府債券(JGBs),國外購買5%)為國內融資,這到目前為止已經使政府與利率沖擊隔離開了。然而,國內資本市場的規模有限除非BoJ通過印鈔票而使其增加。日本已經有1,400萬億日元(9,660億美元)的居民儲蓄以彌補近700萬億日元的政府借款,但它忽視了許多儲蓄已經通過銀行和國有郵政儲蓄體系投資於債券市場。BoJ正在供給比技術上要求保持的4萬億日元多得多的11萬億日元,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