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貨幣總量是什麼意思
Ⅰ 貨幣存量是指某一時點上的貨幣總量
貨幣總量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紙幣的總額。是對不同層次貨幣供給量的計算標准。貨幣總量就是按不同貨幣供應層次計算的貨幣量。對貨幣供應進行分層次研究和計算總量,有利於分析各種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對商品流通和經濟活動產生的不同影響,有利於國家貨幣決策機構控制貨幣供應量,以有效地調節經濟活動。
貨幣總量的分類:
貨幣總量有存量和流量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所謂貨幣的存量,是指一個國家在某一時點上實際存在於整個經濟中的貨幣總量;
所謂貨幣的流量,則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中貨幣流通的總量,它實際上是貨幣存量與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
貨幣存量是指某一時點一國銀行體系之外由政府機構、各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人們往往還將貨幣的范圍擴展到一些流動性較強的短期證券,如國庫券、商業票據等等,因為它們可以容易地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而成為現實的購買和支付工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用的貨幣供應量口徑是:貨幣和准貨幣。其中,貨幣包括銀行以外的通貨和私人部門的活期存款,准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外幣存款之和。
所謂貨幣存量,即貨幣供應量,是一國經濟中用於交易和投資的貨幣總量。在統計上,它構成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負債的一部分。
1.貨幣供應量定義: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對於貨幣存量的定義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如果貨幣僅指流通中的現金,則稱之為M0;狹義的貨幣M1,是指流通中的現金加銀行的活期存款,這里的活期存款僅指企業的活期存款;定義較寬些的貨幣M2,則是指M1再加上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廣義貨幣供應量M3,是一國貨幣供應總量。貨幣供應量是中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它的變化也反映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運行和居民個人的投資行為有重大的影響。當貨幣供應不足時,市場商品價格下跌,生產減少,投資乏力,經濟緊縮;當貨幣供應過量時,市場商品價格上漲,生產擴大,投資強勁,經濟繁榮。當然,上述所言不足或過量,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那麼貨幣供應量極易成為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的源泉。
2.貨幣供應量分類:
美國的貨幣量層次劃:
M[1A]=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
M[1B]=M[1A]+可轉讓存單+自動轉帳服務存單+信貸協會股票+互助儲蓄銀行活期存款
M2=M1B+商業銀行隔夜回購協議+歐洲美元隔夜存款+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儲蓄存款和小額定期存款
M3=M2+大額定期存單(10萬元以上)+定期回購協議+定期歐洲美元存款
L=M3+銀行承兌票據+商業票據+儲蓄債券+短期政府債券
Ⅱ GDP總量與貨幣總量的關系
GDP總量與貨幣總量有者非常密切的關系,貨幣總量的多少是影響GDP總量的重要因素;貨幣總量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紙幣的總額。是對不同層次貨幣供給量的計算標准。貨幣總量就是按不同貨幣供應層次計算的貨幣量。
對貨幣供應進行分層次研究和計算總量,有利於分析各種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對商品流通和經濟活動產生的不同影響,有利於國家貨幣決策機構控制貨幣供應量,以有效地調節經濟活動。
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歐美國家,各個國家的GDP總量與貨幣總量的總是保持著流量動態的關系。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2)國家貨幣總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GDP總量的核算范圍:
一、生產范圍:
1、生產者提供或准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和服務的生產。
2、生產者用於自身最終消費或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
3、自有住房擁有者為自己最終消費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務,以及付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生產。生產范圍不包括不支付報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沒有單位控制的自然活動(如野果或野漿果的自然生長,公海中魚類數量的自然增長)等。
二、地域范圍:
GDP核算范圍原則上包含了位於中國經濟領土范圍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單位的經濟活動。本報告中的季度GDP數據是由國家統計局負責核算的全國數據,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的地區生產總值數據。
Ⅲ M1貨幣量、M2貨幣量、M3貨幣量各是什麼意思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
M2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M3貨幣供應指標,反映一個衡量貨幣供應的主要指標,它包括鈔票,硬幣,活期存款和4年期的定期存款,即 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3)國家貨幣總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Ⅳ 一個國家貨幣(鈔票,硬幣)價值總量和物質財富(金,銀···)總量有什麼關系嗎
理論上均衡的狀態當然是貨幣發行總量等於財富總量,實現中不可能,總是在通縮與通脹之間波動。實際上除了創造財富而發行的貨幣外,更多的貨幣背後是信用。而信用是可以憑空產生的,因此貨幣發行長時間來看沒有上限。但是從理論上來說短時間內為了不發生違約危機,貨幣發行量最大應該控制在財富能夠歸還利息的程度上。而此時貨幣量是財富量的多少倍就要看利率是多少了。
Ⅳ 中國國家貨幣總之M2是多少
中國國家貨幣總之M2至今為止,中國廣義貨幣M2首次突破了兩百萬億的,同比增長了8.4%,超過了很多的國家。狹義的增長了1.5%。
Ⅵ 社會上的貨幣是如何多起來的(人民是如何富起來的)
上面這幾位都沒有回答樓主提出的問題,請看準問題再作答
我學的是國際金融
講些大實話吧,聽起來比較通俗
首先講以前;
那個時候經濟活動較少,用到錢的地方沒有現在多,那個時候物資也少,所以用來交易的貨幣相應的也少。那人民銀行就少印些,多了也沒地方用啊,花不出去啊。
現在;
經濟活動增多,需要花錢的地方也就多了,所以國家就相應的增加印量,
那那那那那那這些錢怎麼流向社會呢?????????
一種方式,國外投資進來的外匯,不能流通吧?要換成人民幣去花吧?這就流出一些到社會上了
方式二;國家投資,比如說三峽,聘用來的人得給工錢吧?買材料得給錢吧?搬遷戶得給錢吧?用錢的地方多了。這就又流出去一些到社會上了。
方式三;國家撥款、支援,救災、搶險,得買材料吧?得給運輸費吧?得給老百姓發救災補助吧?用錢的地方多了。這就又流出一些到社會上了。
方式四;發放國債,國家發放國債,不是為了真的和老百姓借錢,而是要控制市場上的通貨量。國債的利息要給吧?這不又流出一部分么?
方式五;發放工資,(國家相關公務人員),這些人的錢里有一部分就是由國家來控制發放的。
方式六;存款利率,銀行是賺錢,但這裡面也有國家的基準利率,這就又出去一部分。
方式七;貪污腐敗(不上檯面的),這就不解釋了。
方式八;社會福利,養老金、住房保障、軍烈屬補助、殘疾人補助、教育補助。這些錢雖然很少,但全國加起來也不少。
方式九;產業補助,進出口補助、退稅等等。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國家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把這些印出來的錢,想方設法的給它弄到社會上去,方法太多,不能盡數,希望這些能夠幫到你。
Ⅶ 目前世界貨幣總量是多少
2020年全球貨幣供給廣義上有95.7萬億美元,狹義貨幣35.2萬億美元。
一、貨幣總量
貨幣總量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紙幣的總額。是對不同層次貨幣供給量的計算標准。貨幣總量就是按不同貨幣供應層次計算的貨幣量。對貨幣供應進行分層次研究和計算總量,有利於分析各種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對商品流通和經濟活動產生的不同影響,有利於國家貨幣決策機構控制貨幣供應量,以有效地調節經濟活動。
貨幣總量有存量和流量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所謂貨幣的存量,是指一個國家在某一時點上實際存在於整個經濟中的貨幣總量;
所謂貨幣的流量,則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中貨幣流通的總量,它實際上是貨幣存量與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
貨幣總量的范圍:
貨幣總量分布在居民手中以及分布在信貸系統、企業和單位的金庫中。貨幣總額由貨幣流通的規律決定,它反映居民貨幣收入與銷售商品、勞務的現金總額之間存在的有科學報據的聯系,貨幣總額還決定於貨幣周轉的速度。
二、貨幣層次劃分
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0+銀行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廣義貨幣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准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Ⅷ 2021年m2貨幣總量
2021年M2供應量為2336160.48億元。
一、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脹的壓力狀態。近年來,很多國家都把M2作為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目標。
二、2011年11月15日,據央行透露,考慮到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規模已較大,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較大,從2011年10月起,央行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范圍。央行稱,貨幣供應量是全社會的貨幣存量,是某一時點承擔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總和。隨著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工具創新,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會進行修訂和完善。當日,央行就M2擴大口徑一事,對M2+的概念隻字未提。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認為,新增加了兩個指標,應該還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謂M2+。但盛宏清則表示,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M2之後,或許就是所謂的M2+。盛宏清表示,從銀行的角度看,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即是同業存款。既然央行已將此類同業存款納入貨幣供應量的統計范圍,那銀行計算存貸比時,這部分存款理應加入分母之中。如果這部分同業存款算入存貸比的分母之中,那將極大地釋放銀行信貸的投放能力。
三、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根據金融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央行會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進行相應調整,以便更能反映真實情況。此前,央行也曾對M2的統計范圍進行過調整。事實上,早在2011年9月,央行新聞發言人曾表示,我國金融創新不斷增多,公眾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化,特別是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等產品迅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這些替代性的金融資產沒有計入貨幣供應量,使得M2的統計比實際狀況有所低估。針對上述情況,央行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
Ⅸ 看了貨幣的概念覺得國家的貨幣總量應與所創造的價值有關,但是貨幣與黃金有什麼關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貨幣涵蓋范圍的大小和流動性的差別,把貨幣供應量家族劃分成三類: 市場貨幣流通量(M0) 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狹義貨幣供應量(M1) 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供應量(M2) 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 貨幣供應量過大會造成通貨膨脹(INFLATION) 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具有自發地調節貨幣流通量的作用。在足值的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貨幣貯藏手段就象個貯水池,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當流通中的貨幣量大於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時,產生通脹傾向,於是民眾會減少黃金的支出,而儲存一部分在家,因此多餘的貨幣會自動退出流通而進入貯藏;同理反之,當流通中的貨幣量不足時,貯藏的貨幣又會自動進入流通領域。因此,在足值的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不會出現流通中貨幣量過多或不足,也就不會出現通貨膨脹之類的問題了。 因為每一份的貨幣都是由黃金足值保證的,所以不會出現通貨膨脹,而且能保持匯率穩定,唯一的缺點就是可能黃金的開采儲備量跟不上貨幣的發行,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是這樣崩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