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1918年大流感對美國股市影響多少

1918年大流感對美國股市影響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14 16:16:13

⑴ 一九一八年西班牙大流感美國死多少人

死了70萬。感染2200萬。1918年10月是最嚴重的,美國在10月死了20萬人。全世界都很嚴重。

⑵ 1918大流感的內容

然而,1918年的9月中旬,死亡以前所未有的架勢出現在他面前。費城醫院的院子里擺滿了一排又一排的病人,很多人渾身是血,死狀可怕而奇特。
這些血不是外傷所致,大部分是鼻血。有些水兵還咳血,另一些人耳朵出血。有些人咳嗽非常厲害,死亡後的屍體解剖表明,劇烈的咳嗽甚至導致他們的腹肌和肋軟骨撕裂。還有很多人受劇痛折磨而發燒、說胡話,幾乎所有尚能交流的人都抱怨說頭疼,就好像有人在他們眼睛後方拚命將一根楔子敲進腦袋似的。他們還覺得身體劇痛無比,甚至連骨頭都快痛斷了。
有幾個人還嘔吐。最後,一些水兵皮膚顏色出現異常,有些唇邊或指尖發青,還有少數幾個人渾身發黑,以至於根本無法分辨出他到底是白人還是黑人。他們看上去幾乎就是黑色的。
躺在院子里的這些病人使劉易斯深感困惑,同時也讓他冷汗直流,這種疾病已經暴發性地蔓延開來了。
醫院已經沒有空床位了,海軍方面將數百名病得更厲害的水兵送往費城的市民醫院,水兵和市民醫院的工作人員開始在海軍基地和市區間往來穿梭。與此同時,患者們開始被送往全國各地……
劉易斯認為,這是一種流行性感冒,盡管它與以前所知的所有流感都不一樣。
人們無法確證流感病毒是由來自堪薩斯州哈斯克爾縣的某個人帶到福斯頓軍營去的,但有強有力的間接證據。1918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哈斯克爾縣的尼爾森等其他一些也許未在當地報紙留名的人被徵召入伍,從「重流感」正在擴散的哈斯克爾行進到福斯頓軍營。他們可能是在2月28日到3月2日之間抵達的,而部隊醫院首次開始接納患流感士兵的日期是3月4日。這個時段恰好同流感的潛伏期相吻合。三周內,福斯頓有1100人因病重需要住院治療。
福斯頓出現第一個病例後兩周,也就是3月18號,喬治亞州的福瑞斯特軍營和格林利夫軍營也顯露出了流感侵襲的跡象,兩個軍營中都有一成士兵請病假。接著,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其他軍營也相繼暴發了流感。那年春天,36個最大的軍營中有24個經歷了流感的浩劫。全國55個大城市中的30 個也因流感導致的「超額死亡」人數到達頂峰而遭受了黑色4月。
疫情如多米諾骨牌一樣,擴散全球
疫情在全國暴發後,流行病學家們著手調查美國軍方和平民的健康記錄,想要找出早於福斯頓疫情暴發的異常流感活動的任何徵兆,但他們一無所獲(關於哈斯克爾的疫情警報錯報了日期,被記錄為福斯頓暴發之後)。法國曾在冬天有過幾次局部性流感暴發,但並未蔓延,還只是地方性疾病而非流行病。
歐洲首次非比尋常的流感突發於4月初,出現在布雷斯特,那正是美軍的登陸地點。布雷斯特的法國海軍司令部突然癱瘓。疫情從布雷斯特迅速向周邊地區擴散開來。
法國軍隊在4月10號出現第一個病例。流感在4月底襲擊了巴黎,幾乎在同一時間,疫情波及義大利。英國軍隊的第一個病例發生在4月中旬,隨即疾病暴發。5月,僅英國第一陸軍就有36473人入院,症狀稍輕的病人有數萬名。6月,軍隊從歐洲大陸回國時,又將疾病帶到了英國。4月下旬,德國軍隊也突發流感。
與此同時,這個病毒在西班牙獲得了名字。事實上,5月之前的西班牙病例並不多,但戰爭期間西班牙是一個中立國,這就意味著政府不會審查新聞,不像法國、德國和英國的報紙——這些報紙不會發布任何負面的、有損士氣的新聞,西班牙的報紙充斥著疾病的報道,尤其是在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患上嚴重的流感之後。很快,這種疾病就以「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或「西班牙流感」為世人所知,這極有可能是因為,只有西班牙報紙發布這個起源於其他國家的疾病的傳播情況。
流感侵襲了葡萄牙,隨後是希臘。六七月間,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的死亡率猛增。德國最初只在6月出現一些零星病例,不久後流行病羽翼漸豐,橫掃整個德國。丹麥和挪威在7月發生疫情。到8月份,荷蘭和瑞典也在劫難逃。
流感在接近5月底時到達上海。一名觀察員說:「它如海嘯一般席捲全國。」據傳聞,半個重慶都病倒了。隨後,流感又在9月份相繼突襲了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悉尼的流感病人數量佔到了城市人口的30%。然而,流感雖然暴發性擴散,但與哈斯克爾嚴重的致死症狀大不相同。法國的一次疾病暴發期間,有 613名美國士兵被送入醫院,僅一人死亡。法國軍隊的40000名入院者中,死亡人數不到100。而英國艦隊中有10313名水手患病,海軍兵力雖暫時被削弱,但最終只有四名水手死亡。士兵們稱其為「三日熱」。但這種疾病也許不會總是表現得那麼溫和,在猛烈發作時還異常嚴重——比麻疹更嚴重。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流感統計出現了令人恐慌的反常現象。路易斯維爾的死亡率不低,更令人驚訝的是,死者中40%的人年齡在20—35歲之間 ——一個統計異常出現了。5月下旬,法國的一個有1018人的小型新兵站里,688人病重入院,最後有49人死亡。5%的總人口——特別是健康年輕人—— 在短短數周內死去,令人恐懼!
6月1日到8月1日之間,200萬駐法的英國士兵中,有1200825人被病魔擊倒。隨後,疾病絕塵而去。8月10日,英軍指揮官宣稱疫情已不再蔓延了。8月20日,英國的一份醫學期刊評論流感疫情「已全然消失了」。然而病毒並不曾消失。它只是潛入了地下,就像殘留在樹根處燃燒的林火,慢慢變化,伺機死灰復燃。
隔離病人,進行世界范圍內的第一次人體試驗
1918年6月30日,英國貨船「埃克塞特城市」號在海關檢疫站短暫停留後就在費城碼頭靠岸了。致命的疾病也隨之而來。雖然貨船未被扣留,不過,船員的情況實在駭人聽聞,英國領事不得不提前安排貨船停靠在一個空置的碼頭,碼頭上救護車隨時待命,司機們都戴上了外科口罩。船員接二連三死亡,數量與日俱增。他們看似死於肺炎,但據一位賓州醫科生的判斷,肺炎只是並發症,他的根據是一些奇怪的症狀,包括鼻出血。
1918年的所有傳染病都是令人恐懼的。美國人已經意識到,「西班牙流感」已經嚴重到足以拖延德軍的進攻。有流言說這些船員也是死於西班牙流感,全城人心惶惶。控制戰爭宣傳機器的人們不希望任何有損士氣的新聞出現。有兩名醫生斬釘截鐵地向報紙聲明,這些人並非死於流感。他們隱瞞了真相。
在倫敦,7月8日的那個星期就有287人死於流感性肺炎。一名進行過幾次屍體解剖的醫生記錄道:「肺部病變,存在復合病灶或者變異病灶,它與過去20年所解剖的上千個病例的普遍特徵都極不相同。它不像是通常所見的普通支氣管炎。」
8月3日,一位美國海軍情報官員接到一封電報,立即為其加蓋了「絕密」印章。他認為消息來源是「可靠」的,於是報告說:「我被秘密告知……現在流行於整個瑞士的疾病就是通常所說的黑死病,但對外宣稱是西班牙流感。」
在大西洋彼岸的波士頓聯邦碼頭,海軍擁有著一艘「接收船」。這個名字有些名不副實。它實際上是一個兵營,運送的多達7000名水手在此船上吃睡。8月27日,兩名水手患上流感。8月28日,又有8人病倒了。8月29日,58人被確診患病。患病者開始陸續死去。50人很快被轉移到了切爾西海軍醫院,羅西瑙少校和他年輕的助手基根上尉在那裡工作。
水手們遇到了救星。羅西瑙是當時的天才之一,就在幾個星期前,羅西瑙還與韋爾奇、戈加斯以及沃恩一起討論如何預防和控制新的流行病。羅西瑙和基根立即將這些水手隔離,並竭盡全力控制病情,他們上溯這些病人曾經接觸過的人,並將這些人也隔離起來。但是,這種疾病的暴發性太強了。他們將注意力轉向細菌學調查,尋找致病菌,這樣他們就可以制備疫苗或者血清。不過,他們的研究結果不盡如人意。幾周後,他們開始在來自海軍軍艦的志願者身上進行試驗,檢驗是否由一種病毒引發了該疾病,這是世界范圍內的第一次人體試驗。
很長一段時間內,任何控制這種疾病的希望都破滅了。9月3日,一個患上流感的平民住進了波士頓市立醫院。9月4日,哈佛的海軍無線電通訊學院的學生也病倒了,學校所在的坎布里奇與波士頓僅以查爾斯河一水相隔。接著,病魔來到了德文斯軍營。9月6日,德文斯的士兵數量已經超過了45000人。整個軍營混亂不堪,醫院成了戰場。
醫學專家沃恩記錄下了這個場面:「數以百計的身著各國軍裝、原本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以十人或更多人為一組的方式來到醫院病房。他們被安置在帆布床上,所有的床位都被占滿,但仍有病號源源不斷地湧入。他們面色青紫,劇烈地咳嗽,不時吐出血痰。」到處都是血跡——被單上、衣服上,一些人咳血,還有一些人從鼻子甚至耳朵往外冒血。
更令人膽寒的是看到屍體被胡亂丟在停屍房周圍的走廊上。一個護士日後被噩夢苦苦糾纏。她記得「停屍房內的屍體像薪柴垛一樣從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在噩夢中她還在思忖:「停屍房屍體堆得如薪柴垛的底部的那個人會是什麼感覺。」
在屍體解剖室內,解剖台上躺著一個差不多還是孩子的年輕人的屍體。哪怕最輕微的移動,液體也會從他的鼻孔里湧出來。他的胸腔被打開,肺臟被取了出來,這並不是普通的肺炎。其他幾例解剖也得到了類似的異常結果。科爾、沃恩、羅素以及科學小組的其他成員都百思不得其解,並深感憂慮。
他們轉而向韋爾奇求助。韋爾奇說:「這一定是某種新型的傳染病或者瘟疫。」
史上最「致命」費城大遊行,報紙對瘟疫隻字不提
在獲悉海軍碼頭出現流感後不久,劉易斯就趕到了那裡。劉易斯要負責病原體追蹤和血清及疫苗的開發,這通常是一個循序漸進、縝密緩慢的過程。可是,現在已經沒有時間按照慣常的科學程序來進行工作。
就算劉易斯成功研製出疫苗,要生產出足夠的量還得花上幾個星期。因此,只有採取極端措施才能防止流感在整個城市中擴散。禁止公眾集會、關閉商店和學校、對海軍碼頭和平民病例進行徹底隔離,所有這些行動都是明智的。衛生局的建議是:注意保暖,保持足部乾燥及大便通暢。它還建議人們避免集會。
七天後,即9月28日,一場計劃銷售幾百萬美元戰爭公債的大型自由公債遊行被安排在那天舉行。這次遊行已經籌備了幾個星期,它將是費城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遊行,有幾千人參加,而旁觀人數將達到幾十萬。
這是一個非常時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產物。我們不能脫離歷史背景去看這場全國流行的流感。威爾遜已經實現了他的目標,美國全面打響了戰爭。已有200萬美軍開赴法國,估計至少還需增援200萬。當時,自由公債運動僅在費城一處就需籌集幾百萬美元,這是需要完成的配額,而完成配額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定於9月28日的遊行。
一些醫生力勸州政府的健康慈善部官員克魯森取消這場遊行。安德斯告訴報紙記者,集會將傳播流感並使人致命。沒有報紙復述他的警告。
9月27日是遊行的前一天,費城的醫院又接收了200名感染流感的病人,其中123人是平民。克魯森感受到了人們要求取消遊行的與日俱增的強大壓力。
費城的五大日報沒有刊登過任何錶露出對目前形勢懷有憂慮之情的內容。
9月28日,參加這次費城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遊行的人們昂首挺胸地行進著。遊行隊伍延伸了三公里多,幾十萬人簇擁在遊行線路上。流感的潛伏期是 24—72小時。遊行過後兩天,克魯森發表了一份嚴峻的聲明:「現在,平民中出現了流感,而且流感表現出的類型同在海軍訓練站及基地發現的一樣。」9月 21日,有幾個人病倒了。他們立即被送往基地醫院實施隔離。
然而收效甚微。當天午夜,步兵學校和鄰近的部隊共有108人生病住院,每個病人都戴上了紗口罩捂住口鼻。警衛嚴格地執行隔離命令。然而,被流感感染的人在自己感覺不到任何症狀以前就可以感染其他人,所以這些措施都為時已晚。48小時之內,軍營里所有部門都有人感染上了流感。
接下來的一天中住院人數增至194人,第二天是371人,再過一天則是492人。發現首例患病軍官四天後,開始有士兵死亡。接下來的一天之內又有兩人病亡,住院士兵人數達到711人。六天內醫院被佔床位從610張升至張,幾乎是以前最多治療時人數的五倍。
相比之下,用於運送病人入院的救護車太少了,只好用騾子拉救護用的手推車,直到騾子也累得筋疲力盡不肯前行為止。床單不夠,紅十字會不得不從芝加哥調運來6000床床單。病床也不夠用,於是數千張帆布床被塞到走廊、儲藏室、會議室、辦公室以及陽台的各個角落裡。
遊行結束後的72小時內,全城31家醫院里的病床全部爆滿,開始有患者死亡。在沒有任何醫生或警察指令的情況下,醫院開始拒收病人——給護士塞100美元的紅包也會被拒絕。然而人們還是排長隊等待入院。
10天之內流行病就從每天有幾百個平民患病、僅死亡一兩例,發展成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患病、幾百人死亡。聯邦、市政府還有州立法庭都關閉了,滿街都是巨幅布告,警告公眾避免公共集會,告知人們打噴嚏、咳嗽時要用手帕掩口。還有一些布告上寫著:「吐痰等於死亡。」一天之內,就有60人因在街上吐痰而遭逮捕。
約5000萬人喪生,年輕人經歷「雙重死亡」
病毒橫貫整個國家,在大西洋、墨西哥灣、太平洋、五大湖上建立了據點。它並沒有立即以流行病的形式暴發,而是暗暗撒下病源的種子,隨後種子開始慢慢發芽,最終怒放出絢爛的花朵。整個城市籠罩著恐懼,如死一般的冷寂。
劉易斯和韋爾奇是正確的。1918年出現了一種流感病毒——它很可能是在美國產生的,而且即將席捲全球,其致命的威力最早在費城等地顯現。
到1920年它銷聲匿跡之前,在這場全球大流感中喪生的人比人類歷史上在其他所有疾病暴發中死去的人都多。雖然14世紀死於黑死病的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很高(超過了歐洲總人口的1/4),但粗略估計,在這次流感中喪生的人更多,比目前死於艾滋病的人還要多。
對流感死亡人數最保守的估計是2100萬,而當時全球人口總數還不及今天的1/3。這個數字是根據當時對疾病的研究估算的,後來經常被報紙引用,但這個數字肯定不準確。現在的流行病學家估計,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5000萬人在大流感中喪生,這個數字甚至可能高達一億。
這些數據顯示出流感的可怕,但其他一些數據蘊涵著另一個更可怕的事實:普通流感的受害者是老人和兒童,而這次流感中近一半的死者是正值人生頂峰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庫辛——一位年輕聰穎而且後來頗具聲望的外科醫生,也曾因患流感而重病不起,並且終生未能從可能是流感引起的並發症中恢復過來。他稱這些流感的受害者為「雙重死亡」,因為他們死的時候還是那麼年輕。
沃恩:「別再說什麼醫學就快征服疾病了」
從疾病暴發的第一天起,所有這些科學家就開始在實驗室中狂熱地工作,沒有一個人停下來。
沃恩對同事這么說:「別再說什麼醫學就快征服疾病了。」他以自己的失敗為恥。他還說:「醫生們對這場流感的了解,並不比14世紀佛羅倫薩醫生對黑死病的了解更多。」
但是,他們並未放棄。
這次流感的流行病學是令人感興趣的,那些異常的症狀是令人感興趣的;屍體解剖(一些症狀只有在屍體解剖後才能顯現出來)也是令人感興趣的。這種病毒造成的傷害及其流行病學呈現出一個難解之謎。解釋自然會有——但姍姍來遲了數十年。
同時,這種流感幾乎使所有的內臟都受到了影響。另一位著名的病理學家記載道:大腦表現出「顯著充血」——大腦充滿血液,可能是由一種失控的炎症反應造成。他還補充說:「大腦的溝回變平而腦組織明顯乾燥。」
1918年,年輕人的免疫系統就對病毒發動了大規模應答。那些免疫應答令肺部充斥著液體和碎片,使肺無法進行氧氣交換。免疫應答成了致命的東西。
1997年,香港暴發流感,那時一種新病毒從雞跳到了人類身上,僅六人死於這次流感,而病毒也沒有適應人類。超過100萬只雞被宰殺以防止流感發生,人們對這次暴發已經進行了很多研究。病理學家在屍體解剖中注意到了極高的細胞因子水平,發現甚至連骨髓、淋巴組織、脾——參與免疫應答的一切—— 及其他器官,都受到了「叛變」的免疫系統的攻擊。他們認為這證明了「症狀不同於先前描述過的流感症狀」。實際上,1918年的研究者已經看到了同樣的事。
這仍是流感,僅僅只是流感。
劉易斯:大流感最後的殉難者
在大流感過去後的最初幾年裡,劉易斯繼續執掌著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菲普斯研究所。
後來,一種尤為致命的黃熱病在巴西出現了,劉易斯站了出來。一個月後,劉易斯乘船前往巴西。1929年6月25日,劉易斯病倒了,體溫攝氏 39.9度,脈搏80,猛嘔不止,幾近黑色的嘔吐物表明病情嚴重;病毒侵染了他的胃黏膜,引起出血,使嘔吐物變為黑色;病毒侵染骨髓,導致劇痛。第二天,他的腎臟開始衰竭,無法製造尿液。患病第四天,出現黃疸。
1929年6月30日是一個星期天。劉易斯痛苦了一整天,在胡言亂語中翻來覆去。他陷入了昏迷。只有這時候他才輕松一點。這是他患病的第五天。不會再有第六天了。
將近午夜的時候,劉易斯博士獲得了解脫。
劉易斯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一個戀愛中的人。他有渴求,他對事物的渴望和喜愛比帕克和埃弗里都要熱切得多。但與許多浪漫主義者一樣,比起對事物本身的熱愛,他一樣熱愛這個事物的概念,甚至更甚。他熱愛科學,也熱愛實驗室,但它們卻不服從他。當受他人指引、當別人為他開啟一道門縫時,實驗室在他面前展現出其深刻蘊涵的奧秘;但當他隻身來到門前時,那道縫又合上了。他找不到提出問題的鑰匙和道路,實驗室一臉冷霜,對他的懇求無動於衷。最終,不論他的死是自殺還是意外,他所熱愛事業的失敗將他送上了絕路。從他個人角度講,我們只能說,劉易斯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最後一個殉難者。
肖普:對豬流感的研究發人深思
1918年9月30日,聯邦畜牧局的獸醫科恩參加了在錫達拉皮茲市舉行的全國養豬業展覽會。許多豬都病了,一些已經奄奄一息。在接下來的幾周里,他追蹤了疾病的傳播,調查了幾千隻死亡的豬,推斷這些豬得了流感——危害人類的同一種疾病。農夫們對他的診斷群起而攻之,因為那將令他們遭受經濟損失。
雖然如此,幾個月後科恩還是在《獸醫學雜志》上發表了自己的推論:「去年秋冬時,就算那不是一種新的疾病,我們也遭遇了一種新情況。我相信我對這些豬作出的診斷,同醫生在人身上作出的類似診斷一樣,具有充分的證據。人身上的流行病和豬身上的流行病如此相近,發病報告也如此頻繁,一個家庭暴發疾病後,緊跟著豬中間也暴發疾病,反之亦然。如果兩種情況不是存在緊密的聯系,那就是出現了驚人的巧合。」
這種疾病繼續在中西部的豬圈中肆虐。1922年和1923年,畜牧局的獸醫用呼吸道的黏液在豬之間轉染這種疾病。他們過濾黏液,並且試圖用濾出液轉染疾病。他們失敗了。
肖普是劉易斯的合作夥伴,他是一位醫生的兒子。肖普在從家去愛荷華的途中觀察了豬流感。他開始對它進行研究。劉易斯幫助他分離出一種幾乎同流感嗜血桿菌一樣的桿菌,將之命名為豬流感嗜血桿菌。肖普也重復了獸醫們的實驗,並且開始超越他們。他發現這個工作可能會非常有趣。後來,他返回愛荷華,更進一步地研究豬流感,並觀察豬的另一波流感。
1931年,劉易斯去世兩年後,肖普在《實驗醫學雜志》的同一期上發表了三篇論文。他的工作看來很不錯。同一期上還有醫學專家埃弗里的文章,是肺炎球菌系列中的一篇,導致了他對「轉化原理」的發現;有傑出病毒學家裡弗斯的文章,以及剛獲得諾貝爾獎的蘭德施泰納的文章。所有這些科學家都是洛克菲勒研究所的。
肖普的每篇文章都是關於流感的。其中一篇將劉易斯列為主要作者。他已經找到了流感的病因——至少是在豬身上。它是一種病毒。我們現在知道,他在豬身上找到的病毒就是直接從1918年那個使全世界變成生死場的病毒演變過來的;但還不清楚這個病毒是由人類傳給豬的,還是由豬傳給人的,似乎更可能是前者。
那時病毒可能已經變異成了溫和型,或者豬的免疫系統適應了它,或者兩者都發生了,因為病毒好像只引發了溫和的疾病。肖普還證明,流感嗜血桿菌作為繼發性感染菌時,仍然具有極高的致命性。後來,他將證明1918年人類倖存者的抗體能夠保護豬抵抗這種豬流感。
1933年,在英國的一次小型人類流感暴發期間,安德魯斯、萊德勞、威爾遜·史密斯很大程度上遵循了肖普的方法論,將新鮮的人體材料過濾並且用它轉染流感給雪鼬。他們發現了人類的病原體。它是一種濾過性微生物,一種病毒,類似肖普的豬流感病毒。

⑶ 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的瘟疫,每次發生對當時的經濟影響有多大

多年來,科學家和醫學研究者對大流行(或流行病)的確切定義一直存在分歧,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同的是,這個詞描述的是疾病的廣泛發生,超出了正常情況下的定義。

從1918年到1920年,一場令人不安的致命流感疫情在全球爆發,感染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造成2億至5千萬人死亡。在1918年發生大流行的5億人中,估計死亡率為10%至20%,僅前25周就有2500萬人死亡。導致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原因不同於其他流感爆發。在過去,流感只殺死老年人或削弱病人的能力,但現在它開始攻擊頑強而完全健康的年輕人。

第六次霍亂流行(1910-1911)

死亡人數:80萬

原因:霍亂

像前五個化身一樣,第六次霍亂疫情起源於印度,造成80多萬人死亡,然後蔓延到中東,北非,東歐和俄羅斯。第六次霍亂疫情也是美國最後一次霍亂爆發的根源(1910-1911年)。美國衛生當局吸取了過去的教訓,迅速隔離了感染者。最後,美國只發生了11例死亡。到1923年,霍亂病例已經大大減少,盡管它們在印度沒有變化

流感大流行(1889-1890)

死亡人數:100萬

原因:流感

該毒株原名“亞洲流感”或“俄羅斯流感”,雖然最近發現了甲型流感(H3N8)病毒,但仍被認為是甲型流感(H2N2)病毒。1889年5月,在三個遙遠的地方觀察到了第一例:中亞的布哈拉(斯坦,土耳其),加拿大西北部的阿薩巴斯卡和格陵蘭。19世紀人口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城市地區的人口增長,只是促成了流感的傳播,很快席捲全球。雖然這是細菌學時代第一次真正的疫情,但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1889-1890年的流感大流行奪去了100多萬人的生命。

第三次霍亂流行(1852-1860)

死亡人數:100萬

原因:霍亂

一般認為是七次霍亂疫情中最致命的一次,19世紀第三次霍亂疫情發生在1852年至1860年。像第一次和第二次流行病一樣,第三次霍亂大流行起源於印度,從恆河三角洲蔓延,然後經過亞洲,歐洲,北美和非洲,造成100多萬人死亡。來自英國,的醫生約翰斯諾,在倫敦,貧困地區工作時追蹤了霍亂病例,並最終成功地將受污染的水確定為疾病的傳播途徑。不幸的是,與他的發現同一年(1854年)成為大流行最嚴重的一年,在那一年,大不列顛有23,000人死亡黑死病(1346-1353)

死亡人數:7500萬-2億

原因:布氏的瘟疫

從1346年到1353年,瘟疫的爆發席捲了歐洲,非洲和亞洲,估計死亡人數在7500萬到2億之間。鼠疫被認為起源於亞洲,可能是通過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到歐洲大陸的,老鼠通常生活在商船上。港口是當時的主要城市中心,是老鼠和跳蚤的理想滋生地。所以潛伏細菌興盛,後來毀滅了三大洲。

查士丁尼的瘟疫(541-542)

死亡人數:2500萬

原因:賈斯汀尼安瘟疫

據信,當時歐洲近一半的人口死於鼠疫,拜占庭帝國和地中海港口城市遭受鼠疫爆發,奪走了2500萬人的生命。賈斯汀尼安鼠疫通常被認為是第一次淋巴腺鼠疫,它在世界上留下了印記,殺死了東地中海四分之一的人口,摧毀了君士坦丁堡城。在這座城市的鼎盛時期,它每天殺死大約5000人,最終導致這座城市40%的人口死亡。

安東尼瘟疫(公元165年)

死亡人數:5百萬

原因:未知

安東寧鼠疫也稱為蓋倫鼠疫,是一種古老的流行病,影響了亞細亞,埃及,希臘和義大利。它被認為是天花或麻疹,盡管其真正原因尚不清楚。這種未知的疾病是由大約165年前從美索不達米亞返回的士兵帶回羅馬的。不知不覺中,他們傳播了一種疾病,最終殺死了500萬人,摧毀了羅馬軍隊。

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怎麼樣?

從2019年12月開始,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在人類中出現。它被命名為新冠肺炎,是“2019年冠狀病毒病”的縮寫。這種新病毒在人與人之間迅速傳播,地球上沒有人對新冠肺炎有免疫力。這種病毒在幾個月內就傳遍了全世界。根據世衛,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時間24日23: 05,新冠肺炎確診肺炎病例31664104例,全球死亡972221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感染率仍在上升。

隨著冠狀病毒的大流行,世界各地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大流行期間的最佳做法,從粗心的洗手到遠離社會距離。世界各國已經宣布強制“在家”關閉學校、企業和公共場所的措施。幾十家公司和更多的獨立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和測試疫苗。努力促進人類在這一流行病中的生存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關切。在撰寫本文時,還無法預測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結果。然而,我們可以從歷史流行病中吸取教訓。

醫療保健一直是全球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參與醫學研究的學生人數在增加,但醫療設施的質量仍然不達標,特別是在低收入群體中。技術進步可能降低了一些疾病的強度或頻率,但仍有一些疾病尚未消亡。特別是,影響許多人的疾病爆發(流行病)對社會更危險,需要迅速治癒。大流行會沖擊全球很多行業,比如房地產、餐飲、金融!

⑷ 1929年10月29日這天美國發生了什麼事

1929年10月29日

在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裡,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旋渦之中,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狂熱的華爾街

20世紀20年代,在經歷了一次大戰和死亡2000萬人的1918年全球大流感後,世界進入一個暫時的和平時期,人們開始享受災難之後的歡愉:經過幾年的調整後,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尤其是美國,它在許多經濟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和穩定的國家。

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樂觀的情緒為20年代的股市大發展創造了條件。1921年,美國資本市場新發行的證券是1822種,到1929年達到了6417種。《紐約時報》工業指數從1921年的低點66.24反復攀升至1929年9月19日469.49的歷史最高點。

當時,融資購買股票十分流行,而且人們還可以通過「定金交易」花一美元買到價值10美元的股票,人們第一次發現賺錢的機會是那麼多。於是,大量中小投資者爭相涌進股市。每天,人們熱切地討論著股票走勢,小道消息滿天飛。隨著股價扶搖直上,華爾街陷入了狂熱之中,電梯工、接線員和報童也和金融巨頭一起玩起了股票。華爾街甚至成了遠道而來的旅遊者參觀的去處:每天早上,旅遊者們夾道歡迎那些來上班的經紀人們,向他們鼓掌。

美國做了個噩夢

危機已經悄悄降臨,人們卻沒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機狂潮中被炒得離譜的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這絲毫沒有給華爾街的瘋狂帶來多少警醒。從1928年開始,股市的上漲進入最後的瘋狂。事實上,在20年代,美國的許多產業仍然沒有從一戰後的蕭條中恢復過來,股市的過熱已經與現實經濟的狀況完全脫節了。

1929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對股票價格的高漲感到了憂慮,宣布將緊縮利率以抑制股價暴漲,但美國國民商業銀行的總裁查爾斯·米切爾從自身利益考慮,向股市中增加資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經紀商和銀行家們仍在極力鼓動人們加入投機。甚至一些著名的學者也失去了冷靜。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耶魯大學的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不僅自己融進了投機者的行列,而且還在公開演講中宣稱:「股票價格已達到了某種持久的高峰狀態。」

不過,也有不少人保持著冷靜的頭腦,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從股市中脫身者之一。他對自己說,如果連擦鞋匠都在買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裡面了。這個明智的選擇使他提早撤出資金,為其家族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1929年夏,股票價格的增長幅度超過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潰已經近在眼前。9月3日,華爾街的一位統計學家羅傑·巴布森在華爾街的金融餐會上說了一句話:「股市遲早會崩盤!」這句話被《道瓊斯金融》發表。其實,這位先生在此前的兩年中一直重復著這句話,卻只被人們當做笑談,沒想到這次竟一語成讖,千古留名。此話不久就傳遍了全美國,投資者信心開始動搖,股市立刻掉頭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驚動了總統胡佛,他趕緊向新聞界發布講話說:「美國商業基礎良好,生產和分配並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關的政府財政官員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時人們的神經已經異常脆弱,股市在經過曇花一現的上揚後,就開始了噩夢般的暴跌。

跳樓的不僅是股指

1929年10月的最後10天,集中了證券史上一連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即遭大筆拋售,全天拋售量高達600多萬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動記錄器到收盤1小時40分後才記錄完最後一筆交易。

10月23日,形勢繼續惡化,《紐約時報》指數下跌31點。

10月24日,這一天是股市災難的開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然下泄,人們紛紛脫手股票,全天換手1289.5萬股。雖然當天中午多位銀行家和財團老闆決定出資托市,暫時穩住了股票價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穩定。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的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9點,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來了。早晨10點鍾,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開市,猛烈的拋單就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人人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經紀人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一片混亂。當天收市,股市創造了1641萬股成交的歷史最高紀錄。《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1點,而道瓊斯指數比星期一又下跌了12%。一名交易員將這一天形容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記的人跳樓自殺。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頃刻間傾家盪產,從此負債累累,直到1947年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不堪回首二十年

這場史無前例的股市大暴跌從1929年延續到1932年,並成為整個30年代大蕭條的導火索。從1929年最高的381點到1932年7月的最低點41點,道瓊斯股票指數下跌了89%,到1933年7月,美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價值只相當於1929年9月的1/6。

股災造成了美國股市、銀行與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形成了惡性循環,並從美國波及到了整個世界,使人類經歷了5000萬人失業、上千億美元財富付諸東流、銀行倒閉、生產停滯、百業凋零的黑色大蕭條年代。

經濟學家研究,這次股市崩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股市的過度狂熱沒有得到適時的引導,而融資買賣和定金交易使股市在賣壓之下失去控制。二是當時美聯儲運用調高利率的錯誤貨幣政策,使得貨幣供給量大幅減少,造成市場資金轉向其他投資工具,加速了股市的下跌走勢。

1932年,羅斯福總統上台後,對美國證券監管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1934年7月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成立,理智的約瑟夫·肯尼迪被任命為主席。此後,經過羅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戰對經濟的刺激,美國股市逐漸恢復元氣,到1954年終於回到了股災前的水平。

⑸ 1918年人類最大流感病毒,美國是怎麼做的

1918年,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個年頭,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德國與英法聯軍的西線戰場。對於德國而言這一年的春季攻勢,將是他們取得勝利的最後機會,他們必須在美軍抵達之前,沖破英法聯軍的防線佔領巴黎,盡快結束戰爭。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決定這場戰爭命運走向的,不是雙方的將領和政客,而是一場悄無聲息的流感。

直到科學發達的今天,科學家們通過了各種研究手段也只能確認1918年大流感病毒。可能來源是禽類也只能確認1918年大流感病毒,是一種獨特的、致命的、自然進化的混雜產物,但對於它當時如產生以及源於哪種動物,依舊一無所知。

不過慶幸的是這場全球性的流感,帶動了整人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巨大變革。這為未來爆發的禽流感,以及各病毒的防禦和治療奠定了基礎。

⑹ 美國流感對股市有影響嗎

這要看流感規模大小,發展情況,如果控制不好,措施不得力,必然對經濟生活方方面面造成影響,股市必然受到沖擊,所以希望流感得以控制,回歸正常狀態!

⑺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中發生的事

1929年10月29日

在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裡,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旋渦之中,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狂熱的華爾街

20世紀20年代,在經歷了一次大戰和死亡2000萬人的1918年全球大流感後,世界進入一個暫時的和平時期,人們開始享受災難之後的歡愉:經過幾年的調整後,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尤其是美國,它在許多經濟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和穩定的國家。

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樂觀的情緒為20年代的股市大發展創造了條件。1921年,美國資本市場新發行的證券是1822種,到1929年達到了6417種。《紐約時報》工業指數從1921年的低點66.24反復攀升至1929年9月19日469.49的歷史最高點。

當時,融資購買股票十分流行,而且人們還可以通過「定金交易」花一美元買到價值10美元的股票,人們第一次發現賺錢的機會是那麼多。於是,大量中小投資者爭相涌進股市。每天,人們熱切地討論著股票走勢,小道消息滿天飛。隨著股價扶搖直上,華爾街陷入了狂熱之中,電梯工、接線員和報童也和金融巨頭一起玩起了股票。華爾街甚至成了遠道而來的旅遊者參觀的去處:每天早上,旅遊者們夾道歡迎那些來上班的經紀人們,向他們鼓掌。

美國做了個噩夢

危機已經悄悄降臨,人們卻沒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機狂潮中被炒得離譜的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這絲毫沒有給華爾街的瘋狂帶來多少警醒。從1928年開始,股市的上漲進入最後的瘋狂。事實上,在20年代,美國的許多產業仍然沒有從一戰後的蕭條中恢復過來,股市的過熱已經與現實經濟的狀況完全脫節了。

1929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對股票價格的高漲感到了憂慮,宣布將緊縮利率以抑制股價暴漲,但美國國民商業銀行的總裁查爾斯·米切爾從自身利益考慮,向股市中增加資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經紀商和銀行家們仍在極力鼓動人們加入投機。甚至一些著名的學者也失去了冷靜。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耶魯大學的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不僅自己融進了投機者的行列,而且還在公開演講中宣稱:「股票價格已達到了某種持久的高峰狀態。」

不過,也有不少人保持著冷靜的頭腦,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從股市中脫身者之一。他對自己說,如果連擦鞋匠都在買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裡面了。這個明智的選擇使他提早撤出資金,為其家族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1929年夏,股票價格的增長幅度超過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潰已經近在眼前。9月3日,華爾街的一位統計學家羅傑·巴布森在華爾街的金融餐會上說了一句話:「股市遲早會崩盤!」這句話被《道瓊斯金融》發表。其實,這位先生在此前的兩年中一直重復著這句話,卻只被人們當做笑談,沒想到這次竟一語成讖,千古留名。此話不久就傳遍了全美國,投資者信心開始動搖,股市立刻掉頭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驚動了總統胡佛,他趕緊向新聞界發布講話說:「美國商業基礎良好,生產和分配並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關的政府財政官員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時人們的神經已經異常脆弱,股市在經過曇花一現的上揚後,就開始了噩夢般的暴跌。

跳樓的不僅是股指

1929年10月的最後10天,集中了證券史上一連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即遭大筆拋售,全天拋售量高達600多萬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動記錄器到收盤1小時40分後才記錄完最後一筆交易。

10月23日,形勢繼續惡化,《紐約時報》指數下跌31點。

10月24日,這一天是股市災難的開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然下泄,人們紛紛脫手股票,全天換手1289.5萬股。雖然當天中午多位銀行家和財團老闆決定出資托市,暫時穩住了股票價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穩定。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的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9點,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來了。早晨10點鍾,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開市,猛烈的拋單就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人人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經紀人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一片混亂。當天收市,股市創造了1641萬股成交的歷史最高紀錄。《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1點,而道瓊斯指數比星期一又下跌了12%。一名交易員將這一天形容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記的人跳樓自殺。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頃刻間傾家盪產,從此負債累累,直到1947年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不堪回首二十年

這場史無前例的股市大暴跌從1929年延續到1932年,並成為整個30年代大蕭條的導火索。從1929年最高的381點到1932年7月的最低點41點,道瓊斯股票指數下跌了89%,到1933年7月,美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價值只相當於1929年9月的1/6。

股災造成了美國股市、銀行與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形成了惡性循環,並從美國波及到了整個世界,使人類經歷了5000萬人失業、上千億美元財富付諸東流、銀行倒閉、生產停滯、百業凋零的黑色大蕭條年代。

經濟學家研究,這次股市崩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股市的過度狂熱沒有得到適時的引導,而融資買賣和定金交易使股市在賣壓之下失去控制。二是當時美聯儲運用調高利率的錯誤貨幣政策,使得貨幣供給量大幅減少,造成市場資金轉向其他投資工具,加速了股市的下跌走勢。

1932年,羅斯福總統上台後,對美國證券監管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1934年7月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成立,理智的約瑟夫·肯尼迪被任命為主席。此後,經過羅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戰對經濟的刺激,美國股市逐漸恢復元氣,到1954年終於回到了股災前的水平。

⑻ 1918美國大流感破壞性強的原因

那個時候正處在一次世界大戰,受制於當時的醫療條件以及戰爭因素,得不到有效救治,甚至被參加戰爭的國家隱瞞,才導致大部分人死亡。

⑼ 美國即將面對新冠肺炎和流感疫情,這會對美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哪些阻礙

由於早期美國就已經受到了流感的侵擾,而這之後爆發的肺炎疫情,更是使美國本就不景氣的經濟雪上加霜。這會使得美國本身的經濟增長速度降低,甚至可能不增反降,而美國的旅遊業餐飲業以及娛樂行業都會受到波及,前去美國旅遊的人數也會大大減少,甚至是增加美國的失業率,所以不管從何種角度來說,此次疫情的爆發一定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目前美國死於新冠性肺炎的人數在2700人左右,這樣的人數可能不能引起你的警惕,但要知道美國感染的人數也沒有過萬,這樣計算,美國肺炎的致病率已經遠遠高出中國這個嚴重受災國家。而這次疫情必然也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很大的損傷,因為疫情一旦傳播,那必然要採取旅遊禁止和隔離等措施,而這會給美國的生產力造成沖擊以及很多需要人力維持的行業也將迎來冰雪期。


但不管怎麼說,美國自身的經濟還是很堅實,美元在社會的地位依然很堅固,根據美國銀行業的現狀來看,總體還是比較平穩,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依然很充足。而這次疫情對於特朗普來說是一次考驗,他將頒布怎麼樣的財政政策來平穩金融市場的變動,則是他近期最大的考驗。而他的措施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他是否能夠連任美國總統,因為一旦特朗普選擇頒布的措施不符合美國國情,甚至對於美國民眾對疫情的恐慌起不到安撫作用的話,那麼便會被民主黨抓住小辮子一舉反攻。

⑽ 1929年經濟危機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9年華爾街股市大崩盤

1929年10月29日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
豎立在汽車上的牌子寫道:「100美元可買下這輛轎車。在股市上喪失了一切,急需現鈔。」
在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裡,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旋渦之中,這是

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

。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發生在1929年10月29日的華爾街大崩盤或許是金融世界遭受過的最大災難。
在致命一天到來前的18個月里,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動搖的,隨著投機者大量蜂擁進股市追

求快速、大量的利潤,一些主要工業股票的價格竟翻了一倍多。一段時間以內,每天的成交量多達50O萬股。隨

著投資者大把將錢撒進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從利潤較低的投資領域撤出轉向股市。歐洲的資金也洪水般涌進

美國,銀行總共貸款約8O億元供給證券商用以在紐約股票市場進行交易。赫伯特-胡佛當選總統之後不久,曾試

圖通過拒絕借款給那些資助投機的銀行來控制股市,但股價仍不斷猛漲,到1929年9月3日到達歷史最高點。當

天一天的成交量便超過800萬股。
同月,股市價格首次開始下挫,但專家和政府的聲明卻向公眾保證,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可他們大錯特

錯了。在10 月24日,股市掉落到谷底。隨著股市以平均每天18點的速度狂瀉,驚慌失措籠罩了華爾街。由於投

機者們蜂擁著爭取在股價跌得更低之前賣出手中的股票,股票行情自動收錄機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

僅10月24日一天,便發生了1200萬筆交易,一個由銀行組成的聯盟迅速採取行動以控制局勢,但這僅僅是暫時

的拖延。股價不久便又開始了無情的下跌,到10月29日甚至驟然下跌了平均40個百分點。隨著一些主要股票的

價格縮減超過2/3,在大崩潰的頭一個月便有260億美元在股市化為烏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

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但這僅僅是大蕭條的第一輪可怕打擊。
過去,美國也曾經歷過股市恐慌與金融蕭條,但沒有一次像這一次一樣對美國普通市民的生活產生如此深

刻的影響,因為緊接而來的大蕭條將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難。

20世紀20年代,在經歷了一次大戰和死亡2000萬人的1918年全球大流感後,世界進入一個暫時的和平時期

,人們開始享受災難之後的歡愉:經過幾年的調整後,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尤其是美國,它在許多

經濟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和穩定的國家。
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樂觀的情緒為20年代的股市大發展創造了條件。1921年,美國資本市場新發行的證券是

1822種,到1929年達到了6417種。《紐約時報》工業指數從1921年的低點66.24反復攀升至1929年9月19日

469.49的歷史最高點。
當時,融資購買股票十分流行,而且人們還可以通過「定金交易」花一美元買到價值10美元的股票,人們

第一次發現賺錢的機會是那麼多。於是,大量中小投資者爭相涌進股市。每天,人們熱切地討論著股票走勢,

小道消息滿天飛。隨著股價扶搖直上,華爾街陷入了狂熱之中,電梯工、接線員和報童也和金融巨頭一起玩起

了股票。華爾街甚至成了遠道而來的旅遊者參觀的去處:每天早上,旅遊者們夾道歡迎那些來上班的經紀人們

,向他們鼓掌。

美國做了個噩夢
危機已經悄悄降臨,人們卻沒有注意到。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機狂潮中被炒得離譜的佛羅里達房地產泡

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這絲毫沒有給華爾街的瘋狂帶來多少警醒。從1928年開始,股市的上漲進入最後的瘋

狂。事實上,在20年代,美國的許多產業仍然沒有從一戰後的蕭條中恢復過來,股市的過熱已經與現實經濟的

狀況完全脫節了。
1929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對股票價格的高漲感到了憂慮,宣布將緊縮利率以抑制股價暴漲,但美國

國民商業銀行的總裁查爾斯?米切爾從自身利益考慮,向股市中增加資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經紀商和銀行家

們仍在極力鼓動人們加入投機。甚至一些著名的學者也失去了冷靜。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耶魯大學的歐文?費雪,

這位大經濟學家不僅自己融進了投機者的行列,而且還在公開演講中宣稱:「股票價格已達到了某種持久的高

峰狀態。」
不過,也有不少人保持著冷靜的頭腦,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從股市中脫身

者之一。他對自己說,如果連擦鞋匠都在買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裡面了。這個明智的選擇使他提早撤出資金

,為其家族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1929年夏,股票價格的增長幅度超過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潰已經近在眼前。9月3日,華爾街的一位統計學家

羅傑?巴布森在華爾街的金融餐會上說了一句話:「股市遲早會崩盤!」這句話被《道瓊斯金融》發表。其實,

這位先生在此前的兩年中一直重復著這句話,卻只被人們當做笑談,沒想到這次竟一語成讖,千古留名。此話

不久就傳遍了全美國,投資者信心開始動搖,股市立刻掉頭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驚動了總統胡佛,他趕緊向新聞界發布講話說:「美國商業基礎良好,生產和分配並未

失去以往的平衡。」有關的政府財政官員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時人們的神經已經異常脆弱,股市在經過曇花

一現的上揚後,就開始了噩夢般的暴跌。

跳樓的不僅是股指
1929年10月的最後10天,集中了證券史上一連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即遭大筆拋售,全天拋售量高達600多萬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動記錄器到

收盤1小時40分後才記錄完最後一筆交易。
10月23日,形勢繼續惡化,《紐約時報》指數下跌31點。
10月24日,這一天是股市災難的開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

然下泄,人們紛紛脫手股票,全天換手1289.5萬股。雖然當天中午多位銀行家和財團老闆決定出資托市,暫時

穩住了股票價格,不過這只是暫時的穩定。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的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

礎之上的」,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9點,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

,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來了。早晨10點鍾,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開市,猛烈的拋單就鋪天蓋地席捲而

來,人人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經紀人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一片混亂。當天收市,股市創造了1641萬股成交

的歷史最高紀錄。《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1點,而道瓊斯指數比星期一又下跌了12%。一名交易員將這一天形容

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記的人跳樓自殺。歐文?費雪這位大經濟學家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頃刻間

傾家盪產,從此負債累累,直到1947年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不堪回首二十年
這場史無前例的股市大暴跌從1929年延續到1932年,並成為整個30年代大蕭條的導火索。從1929年最高的

381點到1932年7月的最低點41點,道瓊斯股票指數下跌了89%,到1933年7月,美國股票市場上的股票價值只相

當於1929年9月的1/6。
股災造成了美國股市、銀行與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形成了惡性循環,並從美國波及到了整個世界,使

人類經歷了5000萬人失業、上千億美元財富付諸東流、銀行倒閉、生產停滯、百業凋零的黑色大蕭條年代。
經濟學家研究,這次股市崩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股市的過度狂熱沒有得到適時的引導,而融資買賣

和定金交易使股市在賣壓之下失去控制。二是當時美聯儲運用調高利率的錯誤貨幣政策,使得貨幣供給量大幅

減少,造成市場資金轉向其他投資工具,加速了股市的下跌走勢。
1932年,羅斯福總統上台後,對美國證券監管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1934年7月6日,美國證券

交易委員會成立,理智的約瑟夫.肯尼迪被任命為主席。此後,經過羅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戰對經濟的刺激,美國

股市逐漸恢復元氣,到1954年終於回到了股災前的水平。

歷史名詞解釋:
經濟大蕭條(經濟大恐慌),是指1929年至1939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
大蕭條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一次經濟衰退都要來得深遠。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首先

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1928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的木材競爭的緣故;但更大的災難是在1929年到來,加拿

大小麥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洲,農業衰退由

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

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國銀行家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

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它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

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

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

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1932年的最大數據)。經濟大恐慌對拉丁美洲

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

原因
關於經濟大恐慌的成因一直眾說紛紜。最早解釋到這一點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他認為市場對商品總

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策略來刺激需求,從而帶旺經濟。這一

點成為了五、六、七十年代時人們普遍的看法。
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的觀點。現任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認為是因當時美國興起了消費借貸所致。持續性

的借款終使美國人個人債務日增,而所造成的消費熱潮也就在大蕭條時期結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則

認為是當時美國政府在大蕭條前對經濟做了很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對銀行的管制,使銀行無法對貨幣需求做出

反應,在通貨緊縮下導致經濟大恐慌。

經過
1920年代被稱為「新時代」,財富和機會似乎向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的美國人敞開了自己吝嗇的大門

。整個社會對新技術和新生活方式趨之若鶩,「炫耀性消費」成為時代潮流。胡佛總統也認為,「我們正在取

得對貧困戰爭決定性的前夜,貧民窟將從美國消失」。
1929年10月24日,美國迎來了它的「黑色星期四」。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

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從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

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但美國股票巿場崩潰不過是一場災難深

重的經濟危機爆發的火山口。
當時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隨著股票巿

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隨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

關門。

金融危機時期

今日領導傳輸了時下最為流行的金融危機,回家又運用了「80」後的習慣網路了一下金融危機,條條標題

波及眼球,危機、辭職、創業,一些出鏡率頗高的詞彙佔去了大面積的屏幕,隨手進入幾條,大致了解一番,

熱點內容
偉星材料股票歷史最好價格 發布:2025-05-15 22:32:26 瀏覽:708
國內如何買賣外匯期貨 發布:2025-05-15 22:28:29 瀏覽:361
任天堂股票上市歷史 發布:2025-05-15 22:24:03 瀏覽:347
馬上消費金融app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發布:2025-05-15 21:37:22 瀏覽:289
股票退市之後沒有賣出怎麼辦 發布:2025-05-15 21:24:10 瀏覽:644
期貨廢品鋁合金價格多少 發布:2025-05-15 21:14:13 瀏覽:228
世界結算貨幣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5 21:07:45 瀏覽:970
西安飲食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2025-05-15 21:06:15 瀏覽:931
5千元怎麼理財 發布:2025-05-15 20:49:19 瀏覽:641
貨幣平均工資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5 20:48:01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