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為什麼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

為什麼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

發布時間: 2022-06-18 07:38:49

『壹』 名義貨幣供給不變,物價水平下降為什麼會引起LM曲線向右方移動

實際貨幣供給量是扣除了價格因素的,他等於名義貨幣供給量除以物價水平,即m=M/P。所以當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時,實際貨幣量和價格水平反方向變動,LM曲線:y=hr/k+m/k,當物件水平下降時,價格指數P下降,即m=M/P增加,則y增加,即相同利率下,國民收入y增加,LM曲線右移。

拓展資料:
【名義貨幣供給】
名義貨幣供給是以貨幣單位來表示的貨幣供給,表現為通貨凈額和存款凈額之和。盡管流通中的貨幣都是通過銀行貸款投放出去或通過償付政府債券等形式支付出去的,但決定一國貨幣供給的是中央銀行。因此,西方經濟學中將貨幣供給看作是由中央銀行外生決定的。
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程序是: 中央銀行將准備金注入商業銀行,這一過程主要是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調整法定準備率、調整再貼現率來實現的,然後通過商業銀行的存款和放款活動,多級放大整個社會的名義貨幣供給。貨幣主義者認為通貨膨脹的根源在於政府發行貨幣過量,因此主張單一貨幣規則,即貨幣供給的增長率要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一致。
【實際貨幣供給】
實際貨幣供給是以真實物品和勞務表示的貨幣供給,即以實際貨幣的購買力衡量的貨幣供給。將名義貨幣供給 (MS) 與一般物價指數 (P) 平減後,即可得實際貨幣供給。公式表示為:實際貨幣供給=MS/P。
【物價水平】
物價水平是指整個經濟的物價,而不是某物品或某類別物品的價格,是用來衡量所在的目標市場所潛在的消費能力和分析其經濟狀況的又一非常重要指標。物價穩定是經濟穩定、財政穩定,貨幣穩定的集中體現,物價穩定同時標志著社會總體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財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市場流通的貨幣供應量與市場的貨幣量的基本適應。

『貳』 為什麼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會導致實際貨幣供給增加,名義貨幣供給卻又不變

貨幣供給量(money
aggregate):一國經濟中被個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持有的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量。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其源頭是中央銀行初始供給的基礎貨幣,經過存款貨幣銀行的業務活動可以出現數倍的貨幣擴張.貨幣需求量表現為一國在一定時點上社會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量.貨幣需求量(M)是根據商品總價值(G)、貨幣流通速度(V)測算的。則有M=G/V,V為單位時間內貨幣流通即轉手的次數(商品與貨幣交換後,商品退出流通,貨幣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換,從而一定數量的貨幣流通幾次,就可相應媒介幾倍於它的商品
進行交換)。
因為紙幣是不足值的信用貨幣,它不會因為幣值的變化而退出流通.在貨幣供給量與貨幣需求量均衡狀態下,貨幣速度增大,實際上是減少了對貨幣的需求量,而貨幣不會退出流通,即名義貨幣供給量不會改變,實際上造成了供給大於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接下來會導致就是物價上漲。

『叄』 請教經濟學問題~~急~~

1 需求大於供給時,產品的價格會上漲,會高於原來供求平衡時的均衡價格。正是物以稀為貴,你想要的數量很多,但產品數量卻是一定的,那麼你只好付出更高的價格了。

2 ??沒太明白你的問題。。。能不能多給點信息。。。

3 如果無差異曲線相交,那麼也就是說,兩條無差異曲線A和B上任意兩點代表的效用是相同的,假設交點為a,c、b分別為兩條無差異曲線上不與a重合的兩點。因為a、c處於同一無差異曲線A上,因此a,c兩點的效用水平相等;同理,因為a,b也處於同一曲線B上,a和b的效用水平也相等,那麼根據傳遞性,b也應該等於c。根據定義,兩條不重合的無差異曲線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那麼b是不可能等於c的,就證明了是違反傳遞性的。

4 價格水平上升,實際貨幣供給量會變小(名義貨幣供給沒變,但價格上升等於實際貨幣能購買的東西少了),LM曲線會向左移動,你所謂的點的移動,實際上是整條LM曲線發生移動了。

5 用於最終消費的產品才會計入GDP,主婦買免費是自家食用的,麵包廠的麵粉是用來生產麵包的,是中間產品,麵包的價格已經包括了麵粉的部分,如果再計入GDP,就重復計算了。

『肆』 為什麼說「實際貨幣需求增加,而名義貨幣供給不變,則

實際貨幣供給=M/P;貨幣真實需求L=ky-bi當貨幣市場達到平衡,供給等於需求時,即為M/P=ky-bi,所以當實際貨幣供給下降時,利率i會上升(這個應該是LM曲線的相關內容,LZ可以自己去查一查)

『伍』 為什麼財政支出擴張引起貨幣需求增加

你好,因為政府增加了財政的支出,那麼就意味著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變多了,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社會購買力,那麼這樣便會增加社會總需求。
1、因為政府的支出增加引起總需求增加,所以在市面上會對貨幣需求增加,而名義貨幣供應保持不變,實際貨幣供給減少,獲得貨幣的代價升高,即利率上升。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得社會總需求增加,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得貨幣供給量增加,從而刺激社會總需求增加。
拓展資料:
1、政治支出是指通過國家預算安排的各方面支出。 財政支出分類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按經濟性質對財政支出進行分類,包括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 另一種按價值構成分類,包括補償性支出、累積性支出和消費性支出。 在研究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調控的作用時,主要涉及第一類,即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
2、雙擴政策是指同時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利率是上升還是下降以及變化的程度取決於兩項政張策的寬松程度。它可能上升,下降,甚至保持不變。 因為寬松的財政政策導致利率上升,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利率下降。政府支出的增加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從IS-LM模型可以看出,政府支出的增加將使is曲線向右移動,均衡利率和收入上升。
2、雙擴政策如下其內部傳導機制如下:根據y=C+I+G,G代表政府支出水平,其增加意味著總支出y的增加,從而增加生產和收入,收入的增加將增加貨幣需求,因為假設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人們只能出售證券以獲得交易所需的貨幣,這將降低證券價格,即也就是說,財政支出會導致貨幣利率上升。
3、商品需求是商品經濟的一個范疇。 它起源於商品交換,隨著商品經濟和信用的發展而發展。 在產品經濟和半貨幣化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還有就是貨幣發揮自身作用的程度,貨幣與經濟的聯系,即貨幣在經濟和社會中發揮作用的程度, 公眾持有貨幣的程度,它們是比較低的;如果在當地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條件下,那麼貨幣需求強度是很高的。

『陸』 如果名義貨幣供給量保持不變,物價水平上升對利率有什麼影響

正常情況下,物價上漲,而貨幣供給不變,會使得人們的消費相對儲蓄增加,所以貨幣市場上供給減少,會使利率上升。
但是在中國,利率是剛性的,所以利率對物價的影響會比較明顯。

『柒』 在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時,物價水平上升使LM 曲線向右移動 判斷題,對還是錯

錯誤。

LM曲線的方程為:m=ky-hr,k為貨幣需求對收入變化的敏感度,h為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化的敏感度,m為實際貨幣供給,m=M/P,M是實際貨幣供給,P為物價水平。

題目中,M不變,P上升,使得實際貨幣供給m減少,LM曲線可以改成r=(k/h)*y-m/h,從而在y不變時,m的減少導致r上升,也就是LM曲線向上平移,等價於向左移動。

貨幣供給是某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體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它是一個存量概念,是一個國家在某一特定時點上所保持的不屬政府和銀行所有的硬幣、紙幣和銀行存款的總和。

(7)為什麼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擴展閱讀:

決定貨幣供給的因素包括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發行、中央銀行調節商業銀行的可運用資金量、商業銀行派生資金能力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企業和居民的貨幣需求狀況等因素。貨幣供給還可劃分為以貨幣單位來表示的名義貨幣供給和以流通中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和服務表示的實際貨幣供給等兩種形式。

由於通貨供給在程序上是經由商業銀行的客戶兌現存款的途徑實現的,因此通貨的供給數量完全取決於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

非銀行部門有權隨時將所持存款兌現為通貨,商業銀行有義務隨時滿足非銀行部門的存款兌現需求。如果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得不到滿足,商業銀行就會因其不能履行保證清償的法定義務,而被迫停業或破產。

『捌』 書上說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就會引起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而名義貨幣供給量卻不變為什麼

貨幣供給量(money aggregate):一國經濟中被個人、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持有的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量。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其源頭是中央銀行初始供給的基礎貨幣,經過存款貨幣銀行的業務活動可以出現數倍的貨幣擴張.貨幣需求量表現為一國在一定時點上社會各部門所持有的貨幣量.貨幣需求量(M)是根據商品總價值(G)、貨幣流通速度(V)測算的。則有M=G/V,V為單位時間內貨幣流通即轉手的次數(商品與貨幣交換後,商品退出流通,貨幣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換,從而一定數量的貨幣流通幾次,就可相應媒介幾倍於它的商品 進行交換)。
因為紙幣是不足值的信用貨幣,它不會因為幣值的變化而退出流通.在貨幣供給量與貨幣需求量均衡狀態下,貨幣速度增大,實際上是減少了對貨幣的需求量,而貨幣不會退出流通,即名義貨幣供給量不會改變,實際上造成了供給大於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接下來會導致就是物價上漲。

『玖』 貨幣需求增加,而貨幣供給不變,利率為什麼會上升

利率是貨幣的價格,反映貨幣的機會成本。貨幣和其他商品一樣,供求決定價格。當供給不變而需求增加時,貨幣價格會上升,即利率上升。

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不僅受到經濟社會中許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利率的變動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現代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

特別重視各種變數的關系以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問題,利率決定理論也經歷了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IS-LM利率分析以及當代動態的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

(9)為什麼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擴展閱讀:

貨幣需求計算公式

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即 MV=PT,它認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對物價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全社會一定時期一定物價水平下的總交易量與所需要的名義貨幣量之間也存在著一個比例關系1/V。

劍橋方程式(Equation Of Cambridge)

即M = KPY,這一理論認為貨幣需求是一種資產選擇行為,它與人們的財富或名義收入之間保持一定的比率,並假設整個經濟中的貨幣供求會自動趨於均衡。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它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

『拾』 什麼是名義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供給量

名義貨幣供給量是指僅計算票面價值,用價格指數P加以調整。
實際貨幣量=名義貨幣量/價格指數。
實際貨幣供給量是扣除了價格因素的,他等於名義貨幣供給量除以物價水平,所以當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時,實際貨幣量和價格水平反方向變動。就是說,實際貨幣供給量是名義貨幣供給量除以物價水平確定的. 當價格上升時,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則實際貨幣供給會減少,因此貨幣的價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種依靠借貸資金的開支,如消費,投資甚至凈出口等,則會下降。
拓展資料:
一、為什麼在宏觀經濟中,貨幣的供給越多會導致利率下降?
1.根據供求原理,貨幣供給增多,可貸資金市場上的貨幣供給增加,利率自然降低,這是第一階段,在此階段中利率降低;
2.由於利率降低,人們的融資成本降低,人們對資金的需求增加,利率自然開始上升;此外如果在第一階段中貨幣供給增加的數量過多,流動性泛濫,就會發生物價上漲,通貨膨脹,這樣的話無論是央行基於控制通脹的目的,還是市場為補償通貨膨脹對利息的侵蝕,名義利率都會上升。所以總的來說第二階段利率會上升。
二、貨幣需求增加,而貨幣供給不變,利率為什麼會上升?
利率是貨幣的價格,反映貨幣的機會成本。貨幣和其他商品一樣,供求決定價格。當供給不變而需求增加時,貨幣價格會上升,即利率上升。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不僅受到經濟社會中許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利率的變動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現代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特別重視各種變數的關系以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問題,利率決定理論也經歷了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IS-LM利率分析以及當代動態的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

熱點內容
股市賬戶可取金額如何設置 發布:2025-05-14 23:07:04 瀏覽:310
非洲金融市場怎麼樣 發布:2025-05-14 23:05:16 瀏覽:998
股票交易數字27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4 22:56:04 瀏覽:267
300354股票歷史交易記錄 發布:2025-05-14 22:53:07 瀏覽:348
期貨怎麼保本保證收益 發布:2025-05-14 22:38:34 瀏覽:496
期貨平今倉怎麼算盈虧 發布:2025-05-14 22:35:30 瀏覽:757
中原理財是干什麼的 發布:2025-05-14 22:35:26 瀏覽:159
股票跌到多少會退市百科 發布:2025-05-14 22:33:17 瀏覽:232
華夏光伏基金什麼時候上市 發布:2025-05-14 22:33:04 瀏覽:172
立竿見影股票投資實例 發布:2025-05-14 22:25:26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