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貨幣市場怎麼操作
㈠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有哪幾種
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拓展資料:
公開市場是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主要有國庫券、其他聯邦政府債券、聯邦機構債券和銀行承兌匯票等的市場。參與公開市場的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證券商。中央銀行根據貨幣供應量的預期目標和金融市場上銀根松緊情況開展公開市場業務,當市場銀根緊時,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則貨幣供應增加,利率趨降,銀根放鬆;當市場銀根松時,就拋售有價證券,貨幣回籠使供應量減少,利率趨升,銀根抽緊。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也會使銀行系統的准備金增減。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是公開市場的主要參與者。聯儲的公開市場業務與存款准備金和再貼現政策一起並稱「中央銀行的三大法寶」,是控制一般商業銀行信貸活動,收放銀根的重要工具,而公開市場業務是最經常、最靈活、最有效的工具。公開市場上有三種方式,(1)直接買賣有價證券,(2)再購回合同交易,(3)邊售邊購交易。參見公開市場業務。
㈡ 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它們該如何操作
一、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這三種貨幣政策工具也被稱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他們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二、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的調節方法:
1、存款准備金制度的調節方法:存款准備率及法定準備的構成與應保持的限額,對銀行的資產負債比率及經營方向有著直接的影響。
如存款准備率提高,可以促進商業銀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資產規模,或收縮貸款、減少投資、出售債權以適應被壓縮的可用資金規模。
中央銀行通過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備率來調節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控制貨幣供應量的伸縮,以達到穩定通貨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備金制度成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一項有效工具。
2、再貼現政策的調節方法:現代許多國家中央銀行都把再貼現作為控制信用的一項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的調節方法: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由中央銀行充分控制其規模,中央銀行有相當大的主動權;公開市場業務是靈活的,多買少賣,多賣少買都可以,對貨幣供應既可以進行「微調」,也可以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具有較大的彈性。
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時效性強,當中央銀行發出購買或出售的意向時,交易立即可以執行,參加交易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金相應發生變化;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經常、連續地操作,必要時還可以逆向操作,由買入有價證券轉為賣出有價證券,使該項政策工具不會對整個金融市場產生大的波動。
(2)銀行貨幣市場怎麼操作擴展閱讀:
中央銀行其它的貨幣政策工具:
1、選擇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補充,常見的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消費者信用控制;
(2)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3)不動產信用控制;
(4)優惠利率;
(5)特種存款。
2、補充工具: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包括:
(1)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2)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借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導、道義勸告。
㈢ 銀行外匯買賣如何操作
銀行外匯買賣現在主要有櫃台交易、自助終端交易、電話交易、網上交易以及手機交易這五種方式的。
1、櫃台交易:您可以憑外幣存摺、存單、現鈔或19位儲蓄卡,在建行已開辦個人外匯買賣業務的營業網點,填寫《個人外匯買賣申請書》,進行實時交易或委託交易。
2、自助終端交易:建行在個人外匯買賣業務營業網點設有自助終端設備,您可按照操作界面提示進行操作,完成外匯買賣交易、查詢和憑證列印。
3、電話交易:您可使用任何一部音頻電話,按照電話語音提示,進行實時交易、委託交易、匯率查詢及傳真相關憑證等操作。
4、網上交易:登錄網站進行簽約,在獲得認證後,您可以通過網上銀行進行有關個人外匯買賣業務的操作。
5、手機交易:為了方便客戶隨時隨地進行交易,建行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合作開發了手機交易,您在購買了移動或聯通通信公司的STK卡後,在建行完成簽約手續,即可通過目前市場上常見型號的手機進行個人外匯買賣交易及查詢(按簡訊息收費)。
(3)銀行貨幣市場怎麼操作擴展閱讀
1、外匯買賣(即外匯交易)是指將一個國家的貨幣按照一定的價格(即匯率)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它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是聯繫世界各國經濟交往的橋梁,也是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外匯買賣是一種很平常的投資行為,發達國家居民大都參與其中。交通銀行南京分行的外匯專家表示,目前全世界已有紐約、東京、香港、悉尼、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7大國際外匯交易市場。
3、銀行在國際外匯市場即時匯率(國際外匯市場報價是雙邊報價,銀行同時報出買入價和賣出價,正常情況下買賣價差大約為5個基本點,買賣價差為銀行盈利部分)基礎上擴大買賣價格的差距(買賣價差),產生個人外匯買賣價,並隨著國際外匯市場行情而變動。
㈣ 建設銀行外匯交易如何操作
辦理外匯買賣業務方法是:
(1) 進入「投資理財」菜單,選擇「外匯買賣」;
(2) 根據您的情況,在「實時交易」或「委託掛單」下選擇「使用定期賬戶」或「使用活期賬戶」。其中定期賬戶只能提前支取一次;(註:定期賬戶需要先轉成活期才可以進行外匯買賣);
(3) 輸入相關信息。其中,在「交易方向」欄內,當您選擇「賣出」時,需要輸入賣出幣種金額;當您選擇「買入」時,需要輸入買入幣種金額;
(4) 點擊「下一步」;
(5) 在確認信息後,點擊「確認」即可。
拓展資料
外匯交易就是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進行交換。與其他金融市場不同,外匯市場沒有具體地點,也沒有中央交易所,而是通過銀行、企業和個人間的電子網路進行交易。
"外匯交易"是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外一種貨幣。
外匯是以貨幣對形式交易, 例如歐元/美元(EUR/USD)或美元 / 日元 (USD/JPY)。
即期外匯交易:又稱現匯交易,是交易雙方約定於成交後的兩個營業日內辦理交割的外匯交易方式.
遠期交易:又稱期匯交易,外匯買賣成交後並不交割,根據合同規定約定時間辦理交割的外匯交易方式.
套匯:套匯是指利用不同的外匯市場,不同的貨幣種類,不同的交割時間以及一些貨幣匯率和和利率上的差異,進行從低價一方買進,高價一方賣出,從中賺取利潤的外匯交易方式.
套利交易:利用兩國貨幣市場出現的利率差異,將資金從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以賺取利潤的交易方式.
掉期交易:是指將幣種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交割日不同的兩筆或者以上的外匯交易結合起來所進行的交易.
外匯期貨:所謂外匯期貨,是指以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用來迴避匯率風險.它是金融期貨中最早出現的品種.
外匯期權交易:外匯期權買賣的是外匯,即期權買方在向期權賣方支付相應期權費後獲得一項權利,即期權買方在支付一定數額的期權費後,有權在約定的到期日按照雙方事先約定的協定匯率和金額同期權賣方買賣約定的貨幣,同時權利的買方也有權不執行上述買賣合約。
以後將出現由銀行和互聯網投資公司合辦的外匯交易平台,這樣為個人投資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
㈤ 央行是怎麼向社會投放貨幣的
一、央行向社會投放貨幣的渠道主要有:
1、各單位從銀行領取現金,支付職工工資;
2、向農村或農民采購農副產品的支出;
3、收購工礦產品、手工業品的支出;
4、對農業的財政信貸投放;
5、向銀行提取儲蓄存款。
二、貨幣投放與回籠:
回籠表明現金由市場流回金融機構,而投放表明現金由金融機構流入市場。金融機構對全社會的現金收入與支出相抵,收大於支時稱為貨幣回籠;收小於支時稱為貨幣投放。而對於一年之內某一時期的收支差額,則稱之為貨幣凈回籠或貨幣凈投放。
(5)銀行貨幣市場怎麼操作擴展閱讀:
貨幣投放是貨幣回籠的對稱,是指銀行按市場貨幣流通需要投放一定量的現金。在我國,它是根據生產發展和商品流轉擴大的需要,有計劃地進行的。
貨幣投放的渠道主要有: 工資和對個人的其他支出; 對農村的財政信用支出;行政管理費支出;采購支出,即采購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和來自農村的部分礦產品。貨幣投放必須嚴格地控制,投放時間、投放數量以及在各個地區投放多少,必須根據生產發展和商品流轉擴大的需要來確定。
㈥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及操作方法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存款准備金制度
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6)銀行貨幣市場怎麼操作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的使用
當貨幣政策邊際效用遞減,因此央行會慎用降息降准這樣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更傾向於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場流動性,以及利用中期借貸便利與常備借貸便利,這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短期流動性。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有回購、現券交易以及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三個品種。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者都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
㈦ 貨幣市場型基金如何操作
許多人認為只有到銀行網點才能辦理貨幣市場基金的開戶、認購、申購、贖回等手續。其實現在金融服務不斷完善,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相繼推出了網上基金業務,只要開通網上銀行,坐在家裡便可以自助購買貨幣市場基金。其操作程序非常簡單,登錄網上銀行後,點擊「網上證券」下的「網上基金」,然後就可以即時辦理基金公司TA賬戶和交易賬戶的開戶以及認購、申購、贖回、銷戶、資金劃轉等業務。其特點是可以隨時購買,這比傳統的零存整取合算多了。網上購買基金省卻了到銀行排隊的麻煩,在網上自助開立各大基金公司的TA賬戶均是免費的。網上買基金可謂多快好省。
㈧ 中央銀行印的錢是怎麼投放到市場中的
央行發行的貨幣,先到銀行手裡,形成超額准備金,再通過貸款 - 漏出現金 - 存款 - 貸款 - 漏出現金 - 存款等環節不斷派生進入到實體,從而形成總的貨幣供應量。也就是說,央行投放出去的貨幣,是通過銀行進入實體的。
現實中的貨幣投放,名類很多,但實質上不外乎三種:
1、直接向個人投放
主要是外匯占款,某公司把產品賣到國外換回了外匯,由於外匯不能在中國市場流通,所以必須賣給中央銀行換取人民幣
2、向銀行投放
如果商業銀行現金不足,他們便會用各種資產等進行抵押,向央行申請貸款換取人民幣。或者說央行為支持某個項目,比如棚改,會給商業銀行發放長期低息貸款。
3、向政府投放
這是美國最常用的貨幣發行方式。當國家財政預算出現赤字時,政府會用未來稅收現金流錨點,向央行申請貸款,貸款當然要還,只是由於稅收隨著經濟不斷增長,還了不僅可以再貸,貸款金額也逐年加大,這也是美國政府長期赤字的原因以及經濟發展的動力。
(8)銀行貨幣市場怎麼操作擴展閱讀
基礎(高能)貨幣派生:
假設銀行從央行處獲得一筆資金,初始狀態下,基礎貨幣=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假設基礎貨幣為 B,存款准備金率為 r(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r0+ 超額存款准備金率 r1),現金漏出率為 m0
派生過程如下:
派生第一次:銀行向企業貸款 B,企業獲得貸款後,取出一部分現金(比例為 m0)保證企業運作,金額為 B*m0,剩下的錢繼續存回銀行(B*(1-m0)),銀行將存款的一部分存回央行作為存款准備金 B*(1-m0)*r,還剩下 B*(1-m0)*(1-r)可以用於貸款。
然後進入第二輪派生直到第 n 輪。
將 n 輪派生產生的貸款、存款、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分別加總,如右表所示。
其中,2、流通中現金 +4、存款准備金 = B,即派生完成後,它們仍然等於基礎貨幣。
將 2、流通中現金 +3、存款 = B/[1-(1-m0)*(1-r)],這個大致等於我們體系的 M2,統計口徑有細微差別。M2 可以認為是我們體系最終形成的貨幣,它等於 基礎貨幣乘以貨幣乘數。也就是說,1/[1-(1-m0)*(1-r)]——數字「1」扣除現金漏出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的倒數——就是貨幣乘數。
假設貨幣乘數是 X,那麼上表中:
1、人民幣貸款總額 = BX = M2
2、漏出現金=BX*m0=M2*m0
3、存款=BX*(1-m0)=M2*(1-m0)
4、存款准備金=BX*(1-m0)r=M2*(1-m0)r
第二項 + 第三項就是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因為這是貨幣創造的根源,央行正是通過調控上述派生過程中的某個參數,從而達到調控總的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例如,2014 年以前,外匯流入 -> 基礎貨幣投放大幅增加,為了使體系中貨幣供應量不致上升過快,央行主要採取兩種操作: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公開市場操作。
首先,外匯流入會導致央行資產負債表膨脹(外匯儲備和貨幣發行等額增加)。
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本質上是凍結一部分高能貨幣,從而降低貨幣派生能力,降低貨幣乘數,但體系總基礎貨幣不變。
公開市場操作,是回收一部分高能貨幣。如央行向商業銀行發行央票,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中,超額准備金減少,獲得央票作為資產。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為,發行貨幣項下銀行存款准備金減少(回籠了基礎貨幣),同時,央行資產負債簡表中第二項——發行債券金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