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李朝的貨幣怎麼來的

李朝的貨幣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 2022-06-21 01:37:43

❶ 朝鮮半島三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用的是什麼貨幣

連李朝基本都是用布當貨幣

❷ 貨幣的起源和發展是什麼

貨幣的起源: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

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

貨幣的發展:

我國最早的貨幣是起源於商朝的貝幣。隨著商品交換的擴大,貝幣的流通數量日益龐大。由於天然貝來源有限,不敷應用,於是便出現了仿製貝。最初的仿製貝是石貝、骨貝、陶貝,以後便發展到用銅來製造,這就是銅貝。

銅鑄幣的產生,使古代貨幣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其發展及廣泛流通是早期貨幣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這一時流通的貨幣主要有四種——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接著實行了一系列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的措施,統一貨幣就是其中之一。規定全國使用統一的貨幣,統一的貨幣分黃金和銅錢兩種,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銅錢為下幣,按枚使用,幣面鑄有「半兩」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兩,史稱半兩錢。禁止其他財物作為貨幣流通。

(2)李朝的貨幣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貨幣的分類:

1、流通幣

這是原本意義上的硬幣,發行的目的是為了「流通」。

2、收藏幣

收藏幣發行的目的不是為「流通」服務,而是為硬幣「收藏」服務,通常由主權發行機構以高於或遠高於面值的價格售出

3、投資幣

發行投資幣的目的既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流通」,也不是常規的「收藏」,而是為了保值和增值。投資幣是用高成色(一般99.9%以上)貴金屬(銀、金、鉑、鈀)製成的固定重量(如1/4盎司,1/2盎司,1盎司)的「幣」形金屬錠塊。

參考資料:

網路-貨幣

❸ 貨幣是怎麼來的

貨幣是人們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為了方便交換過程,逐漸演化出的一種通用的交換替代物。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

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3)李朝的貨幣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貨幣的種類

1、硬幣

硬幣是一種小面額的輔幣。它是銅質的、鋁制的或是鎳質的。

2、紙幣

紙幣是一種法定貨幣,稱為法幣(legal tender)。法幣是政府強制流通的貨幣。紙幣發行的基本權力為政府所有,具體由中央銀行掌握。紙幣和硬幣的總和稱為通貨或現金。

3、存款貨幣

存款貨幣是指可以隨時提取的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稱為需求存款。由於活期存款可以隨時轉換成現金,所以銀行的活期存款和通貨沒有區別。它也是一種貨幣。

4、儲蓄存款

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是在一定時間以後才能提取的可以獲得利息的存款。這些存款雖然不能以開支票的方式使用,但通常預先通知銀行可以把它轉換成現金。

另外,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的可轉讓提款單(NOW)以及自動轉移服務(ATS)縮小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差別。這種差別縮小的結果使得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也成為一種貨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



❹ 在中國古代貨幣中,什麼是安南貨幣安南貨幣是哪個朝代發行的

越南建立獨立封建國家後,中國文化的影響不但沒有減輕,反而進一步加強。其原因有三。一是越南獨立前,受中國文化1000多年的同化,奠定了越南古代文化發展的基礎;二是越南立國後的統治階級出於自身需要,積極主動的從中國汲取他們所需要的思想文化;三是越南土地私有制和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與中國封建社會有相同之處而不同於同時期東南亞國家,主要表現在其貨幣經濟政策以中國歷代貨幣經濟政策為模本,並加以改造運用方面。使得越南吸收中國文化有了與之適應的經濟基礎。
另一方面,接受了中國文化而又時時要表明「大越」是個獨立的國家和足以自豪的民族心態,又是越南古代文化不同於漢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獨立建立封建國家到封建國家的結束這一段歷史時間,越南與中國歷代政府時遠時近,但總的說來大部分時間越南以奉中國做宗主國為榮。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國明朝皇帝正式冊封黎仁宗安南國王後,歷代新君執政,只有得到中國政府的冊封才能算是正統。作為中國的藩籬,越南統治者對中國稱安南國王,而對內則自稱大越皇帝。在越南貨幣上正反映了以上兩重性的特徵。如越南獨立後鑄造的錢幣,沿用中國的方孔圓錢形式,而錢文採用興寶、鎮寶、大寶即是典型的例子。
錢學是史學的余脈,欲證其錢必先知其史。越南18世紀前,越南官方文字採用漢字及越南根據漢字創造的喃字。錢幣上則一律採用漢字。自從18世紀法國殖民者在越南強力推行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後,越南文化逐漸脫離漢字文化圈。並造成了與漢文化的脫節。眾所周知,越南獨立幾十年一直處於戰爭和准戰爭狀態,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很少,資料更加難得。使得國人對越南的歷史知之甚少,這些都應該是諸多泉友們對眾多安南貨幣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隨著越南國內改革開放,與中國交流日多。加之國內集錢熱的興起,有關安南錢的著述也有所出,國內現在比較有影響的有廣西雲南錢幣學會合編的《越南歷史貨幣》和華光普的《日本、朝鮮、越南古錢圖錄》。兩書的排列順序為編年性質。但以沒能分出後鑄仿鑄錢為憾。筆者准備以越南歷史為綱,以錢為目,以增加讀者對越南歷史錢幣的興趣。並以所見列出少、稀、罕、珍四等作為收藏評判標准,普品不再註明。本文分三部分:
歷代正統王朝所鑄貨幣
1、.966年,丁部零建大瞿越國,年號太平,開始建立獨立封建國家。史稱丁朝。立國12年(北宋開寶3年—太平興國4年)。所鑄有太平興寶,「太」做「大」,背「丁」以記國姓。分光背、上丁、下丁和下反丁四種版別,上、下丁者少,其餘稀。太平興寶的鑄造時間早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鑄造的太平通寶;
2、980年,黎桓廢丁部零之子以自立,立國29年,仍稱大瞿越,史稱前黎(時北宋雍熙年間)。鑄有天福鎮寶背「黎」。大「黎」者少,光背者稀.
3、1009年,前黎朝高級軍官李公蘊奪取帝位,1054年改國號「大越」,史稱李朝。李太祖鑄順天大寶背「月」字,用意未明,珍。
太宗(時北宋慶歷年間)鑄有明道元寶和天感元寶。明道元寶真書,文字遒勁。元字最後兩筆分開,用於朝廷賞賜,少。有鐵錢,稀。天感元寶真書,分光背和背「乾王」者,光背者用於朝廷賞賜,罕,後者是李太宗為愛子封王而鑄造的紀念幣,珍。
李朝共傳8世,僅太祖、太宗鑄錢。《越南歷史貨幣》一書尚將傳世的天符通寶、大定通寶、正隆元寶、治平通寶等錢根據年號歸與李朝,但看實物應屬越南中晚期所鑄;
4、1225年,輔國太尉陳承發動政變,逼李昭皇禪位。建立陳朝。
陳太宗鑄有建中通寶、政平通寶,均珍(時南宋寶慶元年—淳佑十年),安南建中遠遠少於唐建中。太宗還有元豐年號。安南錢中元豐錢版別甚多,但文字風格均不與陳朝相類。陳朝是否鑄元豐通寶還有待以後出土實物證明。
陳聖宗鑄有紹隆通寶,鑄造不精。有面背四決者,均珍。
《大越史記全書》有載陳明宗「大慶十年十一月鑄鉛錢」。應是越南史載官鑄鉛錢之始,惜一直未見實物。所見有陳明宗所鑄開泰元寶(元泰定年間),分光背和背陳兩大類,光背者版別較多,罕,背陳者珍。
陳裕宗鑄有紹豐元寶、通寶,大治元寶、通寶錢。(元至正年間)以上兩年號錢版別極多。紹豐元寶有行、篆、草書體,有一種隸書錢背鑄有「十五」應為記年,均罕,有背陳者,珍。通寶背陳者罕,其餘稀;大治元寶隸書雙挑者罕,其它稀,通寶有背元者、篆書大字雙腳上挑者(即日本人稱「蛸大治」者罕),其他稀。
1369年,陳裕宗歿,無嗣。立外人楊日禮為嗣,年號大定(明洪武2年)。鑄有大定通寶,少。至此,以後的陳朝君王因與南方占城國多次發生戰爭,加之國內多次發生農民起義,致使國力衰敗,無力鑄錢。
5、1400年,胡氏代陳,國號大虞,史稱胡朝(明建文2年)。元年鑄聖元通寶,有真篆兩種,少。之後胡朝效法宋、元紙幣政策,在全國推廣「通寶會鈔」紙幣,不再鑄錢。1407年中國明朝出兵滅胡。在越南廣置府縣。越南又歸入中國統治。其時流通有中國鑄造的洪武、永樂、宣德、弘治諸小平錢。
6、1418年,清化地主黎利在越南北部蘭山起兵反明,於1427年迫使明軍退出越南。1428年,黎利終於統一越南,定都河內,國號大越,史稱後黎朝(1428-1789)。後黎朝前期,經濟發展迅速,鑄錢質量也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這一時期,是越南歷史的黃金時代。
黎太祖順天年間鑄順天元寶小平,製作規整,錢緣略寬。與李朝的順天大寶不同。版別根據文字分數種,少。
黎太宗鑄紹平通寶和大寶通寶,大寶通寶大字大樣者罕,其他版別稀。
黎仁宗鑄大和通寶、延寧通寶。版式亦多,延寧皿丁寧版稀。
1459年黎宜民殺胞弟仁宗篡位,在位一年,鑄天興通寶,鑄造極精,少。
1460年眾大臣推翻黎宜民後擁太宗次子黎聖宗為帝。鑄有光順通寶圖,洪德通寶,鑄造極精,為安南錢品中最易得者。
黎憲宗鑄有景統通寶,精美厚重,有大小字版別。 黎威穆帝鑄有端慶通寶,仿景統通寶,更為厚重,少。大字者稀。
黎襄翼帝鑄有洪順通寶,楷書精整。 黎昭宗鑄有光紹通寶,楷書精整,稀。
1527年,太師安興王莫登庸逼後黎恭皇禪位,以越南北部河內為都,建立莫氏政權,控制北方。1533年,後黎朝武將阮氏在越南中部清化擁立黎昭宗子黎寧為黎庄宗,自掌實權,同莫氏對抗。這一段歷史越南史稱「南北朝」時期。1592年,南方勢力擊敗莫氏,結束南北朝。從南北朝開始了越南歷史上貨幣發行流通最為混亂的時期。黎朝和莫朝的貨幣將分別介紹:
A、 後黎朝末期:
1533年後黎庄宗鑄元和通寶,通字真書,其他三字篆書,少。與日本元和不同。 1573年,權臣鄭檢弒主立英宗子,為世宗,世宗鑄嘉泰通寶,少。
與南宋嘉泰不同。 神宗於1658年注永壽通寶和永壽之寶,永壽通寶版別繁多,流入中國也多,均常見。永壽之寶稀。
裕宗鑄有永盛通寶,有幾種版別,其中有背「巳」以干支記年者。尚有保泰通寶亦為裕宗所鑄。背星月文等版別,少。
顯宗年號景興,在位四十六年,在位期間廣開錢廠,錢文、版別眾多,與中國南宋嘉定鐵錢可以媲美。景興通寶背文繁多,主要分紀年與紀地者。以干支記年者稀,數字紀年者少。紀地者以「西」、「太」、「帛」、「昌」者少。景興二十三年後,改通寶二字為雜寶。有「巨、泉、永、至、正、用、大、中、太、內、順、全」諸寶,每種寶文又以文字、背文分諸多版別。其中「大寶」背北折二大樣稀,「中寶」稀,「內寶」少。景興年間又鑄有通寶大錢,背有龍、龍鳳及其他吉祥圖案者。為官鑄賞賜錢,稀。
愍宗鑄有昭統通寶,闊緣明顯,版別多,銅質較雜。一般有單字背文,兩字背文者稀。1786年,西山起義軍攻佔河內,推翻後黎朝的統治,黎愍宗逃到廣西,要求中國干涉。1788年,清廷派孫士毅率軍20萬出兵越南,打敗而歸。清軍在越南鑄有乾隆通寶背漢文安南小平錢供軍隊使用,有兩種版別,少。
B、 莫朝(1527-1592):
莫太祖鑄有明德通寶銅錢。有多種版別,均少。
莫太宗鑄有大正通寶銅錢,少。 莫福海鑄有廣和通寶,楷書對讀。稀。傳世有篆書小錢,應是後鑄。以上鑄品均有後黎朝中期錢幣形制精整的風格。
莫福源鑄有光寶通寶,楷書對讀,闊緣薄小,罕。
後黎朝擊敗莫氏政權,主要*大將鄭松和阮潢的力量。1592年鄭松攻佔河內後,控制軍政大權。阮潢則在1600年定都順化,稱廣南王。鄭氏挾天子以令天下,阮氏則要勤王。雙方在維護黎氏王朝的幌子下,打了數十年內戰。1692年北方鄭氏由於內部不穩固,停止進攻阮氏政權。越南再次出現南北對峙的局面。阮氏政權也鑄造有大量錢幣。
7、1771年,南方農民在阮岳、阮侶、阮惠三兄弟的領導下,發動西山起義,口號是「劫福濟貧」。1777年,亡阮氏政權,阮潢家族後裔阮福映逃跑。1778年,阮岳稱國王,國號泰德,同年佔領順化,1786年攻下河內,統一越南。1787年,阮岳在歸仁稱帝,封阮侶、阮惠為王,三分國土,鼎足治理。
A、 阮岳鑄有泰德通寶和明德通寶。 泰德通寶為年號錢,背草書萬歲者系為慶祝阮岳稱帝所鑄。 明德通寶為吉語錢,文字、版別仿泰德,與莫朝明德不同,有鋅錢,少 。1793年,阮岳在與阮福映的戰斗中陣亡,其子率部歸附阮惠之子阮 光瓚。西山政權恢復表面統一。
B、1788年,阮惠在河內稱帝,建元光中。西山政權宣告正式分裂。次年,中國政府正式冊封其為安南國王。阮惠鑄有光中通寶和光中大寶。兩者版別繁多,有合背、重輪、背字、背四月者,均多見,光中通寶背篆書安南者少。
C、1792年,阮光瓚繼阮惠位,鑄有景盛通寶、大寶和寶興通寶。景盛通寶仿光中,版式復雜,多見。景盛年間還鑄有景興通寶大花錢,稀。景興大寶少。寶興通寶珍。
8、1802年,阮福映在法國人的幫助下俘獲阮光瓚,西山政權滅亡。阮福映建立了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改元嘉隆,史稱世祖。越南封建王朝的尊孔崇儒,在阮朝前期達到極盛。阮世祖鑄有嘉隆通寶銅、鋅(當時稱白鉛)錢(圖4)。銅錢根據大小、文字、背文分很多版別,背篆書「六分」者為銅錢。背楷書「七分」者為鋅錢。背篆書「太平」者少,應為吉語錢。
阮聖祖(1820-1841)鑄有明命通寶小平銅錢、鋅錢,並開始鑄造美號大錢。美號大錢銅質,正面錢文「明命通寶」。背面選中國傳統經典四書五經中反映儒家思想的文字作為銘文,有四字和八字者,以一當百,均稀。嘉隆、明命時期大力推廣鋅錢,尤其明命帝「鉛錢之用,富戶既不敢私藏,而鄰國來商者又不敢帶回。此錢流通非但利於民,亦利於國,乃自然只利也」的經濟思想應深受中國五代南楚高郁關於鉛鐵錢貨幣政策的啟發。
阮憲祖(1841-1847)鑄有紹治通寶小平銅錢、鋅錢和美號大銅錢。小平銅錢常見。鋅錢有背河內者,稀。美號大銅錢,稀。
朊翼祖(1848-1883)鑄有嗣德通寶小平銅錢、鋅錢、美號大銅錢、嗣德寶鈔和嗣德重寶幾品,小平版式多樣,背記地者少,還有嗣德通寶小平背後「六文」者,指值鋅錢六枚。鋅錢有光背和記地者。美號大銅錢,稀。值得一提的是嗣德寶鈔的出現。嗣德14年,阮朝根據清咸豐寶鈔的發行方法,發行了銅錢式的嗣德寶鈔。共分六等,背文從准十文至准六十文。所比也是指當鋅錢十枚至六十枚。所見有兩種,一為根據嗣德14年重量標准鑄造的重錢,罕。一為合乎嗣德23年重量標准鑄造的輕錢。稀。嗣德重寶背安南八文者,有銅鋅兩種,均罕。
阮簡宗阮福昊(1884)由於與法國殖民者簽定《順化條約》賣國,朝野氣憤,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大臣所廢。鑄有建福通寶銅錢、鋅錢。均珍。
阮宜帝阮福明1884年6月接位,改年號咸宜。鑄有咸宜通寶銅錢。薄小,背有記值「六文」。罕。由於阮福明不甘心聽命於法國殖民主義者,於1885年7月5日發動順化起義,但有於准備不充分而失敗。法國人把阮福升扶上帝位,改元同慶。
阮景宗(1886-1889)鑄有同慶通寶銅錢,分大小樣,分別值鋅錢6枚與10枚。大樣者少。有薄型美號大錢,稀。
成泰帝阮福昭(1890-1906)鑄有成泰通寶,分光背、六文、十文三種。六文者稀。
維新帝阮福晃(1907-1916)鑄有維新通寶,背十文。由於阮福晃不願做傀儡,參與越南光復會起義的策劃,被法國殖民者逮捕流放。
啟定帝阮福旭(1916-1925)早期鑄有啟定通寶銅錢,少。以後大量鑄造機制小錢,數量很大。
保大帝阮永瑞上台後(1926-1945),鑄有保大通寶,有小平、背十文、機制三種。均常見。其中宋體字者稀。1945年8月30日,保大帝向越南獨立同盟的代表交出權利,宣布退位。保大帝的下台,標志著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的結束。同時也宣告著漢字方孔錢正式退出越南的歷史舞台。

❺ 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貨幣,究竟是怎麼來的

貨幣從古代開始就是用來交換商品的,最開始的時候人們是以物換物,後來為了方便就開始有貨幣的產生。貨幣的來源最終目的是為了商品的交易。

❻ 天感元寶是什麼時期的錢幣

天感元寶 李朝太宗佛瑪於天感聖武年間(1044—1048年)冊封寵姬為天感皇後、王子為奉乾王,並令鑄天感元寶錢,時在宋慶歷間。「天感元寶」四字楷書,旋讀,文筆清麗,製作精整。錢分大小二式,徑2~2.9厘米。大錢光背;小錢背穿上可見「乾王」二字,為「奉乾王」號之省;因布局緊湊看去似成一「遞」字。天感錢存世絕少,至為珍稀。
博寶在線拍賣有很多這類型的錢幣,樓主對這類錢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❼ 貨幣的起源與本質

貨幣的起源,與貨幣的本質

原創:至道學宮白雲先生2019-07-17

錢是怎麼來的,錢為什麼會值錢?

貨幣是什麼呢,簡單的講,貨幣就是我們常說的錢。我們都知道,錢是非常重要的,做什麼都離不開錢。那錢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錢為什麼會值錢呢?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說一說,來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天氣炎熱,文章不會太長,希望大家看得輕鬆些。

錢是怎麼來的,這是貨幣的起源問題。錢為什麼值錢,這是法定貨幣的信用價值問題。我們分開來講。

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錢是怎麼來的。

從錢的起源上來講,歷史上所有的貨幣都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中心化貨幣,另一類是去中心化貨幣。中心化貨幣,信用基礎是政府。去中心化貨幣的信用基礎,則是私人機構。

也可以把中心化貨幣,稱之為主權貨幣;把去中心化貨幣,稱之為私人貨幣。近現代私人貨幣的全球化,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世界貨幣。這個我們後面詳細講。

兩種類型的貨幣,源頭上都是起源於中國。主權貨幣的起源,是來自於中央王朝的朝貢貿易,由中央政府發行,信用價值由中央政府來賦予。而私人貨幣,則是起源於中國的民間商賈,它是由民間的商賈來發行,其信用價值也是由民間的商賈來賦予。

朝貢貿易才是全球化的正常態

兩種貨幣在起源上的先後順序,是先有中央王朝發行主權貨幣,然後才有了私人貨幣。也就是說,在國家產生之前,是沒有真正的貨幣的,也沒有真正的信用體系。

當我們講國家的形成這件事的時候,可以認為,它等價於中國的形成。因為中國文明的國家形態,大概在一萬年前,就已經很成熟了。而西方人,他們直到最近四五百年,才能勉強理解什麼是國家。也就是在霍布斯時期,他們才和中國學習,怎麼靠建立國家來統治人民。從這點也可以認為,當我們講文明的時候,文明這個詞等同於中國文明。西方這短短幾百年的文明,在漫長的文明史中,可以忽略不計。

在五百年前的西方,他們既沒有國家,也沒有文明,更沒有貨幣。它們和樹林子裡面的一群猴,並沒有什麼區別。至於什麼西方中心論的偽學術偽歷史體系,都是後來幾百年西方人偽造杜撰出來的,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什麼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歷史上都是不存在的。

由中國主導的朝貢貿易,是自古以來,歷史上全球化的正常形態。這種正統的全球化,產生了中國所主導的主權貨幣。放大到中國所主導的天下秩序中,中國的貨幣,就是整個天下的中央貨幣,中國的戶部,就是整個世界的央行。歷史上中國主導的全球信用體系,是中央主權信用體系的全球化。而一當中央失去對經濟貿易的控制權,商賈控制經濟和貿易時,則就會產生私人信用。

私人貨幣全球化,明朝江南白銀資本塑造了近現代幾百年的歷史

私人信用的全球化,蒙元時期,建立了基於金本位的,私人化全球信用體系的雛形。西方人關於中國到處都是黃金的幻想,還把中國想像成是現實中的天堂,很大的原因,是蒙古人建立了金本位的世界貿易和世界貨幣,並把這種全球化,推動到了西方人那裡。

蒙古人推動的這種全球化,相對於正統的朝貢貿易全球化而言,它是一種異端的全球化,是商賈資本家和軍事集團結合的全球化。它是後來幫會加行會行全球化的最早雛形。

蒙古人為什麼突然就崛起了,是因為宋朝放任了對民間資本的管控,導致它們做大做強,取代了中央政府,成為了天下真正的統治者,他們就是金融僭主。這些資本家,他們先是用契丹人做打手,來對抗北宋政府,又利用黨項人和金人作為軍事打手,對抗北宋政府。而這個期間,政府一敗再敗,一退再退,資本家接管了一切。於是,他們最後再用蒙古人做軍事打手,把他們的私人信用,蔓延到了全世界。並不是蒙古人所向披靡,而是背後的錢所向披靡。這些錢,無論選擇誰,作為他們的軍事打手,被選中的軍事集團,都能所向披靡。

大宋王朝為什麼一直打不過蠻族,因為中央政府對金融失去了控制,當資本家控制了一切時,中央政府就成了資本家天然的敵人。後來的西夏黨項人為什麼被滅族了,因為他們背叛了背後的金融僭主。契丹人和金人為什麼後來不行了,因為他們被背後的金融僭主拋棄了。

這種私人全球信用體系的最終成熟,是在明朝時期,也就是基於銀本位的全球信用體系。明太祖重建中央信用體系,摧毀了蒙元時期的金本位私人信用體系,資本家們卷土重來,再次用銀本位發起挑戰。到了成祖時期,中央信用體系就被打得瀕臨崩潰。一直硬撐到明神宗時期,才不得不宣布白銀是法幣於是,資本家們大獲全勝,再次接管了一切。銀本位的私人化全球信用體系,直接催生了西方現代文明的誕生,也催生了西方現代銀行體系的誕生。也可以說,我們近現代的幾百年歷史,都是明朝時期金融戰爭的延續。

明朝的江南銀本位私人全球信用體系,一共生了兩個後代。一個後代是金本位的英鎊,和石油本位的美元。作為當前世界貨幣的美元,是私人信用體系的全球化的最高峰。

可以認為,當年英國和滿清的戰爭,就是英國用金本位這種信用體系,來攻擊滿清的銀本位信用體系。在滿清時期,銀本位已經被打擊到奄奄一息,而中國的私人資本家,還在苦苦堅守銀本位,直到民國政府的金融大戰敗,中國的銀本位信用體系,才被徹底斬首,退出歷史舞台。

至此,中國徹底失去了世界貨幣的鑄幣權,同時也失去了金融主權。先是中央失去了全球鑄幣權,接著鑄幣權交給了江南的資本家,再接著江南的資本家,又把全球鑄幣權交給了西方人。

中國所主導的全球信用體系,生於上古時期的朝貢貿易,死於民國時期的金融大潰敗。而在這長達幾百年的金融大戰中,為英國政府設計金本位制度的牛頓,東印度公司,匯豐銀行,美第奇家族,拿破崙,摩根家族……等等,它們都是中國的敵人。

在由資本家聯盟,所主導的私人信用體系,這種金融形態,可以稱之為行會金融。私人信用體系,產生於行會組織。定價,結算,支付,都是行會來解決的問題。金融的行會,也就是銀行,由銀行為天下管錢。這種金融體系的天職,就是為了資本的增殖為服務,它天然的要吃人。

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國家金融,則是戶部,也就是財政部為天下管錢。這種金融體系的天職,是天然的為社會服務。

古代的貨幣分級管理理論

基於朝貢體系的全球信用貨幣,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很成熟了。目前,我們能看到的關於這種貿易體系,和全球信用體系,比較完整的文字記載,是在《尚書·禹貢》中。

先有中央帝國,然後建立全球貿易體系,最後是全球信用體系。我們現在一講到全球化,就覺得這個詞很時髦。實際上呢,全球化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事情,朝貢貿易,就是歷史上的全球化。

英鎊的錨是黃金,美元的錨,早期是黃金,也就是金本位。後來換成了石油,變成了石油本位。那基於中央帝國朝貢貿易的全球通用貨幣,這種中央貨幣的信用基礎是什麼呢?它是一種什麼本位的貨幣呢?

這里需要敲黑板一次。大家要注意了,白銀,黃金,石油,它們都只是私人貨幣屬性的信用載體。

中央政府發行的中央貨幣,它是一個多層復合貨幣體系。在《管子》一書中有非常詳細的論述。天子用的貨幣是珠玉,諸侯用的貨幣是金銀,卿大夫用的貨幣是銅鐵,百姓用的貨幣是布帛。天子和諸侯之間的貨幣,有固定的兌換匯率。諸侯和大夫之間,也有固定的兌換匯率,卿大夫和百姓之間的貨幣之間,也有固定的兌換匯率。

天子相當於是中央政府,諸侯相當於省級政府,卿大夫相當於縣級政府,百姓則是基層行政單位。從中央到政府,貨幣的兌換關系是不會亂的。而且貨幣也不能亂用,不能僭越。古人在信用體繫上,也講究禮制。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同的級別,所使用的貨幣,規格也不同。

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玉呢?因為玉在古代是最高級的貨幣,是天子才能使用的貨幣。看吧,這就是文化本能。因為我們中國太有文化了,我們的歷史太悠久了,所以呢,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中,文化本能無處不在。但是在古代呢,普通人是不能隨便使用玉的,更不能收藏玉,這是僭越。我們現在所講的玉文化,其實背後都是一部貨幣史。雖然現在的人,都不記得玉是一種貨幣了,但是依然還保存著這種文化本能。

現在考古界喜歡挖祖墳,經常能挖到幾千年前的墓中有玉器,說明那挖的都是侯王級別的墓葬。

除了喜歡玉,中國人還非常喜歡金銀。同樣有是文化本能,因為金銀自古都是貨幣。在古代,普通人使用金銀,也是僭越。因為金銀是諸侯一級的政府,才能使用的法定貨幣。這些上層貨幣,只能兌換,不能在更下一級的體系中流通。喜歡玉的人都知道,好玉比金銀還貴,為什麼玉這么貴,因為自古以來,玉就比金銀貴。玉是天子用的貨幣,金銀只是諸侯用的貨幣。

這樣分級管理法定貨幣的好處是什麼呢?首先,什麼層級,使用什麼規格的法定貨幣,用禮制和法律加以約束,禁止跨層流通,這就不會出現私人貨幣現象。其次,如果哪兩層之間,匯率變化出現了異常,就能及時的定位,是哪一級政府的貨幣數量,或者經濟狀況出現了問題。再次,如果出現金融交易的異動,可以有好幾道防洪大堤,不會導致金融災害很快蔓延到中央財政部,這樣就能層層屏藩,保護好國家的金融安全。

貨幣的本質:信用本於天

分級管理,各級政府之家的法定貨幣,和固定匯率都確定好了。那貨幣和商品之間的定價,怎麼確定呢?一個東西值多少錢,這個是確定的嗎?這個也是確定的。

古人的做法,是把天下的山川大澤,土地物產,和人口數量,等等,全部計算一遍,因為在自然經濟的條件下,一個國家,在不出現大的災害的情況下,一年能出產多少糧食,多少樹木等財貨,這些基本上是個彈性區間內的確定值。然後再根據這個精確的確定值,來確定各級政府,總共發行多少貨幣。

也就是說,在這樣的信用體系下,貨幣的信用,和自然的物產,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或者簡單的說,古代的中央貨幣,它的信用價值錨定的是天地萬物。那時候的貨幣,就是萬物流通的尺度。而且,還是多層的復合錨定。天子錨定天,諸侯錨定天子,卿大夫錨定諸侯,百姓錨定卿大夫。商賈錨定百姓,夷狄錨定商賈。也就是說,貨幣信用的本質,從最源頭上來看,它的價值來源於天。

美元上面有句話是這么寫的,In God We Trust。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相信狗蛋」。西方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思想呢?因為它們的這個思想,就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信用本於天思想的山寨版。西方人認為,狗蛋就是它們的天。

古人用輕重之術動態控制金融系統,輕輕鬆鬆穩定物價

萬一出現了災年,經濟產出減少,如果不能及時回籠貨幣,貨幣投放量就會變多了,導致貨重幣輕,這會出現通貨膨脹。如果是豐年,經濟產出增加,如果不能及時的增加貨幣供給,貨幣投放量就變少了,導致貨輕幣重,這就會出現通貨緊縮現象。

古人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那就是管仲所講的輕重之術。要根據經濟發展的情況,及時的調整貨幣供給,保持貨幣的投放量,和經濟產出,始終相一致。如果貨幣投放量不動的話,也可以調整商品的投放量,比如古代的開倉放糧,就是用增加商品供給的方式,來調節物價。幣重,就是幣貴的意思,錢越來越值錢了,東西就越來越便宜了。幣輕,就是幣賤的意思,錢毛了,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東西就變貴了。

在這種貨幣體系下,物價想亂,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那時候的社會,物價是不會怎麼出現異常變化的。物價不亂,自然也就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現象。更不會出現經濟危機現象。

反觀我們現在的信用體系,幾乎找不到任何確定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不確定的。這非常的荒謬,簡直是荒謬到了極致,因為信用不可信,因為貨幣不能給萬物定價,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從貨幣理論上看,現在的人,和古人相比,智力下降的太嚴重了。現在人對貨幣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智力,和古人的差距,比猿猴和現代人的智力差距還要大。現在的人連個物價都解決不了,可見智力太匱乏了。

為什麼信用一定要可信,物價一定要穩定?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因為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按照常然的法則運轉的,天不會出現不確定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恰到好處,既不多也不少,保持著動態平衡和動態穩定。這里的天,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上帝。天和上帝基本上是同義詞。

再敲黑板一次,只有中國人才有上帝。外國人並沒有上帝。它們的那個最高主宰並不叫上帝,而是叫狗蛋,或者叫其他什麼奇怪名字。

中國的天子作為天的受託人,代表上帝來管理天下萬物,那麼人在統治和利用萬物的時候,就不能破壞天定的萬物之間的動態平衡,不然就會被天懲罰。所以呢,中國的天子,誠惶誠恐,對萬物進行精確的計算,對貨幣的投放也進行精確的計算,以保持文明活動中,萬物被人管理和利用時,也能保持動態平衡和動態穩定。

萬物本是一體,只有每個東西都恰到好處,不多不少的正正好適宜,萬物作為一個整體的大生命,才能正常的運行。如果這個太多,那個太少,就好比說,一個人胳膊太長,有一公里那麼長,眼睛太大,有臉盆那麼大,耳朵太小,只有芝麻那麼大,腿太短,只有手指頭那麼短。那這還是個人嗎?他的生命還能正常的運行嗎?顯然是不能的。古人治理經濟,也是把整個經濟體當作一個生命來治理的。如果物價出現了異常波動,如果某些東西太多,某些東西太少,說明這個生命出現了妖異病態現象,它就要死亡了。

在古人看來,一切都是有序的,一切都是確定的,一切都是可以度量的,一切的價值都是可精確的,這些都是天定的。人管理天下萬物,只要讓萬物和天定的秩序保持一致,這就是信。信了之後,才能取用萬物,而不失其和,經濟才能永續發展,人才能永續繁衍。解決物價問題,對古人來說,只是一個幼兒園水平的事。而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解決物價問題,則是一個比登天還難的事情。現在人講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對古人來說,也是一個幼兒園水平的事情。

現在美元所主導的貨幣體系,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在於人們不再能夠理解貨幣的本質,在於已經不再能夠理解自然造物的秩序之美,也無法理解萬物本是一體的道理。現在的一切,都荒謬好笑到了可怕的地步。現在的貨幣,以美元為主導的全球貨幣體系,它根本不能稱之為貨幣,因為它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一切都是無價值無意義的,它的一切都好笑到了不可救葯的地步。

如果非要說,這種貨幣是個什麼東西的話,那它就是個笑話,它就是人類智力墮落到谷底的恥辱柱。

❽ 有「鈔法」「錢法」,而無「銀法」:明朝的貨幣制度是怎樣的

由於元代紙幣政策的破產,大部分民眾拒絕使用嚴重貶值的紙幣。因此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首先推行的是銅幣。只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秩序的恢復,銅錢的痼疾重新暴露:不利於大額商品交易,而且原材料銅的供給也遇到了困難,使得有明一代鑄造銅錢數量遠少於宋朝。

可惜此時明朝統治者尚未認識到白銀即將成為首幣的趨勢。朝廷於洪武八年(1375)開始印造稱為「大明通行寶鈔」的紙幣, 從此明朝的貨幣制度變成了錢、鈔兼用,而且與元朝將紙幣與白銀掛鉤的做法不同,明代的紙幣面額改以銅錢的貫、文計量。《明會典》所載的典章制度中只有「鈔法」「錢法」,而無「銀法」,便是這個道理。

寶鈔的發行既沒有貴金屬充作準備金,發行數量又無限制,發行不久就失去信用大幅貶值。朱元璋開始發行「大明通行寶鈔」時,規定紙鈔一貫可以兌換白銀一兩,到了將近一百年後的明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卻要用2000貫紙鈔才抵得上一兩白銀,即紙鈔貶值200000%(相當於年通貨膨脹率9%),幾乎喪失了流動價值,在經濟生活中已無實際意義了。 

❾ 古代高麗人的錢幣什麼樣

朝鮮本國的商品經濟落後,貨幣流通量也少。李朝初年仿照明朝發行了楮幣(紙幣),但是由於增發、濫發,楮幣很快就失去了作為貨幣的信用。從15世紀初到19世紀中葉,朝鮮人在納稅、交易、置產,乃至行賄時,最常用的貨幣是裝在稻草包里的大米,其次還有麻布和棉布。朝鮮流通的銅錢一方面依賴從中國進口,另一方面從1423年開始鑄造本國的銅錢「朝鮮通寶」,1678年又鑄造了「常平通寶」,鑄錢所需的銅全靠從日本進口。

由於朝鮮的錢法紊亂,朝廷一旦發生財政危機,就允許戶曹、常平廳、賑恤廳、訓練都監等文武官署自行鑄造銅錢,導致惡錢、私錢泛濫。這些銅錢成色低劣,重量飛薄,被稱為「葉錢」。

❿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發產物,也是商品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貨幣可以購買市場上的一切商品。
貨幣起源於最早的偶然交換中,起初人們通過物物交換各自需要的商品,接著在物物交換中發現了可以用一種物品來換取所有的物品,這種可以換取所有物品的物品就是後來的貨幣。
貨幣的本質就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能體現社會經濟關系。貨幣的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貯藏手段。
貨幣層次是以流動性大小為依據,以轉變為現實交易媒介的方便程度為標准對貨幣進行的分類。
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
人民幣(縮寫:RMB;貨幣代碼:CNY;貨幣符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人民幣的發鈔行,依法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人民幣紙幣、硬幣均等價流通,且均具無限法償性,即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在中國錢幣博物館陳列出來的五套人民幣中,與後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人民幣。
人民幣是貨幣嗎?
人民幣不是貨幣。貨幣是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們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本身是商品,本身有價值。一般來說就是金銀。
貨幣的基本職能有哪些?
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價值尺度:貨幣價值尺度是貨幣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即貨幣充當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尺度。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取決於它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長短。3流通手段:流通手段就是指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交換媒介的職能。在貨幣出現之前,商品交換是物物直接交換,即商品-商品。貨幣出現後,商品交換就通過貨幣作為媒介來進行,即商品-貨幣-商品。在這里,貨幣在兩種商品交換關系中起著媒介物的作用,執行著流通手段的職能。


熱點內容
蘇州安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 發布:2025-07-01 16:34:08 瀏覽:921
股權轉讓所得稅繳費基數是什麼 發布:2025-07-01 16:20:23 瀏覽:61
今年股市從什麼時候開始牛起來的 發布:2025-07-01 16:13:19 瀏覽:569
投資者對單個股票 發布:2025-07-01 16:02:01 瀏覽:487
金融系列分為哪些 發布:2025-07-01 15:52:25 瀏覽:509
金融學哪些專業適合女生學 發布:2025-07-01 15:46:58 瀏覽:188
中美金融如何掛鉤 發布:2025-07-01 15:05:19 瀏覽:145
當老公只想炒股不想上班怎麼辦 發布:2025-07-01 15:04:27 瀏覽:600
里拉大跌為什麼新興貨幣貶值 發布:2025-07-01 14:56:35 瀏覽:991
普通人什麼水平炒股 發布:2025-07-01 14:48:55 瀏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