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非貨幣資產標准
A. 如何區分是貨幣性資產還是非貨幣性資產呢
貨幣性資產是指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以及准備隨時變現的股票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是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交易客體或交易對象。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一般包括存貨、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無形資產等。與貨幣性資產相比,非貨幣性資產最主要的特徵是其在將來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是不確定的或不固定的。
拓展資料:
貨幣資金既是資金運動的起點,也是資金運動的終點。具有攜帶方便,轉化迅速的特點,在使用和管理上要嚴格遵守國家規定及有關的結算規章條例。
現金的支付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現金使用范圍,超過現金使用范圍的貨幣支出應通積極行進行非現金的轉賬結算。按照有關財務管理規定的要求外商投資企業應配備專職財會人員進行貨幣資金的核算和日常控制,並且要有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保證各項貨幣資產的安全、完好。
B. 如何判斷一項交易是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可以根據這項交易是否符合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特徵判斷。
其特徵如下:
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交易對象主要是非貨幣性資產;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交換的行為;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但有時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
(2)如何判斷非貨幣資產標准擴展閱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商業實質: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是換入資產能夠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引入的重要概念。
在確定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企業應當重點考慮由於發生了該項資產交換預期使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發生變動的程度,通過比較換出資產和換入資產預計產生的未采現金流量或其現值,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
C. 關於新會計准則下非貨幣性交易的判斷標准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規定,認定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是否低於25%作為參考比例。也就是說,支付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或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支付的貨幣性資產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或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和收到的貨幣性資產之和)的比例低於25%的,視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高於25%(含25%)的,視為貨幣性資產交換,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等相關准則的規定。
D. 屬於非貨幣性交易的標準是什麼
非貨幣性交易的判斷標准:
1.收到補價的企業: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2.支付補價的企業:支付的補價/(支付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E. 怎麼判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企業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條例下列條件之一的,視為具有商業實質:
1、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
換入資產的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通常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種情況:
(1)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金額相同,時間不同。比如,某企業以一批存貨換入一項設備,因存貨流動性強,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現金流量,設備作為固定資產要在較長的時間內為企業帶來現金流量,兩者之間現金流量的時間相差較大,則可以判斷上述存貨與固定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顯著不同,因而該兩項資產的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2)未來現金流量的時間、金額相同,內附不同。比如,A企業以其用於經營出租的一幢公寓樓,與B企業同樣用於出租的一幢公寓進行交換,兩棟公寓樓的租期、每期租金總額均相同,但是A企業是租給一家財務及信用狀況較好的企業(該企業租用該公寓是給其單身職工居住),B企業的客戶則是單個租戶,相比較而言, A企業取得租金的風險較小,B企業由於租給散戶,租金的取得依賴於租戶的財務和信用狀況。
因此,兩者現金流量流入的風險或不確定性程度存在明顯差異,則兩棟公寓樓的未來現金流量顯著不同,百而可以判斷該兩項資產的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3)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相同,金額不同。
比如,某企業以一項商標權換入另一企業的一項專利技術,預計兩項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相同,在使用壽命內預計為企業帶來的現金流量總額相同,但是換入的專利權是新開發的,預計開始階段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明顯少於後期,而該企業擁有的商標權每年產生的現金流量比較均衡,兩者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差異明顯,則上述商標權與專利技術的未來現金流量顯著不同,因而該兩項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2、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
企業如按照上述第一個條件難以判斷某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即可根據第二個條件,通過計算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進行比較後判斷。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應當按照資產在持有使用過程和最終處置時預計產生的稅後未來現金流量,選擇恰當的折現率對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後的金額加以確定,即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所稱的「主體特定價值」。
從
市場參與者角度分析,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但是,鑒於換入資產的性質和換入企業經營活動的特徵等因素,換入資產與換入企業的其他現有資產相結合,能夠比換出資產產生更大的作用,使換入企業受該換入資產影響的經營活動部分產生的現金流量,與換出資產明顯不同。
關聯方之間交換資產與商業實質的關系:
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企業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
(5)如何判斷非貨幣資產標准擴展閱讀:
非貨幣性資產的認定:
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
非貨幣性資產有別於貨幣性資產的最基本特徵是,其在將來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即貨幣金額,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確定的。例如,企業持有固定資產的主要目的是用於生產經營,通過折舊方式將其磨損價值轉移到產品成本中,然後通過產品銷售獲利,固定資產在將來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即貨幣金額,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確定的,因此,固定資產屬於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負債表列示的項目中屬於非貨幣性資產的項目通常有:存貨(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等)、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無形資產等。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規定,認定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是否低於25%作為參考比例。
也就是說,支付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或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支付的貨幣性資產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或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和收到的貨幣性資產之和)的比例低於25%的,視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高於25%(含25%)的,視為貨幣性資產交換,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等相關准則的規定。
F. 怎樣區別貨幣性資產還是非貨幣性資產
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的區別如下:
1、包括范圍不同
貨幣性資產包括20款,即電力建設基金收入、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養路費收入、車輛購置附加費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公路建設基金收入、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收入、郵電附加費基金收入、港口建設費收入。
而非貨幣性資產包括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
2、計算方法不同
非貨幣性資產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而貨幣性資產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3、性質范圍不同
非貨幣性資產:一般指工業企業,生產的全部數量金額,包括未銷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庫存;
而貨幣性資產為主營業務收入、和營業收入、還有其他業務收入的總和,有的流通企業總收入核算的是差價收入、即毛利。
4、核算基礎單位不同
核算基礎不同,非貨幣性資產是以產業活動單位為基本核算單位,而貨幣性資產是以獨立核算單位作為基本核算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性資產
網路-非貨幣性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