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戰俘營為什麼會產生貨幣呢

戰俘營為什麼會產生貨幣呢

發布時間: 2022-07-01 20:18:22

❶ 二戰期間,國際紅十字會向納粹集中營里的戰俘提供一些食品、衣服、香煙等物品。戰俘之間進行物品交換或用

(1)香煙在交換中充當了貨幣的角色。執行了交換媒介和計價單位的功能。
(2)直接的物物交換往往會使交換變得很不方便,因此客觀上需要有一種商品能表現和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並被交易雙方普遍接受。香煙具有體積小、質地均勻、便於攜帶存放、易於計量等特點,這使香煙在集中營中從普通消費品變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

❷ 戰俘營中為什麼會產生貨幣

任何貨幣的產生都是物質交換基礎的需要。

❸ 香煙為什麼會成為戰俘營中流行的交易媒介

其實不只是戰俘營中,在許多國家的監獄中也是非常流行的交易媒介,首先是煙民的數量眾多,香煙的本質以及被囚禁人員的心理各方面都可以造成香煙的流行,許多囚所內禁止貨幣使用,在裡面錢是沒有用的,因此只有消耗品代替貨幣成為了流通工具,其實不僅香煙,色情畫報,毒品,各種可消耗品都是可以成為媒介的,只不過香煙的需求量大,並且被抓住後不會受到處罰或受罰較低。

❹ 戰俘營經濟問題,摘自雷德福德的《戰俘營經濟組織》,為什麼會出現周日跌價周一漲價的現象如下為原文:

我在讀那篇文章,等我讀完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再網路文庫中下載了與你題目一致的文檔,然後忍著諸多的遺漏和錯誤讀完了。現在來回答你的問題。
題外話。
-------------------------------------------------------------------------------------------------------------------------
首先文章中已經提到,香煙是作為貨幣出現的, 但是我這兒認為香煙更重要的是作為一般等價物,需要明白的是香煙的貨幣價值是在與其他物品的相對比價中獲得的,也就是說,香煙的價格是一直在波動的。而香煙的需求彈性是小於食物的彈性的,這對於回答你的疑問是很重要的前提。

那麼回到你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你所認為的認為的這種與貨幣增發引起通貨膨脹相矛盾的局面呢。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貨幣增發引起通貨膨脹是由於此處的貨幣是沒有價值的,僅僅是一個貨幣符號。而在戰俘營經濟中,香煙的價值是首先由其內在價值決定的。此處的貨幣是具有價值的這是應該注意的地方。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逆向波動的情況呢,其實如果你仔細閱讀文章,就能夠發現文章中多次提到在後期食品和香煙供給都降低至半數時,引起了食物價格的下跌,也就是物價的下跌,此處的物價下跌正是由於香煙的需求彈性小於食物的需求彈性所照成的。而這里的物價下跌是由於香煙的需求彈性所造成的香煙對食物比價高於此前充足時的比價。

那麼在周日的時候也是同理,對於食物而言,香煙具有更低的彈性,供給少時,其相對比價要上升。香煙不僅僅具有貨幣性需求,而且也具有非貨幣性需求,而這些需求中很大部分是剛性的,後面中的嗜煙者就很清楚的說明了這件事。這就會造成香煙的價格要相對食品的價格上升的快,也就造成了通貨緊縮現象。換句話說,相對於物資的缺乏,香煙更為缺乏。周一的漲價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麼為什麼周一物資的充盈的預期不會提高價格呢,這部分是由於食物的剛性需求引起的,部分是由於貨幣缺乏引起的。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所有在後期持有儲備後,香煙的貨幣性需求和剛性需求滿足後,價格的波動就減弱的原因。

❺ 貨幣源自什麼的交換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推薦大家讀《人類簡史》「第十章金錢的味道」,高曉松《曉說》「古代金融之一:貨幣物語」。

人類歷史和貨幣歷史相伴相隨。從最早的以物易物、貝殼、鐵、銅、黃金、絲綢、白銀、紙幣、香煙、「手機銀行上的數字」「區塊鏈通證」,貨幣的物理形態一直發生著變化。


《人類簡史》記錄,戰俘營和現代監獄,香煙用來給麵包,手錶、酒計價。《曉說》貨幣物語記錄,太平洋的某個小島上的人用石頭作為貨幣。是不是很可笑。

貝殼和鐵不在是貨幣,那麼紙幣是貨幣嗎?國民黨蔣介石發的金圓券有價值嗎?辛巴威的貨幣有價值嗎?一定沒有價值。但當下的美元是有價值的。

本文認為,貨幣拋開物理形態,本質是物物交換(以物易物),未來這個媒介可能是以多種,房產(證)、手機、數字美元、人民幣、「區塊鏈通證」。

仔細思考一下,是不是這樣,每天衣食住行是不是物物交換,只不過這中間多了紙幣這個媒介。

❻ 舉一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用經濟學的原理進行解釋並詳細闡述,談談自己的感想和得到的啟發。

生活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陶一桃教授著過一本書,書名為《經濟學是一種生活方式》,記得筆者初聞該論斷是在剛入學時的新生見面會上,自那時起這句話便在筆者記憶里留下深刻印象。促使筆者在點滴日常生活中感受經濟學,發現經濟學的奧妙並且樂此不疲,還頗得玩味之處。
在此筆者就日常生活中的四點現象淺析其中的經濟學道理,鑒於才疏學淺,其中的疏漏毗誤之處還望讀者多多見諒!這四點生活現象分別是行人闖紅燈現象,公交車運營現象,路邊燒烤攤現象和圖書館雨傘堆積現象。
(一)行人闖紅燈現象
在上屆經濟學院學生專業作品大賽論文集中收有03級金融3班的林偉華,黃凱洲同學題為《「行人闖紅燈」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文,該文主要從個人成本收益,社會成本收益等方面對「行人闖紅燈」這一現象進行分析。而筆者則從經濟學的不同角度對該現象進行透析。「行人闖紅燈」可謂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盡管筆者尚不知國外此類現象嚴重與否,但就國內情況而言「行人闖紅燈」的現象幾乎是隨處可見。無論男女老少只要有機會就闖,看到空子就鑽。縱然從行人的闖紅燈心理分析,也許他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出於工作,緊急情況而要搶時間,但是更多行人應該只是出於一種潛在的闖紅燈心理。在深圳有些道路設置了城市義工對行人過馬路實行監督,可是任憑義工的哨子怎麼警告,行人只管以最快的速度,步調闖過紅燈。當然行人之中也不乏遵守交通規則的,但是在更多數行人的「示範效應」之下,願意「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者畢竟又是少之又少。對於「行人闖紅燈」問題政府有關部門採取了相應措施,但是無論是大力宣傳教育還是設置大量監督都收效甚微,還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這一現象。筆者前段時間去到武漢,在多次過馬路後發現該市的眾多道路未設置紅綠燈,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車輛卻並行不悖。由此我略加思考想到了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即自由的市場經濟。試想馬路上不設置紅綠燈,道路狀況交由行人和車輛去相互調節從而達到均衡。即當馬路旁行人佔多數時,眾多行人由斑馬線迅速穿過馬路而此時車輛只需稍作等待。而當道路上車輛占據多數時車輛快速通過,此時作為行人則需稍作等待。這樣的相互調節可減少因紅燈持續時間過長(此處相對於等待過馬路的行人)或持續時間過短(此處相對於等待通過信號燈的車輛)所造成的行人等待過久或車輛等待信號周期過長,同時也避免了「行人闖紅燈」,「車輛闖紅燈」的現象。此外行人與車輛在相互調節中久而久之形成默契,達到均衡,實現雙方等待時間的最短化,並達到降低交通事故發生頻率的作用。盡管如此也並不是說交通治安的維持就不需要交通信號燈,這就如同市場經濟的自主調節會失靈一樣。當道路不是直行的馬路而是三岔路或十字路口時,不設置交通信號燈而依舊放任行人與車輛的相互調節則勢必導致交通秩序的無序混亂!此時此刻政府幹預顯得猶為重要,即交通信號燈可以發揮它調節交通的積極作用。此外在人流車流繁忙的路口甚至有必要設置交警進行交通協調。我們的市場經濟需要自由調節也需要國家的調控,道路交通也是如此。城市裡的直行馬路可以嘗試撤除紅綠燈,放手讓行人和車輛相互調節;三岔路,十字路口則保持交通信號燈,甚至於交警的調控作用。這樣我們的交通資源便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行人與車輛便可實現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二)公交車運營現象
從前看過經濟學者梁小民的一篇經濟散文—《城鐵應該如何經營》,文章從城鐵的經營效率,城鐵服務質量方面闡述城鐵應該由政府獨自經營轉向股份制經營,或是民營。筆者在前段時間去武漢的行程里曾多次搭乘該市的公交大巴,也正是該市的公交車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市的公交車不但外部陳舊,車內部更是破舊不堪,車內環境十分惡劣,除去我所搭乘的公交大巴,據我觀察其餘公交的狀況也相差無幾。唯一的好處在於公交車的票價低廉;就我曾搭乘的422路公交大巴由漢口經漢陽開往武昌,橫跨武漢三鎮,其全程票價僅售2.5元(此為空調車,普巴票價更低)。反觀深圳的公交大巴雖然票價較高,就我時常搭乘的113路大巴車,由深大正門途經福田開往羅湖,票價6元(該車實行分段收費)。但是相比武漢公交車車內外惡劣的環境,深圳公交的內外部環境甚為可觀,車內明凈整潔,座位分明並且車內都配有清潔袋和垃圾筒便乘客使用,且售票員,司機大多態度和藹。兩個城市為何公交車運營狀況的差別如此懸殊?顯然這其中與兩地公交的運營體制密切相關。武漢的公交運營延續著政府補貼的低票價制度,政府將公交服務作為一種社會福利制度。反觀深圳的公交運營由深圳巴士集團(SBG)等構成,政府不再把公交服務當作社會福利制度。而是引如集團化競爭,從而競爭產生效率。同時武漢的公交由政府運營必然導致內部人員的效率低下。因為無論公交盈虧與否,公交內部人員依靠政府補貼固定按時領取工資,從而缺乏競爭,過著計劃經濟下的「大鍋飯」日子。甚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作為委託-代理責任制,受到政府委託的公交代理人,即公交車隊的負責人可能會產生機會主義行為,從而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而作為公交內部的司機,乘務員則由於缺乏競爭可能產生偷懶的投機主義行為,從而荒廢業務。而深圳的公交集團化競爭運營,由於產權明晰,企業自負盈虧,從而要求企業內部有序競爭,產生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公交服務質量,提高公交運營效率,滿足市民需要從而占據市場份額。試想武漢作為整個華中地區的重要核心城市公交運營狀況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或是中小城市的公交運營狀況更是可想而知(據筆者了解廣州的公交運營也採取政府補貼的低票價制)。正如時下我國的國企改革迫切需要進行股份制改造,明晰產權,實現政企分開,建立激勵約束機制一樣;我國很多城市的公交運營也迫切需要政府轉變觀念,改變公交服務實行政府補貼的低票價制,月票制…的作為社會福利制度的計劃經濟下的陳舊模式。將公交經營進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民營,促進公交競爭,使公交運營市場化。從而為市民提供舒適高效的公交服務,創造優美和諧的公交運營環境。我相信只有這樣公交內部人員才得以產生改善服務,提高質量的動力,克服從前的機會主義,投機主義行徑,另一方面市民才有可能體驗到盡善盡美的公交服務,享受到現代公交服務的舒適與便捷!
(三)路邊燒烤攤現象
深圳路邊的燒烤攤我自認為是深圳特區的「一道風景」,只要夜幕降臨(差不多11,12點)搭設鐵皮烤盒的小攤販就紛至沓來。就拿我家小區附近來說夜間擺設的燒烤攤就多達十幾家!他們多將燒烤攤設置在小區的草地,草坪旁,前來光顧的食客依草而坐。這類無證非法經營的燒烤攤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城市監管執法部門的打擊取締,但是卻始終禁而不止,且經營大有蔓延擴張之勢。究起原因一方面在於燒烤攤販與城市監管執法人員大打「游擊戰」,想方設法躲避相關執法。另一方面相關執法部門執法不力,據我了解執法人員發現燒烤攤販的經營時僅僅是收繳他們做成烤爐用於放置炭火的鐵皮盒,對於其他東西則不予理睬,熟視無睹。同時當天晚上收繳的鐵皮盒,第二天燒烤攤販們只需以每個2元的價格便可贖回。這種執法模式不但起不到任何打擊取締非法燒烤攤販的作用,相反還會助長他們的氣勢,因為作為應對手段,他們只需准備足夠多的鐵皮盒。燒烤攤販們意識到城市監管部門的打擊取締僅僅是一種形式主義,不足以對他們構成警示作用。所以重新認識路邊燒烤攤現象,明確執法方式手段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如今路邊的燒烤攤販普遍存在因而必然具備其存在的合理性。再次根據凱恩斯定律,即需求可以創造供給;深圳有上千萬人口,夜宵作為人們的一種飲食消費形式早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需求方式。同時物美價廉是每一個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所渴望的,因此便捷價廉的路邊燒烤攤應運而生。設置在路邊讓顧客十分便捷,價格較低廉則滿足於絕大部分人的消費需求。低收入階級可以承擔,與此同時具有對燒烤食物偏好的人群也作為路邊燒烤攤的主要需求人群。此外根據薩伊定律,即供給本身可以創造自身的需求,就深圳龐大的人口而言,對於燒烤這種夜宵形式的需求應該是十分巨大的。因而隨著路邊燒烤攤的遞增,即供給的遞增,潛在的需求越來越被發掘。而隨著供給的遞增,需求的遞增,路邊燒烤攤日益壯大起來,大有形成「規模經濟」之趨勢。因為市場是供給與需求在相互作用後所達到的均衡狀態,對於夜宵的需求創造了路邊燒烤攤的供給,即上文所提到的凱恩斯定律。而路邊燒烤攤的供給同時創造更多的消費需求,亦即上文所提到的薩伊定律。燒烤的需求與消費不斷調節,不斷實現均衡,因而這個市場本身自發地調節,有序地發展。此外路邊燒烤攤的出現解決了社會中一部分人群的就業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減輕了政府的負擔,促進了社會的和平穩定。但是在肯定路邊燒烤攤在經濟學上合理性的同時,其存在的弊端也漸漸顯露並且需要得到迫切的關注。其一路邊燒烤攤作為無證非法運營理應被相關的城市監管部門所打擊取締;其二路邊燒烤攤在經營中產生大量的油煙,污染到城市空氣,並且燒烤過程中的煙氣嚴重破壞了城市環境,尤其是燒烤攤位所處地的地面大多被煙氣熏黑,非常嚴重地造成城市污染。但是鑒於市場形成後不是輕易可以打破,筆者個人認為相關執法部門應該改打擊取締方式手段為監督指導的方式手段。城市監管執法人員應當合理監督攤販們的行為,指導他們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做到經營燒烤和保護環境兩手抓,兩手硬。燒烤攤販們對於經營中產生的垃圾要自主清理,對於經營中對周圍環境的破壞要負責;例如可以向相關環保部門交付一定的環境修補費用。此外食品監察部門應該配合城市監管部門對於路邊燒烤攤的食品質量進行檢驗並通過輿論媒體引導大眾少吃這類燒烤類事物(燒烤後的食物中會產生致癌物)。筆者認為這樣路邊燒烤攤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和一種社會現象也就同時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了,而那時無論是攤販還是消費者,甚至是上級部門都必然會皆大歡喜,各得其所!
(四)圖書館雨傘堆積現象
前段時間深圳的天氣極不穩定,時而陰雨連綿,時而晴空萬里,筆者平日只要室外不下雨就不情願帶傘出門,對於雨傘有一種規避心理。某天課後去到圖書館,天公不作美窗外淅淅瀝瀝下起滂沱大雨,恰好又正值中午准備就餐之時。一時間心裡沒了著落,想回宿舍也不成,焦急之際發現圖書館自習室門口的雨傘架上堆積了大量前來自習同學的雨傘。片刻思索後筆者隨手拿了其中的一把雨傘沖往宿舍,當然下午便將所「借」雨傘原物奉還。事後回想雖然是未經他人同意私自借用而有違常理道德,但是仔細琢磨卻發現其中所暗藏的經濟學道理,不禁竊喜於這次魯莽的借傘舉動!首先筆者聯想到在文科樓,教學樓校義工聯專門設置供同學在陣雨來臨時未備雨傘時借用的公共雨傘。借用雨傘的同學在借用後只需原物送還便可任意自主借用。筆者每每觀察,在下雨之際每處雨傘都被一掃而空,真可謂供不應求。那麼閑置在自習室門口雨傘架上的雨傘為何不能為他人借用呢?固然義工聯設置的雨傘屬於公共品的范疇,具有非排他性的特點;而自習室里的雨傘屬於私有財產,所有權明晰具有排他性。但是大量的雨傘形成的資源閑置豈不是很浪費?況且筆者相信有為數不少的同學都曾遇到突降大雨而手中無傘的尷尬境遇。而經濟學假定資源的稀缺性,因而要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而不能讓資源大量閑置得不到利用。在通常看來假定某人借用了他人的雨傘,剝奪了他人使用雨傘的權利,但事實上他人也許那時那刻並不需要雨傘。那麼這就屬於達到了經濟學上的「帕累托最優」,「帕累托最優」是一種資源配置效率的狀態,即是一人效用的增加必須以另一人效用的減少為前提。「帕累托最優」要求我們要惠己悅人,侵佔他人使用雨傘的權利表面上看似乎損人利己,但是事實上往往利己而未損人,從而實現「帕累托最優」。圖書館門口雨傘架上的雨傘足夠多,當某人借用了他人的雨傘時,他人也許一直待在自習室,這樣他不必使用雨傘,因而別人對他雨傘的借用並未侵害到他的利益。從另一方面看假使當某人借用了別人閑置的雨傘後,別人不久後正好需要使用該雨傘,但是發現自己的雨傘已經被不知名者借用拿走,此時他亦可選擇借用第三個人的雨傘以作一時之需。這樣看來他的利益依然得到了保障。補充一點的是自習室內不可能所有人都在某一時段同時離開而需要使用雨傘,所以雨傘架上雨傘的可供給量必然大於對雨傘的需求量,因而自習室里需要離開而使用雨傘的同學必然都能夠拿到雨傘架上的雨傘。這樣因下雨未帶雨傘的同學私自借用雨傘架上的雨傘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不過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所借雨傘必須盡早歸還,因為私自借用只能作為一種極端的應急手段應付一時之必需。從產權與交易費用上看,雨傘的產權明晰,首先所有權理所當然屬於雨傘的所有者。但是當該所有者自習而將雨傘放置在雨傘架上閑置時,該雨傘的使用權暫時脫離該所有者,因而別人有機會使用該所有者的雨傘從而享有該雨傘的使用權。但是對於該雨傘的收入享受權無疑還是從屬於該雨傘的所有者,在不考慮自由轉讓權時,私自享有了該雨傘使用權的人有義務向該雨傘的所有者交付一定的交易費用,即使用費。筆者認為在私自使用了他人的雨傘後,原物歸還時可以留言署名並象徵性地留下「使用費」,當然按常理此使用費大可免除,但是通過留言來言謝該雨傘的所有者似乎合乎情理,也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此外依據著名的科斯定律,即當交易費用為零時,產權可以通過協調從屬於交易雙方的任意一方。那麼在某人借用雨傘所有者雨傘時,交易費用可以看作是零,因而此時該雨傘的使用權可認為暫時從屬於某人而脫離其所有者。不過還要強調一點,假如借用了他人的雨傘則務必原物奉還,不得有任何折損或毀壞;再者未經他人許可而私自借用他人物品的侵權行為實屬萬不得以,筆者絕對不予以提倡。不經許可而借用的行為只能作為一種別無他法下的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而在此筆者僅借作經濟學分析的案例。
筆者選取生活中四點現象略作經濟學分析,其間未使用任何數學模型和圖象,基於筆者受港人張五常教授的影響,認識到數學只是作為經濟思想傳達的工具,數學不是目的,經濟思想才是目的的道理,所以全文僅通過文字敘述闡述經濟學的見解。但與此同時自知其中的淺薄之處,只是出於對經濟學的思考運用妄自試作分析,所以還希望得到老師同學的體諒!

❼ 什麼是戰俘營里的經濟組織


1.

今天讀了一期《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仍然是得到APP出品。

得到付費專欄最牛逼的地方就是,請來的每個專家都是行業最頂尖的人物,當然這個經濟學課也不例外。

而我只看了發刊詞和第一講,就深深地為薛兆豐老師所折服了。

薛兆豐老師的經濟學課的特點就是,不需要你去畫包絡線、求影子價格、解效用函數等等在我等「麻瓜」們看起來如天書般的理論知識,而是通過最實用的例子,實實在在地讓人感受到經濟學在由人類組成的社會當中所起的作用。

比如,在這第一講里,我就對「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了深刻的理解——

為什麼即使物質總量不產生變化,只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在進行,幸福就可以產生。

市場經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價格波動是怎麼回事?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劣幣驅逐良幣?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又是怎麼回事?

還有跨境貿易、戶籍制度、輿論壓力、仇富情緒等等……

而講清楚以上這些概念,僅僅用了一個【二戰時期戰俘營里的故事】,而沒有使用一句抽象的定義、一個公式定理。

妙趣橫生。

貼心的成長小網路 微信公眾號【零瓏心】ID:elsazh66

❽ 案例一:戰俘營里的貨幣

為什麼香煙會成為一種貨幣?香煙和我們流通中的貨幣是否一樣?

❾ 為什麼香煙會成為戰俘營中流行的貨幣

抽煙是煙民一種生理需求,有人聲稱:飯可以不吃,煙不能不抽。

可見煙民對香煙的依賴性。

戰俘多是吸煙者,香煙較之其它物品,也更容易在那種環境下流通。

因此,香煙在戰俘營中必定成為除飲食之外最重要的東西。

貨幣在那種處境下、在戰俘手裡基本等於廢紙,而且戰俘手裡也沒有錢。

戰俘之間的交流,或是需要達成什麼目的,煙起到很大作用。

當然,除了極其特殊的情況,比如向管制者行賄。

熱點內容
炒股做主升浪怎麼樣 發布:2025-05-10 18:27:37 瀏覽:808
創新貨幣工具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5-05-10 18:24:23 瀏覽:144
創業金融術語怎麼寫 發布:2025-05-10 18:19:37 瀏覽:158
理財利息高於多少屬於不被保護的 發布:2025-05-10 18:09:56 瀏覽:117
跳水對應什麼股市 發布:2025-05-10 18:02:38 瀏覽:246
怎麼炒股才能少賠 發布:2025-05-10 17:59:10 瀏覽:938
穩就業穩金融什麼時間報到的 發布:2025-05-10 17:47:24 瀏覽:922
春天股市會發生什麼 發布:2025-05-10 17:40:56 瀏覽:840
三萬放余額寶和理財通哪個高 發布:2025-05-10 17:28:50 瀏覽:695
股權證是個什麼鬼 發布:2025-05-10 17:24:05 瀏覽: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