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丁用什麼貨幣
1. 使用歐元的國家有哪些
歐元是歐盟中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塞普勒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19個國家的貨幣,他們合稱為歐元區。
另外歐元也是非歐盟中6個國家(地區)的貨幣,摩納哥、聖馬利諾、梵蒂岡、安道爾、黑山和科索沃地區。
拓展資料
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並不是歐盟國家,但是由於他們以前使用法國法郎或者義大利里拉作為貨幣,也使用歐元並授權鑄造少量的他們自己的歐元硬幣。一些非歐盟國家和地區,比如黑山、科索沃和安道爾,也使用歐元作為支付工具。歐元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1999年1月1日,歐元在歐盟各成員國范圍內正式發行,它是一種具有獨立性和法定貨幣地位的超國家性質的貨幣,歐盟根據《馬斯特里赫條約》規定,歐元於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
2. 誰能介紹一下法國的「海外省」,或者「關島」的情況
關島(The Territory of Guahan)是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嶼,美國海外屬地,是美國的非憲轄管制領土,本島原住民是查莫羅人,約在3500年前在此定居。首府是阿加尼亞(Hagatn~a,舊名Agan~a)。美軍基地佔地約全島的1/4。關島現仍被聯合國列為非自治領土。位於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是通向密克羅尼西亞的門戶。
中文名稱: 關島
外文名稱: The Territory of Guahan
行政區類別: 屬地/非憲轄管制領土
所屬地區: 美國
政府駐地: 阿加尼亞
地理位置: 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
面積: 549平方公里
人口: 175877人(2008年)
方言: 查莫羅語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氣候
機場: 關島AB機場
自然資源
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南端的島嶼,在北緯13°30′、東經144°45′。面積549平方公里。人口15.8萬(2002年),夏莫羅人占絕大多數。首府阿加尼亞,在島嶼西部。地勢南高北低,西南部的蘭蘭山是最高峰,海拔407米。西部沿海有肥沃平原, 關島位置
該島明顯地分為兩部分北部為石灰岩高地,海拔約150公尺(500呎);南部為較高的火山山脈。高地為叢密的灌木林所覆蓋,火山山脈上主要生長菖蒲。較高的山有拉姆拉姆山(Mount Lamlam),海拔406公尺(1,332呎),博拉諾斯山(Mount Bolanos,高372公尺〔1220呎〕)和薩薩拉關山(Mount Sasalaguan,高338公尺〔1,109呎〕)。 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6—27℃,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8—9月有台風。從21~32℃(70~90℉)。平均年降雨量為2,400公釐(95吋)左右,3/4的降雨量在雨季,通常在5月或6月開始,持續到11月。有時發生破壞性台風,間隔不規律。
歷史沿革
1521年,關島的土著查莫羅人在海邊發現了只剩下一口氣的大航海家麥哲倫。麥哲倫在這個具有美男子形狀的島上「經營」了數月後返回了西班牙,接踵而至的是他對救過他的命、給了他給養的關島查莫落人的回報——300年的西班牙佔領與統治。1565年起被西班牙佔領。在此後100年的歲月中,美國人、日本人都曾經為奪這一方領土而戰斗,美國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關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關島曾是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於1941年12月11日被日軍佔領,1944年7月21日又被美軍奪回。1950年,美國通過法案,宣布該島為美國「未合並的領土」,並給予關島自治政府以地方權力,劃歸美內政部管轄。冷戰期間,關島基地在西太平洋軍事基地體系中始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關島作為重要的海、空戰略基地,曾在集結兵力、運送彈葯物資、支援遠程轟炸等方面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冷戰結束後,由於國際戰略格局的重大變化,美軍有幾年時間沒有投資修整關島的基地設施。前任的美太平洋總部司令布萊爾曾多次批評關島的基地設施過於老化,貯油設施已經使用了50多年,必須進行改造。 關島居民有美國公民權,但不能在全美選舉中投票。1976年的一項公民投票支持關島維持與美國密切聯系的地位,目前關島正與美國政府就關島獲得美國聯邦領土地位問題進行談判,並要求美國軍方將軍事用地歸還民用。1994年,美軍將3200英畝土地歸還民用,1995年又將位於中央位置的布里菲爾德空軍基地交還民用。2001年9月,在美國新出台的《四年防務審查報告》中決定擴大美國在關島基地的軍事力量,將其作為西太平洋美軍基地的中樞要地。
政府機構
1969年美國眾議院通過選舉關島總督的法令,1970年第一任民選總督產生。1972年美國會通過法案,同意關島派遣一名常駐美國會眾院代表,在眾院委員會有表決權,但在眾院全院大會無表決權。現任代表為瑪德琳·博爾達約(Madeleine Bordallo)。政黨有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屬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有一個由21人組成的一院制議會,普選產生,任期兩年。1996年11 月的選舉使共和黨人再次獲得議會多數。從1998年11月起,議會由21人縮減至15人。法院法官由美國總統任命,任期8年。政府下設48個行政部門。
軍事
概述
關島上的軍事基地位置
美重要軍事基地。1996年9月,美軍飛機從該島起飛對伊拉克南部進行空襲。美軍在關島的軍事用地約27000英畝(包括已歸還民用的部分),約占關島陸地總面積的20%。關島的安德遜空軍基地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一個重要戰略空軍基地。美海軍在阿加尼亞設有航空站,在阿卜拉港有潛艇基地。美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在島上有駐軍。1996年,島上有美國空軍人員2100人,海軍人員4600人。2000年8月28日,五角大樓證實已於月初從本土調防60多枚AGM-86型空射巡航導彈至關島,這是美國首次在其大陸以外部署這種先進導彈。美海軍也開始就在關島部署攻擊核潛艇進行研究。關島海軍軍事基地和設施主要有:阿普拉軍港、阿加尼亞海軍設施和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2000年以來,美軍大力加強在關島的軍事部署,將其作為戰略轟炸機、攻擊核潛艇的前沿作戰基地和彈葯、航空燃油儲存站。目前,美已在關島部署了63枚AGM—86C型空射巡航導彈,建成了美空軍第二大航空燃油儲庫(容量2.16億升);組建了第15潛艇中隊,並已部署3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投資5340萬美元加強阿普拉軍港建設,使該港具備駐泊航母編隊及常駐3-5艘核動力攻擊潛艇的能力。
阿普拉海軍基地
阿普拉港位於關島西海岸中部,是美海軍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軍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後勤、維修和偵察基地以及核潛艇基地。 阿普拉港水深10米,港內有碼頭近40座、水鼓50個,可同時停泊80餘艘艦艇。目前該港是美駐馬里亞納海軍部隊司令部和太平洋總部前進預備指揮所駐地,駐有海軍潛艇部隊和第3預置艦中隊的8艘預置艦。2000年10月,美海軍在關島正式組建了第15潛艇中隊。該中隊隸屬於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第7潛艇大隊。計劃下轄核動力攻擊潛艇3至 5艘(第 1艘潛艇已於2002年部署到位)。目前,該中隊主要負責潛艇正式部署前的准備工作,全部部署就緒後,該中隊將成為美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唯—一支常駐核動力攻擊潛艇部隊。美海軍還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在關島部署3艘包括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在內的兩棲艦船。
阿加尼亞海軍支援與維修設施
阿加尼亞海軍支援與維修設施是主要後勤保養站和艦隊支援基地,有干船塢2座、浮船塢4座,可修理包括航母在內的各型艦船。
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
位於關島中部,飛機最大容量為180架,飛機作戰范圍可覆蓋台灣及其附近海域、朝鮮半島等地區,是西太平洋美國海軍實施空中偵察和反潛巡邏(P—3C和EP—3E等飛機)的主要出發地,以及駐阿普拉港的航母艦載機及岸基飛機的主要後勤補給和維修中心。
關島空軍基地
安德森空軍基地位於關島東北部帕提角和阿牆角之間(北緯13度35分、東經144度55分),佔地面積約82平方公里。 該基地於1945年啟用,1947年改名為北關島空軍基地。為了紀念駕駛B-24轟炸機橫跨太平洋而喪生的詹姆斯•R•安德森准將,1949年,又將基地重新命名,這就是人們今天常在新聞中看到的美軍安德森空軍基地。從1956至 1990年,一直駐有B—52轟炸機,是美戰略轟炸機在亞太地區的最主要的前進基地,曾有進駐155架B—52的紀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期間,該基地是美國向中東地區派遣戰略轟炸機的主要中轉站。近年來,美軍B—52H、B-2、B—1B戰略轟炸機也相繼由美國本土飛來,進行頻繁的軍事演習。1998年3月,美空軍B-2A型隱形轟炸機進行的首次海外駐訓演習也在此舉行。1990年3月26日,美戰略空軍第43聯隊撤編後,該基地轉隸美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管轄。 該基地是美空軍第13航空隊司令部駐地,是太平洋地區的力量投送中心和訓練中心,美軍仍將其作為戰略轟炸機亞太地區的主要前進基地和太平洋、印度洋地區美軍的重要後勤支援基地。從關島地區出發的美戰略轟炸機可在12小時內抵亞太地區任何目標。2000年以來,美軍大力加強在關島的軍事部署,也將其作為戰略轟炸機的前沿作戰基地和彈葯、航空燃油儲存站。目前,美已把關島建成了美空軍第二大航空燃油儲庫(容量2.16億升)。 美空軍正在安德森基地進行作戰保障設施的工程改造,以便將關島作為4個籌建中的海外戰略轟炸機的前沿基地之一。美軍認為,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在支援空軍進行全球作戰時有3個優勢:一是安德森是美國的領土,亞太地區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美空軍可立即做出反應而無需事先獲得其他國家的同意;二是安德森空軍基地所處的戰略位置可保證由此起飛的美戰略轟炸機在12小時內打擊亞太地區的任何目標;三是安德森空軍基地的支援設施十分完善,只需稍加改進就能支援戰略轟炸機的作戰行動。 另外,關島的誇賈林設有美軍洲際導彈與反導彈試驗場。
經濟
貨幣使用美元。島內收入主要依靠旅遊業和美軍在該島海空基地的開支。每年僅旅遊一項就創收約1590萬美元。1995年外國遊客達136萬人次。遊客主要來自日本。服務業是當地的主要產業。198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0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7675美元,1994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上升為11800美元,近年有所下降。主要工業有建築、輕工、食品加工、煉油等。主要農作物有煙草、水果等。1994年漁獲量650噸。1993年,對外貿易出口額為0.86億美元,進口額為1.12億美元。主要貿易對象為亞太地區國家。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5億美元,人均15000美元。近年來,由於外來移民大量湧入,威脅到當地查莫羅人地位,限制移民的呼聲日高。近來,關島政府提出要將關島建成「離岸金融中心」的規劃,但其實現與否,同關島能否取得美國聯邦領土地位有很大關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關島發展成一個重要的美國軍事基地,使該島的農業模式發生深刻變化。食品進口數量日益增加,影響了許多以前很重要的供給市場的蔬菜的種植。關島目前大部分食物依賴進口。 美國武裝部隊的各個兵種均在關島的軍事設施中派駐人員。關島北端的安德生空軍基地是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的一部分。在軍事設施就業的機會使許多島民擺脫了他們以前靠農業和捕魚為生的生活方式。 觀光業是經濟中僅次於軍事的最重要的成分。沿圖蒙灣(Tumon Bay)有幾個豪華的飯店。哈迦納附近有一個現代化國際機場。關島是一個免關稅的港口,這一地位吸引了亞洲國家的一些小製造商公司。在1970年代,建立了家禽飼養場、服裝加工廠和一個煉油廠。大宗的輸入品為石油產品、機械、汽車、運輸工具、工業產品和食品。
文化教育
1993年,島上共有各類公立中小學36所,若干所私立學校,在校學生約32000人。有兩所公立大學和兩所私立大學,以公立關島大學規模最大,有學生2000多人。有五家電台和三家電視台,並有《太平洋每日新聞》、《關島商業周報》及《關島論壇報》等七家主要報紙。
編輯本段民俗
關島在文化方面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本地人和美國大陸居民外,還有相當多的華人、日本人、菲律賓人、朝鮮人和其他亞洲人。還有許多來自密克羅尼西亞各地的島民,如帛琉(Palau)、雅浦(Yap)、特魯克(Truk)、波納佩(Pohnpei)、科斯拉伊(Kosrae)和馬紹爾群島。大家庭是關島大多數民族的主要社會單位。近年來,由於眾多社會和私人團體為了當地群眾的利益及觀光客的需要而發揚音樂、舞蹈和其他傳統文化藝術,關島的民間藝術和手工藝得以復興。 島上慶祝美國的全國性節日,也慶祝當地的一些節日,如紀念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1521年到達該島的3月6日「發現日」。關島的博物館和圖書館為群眾提供活躍的節目,大學也促進地區藝術和文化。關島出版一些報紙和雜志,還有廣播電台和電視台。
旅遊提示
關島馬路的紅綠燈行人自行按鍵啟動,而且速度很快,往往走不到一半,就變成紅燈了,不過沒有汽車敢和你搶。 關島兩家最大的購物中心為:麥克羅尼西亞廣場(Micronesia Mall)及DFS免稅商店,用不著擔心交通問題,有專車甚至計程車到旅館來回接送,而且免費。關島真是為了鼓勵觀光客消費而用心良苦。以往消費主力是日本人,因此店員可能說日文。 免稅商店裡面屬化妝品最劃算,經過比較後,確認商品不會比機場的免稅商店貴,而且貨色較齊全。一樓就設有航空公司櫃台,讓遊客可以先辦理登機、寄行李等手續後,再放心去「血拚」一番,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設想周到。 若是人生地不熟的觀光客,一定難以忍受關島餐廳的高貴價格;只因為關島本身就沒有什麼農林漁牧產品,不要懷疑,導游告訴我們甚至連海鮮都是進口的。 關島「三少」:人少,警察少,垃圾少;「三多」:綠色植物多,日本人多,雨多。隨身攜帶雨具很必要,防曬工具也必不可少。 一定要記得戴上防水照相機或是潛水相機。
居民
當地的關島人稱作查莫羅人(Chamorro),基本上屬於混雜了大量西班牙、菲律賓、墨西哥及其他歐洲和亞洲血緣的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血統。英語和查莫羅語為正式語言,雖然許多家庭中仍使用查莫羅語,但英語是教育和商業的語言。主要宗教是天主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村莊是主要的社會和經濟單位,保留了同19世紀西班牙相似的習俗和傳統。每個村莊一年中最大的社會和宗教慶典是紀念一位主保聖人的節日,來自其他村莊的人也一起慶祝。關島現仍遵守節日習俗。
編輯本段行政與社會狀況
關島是美國的非憲轄管制領土,根據美國國會通過的、總統於1950年8月1日批準的《關島組織法》進行管理。組織法規定所有查莫羅人都是美國公民,但是他們沒有在全國選舉中投票的權利。 組織法在1968年進行修改,規定由民選產生民政長官和副長官,任期4年。所有18歲或18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投票。議會為一院制,由全體投票人直接選舉21名參議員,任期兩年。關島沒有憲法。關島居民為了爭取改進與美國的政治關系,在1982年投票支持實行一種聯邦關系,與在北馬里亞納群島建立的關系相類似。在1987年批准了聯邦法草案,開始和美國國會談判。 司法機構有關島聯邦區法院,法官由美國總統指定,任期8年。有兩級地方審判法院;關島高級法院,和交通法庭、少年法庭和小權利索賠法庭。 島上每個村莊由一個民選的委員領導。委員們選出一位首席委員作為民政長官和各區之間的聯系人。 實施從6~16歲的義務教育。關島大學成立於1952年。保健設施包括公立、私立和軍隊醫院,以及一些地方診所。
科學部分
美國的GPS系統在關島設有監測站和注入站
3. 法國的紙幣是什麼,
1360-1795年之前,里弗爾與法郎共存
1795後,法郎
2002年後,歐元
最早在1360年法國國王約翰二世鑄造叫法郎的硬幣,法國大革命後推行公制,1795年,法郎開始作為標准貨幣在法國流通,取代原有的里弗爾。
2002年1月1日歐元發行之後,法郎已逐漸的停止流通。
除了在法國使用,法國法郎也曾是摩納哥和安道爾的流通貨幣。現在,這兩個國家也都已轉用歐元。
里弗爾(法語:Livre tournois),法國的古代貨幣單位名稱之一。又譯作「鋰」、「圖爾鋰」或「法鎊」。
里弗爾最初作為貨幣的重量單位,相當於一磅白銀。該名稱來自於拉丁語「libra」,約等於12盎司。里弗爾作為貨幣名稱最早出現於查理曼大帝時代。法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矮子丕平(查理曼之父)宣布1磅重的白銀鑄造為240便士(dinarius)的硬幣。這一貨幣體系隨後擴散到大多數西歐國家,以及後來演變為英格蘭的幾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由於當時在歐洲流通的拜占廷帝國金幣「蘇德勒斯」的價值大約是新硬幣的12倍,因此又出現了後來被稱為「索爾」(sol,又稱「蘇」,sous)的硬幣。
自10世紀起,到拿破崙時代,歐洲各地以磅為重量標準的貨幣單位都是1:20:240進制。索爾在英國稱先令,在德意志和義大利稱馬克或銀便士。
在法國,因圖爾地區的聖馬丁修道院最先鑄造名稱為「里弗爾」的銀幣,因此該貨幣又被冠以「圖爾里弗爾」或「圖爾鋰」的名稱。1203年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從安茹伯爵手中奪取圖爾後將該貨幣推行到自己的領地內。1里弗爾等於12索爾;1索爾等於20但尼爾(deniers)。
需要注意的是,同中國的紋銀一樣,里弗爾只是貨幣計量單位,在實際流通中沒有與其同值的硬幣。實際流通的貨幣為索爾,屬於銀幣。實際流通中的法國金幣,早期為弗羅林(florin)和杜卡特 (cat),後來出現了金埃居(écu d'or)和金路易(Louis)。
盡管「里弗爾」的名稱經久不變,但是其實際價值一直在發生變化,以平均每年0.88%的速度貶值。其原因一是由於貨幣所含貴金屬減少(最初1磅白銀鑄造20索爾,後來演變為鑄造66索爾),二是由於十字軍時代以來貨幣購買力發生變化。1726年,路易十五的財政大臣制訂了新的貨幣標准:1馬克(8盎司)純金摺合為740里弗爾9索爾,1馬克純銀摺合51里弗爾2蘇3但尼爾。按照這一標准,1個金路易等於24里弗爾,1個金埃居等於6里弗爾。
1795年,法國正式將另一個源於13世紀的十進制貨幣單位——法郎定為標准貨幣,停止里弗爾的使用。新舊貨幣之間按照1法郎等於1里弗爾3但尼爾的比率兌換。在海峽群島,里弗爾作為貨幣名稱一直使用到1837年才被英鎊取代。
4. 瑞士的具體情況
瑞士
中文:瑞士聯邦
英文:Swiss Confederation
德文: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
法文:LA CONFEDERATION SUISSE
義大利文:CONFEDERAZIONE SVIZZERA
面積:41,285平方公裡面積 水域面積百分比 3.7%,位於第132位
國旗:呈正方形。旗地為紅色,正中一個白色十字。瑞士國旗圖案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有四種。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聯邦憲法,正式規定紅地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白色象徵和平、公正和光明,紅色象徵著人民的勝利、幸福和熱情;國旗的整組圖案象徵國家的統一。這面國旗在1889曾作過修改,把原來的紅地白十字橫長方形改為正方形,象徵國家在外交上採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國徽:為盾徽。圖案與顏色與國旗相同。
國花:火絨草
國石:小晶
貨幣:瑞士貨幣名稱為瑞士法郎,屬國際硬通貨。1瑞士法郎=100生丁。瑞士貨幣有7種面值的紙幣:10、20、50、100、200、500、1000瑞士法郎(CHF)及7種面值的硬幣:5、10、20、50生丁,1、2、5瑞士法郎。美元對瑞士法郎兌換率2000年為1:1.69,2001年為1:1.69, 2002年為1:1.56,。
時差:瑞士的時間,比中國慢7小時,夏季則比中國慢6小時,因每年的3月至9月尾均採用夏令時間。而滑雪季節則是從12月中旬至5月下旬。
與中國關系:1950年9月14日,中國與瑞士建交。
人口:725.88萬(2001年),其中瑞士藉人口佔79.8%,外藉人口佔20.2%
- 人口密度 176/km² 位於第92位
語言:瑞士應用語言共四種: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其中講德語的人口佔63.9%,主要在北部地區;講法語人口佔l9.5%,在西部地區;講義大利語人口佔6.6%,在南部地區;講拉丁羅曼語人口佔0.5%,在東部少數地區;講其它語言人口佔9.5%。前3種語言系官方語言,為聯邦的正式文件所採用。英語亦廣泛運用。
宗教信仰: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約占信教人口總數的44.1%,基督教徒佔36.6%。另,伊斯蘭教徒約佔4.5%, 其他3.1%,無宗教者佔11.7%。
地理概況:瑞士是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東界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南鄰義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其領土東起東經10°29'26"格勞賓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東經5°57'24"的日內瓦的尚希鎮,最南端位於北緯45°49'8",靠近提契諾州的基亞索,最北面在北緯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爾根。南北長220.1公里,東西長348.4公里。全境分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占總面積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脈(佔10%)、中部高原(佔30%)三個自然地形區。平均海拔約1350米,最高點是接近義大利的杜富爾峰(DUFOUR-PEAK,海拔4634米),最低點是位於提契諾州的馬祖爾湖(LAKE MAGGIORE,海拔193米)。瑞士是一個山國,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積達1252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30.3%。如果再加上農業、綠地面積(10166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24.6%),則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綠地所覆蓋。瑞士是歐洲大陸三大河流發源地,有「歐洲水塔」之稱。主要河流有:萊茵河(在瑞士境內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爾河(在瑞士境內295公里,是瑞士最長的內陸河)、羅納河(在瑞士境內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內陸河)。湖泊共有1484個,其中最大的是萊蒙湖(又名日內瓦湖),面積582平方公里,最深處310米,其它有:康斯坦茨湖、紐沙泰爾湖、馬喬雷湖、四州湖、蘇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積達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國面積的4.2%。瑞士地處北溫帶,地域雖小,但各地氣候差異很大。阿爾卑斯山由東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氣候的分界線。阿爾卑斯山以北受溫和潮濕的西歐海洋性氣候和冬寒夏熱的東歐大陸性氣候的交替影響,變化較大;阿爾卑斯山以南則屬地中海氣候,全年氣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年平均氣溫為8.6攝氏度。在城市中,夏季氣溫可達華氏86度(攝氏30度),空氣濕度適宜;冬季氣溫經常低於華氏32度(攝氏0度),時有下雪結冰的現象。
首都:伯爾尼 市區人口12.25萬
伯爾尼市: 伯爾尼市位於瑞士國土中間偏西,1848年聯邦憲法定為瑞士首都,又稱為「聯邦城」, 同時也是伯爾尼州的首府。面積(包括郊區)230多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2.4萬,海拔550米,位於萊茵河支流阿爾河的一個天然彎曲處,湍急的河水從三面環繞伯爾尼老城而過,形成了一個半島。傳說為給城市取名,當時的統治者扎靈根公爵決定外出打獵,以打到的第一隻野獸作為城市名,結果打死一頭熊,於是以「熊」字為該城命名。伯爾尼這一名稱是從德文「熊」字演繹而來,德語中熊一詞的發音是「拜爾」,後漸變為「伯爾尼」。「熊」自然成了伯爾尼的城徽,進而又變為伯爾尼州的標志。伯爾尼市有些古建築上至今仍留有熊的 雕塑。在阿爾河東岸山崗尼德格大橋附近,還辟有熊苑,喂養著一些供遊人觀賞的熊。
伯爾尼城始建於12世紀,至18世紀建成現在規模,已有800年的歷史。伯爾尼老城原來一些木質結構的建築被中世紀的多次大火燒毀,後來重建時改為石頭結構,現仍保持完好:碎石鋪成的馬車道,街道兩旁是彼此相連的漫長拱廓,紅瓦白牆相映生輝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噴泉彩柱,16世紀的鍾塔及始建於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爾尼顯得古色古香,保留著中世紀時的風貌。現主要街道已被劃為步行區,環境十分幽靜。伯爾尼老城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過去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爾尼被定為瑞士聯邦首都,成為聯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國政治和外交中心。聯邦政府和聯邦議會設在阿爾河北岸銅綠色的聯邦大廈中,這是一組用花崗石建造的宮殿式的大型建築群,建於1852年-1857年。大廈左右兩翼是聯邦各部的辦公樓 ,中間圓頂下面是聯邦議會兩院的會議廳。大廈於1894-1902年進行擴建,1993年再次進行修繕,並添置了電子表決裝置。
由於市民反對噪音和地勢等原因,伯爾尼未建大型機場,僅有一小飛機場,設有通往西歐主要城市的航線。 伯爾尼有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 。
二次大戰後, 伯爾尼的機械、儀表、電器、制葯、紡織、食品、建築和印刷工業逐年發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業,在瑞士經濟中不佔重要地位。 伯爾尼主要是行政和銀行業中心,同時也是一個文化和旅遊城市。市內有古老學府之一的伯爾尼大學,建於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線著稱。此外,還有歷史、自然史、藝術、兵器等不同類型的眾多博物館,伯爾尼還是萬國郵政聯盟和國際鐵路運輸總局所在地。
歷史上,許多革命活動家都曾在伯爾尼居住過。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爾尼指導瑞士的工人運動。列寧從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爾尼附近的齊美瓦爾德和昆塔爾逗留過,並寫過不少揭露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期間,業余鑽研物理學,發表了他的驚世之作「相對論」,伯爾尼將此引為驕傲,至今還保留著愛因斯坦的住所(已辟為博物館)。
瑞士其他主要城市
蘇黎世市:蘇黎世市是蘇黎世州首府,坐落在蘇黎世湖畔北岸。1997年底市區人口 33.8萬,其中外國人占 27.9%,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既是全國最大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又是瑞士重要的文化城市,交通和服務業也居全國首位。
蘇黎世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黃金市場之一。這里集中了350餘家銀行及銀行分支機構,其中外國銀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蘇黎世交易所建於1876年,其成交額在西歐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時有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瑞士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動交易和清算系統的交易所,其先進的設備、高素質的人員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良的服務。蘇黎世的黃金市場更是聞名遐邇,近年來其黃金市場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躍為僅次於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市場。
蘇黎世地處交通要道,該市及其周圍地區工商業很早就很興盛,特別是絲綢業發展較快。現主要有機器製造、建築、紡織、化工、電子、印刷和食品加工。市中心利馬河西側的火車站大街是全城最繁華的商業街,集中了上百家銀行和眾多的高級商店,珠寶首飾、名表裘皮、高檔服裝、文物古玩琳琅滿目。
蘇黎世是瑞士國內與國際交通的樞紐,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全國最大的火車站和機場均設在這里,每天進出火車700多列;機場年客運量上千萬人次,瑞航和中國民航每周有數次航班往返於蘇黎世—北京、上海之間。
蘇黎世還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蘇黎世湖畔的「馥勞」教堂始建於公元853年,為典型的羅馬式建築。教堂不遠處全市最美的巴羅克式建築是昔日的酒業公會。河對岸正對「馥勞」教堂的建築是蘇黎世大教堂,其一對高聳的塔樓建於15世紀,它是蘇黎世城的重要標志。市政廳則是一座華麗的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蘇黎世市有各類博物館、美術館50多處。蘇黎世聯邦高工、蘇黎世大學等院校均是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我留瑞的近千名學生中約一半在上述兩校深造。瑞士國家博物館和圖書館也設在這里。列寧1916-1917年在該市從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一書。
1982年蘇黎世市與我昆明市結為友好城市。蘇黎世對昆明市內公交、污水處理等給予了援助。
1988年我國在蘇黎世設立了總領館。
日內瓦市:日內瓦市是日內瓦州的首府,坐落在風景宜人的萊蒙湖畔。北、西、南三面與法國交界,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攝氏19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攝氏零度左右。1997年底,日內瓦市區人口為17.3萬,其中外籍人占 43.8%,為瑞士第二大城市。
日內瓦早在12世紀起已是歐洲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金融市場,擁有120多家銀行。
日內瓦尤以國際組織所在地和國際會議城市著稱於世,與紐約、維也納並稱為聯合國城。據統計,這里的國際機構共有243個,大致分三類:第一,聯合國機構,如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貿發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第二,政府間機構,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等;第三,非政府組織,如各國議會聯盟、保衛兒童國際聯合會、國際紅十字會等。著名的萬國宮原是國聯的所在地,而今是聯合國駐歐洲總部,已成為重要的多邊外交活動中心之一,有關國際裁軍、貿易、勞工、衛生、氣象、電訊、人權等涉及世界和平、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許多重大國際會議都在這里舉行。近 130個國家在此設有常駐聯合國和其它國際組織代表。我國於1954年設立駐日內瓦總領館,1972年改為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處和其它國際組織代表團。
1954年,周總理曾率代表團參加了關於越南問題的日內瓦會議;1961年,陳毅副總理率代表團參加關於寮國問題的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是瑞士有名的游覽勝地,有許多名勝古跡。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誕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國詩人拜倫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區一棟名為迪奧大迪的別墅里。在這別墅不遠處,是英國浪漫詩人雪萊的舊居。
日內瓦市內值得一游的有:著名的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聖-皮埃爾大教堂、大劇院、藝術與歷史博物館、日內瓦大學等,在晴朗的日子裡泛舟萊蒙湖,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巴塞爾市:巴塞爾市位於瑞士、法國和德國的三國交界處,面積37平方公里,市區人口 17.l萬,系全國第三大城市。因萊茵河之故,中世紀的巴塞爾曾對歐洲貿易起過重要作用,1833年因城鄉戰爭而分裂為北部的巴塞爾(市)和南部的巴塞爾(鄉)兩個半州。
自19世紀初起,巴塞爾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城市。現在的工業主要有化工醫葯、機械、水泥、紡織、食品、鍾表、冶金等。世界著名的諾華、羅氏等化工集團都設在巴塞爾,使它成為瑞士化學工業中心。在這兩家集團就業的職工幾乎佔全市就業人口的一半。
巴塞爾也是瑞士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是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重建與發展銀行的所在地,也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塞爾既是瑞士的鐵路樞紐,也是瑞士唯一通向海洋的河運港口,年貨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貿貨運量的一半。
巴塞爾大學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學,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哥特式的巴塞爾大教堂建於14世紀,宏偉挺拔,別具一格。聖馬丁教堂則是11世紀至14世紀的建築。巴塞爾市政廳建於16世紀,赭紅色的高大門牆上,有瑞士古代著名畫家繪制的精美彩畫。市內的金星飯店是瑞士全國最古老的飯店,建於1412年,繪有晚期哥特式的彩色圖案。巴塞爾美術博物館在歐洲頗負盛名,館內陳列有瑞士中世紀著名畫家和雕塑家的作品和大批現代畫。地處市中心的巴塞爾博覽會共有 4個大型展覽館,室內展區面積為14萬平方米,露天展區面積為1萬平米。每年春季都要舉辦國際博覽會。1984年建成的巴塞爾廣播電視塔高達250米,是瑞士目前最高的建築物。
洛桑市:洛桑是沃州的首府,位於萊蒙湖畔。市區人口12萬,主要講法語,是瑞士第五大城市。
洛桑,一種解釋為「水流」,另一解釋意為「石頭」。中世紀時洛桑已成為這個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1803年由沃州議會決定成為沃州的首府。
19世紀末,鐵路的出現使洛桑成為瑞士法語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洛桑是沃州工業的集中地,主要工業有精密機械、化工、食品、印刷等。
洛桑除有兩所大學(洛桑聯邦高工和洛桑大學)外,還有高等貿易學校、音樂學院、師范學校等。洛桑酒店管理學校在世界上頗有名氣。
洛桑氣候溫和,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是瑞士的游覽勝地之一,旅遊業是該地收入的重要來源。主要游覽地有12世紀的哥特式大教堂?ツ岡骸?3世紀的聖-弗郎索瓦教堂、市政廳、14世紀的聖-梅爾城堡、自然療養站,19世紀修建的呂密納爾宮內常年展出大量收藏品。該市西部韋迪區的羅馬博物館收藏著有關古羅馬港口盧佐納的文物。此外還有古城博物館、沃州歷史博物館、美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等。
自 1874年瑞士聯邦憲法規定洛桑為聯邦最高司法機構所在地以來,聯邦法院就一直設在此地。
洛桑曾是外國流亡者聚集的城市。如法國的瑪麗•路易絲皇後、拿破崙的三個兄弟、義大利燒炭黨人、還有俄國的革命者和後來的白俄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也曾在此逗留,如密支凱維茨、雪萊、拜倫、狄更斯、大仲馬、雨果等。
洛桑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IOC)的所在地,並建有奧林匹克博物館。
盧塞恩市:盧塞恩市是盧塞恩州的首府,位於瑞士中部高原,在盧塞恩湖的西北、蘇黎世西南端,羅伊斯河穿城而過。人口約 7萬,主要講德語。盧塞恩原是一個漁村,8世紀建城,l178年建市,1230年聖哥達隧道開通後,成為聯接中歐和南歐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萊茵河與倫巴第之間的重要貿易中心,有木材加工、化學、機械和紡織等工業。
盧塞恩自然景色優美,旅遊業相當發達,是瑞士的療養、旅遊勝地。河右岸老城與河左岸新城之間有7座橋梁相連,其中兩座古代木橋形飾精美。最大的木橋和與其相連的水塔建於 1300年,是歐洲最古老的木橋,以其歷史和美學價值成為該市的象徵和瑞士人的驕傲,可惜這座木橋於1993年一夜之間被大火焚壞,次年重新修復。老城內有 14世紀的城牆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老市政廳(1602—1606)、歷史博物館、交通博物館等。市內的冰川公園里有兩萬年前冰川的遺跡和關於冰川時期的展覽。在希爾斯廣場可以尋覓到德國詩人歌德的故居。
瑞士主要名勝和景點
萬國宮:
萬國宮過去是國際聯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的總部。它是日內瓦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象徵,也是世界近代史的一個縮影。
萬國宮坐落在阿麗亞娜公園內,阿麗亞娜公園地處萊蒙湖右岸的丘陵地帶上,佔地面積25公頃(約合375畝)。站在園內高處可以俯瞰萊蒙湖,遙望歐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這座公園原為勒維利奧家族的私產,居斯塔夫?勒維利奧是這一家族的最後一代,他是一位作家,也是藝術品收藏家,他的母親叫阿麗亞娜。當他母親亡故以後,他把園子取名為阿麗亞娜,以表示對母親的懷念。園中還有一個阿麗亞娜博物館,是勒維利奧為存放他所收藏的中國和日本的大量瓷器而建造的。1890年,居斯塔夫?勒維利奧在臨死前將阿麗亞娜公園和阿麗亞娜博物館遺贈給日內瓦市。在其遺囑中有三個規定:一、他死後,陵墓要修建在這個園內,日內瓦市政府必須永遠負責保護和維修,不得毀壞;二、阿麗亞娜公園不能為私人所有,必須向公眾開放;三、按照勒維利奧家族的傳統,在園內要繼續飼養孔雀。日內瓦市政府同意並遵守這三條規定。當年享有對阿麗亞娜公園的使用權的「國聯」和現在的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也同意恪守這三條規定。
萬國宮於1929年由「國聯」著手興建,當時曾有360名設計師參與設計。「國聯」挑選了五名最佳建築師,其中最主要的是義大利人卡洛布?羅奇和法國人雅克?卡呂。歷時七年,大廈於1936年落成。
建成後的「國聯」大廈-萬國宮,佔地面積18600平方米,整個建築面積比著名的凡爾賽宮還要大。
聯合國成立以後,將其駐日內瓦辦事處設在萬國宮。1969年,聯合國決定擴建萬國宮,由秘書長吳丹奠基,在萬國宮北側動工興建新翼。為了使新翼能與老樓的建築風格和阿里亞娜公園的自然環境相協調,同時又能符合實際的需要,由英、法、意三國的建築師組成的設計委員會仔細選擇了設計方案,並採用現代化的建築材料和技術,歷時五年方始建成。1973年,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主持落成典禮。新建的樓翼設計新穎,造型優美,與原來的國聯大廈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新建的樓翼通過一條空中走廊即「天橋」與老樓相銜接。無論從它的線條、高度或是整個外形來看,它同萬國官的老樓都相配得體,可以說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擴建後的萬國官共有50個門,總長度為575米,佔地面積為32600平方米,共有辦公室1600個和大小會議室34個,總的空間容量是820,000立方米,樓面面積是32,000平方米。
原萬國宮呈雙馬蹄形,一個對著萊蒙湖,一個對著汝拉山。朝向湖面這一側馬蹄形的三翼建築結構主要包括:
一、左翼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是「國聯」在建造萬國宮時用美國人約翰? D?洛克菲勤捐贈的二百萬美元建立起來的。目前共藏書一百萬冊,另有各國出版的各種期刊一萬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圖書館。館內有寬敞的閱覽室,還有一個國際聯盟展覽館,展出「國聯」的歷史文獻、圖片和實物。此外,圖書館還收藏有世界各國的政界要人與聯合國之間往來的親筆信和各種手稿。這些重要的文獻都集中在二樓一個專門的陳列室內。事實上,萬國宮之所以坐落在這兒,正是由於這圖書館的緣故。原來計劃將萬國宮建在「國聯」所擁有的一塊地面上,即現在的臨湖「休憩公園」,當初也沒有建造這樣一座大型圖書館的計劃。
二、右翼理事樓,理事廳是萬國官里最漂亮的一個大廳,又名西班牙廳,因為廳內的大型壁畫是西班牙名畫家約瑟?馬利亞?塞爾特的作品。 19341936年間,塞爾特在他巴黎的畫室里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一組不朽的名作。畫面呈金色與深褐色,畫的主題是:正義、力量、和平、法律與智慧。
理事會議廳不僅是萬國官里最漂亮的一個廳,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會議廳。按照聯合國不成文的規定,凡涉及到國際安全問題的會議,或者比較緊急的會議,均在理事會議廳召開。 1954年,周總理親自參加的印支會議就是在這個大廳舉行的。
理事廳能容納500人,它的特色之一是能夠按照每次會議的需要調整會議桌的位置。
三、中間部分是大會堂,大會堂前面的大過道實際上是一間休息廳,十分寬敞高大,是「國聯」用各成員國贈送的材料建造的。牆上淺綠色的大理石是瑞典的,深綠色的是義大利的,朱紅色的地板大理石是芬蘭的,地板上的黑白大理石裝飾是比利時的。過廳的牆上懸掛著兩幅大型壁畫,是萬國宮的主要設計者之一雅克?卡呂的夫人繪制的。內容取自《聖經》上的故事,一幅象徵著戰爭,一幅象徵著和平。
大會堂與巴黎歌劇院一樣大,內有兩千個席位,另有同聲傳譯席、記者席和觀眾席。1962年聯合國曾進行擴建和裝修。歷史上這里曾舉行過許多重要會議。現在,聯合國的一些大型會議如裁軍、海洋法會議等均在此舉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的年會,也都在大會議廳里召開。
大會堂的兩側另有二十二個會議廳,大小不等。最小的有五十個席位,最大的有三百個席位。若留心觀察一下這些會議廳,便會發現它們的內部裝飾風格迥然不同。原來,這二十二個會議廳由「國聯」的部分創始國負責裝飾,每個國家負責一個,所以才形成了在風格上的千差萬別。
新建的樓翼在建築上可分兩部分:
一是西側的七層秘書大樓,內有六個小會議廳和七百個辦公室,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英文、法文、中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和俄文)的翻譯科就設在那裡。二是東側的兩個巨大的圓柱體建築,每個圓柱體內有上、下兩個會議廳,共四個。上層的會議廳有九百多個席位,下層的有六百多個。其中最大的一個會議廳叫瑞士廳,是作為對瑞士政府為建造新樓而捐贈的四百萬瑞士法郎的表彰和紀念。
新樓東側寬敞的過道上,設有咖啡間和許多座椅,供代表們小憩之用。東邊是一堵巨大的玻璃牆,這堵玻璃牆長80米、高14米。每一塊玻璃高 13米、寬2.25米,重 1.2噸,鑲玻璃的總面積為9,250平方米。從室內就看到萊蒙湖的美麗風光,「榮譽院」也盡收眼底。
榮譽院是萬國宮主樓正面的大院子,是阿麗亞娜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這里地勢開闊,綠草如茵,環境很美。數棵百年以上的高大古松,生機依然十分旺盛。院中央有一個小小的水池,那是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的募捐池,里邊常有不少遊人投下的硬幣。池子中間有一個巨型渾天儀,上邊有代表天體十二宮的雕刻,是美國為紀念威爾遜總統而贈給聯合國的。
榮譽院的左邊,有一個不太顯眼的石棺環繞在一圈蒼松翠柏中間,這就是阿麗亞娜公園的前主人居斯塔夫?勒維利奧的陵墓,這是死者生前自己設計的。陵墓東邊有蘇聯贈送的一座征服宇宙紀念碑和一座雕像。紀念碑高28米,外面鑲有鈦金屬製成的薄板,鈦是太空梭用的一種極耐高溫的材料。陵墓北側,有一個題為「家」的雕塑作品,它是丘吉爾孫女桑迪斯夫人為國際兒童節(1979年)而特別製作贈送給兒童基金會的。
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總部就設在萬國宮內,它由一位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辦事處主任來領導。據統計,目前已有140個國家在日內瓦設有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常設代表團,其中有61個國家有常設裁軍代表團,另有8個國家和地區集團有常設觀察員。萬國宮里有三千多名工作人員,為會議提供各方面的服務工作。1980年,曾在萬國宮舉行了7,500多次會議,其中4,000次會議用同聲傳譯。聯合國每年預算的30%撥給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另外駐日內瓦辦事處還有自己的警察、郵政和通訊系統。著名的聯合國集郵博物館就在萬國宮內,它常年展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近期的郵票和文件。
在辦事處內,只有事先得到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主任的授權,才可以實施瑞士的刑法和民事法律。在日內瓦市內,這里儼然成了國中之國。
奧林匹克博物館:
奧林匹克博物館位於洛桑萊蒙湖畔,1993年建成。博物館門口排放著希臘藝術立柱,燃燒著奧運之火。展廳約3400平方米,藏有與奧運會有關的各類藝術品、紀念品,其中包括郵票、火炬、奧運會張貼畫、紀念幣、獎章和繪畫等。館內電影廳放映介紹奧林匹克百年發展史、歷屆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盛況的電影片,深受旅遊者歡迎。該館還有一個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設有圖書館、錄像部、圖片室和資料中心,擁有最先進的聲、光、電和多媒體視聽設備,經常舉辦各種展覽、報告會、討論會。
據統計,參觀者60%以上來自國外。該館每年財政預算1000萬瑞郎。1995年,所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1億瑞郎。
西庸古堡:
西庸古堡是瑞士最負盛名的古跡之一,位於日內瓦湖的東端,突出於日內瓦湖上的由巨石組成的小半島上。在青銅器時代就有人居往,後來羅馬人在此安營紮寨,修築防禦工事。西庸半島在幾易主人之後,於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之間,在 SAVOYEN家族手裡經過大規模擴建,基本形成現在人們看到的集軍事防禦、倉儲、牢獄、教堂和貴族宮廷等功能於一體的封閉式的封建古堡。自1536年起,古堡被伯爾尼人所佔有,1798年沃州起義後,古堡轉入沃州政府名下。古堡所處位置正好一邊依山,一邊臨水,是歷史上瑞士各地通往義大利的一條走廊,歷代統治者便在此分兵把守,如同扼住咽喉,以控制南來北往,徵收捐稅。藉助於保存完好的十二世紀的建築圖紙,十九世紀末進行的最後一次修繕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
在日內瓦大學的後邊,沿古城牆的遺址有一堵巨大的牆,名曰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又稱宗教改革者牆。
該紀念碑高7米,長1OO多米,是19O9年為紀念宗教改革運動的先軀人物加爾文誕辰四百周年而修建的。為了建造紀念碑,當時曾專門成立了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委員會,並在全世界范國內舉辦設計競賽。 委員會經過反復評選,最後選定了瑞士洛桑市四名建築師的聯合設計方案,歷時八年,於1917年始告建成。
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規模宏大,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牆的上方,從左到右有一行拉丁文大字:「黑暗過去是光明」。牆的正中央,有四個高大的人物雕像並排而立,從左起依次是法海爾、加爾文、拜
5. BANCO CENTRAL de RESERVA del PERU是哪個國家的錢幣,謝謝!
你提到的那張外幣頂上寫著"banco central de resrva del peru",那個頭像旁寫著"ramon castilla",但是這個不是英語
這是秘魯幣(Peru),文字是西班牙文。Ramon Castilla是聖馬丁.玻利瓦爾的戰友雷蒙.卡斯蒂利亞元帥,好像也作過秘魯總統。
現在秘魯的貨幣是「索爾」,與美元匯率大致為3.2-3.3:1,人民幣不能與埃索直接兌換。
INTIS,秘魯幣,過去貨幣名稱叫「印蒂」(INTIS),面額很多,由於貨幣貶值,最高面額達到500萬印蒂。1991年,該國發行新幣「新索爾」面額有5、10、20、20、50、和100索爾。
你所持有的100INTIS面值的幣,價值RMB1角以下
6. 世界各地使用的貨幣各叫什麼
國家或地區 貨幣單位 貨幣符號
非洲金融共同體區 法郎BEAC XAF
非洲金融共同體區 法郎BCEAO XAF
歐元區 歐元 EUR
阿富汗 阿富汗尼 AFA
阿爾巴尼亞 列克 ALL
阿爾及利亞 第納爾 DZD
美國 美元 USD
美洲薩摩亞 美元 USD
安道爾 歐元 EUR
安哥拉 寬札 AOA
安圭拉島 東加勒比元 XCD
安地卡及巴布達 東加勒比元 XCD
阿根廷 比索 ARS
亞美尼亞 德拉姆 AMD
阿魯巴島 盾 AWG
阿什莫和卡鐵爾群島 澳元 AUD
澳大利亞 澳元 AUD
奧地利 歐元 EUR
奧地利 先令[廢棄] ATS
亞塞拜然 馬納特 AZM
亞述爾群島 歐元 EUR
巴哈馬 元 BSD
巴林 第納爾 BHD
巴貝多 元 BBD
巴利阿里群島 歐元 EUR
孟加拉國 塔卡 BDT
巴貝多 元 BBD
白俄羅斯 盧布 BYR
比利時 歐元 EUR
比利時 法郎[廢棄] BEF
貝里斯 元 BZD
貝南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百慕大 元 BMD
不丹 印度盧比 INR
不丹 努扎姆 BTN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諾 BOB
博內爾島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可兌換馬克 BAM
波札那 普拉 BWP
巴西 雷亞爾 BRL
英國 英鎊 GBP
英屬印度洋領地 英國英鎊 GBP
英屬印度洋領地 美元 USD
英屬維爾京群島 美元 USD
汶萊 元 BND
汶萊 新加坡元 SGD
保加利亞 列弗 BGN
布吉納法索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緬甸 元 MMK
蒲隆地 法郎 BIF
柬埔寨 瑞爾 KHR
喀麥隆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加拿大 加元 CAD
迦納利群島 歐元 EUR
維德角 埃斯庫多 CVE
開曼群島 元 KYD
中非共和國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查德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智利 比索 CLP
中國 人民幣 CNY
聖誕島 澳元 AUD
科科斯(基靈)群島 澳元 AUD
哥倫比亞 比索 COP
葛摩 法郎 KMF
太平洋法蘭西 太平洋法蘭西共同體法郎 XPF
剛果/布拉柴維爾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剛果/金沙薩 法郎 CDF
庫克群島 紐西蘭元 NZD
珊瑚海群島 澳元 AUD
哥斯大黎加 科朗 CRC
象牙海岸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克羅埃西亞 庫納 HRK
古巴 可兌換比索 CUC
古巴 比索 CUP
Cura?o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塞普勒斯 鎊 CYP
捷克共和國 克朗 CZK
丹麥 克朗 DKK
吉布地 法郎 DJF
多米尼加 東加勒比元 XCD
多明尼加 比索 DOP
荷蘭 歐元 EUR
荷蘭 盾[廢棄] NLG
東加勒比 東加勒比元 XCD
東帝汶 美元 USD
厄瓜多 美元 USD
埃及 鎊 EGP
薩爾瓦多 科朗 SVC
英格蘭(英國) 英鎊 GBP
赤道幾內亞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厄利垂亞 納克法 ERN
愛沙尼亞 克魯恩 EEK
衣索比亞 比爾 ETB
歐羅巴群島 歐元 EUR
福克蘭群島 鎊 FKP
法羅群島 丹麥克朗 DKK
斐濟 元 FJD
芬蘭 歐元 EUR
芬蘭 馬克[廢棄] FIM
法國 歐元 EUR
法國 法郎[廢棄] FRF
法屬蓋亞那 歐元 EUR
法屬波利尼西亞 太平洋法蘭西共同體法郎 XPF
法屬波利尼西亞 歐元 EUR
法國南部和南極洲附近群島 歐元 EUR
加彭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EAC XAF
甘比亞 達拉西 GMD
加沙地帶 以色列新謝克爾 ILS
喬治亞 拉里 GEL
德國 德國馬克[廢棄] DEM
德國 歐元 EUR
迦納 塞地 GHC
直布羅陀 鎊 GIP
黃金(盎司) XAU
大不列顛(英國) 英鎊 GBP
希臘 歐元 EUR
希臘 幣[廢棄] GRD
格陵蘭 丹麥克朗 DKK
格瑞那達 東加勒比元 XCD
瓜德羅普島 歐元 EUR
關島 美元 USD
瓜地馬拉 格查爾 GTQ
根西島 鎊 GGP
基尼 法郎 GNF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蓋亞那 元 GYD
海地 古德 HTG
荷蘭 歐元 EUR
荷蘭 盾[廢棄] NLG
聖座(梵蒂岡) 歐元 EUR
聖座(梵蒂岡) 里拉[廢棄] VAL
宏都拉斯 倫皮拉 HNL
香港 港元 HKD
匈牙利 福林 HUF
冰島 克朗 ISK
印度 盧比 INR
印度尼西亞 盾 IDR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 XDR
伊朗 里亞爾 IRR
伊拉克 第納爾 IQD
愛爾蘭 歐元 EUR
愛爾蘭 鎊[廢棄] IEP
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 鎊 FKP
曼島 鎊 IMP
以色列 新謝克爾 ILS
義大利 歐元 EUR
義大利 里拉[廢棄] ITL
象牙海岸共和國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牙買加 元 JMD
日本 日元 JPY
澤西島 鎊 JEP
約翰遜群島 美元 USD
約旦 第納爾 JOD
新胡安島 歐元 EUR
哈薩克 堅戈 KZT
肯亞 先令 KES
吉里巴斯 澳元 AUD
科威特 第納爾 KWD
吉爾吉斯斯坦 索姆 KGS
寮國 基普 LAK
拉脫維亞 拉茲 LVL
黎巴嫩 鎊 LBP
賴索托 洛蒂 LSL
賴比瑞亞 元 LRD
利比亞 第納爾 LYD
列支敦斯登 瑞士法郎 CHF
立陶宛 利塔斯 LTL
盧森堡 歐元 EUR
盧森堡 法郎[廢棄] LUF
澳門 澳門元 MOP
馬其頓 代納爾 MKD
馬達加斯加 阿里亞 MGA
馬達加斯加 法郎[廢棄] MGF
馬德拉群島 歐元 EUR
馬拉維 克瓦查 MWK
馬來西亞 林吉特 MYR
馬爾地夫 拉菲亞 MVR
馬里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馬爾他 里拉 MTL
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 鎊 FKP
馬紹爾群島 美元 USD
馬提尼克島 歐元 EUR
茅利塔尼亞 烏吉亞 MRO
模里西斯 盧比 MUR
馬約特島 歐元 EUR
墨西哥 比索 MXN
密克羅尼西亞 美元 USD
中途島 美元 USD
摩爾多瓦 列伊 MDL
摩納哥 歐元 EUR
蒙古 圖格里克 MNT
門的內哥羅 歐元 EUR
蒙特塞拉特島 東加勒比元 XCD
摩洛哥 迪拉姆 MAD
莫三比克 梅蒂卡爾 MZM
緬甸 元 MMK
納米比亞 元 NAD
諾魯 澳元 AUD
納弗沙島 海地古德 HTG
納弗沙島 美元 USD
尼泊爾 中國人民幣 CNY
尼泊爾 盧比 NPR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 盾 ANG
荷蘭 歐元 EUR
荷蘭 盾[廢棄] NLG
新喀里多尼亞 太平洋法蘭西共同體法郎 XPF
紐西蘭 元 NZD
尼加拉瓜 科多巴 NIO
奈及利亞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奈及利亞 奈拉 NGN
紐埃島 紐西蘭元 NZD
諾福克島 澳元 AUD
北朝鮮 圓 KPW
北馬里亞納群島 美元 USD
挪威 克朗 NOK
阿曼 里亞爾 OMR
巴基斯坦 盧比 PKR
帛琉群島 美元 USD
白金(盎司) XPD
巴拿馬 巴波亞 PAB
巴拿馬 美元 USD
巴布亞紐幾內亞 基那 PGK
西沙群島 中國人民幣 CNY
西沙群島 越南盾 VND
巴拉圭 瓜拉尼 PYG
秘魯 新索爾 PEN
菲律賓 比索 PHP
皮特克恩 紐西蘭元 NZD
白金(盎司) XPT
波蘭 茲羅提 PLN
葡萄牙 歐元 EUR
葡萄牙 埃斯庫多[廢棄] PTE
波多黎各 美元 USD
卡達 里亞爾 QAR
留尼汪 歐元 EUR
羅馬尼亞 列伊 ROL
俄羅斯 盧布 RUB
盧安達 法郎 RWF
薩巴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聖赫勒拿 鎊 SHP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東加勒比元 XCD
聖露西亞島 東加勒比元 XCD
聖皮埃爾島及密克隆島 歐元 EUR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東加勒比元 XCD
聖馬丁島 歐元 EUR
薩摩亞 塔拉 WST
聖馬利諾 歐元 EUR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多布拉 STD
沙烏地阿拉伯 里亞爾 SAR
蘇格蘭(英國) 英鎊 GBP
塞波加 魯基尼 SPL
塞內加爾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塞爾維亞 第納爾 CSD
塞席爾群島 盧比 SCR
獅子山 利昂 SLL
白銀(盎司) XAG
新加坡 元 SGD
聖尤斯特歇斯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聖馬丁 荷蘭安第列斯群島盾 ANG
斯洛伐克 克朗 SKK
斯洛維尼亞 托拉爾 SIT
索羅門群島 元 SBD
索馬里 先令 SOS
南非 蘭特 ZAR
南喬治亞島 英鎊 GBP
南韓 圓 KRW
南桑德韋奇群島 英鎊 GBP
西班牙 歐元 EUR
西班牙 比塞塔[廢棄] ESP
斯里蘭卡 盧比 LKR
蘇丹 第納爾 SDD
蘇利南 元 SRD
蘇利南 盾 SRG[廢棄]
斯瓦爾巴島和揚馬延島 挪威克朗 NOK
史瓦濟蘭 里蘭吉尼 SZL
史瓦濟蘭 南非蘭特 ZAR
瑞典 克朗 SEK
瑞士 法郎 CHF
敘利亞 鎊 SYP
台灣 新台幣 TWD
塔吉克 索莫尼 TJS
塔吉克 俄羅斯盧布 RUB
坦尚尼亞 先令 TZS
泰國 銖 THB
多哥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BCEAO XOF
托克勞 紐西蘭元 NZD
湯加 潘加 TOP
特朗斯尼斯蒂爾 摩爾多瓦列伊 MDL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元 TTD
突尼西亞 第納爾 TND
土耳其 新里拉 TRY
土耳其 里拉 TRL[將被取代]
土庫曼 馬納特 TMM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美元 USD
吐瓦魯 澳元 AUD
吐瓦魯 元 TVD
烏干達 先令 UGX
烏克蘭 赫里夫娜 UAH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迪拉姆 AED
英國 英鎊 GBP
美國 美元 USD
烏拉圭 比索 UYU
烏茲別克 索姆 UZS
萬那杜 瓦圖 VUV
梵蒂岡 歐元 EUR
梵蒂岡 里拉[廢棄] VAL
委內瑞拉 博利瓦 VEB
越南 盾 VND
維爾京群島 美元 USD
威克島 美元 USD
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 太平洋法蘭西共同體法郎 XPF
約旦河西岸 以色列新謝克爾 ILS
約旦河西岸 約旦第納爾 JOD
西撒哈拉 摩洛哥迪拉姆 MAD
西薩摩亞(薩摩亞) 塔拉 WST
葉門 里亞爾 YER
尚比亞 克瓦查 ZMK
辛巴威 元 ZWD
7. 請問這是哪個國家的錢幣現在還流通嗎能換多少人民幣
這是秘魯的舊版紙幣,已停止流通的秘魯100印蒂。紙幣正面上方的文字」BANCOCENTRALDERESERVADELPERU「是西班牙語」秘魯中央儲備銀行「的意思。上世紀80年代秘魯通貨膨脹,印蒂變得一文不值。秘魯現在使用的貨幣是新索爾,1新索爾=100萬印蒂(秘魯現在流通的紙幣的最大面額是100新索爾)。許多不法分子利用這些作廢的紙鈔冒充歐元美元來騙人。秘魯貨幣與人民幣無匯率,要通過美元來折算:1元人民幣大約等於0.42秘魯新索爾,等於42萬秘魯印蒂。所以500印蒂紙幣幾乎沒有價值。這種100印蒂舊幣是換不了錢的,不過有收藏價值,全新一張在紙幣收藏市場上值3塊錢左右。
8. 聖馬丁島的貨幣
法屬地區用歐元,但美元也廣泛使用;荷屬地區用荷屬安的列斯盾。
2010年10月10日,荷屬安的列斯解體,聖馬丁島(荷屬部分)和庫拉索島成為與阿魯巴島一樣的在荷蘭統治下的政治實體。
9. 目前歐洲哪些國家已經承認並開始使用歐元了
1.目前歐洲國家官方使用歐元的有:(16國)
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塞普勒斯、斯洛伐克。
2.某些歐元區國家的海外領土,例如法屬蓋亞那、留尼汪、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馬提尼克等地區也使用歐元。
3.摩納哥以前使用法國法郎、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以前使用義大利里拉,而二者已被歐元替代。根據他們和歐盟之間的協議,他們也可以代表歐盟鑄造歐元硬幣。
4.安道爾以前使用法國法郎和西班牙比塞塔,黑山、科索沃以前使用德國馬克,以上貨幣被歐元取代後,這些國家改以歐元作為實際貨幣,但它們和歐盟之間沒有任何法律上的協議,沒有參加歐洲中央銀行體系。在、2004年10月,安道爾開始與歐盟協商關於允許安道爾象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一樣鑄造歐元硬幣的協議。
5.許多以前匯率與歐洲貨幣的掛鉤的貨幣,比如與葡萄牙埃斯庫多掛鉤的維德角埃斯庫多,目前已經改為與歐元掛鉤。目前歐元在維德角已被廣泛接受。而在2004年11月,維德角的首相在一個在葡萄牙舉行的會議上考慮把歐元作為維德角的正式貨幣。
6.2002年12月,朝鮮用歐元代替美元作為對外流通和結算的主要貨幣,在大部分黑市和以前使用美元的商店,美元也被歐元取代。
總的來說,歐元已經是22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貨幣,29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貨幣的匯率與歐元掛鉤。
10. 聖馬丁位於哪裡 官方語言 貨幣匯率多少 哪裡可以辦理去聖馬丁旅遊 聖馬丁一年氣候
聖馬丁島(SXM)官方語言大概可能是 荷蘭語和帕彼曼都語,也講西班牙語和英語
聖馬丁島介紹 自然環境:國內地處熱帶,年平均氣溫26-30℃,年降水量南部3島不足500毫米,北部島嶼在1,000毫米以上。北組島嶼屬熱帶雨林氣候。南組島嶼屬熱帶草原氣候
可能 匯率:1.79盾兌1美元
西印度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北部島嶼。面積86平方公里,南部屬荷屬安的列斯群島,面積34平方公里,人口1.5萬(1981);北部為法國直轄海外領地(原屬法國海外省瓜德羅普,2007年2月22日升格為共和國直轄領地),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8,072(1982)。居民多為黑人。地勢起伏,東、西部多山丘,一般海拔300-415米。年降水量1,100毫米。島上風景優美。1493年11月11日(聖馬丁節)哥倫布到此,故名。1638年被法國佔領。1648年分屬法國和荷蘭。主要出產鹽、棉花、甘蔗和牲畜 ,釀酒業和漁業日益發展。旅遊業甚盛。重要城鎮有菲利浦斯堡(荷屬)和馬里戈特(法屬)。 聖馬丁島(Sint Maarten/Saint Martin):小安的列斯群島北部的一個小島,面積大約37平方英里,由山地和湖沼構成。這個小小的島嶼卻分屬於兩個不同的國家——法國與荷蘭,是世界上最小的分屬兩國的島嶼。法國海外瓜得婁普地區佔有北部的21平方英里,首府馬里格(Marigot);荷屬安的列斯佔有南部的16平方英里,首府飛利浦堡(Philipsburg)。兩個國家之間的分界線適當中間的山嶺和湖沼(Lagoon)。兩個鎮都非常小,就幾條街而已。這個小島已經保持兩國分治的狀態三百多年了。法國與荷蘭在1648年簽署了一個協議分治聖馬丁島。法國和荷蘭的軍隊在島東面的牡蠣塘集結,然後沿著海岸線反向行進,再到最後碰頭的地方,以次確定兩國邊界。傳說出發前的儀式上,荷蘭人喝了杜松子酒和淡啤,法國人喝了康傑白蘭地和白酒。法國人因此酒勁十足,比荷蘭人興奮得多,跑得快,結果佔得地方也大些。又有傳說荷蘭人被一個法國少女迷住了,浪費了不少時間,結果佔得地方少。不管結果怎樣,兩國之間的和平友好關系持續了三百多年。任何人穿越島上荷法邊界都不需要任何手續,沒有任何守衛。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1948年在島中的邊界上樹立了一個紀念碑,紀念和平分治300周年。紀念碑的四周飄揚著四面旗幟,分別是荷蘭國旗、法國國旗、荷屬安的列斯旗和聖馬丁聯合管理旗。島上無論法國與荷蘭的地區都懸掛著聯合管理旗。旗的色彩與荷法兩國的國旗色彩相同,為紅白藍三色,上紅下藍,左側是一個白色的三角,三角中間是聖馬丁徽章。徽章上方是太陽和鵜鶘,中間是飛利浦堡法院外形、桂花、紀念碑,下方綬帶寫著「SEMPER PRO GREDIENS」。這面旗幟也象徵著荷法友誼。 2010年10月10日,原「荷屬安的列斯」解體,聖馬丁和庫拉索作為一個荷蘭王國框架內的獨立國家成立。這是在聖馬丁首都 Philipsburg 舉行的「獨立慶典」中的「升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