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假設貨幣
㈠ 貨幣計量單位假設的目的是什麼
在諸多的計量手段中,只有貨幣標準是具有最大限度的無差別性和統一性的,
貨幣計量單位假設為會計活動的開展選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㈡ 貨幣計量假設具體內容是什麼啊幣值穩定不變又怎麼理解
您好,一點通網校回答您的問題
記賬用貨幣記賬比較方便,因此貨幣計量假設就是用貨幣作為主要計量手段。用貨幣計量潛在假定不通貨膨脹,10年前一套房子10萬,現在賬面上仍然是10萬,不考慮通貨膨脹。假定歸假定,跟現實有出入,但是仍然按假定記賬。
如果考會計從業資格證報班,選擇網上教學方式,隨時學習,靈活機動,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效率高,不僅能聽課而且能全程輔導答疑,現在面授班很多,良莠不齊。運氣好,沒有白花你的銀子,如果不好,就是打水漂了,另外現場上課,必須費車馬勞頓之苦,聽不懂就過去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教師上完課就走人,想問問題幾乎不太可能。而網上培訓則不同。448元請能隨時答疑的家教老師,全程答疑輔導,全程監督學習,輔導包通過,,分三輪復習:
第一輪,主抓各科基礎知識
第二輪,瘋狂做題
第三輪,留一周查缺補漏
第一輪主要是掌握知識,腦袋多裝知識點。第二輪,知識點的梳理,最終達到爐火純青,第三輪准備考試了。
㈢ 會計假設的貨幣計量假設
內容
這一假設規定了會計的計量手段,指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可以通過貨幣反映。它暗含了兩層意思,即幣種的唯一性和幣值的不變性。
不足
貨幣計量假設引起爭議最大。首先,以貨幣計量不能表現諸如企業員工素質、產品質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等信息,使會計信息局限於貨幣性定量性的……而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里,知識和企業員工越來越成為公司總裁最重要的資產,因此早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了人力資源會計,不過必須指出的是雖然人力資源會計將會計信息擴大到定性的信息,但是以人力資產的成本可以和實物資產一樣有貨幣為假設的。事實上,電子貨幣的出現強化了貨幣計量這一假設,會計信息本質就是數字化的貨幣性信息;其次,由於種種原因20世紀初通貨膨脹的出現,特別是二戰後,持續的通貨膨脹遍及全球,動搖了作為歷史成本前提的:「幣值穩定」假設。因為會計報表上以現時價格計量收入,卻以歷史成本計量費用,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則不能正確地計量收益,由此產生了物價變動會計和現時成本會計。它們與傳統的歷史成本之爭在於幣值變動引起資產價值的變動是否會產生收益,歷史成本會計的維護者如利特爾頓認為物價變動自身是不能產生收益的,西方國家的物價上漲指數普遍回落到50%以下,已可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同時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各國放鬆了對利率、匯率管制後,面對隨時變動的貨幣市場,企業採用衍生金融工具,如遠期、期貨、期權等迴避貨幣變動的風險,這使幣值穩定假設仍具有現實意義。
網路環境
研究現狀
在網路經濟時代,國際互聯網的發展,使資金在企業、銀行、國家間高速運轉,資本市場交易活躍,這加劇了貨幣需求的不穩定性,沖擊了幣值穩定假設。IT環境下,由於互聯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同貨幣之間的交易尤其是通過互聯網進行跨國交易也變得非常容易,既可以用多種貨幣計量,也可以用統一的電子貨幣作為會計計量尺度。
對幣值穩定的挑戰並不是對貨幣計量的否定。貨幣計量是會計計量在不同計量方式中所作的歷史選擇,是最合適的計量方式。對幣值穩定的挑戰,是要改變貨幣計量的屬性,這同改變貨幣計量尺度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不是對貨幣計量假設的否定。在通貨膨脹條件下,人們用一般物價水準或現行成本這兩個計量屬性中的一個來替代歷史成本這個計量屬性,但並沒有改變貨幣計量尺度,也即沒有改變貨幣計量假設。因為一般物價水準或現行成本,都是貨幣計量范疇的內容。
用統一的電子貨幣作為會計計量尺度,也沒有否定貨幣計量假設。電子貨幣與傳統貨幣的區別,在於兩者佔有的空間不同、傳遞渠道不同、計算所需時間不同。作為綜合計量尺度,二者的功能是相同的,在會計上,更注重問題的實質而非問題的形式。貨幣並不是一個充分穩定的衡量單位,但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一致性、可比性,還是有必要堅持幣值穩定假設。在IT環境下,能否用多種貨幣去計量同在一個或若干個會計期間,但不在同一時點發生的同一會計要素,則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但是,在IT時代,一般對外報告會計信息時,仍不能用多種貨幣去計量不在同一時點發生的同一會計要素。這是因為,會計信息的質量標准之一是明晰性,即強調會計信息要使社會公眾能夠理解,對於大部分各個特定區域的社會公眾而言,所得到的會計信息中含有他們不熟悉的幣種,將妨礙他們對會計信息的正確理解,從而使會計信息失去有效性。另外,由於不同貨幣的購買力水平不同,直接用幾種貨幣表示同一會計要素,得出該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結果無精確的經濟意義。比如用幾種貨幣表示的固定資產總額,就沒有直接可比性,簡單匯總沒有經濟學上的意義。
㈣ 什麼是貨幣計量假設它對會計核算有什麼影響
貨幣計量就是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採用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單位,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同時假設貨幣是穩定的。貨幣計量便於比較和匯總。
㈤ 貨幣計量假設意義與什麼是貨幣計量假設答案是一樣的嗎
一樣的
㈥ 貨幣計量假設的定義
會計是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該系統採納復式簿記原理進行相關賬務處理。復式簿記的一個必備條件就是採納統一的貨幣進行計量。因為只有貨幣才具備可加總性,才能夠將各種經濟活動綜合地反映出來,否則不同屬性項目之間的加總就彷彿一個桶子與一個蘋果的加總一樣毫無意義。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價值尺度中勞動時間的必然表現形式。
貨幣計量假設包括兩個層次,一個是貨幣計量單位,另一個是貨幣的幣值穩定與否的問題。
㈦ 什麼是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當 會計 為 持續經營 的 會計主體 進行核算時, 是以採用幣值穩定的 貨幣 來綜合計量為前提的.
㈧ 會計主體假設、會計分期假設、持續經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的含義分別是什麼有什麼關系
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都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
1、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一般來說,法律主體(法人)必然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法人)。 (1)會計主體可以是具備法人資格的:XX有限公司(包括母公司、子公司)、XX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是強制要求會計核算的; (2)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分公司、集團、分廠、車間、事業部、辦事處、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一般是根據內部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的。2、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現行會計處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上的,否則一些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將缺乏存在的基礎。 如,判斷企業會持續經營下去,固定資產就可以根據歷史成本計量,並按期(假如按5年)提折舊;否則,固定資產只能採用可變現凈值計量,並要把未提取的折舊在清算前全部分攤。3、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期間通常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短於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又可以分成半年度、季度和月度。這里的會計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4、1、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採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記錄、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2、在某些情況下,統一採用貨幣計量也有缺陷(結合會計定義: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即並非唯一計量單位)。 3、《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我國的會計核算要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可簡單理解為記賬時用的最基本的貨幣單位)。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某種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這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進行會計核算,但編制的財務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財務會計報告時,也應當折算為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