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承接能力怎麼樣
⑴ 現在進入股市前景如何
建議不追漲! 昨天大盤繼續了較大幅度的反彈。而昨天晚上公布印花稅降了,可能使這波反彈的力度有所加強。但是看習慣了我帖子的人都知道我不太喜歡做表面的文章,而是更願意去分析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不想去承認的風險部分,不過該說的我還是要說,這次的政策不排除後續可能還會有其他政策的可能性但是短期的風險我們卻仍然得關注,導致這次大跌的真正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資金和巨額增發,不是印花稅,大小非解禁資金已經遠遠超過了主力資金的承接能力,主力資金能夠選擇的只有逐漸降低倉位,這樣他們的損失會相對來說小些。而印花稅的下調很多人認為是特大利好足以改變股市運行軌跡使行情反轉,但是這種想法有點片面,印花稅給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有2000個億就很不錯了,而大小非今年要兌現的資金量近3萬億,這相當於整個市場主力資金的規模,而這只是開始而已,2009年2010年解禁的大小非資金量還要以幾倍的數量進入流通市場,而大小非才是根本問題,最關鍵的是本來就是想讓市場來消化大小非而不是政府自己掏錢來解決,就算由中央來解決這么巨大的資金中央也很難承受得起! 有專家提出政府救市有4個方面可做 一、降低印花稅,現在已經做了,不過前面也分析了2000億的資金量不足以支撐起近3萬億的大小非 二、將國有限售流通股劃歸社保基金,令其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持有(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國有限售股的擁有人數數量眾多,資金量巨大,如果國家出政策強行將這類股劃到社保基金阻止這類股權人套現,那國家怎麼解決和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如果是讓社保基金以購買的形式收購這類資金,又存在錢遠遠不夠的問題) 三、效仿香港特區政府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成立平準基金(需要錢呀) 四、效仿美聯儲向證券公司等投資機構直接國家注資,擴大市場對股票的需求(還是需要錢呀,維持社會平穩運行本來就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讓國家用財政收入來救股市不太現實) 所以說在有真正的解決大小非問題的措施政策出現前,主力會看得很清楚的,實質問題不解決,還是會導致主力資金在大小非的逐漸的拋壓下瓦解的,既然救市政策已經出來了,就要順短時間內的勢而為,對機構來說拉高出貨才是明智的,大資金投資股市也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當長期的股東。所以印花稅現在建議暫時看成主力機構拉高出貨的一個利好消息吧,在實質性政策出來前,主力都會對大小非一直處於警覺狀態,不敢做大行情,做得越大,主力資金死得越慘。 而之前的熊市也是由國有股減持造成的,05年1月熊市進行時印花稅調低的結果是有一定幅度拉升後主力再次出貨,大盤再次震盪下行探底創下新低,而行情的真正的扭轉是國家出政策禁止國有股減持,現在的情況和當時有點類似,可以謹慎參考。 3300仍然是牛熊的轉折點。擊穿3000點後引發了一波抄底資金來抄底,但是不要忘了上次擊穿3300~3400點時多方曾經佔了絕對的短期優勢,最後的結果還是以主力借假利好消息拉高出貨了,這符合主力的出貨特徵。而在降稅政策的刺激下,短線資金進入瘋狂狀態,之前我多次提及的大盤20日均線,這次夠順利收復20日均線並站穩走高突破了3511的30日均線,後市只要能夠守住30均線,在資金慣性的作用下大盤還有沖擊3950的機會。但是如果沖擊該點位失敗,請注意逢高減倉了,要防止短線資金的獲利回吐和機構再次拋售籌碼和大小非的綜合壓力。投資者可以根據反彈的力度選擇逢高減倉的點位,大盤反彈乏力的時候就是出局的時候。 而20號晚間政監會突然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姚剛副主席發布對《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對倍受市場關注的股改限售股解禁進行規范。而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的觀點基本上把該意見的作用概括出來了,該意見只能帶來短期的反彈而不是轉,因為這意見有兩大缺陷,1、若想一個月拋售0.99%解禁股,就可以規避這個限制,而一個月0.99%一年就是11.88%,遠遠超過了之前的5%限制。2、如果股東找人在大宗市場接,然後馬上去A股市場,就可以迴避這個指導意見了。所以這樣的規定是中長期大利空。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該公司的年報和半年報公告前30日內不得轉讓解除限售股存量股份的意見表面上好象是限制其轉讓,其實是掩護大小非,在年報和半年報前30日如果大小非減持會被記入報表,使大小非的減倉行動暴露,而在年報出來後到半年報之間有個1季度報,也就是說有3個月的時間無法通過報表監督大小非的解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小非的減倉起到了掩護作用。 但是在弱勢狀態下一個小小的負面消息可能因為恐慌的心理被數倍放大,請已經介入的散戶朋友要保持一份警惕心,隨時關注有沒有什麼利空消息再出來。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 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記得採納啊
⑵ 你怎麼看中國股市後期走勢
A股或進入震盪高發期 上周五的劇烈震盪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日線逼近了整數關口3400,而整數關口歷來被視為壓力;2)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上漲加快以及聯通的配合,迅速推高大盤,同時也令大盤股與中小盤股的背離加大,而背離加大歷來被當做調整的跡象;3)地產股的集體大幅度下跌,顯然與政策面的傳聞有關;4)3330上方密集區內,積累巨大的套牢籌碼,這些籌碼已經松動,當大盤出現不穩定苗頭時候隨時會湧出並因此加劇震盪。 綜合分析顯示,大盤將進入震盪高發期。依據如下:1)政策微調整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盡管國務院、發改委等繼續強調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並積極貫徹應對國際經濟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但央行強調關注一些「苗頭性」問題,銀監會也開始提示地方融資平台的風險,地王問題也引起各方的關注並將被監控開發全過程,這些都表明,政策環雖然不會發生方向性的變化,但微調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而敏感區域和時點,這些政策的微小調整可能 成為震盪的誘因。 就股市本身,盡管IPO有序的進行,但創業板開啟的准備工作已經全面啟動,表明管理層已經認同該區域市場的承接能力,供應的加大,可能遏止大盤快速上漲的勢頭並能是震盪的原因。2)技術面上周線和月線尺度上的背離開始加劇 日線尺度上對5日線的背離往往是引起日線靠攏5日線的原因並因此引起調整和震盪,而周線和月線尺度上的背離往往引起級別比較大的調整。 2006-2007年牛市裡月線尺度上大的偏離一共四次,分別發生在2006年4月到5月、2006年 12月、2007年4月和2007年7、8、9三個月,隨後發生的都是持續兩個月以上的調整。 大盤連續上漲9個月,最近的6月和7月大盤上漲加速,月線已經嚴重偏離5月線,因此,大盤隨時有震盪回落甚至進入階段性調整的可能。 周線尺度上偏離也一樣存在,但沒有月線的偏離嚴重,但大盤繼續快速推高的話,周線尺度的偏離也將加大,並可能因此引起震盪和調整。3)中建築上市可能引起震盪 航母級股票上市一般會給市場帶來震盪,這個因素將是影響本周大盤的重要因素,無論該股是高開低走還是低開高走,都將對大盤造成嚴重影響。4)3330上方密集區的存在 缺口被彌合並不意味大盤就扶搖直上,套牢年余的籌碼隨時會因大盤運行態勢的變化而松動,只要股指還運行在3330和3700密集區內,這個不安定因素就繼續存在。 總之,盡管大盤目前保持良好的短線技術態勢,資源類股票繼續是行情的主題,但周線和月線尺度上的偏離以及市場環境可能出現的變化應當引起注意,一旦資源類股票集體出現調整跡象,一旦大盤快速沖高,震盪就會隨時發生。
⑶ 中國股市怎麼樣啊
大盤24日暴漲,而多數散戶套在5000點上方,這10%的漲幅不足以使這些人出逃的,大多數深套散戶都不會選擇賣出,現在的量能不能夠簡單的認為機構進來了等片面的認識,現在新老基金之間的搏弈非常復雜,新基金被迫建倉,老基金在高位就在逐漸吐出籌碼邊打邊撤逐漸降低倉位以規避大小非的壓力,24日盤面曾經有過一波幅度很大的殺跌,在利好消息帶來的巨大的瘋狂資金面前能夠把大盤打低這么多的絕對不是那些炒短線的散戶和游資能夠辦得到的,不排除是大小非減持所為。而之前晚上公布印花稅降了,有可能為機構和大小非再次出貨帶來利好。看習慣了我帖子的人都知道我不太喜歡做表面的文章,而是更願意去分析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不想去承認的風險部分,不過該說的我還是要說,可以做為朋友們的參考,採納與否可以自己抉擇。這次的政策不排除後續可能還會有其他政策的可能性但是短期的風險我們卻仍然得關注,導致這次大跌的真正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資金和巨額增發,不是印花稅,大小非解禁資金已經遠遠超過了主力資金的承接能力,主力資金能夠選擇的只有逐漸降低倉位,這樣他們的損失會相對來說小些。而印花稅的下調很多人認為是特大利好足以改變股市運行軌跡使行情反轉,但是這種想法有點片面,印花稅給市場帶來的增量資金有2000個億就很不錯了,而大小非今年要兌現的資金量近3萬億,這相當於整個市場主力資金的規模,而這只是開始而已,2009年2010年解禁的大小非資金量還要以幾倍的數量進入流通市場,而大小非才是根本問題,最關鍵的是本來就是想讓市場來消化大小非而不是政府自己掏錢來解決,就算由中央來解決這么巨大的資金中央也很難承受得起!
有專家提出政府救市有4個方面可做
一、降低印花稅,現在已經做了,不過前面也分析了2000億的資金量不足以支撐起近3萬億的大小非
二、將國有限售流通股劃歸社保基金,令其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持有(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國有限售股的擁有人數數量眾多,資金量巨大,如果國家出政策強行將這類股劃到社保基金阻止這類股權人套現,那國家怎麼解決和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如果是讓社保基金以購買的形式收購這類資金,又存在錢遠遠不夠的問題)
三、效仿香港特區政府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成立平準基金(需要錢呀)
四、效仿美聯儲向證券公司等投資機構直接國家注資,擴大市場對股票的需求(還是需要錢呀,維持社會平穩運行本來就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讓國家用財政收入來救股市不太現實)
所以說在有真正的解決大小非問題的措施政策出現前,主力會看得很清楚的,實質問題不解決,還是會導致主力資金在大小非的逐漸的拋壓下瓦解的,既然救市政策已經出來了,就要順短時間內的勢而為,對機構來說拉高出貨才是明智的,大資金投資股市也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當長期的股東。所以印花稅現在建議暫時看成主力機構拉高出貨的一個利好消息吧,在實質性政策出來前,主力都會對大小非一直處於警覺狀態,不敢做大行情,做得越大,主力資金死得越慘。
而這段時間的新股以不可思議的瘋狂數量發行沒有斷過,國家降低印花稅的目的就更令人深思了,不排除順便滿足股民要求的同時(政府面子也做足了),逼迫主力資金在現在的點位做多,去接大小非,而連續的大量新發基金也是借市場的錢(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什麼都沒出,還是散戶的錢)去接大小非,市場在短時間火暴的情況下,又引誘其他場外的資金介入,新股發行的資金壓力也短暫緩解了,一箭多雕。
而之前的熊市是由國有股減持造成的,05年1月熊市進行時印花稅調低的結果是有一定幅度拉升後主力再次出貨,大盤再次震盪下行探底創下新低,現在的情況和當時有點類似可以謹慎參考。
3300仍然是牛熊的轉折點。擊穿3000點後引發了一波抄底資金來抄底,但是不要忘了上次擊穿3300~3400點時多方曾經佔了絕對的短期優勢,最後的結果還是以主力借假利好消息拉高出貨了,這符合主力的出貨特徵。而在降稅政策的刺激下,短線資金進入瘋狂狀態,之前我多次提及的大盤20日均線,在瘋狂的資金面前輕松夠收復20日均線並站穩走高突破了30日均線,後市只要能夠守住30均線,在資金慣性的作用下大盤還有沖擊3920的機會。但是如果沖擊該點位失敗,請注意逢高減倉了,要防止短線資金的獲利回吐和機構再次拋售籌碼和大小非的綜合壓力。投資者可以根據反彈的力度選擇逢高減倉的點位,大盤反彈乏力的時候就是出局的時候。 如果周一周二能夠守住30日均線還有機會,守不住,可能再次考驗3000!請注意減倉迴避風險。
而20號晚間政監會突然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姚剛副主席發布對《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對倍受市場關注的股改限售股解禁進行規范。而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的觀點基本上把該意見的作用概括出來了,該意見只能帶來短期的反彈而不是轉,因為這意見有兩大缺陷,1、若想一個月拋售0.99%解禁股,就可以規避這個限制,而一個月0.99%一年就是11.88%,遠遠超過了之前的5%限制。2、如果股東找人在大宗市場接,然後馬上去A股市場,就可以迴避這個指導意見了。所以這樣的規定是中長期大利空。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該公司的年報和半年報公告前30日內不得轉讓解除限售股存量股份的意見表面上好象是限制其轉讓,其實是掩護大小非,在年報和半年報前30日如果大小非減持會被記入報表,使大小非的減倉行動暴露,而在年報出來後到半年報之間有個1季度報,也就是說有3個月的時間無法通過報表監督大小非的解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小非的減倉起到了掩護作用。
但是在弱勢狀態下一個小小的負面消息可能因為恐慌的心理被數倍放大,請已經介入的散戶朋友要保持一份警惕心,隨時關注有沒有什麼利空消息再出來。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
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⑷ 就目前什麼股票具有發展前景
1、很難說出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股票,因為每個股民的判斷不一樣,而且股票的發展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每天都有漲和跌,還有就是股民的操作模式不一樣,有的是長線投資,有的是中短線投資。所以很難一概而論,從長遠的發展來,每個股票都是有發展前景的。
2、炒股就是從事股票的買賣活動。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獲取利潤。股價的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徵,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他們之間的關系,好比水與船的關系。水溢滿則船高,(資金大量湧入則股價漲),水枯竭而船淺,(資金大量流出則股價跌)。
⑸ 股票接力和承接力意思一樣嗎
股票接力和接力賽中的接力意思差不多,和承接力意思不一樣,這里有壓力的意思。
⑹ 股市上關於「承接」的概念
因為夠便宜啊。如果現在房價從10000元一平米,猛降至5000一平米;你說那些天天想著買房買不起的會怎麼樣?當然是搶啦。這時你想,當需求大於供給,房價還有可能往下降嗎?股票同理。
⑺ 股市上關於「承接」的概念
承接,一般是說承接盤。指把拋出的股票承接(買入)進去了。
⑻ 股票第一天漲停,第二垂頭線是什麼意思
每天漲跌都很正常,就像飯店每天人數都不一樣,但是最主要的就是,公司質量好不好,如果質量好,那就未來就有上漲,如果質量不好之後肯定是下跌。
⑼ 承壓在股市中什麼意思
股承壓是指某一位置套牢盤多,有大量的股票准備賣出。就比如某一股票在100元位置經歷了大量的換手。如今跌到50元長期橫盤,之後又反彈到100元附近時。前期買入的這些人想要賣出交割出局。如果該股票想要上漲到120元。就需要全部吃掉100元的這些大量的票。而這些票,可以理解為承壓。在股市中,承受能力強的股票很難跌漲。相反,對於承載能力弱的股票,股票更容易下跌和上漲。承壓在股市中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股票在某個區域是壓力區,所以股價向上會有承壓。第二種股票是拋盤太大,而出逃太多,繼續上漲有壓力。
拓展資料;如何判斷股票的承受能力? 承載力應從兩個方面衡量。
第一,股價不跌。
第二,股票成交量要充足。在股市中,承受能力強的股票很難跌漲。相反,對於承載能力弱的股票,股票更容易下跌和上漲。那麼,投資者如何判斷股票具有較強的承受能力呢? 投資者可以從個股的分時走勢圖判斷個股的承受能力較強。比如分時圖中個股猶豫下跌,成交量明顯萎縮,而快速上漲,甚至90度上漲,成交量大。同時,投資者可以根據分時圖中黃線和白線的變化來判斷個股下的承受能力。當分時圖中的白線在黃線上方震盪一段時間後,沿著黃線上下震盪,可以直接拉升日線跌停,那麼就可以判斷個股的承受能力較強;個股開盤後,白線一直運行在黃線下方,但突破黃線後,一直在黃線上方放量上漲,最後該股有日線跌停,可以判斷該股有較強的承受能力。
簡單來說,成交量超過同期,但黃線保持不變。橫向或向上的趨勢。說明該機組當天承載能力較好。承接力是日內買入的重要觀察標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