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創造了貨幣怎麼辦
Ⅰ 國家是如何發行貨幣的
以人民幣為例
(1)提出人民幣的發行計劃,確定年度貨幣供應量。每年由人民銀行總行根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貨幣發行和回籠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後,具體組織實施。包括負責票幣設計、印製和儲備。
(2)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報批的貨幣供應量計劃。
(3)進行發行基金的調撥。發行基金是中央銀行為國家保管的待發行的貨幣。它是貨幣發行的准備基金,不具備貨幣的性質,由設置發行庫的各級人民銀行保管,總行統一掌管,發行基金的動用權屬於總庫
(4)普通銀行業務庫日常現金收付。人民幣的貨幣發行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的現金收付業務活動來實現的。各商業銀行將人民銀行發行庫的發行基金調入業務庫後,再從業務庫通過現金出納支付給各單位和個人,人民幣鈔票就進入市場。這稱為「現金投放」。
同時,各商業銀行每日都要從市場回收一定的現金,當業務庫的庫存貨幣超過規定的限額時,超出部分要送交發行庫保管。這稱為「現金歸行」。貨幣從發行庫到業務庫的過程叫「出庫」,即貨幣發行;貨幣從業務庫回到發行庫的過程叫「入庫」,即貨幣回籠。
(1)貿易創造了貨幣怎麼辦擴展閱讀
現行的貨幣發行制度實際上指不兌現的信用貨幣的發行制度。西方國家的貨幣發行制度承襲了銀行券的發行管理辦法,強調國家的監管,以保證貨幣的適度發行,維持本國甚至地區的幣值穩定。幾乎所有國家都將貨幣發行權集中到各自的中央銀行,規定發行最高限額和彈性發行的條件,並規定相應的發行保證的條件。
我國的貨幣發行權集中到中國人民銀行,實行高度的集中管理,堅持經濟發行的原則。除中國人民銀行以外,任何地區、任何單位、任何個人都不準發行任何貨幣或變相貨幣,都無權動用國家的貨幣發行基金。人民幣是通過國家銀行信貸程序發放出來的。
Ⅱ 流通中貨幣是由什麼創造和供應的
實際上都是有產品的交易,貿易這兩個東西創造和供應的。
Ⅲ 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貨幣有什麼好處怎麼樣操作才可以用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貨幣來操作
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貨幣的好處在於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結算不再有匯率損失,且因為人民幣是本幣,所以,不再受外匯管制而可以自由收付。
目前人民幣還不是國際貿易貨幣,所以不能夠直接用人民幣操作,但是,我國目前與一些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即對於與我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的貿易往來結算,可以用人民幣來操作,即進出口收付,可以直接用人民幣結算。
Ⅳ 中美這種大國的貨幣如何流入市場
這問題問得好,別說利息了,就連壞賬都是越來越大的,根本沒有人想填。
因為模型導致壞賬永續,你應該問,為什麼這樣經濟體制還沒崩潰的問題。
因為貴金屬和外匯還有資產抵押物衍生出貨幣,貨幣存入銀行變成存款准備金和貸款,貸款投入市場變成另一個人的貨幣,貨幣存銀行再分出存款准備金和貸款,這樣循環往復,就產生了叫做通貨膨脹的東西,用於分攤貨幣發行和填平壞賬。
而這個游戲還有變種那就是投資,投資又分成債務投資和資產投資,一個國家的債務換到另一個國家就變成了當地的貨幣,貨幣再分出存款准備金和貸款,同樣資產也一樣,這叫金融衍生品。
從一級市場也就是股權,衍生出股票,股票持有並不佔有該公司股權而是一種融資債券,股票又分出股票債券和股指期貨,同樣的投資會變成存款准備金和貸款。
這時通貨膨脹會導致物價上漲,就出現了商品期貨,還是同樣的游戲。
這時會出現各種因為盲目投資的債務怎麼辦呢?就出現了資產債券,用從銀行貸款買別人的債務,就是說拿債務買債務,有趣不?哈哈
Ⅳ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貨幣的產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1)偶然的物物交換;(2)擴大的物物交換;(3)一般等價物作為媒介的交換;(4)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 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沒有剩餘產品,發生在兩個部落之間的交換,只能是偶然的多餘產品的物物交換。當時的商品交換在雙方的經濟生活中只佔極比重,因此,彼此都不十分計較交換的比例,如有的時用2隻羊換1把石斧,有時用2隻羊換2把石斧。假如2隻羊換1把石斧,用公式化表示即為:2隻羊=1把石斧 在這個等式中,羊的價值是通過石斧表現出來的,石斧是表現羊的價值的手段,人們把石斧看作價值的代表。或者說與價值等同,我們稱之為等價物。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物物交換不斷擴大,參加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一種商品可與多種商品相交換。物物交換的明顯缺點是:物物交換要求雙方都需要對方的商品,交換才能成功,否則交換就無法進行。 為了克服物物交換的困難,人們在長期無數次交換的實踐中找到了辦法。一般等價物就是從其它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換並表現其它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有了一般等價物後,方便了商品交換,人們只要經過兩次交換,就可順利換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即:「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換成一般等價物;第二步,用一般等價物換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可見,一般等價物的出現,有利於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 一般等價物由什麼商品來充當,各地區劃同,一個地區的不同時期也有不同。在歷史上,牲畜、布帛、貝殼、糧食、食鹽、金屬等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 我國最早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之一是寶、貝。許多與商品交換有關的漢字,都有貝字作部首,如貨、賠、賺、販、購等。 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是金銀自身自然屬性決定的,即金銀有許多適宜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徵: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久藏不壞、質地均勻和容易分割等。 首先是體積小、價值大。因為採掘金銀要耗費巨大的勞動,所以金銀的價值大。這樣,人們可以攜帶少量的金銀,就能買到大量的商品。 其次,金銀不會腐爛,久藏不壞。黃金、白銀極易保存,即使埋在地下,幾千年後挖掘出來,仍完好無損。 再次,質地均勻、容易分割。金、銀可以隨便熔合,又可隨便分割,其價值不會受到損失,而羊、布、貝殼等就不行。 正因為金銀有這樣多的優點,所以,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黃金、白銀身上。金銀一旦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它們也就成了貨幣 。 從上述貨幣的產生過程可以看出,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的出現解決了商品交換發展的障礙,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如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貨幣的出現也帶來新的矛盾。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我們的能把金銀貨幣完全等同起來。金銀就是金銀,它也是一種商品,也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只有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下才成為貨幣。 貨幣與一般商品的共同點是:貨幣也是高品。金銀能夠充當貨幣 ,是因為金銀本身是商品,既是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貨幣與一般商品的區別是:貨幣不是一般的商品,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專門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可以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這種貨幣與一般商品的本質區別,就是貨幣的本質。所以說「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Ⅵ 貿易關系與貨幣的聯系
舉個例子 以前人民幣是採用的和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這個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中國的產品出口優勢,後來中國的出口越來越強勢,為了保障本國的製造工業,歐美聯合施壓中國人民幣升值並且取消固定匯率制度,迫於壓力,中國後來實行的如今的制度--人民幣與一籃子貨幣掛鉤,所選貨幣都是與中國存在大量貿易往來的,並且實行浮動匯率制度,這樣的結果就是,歐美各國現在都對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繼續升值,導致很大一批出口為主的輕工業企業失去國際競爭優勢而破產(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貶值有利於出口---人民幣升值,以前一美元(1:8)能買的東西現在要1.3(1:6)買了,別人會換個地方買,而出口8塊錢的東西以前只能換一美元,現在能換1.25美元了,顯然,出口更積極了)。
說到底 貨幣和貿易就是一個相互依存關系,貨幣學說貨幣是用來降低交易成本的 而實際的國際貿易中,貨幣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保護本國產業,維護本國貿易利益等等
Ⅶ 如何理解貨幣產生貿易,貿易增多貨幣的思想
不同點
(1)在貨幣與商品的關繫上,早期重商主義認為金銀貨幣為唯一財富,而晚期的重商主義還認識到貨幣與商品具有統一性。
(2)早期重商主義把貨幣單純作靜態保存,而晚期把貨幣作為資本進行,看重增值。
(3)早期重商主義只允許金銀貨幣流入,禁止流出;晚期不禁止貨幣流出,只要凈流入即可。
重商主義對外貿易學說以財富論為理論基礎,認為貨幣是一國財富的根本、富強的象徵,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積累財富,獲取財富的途徑則是對外貿易順差,因而主張國家干預經濟活動,鼓勵本國商品輸出,限制外國商品流入,「多賣少買」,追求順差,使貨幣流入國內,以增加國家財富和增強國力。
早期的重商主義叫貨幣差額論。認為貴金屬(貨幣)是衡量國家財富的唯一標准。該理論把增加國內貨幣積累,防止貨幣外流視為對外貿易政策的指導原則,認為國家採取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貨幣流動,禁止金銀輸出,在對外貿易上遵循少買(或不買)多賣的原則,使每筆交易和對每個國家都保持順差,就可以使金銀流入國內。
晚期的重商主義稱貿易差額論,該理論反對國家限制貨幣輸出,認為國家應准許適量貨幣輸出國外,這非但不會使貨幣流失,而且還會吸收進更多的貨幣,使國家更加富裕。對外貿易能使國家富足,但必須遵守進出口貿易總額保持順差的原則。貿易差額論者信奉「貨幣產生貿易,貿易增加貨幣」。
共同點:
(1)都把貨幣和財富混為一談,認為財富就是金銀,金銀是財富的唯一形態,是衡量國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都認為獲得財富的惟一途徑就是發展對外貿易。
(2)大力主張國家干預經濟活動,提倡實行保護貿易政策。
(3)都主張少買多賣的原則,力爭貿易順差,以便吸收更多的外國貨幣,增加國家財富和增強國力。
(4)以流通領域為研究對象,認為利潤或利益來自流通領域,而不是來自生產領域。
Ⅷ 宏觀經濟學中簡答題 貨幣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艾爾蒙頓(Elmendyn)經濟中有2000張1美元的紙幣。1.如果人們把所有貨幣作為現金持有,那麼貨幣量是20002.如果人們把所有貨幣作為活期存款持有,並且銀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備金,那麼貨幣量是20003.如果人們持有等量的現金和活期存款,並且銀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備金,那麼貨幣量是20004.如果人們把所有貨幣作為活期存款持有,並且銀行保持10%的准備率,那麼貨幣量是200005.如果人們持有等量的cash和活期存款,並且銀行保持10%的准備率,那麼貨幣量是5000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