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一個事件是如何被發酵的
① 股市為什麼經常受一些消息事件的影響
只要股市存在,就始終伴隨著消息和事件,關鍵是消息面前是否人人平等,事件發生前是否能預料和判斷,股市的漲跌和股民的信心有著密切的關系.
② 1999年關於股市519事件的描述,請各位幫忙解釋或描述一下
「5·19」行情發動的當天,上午股市還相當平靜,變化起自下午。大量湧入的場外資金不斷推高指數,成交量大幅放出,以綜藝股份、上海梅林為首的科技網路股領漲,市場驟然升溫。此後連續3天,市場量能梯次推進,從75億元到102億元,再到145億元。
市場做多信心迅速膨脹,場外資金蜂擁入場,直到放出滬市單日445億元的成交天量、指數上攻至最高1756.18點才告一段落。
「5·19」行情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科技網路股、高科技股、銀行股、除權股、權重股、績優股等多個熱點板塊的猛烈炒作,幾乎市場上95%以上股票的漲幅超過了50%,呈現出十足的牛市特徵。可以說在「5·19」行情中,幾乎所有的股民都賺得盆滿缽溢。
(2)股市中一個事件是如何被發酵的擴展閱讀
股市5.19紀念日,1999年5月19日,由於國務院發布關於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利好消息,中國股市啟動了迄今為止最壯觀的一輪牛市行情,上證指數從1050點附近開始啟動,一個月後便達到1756點,兩年之後更是攀上了2245點的歷史新高,指數的累積漲幅超過了100%。
不過,隨後股市便進入了長達5年的大熊市,萬千股民深套其中,萬億市值揮來散去。
5·19」行情的導火索是當年中國證監會向國務院提交的「改革股票發行體制、保險資金入市、逐步解決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允許部分具備條件的證券公司發行融資債券、擴大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規模、搞活B股市場、允許部分B股H股公司進行回購股票的試點。
「5·19」行情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深刻,因為自1993年2月以來,上證指數在1558點以下整整徘徊了6年之久。「5·19」行情時,兩市雙雙創下歷史新高——1756點和520點。
因此,有人指出,「5·19」行情所形成的歷史性突破,在中國股市歷史上絕不只是一次行情的概念,而是構築了中國股市的新平台。
③ 美國的金融危機正是從「次級債」開始逐漸發酵的,它是怎麼一步步傳遞的
2007年春季,一場金融風暴在華爾街醞釀。美歐媒體開始頻繁出現一個大眾比較陌生的詞語--"次級房貸"。而在接下來一年多時間里,由之引發的金融危機,不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場,更使得一批"明星"級金融巨頭瀕臨破產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貸供應商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告破產。當年春天,美國次貸行業崩潰,超過20家次貸供應商宣布破產、遭受巨額損失或尋求被收購。由此,廣為世人所知的美國次貸危機漸顯崢嶸。
所謂次貸,是指美國房貸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群專門設計出的一種特別的房貸。相對於風險較低的"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人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
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房市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這也刺激了抵押貸款機構超常規發展的慾望。受利益的驅動,一些銀行等放貸機構紛紛降低貸款標准,使得大量收入較低、信用記錄較差的人加入了貸款購房者的大潮,成為所謂"次貸購房者"。
美聯儲前貨幣事務局局長文森特·萊因哈特認為,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是許多(美國)家庭基本沒有通過資產積累創造財富的公開途徑,只有一個例外:大量資源可以幫助人們對住宅進行杠桿式投資,政府也對此提供各種各樣的激勵手段,如抵押貸款還款利息的稅收減免等。"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忽視風險的結果,為危機日後全面爆發埋下了隱患。
2005年8月份,美國房價達到歷史最高點,此後美國不少地區房價開始回落。到2006年,房價上漲勢頭停滯,房市開始大幅降溫。房價下跌使購房者也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
與此同時,美聯儲為抑制通貨膨脹持續加息,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兩年時間里,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利率先後提升了4.25個百分點。
由此,出現了大批"次貸購房者"無力按期償還貸款的局面,次貸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愈演愈烈:濫用創新工具導致金融風暴"火"速蔓延
在經歷了2007年前幾個月的發酵後,美國次貸危機開始蔓延到購買了次貸支持證券的投資者。
2007年6月7日,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只基金停止贖回。驚恐、疑惑的投資者很快發現,這兩只基金持有大量與次貸有關的證券。
在美國,個人向銀行等放貸機構申請住房抵押貸款,放貸機構再將住房抵押貸款作為一種資產"賣給"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機構。後者將各種住房抵押貸款打包成"資產支持證券"(ABS),經由標准普爾等評級公司評級,然後再出售給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等投資者。這個過程被稱為"資產證券化"。
在美國住房市場繁榮時期,上述過程運轉流暢,購房者、放貸機構、負責打包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銀行和購買這部分證券的投資者,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但這場在美國住房市場泡沫中形成的投機盛宴註定不能長久。隨著越來越多的次貸購房者無力償還貸款,損失開始彌漫,最終波及到持有次貸的各類投資者。
但當此時,華爾街對即將到來的風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創下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點大關。
到2007年8月份,隨著大量次貸形成壞賬,基於這些次貸的證券也大幅貶值,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由於金融創新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從美國花旗銀行到德國德意志銀行,從英國匯豐銀行到瑞士瑞銀集團,全球各地的投資銀行、保險公司、養老金、對沖基金均發現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貸支持證券。由於這部分證券缺乏流動性,其價值和風險均難以判斷。不少金融機構為滿足有關資本充足率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要求,開始拋售資產,停止發放貸款和儲備資金。一時間,銀行系統惜貸氣氛濃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短缺,這種現象又被稱為"信貸緊縮"和"信貸危機"。
2007年8月6日,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公司宣布破產。8月16日,美國第一大商業抵押貸款供應商全國金融公司瀕臨破產邊緣,此後該公司從銀行集團獲得110億美元緊急貸款後逃脫一劫。9月14日,英國諾森北克銀行發生儲戶擠兌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貸危機中眾多金融機構境遇的一個簡單寫照。在此期間,隨著美國房價下跌,房貸違約率上升,房貸支持的證券價值縮水,眾多金融機構宣布遭受巨額損失,有的宣布破產或被收購。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認,美國房市存在泡沫,並警告說美國房價有可能超出大多數人預料,出現兩位數的降幅。
為應對金融動盪,美聯儲等西方央行開始採取聯手行動,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增強投資者信心。
從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將基準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聯儲還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業貸款的貼現率,並通過向投資銀行開放貼現窗口、拍賣貸款等方式,持續向金融市場投放資金。
盡管如此,次貸危機開始向美國經濟基本面擴散:失業上升、消費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國經濟下降了0.2%,為2001年三季度以來最糟糕表現。 雙"高危期:華爾街五大投行巨頭"慘遭"歷史巨變
全球金融市場在動盪中迎來了2008年,這註定又將是華爾街的一個"多事之秋"。從年初到現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盪大致經歷了兩個高危期。
在第一個高危期中,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陷入困境,最終被摩根大通銀行收購。
3月14日,美聯儲宣布,對陷入困境的貝爾斯登提供緊急貸款。但貝爾斯登最終沒能"挺"下去。兩天後,即3月16日,在美聯儲極力撮合下,貝爾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樓價"將自己賣給了摩根大通銀行。美聯儲則為這筆並購案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擔保。
對於這起並購案,許多媒體均以"槍口下的婚姻"來形容,意指貝爾斯登雖萬般無奈,但飽受資金短缺之苦最後只能委身於摩根大通。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財長保爾森事後說,之所以對貝爾斯登採取斷然措施,並提供政府擔保,主要當時市場對貝爾斯登破產沒有任何精神准備,而貝爾斯登與其他金融機構有千絲萬縷聯系,其一旦破產,將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無法預料的打擊。
盡管從救助貝爾斯登開始,美國輿論對用納稅人的錢救助華爾街投行提出了質疑。但從效果來看,美聯儲的舉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憂慮。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次貸危機一度緩和,紐約股市也出現回穩跡象。4月份紐約股市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4.5%,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上漲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5.9%。當月美國花旗銀行、高盛和德國德意志銀行的負責人均表示,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不過,接下來事態的發展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料,也證明西方主要金融機構負責人對當時金融形勢的判斷過於樂觀。
進入2008年7月份,美國金融市場再度緊張起來: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兩房"是私有企業,但又作為"政府授權企業"享有各種優惠。次貸危機爆發後,有政府擔保背景的"兩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時,為謀求更大市場,"兩房"也大舉擴張,發放了更具風險性的貸款種類,這導致虧損不斷擴大並形成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危機。
在過去一年中,"兩房"虧損達到了140億美元。"兩房"股價也暴跌了約90%。9月7日,美國政府再度出手,出資2000億美元接管"兩房"。
保爾森的解釋是,考慮到"兩房"的龐大規模和對金融體系的重要性,"兩房"中任何一家企業垮台,"都會使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動盪",因此,接管兩公司是當前保護市場和納稅人的"最佳手段"。
但"兩房"問題只是第二個高危期的一個序曲,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美國多家重量級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局勢演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
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銀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同日,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17日,美國政府被迫對陷入困境的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高達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9月20日,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了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21日,美聯儲宣布批准美國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實施業務轉型,轉為銀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業銀行。25日,美國監管機構接手美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並將其部分業務出售給摩根大通銀行。
④ 什麼是股市中的黑天鵝事件,史上都有哪些黑天鵝事件
股市中的黑天鵝事件,金融市場的常用術語,是一種不可預測的事件,超出了正常情況的預期范圍,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這個詞在前華爾街交易員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倡導下廣為流傳,他在其2001年的著作《愚昧無知》(Fooled by Randomness)中寫了這個概念。
4、中國的黑色星期一
中國的黑色星期一,也被稱為史上的股市黑天鵝事件。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中國股市下跌8.5%,在上證綜指中造成嚴重崩潰。這是自2007年以來中國發生的最大的單日市場崩盤。
中國的股票市場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興起,到2000年前後,中國股票市場擁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隨著更多公司上市,投資者紛紛湧向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股市和經濟快速增長。到2012年,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之間的上市公司數量已增至2400多家,市值接近中國實際GDP的50%。
當時的中國股市,很多新手都缺乏股市經驗,很容易被別人操縱。他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容易被謠言和股市表面現象沖昏頭腦,從而形成了沖動性購買投資。
這種盲目的投資和不理性的購買,最終導致中國的股市黑天鵝事件,在2015年7月8日至9日,上海股市在三周內下跌了30%,有1,400家公司(或半數以上的上市公司)為阻止進一步的虧損而申請暫停交易。
當時紐約時報是這樣報道的:
「 ……從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價格上漲了150%以上,在納斯達克風格的市場深圳證券交易所和深圳創業板市場上的價格甚至更高。借貸購買股票的散戶投資者助長了股市的上漲。市場的定價遠非完美。一旦價格小幅下跌,其中許多投資者便發現自己需要拋售,從而導致市場急劇調整。」
— 尼古拉斯·拉迪紐約時報2015年8月26日
⑤ 葉飛「爆料門」事件發酵,點名公司集體暴跌,還釋放出了哪些危險信號
1、近期,前私募冠軍葉飛「爆料門」事件發酵。在葉飛的爆料當中,他指出自己掌握了十多家甚至幾十家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的內幕,並牽扯到部分券商、公募機構。此事曝光後,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
4、A股市場整體的制度完善性還有待提升,這給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用於中飽私囊,客觀上對散戶構成了危害,其「割韭菜」的做法也敗壞了市場生態。相關品類上市公司股價的下跌,還釋放了一個危險信號,即它們引發市場擔憂「到底有多少上市公司已經做過或正在進行類似的勾當」。因此,我們需要有效跟蹤相關事件的發酵狀況。投資有風險,買賣需謹慎。
⑥ 股市崩盤的歷史大事件都是什麼
股市崩盤的歷史大事件有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上海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1月26日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並於同年12月19日正式開業。上市股票只有8隻,被稱為“老八”。當時,交易上限被設定為1%。後來,漲停板調整為0.5%,指數以96.05開盤。到那時,價格已經持續上漲了兩年半。1990年11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開始。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首次牛市:1990.12-1992.5 95-1429點舊8股,取消漲停板。1992年5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取消了對15隻上市股票的價格限制,實行了“T+0”交易規則,引發股市大漲。當天,上證綜合指數從617點上漲105%,以1266點收盤,僅3天就突破了1420點。股價飛漲,漲了570%!其中,5隻新股的面值意外上漲250%至3000%,成交量達到創紀錄的3.6億元,隨後達到1429點的高點。
股市低迷,甚至有傳言說,隨著對股市的信心消失,監管機構將關閉股市。為了救市,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中國證監會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發布了三項“救市”措施。這包括年內暫停新股發行和上市,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擴大資金入市范圍。
⑦ 中國股市歷史及重大事件;以及牛市與熊市轉折點事件。
第一輪暴漲暴跌:100點——1429點——400點。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中國股市從100點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就狂飆至1429點,這是中國股市第一個大牛市的「頂峰」。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29%。隨後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個月後,1992年11月16日,上證指數回落至400點下方,幾乎打回原形。
第二輪暴漲暴跌:400點——1536點——333點。上證指數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啟航,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大起大落」。這一次暴漲來得更為猛烈,從400點附近極速地竄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點收盤(上證指數第一次站上1500點之上),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1100點,漲幅達284%。股指在1500點上方站穩了4天之後,便調頭持續下跌。這一次下跌基本上沒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時間較上一輪要長,持續陰跌達17個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這一輪行情的最低點333.92點收盤。
第三輪暴漲暴跌:333點——1053點——512點。由於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輪行情再次啟動,這一輪大牛行情來得更加猛烈而短暫,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上證指數就猛竄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為215%。隨後便展開了一輪更加漫長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證指數跌至512.80點的最低點。這一輪下跌總計耗時16個月。
第四輪暴漲暴跌:512點——1510點——1047點。1996年初,這一波大牛市悄無聲息地在常規年報披露中發起。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上方啟動。1997年5月12日達1510點。不到半年時間,大盤暴漲1000點,上證指數上漲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開始了長達兩年的「調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點。
第五輪暴漲暴跌:1047點——1756點——1361點。1999年「519」行情井噴,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股指上漲將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證指數上攻至1756點。它第一次將歷史的「箱頂」(1500點)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腳下。隨後股市大幅回調。2000年1月4日,上證指數直抵1361點。
第六輪暴漲暴跌:1361點——2245點——1000點。由於繼續受歐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國股市最後奮力一搏,終於沖上了本輪行情的「至高點」。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沖向2245點的歷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國本輪大牛市的真正終結。
2001年10月22日,上證指數快速跌至1515點這一敏感點位。1500點究竟是中國股市的「箱底」,還是「箱頂」?歷史似乎跟我們股民開了一個大玩笑。原來1500點仍是中國股市的「箱頂」,曾經的「箱底」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不是嗎?就在中國股市在1500點的上方稍作停留後,她依然還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點的歷史「箱頂」下方,這樣的指數點位似乎讓人感覺更真實、更安全、更踏實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1339.2點;2004年9月13日,上證指數跌至1259.43點;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最低為998.23點。與2001年6月14日的2245點相比,總計跌去1247點,這與此前專家預言「推倒重來」的1000點預測是十分巧合的。這便是一種技術性的報復,更是上一輪瘋狂的大牛市自製的「苦果」。
第七輪暴漲暴跌:1000點——3300點——1500點?2005年6月,上證綜指破1000點,2006年1月從1200點啟動,截止2007年4月6日收於3300點之上,過去的歷史高點已被遠拋腦後,一年多時間大盤累計漲幅超過了230%。這一輪行情的上漲應該算是歷史上最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還能伴隨這一波行情走多遠?我們將拭目以待。當然,這一輪大的行情結束後,將回調至何處,我們仍將拭目以待。我認為目前4300是階段性高點
⑧ 突發事件如何影響股市,期市
由於突發事件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發生,因此往往會迅速引起大面積的恐慌,同時突發事件對受難國的經濟發展也會有短期的負面影響,因此受難國的股市短期內必然是跌的。又由於突發事件之後,事件本身所帶來的危害在受難國民眾心中被放大,同時大家也會擔心還會不會有類似事件再發生、國家有沒有做好准備防禦此類突發事件等,因此受難國短期內股市的下跌可能是非理性的,下跌幅度會比較大。
⑨ 1992年的8.10股民事件的前因後果是怎樣的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發布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發售公告,宣布1992年發行國內公眾股5億股,發售抽簽表500萬張,中簽率為10%,每張抽簽表可認購1000股,每張身份證可花100塊錢買一張抽簽表。政府很體諒大家:為減少排隊人數,每一名排隊者最多可持有10張身份證來買抽簽表。
從8月7號早晨開始,約有20萬人在分布全市的300個網點前擺開了長龍,長龍迅速粗壯蜿蜒開來。有人拿來長長的繩子,男男女女緊緊抓住繩子甚至把繩子繞在手腕上。全城21個證券營業所,個個門前人山人海。人們排著隊,晝夜不散。人群中的一張紙一次又一次地傳到每個人手中,又由後來者接過去,紙上密密地寫著人名,每個人名前有個序號,這是當時最重要的。
這種把人編成號碼的辦法乃是老百姓自發創造,並由眾人選舉的「龍頭」付諸實施。按照規定,「龍頭」每隔兩個小時點名一次,不是叫人名,只是叫序號,比如365號,或者563號,聞者立即答「到」,無論晝夜,不得間斷,倘若兩聲之後沒有「到」的回應,「龍頭」當即將該號碼連同人名一並劃去。
接近8月9日發售時間了,維護秩序的公安開始出現。8月9日早晨開始發售抽簽表,但到了中午,有幾個點的窗戶又關上了,表售完了。後來,越來越多的窗子關上了。到了10日上午還有可憐的人在排隊。而這天早晨上攤深圳各報已經宣布500萬張新股抽簽表9日發售完畢,並稱發售過程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但是沒有拿到新股認購表的人,根本不相信。他們看到好多內部人員包括執法的人、證券公司的人、金融系統的人把大量的表偷偷地買走。他們互相訴說自己的委屈,交換各自的所見所聞,人們開始憤怒了!這種態勢,到8月10日的晚上達到了頂點,大批群眾開始聚集,開始打出標語,要求懲治腐敗、打擊營私舞弊,最終演變成了沖突事件。
事情到了千鈞一發的緊急關頭。怎麼辦?大家一下子束手無策。當時的深圳市老大說:大家如果沒有什麼別的辦法,提議把明年500萬張股票額度提前到今年發行。因為股民是沖股票來的,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即使沒有出現舞弊行為,他們還是不滿意。有人說這個辦法不行。把明年的額度挪用到今年,需要向上面請示批准?千鈞一發,分秒必爭,不立刻決斷,後果不堪設想!哪裡還有時間去層層請示?就這樣定了,全部責任壓在我一個人身上,撤職法辦我一人承擔。
決定以後,連起草文件都來不及,草草寫了五條,立刻拿到廣播車去廣播。宣布再增發500萬張抽簽表,將明年的額度提前發行。深圳決定再增發500萬張抽簽表,它的作用太大了,因為大家明天又可以申請認購抽簽表了。事態逐步穩定。
四個月後,對「8·10」事件的清查結果公布。從2900多件(次)群眾舉報中篩選出重點線索62件,涉及金融、監察、工商、公安等5個系統20個單位75人,其中處級以上幹部22人。一共有超過4000人私分了10萬多張認購表,其中一家證券營業部的副總一個人獨吞了整整一箱的認購表(5000張)。不少發售點的工作人員、監管人員和執勤人員都不同程度地犯有營私舞弊的錯誤。8·10風波』後,深圳股市曾一度受重創,指數從8月10日的310點跌到8月14日的285點,跌幅為8.1%。同時元氣大傷,深成指從此一直跌到11月23日的164點才止跌反彈。
拓展資料: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