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現代貨幣本質特徵在於什麼

現代貨幣本質特徵在於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16 21:05:40

1. 什麼是貨幣的本質特徵它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哪些主要功能舉例說明。

現代貨幣的本質特徵是作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這一特徵決定了貨幣的基本功能。貨幣的功能有三:作為商品和勞務的交換媒介;作為價值尺度,確定商品和勞務相交換的比率;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如果貨幣不能作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則既不能當作交換媒介,也不能作為價值尺度,更不能作為價值儲存手段。

2. 貨幣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貨幣的本質特徵
貨幣的本質特徵是作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這一特徵決定了貨幣的基本功能.
貨幣的功能有三:作為商品和勞務的交換媒介;作為價值尺度,確定商品和勞務相交換的比率;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如果貨幣不能作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則既不能當作交換媒介,也不能作為價值尺度,更不能作為價值儲存手段.

3. 現代貨幣制度的基本特點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通貨是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紙幣不與金銀保持等價關系,貨幣是通過信用程序發行的, 紙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現代貨幣制度的本質特徵是:貨幣積累的擴大化,積累貨幣的資本化。貨幣制度是國家對貨幣的有關要素、貨幣流通的組織與管理等加以規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貨幣制度能夠保證貨幣和貨幣流通的穩定,保障貨幣正常發揮各項職能。
拓展資料:
一、貨幣制度的內容一般包括:
(一)規定貨幣材料,即確定哪些商品可以作為幣材。
(二)規定貨幣單位,即規定貨幣單位的名稱和貨幣單位的「值」。
(三)規定主幣和輔幣:主幣是一國流通中的基本通貨,輔幣是主幣單位以下的小面額貨幣。
(四)自由鑄造、限制鑄造,即金屬貨幣流通下貨幣鑄造權的規定。
(五)有限法償和無限法償,即法律規定貨幣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六) 准備制度。
二、貨幣制度主要有以下幾種:
1、、銀單本位制是以白銀為本位幣的一種貨幣制度,歷史悠久。
2、金銀復本位制是金銀兩種鑄幣被同時法定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
3、金本位制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輔幣和銀行券可自由兌換成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國境。金幣本位制:是一種比較穩定的貨幣制度,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金幣本位制的穩定因素遭到破壞。
三、貨幣流通
1、將進入流通領域的貨幣(通貨)可以區分本位幣和輔幣。本位幣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貨幣單位所鑄成的鑄幣,亦稱主幣。輔幣是主幣以下的小額通貨,供日常零星交易與找零之用
2、本位幣的面值與實際金屬價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貨幣,國家規定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允許本位幣可以自由鑄造和熔化的國家,對於流通中磨損超過重量公差的本位幣,不準投入流通使用,但可以向政府指定的機構兌換新幣,即超差兌換。
3、輔幣一般用賤金屬鑄造,其所包含的實際價值低於名義價值,但國家以法令形式規定在一定限額內。輔幣僅具有限法償性,但可以與主幣自由兌換。輔幣不能自由鑄造,只准國家鑄造,其鑄幣收入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4、銀行券和紙幣是貴金屬儲量以及相應的金銀貨幣不能滿足商品經濟發展擴大的需要而出現的產物。銀行券是由銀行發行、以商業信用為基礎的信用貨幣。早期銀行券流通的前提和背景是持券人可隨時向發行銀行兌換金屬貨幣。

4. 貨幣的本質特徵是充當什麼

貨幣的本質特徵是充當一般等價物,即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職能:
經濟學中的貨幣,狹義地講,是用作交換商品的標准物品;廣義地講,是用作交換媒介、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價值儲藏的物品。具體地講,貨幣具有交換媒介、價值標准、延期支付標准、價值儲藏、世界貨幣等職能。
貨幣本質的具體表現形式。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完備起來。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價值尺度:
價值尺度是用來衡量和表現商品價值的一種職能,是貨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正如衡量長度的尺子本身有長度,稱東西的砝碼本身有重量一樣,衡量商品價值的貨幣本身也是商品,具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不能充當價值尺度。
2,流通手段:
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商品出賣者把商品轉化為貨幣,然後再用貨幣去購買商品。在這里,貨幣發揮交換媒介的作用,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貨幣充當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它作為流通手段職能的前提,而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是價值尺度職能的進一步發展。
3,儲藏手段:
貨幣退出流通領域充當獨立的價值形式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而儲存起來的一種職能。貨幣能夠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是因為它是一般等價物,可以用來購買一切商品,因而貨幣貯藏就有必要了。
4,支付手段:
貨幣作為獨立的價值形式進行單方面運動(如清償債務、繳納稅款、支付工資和租金等)時所執行的職能。
拓展資料:
產生和特點: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是適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因為商品交易最初是用現金支付的。但是,由於各種商品的生產時間是不同的,有的長些,有的短些,有的還帶有季節性。
同時,各種商品銷售時間也是不同的,有些商品就地銷售,銷售時間短,有些商品需要運銷外地,銷售時間長。生產和銷售時間上的差別,使某些商品生產者在自己的商品沒有生產出來或尚未銷售之前,就需要向其他商品生產者賒購一部分商品。商品的讓渡同價格的實現在時間上分離開來,即出現賒購的現象。
賒購以後到約定的日期清償債務時,貨幣便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貨幣作為支付手段,開始是由商品的賒購、預付引起的,後來才慢慢擴展到商品流通領域之外,在商品交換和信用事業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就日益成為普遍的交易方式。

5. 貨幣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貨幣本質特徵隨著各種金融資產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流通,貨幣本質特徵行使了貨幣職能,使得貨幣量的范疇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流動性強弱,貨幣的概念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我國將其劃分為:二現金(現金是法償貨幣),M,二Mo+活期存教(M,也稱狹義貨幣),貨幣本質特徵M2二M,+其他存款+其他流動性資產(M2也稱廣義貨幣)等不同的層次。
盡管每個國家劃分貨幣層次的方法存在不同之處,但基本標準是類似的,作為貨幣首先必須具備流動性這一基本條件。無疑,現金的流動性最強,在流通中可以無限次地轉手,貨幣本質特徵可用於各種交易對象之間的支付,貨幣本質特徵且具有匿名性和支付的終結性。
那麼,其他的金融資產及其替代物的流動性是指其轉換為現實購買力和現金的能力,即變現能力,或稱之為變現性。所以,現金之外的其他各種資產成為貨幣的基本標准之一是能否轉換為現金貨幣。
在所淆貨幣層次中,貨幣本質特徵只有現金具有匿名性,貨幣本質特徵所謂現金的匿名性是指,現金的流通軌跡是隱蔽的而且根本無據可查;現金的交易信息是不留記錄的而且第三者無從知曉。
拓展資料:
貨幣是商品還是白條,並不絕對。當香煙和黃金作為交換媒介使用時,它們既有其商品本身的價值,又有其作為信用系統符號的價值。當紙幣作為交換媒介使用時,它已經幾乎只有信用系統符號的價值了。
也許,更確切地說,貨幣必定是一種信用系統的符號,它得以成為信用系統的符號,即可能源於其本身的使用價值和物理屬性(如香煙和黃金),也可能來源於人為規定(如紙幣)。

6. 現代貨幣制度的基本特點主要包括

現代貨幣制度的基本特點主要有三點:1、流通中的貨幣都是信用貨幣,主要由現金和銀行存款構成,他們都體現某種信用關系。2、現實中的貨幣都通過金融機構的業務投入到流通中去。與金屬貨幣通過自由鑄造進入流通已有本質區別。3、國家對信用貨幣的管理調控成為經濟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這種調控主要由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來實現。

貨幣及其功能
貨幣是為了提高交易效率而用於交換的中介商品。貨幣自誕生之日起已有多種形式,如貝殼糧食等自然物、金屬紙張等加工品、銀行卡信用卡等磁條卡、移動支付、加密貨幣等。

貨幣的屬性因經濟體系的興衰而不斷演變,如最早的實物貨幣;商品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貨幣;金權經濟的興起衍生出金屬代用貨幣和信用貨幣;共享經濟的興起衍生出超主權貨幣。貨幣價值由在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效率決定。

貨幣的功能
1、流通手段
貨幣作為交易的媒介,交易可通過貨幣完成,不需以物易物。其主要特點是在商品買賣中,商品的讓渡和貨幣的讓渡在同一時間內完成,通俗地說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2、價值尺度
記賬單位是貨幣作為社會勞動的直接體現。貨幣本身作為一種商品,可以以自己為標准,與其他商品進行量的比較,而此時商品的價值形式就轉化為價格形式,商品通過貨幣進行表達的價值形式即為價格。

3、貯藏手段
指的是當貨幣退出流通領域,被當作社會財富的代表被保存起來時貨幣所發揮的作用。一般來說,價幣用作價值儲藏風險是最低的。但是,通脹會削減購買力,而且貨幣並無利息收入,因此,長期來說,價值儲存的功能並不及其餘的能力重要。

4、延期支付的標准
延期支付的標准,在賒銷賒購中,貨幣被用來償還債務。當債務是以貨幣來計算,其價值會因為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而減低。因此,延期支付的功能需要從上面三個功能中特別分拆出來。

7. 現代貨幣的本質特徵在於( )

作為商品的計價單位(價值尺度) 因為貨幣的本質就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8. 貨幣的本質特徵它在商品經濟中發揮哪些重要功能

現代貨幣的本質特徵是作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這一特徵決定了貨幣的基本功能。
貨幣的功能有三:

1.作為商品和勞務的交換媒介;

2.作為價值尺度,確定商品和勞務相交換的比率;

3.作為價值儲存手段。

如果貨幣不能作為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則既不能當作交換媒介,也不能作為價值尺度,更不能作為價值儲存手段。

(8)現代貨幣本質特徵在於什麼擴展閱讀: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通貨(Currency,CCY)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關於貨幣的本質,學術界仍存在大量的爭論。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專業術語為通貨,主指「流通中的貨幣」。傳統上,貨幣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2. 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4.購買力的暫棲處;
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實際上,上述6條都屬於貨幣的職能定義。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

貨幣本質的邏輯推理和證明:

當市場處於物物交換階段時,交換能否發生取決於交換雙方的供給與需求互補性,這種互補性並不總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雙方,那麼交換就無法進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麼在某個約定下,交換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間以雙方交換的形式發生。 這個約定就是:乙與丙約定可以用A來換取D,這樣他就可以用B來和甲交換A,盡管A並不是他最終需要的,它充當了交換媒介的角色。我們把在這個事例中的角色延伸開來,把甲指代成買家,乙指代成賣家,丙指代成市場,它既可以是某個丙,也可以是內部存在交換的組合。這樣A就充當了通貨的角色,即甲用A來向乙購買他所需的B,而乙則持有A並用它來和丙交換D。

當交換在更大范圍內發生,交換雙方供給與需求雙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斷降低,如果市場的規模足夠大,那麼就總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夠提供缺失的供給來滿足交換者的需求。這個第三方就是市場,市場是包含所有交換者的總體。在上述甲乙丙交換的例子中,我們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來做一個一般的說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顯然,交換如果能夠進行,乙、丁與戊都應該和A的接受者約定A可以換取其所需,於是乙、丁與戊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約定。我們再追溯A的來源,甲的A從何而來呢?存在兩種可能:交換所得或者自行產出。如果是自行產出,那麼甲就成為一個通貨的生產者,進一步說是貨幣的發行者,他顯然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即A可以用來交換其所需,因為他正在這么做。如果是交換所得,我們不妨稱呼這個交換對象為天干,那麼甲與天干交換得到A的時候,乙就成為來自市場的第三方,甲也應與乙約定A可以交換其所需,故甲乙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約定。我們把這個事件中的交換關系進行簡並,我們就得到一個結論:只要交換者與市場能夠達成一個約定,約定某個物品對其他物品的交換權,那麼交換就總能夠進行。

如果不存在丙,則市場上沒有乙需要的產品D,因為乙獲取市場丙需要的A就沒有意義,那麼乙與甲交換來獲得A的行為也就沒有意義,甲乙的之間的交換也不會進行,整個交換中止。就乙而言,在其所有B為甲所需的同時,其所需D也能從市場取得,那麼乙才願意與市場丙交換。對乙而言,甲同樣可視為市場的一部分。這樣甲與乙之間的單向匹配,乙與丙之間的單向匹配,丙與甲之間的單向匹配在歸納為個體與市場時,即表現甲與市場丙(含乙)之間的雙向匹配,乙與市場丙(含甲)之間的雙向匹配。而這乃是物物交換得以發生的基本條件。因而貨幣的作用就在於將供給和需求單向匹配的雙方無法達成的交換通過市場而實現,進而實現市場所有交換者的供需轉換,即所有向所需的轉換。將所有交給市場的同時也要求市場提供其所需乃是交換的前提,所有與所需的轉換通過買賣兩個獨立的過程次序發生,而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

9. 凱恩斯認為現代貨幣具有哪些特徵

凱恩斯認為現代貨幣具有的特徵:貨幣替換彈性近似於零,或幾乎等於零;貨幣具有周轉靈活性且保藏費用低的特徵。

貨幣需求是一個商業經濟的范疇,發端於商品交換,隨商品經濟及信用化的發展而發展。

在產品經濟以及半貨幣化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貨幣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的程度,貨幣與經濟的聯系即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會公眾對持有貨幣的要求程度)較低;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較高。

(9)現代貨幣本質特徵在於什麼擴展閱讀:

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春秋時期,黃金已作為貨幣而出現,如子貢「家累千金」,越大夫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都說明黃金已作為衡量財富的尺度、作為一般等價物而出現了。此外,春秋時出現了銅鑄幣。

春秋時期黃金與銅鑄幣雖已出現,但在實際生活中似乎普遍使用的還不夠。

李劍農先生統計了《左傳》中記載:「賞賜、饋贈、獻納、犒 聘者二十九,或以器飾,或以車馬牲畜,或以璧玉,或以帛錦,或以衣服,以生金者一,無以錢刀者";"言擄掠盜竊奪者十四,或禾麥米粟,或木材,或璧玉,或實用之兵器,或馬,或鍾,奪幣者一,不言為錢刀之幣」。

因此,對春秋時期貨幣的使用情況不能估計過高。

戰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普遍使用,但當時處於金屬鑄幣、貴金屬貨幣和實物貨幣並用時期。到戰國時期,除了黃金是各國的通用貨幣外,銅鑄幣是各國民間的通用貨幣。

熱點內容
5萬買指數基金10年後的收益是多少 發布:2025-05-18 04:14:52 瀏覽:612
如何進行股市個人評估 發布:2025-05-18 03:55:04 瀏覽:47
香港滿地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8 03:54:58 瀏覽:636
如何認定公司股權持有合法 發布:2025-05-18 03:53:37 瀏覽:143
基金工作人員叫什麼 發布:2025-05-18 03:42:24 瀏覽:601
短線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5-18 03:34:21 瀏覽:157
工基金個人交多少 發布:2025-05-18 03:25:10 瀏覽:491
2月10號的基金怎麼沒有收益 發布:2025-05-18 03:21:44 瀏覽:241
投資股票跑贏房價 發布:2025-05-18 03:11:53 瀏覽:170
忘記退市股票是那個怎麼辦 發布:2025-05-18 03:11:52 瀏覽: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