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如何在市場流通
A. 誰能告訴我貨幣是怎麼進入市場流通的。不要說的太深奧。謝謝大家。
市場,其基本特徵就是交換,而商品是交換行為的最基本客體,而市場是與它的客體同時產生的,市場從其最初意義上講就是商品市場。而商品所有者是市場的原生主體,它表現為不同的角色:生產者和消費者。因此,商品的規律反映到市場經濟中,形成了市場經濟的內在機制,這些機制,如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決策機制等就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這些規律主要有:
1.價值規律:價值規律不僅僅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依然發揮其作用。其基本內容仍然是商品的價值量決定於生產該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各種商品均以各自的價值量為基礎進行等價交換,價值規律是其它規律的前提。在社會主義經濟中,價值規律依然有其作用,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第一,價值規律具有調節社會總勞動在生產和流通各部門之間按比例分配的作用。價值規律對社會生產的調解,是通過市場價格的上下波動來實現的。一個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它的勞動消耗必須符合或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消耗,才能獲得收益。市場價格與價值的相對高低,反映了商品的供求關系。價值規律正是通過這種手段起著調節社會勞動的作用。而作為一種市場經濟,該基本經濟規律的要求是通過價值規律的作用而實現的。價值規律作為一種強制力要求每一個生產者都要重視市場的需求,只有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談得上生產滿足社會的需要。
第二,價值規律具有刺激生產企業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經營管理,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價值規律的這個作用是通過競爭和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矛盾運動實現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商品生產者就越有利可圖,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為了降低個別勞動時間,生產者就得不斷地改進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而這一過程也就是整個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因此,價值規律其內在的要求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價值規律還具有指導消費,更好地滿足需要的作用。
價值規律通過提供商品價格制定的客觀基礎,可以用於指導消費者消費。為了吸引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消費,生產企業可以制定一個較低的價格。相反如果為了限制某種商品的消費,也可以通過高價格來實現。這種對消費的指導作用,不僅是為了更好滿足社會消費需要,而且反過來還可以有助於實現社會主義的生產計劃。
2.競爭規律:競爭,從實質上說就是商品生產中勞動消耗的比較。競爭規律是指商品經濟中各個不同的利益主體,為了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互相爭取有利的投資場所和銷售條件的客觀必然性,它和價值規律一樣,都是商品經濟固有的規律。它起著如下作用:
第一,實現產品的價值與市場價格。商品的價值是在競爭即市場上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消耗比較中實現的,只有通過競爭,才能在現實上了解決定商品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多少,一個新的產品的價值也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它還促使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形成,說明它在促使資源的流動和配置方面的效率更加提高。
第二,通過競爭,促使各種商品生產實現優勝劣汰,不僅能夠促進資源的最佳配置,而且實現了市場的新陳代謝。自然淘汰的法則在市場競爭中起著同樣的作用。通過優勝劣汰,產業結構得到最迅速、最有效、最徹底的調整,促進社會經濟更加迅速的、合理的發展。
第三,競爭能夠推動社會技術進步,推動企業創新。企業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其中技術創新又是根本的,誰的技術先進,誰就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立於不敗之地。
3.供求規律:供求變動引起價格變動,同樣反之亦然,這種商品供求變化與價格變動相互作用,供給與需求相互適應,形成均衡價格的規律性,就是市場的供求規律。供求規律有以下幾個作用:
第一,促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為市場提供不斷變動的價格信號。
第二,直接決定市場總量與結構狀況,推動市場在均衡和非均衡的狀態中得到發展。
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戰略還剛剛開始,市場還很不完備,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改變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工程,它幾乎需要一代人的時間。畢竟,深入人心的舊觀念是很難徹底摒除掉的。但是,中國的經濟改革卻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認識,中國經濟理論的發展也在黨的「十四大」上有了巨大的進步,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又一新貢獻,使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B. 貨幣是如何投放到市場的
貨幣投放是貨幣回籠的對稱。國民經濟各部門向銀行存入現金的過程及其結果。 貨幣投放是國家銀行調節市場貨幣流通的一種手段。它是國家銀行根據黨和政府的政策、市場對貨幣流通量的需要,通過業務活動,向部門、單位、個人支付的現金數量。人民幣投放的渠道主要有:各單位從銀行領取現金,支付職工工資;向農村或農民采購農副產品的支出;收購工礦產品、手工業品的支出;對農業的財政信貸投放;向銀行提取儲蓄存款。 [編輯]貨幣投放與回籠 回籠表明現金由市場流回金融機構,而投放表明現金由金融機構流入市場。金融機構對全社會的現金收入與支出相抵,收大於支時稱為貨幣回籠;收小於支時稱為貨幣投放。而對於一年之內某一時期的收支差額,則稱之為貨幣凈回籠或貨幣凈投放。
C. 央行發行的貨幣怎麼流入市場
我是金融系的學生!中央銀行是指在一國金融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代表一國政府調控金融和經濟發展的特殊金融組織,它是商品經濟、貨幣信用制度以及銀行體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央銀行有三大基本職能,即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
其中「發行的銀行」這一基本職能是指中央銀行接受國家政府的授權,集中和壟斷貨幣發行權,是國家唯一的貨幣發行機構。而「銀行的銀行」這一職能則解釋了中央銀行所發行的貨幣是如何流入市場的。該職能一方面是指中央銀行處於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上,居於領帶地位,並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和機構進行監督管理,另一方面中央銀行的業務對象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和機構,中央銀行集中他們的准備金,為他們提供信用,辦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和機構之間的資金清算等。同時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通常採用再貼現和抵押貸款這兩種形式為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貸款。這樣一來,市場中的資金流通就會更加穩定。
簡單來說,就是央行壟斷貨幣發行權發行市場中所需要的貨幣,但是這些貨幣通過央行的業務服務於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而不是一般的工商客戶和居民個人,央行以再貼現和抵押貸款的形式給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貸款,然後通過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流向社會,工商客戶和居民個人可以通過貸款,購買基金、股票或者證券等方式與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資金貨幣的流通,在這個過程中央行只有商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連接。
央行發行貨幣流向
D. 貨幣是怎樣發行及流通的
一、人民幣的發行程序大致分為四步:
(1)提出人民幣的發行計劃,確定年度貨幣供應量。
(2)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報批的貨幣供應量計劃。
(3)進行發行基金的調撥。
(4)普通銀行業務庫日常現金收付。
二、貨幣流通形式:
(1)貨幣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資金流動引起的、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運動
(2)貨幣流通的形式包括現金與非現金流通:
現金流通是直接以現金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的運動,主要是同消費資料零售市場的商品流通、居民個人的小額支付相聯系的貨幣流通。
非現金流通或存款轉賬結算主要是同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資料批發市場的商品流通、企事業單位的大額支付以及與金融交易相聯系的貨幣流通。
(三)貨幣充當流通手段,根據其靈活程度不同,分為三個層次:
M0=現金
M1 =M0 + 企事業單位的存款+城鄉居民的活期存款
M2 =M1 + 城鄉居民的定期存款+ 企業專項基金存款+可貼現的國庫券
(4)貨幣如何在市場流通擴展閱讀:
性質分類
貨幣發行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經濟發行和財政發行。經濟發行是為了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發行的貨幣。
這種發行是符合貨幣流通規律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又能保持幣值穩定。財政發行是為彌補財政赤字(見財政收支)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超過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往往會導致通貨膨脹。
E. 紙幣從印鈔廠印出來之後,是怎麼進入市場流通的
紙幣從印鈔廠印出來之後,首先,印刷銀行每天都會印刷許多鈔票。最終每天印刷的數量將非常驚人。市場上有很多錢。
新印刷的鈔票不會被舊硬幣直接銷毀以代替新硬幣,而只是舊硬幣的一部分,新印刷的鈔票可用於回購政府債券和中央銀行票據,購買外匯,它將用於輸入分配欄位。主要有兩種賺錢和消費方式。
F. 貨幣是如何流入市場的
通過政府支出:搞工程項目,公民福利,政府采購,公務員工資等等。
發行的錢幣數量是以當年預估的GDP為基準,結合貨幣乘數效應等等公式確定的.
當政府發祥貨幣大於需求時,或者經濟過熱就會調整貨幣政策,例如調整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就是銀行一部分錢必須要放到央行的比例),減少貨幣的流通。貨幣流他是一個鏈,是不能銷毀的。
G. 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是怎麼進入市場的
現在不用發行紙幣,因為浪費紙,以前得印。現在連印都不用了,因為社會上很少有人用紙幣,流通的紙幣和流通的錢比值大概能有個1/10。直接給你資料庫多寫個零就可以了。就是無中生有吧可以這么認為。央行可以直接給子銀行貸款,政府貸款,券商貸款。說是貸款很多不用還。相當於給。或者叫注入。政府就不用說了,把這個無中生有的錢給職能部門發工資,老師,警察,公務員,拆遷補助,糧食補助,規劃鐵路高速路。有說是稅收來做這些事情,是不對的,稅收只是一部分,稅收不穩定經濟有好有壞,更穩定的來源就是央行直接注入給政府,或者銀行,然後政府直接用。一般也不用還,其實還不上也不能咋滴。注入的理由,一般是銀行不行了,沒錢了,政府沒錢了,要搞工程了。需要錢稅收又不夠,不發錢人家工人不幹活。券商金融要不行了。這時候央行直接給你打錢加個零。央行是控制貨幣該不該發的。發的過程直接給子銀行貸款,不用還的。可以認為直接給。就是銀行憑空多出來了。然後就是這些個機構去用。可以認為是可以隨便發行。一般都是經濟困難了,或者搞什麼工程了。所以你看現在銀行特別喜歡叫喚,到處說不行了不行了經濟下行沒錢了,搞得央行趕緊給他加個零。然後他就開始到處放款,或者政府從他那裡拿錢花。
H. 貨幣是如何發行和進入流通的
中央銀行,在我國即中國人民銀行,是唯一合法的貨幣發行機構.央行發行的貨幣一般通過三種渠道進入流通.
一是通過再貼現,再貸款業務流入商業銀行,又經過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如貸款,證券投資等)進入市場流通.
二是通過對付金銀和外匯業務,資金進入市場;
三是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國債,既而市場交易者獲得資金,擴大了資金的來源
以上也是央行調控市場的三大手段
I. 貨幣最開始是如何進入流通市場的
你的問題比較多,我一條一條回答:
1、你說:「央行發行貨幣通過買國債,再貼現,外匯等方式把錢注入了流通環節,但是這些方式的票據都有時間期限啊,到期的時候,央行都要把票據、國債券還給原持有人,同時收回人民幣。這樣的話,發放到流通市場的錢又回到央行。外匯也有人拿人民幣買,這部分人民幣也回到央行了。所以也沒有增加新的流通貨幣總量。」
是這樣,你看我國的國債規模,是每年都在增加的,就是說舊的國債到期了,新的更大規模的國債又發出去了,國債是國家發的,大家買,然後國家有錢了,就搞建設,比如蓋醫院,修公園等。
央行發貨幣,最直接的就是逆回購,用錢買銀行的票據,銀行有錢了,通過貸款,貼現,就發出貨幣了。「
2、你說:」我的問題是,之前在市場上一直流通的貨幣是以何種方式來的?打個比方說,有個國家剛建立,還沒有貨幣,那這個國家怎麼發貨幣給人民,讓人們拿貨幣來進行各種購買交易呢?「
最早的貨幣肯定是由少到多,攢起來的,比如人們最早使用白銀做貨幣,一開始白銀少,後來越開采越多,同時社會上東西也在增多,所以物價變化並不大。
至於你的假設,一個國家剛成立,沒有貨幣,那大家都不是長毛野人吧,上個政權肯定也有貨幣啊。舉個例子,共產黨趕跑國民黨後,就用新貨幣更換了國民黨時的貨幣(銀元券),百姓可以到共產黨的銀行,去按照一定比例兌換。
3、你說:」每人免費發一份肯定不行,那麼用手裡的東西做抵押,從央行換錢嗎,那手裡無產的人怎麼辦?還是怎麼個方式?「
錢不會免費發,想要可以拿東西換,家裡有棉布,可以給你換錢,你去買鹽吃。多幹活才能攢錢。無產就沒有錢,這個沒有辦法。政黨會給你活路的,你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會,那你就去修水庫,抬石頭,政黨會給你錢。
4、你說:」有了基礎流通的貨幣,以後要不斷增加它的量,是靠現在的票據到期後再發新票據,周而復始的循環的方式增加供給量嗎?「
你說的很對,貨幣發行就是周而復始,一刻不停的,好比越開越大的水龍頭,這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因為社會在發展,比如出現了一個新行業,叫做大數據分析,這就需要資金才能去建設發展啊。
回答完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J. 新貨幣是如何發行流入社會市場的
新發行的貨幣主要通過三條途徑流入社會:1.央行回購國債和央行票據,以及償付外債(財政緊缺難以周轉時才會使用);2.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購進外幣,形成央行的外匯儲備(並不是所有購進的外幣都使用新印的貨幣,經常使用的是央行的存量貨幣資產);3.成為政府的收入,並經過政府支出進入流通領域(政府財政緊缺時使用)以上方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通貨膨脹,但只要是輕微的物價上漲就無關大礙,畢竟物價上漲是一個大趨勢。另外,有人會提到央行將新印的鈔票存放到商業銀行(具體是從央行的發行庫存放到商行的業務庫),直接增加基礎貨幣,然後通過信貸方式流入社會,這也是對的,但信貸投放是貨幣供應的另一種方式,換句話說因為是貸出去的紙幣,那些錢最終還是要回籠的,這只是政府調控經濟,控制貨幣供應的一種方式,樓主並沒有特指是出於調控目的而增發的人民幣,因此主要的途徑就是上面所說的三條。